《8/10 大盤表現》
今天盤勢氣氛仍然低迷,果然先前月線無法站上,成交量的熱度與氣勢也不出來,就必須回測到季線位置!特別是在美元升值,費半指數無表現的狀況下,台股今天開平盤後,外資賣壓就出籠,空方鎖定電子權值股狙殺,昨天還神龍擺尾的台積電一路在盤下震盪,終場下跌4元,收591元,鴻海與聯電也大跌超過3%,更不用說電子次族群的龍頭,占有權值的幾乎都有壓力。
原先早盤有撐的貨櫃航運,同樣碰到月線反壓,無力越過盤中就開始回測,都影響到加權指數,尾盤一度跌破季線,最後雖收腳但仍大跌161點,成交量萎縮到3500億元。盤中的老師多認為,美國資金寬鬆政策未定,台股可能要到周底或下周才會較為明朗,且受到盤勢氣氛影響,資金容易做短,即使是今天抗跌出線的強勢族群,追價勝率也不高,建議先多看少做,並避開漲多股。
《8/10 電子族群》
依照規定,7月營收最晚得在每個月10號公布,而台積電也終於在盤後公布成績單,7月合併營收1245.58億元,年增17.5%,創歷年同期新高,但和6月相比則下滑16.1%。其實在今天早盤就有法人預估7月會差於6月,認為早盤的賣壓是提前反應財報,不過既然8 月和9月,隨著大客戶蘋果「A15」處理器放量,營收將會回升,現在下殺又為了什麼?
蜀芳老師還是認為,今天電子權值股的壓力,主要來是來自於匯率走弱,外資提款的壓力來牽動大盤,所有人的基本面其實根本就「沒有變」!不斷搶短變化的是各方籌碼,也是因為這樣,很多公司七月營收,補藥變毒藥,明明有多方利多加持,股價不漲反跌,像是向來為抗跌績優生的PCB族群,權值越大今天的影響就越深,以ABF為例,基本面根本沒有變化,權值大的欣興就明顯遭到外資摜壓,相對股本輕的景碩反而逆勢漲,卡在中間的南電則平盤小跌。這類型基本面好,但因為籌碼而波動的個股,記得可低接,但別殺低,才不會被甩轎甩出去。
至於前幾天已經跌過一輪,今天守平盤抗跌,甚至大漲的強勢族群,主要聚集在電動車相關的中小型電子股。格局最強的是車用電池,像是正極材料的美琪瑪(4739)、電池電解液的聚和(6509),另外前幾個交易日跌深的強茂、漢磊、富鼎,車用整流二極體、第三代半導體、MOSFET也都止跌。對於已經急跌一段的「前」強勢個股,老師認為反彈正常,只是線型大多還沒有築底,想接的可以再觀察一下。至於漲停的如美琪瑪,也要小心大盤現在就是保守,雖然財報基本面往後看絕對是好,但今天爆量鎖漲停,明天恐怕還是會有隔日沖的賣壓,不建議在此上車,不妨靜待拉回。
《8/10 傳產族群》
而要說到對於7月及第2季財報,利多不反應的,貨櫃航運族群絕對也是苦主!在主力心態空,外資持續提款的背景下,運輸指數攻不破空方防守的285.52,就轉過頭來,一次跌破多方防守271.11給你看,最後收269.28。畢竟最近外資好幾波操作,不論航運還是中小型電子,為得都是要洗融資,讓籌碼沉澱,在電子股有達到成效,但在水手們期待航運下一波漲勢的狀況下,融資仍打死不退,還不減反增。
在這裡必須要說,就連我們台在盤中的各家老師,多空看法都矛盾。有人認為季線還是強力支撐,再過不久就會迎來資金回籠的大反彈,也有人認為必須回檔到前低,也就是長榮116.5元、陽明117.25元、萬海176.5元的價位,打好第二支腳才能再往上攻,當然也有老師認為別再搶反彈了,量不回來一切都玩完。所以還是建議投資朋友,多空兩極,資金部位別放太大,也不要急著切入,畢竟今天運輸指數又破了文恩老師的多方防守,明天再一波下修機率不小,若能一次下殺取量也非壞事,星期四後,陽明解禁&長榮強制融券回補,才比較有機會出現明顯反彈唷!
#台股 #大盤 #加權指數 #電子 #傳產 #非凡最前線 #非凡新聞台 #最前線筆記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是你們,讓改變成真!】 演講全文: 各位市民朋友,teamKP 的夥伴們,大家晚安大家好。 首先,要感謝我們這些年輕又認真的競選團隊,籌辦了這一次的晚會,也要感謝所有來協助我們的人,當然也要感謝所有來參與的市民。因為你們的合作,讓這一切都變得可能,我終於開始正式選舉的這兩個星期。 ...
築 億 海 格 格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rteche穴居生活/化石考古尋寶記
再來Arteche之前,陸先生早已做好功課列出許多必走必看的景點。
然爾 ; 想看的很多,但時間卻很有限,幸好跟在地民宿主人聊了之後 她依據我們一家老小的個別喜好,給了一些行程安排上的優先順序建議。
遊記開始之前簡單的介紹一下Arteche大省,Arteche屬於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阿爾代什(Ardèche)位於羅納河谷(RhôneValley)和Massif Central之間,在奧弗涅(Auvergne)和普羅旺斯(Provence)之間。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 阿爾代什地區有著多樣化的景觀風貌,它有壯觀的峽谷,史上最古老的石前時代洞穴以及被人遺忘,聳立在山中的穴居遺址。此外它還有法國最美麗的河流以及石灰岩高原和薰衣草田。
來到Arteche之後,終於揮別了陰雨,接下來的日子都是美好的大晴天。
說到天氣,這3天在這的氣溫介於19-27度左右,相當舒適宜人,即便日正當中有些曬,連天氣過熱會大爆走的我,都很享受健行後大汗淋漓的痛快。
我原先以為是地形關係,夏天才如此的舒適。後來跟 sophie一聊才知道,今年法國的天氣大反常,以往此時這邊的溫度應該是30多度以上,山頭的草早已被烈陽曬得乾枯呈現金黃的景象。
而今日此時山頭竟都還是綠油油的一片,他們畜養的羊群幸運地都還有新鮮的草可吃。 記得往年8月左右,山上已沒有新鮮綠草,他們早已拿出儲備的乾草在餵羊了。
聽她這麼一說,我還真慶幸這幾天能享有宜人的好天氣,讓我能放鬆心情的好好把美景盡收眼底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超級無敵怕熱,曬得頭昏眼花的熱天,會讓我暴躁不安,所以旅遊最重要就是天氣跟心情,心情好,就算再累也覺得愉悅)
聊完天氣來分享在這第一天的行程:
1. Balmes de Montbrun (穴居遺址)
這景點是民宿主人Sophie推薦的,這是一個穴居生活的村莊遺跡,這村莊從12 世紀到14 世紀,因為有著城堡的保護,這個村落保存得很完善。
從這些遺留下的穴居可看出村民們在石頭洞穴中如何建構及刻劃他們的房屋,穴內的格局可看出中世紀人的建築思考(有樓梯、壁櫥、煙囪......)。 某些Balmes(洞穴間)還有隧道、人行通道相互連接。
此外,也有動物飼養區間的規劃(牛棚、穀倉、羊圈)、我們甚至可看到一個大型公共火烤區以及建於 1536 年的聖凱瑟琳小教堂。
Les balmes de Montbrun 是法國南部中世紀人”穴居”著名的遺跡之一。
來這景點的人並不多,步道也不算難走, 我們在山中的岩壁洞穴間穿梭,從一個山頭到另一個山頭的路是相互連通的,一家三口就在這些洞穴間自由爬上爬下想像當時穴居人的生活情景。
小E非常喜歡這些洞穴,對孩子來說就像冒險遊戲一樣可以爬上爬下酷極了。
上午的時間我們就在這山頭間玩耍渡過,中午就地野餐,輕鬆自在沒有趕行程的壓力。
2. Balazuc村莊及化石博物館
下午為了一圓小E考古之夢,安排化石/恐龍博物館之旅,博物館位於阿爾代什峽谷的中心,靠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公園 des Monts d'Ardèche。
這座中世紀村莊名為Balazuc,村莊中的房屋全是石頭結構,村莊環山傍水,不僅有自然岩石風光,地底下還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化石寶藏。這個被評為“法國最美麗的村莊之一”地方也的確當之無愧。( 又一個法國最美麗村莊, 一路走來我們已經走過無數個最美麗村莊)
這座博物館並不大,但館裡的化石卻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透過講解員一小時的解說,從館內350平方米的石頭和化石的中彷彿像是坐了一趟時光機回到了5 億年前的自然生態時光。
原來阿爾代什在遠古的海底曾有著傑出的侏羅紀海洋生物。
館內我們看到了保存完整的鯊魚、魷魚、龍蝦和章魚化石,還有大量保存在矽藻土中的動物和植物,矽藻土是一種 800 萬年前火山活動期間形成的石頭。
除了化石導覽,博物館有許多適合親子一起玩的自然科學工作室 。
我們另外加買了化石考古尋寶的票,由於阿爾代什的地底蘊藏豐富化石及礦物。館內戶外規劃了不同地質的考古區塊。解說員講解各區塊地質可能有的化石( 鯊漁/魟魚牙齒),菊石或礦物後,大家就各自憑實力努力挖寶。( 這些不是館內事先埋好,他們將各種地質區的土直接挖回來,分區塊堤提供給遊客體驗,所以連工作人員也不敢保證你會挖到甚麼東西?)
活動剛開始時小E像小狗挖洞一樣,每個地方隨意挖兩下看不到東西就說沒東西要換地方。中途他挖到許多自以為寶藏的石頭拿給解說員鑑定,最後被告知是一般石頭不是特別的礦物。幾次之後毫無成就可言,一度放棄不想挖,跑去擾亂爸爸。
我是我們家裡第一個找到鯊魚牙齒的人,小E看到媽媽有找到,加上對考古有著極大興趣的爸爸比小孩還專心的努力尋寶,還有許多大一點的孩子陸續大喊他們也找到鯊魚牙,這時才激起小E的鬥志又回頭過來跟我一起努力挖土。
在快要結束的最後20分鐘終於讓他挖到一顆鯊魚牙,興奮的拿去給解說員看,這回解說員給予極大的肯定,說他找到的很完整漂亮。這孩子頓時得意的自以為這樣就可以勝任考古工作。
回民宿的路上一直重複地說:這是他找到的第一顆鯊魚牙化石,這樣他算不算是考古學家? 我跟陸先生看他驕傲地說著,也不忍打碎孩子的夢想,只覺得孩子的想法好天真。殊不知考古之路可沒你想的這麼簡單容易呢!
這天的行程充實且圓滿,大人爬了穴居,同時也滿足了小孩想考古願望。
大人小孩都開心的一天晚安~
#考古除了要有興趣 還需有極大的耐心跟知識
#山中穴居生活大不易
#好天氣怎麼走都不覺得累
#走路爬山小case
~接下來的峽谷風光待續
築 億 海 格 格局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永續港鐵霸權 #7月專研
港鐵霸權一大核心就是長期壟斷「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今時今日香港土地問題走到如斯局面,與經常被吹噓為「國際成功模式」的「鐵路加物業」(Rail + Property) 不無關係,但服務大眾的鐵路公司搖身一變成為追求利潤的發展商,絕對不是一夕間發生的合理事情。「鐵路上蓋物業」的原意又與今日有沒有變化? 是次研究專題將會透過回顧過上千頁有關香港地下鐵發展的英國解密檔案,還原70年代「物業帶動鐵路」發展模式的源起及原意,將有助進一步理解現時逐漸扭曲的港鐵發展形態。
▌構思初現:初期鐵路物業的背景與概念
「以地養鐵」更早可以在日本找到相類似發展模式 (Murakami, J., & Gregory, K. I.,2012),然而最早「引進」香港的來源暫不可考。但從現有官方內部檔案中,可找到早於1970年交通諮詢委員會 (Transport Advisory Committee)提交的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報告中建議除了計劃興建已設計的4條鐵路路線,並分9期(nine distinct stages) 完成「理想」鐵路系統(preferred system)外,已有提及「發展上蓋物業」的構思。在報告提及鐵路系統的長期發展影響:
”Wherever subway systems have been built experience shows that property and land increase in value. This opens up the strong possibility that a part of the cost of providing station concourses could be met through arrangements which permit the private development of station superstructures and surrounds.”
當年報告所述,由於預視到鐵路系統的帶動下,當地物業及地價將會升值。因而報告提到有很大可能可以容許私人發展 (private development) 上蓋物業去補貼鐵路站的建設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除了提出上蓋 (station superstructures)發展外,首次提到發展上蓋周邊 (surrounds) 的發展概念。可見,現時港鐵圈地/上蓋物業發展一早出現在早期鐵路系統構思之中。
70年代還有差點讓鐵路系統觸礁的財政艱難,更清晰定位鐵路中的「物業收益」有何功能。參考早期關於興建鐵路系統的英國解密檔案顯示,早於1972年,香港政府成立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Mass Transit Railway Provisional Authority),打算先行興建較全面、工程單一批予日資財團(Japanese consortium)的早期系統(initial system),但後來石油危機爆發,日本經濟陷入危機,財團先是提出可否修訂興建成本價格上限由50億為60億,遭到管理局拒絕後則宣佈退出鐵路興建,檔案中可看到港英政府曾一度為此而與日資財團就賠償爭執,甚至有香港主要大班 (怡和除外) 都因財政理由反對繼續推展興建鐵路計劃。
當年港英內部評估1980年代交通系統會超負荷,即使鐵路系統已被日資延遲一年(have effectively delayed the MTR project for 12 months),連帶物料通賬的財政問題,但卻認為必須「頂硬上」,調整鐵路系統的財政預算、規模以及未來發展方向,於是臨急推出後來實現的修正早期系統 (Modified Initial System)。在1975年一份關於修正早期系統行政局內部文件,港英將會排除必要鐵路系統以外的多餘支出 (eliminate all expenditures not strictly necessary for resultant simpler system),不僅使整個鐵路規模「大縮水」,同時更建議以溢價債卷(Premium bond)作為融資措施,以及發展沿線上蓋物業(property development on lines)抵消(offset)財赤,皆為確保(safeguard)鐵路在任何情況下的財政可負擔性(the financial viability in any event),讓減少後規模的總興建成本能夠保持於49億的水平。可見,當初「鐵路加物業」發展的概念是在財政大緊縮的特定歷史脈絡生成,目的為防止鐵路興建所帶來財政不穩定情況的其中一法。
▌立業辟地:港鐵上蓋四小龍
直到1975年,為了確保鐵路系統的財政可負擔性以及應急儲備,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向政府申請批出四個鐵路上蓋物業的綜合發展權(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而當時行政局內部討論中,一份十分詳細記錄有關批予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四個上蓋發展權的行政局文件顯示,最早期物業上蓋發展的具體情況:
—九龍灣車廠上蓋物業(現時德福花園):
當時除了作為首個利用鐵路車廠上蓋作物業發展的項目,而且亦成為物業上蓋住宅發展的先例,佔地165,800平方呎,打算興建大型屋苑,滿足18,000個人口的住宅需求。
—亞皆老站(即現今旺角站)上蓋物業(現時旺角中心第一期):
首個非鐵路站上蓋作物業發展,只是相鄰於(adjacent to) 鐵路站,為首個利用鐵路通風樓(ventilation shaft)的物業發展。
—金鐘站上蓋物業(現時海富中心):
佔地60,000平方呎的海富中心,當時金鐘站上蓋物業批地條例原來有列明非工業用途,包括興建酒店(non-industrial purposes which may include a hotel)。
—畢打/遮打站(即現今中環站)上蓋物業(Pedder/Chater)(現時環球中心):
當時批中環商業靚地予鐵路公司的理據明顯為商業利益最大化(maximum exploitation of the commercial possibilities),一來可以善用土地資源(物業建於鐵路站上蓋),二來物業及鐵路站同時興建,可以減少工程興建時發展阻礙(development disturbance)。
其後地鐵公司分別與恆隆、合和、長實多間發展商共合發展上述四個上蓋物業,作為「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的雛型,當時內部估計以上物業收入將會佔地鐵公司總收益的20%。當年批出九龍灣車廠上蓋物業上公頃的市區發展土地,整體政府部門都相當歡迎,認為可以平衡當區公屋主導的房屋格局,與及能夠為該區提供額外設施的機會,甚至具體要求屋苑內有至少10戶1車位的發展條件 (XCC(75)52)。此四幅最早批出的上蓋物業發展,從通風樓到車廠、由單一大廈到綜合發展,已是奠定了日後鐵路物業發展的主要選址方式與發展類型。
▌誰主上蓋物業?
這份行政局文件亦載有早期鐵路用地發展權的重要批地原則(principles to be adopted in respect to land grant to Mass Transmit Railway Corporation),是還原物業上蓋發展歷史一份重要參照。文件清楚列出,上蓋物業不一定是地鐵公司「囊中物」,鐵路物業發展權是否批出,或批給誰,完全是政府「話事」 (the gran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ights on land affected by railway installations will be discretionary)。
文件亦同時指出,程序上地鐵公司需要先向政府申請(formally apply)批地,政府可以基於實際考慮 (practical consideration) 決定如何運用這些鐵路上蓋用地的發展潛力 (for government to decide on how to dispose of any development potential remaining in the land over and above its Mass Transit usage) 。換言之,港鐵的上蓋發展絕對可以由政府主導及決定,包括根據現時的實際考慮(公營房屋供應長期落後及不足)用作興建公屋,不一定用於與發展商合作興建私樓供港鐵公司利潤最大化。
▌物業收益應急而起
70年代尾,鐵路系統打算擴建至荃灣區。翻查1978年有關鐵路擴建荃灣(Mass Transit Railway extension to Tsuen Wan)的行政局文件顯示,當時除了提及車廠上蓋物業發展的選址爭議外,亦有提及港英對發展上蓋物業的財政原則。物業發展的收入原本並不用作補貼鐵路成本 (revenue from property development was not originally envisaged as being used as a means of financing the capital cost of the railway itself),而是作為應急儲備及改善現金流(contingency reserve and to improve its cash flow)。而且更補充荃灣車廠上蓋物業發展的剩餘收入,可以用作應對以下4個應急情況:
—抵消「超支」建築成本(offset any excess construction costs)
—抵消收入財赤(offset any revenue deficiencies)
—加速還債(accelerate loan repayments)
—提早鐵路公司對港英政府的投資分股息的日子(bring forward the date when the Corporation begins to pay the Government as share holder on behalf of the public dividends on its investment)
可見,港英多次強調,鐵路上蓋物業收入為確保財政可負擔性(viability)及應急(contingency),而非像現時政府愈來愈恆常化送地予港鐵興建私樓賺錢。
引述法國城市學者Aveline-Dubach整理地鐵公司至其後港鐵自1980至2016年收入可見,明顯看見90年代末東涌綫及其後的將軍澳線所帶動的物業發展收入比例愈來愈重,已經超越鐵路票務收入,現時每年物業收益足足佔港鐵總收入四成。可見,透過重現當初的批地原意,更能突顯漸走向扭曲的港鐵發展形態,形成尾大不掉之勢。
▌賣樓補車費:明言物業發展利潤補貼車費
港鐵不應用上蓋物業賺盡的討論,亦見於地下鐵路公司條例的立法階段的重要討論。一份1975年討論地下鐵路公司草案(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Bill)的行政局文件,提及鐵路公司需要按照審慎商業原則 (prudent commercial principles)。鐵路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不應最大化其投資回報 (maximize its return on investment),只應賺取足夠(enough)收入作營運開支。
文件亦可見當年政府就發展上蓋物業項目的收益,會清晰公開回應指物業發展可為鐵路帶來的額外利潤,以維持一個「保守的車費政策」 (assist the railway by providing extra revenue to maintain a conservative fares policy)。比起今天已經與物業收益「脫勾」的「可加可減」車費制度,當日港英政府明顯認為物業收益有助更平宜的車費定價。
在40多年前的歷史時空,當初「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跟現時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發展上蓋物業不論就其發展型態、財政狀況、規劃模式、補貼原意,明顯有其特定的歷史脈絡及原意。是次研究專題透過還原早期興建地鐵的歷史討論,帶出現時不斷被政府吹奏作為「國際級典範」—港鐵發展模式,並不是一套千秋萬世的發展方程式。
參考資料
1971 FCO 40 358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58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59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5 FCO 40 660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1978 FCO 40 974 Construction of an underground railway system in Hong Kong
Aveline-Dubach, N., & Blandeau, G. (201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nsit value capture: The changing business model of the MTRC in Hong Kong. Urban Studies, 56(16), 3415-3431.
Murakami, J., & Gregory, K. I. (2012). Transit value capture: New town codevelopment models and land market updates in Tokyo and Hong Kong. Value capture and land policies, 285-320.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築 億 海 格 格局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是你們,讓改變成真!】
演講全文:
各位市民朋友,teamKP 的夥伴們,大家晚安大家好。
首先,要感謝我們這些年輕又認真的競選團隊,籌辦了這一次的晚會,也要感謝所有來協助我們的人,當然也要感謝所有來參與的市民。因為你們的合作,讓這一切都變得可能,我終於開始正式選舉的這兩個星期。
11 月 7 號晚上 10 點,我回到辦公室整理行李,這是我請假前最後一個上班日,我的幕僚問我說,「市長,這一次的選舉我們真的是一個人要去選,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政黨的支援,你擔不擔心?」我說如果說完全不擔心,那也是騙人的;但是我仍然堅持,心存善念,盡力而為。
我相信,如果你有心要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你,更重要的,因為有你們的幫忙,讓我在遇到任何挫折的時候,都能堅持下去。因為有你們,讓我在遇到所有的打擊和困難的時候,我還是可以堅持下去;因為有你們,就是我的市政團隊,你們就是 teamKP。是你們讓台灣改變成真,真正的動力就是你們。
過去的二十幾年,台灣在藍綠的惡鬥之下,國家的力量漸漸衰弱,以前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現在差不多被踢出亞洲四小龍。
2014 年,我接任台北市長,當我走進市政府的時候,我發現很多東西,感到目瞪口呆,包括那顆大巨蛋。大巨蛋蓋在那個地方,不是我選地方,今天你站在忠孝東路跟光復南路那十字路口,車水馬龍,在想說如果這個地方要裝十四萬人,那個交通到底要怎麼處理,坦白講很難。
台北市政府用 140 億買那塊地,然後以開發權利金 0、營運權利金 0 交給遠雄,這也不是我訂的條約;BOT 簽訂以後,他可以三棟變五棟,樓地板面積增加這麼多,這也不是我造成;然後他的契約當中違約的話每天罰五萬塊,最多罰三百萬,後面就再也沒有什麼處罰條約,這種不平等的條約也不是我訂的,開工四年不按圖施工,這也不是我造成的,連逃生梯也不是我造成的。
但是生氣歸生氣,我們還是要面對問題來解決它,在過去三年,在台灣內政部營建署台灣建築中心的審查當中;因為我們堅持,大巨蛋的公安問題一樣一樣去克服掉,以前大巨蛋地下室完全聯通,一旦火災,就很像連環船,上面那五棟大樓就變成煙囪了,現在他有 14 個防火區劃,以前大巨蛋的停車場是在地下四樓、五樓,很難想像幾千人要在地下四樓、五樓來上下車,現在要改到地面一樓上下車,公車再進入地下室儲存。
坦白講,我們要堅持的是一個安全的大巨蛋,國民黨的候選人說他主張立刻完工,但是沒有討論公安問題,也不會去檢討改進。坦白講,大巨蛋是國民黨執政十六年的怪物,他們是製造問題的人,怎麼可能會去解決問題?民進黨的候選人說要把它拆掉,坦白講會拆掉,我早就拆掉了,哪裡輪的到你?但是我們要務實地面對那個問題,我們也不希望他爛在那裡變成一堆廢鐵。
但是,我們還是務實地面對問題,我們也不喜歡它爛在那邊變成一堆廢鐵。坦白講,這是一種堅持的態度,務實處理問題,不刁難不放水,以前所有 BOT 案,不管是大巨蛋、美河市、三創、松菸、雙子星,每個案子都是晚上叩應節目繪聲繪影的題目。
2017 年,經過整個流程的重整,臺北市招商第一名 299 億,財政部還特別頒發獎牌給我們臺北市政府 ,甚至比中央部會都還多。今年到現在已經招商 398 億,到年底應該也是第一名,明年因為雙子星超過 500 多億,應該還是第一名。我要問大家,以前所有 BOT 案都是晚上扣應節目討論的題目,柯文哲當臺北市長,我們招商成績從 2017 年都是招商第一名。我柯文哲的重大工程,哪個上過叩應節目討論過?柯文哲當臺北市長,有哪一個局長因為弊案下台的?
這就是臺灣政治文化改變的開始。
選舉費用太高,這是臺灣政治文化敗壞的開始;這次選舉,我只有在網路小額募款,沒有辦募款餐會,房子還拿去抵押,我要感謝陳佩琪的幫忙。
在一個多星期前,我也公布競選經費,組織財務監督委員會;在網路上公開招募,用遴選的制度,請外部人員來檢查帳目,雖然錢不多,但這是人民捐給我的,我希望他有更好使用方式,海選財務監督,其他候選人只有募款委員會,他們不會有財務監督委員會 。
今天下午,兩大黨的候選人公布他們的競選經費,當時他們說,如果我參加辯論,他們願意公布競選經費。今天他們公布了,看起來比我還少,你相信嗎?四年前 ,連勝文在監察院登記的競選費用比我還低,你相信嗎?這是侮辱台灣人的智商!
我無黨無派,在藍綠夾殺下,我還是堅定向前走,網路募資的成果實實在在提醒 ,還是有很多人支持我改變這場臺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我堅持選舉是一場改變臺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我也謝謝這麼多人支持我,進行這個改造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因為堅持,斯文里三期公辦都更開工了。聽說以前每次臺北市長選舉,候選人都要去那裡虛晃一招,說如果當選以後,一定要改建。抱歉,太慢了,以後候選人再也沒有這個機會,因為已經被我拆掉改建了。因為堅持,延宕超過 17 年的環南市場改建了,明年 8 月就會完工。
我們市場處主秘說,他當年進市府當公務員,接到的第一份公文,就是環南市場改建工程,18 年後,他當到市場處的主秘終於開工。因為堅持,我們提前十五個月,把臺北市鉛管全面更換,保障臺北市民健康。因為堅持,臺北市政府向大法官提出釋憲,也保障這個城市的平權。因為堅持,我們推出 1,280 月票,讓公共運輸可以落實在人民生活。因為堅持,嚴守財政紀律,四年我們還債 530 億。
市民朋友,因為堅持,北門重見天日。今天北門是臺灣的國門,我要跟大家講,北門不是一二三從天上掉下來,北門要出現,要拆掉忠孝西路、忠孝橋引道、國光客運、三井倉庫,還要再把三井倉庫搬回來重建,拆掉地方要改建成公園,7X 路口重新整理變成十字路口,北門廣場要重建,我們就是這樣努力,一步步做成。
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一步步完成,「軸線翻轉,舊城復興」,以前只是政治口號,是我把它實現。國家之力量在國民全體。2017 世大運,我們的口號是「臺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讓世界看見臺灣」。我們做到了。
臺灣是個成功的故事,臺北是個光榮的城市,美麗島福爾摩沙,將繼續帶著海洋子民,以帶著最大的決心和勇氣,航向全世界。世大運成功恢復了臺灣人民族自信心,更重要還有社會療癒效果。
過去 20 幾年,臺灣是國際孤兒,我們上次世大運時候廣告宣傳片是「這次回家比賽」,我們運動選手從來都沒有在自己國土上,有機會比賽,這也是為什麼世大運當中,臺灣選手拿到 90 面獎牌,因為我們這次真的回家比賽。臺灣的尊嚴要靠自己打拼,世大運我們一路被看衰,一路被嘲笑,但我們咬緊牙關、吃苦耐勞,最後以成功世大運,向世界證明台灣的力量。
世大運之前,有很多外面的團隊,對我們的設計行銷有批評,我邀請他們進來幫忙,同樣很多媽媽對我們兒童遊戲場不滿意,我們也邀請他們一起規劃設計,今天臺北市到處都有共融式遊戲場。「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這不只是政治口號,我們在臺北市把把它實現,台北已經不一樣。
今天下午的辯論,兩大黨的候選人只能攻擊我的人格,他們也不能提出什麼明確的政見,他們對我的政策也沒有辦法批評什麼。
當然,我們也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面對批評,我們虛心改進。但是我相信,我們的市政成果,老百姓終究都會看到,我曾經做過一件很困難的事,一日雙塔,但一日雙塔不是我一個人在騎,一路上有這麼多朋友的陪伴,一路的陪伴,一路的加油打氣,柯文哲今天可以走到這裡,也是一樣,有很多的市民朋友,一路陪伴,一路對我加油打氣,我還是要說,謝謝你們。
剛剛你們看了改變成真持續發生的政績影片,我自己在看的時候,我還在說我還有哪個地方可以改進,可是當我轉過頭來看的時候,我發現我的幕僚都在哭,原來這四年我們克服了這麼多困難、做了這麼多的事。
其實,政治要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改變成真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但是改變成真,一定要有一個認真工作、奮鬥不懈的柯文哲。
務實和對話,就是我們兩個原則。我們很務實來處理我們面對的問題,不打高空,也不欺騙人民,同樣的,我們也願意用對話的方式,來跟我們不同的意見來商量。坦白講,臺灣的藍綠沒有對話,他們只有相罵而已;其實,一個社會不要怕有衝突,但是要有解決衝突的機制,我們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到底要不要走向共同的未來。
在臺灣,我們還是可以把它建設成為一個和諧共融的社會。我要拜託大家,在未來的兩週,拜託你告訴你的朋友跟家人,告訴他們臺北市的成就;告訴他們我們共同相信的價值。我沒有錢買廣告,所以要拜託你們,尤其是那些只有看電視和報紙的朋友,更要拜託你們去說服他們。
我沒有政黨的組織,所以就沒有所謂的陸軍,我真的需要你們的幫忙。在未來兩星期,尤其拜託四年級的長輩,臺灣真的要向前走,我們不能再回到過去那種藍綠意識形態的泥淖,臺灣必須往前走,我們要有新的格局,新的時代。
我沒有政黨,但是我有你們,你們是過去這四年當中,臺北政治文化改變真正的動力。11/7 晚上,我要開始請假的前一天,在離開我的辦公室之前,我寫一張字條給我的秘書,我告訴他,我也謝謝他,因為過去在四年當中,每天七點半他要和我一樣。我跟他承諾,我一定會以市長的身份,在未來四年,跟他一起繼續奮鬥。
各位 teamKP 的夥伴們,請你和我一起實踐我們對臺北的承諾,我們會贏,而且一定要贏。這四年,改變成真,下一個四年,我們一定要讓改變繼續成真,謝謝你們。
-
teamKP 粉絲專頁:https://facebook.com/teamKP.taipei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