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指揮部 |團隊活動】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開課了📣📣📣
從實體串聯轉為線上議題傳遞,輕鬆在家彼此交流
我們每天生活飲食上,都會產生很多不要的廢棄食材
將這些不要的食材,藉由"居家堆肥"轉換成肥料
種植盆栽,不但可以綠美化居家環境
種植蔬菜,不但可以自己種自己吃最安心
請來聽聽如何簡易居家堆肥
藉由講師講解,從現今地球環境,到帶領堆肥入門
並介紹如何簡單可以做到居家堆肥
【活動流程】
🔹介紹地球環境與環保堆肥
🔹帶領堆肥入門
🔹簡易居家製作有機肥
【環境與自備物品】
🔸居家廚房或不怕髒的桌面
🔸自備少量生廚餘(菜葉、果皮等未烹調過的)
🔸菜刀與砧板
🔸放置堆肥的容器
🔥工作坊限額40名🔥
立即報名且確定參加即可獲專利✨抑臭酵素包✨
【工作坊資訊】
時間 :7/3(六) 14:00~16:00
地點 :Google meet 線上活動
聯絡MAIL:socinlab@gmail.com
報名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106150901096848523420
簡易堆肥製作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高雄農業改良場黃德昌場長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tzechung.huang
可以看到農友提供一張照片,請場長幫忙診斷,
而桃園區農改場葉俊巖博士診斷─「用厨餘或動物排泄物製作堆肥,醱酵不足,幾乎必定發生,不限於空心菜,所有作物都會! 我還在八里碰過一位强調自製有機肥的農民,他的文旦基部及低垂的葉片上也出現這類症狀,那次培養的結果是 Pilobolous,屬於糞生菌類!」
------------------------------------------------------------------------
有許多的農友也遇過類似的問題,在許多農民日漸開始使用自製有機質肥料後,這種問題也越來越多。
而糞生菌多,會有什麼影響呢?目前糞生菌是否會產生毒素,目前並沒有很明確的機制,這是一個還需要研究的領域。
但這也可以推論,肥料中雜菌多,萬一肥料裡面有出血性的大腸桿菌存活,作物就可能受到汙染,如果又直接生吃,那後果真的頗嚴重,但有機耕作不就最喜歡強調生吃嗎?
一般市面上買的到的有機質肥料分為生肥跟熟肥,生肥就是指未發酵的農業廢棄物,一般以油粕類為主,例如黃豆渣、芝麻粕、苦茶粕以及最廣為農民使用的蓖麻粕,這些生肥在田裡使用會放出熱量、產生氨氣、消耗熱量等產生對植物生長不利的因素,因此植物成長時,不適合使用生肥。
那生肥甚麼時候用呢?就是兩期耕作中間,使用生肥,在土壤裡發酵以改善地力,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基肥使用。
而熟肥就是指生肥經過發酵後的產物,施用後不會再發酵產生其他不良的影響。
但以一般的豆粕而言,生肥的成分是NPK氮磷鉀6-2-2左右,如果發酵成熟肥後可能只剩4-1-1造成肥份的流失。
生肥肥份高,又可以透過發酵放出一些有益植物的有機化合物,因此有些農民喜歡使用生肥,長的很明顯,卻忽略了生肥的壞處,忽略直接使用生肥帶來植物的損害。
在肥料要覽裡面,可以看到林財旺副研究員製作的堆肥生產流程。
堆肥是一種專業,不是把廢棄物全部加在一起,然後放著堆肥就可以完成。
堆肥的步驟可以分為以下的步驟:
1. 調整C/N ratio 碳氮比,微生物生長時需要消耗碳與氮,因此如果錯誤的碳氮比,微生物將難以生長,無法進行發酵,而C/N值也會受到你選用的有機質肥料所影響,一般的禽畜類的有機質C/N控制在20~30左右,所以需要進行調整。
2. 水分調整,微生物的繁殖最適合的溼度約為重量百分比的60~65%,怎麼判斷濕度夠,就是空手緊握肥料水會慢慢滲出,而不是滴下,要準確有兩個方法,一個用烘箱110度6個小時後秤前後重量差,另一個是使用紅外線水分偵測儀,快又簡單,一台20萬。
3. 菌種添加,如果不添加,你營造好的環境,空氣中的微生物還是能協助發酵,添加自然會比較快,而且可以控制發酵後的成品,這是很平常的地方,但現在卻被炒作成EM菌,甚麼是EM菌,EM就是Effective Microorganisms,認真來說應該是有益的微生物,就是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等眾多的微生物組成的複合菌群,一般堆肥用的就是放線菌或木黴菌為主的主菌群。
4. 通氣、翻堆,有多的人力就做,沒有就把肥料堆成錐狀,是發酵比較有效率的方式,投入的資源多,可以減少發酵時間。
發酵完成後就得到堆肥了。
堆肥到底要發酵多久才能完成,堆肥受到以上因素控制,加上發酵時的氣候溫度、濕度影響,自然不會有一個標準時間。
但要怎麼了解自製的堆肥是否發酵完成呢?
就要看兩個因素,溫度跟濕度。
發酵的過程之中會生產熱,會讓溫度維持到60~70度之間,這時候因為高溫,主要的菌群是放線菌為主,到整個熟腐完成,溫度就會慢慢下降,微生物也會減少,一個好的堆肥,正常的菌群約在10四次方 cfu/g,所以如果一個好的堆肥一直跟你強調菌數很高、菌很多,就代表他根本不懂什麼是好的堆肥。
所以最後溫度下降至20度左右,濕度到20左右,就是一個良好的堆肥。
而一般農民習慣使用的簡易錐狀堆肥,如果在1.5米高左右的錐狀堆肥、碳氮比良好、水分良好的情況、菌種添加、20天翻堆一次,約要2個月的時間,可以完成熟腐。
堆肥絕對不是廢棄物加一加,EM菌粉加一加,很快就可以使用的物質。
肥料也是一種專業,只是太多人都不把肥料當專業,就跟有機一樣,有機也是一種專業,但太多人弄的不像專業而像宗教,推動小朋友生食有機農產品,就遠遠缺乏食品安全的概念,也傷害了有機的專業。
簡易堆肥製作 在 鄭永金後援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築夢個人組: 陳少凡
1分地的奇蹟-讓友善栽培感染每個家庭生活
成長故事
種菜不依靠現代生物工業技術製作的肥料粒(生長液)、藥劑(菌),作物就種不出來?氣候讓作物不依賴專業溫室控溫就無法生長?台灣高支出生活壓力根本無法靠友善栽培種菜賣菜自給自足?過度追求創意失去了最原始簡單的農耕基礎。 我明白種菜的方法有許多模式,我挑戰露天友善栽培種菜,產地直銷平價賣菜為主婦創業開始,並研究出作物混種共生的種植公式及可融入既有生活環境的種植經驗秘訣分享予對友善栽培有興趣的顧客,並影響家庭成員觀念,讓友善栽培也可以創造永續經濟價值,同時成為未來從農的少資創業者們可以直接複製成功的範本。
構想說明
我承租3分農地,雜草旺盛,太多黏質壤土及石頭,缺乏有機質,有水電可居住小房子,以此地做為友善栽培農作基地,執行方式: 1.基地規劃:土地分成2期開墾,第1期(1分)為每週持續收獲的簡易農耕示範,目標:可完全支付每月開銷的自給自足;第2期(2分)將第1期成功模式擴大規模種植,經驗集結成教材推廣。 2.耕作方法:一邊改善土壤一邊種植作物。依作物採收週期,分梯次種植確保每週都有穩定的菜量銷售。土壤用鋤頭深翻,將草土分離,利用落葉、蚯蚓、豆科植物製造養份及不同科作物混合共生種植,讓昆蟲食物鍊串連循環,適量草木灰、粗糠、蛋殼(液)堆肥、果菜葉渣堆肥元素添加,輔以田間適時除草澆水管理,讓作物自行產生疾病免疫力。蟲害嚴重的十字花科,使用自行設計或添購適合盆器,確保結果。 公共參與性:第1年建構完成1分地後,將吸引許多鄰居街坊民眾觀念認同,進而親身參與學習。 計畫創造度:讓荒蕪變身為友善自然生態的綠色菜園教室,具觀光教育價值,更能維持自給自足,計劃成功將編輯成書讓更多人受惠。 社區影響性:位於竹北市聯興、麻園交界,有許多居民,直接影響兩個社區。 操作可行性:使用的材料都是方便購買或取得,可行性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