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你也跟我一樣不習慣計劃嗎?
我總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每次想好的事情,最後都不會如預料一般發生,尤其當變動產生的時候,內心就會覺得很阿雜(煩躁),覺得為什麼事事都不如意!
可是我後來發現,如果你的日子沒有計劃,那麼你就只能倚靠著別人把你的日子給填滿。比方說,這一陣子以來我一直覺得好悶喔、身體各種出狀況,一直那邊大吼大叫說要休息要渡假,雖然是這樣講,各式各種論文進度、演講、文章、每週需要產出的Podcast 等等,還是壓力山大,就像潮水一樣不斷地湧現,似乎沒有完全停止的一天。
直到前幾天,冥想的時候內心突然冒出了這句話:「你有在時間裡面預留你自己嗎?」真的是心臟爆擊!好像我的行事曆經常都是靠著別人的邀約來填滿,雖然每天寫日記,可是記錄的卻都是過去的事情,所以日子走著走著,就變成別人的形狀了。幸好我身邊都是對我不錯的貴人,所以幾年下來,我也沒有走得太歪。總之,因為這個發現,我開始阿布說九月底排了一個休假,訂了車票,希望自己可以來一場能夠不要被網路綁架的旅行(到時候大家可以監督我一下)。
前幾天在上通告、線上演講的時候,內心突然有一種聲音是:「你現在真的有活在你想要的樣子嗎?」,讓我重新開始思考,自己有沒有真的走在自己所選擇的路上。有句話說,現在的你是10年前的累積,如果10年後你想要變成一個不一樣的自己,現在就要開始規劃和累積成自己想要的模樣,開始存錢、開始培養好習慣、開始鍛鍊身體、開始做一些自己以前也不會做的事情,只有離開你的舒適圈,才有可能產生改變。
說的總是比唱的簡單,雞湯總是別人的比較好喝,要跳脫舒適圈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啊(不信假日的時候從床鋪上面移動看看,就會知道這多麼不容易)!這就是為什麼現實治療學派認為,如果要改變,有一個關鍵是重要的:幫自己設定目標,就算就目標不一定會達成。
等等,設定目標又不達成,那是用來設定好玩的嗎?我想起多年前 陸子鈞曾經跟我分享一個精闢的句子:「初衷就是用來忘記的。」我覺得這句話應該還有後半,後半應該是「重點並不是你的初衷是什麼,而是隨著日子的推進,你的初衷產生了什麼樣的改變?」(比方說,你的目標沒有達成的原因是什麼?中間遇到了什麼困難?可以做一些什麼事情,來調整或減少這個困難?)
#訂做一個動態未來的自己
過去你的人生大概只有3種狀況:
1.被其他人的計劃給填滿,被過去和事情推拉著前進
2.被你自己今年年初所的目標給驅使,朝向你想要去的地方
3.上面這兩種的結合
其實還有第四種情況:每個星期或每個月,變動調整你和別人在你人生裡面所期許的目標,就像是Google Maps一邊開車一邊變更路徑一樣,雖然過程可能曲折離奇,但最終你可以比較靠近那個你想要的自己。這就是我所謂的 #動態未來的自己 。這個自己並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形狀,而是會隨著時間,滾動式修正。
那要怎麼做呢?這次收到的這本年曆 #最____的一年 ,恰好提供的這樣的功能:
1.年底你就可以替明年做規劃
2.每個月可以有每個月的計劃,還有這個月一定要完成的事項(月份下面有check List,相當方便,尤其對於我這種不習慣做詳細規劃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戰士)
3.整本手冊,每一頁都可以180度翻開,書寫起來不會卡卡(這是我選購筆記本的最基本條件)
4.攤開兩面,剛好是一個禮拜,每天你都可以檢視這週自己做了什麼,變成怎樣的「週自己」
5.沒有過多的裝飾,你完全可以自己決定在上面如何運用。你可以當行事曆、check List,也可以拿來當作簡單的日記。為每一個格子剛剛好,不會太大也不會太小,所以寫起來也沒有什麼壓力。留白或填滿,都是人生的姿態。
最重要的是,這本手冊除了空白之外還是空白,沒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捷運路徑圖、人生語錄、各國匯率、電話簿等等(什麼年代了),所以整本你都可以自己決定,原本別的年曆用來放那些奇怪東西的空間,變成了完全空白方格子的筆記本,你可以像我這樣在上面直接寫你美麗(或醜醜的)字,抄寫一些你喜歡的歌詞,讓筆記本陪著你一起,前往未來的時光旅行。
#為你的生活預留空間
「你知道在台北生活最貴的是什麼嗎?是空間。當你生活的環境有更多的空間,你的心也會更自由、那個悶悶的自己,也可以好好的呼吸」小海豹跟我說,她盡可能把家裡面空出最多的空間,走無印良品的極簡風格,然後過耍廢的生活(不自律的女生多可怕,但有空間就沒差)。
我覺得挑選年曆好像也是一樣的,找一本寫起來順手的,最方便的方式,就是減少各種奇怪的導引跟安排,用最簡約的方式,讓你決定自己生命的樣子。
儘管如此,一段時間的盤點還是重要的。這本年曆還是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功能,就是每三個月帶你一起回顧這一季發生的事情。一段時間過後,你就可以回頭看看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你,你可以統計這些日子以來的情緒,整理讓你開心跟不開心的元素,回想這些日子你嘗試了什麼不同的東西,書上的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只有兩面而已,一個季節只會出現一次),就像是正向心理學裡面的「細數感恩」一樣,透過對回憶的回顧,讓你更清楚自己的模樣。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到年底才在懊悔今年又什麼都沒做;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覺得自己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還不曉得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於是,你終於可以不用每一天早上坐在床頭覺得人生無望,因為你可以翻翻過去你已經走過的路,會發現你已經走了好遠了。
當一個人經常感覺不到生命意義的時候,是因為他不曾留心於每一個意義發生的片刻。這很正常,畢竟我們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我覺得有一個方法可以稍微微調這個「沒有用心在生活」的狀況,就是在一段時間之後開始回顧,然後藉由每一次的回顧,為後來的日子去做安排。
如此一來,就算初衷改變,還是可以為明天的自己創造新的諾言。
最後,還是那一句話,分享給大家一起共勉:「你要在時間裡面預留自己,自己才能夠真正活在時間裡。」
#微亮計畫
#明年的計劃在這裡安排
https://lihi1.cc/opXlP
報我的名字有折價喔!
#折扣碼 HTB2022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7/4 開課!】...
簡舒培論文 在 Prana Yoga - 林培欣 諮商心理師的療癒瑜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宅在家的禮物》
防疫宅在家70天,每個人的生活都有所改變,甚至造就了許多廚藝高手和手作達人
細細回想這段日子,雖然初期有些生存焦慮(因為工作全暫停),但後來開始慢慢適應並享受這種慢步調的悠閒生活,除了多了時間陪伴(罵)孩子之外,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莫過於瘦了八公斤吧💪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我是怎麼辦到的(我自己也覺得蠻神奇),所以便回顧整理了一下這段期間的生活方式,也分享給大家
✅每天早上喝薑茶
我每天一大早起床會先喝500CC的溫開水(這習慣已維持30年之久),再喝薑茶(大約700CC慢慢喝)
薑茶沖泡的方式相當簡單,就是預先切好薑片放冰箱,每天早上就用熱開水沖泡幾片老薑,在保溫杯裡悶半個小時後,就當開水喝,有時候我會多加幾顆紅棗,增加好氣色。
早上喝薑茶的習慣其實在疫情爆發前就維持了好一段時間,因為我是痰濕型的體質,手腳容易冰冷,而生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代謝能力,我喝了一陣子身體很有感,比較不怕冷,而且在冷氣房裡手腳也不會覺得冰冷,感覺身體更有活力,排便也相當順暢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讓身體自然產生熱能,就能夠打造易瘦體質,雖然吃了生薑後體溫升高,但減重的關鍵還是在於飲食控制與運動喔!
✅執行168進食法
我本身是個大胃王,熱愛吃到飽,所以168進食法對我來說很有幫助,因為我可以在8小時內盡情享受美食
而在防疫期間的慢步調生活,我常常是睡到10點左右才醒(因為晚上還需要值夜奶大夜班,就會睡到自然醒),所以起床安頓一下孩子,練習完瑜珈後,很快就到中午12點了(甚至更晚),然後才開始吃固體食物
而我自己在實踐的過程中,雖然以168為原則,但有時候也會159或是177,堅持但還是可以保有彈性
不過168進食法並不適用每個人,例如:低血糖的朋友就不太適合,所以要執行前,還是要尊重自己的身體狀態,量力而為
✅固定練習瑜珈,提升自我覺察
防疫期間,我持續保持著每天40到90分鐘不等的自我練習,會感覺今天的身體狀態來決定練習的強度,有時候懶惰想抗拒練習時,我會直接做10-15個拜日式,以覺察自己的呼吸與安頓身心為主。
這樣的練習對我在防疫期間的身心照顧很有幫助,尤其當我感受到焦慮不安時,我不需要用食物去壓抑我的情緒,因為在瑜珈墊上的時光,是我放鬆身心的療癒時刻。
但若要說,真正讓我體重有明顯改變的,就是練習Ashtaga Yoga,我大概一週會練習1-3次,而每次練習完畢,就有如全身剛做完重訓一般有感,除了大量燃燒熱量之外,也會大大降低飢餓感,練完後完全沒有食慾,也就縮短了進食的時間。
✅正念飲食
正念飲食是我瘦了八公斤的關鍵,由於固定練習瑜珈的關係,讓我對自己的身心狀況更有覺知,更有「選擇」的進食,若我沒有感受到飢餓感,其實我就會喝一些咖啡或茶之類的緩衝一下,慢慢地,我不那麼依賴食物,甚至開始拉長空腹的時間,曾經空腹到20小時才開始吃固體食物,然後感到飽足了,就停止,而當下的我,身心是相當舒暢的。
而講到選擇,「有意識的選擇」食物也是重點之一,我大部分會選擇健康的原型食物,吃完後身心會感覺很舒服,有些時候也會吃炸雞、鹽酥雞、零食、手搖飲料等等,吃的時候其實也蠻開心的,但下一餐或隔天就會有意識的去調整飲食或是增加瑜珈練習的強度,至少要達到營養和身心的均衡。
因為正念飲食,讓我減少了暴飲暴食(這是我過去處理情緒的舊有模式),能夠在當下享受食物,也能夠在吃完食物之後,感受到身心的喜悅。
總結:
身為一個擁有24年資深減肥經驗的女子,一直以來總是為了身材是否完美而苦
在碩班的時候,透過論文的書寫和自己的身體和解,慢慢開始練習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直到四年前,我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我參加瑜珈師資培訓課程,在那兩個月的時間,我瘦了七公斤,那是我第一次不依靠痛苦節食與拼死運動來減掉體重,用的就是我說的這四種方法
而在我懷二寶的期間,很享受當孕婦,所以復胖了18公斤,雖然產後半年瘦了大約10公斤,但體重便開始停滯,不過我知道這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我也沒有太強迫自己而硬性減肥,依舊照著自己的生活步調進行,直到疫情期間才慢慢的瘦下來
所以我相信這減掉的八公斤,不僅僅只是這70天的產物,而是內在與身體相處的過程,更是細水長流的禮物
減重這件事,不是節食,而是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因為需要的是「維持」並練習與不完美相處
所以用心理學的完形學派來看這段過程中其實就是提升「覺察」,然後有意識的「選擇」,並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不過我發現我真的很適合慢步調的生活,讓我更享受生命,而不是為了生活而活,所以延續著這個覺察,疫情過後,我也要慢慢的調整拼命三郎的步調,讓生活與身心都能達到平衡。
祝福彼此🥰
Namaste🙏
簡舒培論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目前遇到的單獨使用酒麴發酵做麵包的一些注意事項.
#啤酒花種
#使用30趴Graham粗全穀小麥搭配斯佩爾特麥的山形吐司
#發文: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7/use-only-hops-koji-rice-water-baking.html
全文轉貼~
這兩周我都在為著兒子的畢業專心減肥準備. 生活上沒有很多的不便. 但是上週開始, 商店內都不需要戴口罩了! 雖然感覺應該很舒服, 不過但凡進商店甚至是路上走我還是繼續戴口罩....
麵包還是繼續做啊~ 目前我家就是有兩種慢發酵的酵種, 一個是野酵硬種, 另一個就是這個啤酒花種. 其實深究起來. 因為米麴都是來自原有的買來的米麴菌. 要說是野酵的話我也不知道算不算. 在我找到的很多影片中. 絕大部分的米麴都不是來自空氣中抓取. 多是用種" 麴" 的方式來完成, 也就是買酒種或是把酒曲餅磨碎. 反正就是用既有的種來播種... 沒甚麼不好, 因為單一菌種多的話比較不容易被雜菌參與導至失敗. 只有看過一個中國的影片是做成球狀壓微扁. 中間壓小凹點上蜂蜜. 底部放米糠上面再覆蓋松針. 等待四天長菌.
中國做成酒餅的材料多會混合中草藥. 通常是小毒並且在人體服用上會有中醫的消炎作用( 多是用在跌打損傷的藥草)雲貴地區會找一種叫矮坨坨的植物. 但大部分的地區則多少都會用到辣寥草. 這裡有一篇上海海洋大學對於辣寥草做酒曲的研究論文. 我覺得可以把很多原本我存在的疑問做解答:
辣蓼对酵母的影响及其在甜酒曲制作中的应用
http://www.tjfrad.com.cn/html/2017/2/201702025.htm
這裡面有提到糖化力. 也就是一定時間內, 加入酒麴後讓澱粉產生葡萄糖的多寡. 這篇是為了要找出辣寥草與糖化力的關係. 結論也可以看一下. 辣寥添加量6% 種麴添加量4% 培麴時間72小時(也就是做成酒麴餅種麴到可以使用來放在煮熟米飯中的階段需時三天)
我覺得有趣的是做成種麴的麴餅. 和日本的米麴( Koji) 的做法區別在於他們用的是熟的米飯. 中式麴餅是使用生米泡水磨成米漿壓掉水分後和草藥混一起的. 酒麴當然不限定是用在米酒上. 但凡穀類都可以使用. 當然也適用於小麥....
最近做了這個米麴.
非常有趣. 因為我使用的是米麴的孢子. 這包是我從網路上訂的. 來自日本人很多的杜賽道夫. 但因為沒寫保存日期. 所以我隨便亂加. 我用6 g 的米麴粉加上2 g熟糯米粉混合後種在煮熟米飯上的. 因為沒時間理它. 沒有翻米. 所以兩天它就開始長孢子了. 通常你看到的米麴都是白色絲狀的. 但養久一點就會開始變黃. 之後變成綠色成熟....
恩~ 我不覺得不能用. 因為都是一樣的菌... 不過所謂的QC 就沒有了.因為定量會變得困難... 今天用它來續養我的啤酒花種.
這裡我們就要來進入正題了. 為什麼米麴這麼好. 但我們卻不拿來做麵包呢?
因為麵包酵母不吃蛋白質. 但是米麴甚麼都吃! 但凡你看到的醬油, 味增. 這些使用豆子來發酵的產品. 都是用米麴菌來完成的. 黃豆富含蛋白質. 麥酒裡當然有蛋白質. 不過它就是是我們做麵包最不希望被破壞的麵筋..... 也因此我們得考慮怎麼讓它健康存在.
米麴在溫度高的時候蛋白質水解酶會變得活躍. 所以根據日本人的經驗. 得用低溫( 低於28度) 來發酵會比較不會傷麵筋. 我想這也是志賀勝榮先生的書上啤酒花種的發酵用冷藏發酵的原因. 其實, 如果你不用啤酒花種. 也可以用清酒種. 那就是餵米飯的方式養酵. 這裡有一個做了很久清酒種的日本網站可以看. 我在這裡挖了不少寶
清酒種的製作方法
https://komugiplus.com/koubo-gohan-kouji/
其實我學到的不只是這個. 因為我最近都沒怎麼餵養我的硬種. 都只有用啤酒花種來做麵包. 所以我嘗試了脆皮吐司的做法.
效果並沒有很好. 感覺麵筋弱掉了. 這是用一般小麥粉及粗全麥粉( Graham flour) 完成的麵包. 容積比有2.9 但僅僅只是呈現一般山形( 我用日式一斤吐司模) 其實我的溫度都在23度左右. 但是後發時有高了一點....28度....
我自己覺得. 加了牛奶的麵糰發酵上會比較穩定. 感覺牛奶對米麴菌是一個好吃的東西. 有可能是因為乳糖... 這樣來說, 被干擾的米麴菌好像效果更好. 我目前都是用常溫發酵. 當然, 使用冷藏發酵應該會更好. 不過, 我覺得我對於它並不是很了解. 想多混熟一點再來做冷藏發酵的麵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很多養米麴酒種酵母的. 都會在麵糰中加入豆漿. 我覺得一定很好吃! 而且會有" 味增" 效果. 這是我接下來會做的.
這次主圖的山形吐司是因為志賀老師的食譜中有一個皇家吐司食譜加的是脂肪含量超極高的Mascarpone Cheese( 我這次使用的是每百克40%脂肪) 很有興趣. 但是.... 老師另外有加很多奶油( 所以叫皇家吐司) 我不敢,因為超級肥~~~ 於是就以3.3的容積比做了這樣的一條土司:
1. 斯佩爾特低礦物粉 75%
2. Graham flour( 粗磨全麥粉) 25%
3. 啤酒花種 30%
4. 水 27%
5. Mascarpone Cheese 25%
6. 鹽 1.8%
7. 蜂蜜 6%
8. 麥芽精 0.4%
先30分鐘Fermentolyse 混入鹽成團. 發酵 一小時及第五小時各翻摺一次. 總基礎發時間是6小時 23度的室溫.
分割整圓中間休息30分鐘後再整形入模
2840mk /858 g =3.31
後發26度, 2小時就可以長這個高度. 烤溫: 預熱200度. 麵糰放入後降溫到190度. 前十分鐘給蒸氣. 總拷貝時間是38分鐘. 我自己覺得這樣的高度其實是一般帶蓋吐司的山形吐司高度 下一個麵包會用這種方式進行!
我很喜歡用啤酒花種做出來的吐司.... 你可以看到它有非常平均的氣孔分布
使用Mascarpone 的麵包非常柔軟. 但我覺得因為是粗磨小麥粉. 又是全穀, 所以麵包屑會比較多.... 我想我應該不會繼續用這種全穀粉來做吐司麵包. 因為覺得不細緻. 下一條要用一般全穀粉....
對我來說, 這個麵糰難在判斷. 每次都會思考後發時間到底應該要怎麼調整. 雖然幾乎都說是2~3小時. 但我其實想知道它會不會8.5分發進去烤會比較好? 因為之前的那個吐司雖然發酵2.3小時只漲到8分滿. 有滿模. 比起這條的一些成分.... 並沒有差太多...
吐司好難. 但真的很有挑戰性!
如果你對於這個啤酒花種或是酒種有經驗. 也歡迎留言討論! 因為我也是這個種的新手! 不過我想我應該會把這個種一直玩下去. 因為在我的感覺中. 以" 健康" 程度. 這個種裡面有蛋白水解酶. 幫助了你分解一些蛋白質. 對於消化道來說會比較好. 也是近年來標榜長時間發酵麵糰可以帶來益處的原因. 只是我看到別人都有好的容積比. 我的還是用比較多麵糰的做法. 不過, 氣孔對了應該就可以了! 你看~ 這次養米麴發現的能量不滅定律:
明明我加溫是33度.但因為發酵, 溫度可以跑到37~38度. ( 我設定43度要提醒我, 免得酵種熱死! ) . 本來一直有打算做鹽麴, 米酒等等的食物. 但就是因為麵包製作佔據了我的大腦~ 現在....慢慢加進來了. 蠻有趣的!
~~~~~~~~~~~~~~~以下是最近的一些紀錄~~~~~~~~~~~~~~~~~~~~
七月起, 很多聚會的入場都是出示打疫苗證明就可以. 當然入會場後沒人戴口罩了.
我覺得我們很幸運. 因為去年的畢業生好像是線上畢業典禮.
週四下午去了兒子的學校. 那是領畢業證書及總成績的日子. 看著他的同學們驚覺自己的兒子都長這麼大了~ 那些以前看起來超級稚氣的小孩們. 各個西裝筆挺. 真的很不一樣.... 當初因為兒子得上中學才舉家移回德國. 這之前應該沒做過甚麼有趣的蛋糕....
芒果蜜餞及鏡面外加乳渣芒果膏裙襬
不過, 經過八年的訓練... 我把這個輕乳酪蛋糕又升級到德國人適合的喜歡的口味. 周五早上五點多我就起床開始烤蛋糕. 放涼並冷藏. 等到下午三點才能進慶祝會場上桌.
用心就可以搶頭香! 在眾多同學家屬帶的蛋糕中第一個被全數取光
因為要自己帶回自己的盤子. 所以吃完晚餐後我就先去把蛋糕盤帶回放桌上..... 沒想到有人特地跑過來讚美我的蛋糕有多好吃.... 所以趁機宣傳一下我的Youtube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J4QQBxtqpA
詳細食譜: 用 16 cm 不鏽鋼鍋做輕乳酪蛋糕食譜 Einfach japanische Käsekuchen mit Topf backen Rezept . Easy Japanese cotton cheesecake recipe use pot.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5/16-cm-einfach-japanische-kasekuchen-mit.html
26公分模具的食譜及注意事項:
德國家庭必備模具26公分輕乳酪蛋糕食譜 切蛋糕器具與方法 Japanische flaumig Käsekuchen Torte Rezept Japanese cotton cheese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0/05/26-japanische-flaumig-kasekuchen-rezept.html
這次就是用26公分模具做的
我覺得這就是德國人可愛的地方. 他們不管是好或不好都會不吝於讚美或是指正!
很多時候, 我們認為自己很厲害都是自己想的做法. 例如, 有粉絲頁留言說他都是靠自己研究做法... 但實際上, 沒有前人的經驗我們根本不會做麵包. 都是一直以來的傳承. 從中不斷地, 利用書本, 上課或是影片等等的材料來模索.例如: 你為什麼打麵糰要打到薄膜? 這個薄膜的依據是甚麼? 是你自己發明的拉薄膜嗎? 我的文章中總是會連結很多的我看到的讀過的好文. 沒有他們的經驗我可能會走很多冤枉路. 這並不是我自己的研究. 但我們有吸收利用. 所以應該時時保持謙虛的心態才是...
就如同薄膜要怎麼解讀? 基礎發酵要多少度? 要多久? 這都是你汲取別人的經驗來了解, 但是實際上操作久了以後才會有自己經驗的一個過程.
當然, 這當中有很多的" 實驗" . 而基礎是不變的. 這個輕乳酪蛋糕食譜就是這樣來的. 我混合德國的特殊食材乳渣的原因是因為這個食材吃起來非常清爽. 而且它沒有加鹽. 一般輕乳酪蛋糕裡的奶油乳酪都會加鹽. 雖然蛋糕中有的人會說加一小搓鹽. 但我的感覺是這個蛋糕用奶油乳酪加乳渣的" 鹽量" 會少很多. 雖然味道不是很強烈. 但以檸檬汁及糖來補足. 冷冷地吃會很有味道. 而芒果乾及乳渣奶油是強化味道用的. 但這些訓練都來自於不斷地吸收別人的東西來想來改. 所以, 我不覺得我的食譜是抄來的. 因為食材一樣但比例不同外觀及口感也會不同. 麵包更簡單. 因為單純的食材用不同比例的液態就會展現出不同的樣貌. 但是, 如果我沒有看到書上用Mascarpone 可以做麵包. 我想我應該也不會想到用它. 這就是學習. 真的不是我自己創造的...但經驗已經變成是我自己的. 不論失敗或是成功.
這次我婆婆也一起去了慶祝會. 她事前在我身邊看我擠蛋糕裙時一直說不知道是甚麼味道? 因為她最近膝蓋不舒服都用拐杖. 所以到達會場後. 我問她要不要我幫她拿蛋糕. 她馬上說拿我做的就好😍😅 結果老爺回報我的蛋糕最早被拿光時她還說早就知道會如此😁 我把食譜影片連結給她. 她當場就看了. 然後告訴我這麼複雜當然好吃. 事實上, 德國蛋糕很多都是東西混合一下就可以烤的. 這樣要打發蛋白的蛋糕很少. 我婆婆還驚訝我沒有放泡打粉!
酒足飯飽後. 晚會一直到11點. 年輕人還有續攤. 到公園去聚會.....
永遠不會忘記今年農曆六月14日的月亮....
好圓好亮! 但我的心情真的五味雜陳
兒子, 不管你的未來如何. 都不要忘記, 家裡的燈都會為你打開. 媽米永遠愛你....
他早上5點半到家! ( 結果燈早關了~ 因為太陽出來了😂😂😂
#德疫誌
簡舒培論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拖延」是現代人經常會有的困擾,像是工作上該交的預算、該做的簡報,一定要拖到deadline前才會想要動。
再不然就是明明知道該運動、該學英文,也知道這件事情拖久了,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但是在具體的行為上,老是會拖拖拉拉的不想動,那到底該怎麼辦?
在提供解方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實務的經驗喔!
在美國的加州,有一個執業的心理學家,叫做「尼爾.費歐」博士。他就曾經在加州大學的柏克萊分校,輔導過一群因為「拖延」而沒辦法完成論文的研究生。
他發現喔,平均會花三到十三年才完成論文的人,表面上什麼事情也沒有做;但是其實他們承受了很多的痛苦;而這些痛苦的來源,是因為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內在信念。
什麼樣的內在信念呢?這些造成拖延的內在信念總共有四個。第一,覺得自己永遠在工作,為了產出具體的工作進度,讓自己一直保持著忙碌。
第二個,他們為了可以完成論文,取消所有的行程,好讓自己可以不斷的寫作,甚至於連派對、朋友、運動…這些事情都變成「寫完論文之後的事」;這也造成了他們覺得人生「停滯不前」的潛意識。
再來第三個信念,就是覺得自己為了工作犧牲、受到剝奪是應該的。因為工作本來就不會讓人舒服,人都需要受苦才能生產出高品質的工作成果。
而最後第四個,因為他們實際上沒有產出多少成果,就認為啊要是他把時間花在和朋友相處,或者是參與休閒娛樂,這是不對的事。
結果在參與休閒、娛樂活動的時候,內疚感很大啊、心神不寧、很有罪惡感,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的放鬆嘛!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喔,相較這些拖延的研究生,費歐博士反觀那些能夠在兩年之內,就做完研究、寫完論文的人,他們幾乎每天都要跑步啊、游泳啊,或者是跳舞。
每周都會跟朋友共進晚餐,藉此代謝自己的疲勞,保持對論文的動力和興趣,才能每周投入二十幾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高品質的寫作,順利完成論文。
也就是說,這些工作效率高、進度良好的研究生,他們把身心的健康,和休閒娛樂視為優先的選擇事項;並且把玩樂這種看似沒有產出的活動,納入論文寫作計畫的一部份,反而創造了他們的高效能!
聽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很好奇,「刻意玩樂,反而玩出高效率」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跟道理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人的天性就是「趨樂避苦」啊!
想要玩樂本來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要是你一昧的去打壓它,要自己不玩樂,它的反作用力就會更大。
這也像是喔,我們都經過的那種青少年的叛逆時期。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要你不要抽煙、不要談戀愛,有用嗎?
是不是大人越叫你「不要做」的那件事情啊,反而會讓你越想要去做、越想要去試試看呢?
這也是心理學裡,常常說的~「不要想白熊」這樣的效應,你越要一個人「不要想白熊」,他只會滿頭滿腦的都是白熊在亂跑啊!
既然知道了「凡抗拒的,必強大」,越是讓自己不要想玩樂,只會卡在原地,讓自己越來越拖延。
那倒不如好好的正視它、好好的去正視「想要玩樂」這樣的心理狀態,把它納進工作裡面,成為工作的一部份!
除此之外呢,尼爾.費歐博士在研究「成功者的行為模式」的時候,更發現要達成良好的工作品質,盡可能減少拖延行為,那麼「不帶罪惡感的玩樂」更是必要中的必要啊!
但是事實上,「不帶罪惡感的玩樂」是個很矛盾的道理!怎麼說呢?假如你即將面對一項重要的工作,以一般人的直覺來講,可能會排除外務,刻意閉關一陣子來進行準備。
而「不帶罪惡感的玩樂」卻違反直覺的強調,在進行重要的工作的時候,為了達到更好的品質、更高的生產力。
那就不能阻止自己享受生活,反而要有意識的、刻意的安排娛樂和放鬆,容許自己玩耍,才能更有生產力。
其實有很多優化個人表現、管理個人壓力這些的實驗,都證實了這件事啊!
因為有意識的安排放鬆、玩樂、跟人交流,會安撫人們更深層的一種生存焦慮。
這是什麼樣的「生存焦慮」呢?那就是害怕失去「跟人的連結」。也就是說喔,只要你了解在進行重要的工作的過程裡面,持續的安排時間和朋友相處、運動、休閒。
你就能夠在面對工作的時候,減少這種恐懼感,有意識的投入休閒娛樂,反而能夠幫自己重新充電,再次激發動力、活力還有你的創造力!
總結來看,人們會拖延的原因很多,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啊,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會擔心開始工作就沒有時間玩樂。
或者是認定工作會奪走休閒娛樂和生命的美好,所以乾脆喔死撐著、會做很多事情,但是就是不好好的投入工作。
而「有意識的安排玩樂」這個策略,就是要你把運動、社交這些活動,納入每週的計畫;如此呢「沒有時間休息」的這樣的想法,它不僅不會存在,還能夠給你內在更大的動力。
總而言之呢,把「玩樂」跟「工作」視為同樣重要的事情,是個很有效能夠克服拖延的好方法。
所以呢,如果你接下來有一個重要的計畫,除了「代辦事項」跟「進度管控」之外,請你務必把「休閒跟玩耍」也安排進去,因為只有能享受生活的人,才能夠盡力的工作!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記得訂閱旁邊的小鈴鐺也要按下去。
而Podcast的朋友呢,請記得喔除了訂閱我們之外,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這個主題「拖延」;我有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
這一門課程,會幫助你回到我們心智運作的核心,來幫助自己調整自己的內在跟外在的狀態,幫助你達成效率的最佳化。
那當然了,除了內在狀態與外在狀態的調整之外,【時間駕訓班】也會帶給你很具體、很實用的安排、管控自己時間,讓自己效率最佳化的具體作法。
這一門課呢,從推出到現在已經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喔,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我們就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簡舒培論文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dh.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現代人工時長、外食族居多,忙碌的生活讓許多人在下班後沒有時間運動、外食族普遍營養攝取不均衡,導至越來越多年輕人肌力不足,而肌力退化的下一步就是肌少症。
想要預防肌少症很簡單:多增加肌力運動,而且要多吃蛋白質。蛋白質具有提供熱量、修復組織、調節生理機能,更能增加新陳代謝、增加肌肉等等,是培養肌力不可或缺的黃金營養素
。
要如何有效攝取蛋白質呢?讓運動營養師楊承樺告訴你,不同運動強度的族群該如何正確吃!
針對大家的運動強度不一,每個人應該都要有不同的運動飲食搭配。以下示範輕鬆運動與認真運動族群的飲食菜單。
「輕鬆運動族」
(1). 飲食菜單:
「輕鬆運動-前」
輕鬆運動時醣類使用不高,可以選擇較低醣的「墨西哥雞肉豆腐握沙拉」(營養成分:蛋白質11.6g,熱量215卡)與「麻婆蒸蛋」。(營養成分:蛋白質7.8g,熱量96卡)
「輕鬆運動-後」
雖然輕鬆運動但對運動初心者仍有少量損傷產生!因此運動後同樣記得需要補充蛋白質,而冷冷的季節來碗熱呼呼的雞湯營養又舒服,因此建議可以吃「香菇雞燉湯」(營養成分:蛋白質15.1g,熱量167卡)
(2). 2款在家也能做的輕鬆運動
上半身:上斜伏地挺身。若上肢肌力較不足者,可先改從靠牆較小斜度開始會較容易開始循序漸進,等到肌力進步後可改成桌邊,斜度增加,挑戰度增加。10~20下休息60~30秒再繼續,完成2~4組,能力更好者可進階為地板跪姿伏地挺身,循序漸進到標準式伏地挺身。
下半身:分腿蹲。初期肌力、穩定能力較不足者,可扶牆或桌邊增加穩定下進行。一邊4~10下,休息60~10秒再換對側重複動作與次數,左右腳完成後算完一組,每次作2~4組。能力進步者可改為不扶牆或桌邊來進行運動。
「認真運動族」
(1). 飲食菜單:
「認真運動-前」
如果今天運動比較認真投入,就需要足夠的優質澱粉及蛋白質,建議可以吃「大口塔香烤雞五穀米飯糰」(營養成分:蛋白質12.5g,熱量434卡)搭配「蒸蛋湯」(營養成分:蛋白質11.9g,熱量135卡)
「認真運動-後」
根據今年最新,集合數十篇論文分析的「重訓後最佳增肌蛋白質攝取量」研究建議,重訓後攝取每公斤體重0.31g優質蛋白質足以滿足重訓後立即修復的最大化。
選擇1. 建議可以在運動後搭配「茶碗蒸」(營養成分:蛋白質7.5g,熱量81卡)與「健身G肉餐盒」,優質雞胸、雞蛋、烤豆腐搭配強化蛋白質修復的紅藜薑黃飯。針對高強度重訓朋友訓練後3小時建議再次補充蛋白質持續修復。(營養成分:蛋白質26.4g,熱量446卡)
選擇2.在認真運動後盡快於30分鐘內,補充優質蛋白與澱粉是修復身體與避免囤積脂肪最重要的一餐!可以選擇有飽足感又清爽微辛提味的「香烤豆腐雞肉義大利麵」!(營養成分:蛋白質22.7g,熱量429卡)
記得,想維持健康,就要多動多吃蛋白質,到全家便利商店選購外食也能吃的均衡健康!
【相關影片】
先重訓再有氧效率高!醫師傳授訓練訣竅︱史考特醫師
https://youtu.be/kUZlLdoDu6o
下背痛,怎麼練核心又不傷腰?來練「半捲躺」更好上手
https://youtu.be/8O-kyam_CCg
【相關文章】
高CP值運動飲食組合!豆漿+香蕉防抽筋、補充電解質
https://www.edh.tw/article/10442
每餐蛋白質攝取有上限?醫師:這樣吃增肌肉效率才最好
https://www.edh.tw/article/20233
#楊承樺 #營養師 #蛋白質
簡舒培論文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謝宛婷 醫師
內容簡介:
一部以動人的真實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最盪氣迴腸、最令人眩然欲泣的醫療現場第一手報導。
善終不是最艱難的,
最艱難的是同理與陪伴病人及家屬那擺盪、紛亂、擔心後悔又疼痛的心緒。
一位陪你一起痛、一起哭、一起為所愛的人下最後決定的醫師。
●謝宛婷醫師為衛福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專家顧問與核心講師
●榮獲奇美醫學中心「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特別企劃:54個安心錦囊,讓病人及家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路,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
當病人及家屬面對生命終點,他們的煎熬與困境:
●「醫師,我的家人雖然最後選擇不急救,但你一定要『救到最後一刻』。」
●末期病人渴望在家過世,但家屬卻因害怕而逃避……
●病人:「醫師,我不想用嗎啡止痛,這會上癮吧?!」
●病人苦苦哀求:「醫師,打一針讓我走了吧!」
●病人家屬:「醫師,你絕對不能告訴他病情!」
善終不只是提供身心靈的舒適照護,更不僅是撤除維生醫療設備,而是在每一個困難的決定之前,去傾聽、同理、尊重,並深入陪伴病人及其家屬的同在歷程,以及病人離世後,去陪伴傷痛的家屬,讓他們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愛與連結,並且從中轉化蛻變。
善終沒有SOP,沒有公式,也不是只有選擇「放手」或「不放手」那般簡單。
奇美醫學中心安寧緩和醫療病房的謝宛婷醫師,讓我們看到善終過程的擺盪與揪心,以及每一個決策的艱難與掙扎。
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結、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醫師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般包容的梳理及接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徹底地實踐「幽谷伴行」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醫病關係交付到她手裡的重量,她更堅毅地扛負起與病人共同分擔做決定的責任。
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以及如何因為死亡而更加活出生命的精采。她說傷痛的母親叫做愛,她把無懼而真誠的心意留在每一個她所照護的家庭內,讓我們看見,風雨過後,終有彩虹。
作者簡介:謝宛婷 醫師
奇美醫學中心奇恩病房(緩和醫療病房)主任。曾獲頒院內傑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的終身獎。
一九八三年生,臺南人,因為渴望工作不要一成不變而選擇踏入醫療,從此對那屬於同一個疾患章節的百樣病貌入迷。
本身是安寧緩和醫療、家庭醫學與老年醫學的專科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療教育與社會宣導。
工作場域從病房到民宅,治療意圖從病徵到人心,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就讀成大法律研究所,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近年擔任衛生福利部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畫的專家顧問以及核心講師,協助推動該法案,也是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專科醫師培訓課程的講師與醫療法規因應工作小組的委員。
以演說、影視、各式文章寫作以及社會參與,傳遞醫療自主、醫病溝通、關懷倫理、生死哲學的理念與醫療實務經驗,本人與其服務的團隊多次受公視節目以及《康健》、《天下》、《財訊》等多家媒體雜誌採訪。學術研究以預立醫療決定、行為能力與心智能力、醫療自主權為主。論文散見國內外醫療與法律相關雜誌,也多次在國際性學術會議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