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籃球員平均身高」的推薦目錄: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吉兒 時尚漾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Re: [閒聊] PLG與T1各隊的平均身高與年紀- 看板basketballTW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討論] 台灣籃球怎麼那麼重視身高?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平均身高216公分 我把歷史最高的球員們組成一隊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台灣籃球每個位置的平均身高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網.想.正. - 甚麼是籃球員的基本要求?很多人會 ...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nba球員身高-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問題] 台灣近10年來有出過170以下的職業籃球員? 的評價
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吉兒 時尚漾媽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像大樹一樣高!」是每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
但是身為高個兒女孩(媽媽真不要臉🙈)
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完全沒有覺得高有什麼好處
嚴格來說硬要擠出優點,大概就是出門逛街不怕走散
因為親友一眼就可以找到標的物這樣
還有在高鐵服務時期,可以輕而易舉幫旅客放行李到置物架上
如果擠大眾運輸工具,高空的氧氣確實比較充足
但高度也蠻尷尬,鼻子剛好都可以嗅出路人幾天沒洗頭
我覺得女生的理想身高就是168 cm,在平均值中上剛剛好
講到身高聊開了!其實是媽媽擔心漾漾長太高
畢竟是女孩如果長大超越媽媽,擇偶對象不好找
(雖然爸爸always表示,不嫁人也沒關係要養漾漾一輩子)
前陣子到兒童新樂園過兒童節,漾漾低標通過成功上了海盜船
因為平常不會特別量身高,看漾鞋子穿沒幾次就不合腳
好奇的用了iPhone 內建的 #測距儀 來量身高
原來已經108 cm,看來開學後制服又要重買了😑
計算身高的公式:
◆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7.5公分
◆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1)除以2,再±6公分
漾漾未來的身高會落在168-180 cm
#媽媽每次被猜的三大職業票選_空姐_模特兒_籃球員
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是吸引力 #可愛小嬰兒是最佳廣告代言
#外貿協會是常態嗎 #小嬰兒也是外貿協會嗎
.
人能在兩百毫秒內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吸引力。
.
例如當愛麗絲和蘿拉走進一間酒吧,第一眼看到湯姆和傑森,立刻就能知道這兩男兩女當中,哪一位男性和女性比較有吸引力。愛麗絲和蘿拉可能都看上傑森,而湯姆和傑森或許都被愛麗絲吸引。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迅速,而且認為具吸引力的人往往是同一位。有些人喜歡黑髮勝過金髮,有些喜歡紅髮勝過黑髮,或者喜歡苗條勝過大塊頭,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在比對過多種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發現,無論男女老少、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人對於誰有吸引力、誰不具吸引力,存在著概括性的共識。
.
不僅青少年和成年人對此有共識,根據德州大學院長兼教授,也是該領域頂尖專家茱迪絲・藍格洛斯(Judith Langlois)的發現,年僅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天生就知道長相有吸引力與沒吸引力的差別。在研究中,小嬰兒坐在螢幕前,螢幕上顯示了兩兩成對的女性照片。每張臉都是中性表情,頭髮也被修圖為偏深色,唯有一個重大的不同。每一組女性照片中,一位是之前被成年人評價為有吸引力的,另一位則沒有。當研究人員用嬰兒凝視時間來評估其反應時,發現即使是兩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會花較久時間凝視「有吸引力的」臉蛋。
.
藍格洛斯在另一項研究,記錄她所謂「正向情感語調」,也就是觀察嬰兒的微笑及朝對方移動的傾向,來衡量嬰兒對某人反應的正向程度。她發現,即使年僅一歲的孩子,對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會表現出比沒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更強烈的正向情感,以及較低度的退縮和不舒服。
.
成人對小嬰兒也是如此。成人看到可愛和較不可愛的嬰兒照片時,通常會多關注可愛的新生兒,對著照片輕聲細語,表現高度的愛意,更有趣的是,親生父母似乎也是。一項研究觀察父母餵食新生兒,以及與新生兒的遊戲互動,發現當自己的孩子較不具吸引力時,母親對孩子的愛意會較少,且花較多時間與在場其他「成年人」互動。相較生出漂亮寶寶的母親們,這些母親多半只是按表操課照顧自己的孩子,較少有表達愛意的行為。
.
漂亮寶寶是極有效能的傳訊者,以往廣告業者抓住這個事實,各種商品的廣告都採用寶寶的照片,哪怕是甜的氣泡飲料。二○一八年一則推特文在社交媒體颳起風暴,那是出現在五○年代某期《生活》(Life)雜誌中的廣告,圖中有個可愛的寶寶正在喝海尼根。眼尖的留言者立刻指出這是張偽造的圖片,因為原始廣告中的寶寶根本不是在喝啤酒,而是七喜汽水!看來無論產品是否合適,可愛寶寶的吸睛效果,是其他東西都比不上的。
.
多虧有眾多資料可取得,包括來自交友應用程式的資訊,乃至精密人臉蛻變技術的研究計畫,我們才能相對了解誰可能會被認為有吸引力。大家都知道, #青春氣息 及 #臉部的對稱性 是兩個重要的加分項,第三個就沒那麼快想得出來。除了看起來清新且比例勻稱之外,有吸引力的臉,是「 #長相一般的臉蛋 」。聽起來或許有點自相矛盾,如果有吸引力的臉蛋優於一般人,人又怎麼會偏好普通或是「典型」的臉蛋呢?
.
然而事實上,人偏好長相一般的臉蛋,正因為很「一般」──缺乏特別顯著的五官,不會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顯著或獨特的五官可能暗示潛在的基因問題,長相一般則代表健康。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臉蛋對稱較有吸引力,因為自然的對稱象徵基因好。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基因的品質無法用肉眼觀察(第一次約會就要求看對方的基因資料報告,保證不會有第二次),因此會尋求間接的提示。外表年輕、五官對稱和長相普通,暗示其有較高的存活能力,能將好基因傳給後代,換言之,比較可能和他們繁衍後代,多子多孫。
.
長相普通的臉蛋較具吸引力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比較有親切感。熟悉的臉蛋較吸引人,因為五官多半跟我們認識的人有共通點而不顯突兀,與他們在一起令我們安全自在。人強烈偏好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此除非後天習得的負面連結,否則人通常會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研究顯示,將相片中的人變造成與受試者外貌相近時,往往最容易吸引受試者。其他研究也發現,人通常會與吸引力相當、社經地位類似的人同居和結婚,這種模式被稱為選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雖說互斥的人會吸引彼此,但更常見的是物以類聚。
.
不過,有些情況是同類但極不可能類聚,那就是一模一樣的人。雖然人會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但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差異性。挪威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看伴侶的相片,但這些相片可能以某種程度混入受試者本人的臉,或者混入某個被評為有吸引力的臉,結果發現當伴侶的臉經過修圖,混入二二%自己的臉時,吸引力程度達到最高,然而提高到三三%時,受試者不再覺得臉蛋吸引人。附帶一提,獨立受試者認為有二二%的臉非常不具吸引力。這種現象似乎有充分的生物學理由:相似的五官會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但過度相似則會引發完全不同的反應,也是對近親繁殖的強烈反感。
.
當然,異性戀的男女不盡然被彼此相同的五官吸引,不僅男性和女性長得不同,他們也不用相同方式看待彼此。根據吸引力的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理論,男性會被陰柔女性吸引,女性會被陽剛男性吸引。以上是經過數百萬則線上交友互動資料、分類廣告和閃電約會的結果,證實所言不假。
.
一般來說,女性確實偏好比自己高三、四英寸的運動型男性(如此一來當女生穿高跟鞋,兩人的身高就差不多);男性通常不在乎女性的身高,對年齡則相當在意,傾向追求年輕、苗條且很有女人味的女性。
.
《富比士》的男性富豪被認為伴侶的選擇較多,他們的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七歲,第二任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二十二歲。年輕女性在交友網站及交友應用程式上相當吃香,促使許多較年長且較缺乏吸引力的擇偶者在自己的相片動手腳,在年齡和身體外觀上造假。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偏好年輕外表,但男性尤其如此,從演化解釋,男性天生對性比較有興趣,擇偶時比女性更著重代表生育能力的身體指標。
.
--
.
本文摘錄自《#憑什麼相信你?掌握8大影響力特質,增強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話語背後的真相》,作者史帝芬.馬汀(Stephen Martin)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行為科學的客座教授;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為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員。
.
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書中,行為學專家馬汀和馬克斯指出八大特質,說明一個人的外表或財務狀況等看似不相干的小事,為何會影響我們對他們說的話的反應,無論話語內容是字字珠璣或者一派胡言。
.
📖 紙本書 https://bit.ly/37FpcpC
💻 電子書 (未上市)
ℹ️ 本書為 時報出版
.
--
.
他總是謊話連篇,為何人人盡信?
他永遠言行一致,為何人人不信?
.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相信有自信的繡花枕頭?
為何腦袋裡有料的專家經常不被當一回事?
為何有些人看似可信,而有些人天生一副不可靠的樣子,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回事?
.
決定是否該聽信某人時,我們會仔細衡量他的話語和論點。但事實是,我們總是重視發言者「本身」勝過他的話語或論點。
.
比起對的「說話內容」,對的「外表」和「聲音」往往更具說服力。
.
◎運動選手被分配到紅色隊服時,獲勝機會竟高於藍色?
◎身高較高的人,平均年收入竟然多於身高較矮的同事?
◎陪審團對於五官較有吸引力的重罪犯,判決竟然比較輕?
◎願意跟在穿西裝的人後面闖紅燈的行人,居然是穿牛仔褲時的三倍?
◎籃球員會把球傳給身價最高或最知名的隊員,卻不是給當下表現最優異的隊員?
.
傳訊者的哪些特質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在我們決定該聽誰的話、該相信誰的時候,哪些訊息是最重要的?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更敏銳地察覺這些效應的潛在暗示?在本書裡,都做了詳盡而全面的討論。
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討論] 台灣籃球怎麼那麼重視身高?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籃球重視身高的程度,已經到了光看身高數字,就可以斷定未來能走多遠的地步,亞洲各國甚至NBA都有身高和台灣相近,但發展很好的球員, ... ... <看更多>
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平均身高216公分 我把歷史最高的球員們組成一隊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平均身高 216公分 我把歷史最高的 球員 們組成一隊....到底會發生什麼事 ... 然後不能參加灌籃大賽?重點是….投滿分的Curry不是冠軍?【輝煌生涯模式】 ... ... <看更多>
籃球員平均身高 在 Re: [閒聊] PLG與T1各隊的平均身高與年紀- 看板basketballTW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grant3324 (阿博)》之銘言:
: 明天兩個聯盟算是要正式對決了,閒來無事就把兩個聯盟12支球隊的平均身高與年齡計算
: 一下,供大家參考。PLG以官網有登錄的球員為主,身高與出生年都取自官網;T1因為官
: 網多數沒有身高與出生年,所以以維基紀錄的為主(太陽因為有資料,所以以官網為主)
: ,跟正式也許有些微落差。
: =============================================
: 球隊 平均身高
: 富邦勇士 195.9 最高 德古拉 230公分
: 高雄全家海神 193.1 最高 庫薩斯 217公分
: 台灣啤酒英熊 192.7 最高 藍 波 211公分
: 新竹攻城獅 192.5 最高 辛 巴 226公分
: 新北中信特攻 192.5 最高 伊 布 208公分
: 高雄鋼鐵人 192.3 最高 班 森 211公分
: 臺中葳格太陽 192.2 最高 格 林 211公分
: 新北國王 191.7 最高 湯瑪士 213公分
: 台新夢想家 191.2 最高 吉爾貝克 213公分
: 臺南台鋼獵鷹 191.2 最高 塔 壁 221公分
: 桃園領航猿 190.3 最高 羅賓森 203公分
: 桃園雲豹 190.0 最高 歐 頓 208公分
: 目前台南還有塔壁在名單上,所以仍然有統計他的身高資料,若是沒有塔壁,臺南的平均
: 身高是189,唯一一隊平均身高不到190的球隊。
: 富邦整體後衛、前鋒跟中鋒的高度都不差,又加上補了德古拉,平均身高遠遠在各隊之上
: 。海神跟台啤主要是195左右的鋒線很多。攻城獅雖然有布拉,但是矮後衛太多,所以有
: 點被拉下來。PLG最矮的球隊事領航猿,全隊最高的是203公分的羅賓森,是12支球隊中,
: 唯一沒有超過205公分的球隊。
: =============================================
: 球隊 平均身高(純本土,含外籍跟華裔)
: 富邦勇士 191.5 最高 曾祥均 205公分
: 高雄全家海神 190.5 最高 吳怡斌 200公分
: 新北國王 190.3 最高 聶歐瑪 205公分
: 高雄鋼鐵人 190.0 最高 藍少甫、王柏智 195公分
: 桃園領航猿 189.2 最高 林 正 202公分
: 臺中葳格太陽 188.9 最高 孫思堯 203公分
: 台灣啤酒英熊 188.8 最高 范士恩 198公分
: 新竹攻城獅 188.8 最高 吳岱豪 203公分
: 台新夢想家 187.6 最高 鄭子洋 205公分
: 新北中信特攻 187.3 最高 譚傑龍 205公分
: 臺南台鋼獵鷹 186.8 最高 曾品富 195公分
: 桃園雲豹 186.8 最高 蔡揚名 196公分
: 其實拿掉洋將大家平均身高落差就沒那麼大。富邦第一名主要是超過190的有
: 8個,180以下的只有1個。海神第二名也是超過190的有7個,180以下的只有1個
: 鋼鐵人雖然沒有200公分的,但是超過190的有7個,而且全員都在183公分以上,所
: 以平均身高高。
: 攻城獅雖然有3個200的,但是有4個在180以下,拉了不少平均。夢想家也是,雖然有
: 德威跟鄭子洋兩個200的,但是全隊在190以下的有7個,3個不到180,所以身高是PLG
: 最矮的。中信除了譚傑龍205,剩下的都在195以下
: 至於獵鷹跟雲豹是唯二兩支球隊沒有超過198的球員。
: ===================================
: 球隊 平均年齡
: 富邦勇士 30.0
: 台灣啤酒英熊 29.7
: 新竹攻城獅 28.4
: 臺中葳格太陽 28.0
: 高雄鋼鐵人 27.9
: 臺南台鋼獵鷹 27.4
: 新北國王 27.2
: 台新夢想家 27.1
: 桃園雲豹 26.6
: 桃園領航猿 26.4
: 高雄全家海神 25.9
: 新北中信特攻 25.8
: 富邦一堆老將,超過30歲的有7個人,平均年齡最高不意外,。台啤主要是中生代球員太
: 多,年輕球員太少,平均年齡第二老。中信特攻除了李學林在37歲以上,8名球員都在25
: 歲以下,屬於一支未來球隊。PLG最年輕的則是領航猿,只有2名31歲的球員,其他都在30
: 歲以下,連3個洋將都不到30歲。
: ==============================
: 球隊 平均年齡(純本土,含外籍生與華裔)
: 台灣啤酒英熊 30.2
: 富邦勇士 29.4
: 新竹攻城獅 28.4
: 臺南台鋼獵鷹 27.4
: 新北國王 27.3
: 高雄鋼鐵人 26.8
: 台新夢想家 26.8
: 臺中葳格太陽 26.5
: 高雄全家海神 26.4
: 桃園領航猿 26.2
: 新北中信特攻 25.8
: 桃園雲豹 25.7
: 少了洋將,反而臺啤變成最老,主要賽瑟夫跟辛特力都超過32歲,有拉高了富邦的年齡
: 其他影響就不大了。
: ==================================
: 各隊的國手分布,以有正式登錄在主要國際賽的12人名單的才算,只是入選培訓名單的不
: 算在內
: 球 隊
: 富邦勇士 曾文鼎、林志傑、蔡文誠、張宗憲、曾祥鈞 共5位
: 新北國王 楊敬敏、戴維斯 李愷諺 共3位
: 桃園領航猿 陳冠全、吳家駿、陳昱瑞、黃泓翰、盧峻翔 共5位
: 新竹攻城獅 林宜輝、吳岱豪 共2位
: 台新夢想家 簡 浩、吳永盛、李德威、成力煥 共4位
: 高雄鋼鐵人 呂政儒、藍少甫、彭俊諺 共3位
: 台灣啤酒英熊 蔣淯安、黃鎮、李啟瑋、 黃聰翰、周伯勳、范士恩 共6位
: 新北中信特攻 李學林、謝亞軒、阿巴西、 譚傑龍 共4位
: 臺中葳格太陽 陳靖寰、蘇奕晉 共2位
: 高雄全家海神 李漢昇、 吳曉謹、林任鴻、胡瓏貿、于煥亞 共5位
: 獵鷹跟雲豹都沒有國手,就不列了
: 以上統計,大家有趣看看就好,如果有不小心計算錯誤的地方,請多見諒。
剛好也看到CBA純本土平均身高跟年紀的文章給大家參考一下
廣東 202.35 24.06
深圳 201.18 23.53
遼寧 201.05 24.89
新疆 200.94 22.88
北控 199.17 24.61
廣夏 199.30 23.15
寧波 198.86 22.41
天津 198.81 25.38
首鋼 198.33 26.14
上海 197.88 25.88
吉林 197.47 24.71
廣州 197.19 23.95
四川 197.15 24.95
江蘇 197.00 22.60
福建 196.76 24.81
山西 196.43 24.57
青島 196.24 26.47
浙江 196.22 22.11
山東 195.65 25.88
南京 195.59 24.86
---
平均 198.11 24.63
很多之前讓謝亞軒去cba挑戰的...
2號位開始基本上就要對位190以上的
有些隊還有195 up的
先不說攻,防守就會很困難了
這也是為什麼如今在cba立足的台灣球員大多數都是1號位
身材不達標基本上選不上
另外我也覺得很多有天賦的球員在大學讀完四年真的是浪費時間
畢業了基本上都22歲以上了
看林庭謙已經打職業第二年了
跟他同一批亞青的還在大學 進步幅度也有限真的可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99.19.111.135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sketballTW/M.1638959791.A.FD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