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科維奇 #北回歸線 #地球科學
當時東歐的一位數學家,透過計算提出驚人的結論:地球和太陽之間的關係,並不是穩定不變的,而是有著三種長期、緩慢的變化,地球上的氣候也隨之緩慢地變化,我們今天稱它們為米蘭科維奇循環。
今天的23.5度傾角(當然也就是北回歸線的緯度)正處於往南擺蕩的中間點,所以約1/4週期也就是約一萬年後,北回歸線會一直跑到22.5度(屏東),然後花約兩萬年北返,其間通過嘉義,最北到達24.5度(苗栗),再擺蕩返南、周而復始。你知道嗎?100年來北回歸線以每年15公尺的進度,已跑到嘉義地標的南邊一公里半之遙了!地標公園既然沒法子跟著跑,那就只好乾等它兩萬年後的再次過門不入吧!
延伸閱讀:你知道嗎?北回歸線其實已經沒有通過嘉義的紀念碑了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2702
米蘭科維奇循環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地球 #氣候變遷 #影響因素 #週期變化
Kent 指出,地球實際上有其他更短的軌道周期,但由於經常改變,難以從地質改變知道其影響,而這個受木星與金星引力影響、長達 40.5 萬年周期則長年不變,並會令地球上的季節性變化更為明顯:夏季更加炎熱、冬季更冷;雨季更加潮濕,乾旱時更為乾燥。同時,當引力處於高峰期時,熱帶地區可能比引力影響最弱時會有更多降雨量。研究顯示,對上一次來自引力的個重要影響發生在約 20 萬年前,目前地球正處於週期中間。
通過證實這種穩定的長軌道周期存在,團隊指可對多個研究領域產生了影響,例如解釋生物演化與更了解行星運動等。最重要的是,看似遙遠的木星和金星所產生的引力,如何較長時間地影響地球氣候變化,觸發恐龍滅絕、哺乳類動物堀起等事件。
不過團隊強調,即使有這些天文現象出現,不等於人類活動沒有加劇氣候變化,尤其這些長達數十萬年的米蘭科維奇循環產生的影響,不會是人類短短幾十年壽命中可以感受得到的趨勢。 Kent 指,人類現在釋放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暖化效應是最顯然易見,而且可被大量檢測,這些周期對現今氣候的影響相對較少。
米蘭科維奇循環 在 Zass17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再幾篇,我就會停手...真的
凜冬將至怎麼可以那麼久? 瓦雷利亞鋼倒底是三...? 蘭尼斯特家族為什麼這麼得天獨厚? 噴火飛龍科不科學?
PBS科普節目It's OK to be smart,跟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