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附議|
這個附議案,倒數計時6天,下週五截止,字有點多但是為了讓大家清楚知道事情原委及脈絡。
大家的附議能改善疾病污名化的問題。
■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不在於你擁有什麼,而在於你為旁人付出了什麼。
#讓你的附議 #成為自己與他人的祝福
■大叔邀請大家,為達成下一個「台灣奇蹟」參與附議,因為台灣很有機會,成為亞洲第一個「完全控制愛滋病、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只是現階段,有一個「過時的」法律條文,需要被修正。
當法律落後於科學(事實證據),它就無助於台灣(現在與未來)的愛滋防治工作,甚至耽誤「消滅愛滋」的達成進度,也會造成司法資源的浪費。
大叔驚訝發現,應當伸張正義的法律條文,因為時空背景的轉變,居然變成怨侶報復、恐嚇威脅的工具,甚至「不符合比例原則」的侵害人權。
這個法條已經成為「愛滋防治工作的 #豬隊友」,容易造成感染者因畏懼而未就醫,可能成為防治破口。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過,「疾病獵巫」恐導致感染者不願出面篩檢及治療,而且,歧視與標籤化感染者,非常不利於防疫。
■大叔有一個夢,願台灣成為 #疾病平權 的國家。
健康的人、生病的人(眾生平等)都享有人權保障。
#停止疾病汙名化
#與時俱進的修法工作將帶來重大良善的影響
■附議最後階段,倒數計時
只要2分鐘,你對「台灣奇蹟」就有全新貢獻。
👉👉👉附議修正愛滋蓄意傳染條例:
https://reurl.cc/L3V3oX
(此案主文牽涉法律專業,寫得精簡深奧,建議你先看大叔的文章,看完再讀主文,會比較容易看懂。
你如果一如往常的相信大叔判斷,也可以直接進行附議。)
■台灣的公共衛生、農漁畜牧都是世界之光!
26年前,小兒麻痺已經在台灣絕跡。
武漢肺炎、非洲豬瘟已經被台灣成功抵禦。
「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全亞洲只有日本和台灣!
接下來,台灣有很大的可能,領先全亞洲(甚至全世界),成為免於愛滋病威脅的國家。
■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洪健清指出,愛滋感染者穩定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後,健康狀態及平均餘命與常人「沒有差異」。且若血液中病毒量抑制在200 copies/ml (每毫升所含病毒複製數)以下,維持6個月以上即稱為「U=U」(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也就是「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將不會再透過性行為將愛滋病毒傳染給他人。
U=U 這個醫學證據已獲國際研究證實,也被聯合國採用,感染者穩定接受治療便與一般人無異,盼台灣社會大眾的疾病認知也與時俱進。
■任何性向(無論是異性戀、同性戀)都有可能感染愛滋病。
為了達成在10年內「消滅愛滋病」的目標,聯合國愛滋規劃署(UNAIDS)結合數以萬計公衛人士的努力,以及各個族群感染者「勇於面對病情,即刻積極治療」,持續強化對愛滋病的正確認知,特別訂立了90-90-90的指標,合作對抗愛滋病病毒的威脅:
■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被感染」
■其中90%的知悉感染者「有持續規律服藥」
■而且90%的服藥者「病毒量得到控制」,以求在2030年達成消滅愛滋病的目標。
■台灣在愛滋防治工作上也「超前部署」!
截止2019年底,台灣愛滋防治已達「88-92-95」,意即:
■88%的感染者了解自己的感染狀況
■92%知道自身狀況者能接受良好的醫療照顧
■95%接受治療者的病毒量有效受到抑制
台灣的表現位居全球前段班模範生,而且新感染人數已經接連2年下降,這是非常顯著的進步趨勢。
■如果你跟大叔一樣
喜歡鉅細靡遺,瞭解來龍去脈
請參考以下新聞報導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最具爭議的第21條,有六大不良影響。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70718
■台灣愛滋病學會、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強調,感染者經過穩定治療也能與常人無異,「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呼籲民眾建立愛滋正確認知,打造疾病平權社會。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762291
■患有愛滋病的A男被控危險性行為案,一審判1年5月,經上訴,二審今天依國外最新醫學文獻以及台灣門診資料等認定,「無射精的口交實際傳染HIV病毒風險為0 」改判無罪。
https://www.cna.com.tw/news/asoc/202006090102.aspx
■紐西蘭開設全球第一間 HIV 感染者的精子銀行,破除世人對愛滋病的污名與歧視,因為科學醫學都證實了HIV感染者,也可以有健康的小孩。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2126
■ U=U 就是安全性行為,它和全程使用保險套相比,一樣安全。
(保險套只要沒有破掉、沒有過期,可以阻絕大多數的性病)
https://www.songyy.org.tw/archives/12027…
■關於「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的說明
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曾經投書《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譽台灣推行「數位民主」的成就。
唐鳳這篇文章標題是「強韌民主是數位民主 A Strong Democracy Is a Digital Democracy」,她指出,數位科技確實能夠增進公民對話,向政府灌輸社會創新精神。近年創建的兩大數位平台「 vTaiwan」、「 Join」,雙雙打開了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溝通渠道,並取得亮眼的成就。
「Join」的全名是「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http://join.gov.tw ),隸屬於國家發展委員會,是參考美國白宮網站 “We the People” 而成立的國家媒體提案中心,透過開放民眾運用集體智慧,就公共政策提出建言,政府部門在制定公共政策時,也可以透過參與平台徵詢民眾的意見,例如:課徵空屋稅、獸醫使用人藥醫治動物…等等。
已經成案而為政府部門參採的例子有:「癌症免疫細胞療法的修法法案」、「月亮杯比照衛生棉條合法網購」、「目前臺灣高中生普遍睡眠 不足上學時間應延遲」、「國產車上市前必需強制公開撞擊測試並比照國外結果分級」等案,均已獲得政府參採並據以推動。
精神疾病汙名化文獻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疫情趨緩 應注意心理重建
-- 五招提升自我防疫-【安、靜、能、繫、望】
美國紐約市一名急診室主任因面對無止盡的病人與死亡,崩潰自殺;四月初,桃園一對同居男女,也被發現在居家檢疫期間燒炭輕生。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全球民眾心理健康受到嚴厲考驗,「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李明濱 主任提醒,政府與國人應關注疫情後的心理重建工作。(資料來源: 【註1】)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精神疾病專刊(Lancet Psychiatry)最近刊登文章(註:【2、3】),呼籲疫情當前,當務之急需要提供及時的心理健康護理。多位心理學研究人員聯合撰寫的論文中特別警告:「至今,為病人和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護理的問題關注不足」(資料來源:【註4】)
■ 疫情影響情緒 數據不容忽視
疫情發生當下,心理創傷主要屬於急性期,焦慮不安、緊張,此時最需要的是資訊提供,指揮中心每天舉行記者會,讓民眾知道疫情變化,有助於穩定民心,根據調查,僅有百分之六民眾因為疫情而有情緒困擾的問題,整體還算平穩。
但不論醫院或學校自殺通報,三月疫情最為嚴峻時,首次通報自殺個案為一八一八人,較二月一三八九人明顯上升許多;而明顯多於去年同期一七三九人。李明濱說,嚴重憂鬱症患者、性格較為敏感者、居家檢疫者屬於高危險群,受到疫情影響,情緒明顯變化,甚至萌生自殺意念。
■檢疫、隔離壓力大 應受關注
疫情趨緩後,隔離政策帶來的經濟、家庭問題是全面性的,經濟壓力慢慢浮現,如又伴隨失業、離婚、家庭暴力等壓力,自殺率恐將增高,提醒政府,防疫做得好,但須開始注意心理重建工作。
我國至今超過十二萬人接受過居家檢疫,近一萬人居家隔離,當自由突然受到剝奪,內心承受可能確診的不安,以及暫時無法工作的經濟壓力,且解除隔離後還會面對被汙名化、標籤化的壓力。
■心理影響 恐一兩年後才發作
心理層面的影響不一定在疫情當下顯現,以過去九二一震災、SARS為例,有些人在天災、感染後一、兩年才發生;以國家立場來看,不能因為疫情緩解就認為:「疫情過了,大家就平安囉!」
李明濱 教授認為,心理重建絕非衛福部所能負責,須跨部會整合,例如提供紓困、支持工作。此外,民眾應利用政府或自殺防治中心開發的心情檢測工具,關心自己及親友情緒變化,不要害怕尋求協助。(資料來源: 【註1】)
■疫情當前臨床心理主任五招提升自我防疫-【安靜能繫望】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臨床心理科劉瑞楨主任表示,持續且過多的壓力感受會影響到個體的免疫力,因此提醒相關人員千萬不要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建議可以運用「安靜能繫望」的五個簡單概念提升自己的心理免疫力,也就是:
「安」-獲得正確訊息並做好適當安全的防護,如做好自己的安全防護裝置
「靜」-設法讓自己平靜及有正面的感受,如在工作片段中讓自己放鬆
「能」-做些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如下班後玩個小遊戲或整理家務
「繫」-跟人保持感情聯繫,如跟同事或是家人傳訊聊天等
「望」-對未來要懷抱希望,如給自己疫情過後一個休閒計畫等
(資料來源: 【註5】)
★李明濱名譽教授、陳為堅教授為「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發展計畫「台灣鎮靜安眠藥不當使用之防治策略」議題召集人
∎議題簡介:
利用國內外文獻回顧、現況分析與可行性評估,彙整目前實證基礎及鎮靜安眠藥使用/處方相關問題,並以流行病學資料評估安眠藥的處方量、非醫療使用 (nonmedical use) 率的年代趨勢,探討目前相關政策推展現況與知識上的落差,經由本計畫,提供推動台灣鎮靜安眠藥安全使用策略,透過政策的擬定與施行,期能提升產官學界及民眾對於此一重大問題的警覺性與因應力,減低並預防鎮靜安眠藥物濫用問題對國人健康與社會安全所造成的危害。
【Reference】
來源
➤➤資料
∎【註1】: 經濟日報「名家破解新冠肺炎/李明濱:疫情趨緩 應注意心理重建」: https://bit.ly/2YH1HZl
∎【註2】: 【新冠肺炎需要及時的精神健康照護】:《刺胳針—精神醫學》(Lancet Psychiatry) 期刊刊登一篇由中港澳精神醫學專家的一篇呼籲指出,由2003年SARS經驗中,四點建議同樣可以適用在本次新冠肺炎的精神健康照護,文整文章: https://bit.ly/2A0VYmE
∎【註3】: 期刊原文
📋 Timely mental health care for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s urgently needed
(2020/02/04)+中文摘要轉譯】
➥Author:Yu-Tao Xiang, Yuan Yang, Wen Li, et al.
➥Link:(The Lancet)
https://bit.ly/2W8rqYU
∎【註4】: (BBC中文网)「肺炎疫情:非常時期如何維護心理精神健康」: https://bbc.in/3fuWF7Z
∎【註5】: 桃園電子報「疫情當前臨床心理主任五招提升自我防疫」: https://bit.ly/3c9UlBi
➤➤照片
∎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災難與創傷心理委員會 -【安、靜、能、繫、望五字訣的由來】: https://bit.ly/3dmnpWw
2.【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李明濱 #心理健康護理 #安靜能繫望 #柳葉刀 #The Lancet #臨床心理科 #劉瑞楨 #安靜能繫望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 /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疾病管制署 / 心理師想跟你說
精神疾病汙名化文獻 在 身心科 李旻珊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根據統計,2016年全球約有18%的成人有過精神相關疾病。
-都會生活的很多面相會連結到精神疾病,過去的文獻就指出微粒狀和氣態的汙染物暴露和自殺、焦慮、憂鬱有關連性;也有文獻指出兒童和青少年居住在空氣汙染度高的地方精神疾病用藥比較較高。
-近期知名國際期刊Jama Psychiatry刊登的文章,根據2232位英國青少年的資料統計,顯示如果居住在空氣污染程度較高的區域(二氧化氮和氮氧化物濃度高),比起居住在空氣汙染較低的區域,妄想或幻覺經驗出現的比例較高出約兩倍。顯示空氣汙染和青少年精神病有相關聯性。這可能和空氣汙染的粒子導致大腦發炎,同時青少年的大腦還在發育期,這些汙染物阻礙了大腦發育。
https://youtu.be/xu3V99Qg1OA
精神疾病汙名化文獻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精神病患= 社會的未爆彈?>> 在我還是 ... 的推薦與評價
2009年有學者整合了過去研究精神疾病跟暴力行為的文獻,發現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中, ... 台灣社會何時才要關注精神病患的醫療與汙名化問題,除了妥善的治療之外,也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