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文】
「大腸鏡晚一點做可不可以?」
自從升級成三級防疫之後,很多原本計畫在五月中要檢查的民眾,被迫延遲到這個月才做內視鏡檢查,其中有幾位是因為糞便潛血陽性,需要做大腸鏡進一步釐清原因,在等待的這幾個月心中應該是忐忑不安,想早點做檢查又怕進醫院染疫。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的關係,延遲檢查和治療在國內外普遍造成了新的醫療危機,此情形如未改善,未來勢必造成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的上升。
近年來衛生單位(衛生所)對於糞便潛血陽性個案的追蹤非常積極,一旦篩檢到陽性,都會主動以書面及電話通知個案去胃腸科或直腸外科安排大腸鏡檢查。不過有時因為種種因素,大腸鏡會拖到幾個月後才做。
問題就來了,晚一點做大腸鏡,究竟對大腸癌的發生或者是嚴重程度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答案當然是會的!最近我看到一篇系統性的文獻回顧分析【糞便潛血陽性之後,大腸鏡檢查的時間對大腸癌預後的影響】。這篇研究指出
1️⃣所有的研究都發現延遲做大腸鏡的時間越久,病情會越嚴重。
2️⃣相較於一個月內做檢查,間隔時間超過九個月,大腸癌發生的風險會高1.75倍。
3️⃣間隔時間超過九個月以上,得到第三期大腸癌的風險多2.8倍,第四期多1.5倍。
有鑒於在診斷出大腸病變之後還必須陸續去做其他的檢查、轉診及手術, 國內外的專家都建議「糞便潛血呈現陽性到接受大腸鏡確診的時間間隔應該控制在【六個月】內完成,這樣大腸癌的發生風險與期別勉強維持與三個月內完成確診檢查者相當。」畢竟癌細胞通常是無情的,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才能遏止病情惡化。
國健署最近更提出呼籲,如果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加上『濃度』很高(即檢測值大於150 μg/g), 是必須立即做大腸鏡檢查, 按以往統計這類人每10位即有1位罹患大腸癌,罹癌風險為一般人的100倍, 檢查可不能一拖再拖!
👇國健署大腸癌防治新聞稿8月26日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306&pid=14490
#圖文不符
#五月後第一次進攝影棚
糞便潛血陽性原因 在 在地人的小兒科醫師_王崑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門診經常遇到家長帶著腹痛的小朋友來看診,對於兒科醫師來說,腹痛是一個非常有挑戰,可以輕微到不理他,也可以嚴重到有生命危險的主訴。 那麼家長要如何判斷小朋友的腹痛是否要緊呢 ?
首先請家長先分辨清楚,小朋友的是突然發生的急性腹痛,還是已經一段時間的非急性腹痛。 小兒急性腹痛是指突然發生且超過六小時或持續一天以上甚至幾天的腹痛。 家長可以參考下情況判斷是否要至醫院檢查評估:
(1) 疼痛程度及頻率: 如果小孩是用持續一小時以上無法安撫的哭鬧來表現或是隨著時間過去,疼痛的程度越來厲害,越來越密集,建議至醫院檢查評估。
(2) 疼痛的位置: 如果疼痛位置越遠離肚臍,越可能有特別的問題。尤其是右下腹局部的疼痛,務必與醫師討論是否有盲腸炎的可能性。
(3) 是否合併發燒或其他症狀: 如果有合併發燒、嘔吐腹瀉,一般而言會被診斷為急性胃腸炎。但是要注意的是許多腹腔內的疾病也會有類似腸胃炎的初期症狀,無論有無給藥,若嘔吐超過2-3天、出現墨綠色膽汁性嘔吐、反覆發燒超過三天、腹痛程度頻率越來越惡化、出現帶血糞便都要考慮是否有其他診斷。
(4) 食慾精神是否良好: 一般若是食慾不錯,會吃會玩,這樣的腹痛抱怨多半比較不緊急。反之若已經出現不吃不喝,甚至活力都變差了,務必送醫檢查。
如果小朋友的腹痛,已經不是短期幾天內的問題,甚至是一週以上的病史,通常稱為慢性腹痛。慢性腹痛的原因很多,診斷也需要兒童腸胃科醫師的評估,以下提供家長注意的是有無危險表徵 :
(1) 持續位在右上或右下腹的腹痛
(2) 吞嚥疼痛,胸口燒灼感
(3) 無預期的體重減經超過 10%
(4) 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而遲滯
(5) 反覆出現嘔吐
(6) 慢性腹瀉特別是在夜間
(7) 有腸胃道出血的證據,例如看到血便或潛血反應陽性
(8) 合併不明原因的發燒
(9) 腹部理學檢查異常(例如肝脾腫大,摸到腹部腫塊)
(10) 家族史有腸躁症、消化性潰瘍、或其他特殊腹部疾病
(11) 合併有關節炎
(12) 排尿有障礙
(13) 青春期比較晚來
(14) 女生的生殖系統異常,例如無月經或經痛
(15) 晚上因為腹痛而醒來
如果去看兒童腸胃科之前,就診前,家長可以先做小孩腹痛的日記以提供醫師參考,紀錄包括腹痛何時發生、持續多久、 疼痛指數(一分到五分)、有無影響作息(上學、運動、遊戲)、可能誘發的原因(食物、活動、壓力、情緒)、當天是否有正常排便,大便性狀,解便後是否舒緩疼痛。
糞便潛血陽性原因 在 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女人貧血,
尤其在停經之前這個是常見的,
男人貧血那就要特別注意了!
有一位45歲的男士,
在超商服務,
每天輪三班,
生活到也滿足,
一次到社區小診所做基本健檢的時候,
他的血紅素只有11 ,
一般男生大約都會在13到14以上,
可是這個男生他沒有任何身體上的問題呀,
不過社區的醫師提醒他去做糞便檢查,
後來發現糞便潛血是陽性的,
又轉到醫院接受大腸鏡,
才發現原來在右邊的升結腸有一顆腫瘤,
經過手術切除,
後來判定為大腸癌第三期。
他的飲食習慣就是便當加上一些簡單的超商裡面的微波食物,
長期下來缺乏足夠的蔬菜水果纖維,
可能這樣子導致的大腸黏膜發生病變。
這裡要強調的是,
貧血許多女生都會,
但是「停經之後的女士」或者是「男士」發現貧血,
必須要先找出可能的原因!
另外吃素的朋友確實容易缺鐵,
可能要多吃含有維生素C的水果,
來幫助植物裡面的鐵質吸收,
當然這邊也告訴大家菠菜含鐵事實上和一般的空心菜差不多,
給大家補充點健康知識喔。
早安各位朋友!
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