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到家晚晚講世界事!】
我邀請咗陶傑黎屋企,每晚同小朋友講故仔喎! oh really ? 是咁的,我從來都覺得,通識很重要,因為世界事係 #發掘知識 嘅原動力,更係最好嘅 #睡前故事, 反正每晚都要同佢講故事, 與其講一個虛構嘅情節, 不如同佢講下偉人事跡啦! #DrMax 最近就出咗套 《國際學生時報》,3大主題包括 #科學奧秘 #名人領袖 #世界專題,由陶傑主理加埋真人發聲, 今晚起佢就成為我家故事領航員,睇下,其實林小姐都好專心聽㗎!
❗首十期主題大披露❗
🚀科學奧秘系列
#視覺錯覺 #腦部記憶 #火箭 #飛機 #海嘯 #電動車 #環保肥皂 #恐龍 #熱氣球 #複製生物
👨🚀名人領袖系列
#海明威 #甘迺迪 #愛迪生 #貝多芬 #南丁格爾 #拿破崙 #孔子 #哥倫布 #德蘭修女
🌏世界專題系列
#世界名畫和畫家 #秦始皇 #亞馬遜雨林 #第二次世界大戰 #鐵達尼號 #奧運會 #核電廠爆炸 #吉薩金字塔 #糧食危機 #艾菲爾鐵塔
📌大大硬皮套,可以將每期整理,好整齊!
📌最新超抵優惠,買一期送兩期,共有三套。
📌最長48個月免息分期。
📌送迪士尼小熊維尼《好習慣》故事書連,共4款選擇,每款都跟一隻DVD!
♥️私心一讚,排版設計好靚!好似harry potter 裡面果啲報紙啊!其實大人都好啱睇,認識多一點世界,教育下一代是很重要的!
Dr Max《國際學生時報》試玩攤位
地點:現崇山商場
日期:9月22日、28日、29日
直接查詢: https://wa.me/85262015619
糧食危機通識 在 堅庭通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科研實踐可持續發展示例
【防止未來出現糧食危機】
【美研發農業機械人助增產量】
全球人口到 2050 年,預料會增至近 100 億,根據目前的耕作速度,屆時糧食將會供不應求。
美國有大學正研發農業機械人,希望透過結合感應器及人工智能,為農民提供精準的數據,讓他們更善用土地、水等資源,同時提升農產量。
團隊現正著手提升高粱田的產量,因為這種耐旱耐熱的植物,適合在非洲等較容易發生飢荒的國家生長。
#有線新聞 #農業機械人 #美國 #農業 #耕作 #糧食 #農產量 #人工智能 #新聞通識
糧食危機通識 在 王明勇的健康三好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學生的報告:
主題:環境、食物與人的關係
在看到這個議題之前,我想先講個故事:系上有位教授在去年曾在竹教大綠創學院及清大通識中心各開過一門課程分別為「親子食農教育」及「食物:從土地到餐桌」,這兩門課程皆有一個共同的作業,那就是「共食報告」,教授希望透過「共食」,在講求效率的社會文化下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甚至透過自己下廚分享食物,連結土地與人的關係,為長期在都市生活的小孩找到可以了解食物原樣,又可以延伸知識學習的方式;當然在這過程中也發生許多好笑的事情,其中一則我覺得最可以呼應主題的故事,發生在清大學生的共食作業中,其中有一組同學到超市採買食材後,決定以水餃當作主餐,然而最稀鬆平常易於料理的水餃,卻成了同學最摸不著的食物,教授問他們為什麼時,他們回了一句話「因為我們把水餃拿出來退冰之後,它就黏在一起了,而且下鍋後更是皮肉分離!」相信故事聽到這裡,也知道我想表達的是什麼。
在當今方便快速的社會模式下,茶來伸手飯來張口,身為美食王國的台灣,路上從各國飲食、家常餐廳到平民小吃無處不見,大量的消費者已經慣於「進門、點餐、上菜、用餐、付錢、離開」這種飲食消費模式,這樣的方式不是不好,而是長期下來會讓人慢慢的忘記食物的原樣、食物的安全、食材的料理等,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當人們開始忽略某件事情,魔鬼就會出現,滲透到你我的生活,產生飲食的歧途。
在謝忠道所著《慢食之後-現代飲食的31個省思》,書中清楚講出環境、食物與人的關係。慢食,主張我們在吃喝之餘,應該全心全意的感受每一道料理和佳餚倍的心血與故事;然而我們全心全意吃進胃裡的,究竟是什麼,對世界又有什麼樣的影響?需要細心探討。
書中第一部分講到在今日都會發達的時代,還會親自下廚的家長越來越少,造成孩子長期食用外食,只選擇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而孩子所謂好吃的東西不外乎就是「高油高糖高鹽」,再加上父母認為孩子天天外食,攝取的營養不均,因此要求孩子固定食用營養健康食品,可是這些健康食品是補充營養而非主要的營養來源,攝取過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一大負擔,難到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親愛的父母,「做菜給孩子吃,跟孩子一起做菜,讓孩子陪你上市場,陪你一起挑菜一起聞聞蔬菜水果的味道。帶孩子去大自然看豬是如何養出來的、蔥是如何長出來的、蘿蔔是如何從土裡挖出來的」,這樣問題不都解決了嗎?
第二大部分「好好吃,救地球!」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關於現代人對於包裝的迷思,就連我在購買物品時也會被精美的包裝外觀影響,然而那些被拆掉任意丟棄的塑膠帶、寶特瓶、日常用品,卻成了地球上萬物最鮮豔的毒藥;曾經在一則新聞中看到色彩艷麗的圖片看起來格外的怵目驚心,那是一隻乾枯致死的鳥骨骸,形狀依舊完好,就在胃的部分有好多塑膠製品埋在其中,有藍的綠的紅的黃的,大的小的圓的扁的……就這樣無聲無息的任風吹盪,艷麗堅韌。一直覺得葡萄牙人給台灣「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的稱號,並不是代表台灣島上有多少美麗的建築、多少豐功偉業的經濟奇蹟,而是因為這裡曾經是一塊「沒有被汙染而美麗的天然寶島」。
第三部分「慢食之後」中有提到因為全球氣候的反常,影響作物之收成及動物的成長,因此在未來糧食荒的問題,可能有更多的高技術做出來的假食物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面對這樣的危機,我們該想想如何更有有效而永續地去經營腳下的土地與自然資源。其實我很認同作者的說法,在未來的三十年,我們要做的是一個反璞歸真,回歸傳統的過程,我們應該利用逐漸純熟的技術,去保存培育即將消失的物種,同時也希望科技減少干涉天然物種的生命狀態,不去縮短雞隻成長的時間,不去設法增加牛乳的產量等等,甚至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大地之母帶來的知識與衝擊;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用雙手雙腳去感受這塊土地為我們準備的一切;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都可以知道一塊肉一盤蔬菜,是如何從自然的土地上來到我們的餐桌,就像書中說的「讓我們用夠進步的科學技術縮短食物的天然狀態和我們生活的距離,讓我們重新回到大自然的食物鏈中,而不是創造更多的工業人工距離,隔離我們與食物間最基本的原始關係」。
就在今年2015米蘭世博提出「潤養地球,滋養生命」的主題,在這裡許多新興的想法被提出,在未來我們或許無法真正回到傳統的食物系統,但我們卻可以透過科技的進步,從食物的生產、配送、烹調到消費,每個環節都因為資訊更透明、更多資料可以運用,消費者跟食物以及生產者之間,有更多認識,我們也對自己的消費更有意識,讓食物與人的關係在實質上回歸傳統的誠實與透明,形成人與土地與食物的另一種新關係。
其實環境、食物、人這三者的環境很微妙,三者互相影響業互相依賴,只要其中一項受到破壞那整個系統就會產生問題。食物是人類維生的基本條件,乾淨的食物人人企求,但我們經常忘記乾淨的食物來自乾淨的環境,為了生產乾淨的食物,政府應重新思考整體的產業發展策略與土地利用政策,以地域為生產、消費和循環的單位,協助輔導足以代表當地的良食產業創業及串連,如此重建臺灣為「良食產業王國」的美名,則指日可待。
糧食危機通識 在 通識書不會教你的事(齡記除外) - 【世界糧食日氣候變化誘發 ... 的推薦與評價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今日係世界糧食日!大家唔好浪費食物呀! ... 今天是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今年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飢餓」,但全球面對氣候危機 ... ... <看更多>
糧食危機通識 在 亞洲通識篇- 世界糧食短缺危機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世界 糧食 價格上升, 糧食 短缺日益嚴重。我們是否應該考慮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如果想緊貼更多最新資訊,歡迎訂閱EGLChannel頻道、瀏覽EGL Tours 網頁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