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山居花宴》
* 恨,始終是一種罪過。 你靈魂裡的一滴仇恨,會擴散開來毀掉所有的色彩,就像白牛奶中的一滴黑墨水。—-艾麗絲·門羅 《愛的進程》
* 人不是從娘胎裏出來就一成不變的,相反,生活會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脫胎換骨。 ——馬奎茲《霍亂時期的愛情》
* 不管你曾經被傷害得有多深,總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原諒之前生活對你所有的刁難。——宮崎駿《幽靈公主》
* 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楊絳
* 任憑怎麼解釋,世人也只能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你越是拼命爭扎, 你的處境反而越是狼狽。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 人生如戲,人人皆化妝假面,扮演各自角色,直到戲畢離場。—-伊拉斯謨
* 假如你不夠快樂
也不要把眉頭深鎖
人生本來短暫
為什麼
還要栽培苦澀
打開塵封的門窗
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讓風兒熨平前額
博大 可以稀釋憂愁
深色能夠覆蓋淺色
——汪國真《假如你不夠快樂》
* 被我們今天稱為弱點的迷誤,明天將顯示為人生完整鎖鏈中必不可缺的環節。—-《紀伯倫散文詩經典》
* 戴高樂有一句名言,在這裡做為鼓勵所有人找到自我的一段故事:
困頓反而會吸引有個性的人,當一個有個性的人迎向挑戰時,他會更深刻的瞭解自己、找到自己。
從聖西爾軍校畢業後不久,戴高樂就碰到了一個可以為國效勞的機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他二十四歲,隨著後來非常有名的「貝當第三十三團」到了中東戰場。這個第三十三團非常有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貝當號Philippe Pétain稱是全法國陸軍裡最勇敢的團隊領袖,戴高樂也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三十三軍團裡頭最勇敢的戰士。他樂在冒險,貝當是如此。
不過,三十三軍團的人當時都說,當他們看到了貝當和戴高樂,心想:「我們大概無法活著打完這場戰事,因為這兩個人實在都太瘋狂了!」
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才沒有多久,腿部受重傷,被送到後方醫院療養,體能一恢復,又立刻回到戰場。很快的,他又受重傷、又被送到醫院,但他實在很不耐待在後方,所以即使醫生還不允許他回到戰場,他的傷勢根本還沒有完全恢復,就逃出醫院。他真的是用溜的,他告訴友人說:「你幫我守住這個病床。」然後就翻過圍牆逃掉了,重返戰場。
最後一次重返戰場的時候,他參加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讓法國傷亡三十萬人,「凡爾登之役」Battle of Verdun。在那場戰役,戴高樂碰上激烈的近身肉搏戰,他被德軍刺刀殺傷,也被手榴彈的碎片完全打昏,醒過來時聽到的都是德語。
他從此被困在戰俘營,想盡辦法逃出去好幾次。
他逃了幾次你知道嗎?
我告訴過各位,邱吉爾曾經逃亡,後來他變成戰地英雄,然後才從政。可是那時候邱吉爾是在南非,那些布耳人太好對付了,要逃出德國人的魔掌可不簡單。
戴高樂一共逃了五次,他是絕不會被命運綁住的。從他的逃獄的方法也可以知道這個人的膽識和機智。有一回他故意讓自己受傷,因為他認為醫院比戰俘營容易逃亡,他吃了小蘇打使皮膚泛黃,軍醫誤認他得了一種黃麴病,趕快把他送到醫院;但是他長得太高了,逃出醫院以後很快的就被逮。
雖然一次大戰後半期戴高樂都是在戰俘營裡度過,戴高樂在那個時候已經看出德國是一個了不得的國家和民族,他必須要多瞭解這個對手。
那時,他不只經常性的逃亡,而且還學了德語,他每天緊盯德軍發給戰俘的報紙瞭解戰況發展,就算是戰俘,他可不浪費時間,他開始從閱讀德文報紙學德語,有時候會寫註腳、眉批,而且還會與俘虜同伴們討論戰術和戰爭理論,也會向獄卒請教德語怎麼唸。
這個人,不會浪費生命。
由於他多次企圖潛逃,最後德軍把他移送到德國監獄裡的重刑戰俘牢房,其實以他的地位根本不應該關到那裡去,可是這件事對他的人生太重要了。
為什麼?因為跟他關在一起的人都是全歐洲最勇敢的戰士。戴高樂不只不害怕,還高興地很,因為他可以抓住機會認識這些重要人物。這裡頭的戰犯包括法國空軍戰鬥英雄,名字叫加洛Roland Garros,戴高樂問了他很多問題,包括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
他在那裡也認識了蘇聯紅軍元帥圖卡哈切斯基Mikhail Tukhachevsky,戴高樂在那時瞭解關於蘇聯許多事情,包括農民革命,俄羅斯皇室。
我為什麼要講戴高樂這一段故事呢?
因為沒多久,一次大戰結束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當戴高樂被釋放的時候,他已經經由認識這些人,知道空軍的重要性,學會了德語。
一個人不是靠從小自命不凡,他會使自己成為不凡。
儘管成為戰俘,他緊緊的抓住任何學習的機會,這個人太特別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
🎉🎉3月26日週五 全台正式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WE8ydD
📝誠 品 https://reurl.cc/L0QVd4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Vn9Q
紀伯倫 金 句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愛得像劉若英一樣:男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只想不負自己】
近日,#劉若英 出席台北小巨蛋《超犀利趴11》演唱會,唱到〈夏日晚風〉一度哽咽,並突然和台下聽眾聊起了父親,「我想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人,可以在他面前肆無忌憚,今天外面下了大雨,我希望爸爸能夠聽到。」
直至演唱會結束,我們才收到經紀公司聲明,劉若英父親在17日時就已經過世了。原來,當晚的劉若英,是強撐著心痛在演出的。
突然,筆者想跟大家聊聊劉若英這個人,她經常被外界視為是「遺憾」的代名詞。
出道29年,劉若英很少有負評,在於她雖然被拱成文藝女神,但煙火氣很真實,她和我們一樣,都曾在關係裡假想未來、面對失去、擁抱遺憾,並把SOP一一呈現在世人眼前。
最終,她也明白了:錯過的人事物,就是錯過了,我們只能不負自己。
───
「除非你不是真心誠意,否則人生一定會有遺憾。」
劉若英的父母在她2歲時就離婚,劉若英從小便跟著祖父母長大。
祖母出身名門,舉止從容優雅,是她鼓勵劉若英學鋼琴,並告訴年紀尚小的劉若英:「女孩子要有一技之長。學了鋼琴,長大可以相夫教子,如果被老公拋棄,妳還可以教別人鋼琴養活自己。」
多年後,劉若英在自傳裡頭寫道,「我連男人長什麼樣子都不曉得,就知道男人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儘管對男人沒什麼想法,但劉若英的音樂夢想倒也生了根。
通常,多數孩子「自我認同」的時間都很晚,多半需靠著一波又一波的挫折,才徹底懂得要把眼光從他人身上移回自己。
但劉若英不一樣,她從小就知道「自己」比任何事物都重要,「我始終覺得我是個幸運的人,總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別人的眼光沒有很重要。」
───
高中畢業後,她遠赴美國加州州立大學修習聲樂和鋼琴演奏,期間一度熬不下去,打電話向祖父母哭訴,被祖父硬生生懟回去:「沒畢業,妳死也要死在美國。」
祖父祖母的教養,讓劉若英很早就學會獨立,大學4年靠著假日在餐廳端盤子、教鋼琴賺取生活費,她說:「如果我和最亮的星光之間有一條路,哪怕只是鋼索,我也會朝它走去。」
對於活出自己、開拓夢想這種字眼,大部分人總喜歡看到美好的結果,往往疏忽了在打造皇冠的過程裡,誰的雙手不是滿佈傷痕?
詩人紀伯倫不也說了,我們所看到的那些美好的詩文,大多是流血的傷口生出的歌。
───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終究要一個人經歷所有黑暗、承受生活中所有的痛。」
正因劉若英對音樂的執著,加上過去在美國讀書的艱苦日子,種種生活經驗的積累,讓她之後去滾石唱片當助理時,即便熬了3年星途迷茫,仍沒有想過要放棄,而是專注做好份內工作。
她每天幫師父陳昇買便當、掃地,和同事金城武分配工作,我掃一三五,你掃二四六。
人生瞬息萬變,機會終於出現,劉若英被陳昇推薦給張艾嘉拍電影《少女小漁》走紅,之後專輯一張張出,名氣扶搖直上,相信讀者也都看到了,這一切,是她不卑不吭、用心耕耘自己的成果。
縱然剛出道時,劉若英不諱言喪失信心,「但只要張姐(張艾嘉)說我做得到,我就一定會去做做看,而且相信我真的可以。」
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再怎麼沒把握,她仍舊選擇給自己一個機會,且一旦投入就是全部。
───
「緣份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事業上,不管是劉若英自己拍攝的電影《後來的我們》,還是唱過的歌曲〈成全〉、〈後來〉、〈我們沒有在一起〉等等,內容都包含著對於「錯過」的悵然若失。
愛情裡,我們總不忘劉若英與陳昇那段若有似無的15年師徒情,以及她跟黃磊形而上的友誼,這兩個關係都讓人摸不著頭緒,卻替她的演藝生涯增添一抹神秘色彩,帶著一絲絲無疾而終的感懷。
縱使被定義成「遺憾」女神,筆者還是認為,或許對劉若英來說,她這一路上都在爭取自己想要的,也對自己誠實,即便結果不見得能得償所願,但回想這些旅程,我相信她是不會「後悔」的。
───
就筆者的看法,遺憾跟後悔是兩個概念。
後悔的前提,多半基於當事者「原本可以選擇」,類似子欲養而親不待,或是養虎為患等等⋯⋯明明自己可以決定,但當下智慧還不夠,或是被他人影響,硬生生地選錯,事後才在那邊怨天尤人。
當然,樂觀一點的人,則是會從後悔裡學到教訓,不失為是一種成長機會。
可是遺憾,我覺得這有時候則有帶有「天意所致,無可奈何」的味道在,就像劉若英與陳昇的愛情,充滿著相見恨晚的況味。
關於處理遺憾的態度,劉若英其實做得很好,道理很簡單:好好認識自己,追隨心意踏實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並對結果順其自然,感情也是如此。
劉若英說過一句話,「我唱過一些歌,有紅的、有不紅的;演過一些戲,有好的、有不好的;出過幾本書,都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字句⋯願歲月靜好,車馬慢遊,理直氣壯地老去。」
如何理直?不外乎就是忠於自己罷了,那些個人無法掌握的變數,就是盡力面對,帥氣放手吧。
紀伯倫 金 句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勒絲無預警推出新專輯/不要害怕「痛苦」,它會重塑你的生長】
日前深夜,泰勒絲無預警在社群網站公布發行第八張專輯的消息,直接在Youtube放上12首歌,曲風重回她剛出道時的木吉他、鋼琴的純淨風格,照片一身素雅裝扮,沒有誇張造型。
她說:「我的直覺告訴我,如果你正在做你深愛的、對的事情,就不要害怕分享給全世界。」
泰勒絲選擇返璞歸真,筆者彷彿穿越時空,回到15年前那個刷著木吉他、唱著〈Love Story〉的捲髮女孩,儘管現在她已經30歲,卻早已領悟到其他人可能60歲才明白的道理:恨意不能幫助你療傷,但愛可以,歸零可以,不要害怕遇見痛苦。
---
「我過去就像一隻受傷的動物,竭盡所能去反擊,很孤獨,很不甘心。」
我們都很熟悉泰勒絲的故事,她的演藝成長途徑基本上就是「爆紅」兼「招黑」雙管齊下,喜歡她的人很喜歡她,討厭她的人很討厭她,結果倒是促成陰陽平衡,使她一路扶搖直上,可謂塞翁失馬(?)
雖說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不得不說,到底有誰喜歡被潑髒水呢?更何況是一個年輕女生。
於是我們見到,泰勒絲把她遭受過的委屈與詆毀,全部傾倒在她的音樂創作裡,用她的才華為自己爭取發聲權。
2009年,泰勒絲19歲,她獲得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佳女歌手,被饒舌歌手肯伊斯威特跳上台搶走麥克風,當眾說:「泰勒絲,我替妳高興,但碧昂絲才是最棒的」。
那個時候,泰勒絲反應只是愣住、黯然揮手下台,後來將心聲寫進了歌曲〈Innocent〉裡,隱晦訴說著自己的孤單。
2016年,泰勒絲被金卡達夏、肯伊斯威特指控「雙面人」,指出泰勒絲明明事先已與肯伊斯威特達成協議,說能夠在歌曲裡頭提到她的名字,豈知肯伊斯威特歌都出了,泰勒絲卻裝清高反悔。
此外,金卡達夏還曝光泰勒絲的電話錄音,似乎坐實泰勒絲說謊。
泰勒絲回應,那不是全部通話內容,質疑為何電話通話內容會被錄音,但網友不買單,在網路上鋪天蓋地罵她,留下蛇的表情符號,隔年泰勒絲在〈Look What You Made Me Do〉反擊。
這場鬧劇鬧了4年,最後完整錄音檔曝光,才徹底還泰勒絲清白,原來音檔是被惡意剪接,泰勒絲整整吃了4年啞巴虧。
---
早期泰勒絲只能寫歌,用創作展現憤怒與哀傷,但在公開場合與訪談,她都極力避免麻煩,怕說錯話落人口實。
連她都曾說過:「一個好女孩不會把自己的意見強加在別人身上,好女孩就是微笑揮手然後說謝謝,好女孩不會讓人因為她的觀點而感到不自在。」
直到2017年,泰勒絲被電台主持人性騷擾,最後判她勝訴,她才徹底清醒,原來公眾人物存在的目的不是獨善其身,而是兼愛天下。
從那之後,泰勒絲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下一次我有機會改變任何事,我最好想清楚要支持什麼以及我想說什麼。」
接下來,我們都很清楚,泰勒絲的發聲場域終於不再只限創作,她會在IG發表對政治和人權的想法,大膽抨擊川普政府,也會為女性、孩童爭取權益。
泰勒絲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讓人無法忽視她的成長。
從泰勒絲的「被迫噤聲」到「勇敢爭取發言權」,再到她如今「歸零重生」,只想做她認為喜歡的、對的事情。
這一切的一切,均是源於她沿途受到的傷害,懂得為傷口清創包紮,最終甚至讓它開出花來,給予其他受傷之人一畝之地,帶著他們一起療傷。
---
詩人紀伯倫在描述「痛苦」這一章節時是這麼說的,「你們的痛苦,正是那破殼而出的悟性,就像果核必須破殼而出,才能享受陽光。」
我們之所以能身體力行去實現放手、歸零跟重生的哲學,不正因我們往往已經明白痛苦是什麼,繼而了解世界上最重要的道理最簡單,不是嗎?
因此,受傷的時候,請適時讓自己清空、冷靜下來,我相信那是更能幫助一個人去接納自己、認識自己的機會,才更有愛跟勇氣去擁抱世界。
誠如泰勒絲這一路上的轉變,最後說的那句:「我們永遠都有難關要過,那是因為我們永遠都要為自己而戰。」
不要害怕痛苦,它會重塑你的生長,也希望痛苦,能讓你變得更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