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安妮內維爾(Anne Neville):擁王者之女 到 馬克白夫人
🔥如果真相是時間的女兒,那時間最寵愛的寶貝兒子一定是謊言這個王八蛋🔥 Part3
❤️前情提要:
1. 英格蘭的王位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balaq.hsieh/posts/4586425158036328
2. 賽西莉:經歷玫瑰戰爭的二王之母
https://www.facebook.com/balaq.hsieh/posts/4588981057780738
-------
「你害得我青春守寡,坐待紅顏老去,你該遭天罰!在你婚娶之後,願悲哀緊繫你的床頭;誰若一時癲狂,錯嫁了你,她因你活著而受到的磨難,比起你害死了我的親夫而使我受到的苦痛,將更加沉重。」
~理查三世中,安妮對理查的咒罵~
安妮的父親理查內維爾,江湖人稱「擁王者(Kingmaker)」,他是賽西莉的侄子,從父親、母親繼承了大筆地產,在娶妻之後,由於妻子的家族無後,在北方沃里克郡的城堡與地產也都由他們夫婦繼承,使得擁王者成為15世紀英格蘭的富豪貴族,同時,因為沃里克郡靠近蘇格蘭南方,常常需要與蘇格蘭作戰,也讓他培養了戰略上的眼光。
在約克公爵去世後,擁王者隨即與愛德華會合,支持愛德華打贏了戰爭,「擁王者」由此得名,獲勝後,原本屬於皇室的土地也有不少落入擁王者之手,但他與妻子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伊莎貝與安妮,從妻子家族那裡繼承來的爵位與地產可以傳給長女,因此,伊莎貝很早就被指定為賽西莉最寵愛的三兒子、喬治的新娘,而安妮的婚姻還沒完全確定,只是在沃里克家時,她與理查也是青梅竹馬,就像當年理查的父母一樣。
在愛德華即位成為愛德華四世之後,擁王者更是如日中天,為了英格蘭的長治久安,他雖然知道愛德華曾經跟內維爾家族的另一個女子秘密結婚,但還是掩蓋此事,試圖促成愛德華與法國王后的妹妹聯姻。但擁王者沒有想到,他阻擋自己的家人成為王后,卻沒能阻擋到處留情的愛德華為愛癡狂。
在某一天行軍的路上,愛德華遇見了一位帶著兒子陳情的騎士遺孀,這位美麗的少婦名叫伊莉莎白,伊莉莎白的母親出身高貴,也是亨利六世夫婦的至友,在第一任丈夫死後為愛下嫁,生下了一大群孩子,伊莉莎白就是她的長女。伊莉莎白雖然國色天香,但首任丈夫只是一般的爵士,因為伊莉莎白一家效忠亨利六世,她的孩子們無法繼承土地,因此前來陳情。
伊莉莎白曾被稱為「全不列顛群島最美的女人」,這個一無所有的美麗寡婦,與帥氣風流的年輕國王,就這樣天雷勾動地火,據說面對國王想要來一發的要求,伊莉莎白持刀抵在自己脖子上/也有人說抵在國王脖子上,「我如果作不成你的王后,也不可能做你的情婦。」
換言之,國王陛下想脫褲子就得先交出戒指。為了把伊莉莎白騙到手,愛德華再次秘密結婚,但知情的人都不把這當成一回事,認定愛德華一定會始亂終棄時。
1464年,愛德華卻撕破了與法國協議,將這個平民寡婦立為王后,而她的家族也跟著雞犬升天。
對於賽西莉和擁王者而言,這是對內維爾家族的羞辱,擁王者開始提議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國王的兩個弟弟,藉此提升地位,但這件事一開始並沒有成功。後來,隨著王后不停生育,王后家族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裂痕,擁王者曾經指控王后的母親是女巫,又在衝突中殺了王后的父親和兄弟。直到最後,擁王者樹起反旗,將長女伊莎貝嫁給喬治,想要擁立喬治為王,經過幾次你來我往的戰爭,還是由愛德華獲勝,於是擁王者一家與喬治逃往法國。1470年,在法國的介入下,擁王者見到了亨利六世的王后與兒子,雙方原本是死敵,但最後達成協議,擁王者將小女兒安妮嫁給亨利六世的兒子,雙方一起把愛德華給拉下台。
於是,在父親的安排下,14歲的安妮糊裡糊塗地成了王妃。此時,她的姊姊與姊夫喬治先回到英格蘭後,在賽西莉的勸說下投降了愛德華,約克家的三個兒子再次會合,18歲的理查在這一系列的戰事中堅決地支持大哥、勸服二哥,成為愛德華的親信左右手。
可憐的安妮與丈夫根本不熟,只生活了幾個月,而且在雙方回到英格蘭對戰時,她的父親與丈夫先後戰死沙場,媽媽又躲進了修道院,王妃只是個空頭銜。這又是個超級冰與火之歌的故事,就像狼家的珊莎一樣,安妮原本是北方貴族家的千金,是英格蘭最有身價的單身女子,但在戰爭中被交易給敵方,她雖然與丈夫沒什麼感情,但殘酷的是,殺死她丈夫的人,正是她的青梅竹馬:理查。
安妮的人生陷入絕境,她沒有可以依靠的人,原本屬於她的財產,也都被姊姊姊夫侵奪,喬治以代替姨妹打理家產的名義,將安妮關在他家,不讓她隨便見人以免她嫁人時將財產帶走,曾經的王妃,如今淪為姊夫的奴隸。
但她不知道的是,在外面的世界中,理查仍然想娶她,在莎翁劇本中,理查是在她丈夫的棺木前甜言蜜語地誘騙她。但是在現實中,理查為了求娶安妮再三與三哥喬治協商,曾經有一度幾乎就要成功,但喬治最後仍然拒絕了。為了防止理查得知安妮的下落,喬治甚至將安妮偽裝成一個廚房女傭,好把她藏在倫敦的一間房子或者一間餐館裡。
但理查終究還是找到了安妮,將她安置在一所教堂中,這件事當然讓喬治怒不可遏,理查的戰功與信用遠比喬治來得好,所以婚事也得到了國王的默許。許多看過莎翁劇作的人可能認為,理查是不是貪圖安妮的財產?但從結果來說,為了安撫喬治,理查與安妮放棄了大部分的地產與權利,甚至連理查在王宮中的職缺都讓了出去。
大約在1472年,理查與安妮終於正式成婚,回到當年他們相遇的城堡中生活,並生下了唯一的兒子愛德華。同樣出身內維爾家族,安妮與婆婆賽西莉的關係也非常親密。相較於王后與賽西莉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安妮顯然更得婆婆歡心。
然而,王后家族與擁王者一家的仇沒有就此畫下句點。雖然理查在北方很安分守己地管理,但王后與喬治的角力又開始了,而且這次還是像當年一樣,互相指責對方毒殺謀害、巫術詛咒,但喬治沒有岳父的能力跟野心,伊莎貝疑似產褥熱去世後,他又指控是王后搞的鬼,而且精神越來不穩定,隔年,1477年就因為謀反被抓進倫敦塔,後來被國王處死。
安妮與理查接走了喬治的孩子們,讓他們在遠離皇宮的地方靜靜地長大,距離也似乎拉開了與王后的衝突。王后非常能生,她給愛德華生了一大堆的孩子,約克家族唯一的潛在敵手,就是流亡在外的亨利都鐸,但亨利都鐸的繼承權遠比約克王室的所有男子都遠,一切似乎沒什麼好擔心的。
但這樣的平靜只持續了6年,愛德華國王在壯年突然去世,繼承人才13歲,不顧王后的反對,遺命讓理查成為護國公,在新王成年之前掌管國政。驚恐的王后家族還來不及調動武力,理查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帶走了兩個小王子,送進倫敦塔中,從此,沒有人再見過兩個小王子,他們的生死成了永遠無解的謎題。
這就是約瑟芬鐵伊的名作《時間的女兒》當中反覆論證的主題,究竟,理查有沒有殺害他的姪兒們?我自己也沒有答案,現在的主流說法認為,下手的可能是王位的潛在對手、亨利都鐸的母親瑪格麗特夫人,她當時是王后身邊的女官,始終野心勃勃,殺人嫁禍,一舉數得。
但我個人覺得無法同意《時間的女兒》的地方在於,作者想證明的「理查沒有殺姪兒」=「理查是一個好國王」,但作者沒有把人性的變化考慮進去。我自己認為,有沒有殺姪兒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理查後面的行為,愛德華死後不久,他就與母親賽西莉相見,然後才南下攔截小王子,後來,就命人揭發了愛德華第一次的秘密婚姻,對象正是內維爾家族的一個女性。在當時,人不能隨意離婚,假如第一次婚姻的配偶在世期間,第二次婚姻是不能算數的,既然愛德華與王后的婚姻不算數,他們的孩子都成了私生子、也都不具有繼承權,那麼,約克家族中最年長的繼承人就是理查了。
不過,愛德華秘密結婚的時候,理查還是個孩子,遠在沃里克城堡中,他不可能親眼見證秘密結婚的事,唯一在世、而且可以知道其中有誰參與的人,為有理查的母親賽西莉,我們可以推測,理查可能是在母親的支持下推翻了愛德華的婚姻,藉此削弱小王子的繼承權,這才是真正的重點。
於是,理查與安妮在1483年加冕成為國王與王后。在這過程中安妮到底有多支持這件事?英國的歷史小說女王菲力帕格列哥里所參與的一個紀錄片「白王后與她的敵手」中,菲力帕提到,當理查南下奪取王位時,安妮不在他身邊,但從安妮的帳簿看來,在那段時間並沒有禮服支出。
這代表什麼意思?假如安妮與理查一開始是要扶植小王子登基,那麼安妮身為嬸嬸肯定要參加加冕大典、必須要製作新的禮服,但安妮完全沒有預備,換言之,她根本沒有打算去參加加冕,或者,從理查出發之後,她就知道不會有小王子的加冕大典,只會有她們夫妻的登基儀式。
以她家族與伊莉莎白王后的冤仇,她絕不可能樂見自己深愛的丈夫去為人作嫁,安妮早就不是當年沃里克城堡的小千金,在英格蘭的腥風血雨中,她從傻傻的茱麗葉成為了野心勃勃的馬克白夫人。她與婆婆賽西莉一起將理查拱上王位,但在登上后位的那一刻,就是她此生悲劇的開始。
*本系列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約克公爵 理 查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如果真相是時間的女兒,那時間最寵愛的寶貝兒子一定是謊言這個王八蛋🔥 Part2
*本篇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 ,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前情提要:
1. 英格蘭的王位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balaq.hsieh/posts/4586425158036328
🌹🌹🌹🌹堂哥堂弟打成團🌹🌹🌹🌹
剛才前面說的金雀花王朝傳到愛德華三世,跑去打了英法戰爭,他最疼愛也最有才華的大兒子死於黑死病,於是王位就落到長孫理查二世頭上,不過理查的統治不是很順利,後來被堂弟亨利四世給推翻。
在這過程中,亨利援引了阿公立下的繼承人規範,在理查沒有兒子的情況下,他是排序第一的繼承人。從此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家族的標誌是紅玫瑰。
簡單整理一下,愛德華三世死後,大房生的是理查二世,三房生的是亨利四世,以男系排序確實是大房傳完傳三房。但不巧的是,二叔那房有個女兒的後裔,跟四叔那房的小兒子結婚,如果女性的繼承權可以轉移,二叔女兒的繼承權加上四叔家的權利,就可以綜合到一個人身上,這個人就是約克公爵。
約克公爵家族繼續傳承,而亨利四世的王位也繼續傳承,這其中的紛紛擾擾非常多,總之最後在亨利六世的時代,整個英格蘭被分成了以紅玫瑰為象徵的蘭開斯特家族,跟以白玫瑰為象徵的約克家族,但玫瑰戰爭這個說法是從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中,兩個家族之間針鋒相對的一場戲而來的,但一般在歷史學中稱為「堂表之戰 cousin’s war」
最後,約克公爵被亨利六世的妻子下令殺害,約克公爵的三個兒子起兵反抗,這三個兒子中最小的,就是我們的主角理查三世。
👑賽西莉:二王之母 Cecily Neville, Duchess of York👑
「我這可詛咒的肚腹,死亡的苗床,是你產出了一個殘害世人的惡怪,他生就一副毒眼,誰也躲避不了他那致命的目光!」
~理查三世,約克公爵夫人評論理查~
看理查三世的劇本,其實得從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順著他的邏輯,理查一登場就表示我要作壞事,因此,在他各種耍壞時,大家也都厭惡他、詆毀他,連他親生的媽也不例外,不知道莎翁是想藉此表現理查的人憎狗嫌?但親媽的嫌惡也讓這個惡人顯得淒涼孤單,反過來,是否也是親媽的厭惡與忽視,導致了他心靈的扭曲呢?
但如果從歷史上來看,理查的親媽其實沒那麼討厭他。這事要從理查的父親約克公爵說起,約克公爵在英國史上是個爭議人物,他幼年時先後歷經了母親去世,父親被處決與伯父戰死的悲劇,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但也讓他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巨額財富與土地,成為英國最有錢的貴族。
既然這孩子沒有人可以監護,就由皇室指定監護人,而將年幼的約克公爵送往北方,由北方的大貴族內維爾伯爵來照顧。內維爾家族有非常多小孩,約克公爵也在這裡找到了家庭的歸屬感,最後,在內維爾伯爵的安排下,約克公爵跟內維爾家的小女兒賽西莉結婚,透過這樁婚姻,得到了妻子家族的支持。
賽西莉聽說從小就是個氣焰很高的女孩子,當然也很美麗,曾有過「拉比城堡的玫瑰/ The Rose of Raby Castle」的稱呼,她9歲就被指定成為未來的約克公爵夫人,在她14歲左右成婚,但由於雙方是近親,需要得到教皇的許可,婚姻才能成立,又等了兩年才拿到教皇許可。
不過,在婚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這對年輕夫婦不知道是分隔兩地還是感情有點問題,婚後將近十年,在賽西莉24歲左右才生下第一個女兒。從那之後,這對夫妻去哪裡都是一起行動,這在當時的夫妻中比較少見,所以孩子們大多都是在移居的過程中生的,16年間生了13個孩子,活到成年有7個,其中,理查是最小的兒子。
在他們婚後的這些年間,約克公爵從來沒有過緋聞或私生子,顯然他們的感情還是非常穩固的。在妻子與家庭的支持下,約克公爵平步青雲,逐漸成為國王亨利六世夫妻的眼中釘,雙方的衝突越來越激烈,後來,在1460年的衝突中,約克公爵與次子被殺,頭顱被砍了下來,戴上紙王冠高掛在城頭。
這個段落是不是超像冰與火之歌?
對,就像冰與火當中,狼家的爺爺跟老爸先後兩次被砍導致狼家暴走一樣,約克公爵被殺這件事,讓約克家族也怒了,賽西莉的大兒子愛德華在舅舅表哥等人的支持下,率領北方的軍隊起兵,約克家族活跳跳的三個男丁,與亨利六世一家父老子幼外加老婆討人厭的形象成為對比,因此,在倫敦,約克家族得到了支持,打跑了國王亨利六世夫妻,自立為王。
這麼多的孩子中,賽西莉最鍾愛的是三兒子喬治,因此,一早就訂好了喬治與娘家內維爾家族的聯姻。其中,愛德華雖然是長子,卻與賽西莉有諸多不合,有人認為,這是因為愛德華的出生時間回推,是賽西莉與老公有一陣子不在一起的時候,導致愛德華有可能是賽西莉婚外情的產物,可是約克公爵本人並不懷疑妻子,而且也始終認為愛德華是他繼承人與長子。但這樣的謠言既然在當時紛擾而起,也難免在母子之間造成心結。
在這些家族八卦中,其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賽西莉討厭幼子理查,在約克公爵去世時,理查才八歲,還無法上戰場,跟父親一樣,被送往沃里克城堡,由大表哥一家監護,在這裡,他認識了後來的妻子:安妮內維爾。
----明日待續
約克公爵 理 查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時 菲利普親王辭世】#RIP
(網頁多圖版:https://bit.ly/2Q86qkn)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夫婿——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殿下(His Royal Highness Prince Philip, The Duke of Edinburgh),於英國時間 4 月 9 日早晨在溫莎堡辭世,享耆壽 99 歲。
今年 2 月到 3 月間,他才因心臟問題而入院手術長達一個多月。自從他於 2017 年全面卸下公職後,曾於 2018 年接受換髖手術,更在 2019 年在諾福克郡駕車時翻車,最後自願放棄了駕照,令許多人都擔心親王的身體狀況。
菲利普親王於 1921 年 6 月 10 日誕生於希臘科孚島,父親是希臘與丹麥王子安德烈,母親則是黑森-巴騰堡郡主艾麗絲。他是家中的獨子,有四個姊姊(Cecilie、Sophie、Margarita 和 Theodora)。
他出生時適逢希臘時局動盪、父親被驅逐出希臘,因此成長過程中,長年隨家人流亡海外,青年時期在法國、德國和英國間輾轉遷徙。
在和女王結褵之前,他和英國的淵源來自他的外公路易・蒙巴頓。蒙巴頓原為德國巴滕貝格的路易・亞歷山大親王,他不僅娶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女、服務於英國海軍,更在其後放棄德國頭銜,歸化為英國公民,改姓「蒙巴頓」(Mountbatten)。
無獨有偶,菲利浦也在 1939 年加入了英國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並以英國海軍的身份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其家族的軸心國立場相對。
在校期間,他認識了時年 13 歲、隨父母與妹妹前往學校參觀的伊莉莎白,兩人開始有了信件往返。1946 年,他向其父喬治國王提親,後者要求等女兒滿 21 歲後再舉行正式的訂婚儀式。
隔(1947)年 7 月他們公布喜訊,並於同年 11 月在西敏寺舉行婚禮。成為英國王室成員後,他放棄希臘和丹麥頭銜,改隨其外公姓蒙巴頓,信仰英國國教並成為英國公民。
1952 年伊麗莎白二世登基,菲利浦也為此離開軍隊。他和女王育有四名子女,包括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安妮長公主、約克公爵安德魯王子和威塞克斯伯爵愛德華王子。
菲利浦以幽默、直率的形象深植英國民眾的心,但也因此而偶有爭議發言。《太陽報》就曾在其 97 歲生日時,為他整理了 97 句經典語錄。
面對親王離世,《BBC》以「菲利浦親王:一個不凡的人活出不凡的一生」(Prince Philip: An Extraordinary man who led an extraordinary life)為題報導他的死訊。
英國皇室的臉書粉專 The Royal Family 也將封面換成菲利浦的照片,向其致意。
貼文的這張照片攝於 1954 年 1 月 1 日皇室在紐西蘭懷卡托巡迴期間。當時菲利普親王 33 歲,身後女士即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換日線校園大使招募中 >> bit.ly/3s4CaF0
▍春季刊《世界人才在台灣》>> bit.ly/3pQtPE7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Photo Credit:flickr@Archives New Zealand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