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公視的新疆議題問題?
這當然是個好問題,而且是個非常深刻的媒體識讀問題.
我想只有高竿的人才看的出來.
部分媒體人奉為圭杲的幾個原則,忠實呈現事實、不帶有意識形態色彩、正反雙方並陳、客觀、中立....其實存在著盲點.
這就像我們把一段霸凌的影片,跟一本聖經擺在一起,這就叫反霸凌了,或者,這就叫「不帶偏見的陳述事實」.
霸凌的影片,後頭放上聖經的敘述,聖經的歸聖經,霸凌歸霸凌,整個過程缺乏了「你自身的觀點」,感覺就像機械般的陳述事實:有個人在霸凌他人,另一個人反對,我們依舊不知道誰對誰錯,交由你來判定,結束.
在霸凌的影片釋出的當下,兇手或者加害人的惡意,已經置入其中,單純的呈現「事實」,其實就是單純的在重複兇手的觀點而已;也可以說,某種程度在間接幫忙宣揚兇手希望表達的意志.
雖然這似乎是難以避免的問題,你要抵制或杯葛兇手的錯誤,必然得呈現他做了什麼事,我們不必因為害怕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就刻意避開兇手的犯行,只強調這是錯的,但不知錯在哪.
所以,你的觀點就很重要.
呈現者亦必須是評價者,哪怕是一點點,都必須參與其中,如果只把這任務,丟給敘事中的人物,例如丟給訊息中的米國人,這就會像是動物星球頻道的節目,一隻獵豹殺死一隻羚羊,其他的動物如長頸鹿發出警告聲,有些動物表示反抗,使觀者認為,這是一場大自然的自然競爭,一個弱肉強食的原始草原.
但套用在人類身上,這就完全不能這樣解讀,呈現者完全不參與,只當個普通的旁白,自認為是超然的立場,其實真實的意義就是「什麼也沒幹」,看起來是有理想性的敘述,但只不過是一種懶散而已.
這令人想到了,某些哲學家鑽研學問到後來,就開始去模仿孩童,認為那是最純粹的;某些人尋求構造改革的結果,是回到原始的採集生活.
在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米國人代替公視,進行辨識價值的動作,「同一天,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表示,將於下周審查兩部有關新疆地區,涉及強迫勞動的法案;她重申,若美國因商業利益,拒絕談論中國人權問題,美國將失去談論世界其他地方人權的道德權威性.」
「西方國家指控並抨擊中國政府,以不人道方式將維吾爾人關押於再教育營,並進行改造,中國官方始終否認.」
緊接著,又是中國改造意識的成果完整呈現,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更播放《我們來自新疆》的紀錄片,宣傳新疆年輕人到各省工廠工作,明顯改善貧窮生活。《我們來自新疆》紀錄片片段 :『20歲的烏蘭,在南京電子廠一個月賺取5000多元人民幣,她說寄錢回老家,旁人會羨慕.』
電子廠勞工烏蘭說:『(那這五千多塊錢在你們當地是一個什麼樣的收入水平?)我們那邊是收入低,最高就是三千左右,有些人挺羨慕的.』」
再放上美國,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說:『如果我們拒絕談論中國人權議題,因為商業利益,我們將失去所有的道德權威性,去談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權議題.』」
結語是,
「美國國土安全部已在14日表示,不少新疆製造產品,是在強迫勞動下的狀態下生產.針對這些侵犯人權的行為,美國必須做出反應,因此要對包括棉花在內的產品,發布五項禁止進口暫扣令;但中國外交部反擊,批評美國以強迫勞動作為藉口,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是霸凌行徑.」
這樣的價值辨識是微弱的,因為述說的好像是美國人自己的事情,西方世界的一種價值觀,這跟中國不同,美國依據他們的價值觀,他們的長遠利益,他們害怕失去自己的道德權威性,在談論美國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從一個普世的觀點來談中國的罪惡.
而結語更加不知所云,單純的呈現兩種觀點,兩個國家彼此的衝突反應,就好像看兩人在打擂台一樣,另一個人還可以認為對方是霸凌,而這個觀點也是可以在這套超然客觀的情境中,成為讀者感知到的「對」的想法.
這個就是缺乏自身的觀點所致.
兩個人在打架,好像所處的道德正當性,是對等的,雖然強調了中國洗腦宣傳的犯行,但去意識化的結果,就是那可能不是犯行,讓人不知道是犯行,甚至,那有可能是對的,是新疆的心聲或事實的真相.
有brother提及了兩個網路上盛傳的圖片,其實滿貼切的,一則是黑人爭取自己的公民權,另一邊是三k黨,嚷嚷著要殺光黑人,有一個人站在中間,say「我們折衷好嗎?」
這就變成殺一點黑人,給一點公民權.
另一則是「假中立」的論述,當一方的意識,已經越過了中線,侵犯另一方,「真中立」會如此敘述,「A踩了不可跨越的底線,對B的存在造成壓迫,侵害了B的權利,A必須回到底線右側的位置」,「假中立」則如此敘述,「AB兩者都有錯,應公平傾聽雙方的意見,不對立也不分別,透過對話與調解來判斷是非,求取平衡的中立立場.」
當單純的「正反兩方並陳」的結果,就是一方早已侵奪了「正確」的意識,實行了暴力侵害,而我們還要強調雙方公平、一致的呈現,呈現出來的,就是對方早已佔據道德的一角,實行反道德,而代表正確的道德者,早已缺了一角,讓對方得逞,而我們要閱聽者公平的看待此事,將不公平的現象,當作公平,並平等的看待兩者.
取而代之的,就是這種思維衝突,要受眾用不偏頗的眼光,去界定已經偏頗的事情.
通常,我們用不偏頗,或者說,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事情的始末,是為了能滌清楚是非,特別是「非」,因為披上無知之幕,可以讓「非」看得更加清楚.
但是這種呈現方式,則是強制讀者用「不偏頗的眼光」,直接降落在「非」,變成「不偏頗的非」,就成為「不是非」.
然後,「無是非」.
這是屬於直覺式的思考,直觀的訊息處理方式,這類新聞呈現方式,可以說,非常之粗糙.
山達基這個著名的科學宗教,有一種排毒治療方式,過程使用大劑量的維生素 B3(菸鹼酸)和熱桑拿,藥片和高溫的結合,加上一些健美操,還有每天半杯的油,桑拿就是洗三溫暖,因為會熱到出汗,身體油油的,半杯油就是用來補充那些排出的油.
他們聲稱汗跟油會連同毒素一起排出去,當你的皮膚變得潮紅,並且開始頭痛,這被視為效果已經出現的證明.
事實上,那是維生素攝取過量的副作用.
山達基認為這整套療程《清除身體,清醒頭腦》,油和維生素,可以替代掉你身上失去的,更換你體內的脂肪組織,換言之,就是壞得跑出去,好得跑進來.
著名的演員湯姆·克魯斯,在911事件中,即打著醫學組織的名義,偷偷的為救護人員進行這種治療,引起了爭議.
阿湯哥甚至還攻擊布魯克.雪德絲,我們的漂亮寶貝,她罹患產後憂鬱症,服用抗憂鬱症藥物治療,阿湯哥說她這樣是「不負責任的」,他稱「抗憂鬱症的藥物都只是在『遮掩問題』而已,而且許多青少年濫用這些抗憂鬱症藥物.」
「我關心布魯克·雪德絲,因為她是有無比天份的女性,但看看她,她的演藝事業怎麼了?」
他說,其他人不懂精神科的歷史,「但我懂,我有研究.」
「根據我的瞭解,精神科是一門假的科學,布魯克雪德絲也不瞭解精神科的歷史.」
在他的山達基觀念裡,有事只要多吃維他命就好了.
「排毒治療」可以反映出直覺式思考的缺陷,我們以為排出去的,就是毒素,是不好的東西,然後我們以為補充大量維他命,就可以替代掉身體因排出毒素,所造成的空缺,因為維他命是好的.
殊不知,看似好的現象,其實是攝取大量維他命,產生的結果,這個結果可能致命.
反映在這則「中官媒紀錄片 續宣揚新疆人民改善貧窮」的處理上,就是認為米國維他命,只要放進去,就可以替代掉壞的「中共官媒紀錄片」,使之產生酸鹼中和的效用,觀者不會產生任何不適的感覺,也不應該發生,然後我強調「中共官媒紀錄片」中的中共宣揚新疆人民改善貧窮的片段,這不會有什麼問題,哪怕是放在標題上,或內容不經處理的純粹論述,並以為是中肯的,內容已經妥善的證明了新聞想傳達的觀點,已經「排毒成功」,若產生誤解,也是人們自己不仔細看內容的問題.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只要想像這些的新聞,在電視上人們轉台,只看到幾秒鐘的結果,那他可能只會瀏覽到純粹的中共大外宣,產生的和中共大外宣的效果差不多,而不會看到後續的美國維他命.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這事情似乎也發生在小編身上,他可能沒看完新聞內容,就只呈現了一部分內容在臉書上,以為完成了使命,就如同YOUTUBE擷取了新疆人滿臉微笑,開心的姿態,說我們來自新疆,而非美國維他命高聲的駁斥,總總因素加起來,這就成為了極似中共大外宣的宣傳效果.
「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18日播放《我們來自新疆》的紀錄片,宣傳新疆年輕人到各省工廠工作,明顯改善貧窮生活.
20歲的烏蘭,在南京電子廠一個月賺取5000多元人民幣,她說寄錢回老家,旁人會羨慕.」
一群人開心的呵呵大笑,彷彿美化了新疆,維吾爾人被迫害的情形不存在.
所以責任到底在讀者還是小編或是公視?神父認為,是這個新聞本身就出現了細微的失焦,導致嚴重的偏頗,小編應該屬於後來被影響的末端現象之一,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過猶不及」
亞里斯多德哲學理論,之所以會在孔子的「中庸之道」,華人的「中道理性客觀」產生質變,就是因為這種直覺式思考,固著性的,強調絕對的「不帶有意識形態色彩」、「正反兩方並陳」取其中的「假中立」,而產生如同維他命中毒般的毒素.
過猶不及,Nothing too much,這不只是反映在我們指涉那些過度的意識呈現,「不夠客觀」的東西,也反映在「過猶不及」本身.
若太過「過猶不及」的結果,他也會是一種過度偏頗,而且對事理的殺傷力更強,自認為不偏頗的去執行超級偏頗的事,還「不覺有什麼錯」.
最後,神父必須重申,我依然是「不可能的任務」系列的忠實觀眾.
雖然阿湯哥顯然是個笨蛋,並不如劇中所演出的伊森那樣聰明、睿智,具有深刻的覺察力,而且富有同理心,brother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Julia_Lee tomoyo的贊助
【贊助神父的菸 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年投資者或有耳聞「#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一詞,港交所今年更加強香港上市公司的ESG監管,可見環保與投資的關係日益密切。《#致富解碼》今集邀請到兩位綠色金融及科技猛人,與你洞察綠色金融的無限商機! 【第10集主題:#綠色金融】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
純睿3評價 在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嘻哈書寫:#以文字表達嘻哈文化各面目
.
本文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3月號
http://par.npac-ntch.org/article/show/1356071815625539
.
◎撰文:茱力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
.
「嘻哈書寫」(Hip Hop Writing)一詞,就像是透鏡一般,詮釋人們看待嘻哈文化的不同面向,並讓「文字」與「書寫」本身,成為傳達表述此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媒介。
「嘻哈書寫」的範疇也可大可小。廣義來說,舉凡各種描述嘻哈文化面貌的文字載體都可囊括在內——如最直接的歌詞、聚焦於音樂的樂評、甚至充斥著嘻哈態度與創作者生活描述的小說、影視劇本、傳記、文字紀錄等,本文將羅列幾本美國近年的重要嘻哈書寫著作。
.
◎來自街頭的詩歌——#嘻哈歌詞
.
歌詞,是嘻哈身為一類音樂品種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嘻哈歌詞來自街頭,能夠忠實的反應生活大小事與喜怒哀樂,又具一定的音樂性與豐富韻腳、節奏感,因此,不少文化研究學者如Alan Lawrence Sitomer、Paul Edwards等紛紛用「詩歌」、「詩篇」等文字來形容優秀的嘻哈韻文。
.
嘻哈歌詞通常是簡潔而不失魅力的,透過朗朗上口的韻律
感,直接而明快,比一般媒介文本更能影響眾人。在「嘻哈詩歌與經典」(Hip-Hop Poetry and the Classics)一書中,Alan Lawrence Sitomer 與Michael Cirelli引經據典,將多位英美文學大師(如Robert Frost、莎士比亞等)的名詩韻文對照美國當代的饒舌歌手(阿姆、Notorious B.I.G.等)陳列比較,用寓教娛樂的方式贏得了美國教師的認同。學者Paul Edwards更在「如何饒舌:嘻哈歌手的藝術與科學」(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舉出多達四五十位以上的主流與地下饒舌歌手,分析他們歌詞視野、創作架構與內容差異。
非裔美國文學研究者Adam Bradley,也曾在著作「韻腳之書:嘻哈政治學」(Book of Rhymes: The Poetics of Hip Hop)中表示,饒舌樂中充滿了嘻哈歌手對生活、社會甚至世界的見解。更具體來說,嘻哈歌詞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政治與經濟相關的看法,而世界各地饒舌歌手也經常透過歌詞組織成一個個「故事」,對公眾議題表態,如美國Fort Minor、日本的Shing02都曾藉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題材表達反戰概念,以第三人稱在「Kenji」、「Pearl Harbor」等曲中陳述歷史,知名饒舌巨擘Tupac等人也多次在作品中表達非裔美國人的社會困境。
.
而當場景置換到台灣,重視本土意識的饒舌歌手如大支、張睿銓,都曾在歌曲「19470228」、「囝仔」中加入對歷史事件的描述與反思,拷秋勤(Kou Chou Ching)也在「灰色海岸線」中唱出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蛋堡(Soft Lipa)也在「雨沒停過」一曲中,隱晦提及小林村事件。
.
◎傳播媒體中的嘻哈書寫——報導與紀錄
除了嘻哈文化領域的平面著作之外,近二十年來,嘻哈已晉身為美國主流音樂,隨之出現的電影文本如Boyz n the Hood、Juice、Menace II Society、 Notorious、Get Rich Or Die Tryin'等,也一一現身。
.
此類電影的主角群通常由非裔美國演員飾演,並忠實穿插主流與素人饒舌樂,。擔任電影劇本寫作的多半是電影業界人士,並不限於非裔血統,顯示出美國近年對嘻哈媒體文本的重視也已經漸漸拋棄種族偏見。而台灣坊間較知名的中文授權嘻哈音樂電影則有「街頭嘻哈客」(Hustle &Flow)、以及阿姆(Eminem)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8 Mile)等。
.
而在針對嘻哈現象的專論探討、音樂深度介紹、專訪紀錄方面,嘻哈雜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少年與青年閱讀層中頗受好評、較專注於音樂與文化介紹的雜誌,則有Hip Hop Connection, XXL, Scratch, The Source and Vibe,每年都有不少新刊物浮出市場。這類雜誌近年也紛紛成立電子版與網站,以節省人事成本、與線上社群同步結合,日本的BMR雜誌就是其中一例。
而台灣則仍以部落格、網站與網路社群為主,由素人網友自主刊載嘻哈演唱會觀賞紀錄、訪談、音樂評析、心得等,如網站Groove War、Milk Crates便以類數位雜誌的排版與風貌、輔以優雅文字評述嘻哈音樂,而另一線上網站「Underground Celebrities」則是完整批露與嘻哈創作者的獨家專訪。線上綜合型網站「THINK TAIWAN」則擅長以全英文的介紹方式,將部份台灣本土的嘻哈創作者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讀者,其中不乏大篇幅的歌詞翻譯與音樂解析。而嘻哈音樂廠牌How We Roll也曾推出過一頁純文字免費雜誌「Rollin’」介紹自家廠牌藝人,但專屬嘻哈文化的非商業雜誌目前仍罕見,而商業誌中的「嘻哈」印象多半以塗鴉藝術、刺青藝術、商業服飾置入性介紹為主,並以視覺攝影型態為主,並不那麼依賴文字作為媒介。
.
◎當嘻哈文化踏進文學殿堂——文學作品與傳記
.
美國綠木出版社(Greenwood)編輯Tarshia L. Stanley曾收集多種嘻哈文本,編撰成「嘻哈文學百科」(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她也明確將所謂的「嘻哈文學」定義成一種都市虛構小說(Urban Fiction)與街頭文學(Street Literature)。Tarshia L. Stanley認同的嘻哈寫作範疇更廣,隱含許多文化觀察、自傳參考、歌詞,無法與社會脈絡情境切割。而此書也邀請了不少嘻哈業界工作者(設計師、音樂創作者、導演、作家)一同來提供其對嘻哈書寫的見解。
維基百科對嘻哈文學的定義也並不狹隘——「不論是虛構小說或非虛構小說,嘻哈文學屬於都會文學,並同樣來自於非裔美國文學領域。」(維基百科,2012)而美國專門出版此類都會文學的出版社多半成立於九○年代晚期。1992年,首部獲得藝術性認同的嘻哈文學著作,則是Ricardo Cortez Cruz的「出走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與美國嘻哈團體N.W.A.的其中一張專輯同名),是一本描述黑人主角Rooster在美國洛城黑幫群聚區生活的嘻哈小說。而Ricardo Cortez Cruz的另一本小說「血流五日」(FIVE DAYS OF BLEEDING)出版於1995年,同樣獲得各界肯定,讓嘻哈小說終於登上文學殿堂。
.
近年來,由於美國饒舌歌手紛紛在主流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他們的私生活與經驗談也成為讀者們感興趣的部份。如已故的傳奇饒舌歌手Tupac(2pac)的昔日手稿,已在2009年被出版成半自傳詩集「生於水泥的玫瑰」(The Rose that Grew from Concrete),讓讀者一窺他成名前的創作世界。
.
美國商業歌手與製作人Jay Z前兩年也撰寫出半自傳性質的著作「解碼」(Decoded),將他的往事、喜愛的嘻哈歌曲一併書寫成韻腳短詩,展現人生故事與音樂的高度結合,並獲得亞馬遜五星評價。日本有「嘻哈天皇」之稱的傳奇饒舌歌手Zeebra(横井英之),也曾在2008年親自執筆、出版自傳「ZEEBRA自伝 :HIP HOP LOVE」,他將年幼往事到近年生涯心得等面貌完整呈現,然而,樂迷的反應則相當兩極,褒貶不一。
.
◎推薦閱讀:#關於嘻哈與黑人音樂文化的中譯書籍
.
儘管台灣的饒舌創作者不斷在歌詞創作上展現高度的藝術性,但屬於台灣本土的嘻哈文學小說仍尚未出現,此類市場更有待開發。不過,只要將範疇放寬至「嘻哈書寫」領域,台灣樂迷仍有許多翻譯好書可以閱讀。例如十年前由商周出版的「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便是被台灣嘻哈社群奉為圭臬的著作。
.
「嘻哈美國」不但為「美國書卷獎」得獎之作,更是「美國國家書評獎」的決選作品。而譯者何穎怡更在翻譯過程中做了許多考證,將非裔美國人的生活態度與嘻哈精神逐一忠實呈現。
.
若年輕的讀者認為「嘻哈美國」一書較為龐雜艱澀,還有許多商周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可供選擇,如《嘻哈星球筆記》、《嘻哈黑話字典》、《20世紀最後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展史》,等都是不錯的解析與工具書。《等待藥頭》則從歷史脈絡解析音樂發展與音樂場景中的各種文化思考,《酷派當家》更從「酷」一詞延伸至歷史情境,從新觀點看待美國黑人音樂文化,並對青少年的思想與生活有著深刻有趣的觀察。
.
參考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http://www.goodreads.com/…/sh…/781522.Straight_Outta_Comp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hop_literature
http://www.amazon.com/Encyclopedia-Hip-Literat…/…/0313343896
http://www.amazon.com/Decoded-J…/…/0812981154/ref=pd_sim_b_2
http://ja.wikipedia.org/wiki/Zeebra
http://www.amazon.com/Rose-that-Grew-Concr…/…/ref=pd_sim_b_3
http://www.amazon.co.jp/ZEEBRA%E8%87%AA%E4%BC%…/…/4835617207
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 [Hardcover]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CREDIT:我家柴犬,這次應該不會再有酸民說要強暴他要射在他臉上要殺他了吧?發文前多想9秒,不認同可以靜默,歡迎理性討論,但任何仇恨言論我肯定會截圖並嘴對方告對方9年喔^U^
.
純睿3評價 在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嘻哈書寫:#以文字表達嘻哈文化各面目
.
本文發表於par表演藝術誌2012/3月號
http://par.npac-ntch.org/article/show/1356071815625539
.
◎撰文:茱力 茱力&Black Music Lovers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
.
「嘻哈書寫」(Hip Hop Writing)一詞,就像是透鏡一般,詮釋人們看待嘻哈文化的不同面向,並讓「文字」與「書寫」本身,成為傳達表述此類音樂文化的重要媒介。
「嘻哈書寫」的範疇也可大可小。廣義來說,舉凡各種描述嘻哈文化面貌的文字載體都可囊括在內——如最直接的歌詞、聚焦於音樂的樂評、甚至充斥著嘻哈態度與創作者生活描述的小說、影視劇本、傳記、文字紀錄等,本文將羅列幾本美國近年的重要嘻哈書寫著作。
.
◎來自街頭的詩歌——#嘻哈歌詞
.
歌詞,是嘻哈身為一類音樂品種中最直接、最重要的構成要素。嘻哈歌詞來自街頭,能夠忠實的反應生活大小事與喜怒哀樂,又具一定的音樂性與豐富韻腳、節奏感,因此,不少文化研究學者如Alan Lawrence Sitomer、Paul Edwards等紛紛用「詩歌」、「詩篇」等文字來形容優秀的嘻哈韻文。
.
嘻哈歌詞通常是簡潔而不失魅力的,透過朗朗上口的韻律
感,直接而明快,比一般媒介文本更能影響眾人。在「嘻哈詩歌與經典」(Hip-Hop Poetry and the Classics)一書中,Alan Lawrence Sitomer 與Michael Cirelli引經據典,將多位英美文學大師(如Robert Frost、莎士比亞等)的名詩韻文對照美國當代的饒舌歌手(阿姆、Notorious B.I.G.等)陳列比較,用寓教娛樂的方式贏得了美國教師的認同。學者Paul Edwards更在「如何饒舌:嘻哈歌手的藝術與科學」(How to Rap: The Art & Science of the Hip-Hop MC)舉出多達四五十位以上的主流與地下饒舌歌手,分析他們歌詞視野、創作架構與內容差異。
非裔美國文學研究者Adam Bradley,也曾在著作「韻腳之書:嘻哈政治學」(Book of Rhymes: The Poetics of Hip Hop)中表示,饒舌樂中充滿了嘻哈歌手對生活、社會甚至世界的見解。更具體來說,嘻哈歌詞中總是有意無意地表達出政治與經濟相關的看法,而世界各地饒舌歌手也經常透過歌詞組織成一個個「故事」,對公眾議題表態,如美國Fort Minor、日本的Shing02都曾藉二次世界大戰歷史題材表達反戰概念,以第三人稱在「Kenji」、「Pearl Harbor」等曲中陳述歷史,知名饒舌巨擘Tupac等人也多次在作品中表達非裔美國人的社會困境。
.
而當場景置換到台灣,重視本土意識的饒舌歌手如大支、張睿銓,都曾在歌曲「19470228」、「囝仔」中加入對歷史事件的描述與反思,拷秋勤(Kou Chou Ching)也在「灰色海岸線」中唱出對環保議題的重視,蛋堡(Soft Lipa)也在「雨沒停過」一曲中,隱晦提及小林村事件。
.
◎傳播媒體中的嘻哈書寫——報導與紀錄
除了嘻哈文化領域的平面著作之外,近二十年來,嘻哈已晉身為美國主流音樂,隨之出現的電影文本如Boyz n the Hood、Juice、Menace II Society、 Notorious、Get Rich Or Die Tryin'等,也一一現身。
.
此類電影的主角群通常由非裔美國演員飾演,並忠實穿插主流與素人饒舌樂,。擔任電影劇本寫作的多半是電影業界人士,並不限於非裔血統,顯示出美國近年對嘻哈媒體文本的重視也已經漸漸拋棄種族偏見。而台灣坊間較知名的中文授權嘻哈音樂電影則有「街頭嘻哈客」(Hustle &Flow)、以及阿姆(Eminem)的半自傳電影「街頭痞子」(8 Mile)等。
.
而在針對嘻哈現象的專論探討、音樂深度介紹、專訪紀錄方面,嘻哈雜誌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青少年與青年閱讀層中頗受好評、較專注於音樂與文化介紹的雜誌,則有Hip Hop Connection, XXL, Scratch, The Source and Vibe,每年都有不少新刊物浮出市場。這類雜誌近年也紛紛成立電子版與網站,以節省人事成本、與線上社群同步結合,日本的BMR雜誌就是其中一例。
而台灣則仍以部落格、網站與網路社群為主,由素人網友自主刊載嘻哈演唱會觀賞紀錄、訪談、音樂評析、心得等,如網站Groove War、Milk Crates便以類數位雜誌的排版與風貌、輔以優雅文字評述嘻哈音樂,而另一線上網站「Underground Celebrities」則是完整批露與嘻哈創作者的獨家專訪。線上綜合型網站「THINK TAIWAN」則擅長以全英文的介紹方式,將部份台灣本土的嘻哈創作者介紹給世界各地的讀者,其中不乏大篇幅的歌詞翻譯與音樂解析。而嘻哈音樂廠牌How We Roll也曾推出過一頁純文字免費雜誌「Rollin’」介紹自家廠牌藝人,但專屬嘻哈文化的非商業雜誌目前仍罕見,而商業誌中的「嘻哈」印象多半以塗鴉藝術、刺青藝術、商業服飾置入性介紹為主,並以視覺攝影型態為主,並不那麼依賴文字作為媒介。
.
◎當嘻哈文化踏進文學殿堂——文學作品與傳記
.
美國綠木出版社(Greenwood)編輯Tarshia L. Stanley曾收集多種嘻哈文本,編撰成「嘻哈文學百科」(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她也明確將所謂的「嘻哈文學」定義成一種都市虛構小說(Urban Fiction)與街頭文學(Street Literature)。Tarshia L. Stanley認同的嘻哈寫作範疇更廣,隱含許多文化觀察、自傳參考、歌詞,無法與社會脈絡情境切割。而此書也邀請了不少嘻哈業界工作者(設計師、音樂創作者、導演、作家)一同來提供其對嘻哈書寫的見解。
維基百科對嘻哈文學的定義也並不狹隘——「不論是虛構小說或非虛構小說,嘻哈文學屬於都會文學,並同樣來自於非裔美國文學領域。」(維基百科,2012)而美國專門出版此類都會文學的出版社多半成立於九○年代晚期。1992年,首部獲得藝術性認同的嘻哈文學著作,則是Ricardo Cortez Cruz的「出走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與美國嘻哈團體N.W.A.的其中一張專輯同名),是一本描述黑人主角Rooster在美國洛城黑幫群聚區生活的嘻哈小說。而Ricardo Cortez Cruz的另一本小說「血流五日」(FIVE DAYS OF BLEEDING)出版於1995年,同樣獲得各界肯定,讓嘻哈小說終於登上文學殿堂。
.
近年來,由於美國饒舌歌手紛紛在主流市場上取得了成功,他們的私生活與經驗談也成為讀者們感興趣的部份。如已故的傳奇饒舌歌手Tupac(2pac)的昔日手稿,已在2009年被出版成半自傳詩集「生於水泥的玫瑰」(The Rose that Grew from Concrete),讓讀者一窺他成名前的創作世界。
.
美國商業歌手與製作人Jay Z前兩年也撰寫出半自傳性質的著作「解碼」(Decoded),將他的往事、喜愛的嘻哈歌曲一併書寫成韻腳短詩,展現人生故事與音樂的高度結合,並獲得亞馬遜五星評價。日本有「嘻哈天皇」之稱的傳奇饒舌歌手Zeebra(横井英之),也曾在2008年親自執筆、出版自傳「ZEEBRA自伝 :HIP HOP LOVE」,他將年幼往事到近年生涯心得等面貌完整呈現,然而,樂迷的反應則相當兩極,褒貶不一。
.
◎推薦閱讀:#關於嘻哈與黑人音樂文化的中譯書籍
.
儘管台灣的饒舌創作者不斷在歌詞創作上展現高度的藝術性,但屬於台灣本土的嘻哈文學小說仍尚未出現,此類市場更有待開發。不過,只要將範疇放寬至「嘻哈書寫」領域,台灣樂迷仍有許多翻譯好書可以閱讀。例如十年前由商周出版的「嘻哈美國」(Hip Hop America)便是被台灣嘻哈社群奉為圭臬的著作。
.
「嘻哈美國」不但為「美國書卷獎」得獎之作,更是「美國國家書評獎」的決選作品。而譯者何穎怡更在翻譯過程中做了許多考證,將非裔美國人的生活態度與嘻哈精神逐一忠實呈現。
.
若年輕的讀者認為「嘻哈美國」一書較為龐雜艱澀,還有許多商周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可供選擇,如《嘻哈星球筆記》、《嘻哈黑話字典》、《20世紀最後的草根藝術︰嘻哈文化發展史》,等都是不錯的解析與工具書。《等待藥頭》則從歷史脈絡解析音樂發展與音樂場景中的各種文化思考,《酷派當家》更從「酷」一詞延伸至歷史情境,從新觀點看待美國黑人音樂文化,並對青少年的思想與生活有著深刻有趣的觀察。
.
參考網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
http://www.goodreads.com/…/sh…/781522.Straight_Outta_Comp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Hip-hop_literature
http://www.amazon.com/Encyclopedia-Hip-Literat…/…/0313343896
http://www.amazon.com/Decoded-J…/…/0812981154/ref=pd_sim_b_2
http://ja.wikipedia.org/wiki/Zeebra
http://www.amazon.com/Rose-that-Grew-Concr…/…/ref=pd_sim_b_3
http://www.amazon.co.jp/ZEEBRA%E8%87%AA%E4%BC%…/…/4835617207
Encyclopedia of Hip Hop Literature [Hardcover]
.(若、本、文、有、未、盡、事、宜,請點本粉專 #置頂各種我獨自經營的平台💖謝謝指教^U^也歡迎理性討論唷!我們是要一起往前走的,不是我,也不是只有你,是一起唷U////////////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mORI6Fuqpg
.
CREDIT:我家柴犬,這次應該不會再有酸民說要強暴他要射在他臉上要殺他了吧?發文前多想9秒,不認同可以靜默,歡迎理性討論,但任何仇恨言論我肯定會截圖並嘴對方告對方9年喔^U^
.
純睿3評價 在 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近年投資者或有耳聞「#ESG」(環境、社會及管治)一詞,港交所今年更加強香港上市公司的ESG監管,可見環保與投資的關係日益密切。《#致富解碼》今集邀請到兩位綠色金融及科技猛人,與你洞察綠色金融的無限商機!
【第10集主題:#綠色金融】
主持:天窗文化集團 CEO #李偉榮、資深 iBanker #蕭少滔
業界嘉賓:
#馮儉生 (Roy) 六韜綠色資本有限公司行政總裁
#楊霖龍 教授 科日發展有限公司 Chief Technical Officer
➤ 全新環節【投資Hotspot】,與你捕捉環球及香港市場投資先機!
00:00 節目開始
00:17 11月份環球及香港財資市場留意之處
06:40 企業的ESG評價越好,長線增值越強
➤ 【致富解碼】
08:37 本集主題:綠色金融
09:01 ESG (環境、社會及管治)是甚麼?
09:29 嘉賓介紹
10:33 綠色科技隨身神器
12:08 香港的ESG投資和操作的生態如何?
21:57 科技如何商業轉型?香港科研如何落地?
29:19 為何電力公司贊成節電?
31:15 香港有多少公司投資ESG?
36:42 香港有哪間上市公司有ESG項目?
38:43 香港將來會否有ESG項目的公司有好表現?
➤ 【iBanker見聞錄】
40:32 本集主題: iBanker有潛規則入行?
41:04 iBanker有潛規則入行?
43:43 每年可容納多少新人入行?
44:57 投資銀行出過招聘醜聞?
46:38 如何挑選 iBanker新人?
? 鎖定睿富財經頻道,《致富解碼》新集數逢星期六 9a.m. 上線!
======================================================
【更多推薦影片】
➤ 科技股受美國總統大選影響? | 嘉賓:譚新強: https://youtu.be/YJBhxBo1qKs
➤ 如何利用 FinTech 金融科技賺錢? | 嘉賓:陳立德:https://youtu.be/OfAWOlWncL8
➤ 英國樓市尋寶圖,倫敦Zone 1、2以外的最佳選擇:https://youtu.be/kzDjuMVszBs
======================================================
【追蹤 WealtHub睿富,即可獲得最新財經金融資訊】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ub.hk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ealthub18/
YouTube: https://youtube.com/c/睿富財經頻道WealthubC...
Website: http://www.wealthub.hk/
投資涉及風險。本節目純為嘉賓個人意見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招攬或建議。本節目對閣下因援引有關資料所引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Wealthub #iBanker見聞錄 #睿富財經頻道 #iBanker #投資銀行 #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