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在最紅的、戲劇、電影、綜藝,
有哪些是台灣本土製作的?
亞洲現在最當紅的明星歌手,
有哪些是台灣公司培養出道的?
時間回推10-20年,
或許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
不管是電影、戲劇、音樂、
明星等流行文化,MIT出品,
就是品質保證,肯定叫好又叫座,
音樂好聽、戲劇電影好看、綜藝精彩又好笑👍🏻
⏳憶當年:
七八零年代,
中港澳所有想要發展的演員、歌手,
一定要來到台灣宣傳,因為 #台北正是當時 #華語流行文化的工業中心。
➤【1990年以前】
🎬電影
✨代表人物—林青霞
1973年以林青霞以瓊瑤的電影《窗外》正式出道,隨後紅遍中港澳及東南亞,
是瓊瑤式愛情電影巨星之一。
林青霞縱橫亞洲影劇圈近20年,
是走紅時間最長、從未被時代潮流吞沒的傳奇。
📝台灣言情小說家: 瓊瑤
瓊瑤寫了 65 本書,出產了 51 部電影,
1986 年後跨足電視,拍攝了 26 部電視劇,瓊瑤的名字可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
小說改編的電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第12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還珠格格》
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
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流行音樂
✨「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
70至80年代為其事業高峰
知名度遍及中港澳、日韓甚至東南亞,
雖未曾踏上過中國演唱,
卻有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等盛譽,更被中國票選為「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1990年代】
🎬電影
此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
有大量資金投入拍電影💰
1993年的經典之作,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的《霸王別姬》,
囊括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此片代表了當時台灣在亞洲電影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為曠世巨作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亞洲娛樂圈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何《霸王別姬》缺席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金馬獎?
【因90年代初期,台灣電影審查仍有「電影主創團隊中的中國人不可超過二分之一」的規定,即便《霸王別姬》的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仍為此受限】
📺電視劇
#90年代為台灣電視的三國時代
1993年公布的「有線電視法」
使第四台合法化,
各種頻道開始大量增加,
陸劇、日劇、韓劇等陸續被引進,
各類電視劇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流行音樂
#金曲獎成立,各家唱片公司推出當家最紅歌星力拼各大獎項,
此時銷量百萬的唱片成為「產值高昂的唱片工業」,以張雨生,李宗盛,陳昇,伍佰等為重要音樂代表人物,
其後有周華健,趙傳,張信哲,辛曉琪,莫文蔚等創作大量經典歌曲。
90年代中後期,以張惠妹、范曉萱,李玟,許茹芸為代表人物,
其中張惠妹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共計14次入圍,得獎3次)
➤【2000-2010年】
🎬電影
2008年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海角七號》帶起國片風潮,#此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處長期低迷、#缺乏資金,
以致於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
而是靠著BBS、部落格,以口碑累積出高人氣,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後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
📺綜藝
於2004年開播的節目《康熙來了》,
在兩岸三地的演藝圈一直保持著高話題性和影響力,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長壽談話性節目,而該節目已於2016年停播。
📺電視劇
2000年代韓劇尚未盛行,
台灣有「華劇夢工廠」的美名,
期間代表作品為2000年《麻辣鮮師》、2004年《鬥魚》、2005年《終極一班》、2008年《命中註定我愛你》、
2010年《犀利人妻》…等。
🎤流行音樂
#台灣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
代表人物: 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及後來的五月天、S.H.E…,也有許多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歌手來台灣出道發展,
如: 林俊傑、孫燕姿、梁靜茹…
此時台灣音樂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
近幾年國內雖持續有優秀的電影、音樂、戲劇輸出,卻已不能與台灣昔日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同日而語😰以往穩居C位的榮景不在,#如今已由南韓獨占鰲頭,
強勢韓流不僅在亞洲颳起旋風,更席捲全球‼ 無論是KPOP、韓劇、彩妝用品、流行時尚、汽車、電子產品、韓食等等,
在世界各地都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為什麼近二十年南韓強的如此有感?
對於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
怎麼可能會把南韓放在眼裡?
遑論買韓製的東西、甚至接受韓國文化?
他們是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間成功的將韓流輸出全球?
答案揭曉,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南韓總統-金大中 提出「文化救國」方針,
#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國家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的推展文創業,#傾盡全國之力打造韓流,同時引導三星等大型財團組建文化產業基金提供支持。
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計畫」基本法,規定政府每年總預算不得低於1%用於扶植南韓文化產業發展;
2009年成立「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成為文創業最高推手。
金大中之後的每一任總統,也都將「韓流文化產業」當作國家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說是一場計畫性的 #文化攻堅戰!
👉南韓的「偶像文化」
偶像文化是 #最受親睞並 #具高黏著性的商品 (也可以說是另類的「造神運動」),
在成為偶像前,經紀公司軍事化的「練習生制度」,對於練習生進行嚴苛的訓練 (少則幾個月,多則能達到7、8年),
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練習生將獲得經紀公司全力支持,
投入資源大力宣傳,因此這些年輕、有潛力的演員歌手紛紛擠破頭都想要往南韓發展,連台灣女孩周子瑜也是在南韓培訓出道而獲得極高知名度。
👉YouTube 的普及讓K-POP能在全球快速傳播
K-POP 的 YouTube 點閱次數從 2004 年到 2011 年暴增了十倍 (達 23 億次),點閱數暴風式的成長也直接反映在政府發給的 #文化發展預算金額上。Youtube點閱數越高,政府補助越多,K-POP發展更有力!
👉「置入性行銷」(簡稱 PPL ),
在台劇中幾乎不可能看到的置入性行銷,在韓劇中可說是鋪天蓋地的使用,
在政府法規的支持下,
無論是主角使用的商品、
穿戴的服飾、去過的地方、吃的食物,通通為產業帶來無限商機。(韓國電影、戲劇中,主角使用的手機通常為三星或LG)
👉善用「國際社群影響力」
美國流行音樂指標Billboard的「最佳社群媒體藝人」獎項,自2017年以來,已由南韓團體BTS防彈少年團連霸五年至今,
終結小賈斯汀 (Justin Bieber) 連霸五年的紀錄,此獎項顯示 #韓團在社群上的影響力已具備超越美國歌手的潛力,
也是南韓文化推廣成功的最佳證明!
(BTS防彈少年團自2017年也開始擔任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為杜絕兒童暴力計畫募得大量資金,
將韓流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南韓電影產業模式
南韓政府成立非官方性質的「電影振興產業委員會」,積極推動電影製作產業永續發展的政策,使影視工業獲得龐大的資金挹注,#增強製作實力與產品輸出能力。
2000年,南韓政府更將外國片佔有率由八成降至六成,使南韓國片佔有率大大提升!
2020年,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等四大獎項🏆
事實上,南韓在剛開始開放歐美電影時,
國片票房同樣是跌入谷底📉
#但南韓政府以法令給予相關保護措施,
#使電影產業能夠良性發展。
電影就像是個商品,不僅要開發、設計、
製作、同時也要有行銷,
在台灣國片賺不了錢的殘酷情形底下,
即便台灣知名導演如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屢屢在國際影展上取得佳績🌟
卻難以翻轉產業嚴峻的困境。
台灣欠缺的不是獲獎能力,而是對於「電影」商品面的長期思考與規劃!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偶像文化的蓬勃發展下,南韓文化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只有五千多萬人口的韓國,
正透過文化輸出「侵略」全球,
台灣應該趁勝追擊,學習韓國模式,
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發展及核心政策,
並鼓勵、補助資訊產業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異業合作,相輔相成;
同時以電影、戲劇帶動觀光,連動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找回台灣以往在流行文化產業中心的位置!!
「終極三國孫策」的推薦目錄: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閒聊] 09版終極三國的疑問- 看板Taiwan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不演孫策演趙雲,汪東城“終極三國”再度回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終極三國孫策怎麼死的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終極三國孫策怎麼死的的八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這次不演孫策演趙雲,汪東城“終極三國”再度回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終極三國孫權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終極三國孫權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三國] [徵文] 終極三國之旅:愛情的不同面貌- TaiwanDrama板 的評價
- 關於終極三國孫策 在 終極三國中的感情觀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終極三國孫策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國創業大佬曹操的五次瘋狂「跑路」哲學|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兵書有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所謂「走起」,應該算個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跑路。不過,倘若身在亂世,跑路可算是門學問,絕非張開雙腿那麼簡單,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若說跑路的鼻祖,可算大漢的創始人劉邦,也許是跑路跑多了,到了後世,不諳兵器文人阮籍,竟給出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般評價。戲劇性的是,一向以硬漢之名把持江湖的霸王項羽,雖一向鄙夷老對手劉邦的做法,可未想聽了垓下楚歌,竟跑向了烏江,卻再也跑不動了,跑路卻跑成了末路。
有意思的是,老爺子劉邦的「跑路哲學」,到了漢末,卻經此擋住了數百年歲月的沖洗,著著實實流傳了下來。不用說,將漢高祖跑路理念發揚光大的衣缽傳人,自然非劉備莫屬了。我們的劉備,雖有著皇叔的頭銜,當終究是白手起家的,腳下沒有一塊可靠的根據地,因此前半生,大抵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寄人籬下,自然要看人臉色,主人不高興了,下逐客令倒是小事,倘若一時憤起,扔塊追殺令,後果想必就凶險了。譬如,在宗親劉表處,一向謹小慎微的劉備,竟得罪了其手下大將蔡瑁,於是一場驚心動魄的「大逃殺」就此上演。躲了一路的追兵,終於到了檀溪口,怎想河面寬闊,自己卻又不習水性,一時間,劉備悲從中來,老淚縱橫滿面。未想胯下坐騎的盧馬,聽聞主人哭聲,竟躍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一出飛躍壯舉。
不過,人生並非一場馬戲。劉備人生中經典跑路劇目,當然絕非神奇的「馬術表演」,他的終極目標可是「酣暢灕淋」地拋棄妻子(真是得到劉邦真傳)。根據不完全統計,劉備如此賣力演出,一生中至少出現四番:兩次面對的是呂布、兩次遭遇的是曹操。本來,呂布是三國頭號肌肉男,曹操是千古少有的奸雄,招架住拔腿便跑也是常事。可偏演到了攜民渡江那出,趙雲小宇宙爆發,竟殺了回馬槍,單挑曹營八十萬大軍。趙雲倒是一戰成名了,可皇叔拋妻棄子的行徑,卻再也隱瞞不住了。
當然,因拋妻的「勾當」做了太多,自然讓人記住,劉跑跑的名頭,至此落在皇叔頭上。劉備逃跑整理了一套心得,老對手曹操自然也不甘落於人後。據不完全統計(以《三國演義》為參考藍本),曹操一生中積累的逃跑經驗,至少不下五次。
第一次,獻刀殺人不成,逃,遇呂伯奢,完事之後丟下名言:「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
第二次,戰呂布於濮陽,逃,典韋立擋。
第三次,睡張繡嬸,事發,逃,失典韋及曹昂。
第四次,赤壁戰敗,跑路,華容道遇「紅燈」,關羽放行。
第五次,和馬超「飆車」,輸,剃胡脫衣。
只是,相對於劉備逃跑至尊三寶:「大哭、找馬、甩女人」,曹操的逃跑之路,似乎要文藝得多,要麼事前睡個女人,要麼事發時剃個鬍子抹個妝,要麼事後朗誦一段逃跑感言。反正,時人們回溯三國時代,但凡提及曹操,大抵好奇的是他殺了多少人,睡了多少人,騙了多少人,在何處添了哪些風流,至於那些狼狽的跑路往事,因為有了劉備尷尬的墊背,似乎隨著滾滾江水,全付諸了一笑。
最後,我們再來談談孫權。對於孫權,他的老哥孫策是這樣評價的:「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應該說,孫策此人,儘管行事魯莽,可識人的眼光,卻是毒辣,輕描淡寫寥寥片語,竟將孫權此後數十年的人生一併概括。終其孫權一生,他的權力觸角從未企及江北,即便偶有心思,奈何一渡江,卻遭來一通猛打,倉惶逃竄,未想這一跑,卻成就了一代名將。這就是三國時代著名的「張遼威震逍遙津」。
當時的時局大致是這樣的,曹操取下漢中欲南下掃蕩西川,孫權見有機可乘(此人偏愛背後搞小動作,偷襲荊州也是如此),竟親率十萬大軍渡江圍城合肥。合肥的屯軍,大約只有七千多,面對江東來犯的一片黑壓壓的大軍,如何迎戰,這是個問題。幸好,還有張遼。張遼毫不露怯,星夜提點八百壯士,趁孫權立足未穩,竟來了突襲。
此時的孫權,正穿著褲衩,醞釀了情緒,仰望著江北星空,準備抒發情懷。只聽帳外一片喧亂,正待問時,只見凌統踉蹌跌入,振臂高呼「主公快跑」。孫權不知何故,以為天降神兵,也顧不上穩定軍心,倒是發揚了「有事領導先跑」的作風,尋了匹馬倉惶跑路。奈何行至逍遙津橋時,橋南板已被拆除丈餘,馬不得過。在此危急關頭,一名隨行貼身侍衛,叫谷利的,也顧上不「動物保護法」了,向著孫權坐騎一鞭猛抽。駿馬屁股一緊,奮力一躍,飛橋而過,孫權的老命,就此留下。
逍遙津一役後,一篇由曹魏陣營主編的,標題為「十萬雄獅狼狽潰退,江東領袖單騎落荒」的報導,終是江東流傳開來。於是,東吳百姓們的心間,竟落下了「聞張遼大名,小兒也不敢夜啼」的後遺症。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終極三國孫策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機會到!】
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就算都是歷史,每個人也總有他自己的偏愛。
相信不少朋友都能能清楚明白,中國史是我的關注焦點,而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戰國、三國、民國,這三個時代。
民國對我的吸引力,相信大家都明白,畢竟我開始有機會固定發文,正是從談論清末民初開始。
至於三國,對我的意義極為重大,我就是因為三國故事才入了歷史這個坑,而且三國的戲劇、小說、電玩仍在推陳出新,在歷史普及及探討中可謂活力充沛。
不過其實我認為三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且不說它持續時間短,除了歷史人物的事蹟,我們很少制度、思想或是生活是在三國時代產生重大意義。
就連軍事上所謂三國鼎立的交互攻伐,中國歷史上也出現不少次,甚至遠比三國更難分難解(像是魏晉南北朝後期的東魏、西魏、南梁的三國鼎立,三國間的實力差距較為平均,而三國時代,北方的曹魏其實在資源上根本是穩操勝卷)。
所以真要說,戰國時代是比三國更精采亮麗的時代。在軍事上,戰國七雄的交互攻伐穿插嘴砲無敵的縱橫家合縱連橫可謂詭譎莫測,思想上,更是有百家爭鳴的大爆發。要說知名人物,武將上有讓諸葛亮推崇的樂毅、逆襲復國的田單、通曉人性甚至可以抹除自己人性的吳起、一生屠殺敵軍破百萬的殺神白起;文人上,有圍魏救趙的孫臏、終極的法家韓非、性善的孟子及性惡的荀子,那都是耀眼無比的存在。
其實描述戰國的作品也不少,小說部分有東周列國志,漫畫部分則有描述戰國晚期的王者天下,電視劇則有大秦帝國系列還有前陣子很火的羋月傳,電玩則......算了不提也罷(在我小時候,國內遊戲曾出了一款名為「戰國策」的電玩,可惜最後市場結果相當不成功)。
或許是時間跨度頗大(最短的戰國定義也將近有200年),描述戰國的作品通常只能集中在一個面向(比如,描述秦國部分歷史的羋月傳或是王者天下),時間長也代表背景繁雜,就好比戰國七雄的韓趙魏,在還沒講解他們各自歷史前,還要先回朔到他們在春秋的前身─晉國,才能明白他們跟其他周邊國家的恩怨。
講了這麼久,其實我是想告訴各位,最近我拿相當不錯的乾貨要讓大家抽獎了!
前陣子我有機會閱讀《這才是戰國》,這是一本有著輕鬆且博引旁證筆法的作品,對於想要入門站國的朋友會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而出版社也很慷慨地讓我能辦抽獎送出三本作品,所以只要完成以下幾個動作:
1.分享這則貼文(分享狀態要設定公開,我才能看到喔)
2.在本則貼文留言回答問題:你最想要聽哪一個時代的故事?
3.去購買本書......沒有,我亂講的。
我們將在10/23抽出三位幸運的朋友,大家走過路過千萬別錯過呀!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0802
終極三國孫策 在 不演孫策演趙雲,汪東城“終極三國”再度回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次,魏蜀吳群,您會選擇哪個陣營,蕩平這亂世,登頂三國,譜寫您的征途霸... ... 不演 孫策 演趙雲,汪東城“ 終極三國 ”再度回歸? ... <看更多>
終極三國孫策 在 這次不演孫策演趙雲,汪東城“終極三國”再度回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不演 孫策 演趙雲,大東“ 終極三國 ”再度回歸?! 快跟著香香走進片場,一起來看看吧XD↓↓↓ 分享按讚,留言你對大東新造型的評價, 香香再抽1位 ... ... <看更多>
終極三國孫策 在 [閒聊] 09版終極三國的疑問- 看板Taiwan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1.孫策和夏天都是鐵時空人,不是彼此的分身
那為什麼可以長得一模一樣?
個人覺得最大的可能是:
因為該戲是一邊拍一邊編,而且中途換過編劇
前面孫家出場時,編劇還沒設定孫家是鐵時空人
後面才決定孫堅是葉思偍,所以最後造成了這個Bug
可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覺得最詭異的是
阿香回到鐵時空的時候,對脩說「夏天真的跟我哥長得一模一樣耶!」
(這句話不就等於在說孫策是夏天的分身嗎?)
如果編劇是想直接忽略「夏天跟孫策長一樣」這件事
或當做「夏天和孫策只是長得很像」來蒙混過去
那為何最後阿香還有這句台詞?(提醒觀眾這裡有Bug嗎XD?
2.灸舞盟主為了確定孫堅是否就是葉思偍,派葉思仁去和孫堅見面
認為如果葉思仁沒有被吸走異能,就代表孫堅不是真孫堅,而是和葉思仁同時空的葉思偍
但這裡有個疑問是
思仁、思偍、思仁的銀時空分身、思偍的銀時空分身,這四個人都長一樣
而思仁只有碰到思仁的分身才會被吸走異能,碰到思偍或思偍的分身都不會有反應
那這個測試,只能確定對方不是思仁的分身
無法證明他就是思偍,因為他也可以是思偍的分身
而且按照劇中所說,真孫堅是思偍的分身,那其實思仁碰到真孫堅也不會有反應阿...
所以思偍其實可以硬堅持自己就是真孫堅...可是他卻也傻傻承認自己就是葉思偍
雖然思仁找到那張雙胞胎小寶寶照片後,才開始懷疑自己有個雙胞胎兄弟
可是早在終極一班的時候,主角群們就已經知道金時空有黑龍和紅龍
沒道理盟主會不知道每個時空都有兩個長這樣的人,又怎麼會用這樣的方法測試呢?
好像太認真了Or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211.11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wanDrama/M.1525883569.A.2B8.html
當時孫權也已經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
只是還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家人就是思偍殺的
葉思偍31歲、阿香3歲時,雄封才出現,葉思偍才知道自己的身分
也才會去殺真孫堅一家
※ 編輯: asaaaas (1.161.211.114), 05/10/2018 00:56:55
覺得編劇如果乾脆把孫策也設定成真銀時空人
只有阿香是思偍親生
這樣還比較合理...
※ 編輯: asaaaas (1.161.211.114), 05/10/2018 01:00:26
她是說孫策和夏天「一模一樣」...
被思偍殺死的是小慈
思仁思偍基因太強大,連生出來的孩子都長一樣(?)
※ 編輯: asaaaas (1.161.211.114), 05/10/2018 09:33:31
劇中孫策和夏天的關係是堂兄弟,不是分身
所以編劇可能想當做他們只是「長得很像」來蒙混過去
可是編劇偏偏又讓阿香講那句話,告訴觀眾說他們是「長得一模一樣」
堂兄弟長得一模一樣...?
這樣看得懂我為什麼覺得詭異嗎@@?
※ 編輯: asaaaas (1.161.211.114), 05/10/2018 12:19:58
思仁見真孫堅也不會被吸異能這問題,我也是這次看才想到的
因此你說得沒錯,不一定一個時空有雙胞胎就會每個時空都有
(所以原文那句應該改成「盟主應該知道每個時空都可能有兩個長這樣的人」,
不過不影響我想表達的意思)
只是如果雙胞胎在另一個時空都有分身,但那兩個分身又不是雙胞胎
那好像也很奇怪,因為同一個時空有兩個人長一樣但又不是雙胞胎
不過真孫堅的鐵時空分身是思偍不是思仁,所以這部分血緣其實是有重複到的
真孫堅和女兒真孫尚香,葉思偍和女兒葉宇香,都是那哥和沛慈
覺得如果真孫堅沒有雙胞胎兄弟,那思仁在銀時空可能是沒有分身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