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罐子藥房事件簿】Famotidine事件
〈散裝藥 vs 排裝藥?〉
早陣子,中午時分,一個年約三十多歲的中國籍女子,棉花糖身形,案發當日身穿一件淺藍色圓領長袖T恤、藍色牛仔褲,前來藥房配藥。
甫進藥房後不久,這名女子便從手袋裡拿出一部智能手機並滑出一包藥的圖片出來配藥。
哦,原來是Famotidine這種藥。
插播一下:
Famotidine是H2受體拮抗劑(H2 Antagonist),顧名思義,主要透過阻斷組織胺(Histamine)跟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s)裡的H2受體(H2 Receptors)結合抑制胃酸分泌,所以是一種胃藥。
問題是……
這時候,藥房剛剛缺貨……慢著……不、不、不,更正,藥房其實有貨。
嗄?有就有,無就無,又有又無,那到底是有還是無呢?
唔……藥房的確有這粒藥,而且是「同廠同藥又同樣」,不過……
「我們剛剛沒有散裝,請問妳介不介意轉排裝?」
對,這名女子手機裡的這包藥是一粒粒「散丸」。
奈何藥房暫時沒有散裝,只有排裝。
那散裝藥跟排裝藥到底又有什麼分別呢?
一般而言,主要有以下兩個:
第一,有效日期。
其中因為排裝藥用鋁箔紙做包裝,如同原裝藥一樣防水隔氣,所以可以擺到原裝有效期。
實際上,排裝藥一般都會標示這個有效期做參考有效期。
至於散裝藥一般則是從原樽倒出來,大多並非在無菌環境下「散配」,便可能會縮短本來的有效期,所以原裝有效期一般並不適用於散裝藥。
理論上,根據《美國藥典》,這些散裝藥(藥丸、藥餅、藥粒、藥粉)一般不建議存放室溫多於180天。[1]
第二,價錢。
因為排裝藥較散裝藥多了一張鋁箔紙做「密實袋」,成本一般較多,價錢自然較貴。
所以就算「同廠同藥又同樣」,排裝藥的來貨價有可能會較散裝藥貴。
放心,話雖如此,不過算起來,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其實一粒排裝藥跟一粒散裝藥的價錢未必相差很大,所以藥房一般未必會將成本轉嫁給用藥者身上。
實際上,單是這款胃藥,一排十粒的排裝藥跟十粒散裝藥的價錢其實一模一樣,所以用藥者一般不會因為價錢問題而不轉排裝。
對,這名女子倒是不介意轉排裝並買了兩排藥,然後便離開藥房了。
當然,高端看倌可能會說道:
「哈!藥罐子!要是她不肯轉排裝,那你乾脆將這些排裝『啪』出來做『散丸』不就行了嗎?」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組織胺h2受體拮抗劑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藥罐子藥房事件簿:Famotidine事件〉
不久前,一對年輕的小男女,各自穿著一身中學生校服,在下午的時候,前來藥房。看來,應該是中學生吧?
其後,女同學便從男同學的手上,接過一部智能手機,滑了一會兒,便對著手機屏幕,像朗讀一樣,問:
「請問你們有沒有一種稱為『F-a-m-o-t-i-d-i-n-e』的藥?看樣子,這應該是一種胃藥,對嗎?」
據說,最近,這個女同學,胃有點不舒服,經常隱隱作痛,曾經服用市面上其中一種品牌的胃藥,覺得效果未如理想,便打算轉藥,嘗試服用這種藥,試試看,能不能奏效。
插播一下:
Famotidine,是一種H2受體拮抗劑(H2 Antagonist),顧名思義,作用原理,在透過阻斷組織胺(Histamine)跟H2受體(H2 Receptors)結合,抗衡組織胺,抑制胃酸分泌,用來治療、預防一些消化系統的病症,例如消化不良、胃灼熱。
實際上,Famotidine是一種常用的胃藥,絕大部分的藥房,大多會貯存這種藥,從而能夠提供完善的配藥服務,所以,基本上,藥房會有存貨,問題不大。而且,相較牌子而言,單是拿著藥用成分配藥,在配藥上,靈活性較大,不會衍生「相同成分,不同牌子」的難題,簡單說,沒有指明牌子,便不用挑來挑去,只需要找一種含有相同成分的非專利藥,便是了。這樣,便能夠增加成功配藥的機會。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配藥,問題真的不大。
話說回來,這個女同學,也只是抱著「試藥」的心態,所以,一開始並沒有要求什麼牌子。當然,不用挑牌子,不代表不用挑。舉例說,在這個例子裡,相較原裝藥物而言,散裝藥物可能是一個較理想的選項,只是調配兩、三天的藥量,試試效果,既不會浪費藥物,又不會虛耗金錢。
殊不知……
女同學看過這包藥後,好像有點為難,便支支吾吾說:
「唔……這粒藥有點大……有沒有小一點?」
這一刻,藥罐子倒是有幾分意外,因為,根據經驗,人們大多擁有「劑量愈大,藥片愈大」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所以,有時候,一些藥廠為了迎合這種需求,在設計上,如果是非專利藥的話,在同時兼顧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大多會盡量將自家藥物弄的大一點,至少,不會小於其他藥廠,目的在加強產品的競爭力,希望能夠脫穎而出。
她可能看到藥罐子一臉詫異的表情,便帶著幾分慚愧的語氣,連忙繼續說:
「其實,從小開始,我便很怕吞藥……」
哦,原來如此。
然後,藥罐子便好奇問:
「那麼,要是這樣的話,妳平時要如何服藥呢?」
她便答道:
「哦,有藥水,便用藥水,不就行了嗎?(如果沒有藥水的話呢?)這個……便要將一粒藥咬碎,然後,用水送服。」
首先,不論什麼原因,在吞嚥藥物上,遇到困難,不是一種罪,這可能是生理上的問題,例如昏迷,或者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例如恐懼,所以,實在不需要自慚形穢,更加不用覺得難以啟齒。因為你不說,我不會知道,要是這些藥太大的話,弄的自己吞不下去,一樣幫不上忙。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藥罐子還是會鼓勵用藥者嘗試解決吞嚥藥片的問題。
背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第一,在劑型上,一種藥,未必同時會擁有藥水這種劑型,這時候,便可能需要自己動手DIY,自行調配,磨粉、沖水,耗時費力。
第二,在劑型上,並不是每一種劑型都能夠咬碎服的,例如膠囊、腸溶片、控釋片、緩釋片這些劑型。
第三,在藥性上,並不是每一種藥物都能夠咬碎服的,舉例說,一些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例如阿侖膦酸鈉(Alendronate Sodium),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一般而言,不會建議咬碎服,因為如果藥物依附在食道的話,可能會對食道黏膜,產生刺激,誘發食道發炎,甚至潰瘍,所以,最理想的服法,是用一杯清水,整粒吞服。(當然,看她的年紀,暫時應該沒有這個問題。但是,今天沒有,不代表明天沒有,明天沒有,不代表將來沒有。)
當然,這個問題,絕對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的。於是,藥罐子便拿了另一款藥出來,說:
「好的,無問題!看看這個大小,行不行?」
然後,轉移視線,斜望著男同學,笑笑說:
「噯!人家男朋友仔,教一教女朋友怎麼吞藥喇!」
聽罷,男同學便低著頭,掩著嘴角,不語,偷笑。
然後,女同學便開口說:
「其實……我們是兩姐弟,他是我弟弟……」
嗄?!果然,人不可以貌相……
幸好,藥罐子情急智生,立刻補上一句:
「嘩!妳真的保養的不錯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