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絕交」這個成語人所共知,想必割人者是君子,被割者是小人,對嗎?
我記不起那兩個書生的名字,只記得情節:一介清廉因為看不起另一個貪慕榮華富貴,所以趁他出外睇熱鬧時私下把坐席割了。
故事在這裡完了,甚少人關心這兩個人的後續發展。若依照「所以故事教訓我們……」的邏輯,我會猜被割的那個書生會因利慾薰心而不得善終,而割席者將會得到他正直的回報——這樣有夠童話。
我卻愛煞現實的諷刺。回顧這兩人的後半生,顛覆了這個成語的尋常理解——或許是微時被朋友無端割席所造成的心理陰影,他變得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不割席」的義氣道理——這個人便是華歆,而割足一生的那個叫做管寧。
沒錯,他可能有虛榮心,事完董卓事孫策,聽到曹操徵召就央求孫權放他回朝廷,堪稱是一個世界仔,但出奇地,人們對他的清廉德行都有着極高評價,雖位極人臣卻家境清貧,將魏帝的封賞都轉贈出去。他還念念不忘這位昔日的同窗,多番向曹丕和曹叡推薦管寧,希望他得到重用,甚至做自己的接任人。只是這老友不知是否太過傲嬌,始終都不肯共事,彷彿終其一生都在堅守他的「割之道」。
相反,華歆卻深諳「不割之義」的大道理,《世說新語》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陌生人同船避難,但賊船追至,當初邀他上船的王朗,馬上想到割席保平安,打算將他推落水減少船的負重,卻被華歆出言阻止:「我估到會係咁㗎喇,但叫得人同行,點可以臨急拋棄呢?」
單憑這個故事,就顯得管寧當初相錯了這位朋友了。他見利,但不代表他忘義。在緊要關頭對陌生人尚且落寇都唔割,足見華歆並非一個無德之人;但管寧對摰友過高的道德要求,反有點兒枉作君子了。
世上不少友誼正是斷送於這種管寧人格的人的身上——有些管寧還會慫恿同班同學跟他一起割華歆的席呢!
作者
#誤解的詞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翻開歷史,有不少變法圖強的例子,諸如商鞅變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為了促進經濟軍事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強化政權的體質等原因,變法有時是必要的舉措。然而有人要變法,就一定有人反對,在新與舊勢力的對峙之下,這些大改革大震動的變法,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王安石變法就...
絕交成語 在 英雄故事 HeroStor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多人都聽過華歆的故事,但卻未必知道那個人就是華歆,他是一個知名成語「割席分坐」的配角,華哥兒是被人家割的那位。這成語表現出主角管寧認真、乃真君子也;而華歆看起來就是個不會成功,愛慕虛榮的人--片段擷取的洗腦方式,才是教育界最大的問題……
華歆在那個時代,可是大大的成功者,後來還提拔了跟他絕交的管寧,氣度多大啊你看看。不過,其實正史上沒有說他們有絕交啦,「割席分坐」只是《世說新語》的故事。
史前文話 的「魏晉風雲」▶ https://tinyurl.com/37v5y8cu
絕交成語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坐山觀虎鬥 | 諺語新知
「坐山觀虎鬥」意思與「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別無二致,都是指等到兩敗俱傷的時候,在從中得利。出自《戰國策·秦策二》。
話說楚國與齊國絕交後,齊國發兵攻打楚國。當時楚國的大臣陳軫對楚懷王說:「大王不如把土地送給齊國求得諒解,然後再與秦國建立邦交。」於是楚懷王派陳軫出使秦國。秦惠王見到陳軫後就說:「卿本是秦國人,而且是寡人的老臣。可惜由於寡人不能識才,對於處理國家大事又欠周詳,以致使賢卿離開寡人,去為楚王服務。如今齊、楚兩國互相攻伐,應不應救援各有各說。賢卿何不也為我出點主意呢?」
陳軫就說到:「不知大王有沒有聽說管與的故事?山中有兩隻老虎為爭吃人肉而打鬥,管莊子正準備去刺殺他們,但是管與急忙阻止道:『老虎好勇鬥狠,現在為爭吃人肉而打鬥,小虎必會鬥敗而死,大虎也會苦鬥而傷,你就稍等一會再去刺殺那隻受傷的大虎吧!如此一來只需花費殺死一隻老虎的力氣,就能刺殺兩隻虎的英名。』」
陳軫接著說到:「如今齊、楚兩國既然正在苦戰,戰則雙方必有傷亡,那時大王再度救援,既能獲得救齊的好處,而又沒有伐楚的危險與害處。是否聽從我的計謀,預知事情的反覆逆順,那就全看大王自己定奪了。計謀是做事的根本,聽從良計是國家存亡的關鍵。計謀錯了,或聽從錯計,而能保住國家的君王很少。所以說:『計謀要再三反覆思慮才不會錯誤,聽從必然事物、本末兼顧才不會迷惑』。」
其實陳軫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學者,多年來曾在秦惠文王、楚懷王、齊宣王手下擔任重臣,可惜一生有不少時間都是與張儀相互爭寵。陳軫善於以講故事的方式遊說,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成語,是從陳軫遊說中而來的,如畫蛇添足、卞莊刺虎、計賺兩虎等等,都是出自他口。
#知史 #諺語新知 #諺語 #中國歷史
絕交成語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翻開歷史,有不少變法圖強的例子,諸如商鞅變法、王莽改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變法、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為了促進經濟軍事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強化政權的體質等原因,變法有時是必要的舉措。然而有人要變法,就一定有人反對,在新與舊勢力的對峙之下,這些大改革大震動的變法,成功的少,失敗的多,王安石變法就是其中失敗的例子!
為了改變北宋立國以來長期積弱不振、增加國庫收入等原因,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之下展開了新法的變革,可惜卻演變成新舊黨爭,王安石黯然罷相,之後宋神宗病逝,新法也就不了了之!
整理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許多人認為新法有許多立意甚佳,但王安石本人剛愎自用,造成許多朝堂重臣文豪堅決反對,包括歐陽脩、韓琦、蘇洵、蘇軾、蘇轍、司馬光等!其中司馬光原本是王安石的好友,還因為變法而畫地絕交!
做人真的比做事還重要,要政通就需要人和來支持呀!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