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一起看了『絕地救援』的電影,講述一名太空人,在執行火星任務時,因為意外而獨自留在火星上。他必須要靠著意志力與才智,在火星上求生,等待救援。兒子看完了說:「如果我是他,我應該是立刻等死的那一類人吧。」
「這麼沒有求生意志啊!!」我笑笑著說。
「是阿,我沒有辦法像馬克(電影主角)這麼厲害,還能夠在火星上種植馬鈴薯。」兒子說。
「你一點掙扎都不想做啊?」
「至少會把僅有的糧食吃完吧。」他很認真地說。
「要死,也要吃個飽,是這個意思嗎?」
「沒錯,只是,這樣就死了,好像很沒有意義。」
「你覺得,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聽到他講了這類的感嘆語,趁機來了解他對於這個有點空泛詞彙的想法。
「嗯,有沒有做到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吧!」
「是否有“意義”,又是如何認定的呢?」我問。
「應該是自己吧。」
「喔,你怎麼會這麼認為呢?」
「平時的考試,你們都會對我說,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獲得金錢 (前一天,我們在討論有同學的成績追求,是為了想得到補習班的獎金或是爸媽提供的獎勵金)。既然是為了自己而努力,我們要跟自己比較,不要跟他人比較。只要覺得有努力了,即使成績沒有很理想,都要欣賞自己,看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意義的。」
「挖~你有把我們說的話聽進去,爸爸好感動喔。」
--
「爸,既然人都會一死,你認為什麼是活著的意義呢?」換兒子問我。
「我問你喔,我們今天吃50元的便當跟吃2萬元的大餐,明天大出來的,看得出差異嗎?」
「應該看不出來吧。」
「既然我們都會拉出來一樣的東西,我們幹嘛吃美食呢?」
「因為……..吃的時候,感受不一樣。」
「同樣囉,我認為活著的意義,是好好的感受每一天。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爸爸的工作與收入都減少了,但是,哀怨是一天,接受是一天,我更樂意接受現況,每天跟你們在家創造超棒的回憶。只要感受是好的,這一天就沒有浪費了,都是有意義的。」
「你是什麼時候有這樣的想法啊?」看來兒子受到我的薰陶,很會問問題喔。
「30歲左右就有在思考了。真正的領悟,是我的奶奶去世的時候。那年我35歲……(講述了當年的故事),這也是為什麼我會下定決心轉職成親職講師的原因。」
不知不覺,我們這樣邊吃邊聊,也度過了近一個小時。
--
因為疫情的緣故,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變長了。這樣深聊的次數,也變多了。跟國中的兒子,可以時常如此聊天,是很感恩,也很幸福的一件事。
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靠的是問話、姿態、語調,更重要的是『關係』。
在我心中,與孩子相處的每一刻,有在與他建立著關係,這一分、這一秒,就是有意義的。
#有意義的關係讓孩子安心說出內心話
#少說教多說故事能讓孩子喜歡與我們聊天
絕地救援馬克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
沒有任何挫折的人生,想必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生活吧?但,沒有任何波折的人生,真的會快樂嗎?或者該問,如果沒有挫折的存在,人還能夠感受到突破自我時所帶來的成就感嗎?
人之所以為自己所處的困境感到痛苦,是因為困境沒有被解決;只要困境還存在著,痛苦就不會消失,這是大多數人都明白的道理。但,許多人最大的問題是明白了問題在哪,卻不願意去面對與解決問題;用各式各樣的方式來逃避,甚至合理化自己並不需要去解決這些問題,因為那都是別人造成的、不是你的錯。
正如同標題所說的「如果人生可以一帆風順,誰會想要整天愁眉苦臉不開心?」,若是從個體心理學的角度,用「目的論」來解釋的話,應該改為「為了證明我的人生一波三折,所以需要讓自己看起來心情糟透了。」
快樂與痛苦通常都是相對的,你有多痛苦,當你熬過後就會有多快樂;你現在有多快樂,當你失去這個快樂的來源時,就會有多痛苦。如果你的快樂都是透過很大的成就來獲得,那麼我可以大膽斷言,這波疫情一定帶給您非常大的痛苦,因為您不習慣,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從小事情上獲得快樂。
在這嚴峻的疫情下除了做好防疫之外,我認為台灣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練習「活在當下」,唯有腳踏實地活在當下時,才能夠擺脫不安並且感受到快樂。從疫情大爆發後至今,不論是政治人物的發言、新聞報導或者網路意見領袖、名嘴網紅的言論,絕大多數都是在「鼓勵焦慮」。
假如這一個月來你感覺自己每次開臉書、看新聞都會感覺胸悶、煩躁或憤怒,請您務必冷靜下來,因為您已經中了「鼓勵焦慮」的陷阱。恐懼與憤怒是最容易被煽動的時刻,也是最容易做出不理智決策的時刻,許多的群眾暴動或是群體暴力行動皆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產生的。
而或許,讓人民因為恐懼或憤怒失去理智,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
以疫苗來說,「數量不夠」、「緩不濟急」、「高副作用」、「打人家不要的」等等,這些即使煩惱了也無法改變當下任何情況的問題,就是「鼓勵焦慮」的典型操作手法。
而這也是大多數不快樂的人面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觀,他們只盯著遙遠那無法改變的大問題,不願意低頭看看眼前可以處理的小事情;大煩惱解決不了,小問題越積越多,於是他們總是愁眉苦臉,開口就是人生好難之類的負面能量,因為他們有個巨大且難以解決的問題困擾著他們。
如果看到這裡的讀者有種自己被說中的感受,請記得我的所有個體心理學相關文章,當中所提到的負面感受,皆是以我本人罹患思覺失調與躁鬱症時期的角度下去撰寫的;上述的那些心態,正是讓我精神疾病無法改善,甚至越來越惡化的主要原因。不過,這部分留待未來有機會再跟各位仔細說明。
在電影《絕地救援》當中,主角馬克(麥特戴蒙 飾)因參與太空任務而與其他團隊成員一同登陸火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因為遇上大風暴而提前中止任務撤返地球。
指揮官路易士(潔西卡崔絲坦 飾)賭命在風暴中找尋著被指派去採集火星物質的馬克,不幸的是馬克因為被物體擊中了生命監測裝置,使得所有團員們誤以為馬克已經殉職,為保全剩下團員的生命,指揮官只好下達撤離的指示。
從昏迷中醒來的馬克首先發現自己一個人被留在火星上了,並且他的腹部也被某種細長硬物給刺穿。我們試想如果自己是馬克,除了差一點因公殉職之外還被整個團隊丟包火星,那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那不是把一個路痴丟包在西門町那麼簡單而已,路痴至少還能問人如何找到回家的路,除了馬克自己之外火星上根本沒有第二個人,或者說其他的生命體。有限的氧氣;有限的存糧;有限的能源,再加上安靜到近乎絕望的寂寞,你會怎麼辦?
馬克從昏迷中醒來後給自己的傷口緊急做了處置便開啟日誌,他在求生日第一天錄製日誌時提到三個重點,首先他說了自己可能無法撐到獲救的那天;第二點,他說主訊號天線刺穿了他的生命監測器,所以他並不怪罪團員們以為他殉職而撤離。第三點,就算幸運聯絡上太空總署,救援小組趕來也要長達四年的時間,而居住艙的資源只能夠維持一個月。
孤獨是一種比絕症更加可怕的威脅,在另一部同為絕境求生的電影《浩劫重生》當中就能看到,男主角查克(湯姆漢克 飾)為了排解寂寞而創造出威爾森(排球 飾)。
在影片播放結束前,我原以為會看到馬克崩潰的橋段,但由始至終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超過四百天的日子裡,唯一一次的情緒失控也就只是怒吼一聲而已。甚至還比我在兩個小時內吼小孩的次數更少。
馬克獨自一人在火星上的第一天處理了自己的傷勢並錄下日誌,第二天開始感受到了寂寞帶來的恐慌,他看著居住艙外的暴風說了「我不要死在這裡」。從這一刻開始,馬克的一切行為目的就是為了活下去。
為了生存,馬克必須活在當下,因為他很清楚,繼續讓自己保持情緒低落的狀態沒有意義,再怎麼怨天尤人怪罪命運也改變不了自己離不開火星的事實;但他也只能等待救援,假如四年才會有救援小組來的話,只有一個月的存糧他要怎麼撐到四年的時間?
馬克本身是科學家同時也是植物學家,第三天起他清點了居住艙上的所有資源,然後在居住艙裡面自己做出一個溫室來栽種馬鈴薯;大顆的留著吃,小顆的繼續種,就這樣創造出原本短缺的糧食。
在那四百多天的火星求生記當中,馬克始終相信著會有人來救他,而他必須讓自己撐到救援小組抵達;在那些日子裡,除了持續錄製日誌以外,同時也克服了許多為了生存不得不解決的難題。
在最後終於盼到團隊成員們來救他時又遇上了世紀考驗,為了減少小艇的重量,馬克必須將能拆的零件通通拆掉;包括艙殼、控制台等等,讓團員遠端遙控他的飛行路徑。他嘲諷地說著自己絕對不會認為開敞篷車上太空有多白癡。
雖然馬克穿著太空衣,少了艙殼保護他也不至於窒息,但一但進入外太空之後若是發生什麼意外,馬克就是完全沒有任何生存可能了。他知道這是個多麽危險的計畫,但也是唯一讓他有機會獲救的計畫。
在執行前他與指揮官露易士通訊,若這項救援計畫失敗了,請去看看他的父母親,並且告訴他的父母親他不後悔當太空人,而且他始終熱愛他的工作;因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是人類科技的一大步。(社會貢獻)
。
幸好,馬克最終順利獲救並且回到了地球,片尾中馬克對著一群準太空人們說了自己在火星是如何存活下來的。
馬克:「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我一個人被困在上面時覺得自己會死嗎?當然會,當太空人必須先了解這一點。我們在討論太空,它不會聽你的。總有一天,一切會失去控制,一切都會失控,而你也只能說:時候到了;我的死期到了。你可以坐以待斃,或是努力求生,就這麼回事。動手就對了,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問題解決完了,就能回家。」
我們能夠從馬克身上學到個體心理學想傳遞的幾個重要信念:「信任他人」、「社會貢獻」、「活在當下」
人終將一死,但死亡若沒有迫在眉睫,鮮少有人會去思考自己還有什麼事情沒有完成。
即便是疫情嚴峻如下,絕大多數人其實並非真的感受到死亡帶來的威脅,而是為了逃避眼前的困難所以讓自己陷入恐慌的情緒;因為真的自覺會死的人,不會在乎疫苗是AZ還是莫德納;不會在乎Google meet跟Zoom的毛病有多少;不會在乎破口到底從何而來,又是誰該負起爆發群聚感染的責任。
自覺會死的人,或是已經明白人終將一死的人,不論在多艱難的環境下,都能夠看見自己還可以做的事情;都能夠在一片絕望中感受到幸福的存在;都能夠為自己把當日能夠做的事情通通完成,並且平安活下來看見隔日的陽光而感覺到滿足,且沒有任何遺憾。
想改變總是怨天尤人的自己,就不要一直回顧那些過往的榮光,或是不安於未來會出現的衰退;越是艱困的環境,越是要放眼於當下,做好這一刻你能做的事情。
“我認為除了放下過去,還必須放下未來。如果整天為了日後的事擔憂,就會忽略眼前。既然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明天的課題就留到明天再思考。”《變老的勇氣》,岸見一郎,台北市,平安文化出版,2018年。
“想辦法解決眼前的問題,接著解決下一個,繼續下去。”
好好的活在當下,這樣就夠了。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絕地救援馬克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馬克華伯格和麥特戴蒙,照三餐被誤認已經不是新聞了。
不過從昨天的貼文看來,還有些人不知道,所以左撇子在這邊幫大家複習一下,這是在2013年的採訪:
麥特戴蒙說,他很常被認作是馬克華伯格。
"I get Mark Wahlberg a lot."
也常常有人跑去跟馬克華伯格說,「我超愛你演的神鬼認證!」
所以他們兩個私底下就講好了,
"被誤認就要裝到底"
"要盡可能地Be Nice"
"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幫對方簽名。"
其實那時候的臉書,蠻多人發
「我在路上碰到麥特戴蒙了!!!」
然後旁邊是尷尬的馬克華伯格比Ya...
連連看時間
請問《絕地救援》、《紅翼行動》分別是誰的?
你知道他們兩有一位出現在《死侍2》嗎?
所以你知道在《雷神3》出現的是麥特戴蒙還是馬克華伯格嗎?
-----
五件事讓你的《復仇者聯盟3》更好看:
看左撇子細數漫威十年,如何鋪陳打造最強反派
✳️ https://link.leftymovie.com/9XSKV
絕地救援馬克 在 快來喜滿客影城買票跟著馬克華伯格一起上火星(大誤!!!) 【絕地 ... 的推薦與評價
快來喜滿客影城買票跟著馬克華伯格一起上火星(大誤!!!) 【絕地救援】今天上映. ... <看更多>
絕地救援馬克 在 [討論] 絕地救援兩個想法-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⒈關於減壓艙爆炸那邊
電影裡是馬克從外面進入減壓艙時
充氣充到一半減壓艙出現破洞就炸出去了
艙內出現破洞沒啥問題,反而是艙門的部分我覺得怪怪的
照理講艙門應該跟居住艙一體才對吧,但卻放在減壓艙那邊?
如果一樣的事情發生在任務小組還在火星的頭幾天
減壓艙炸出去了連艙門也被拔走,居住艙裡的人不就直接掰了
如果是我設計會把艙門固定在居住艙上或是減壓艙居住艙各一道門才比較安全吧
⒉關於最後的救援方式
我知道讓賀密斯號飛回火星再讓馬克飛上天做攔截比較有娛樂效果
不過後來想想其實也有比較安全的作法吧
就是一樣賀密斯號要飛回火星,但是在飛越火星的時候把補給品丟下去後就可以回地球了
然後只要馬克開探測車把補給品帶回去就能延長火星生存的時間了
這樣馬克就不必改裝探測車再開大老遠把自己炸飛上天
賀密斯號也不必冒險炸掉艙門換取動力和超驚險的攔截救援任務
(btw我覺得整片最敗筆就是最後的救援任務,改編的有夠爛)
太空總署也有足夠時間再製造火箭和新的補給艇來支援馬克
算是電影裡那兩個選擇的折衷方案吧,而且也相對安全多了
不過馬克就要在火星待更久了
不知道版上各位有無其他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8.6.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80674487.A.A59.html
※ 編輯: polo007 (49.218.6.170), 12/02/2016 18:28:44
書中有說居住艙可以撐四年,而且馬克可以維修任何故障狀況,所以我覺得繼續待在火星
比開長途車+炸上天+攔截救援存活率比較高吧
有貝克醫生的醫療箱阿XD
而且如果照書中NASA的做法應該會有六個人夠用的醫療資源,而現在只有馬克一個人使用
我知道是使用過度爆炸阿,可是是布料疲乏有破洞才爆的
我重點是艙門居然是固定在減壓艙這邊?應該是要固定在居住艙這邊才不會減壓艙爆炸連
居住艙也遭殃吧
這也是升空失誤後才臨時去模擬這種狀況,而且其實也不能保證沒問題喔
別忘了當初模擬小艇升空也是沒問題的
就算設備功率下降還是可以撐到NASA下一次投遞吧
減壓艙爆炸主要是使用過度,之後NASA也叫馬克平均使用其他減壓艙和全面檢查布料
所以應該還可以長時間使用吧,大不了撐到下一次投遞時NASA給他新的布料設備去蓋新的
居住艙
事實上早在電影前我就有書了,最近再重看電影+小說才有這些想法
光開長途車就壞了無線電遇到沙塵暴和車子翻覆了,繼續待在基地再去撿補給品不是更安
全
※ 編輯: polo007 (117.19.146.55), 12/02/2016 21:43:01
湯姆漢克只靠跟一顆排球聊天就撐四年了
馬克還有通訊器可以收發email和跟NASA打嘴砲應該更沒問題吧XD
※ 編輯: polo007 (219.85.166.110), 12/02/2016 22:41: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