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總理太親中
#首都市長乾脆把路名改成自由香港路
首都布達佩斯的市長卡拉松尼Karacsony6月2日宣佈,
他要把一所大學校園附近的街道重新命名。
改成什麼呢?
#自由香港路、
#達賴喇嘛街、
#維吾爾烈士路。
阿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太有才了吧!
我怎麼就沒想到?
現在開放大家投稿,
為你手上的常用物品取個「一秒惹怒中國」的名字。
大家好,
我的iPhone叫「台獨分子機」
我的電風扇叫「黃之鋒扇」
我的香氛蠟燭叫「熄維尼」
噢還有,
我動感超人玩具的絕招是「劉曉波動拳」。
阿哈哈哈哈哈哈,
這新聞太適合禮拜五了,
這些東西我可以想一整個週末。
好玩歸好玩,但
為什麼匈牙利市長要這樣?
答案是,
他要抗議匈牙利總理歐爾班(Orban)打算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
蓋一間豪華的中國復旦大學分校。
有多豪華?
據說這間復旦大學分校要價18億美元!
哇塞,那個校舍是鑲金的是不是?
教授在黑板上寫字會有仙女飛出來幫忙吸粉筆灰嗎?
而且18億根本都超過2019年匈牙利整個高等教育系統的開支了!
匈牙利哪來的18億我就問?
匈牙利政府說,
辣個...
資金將會跟一家中國的銀行貸款,
然後建設的材料和工人都會從中國來...
哈哈哈哈哈哈哈匈牙利總理你是被下藥嗎?
你不覺得這一切聽起來超像仙人跳的嗎?
匈牙利政府貸款,請中國建商中國工人來匈牙利蓋中國大學,
這聽起來就超級不對等的啊。
是的,布達佩斯市長卡拉松尼看出了這個計畫的不合理,
於是大力反對,甚至要用改路名這種方式來表達抗議。
順便帶大家認識一下,這個市長很抗中挺台喔。
他上個月還特別發一篇推特,力挺台灣加入WHO。
當然全匈牙利不是只有卡拉松尼一個人看出總理被仙人跳。
上週六,數千人走上街頭,
抗議政府同意在布達佩斯蓋復旦大學。
我跟你說,布達佩斯居民跟市長一樣有創意耶。
很多人舉著小熊維尼立牌,或是小熊維尼娃娃,身上還披著西藏旗。
卡拉松尼在集會的演講台上甚至擺著一隻超爆可愛的小熊維尼,我要笑死。
卡拉松尼對著聚集在廣場的抗議者們說:
「你們就像當初天安門廣場上的少年,
手裡拿著兩個袋子,攔住了坦克。」
哇哈哈哈哈,卡拉松尼你way too 嗆喔,但我喜歡。
#匈牙利總理搶當歐洲親中第一名
你以為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只敢在內政上親中嗎?
當然不啊。
貴為一國之君,還是歐盟成員國,
當然是要竭盡所能的在國際場合幫助中國囉。
上週末(也就是那敏感的6月4日),
德國外交部國務秘書就在推特上大抱怨匈牙利,
說匈牙利又阻撓歐盟發表「挺香港」的聲明。
而且這不是第一次,而是兩個月內第三次了!!!
歐班爾為自己辯解,
說我真的不是親中,
是歐盟已經就香港人權問題發了8次聯合聲明,
太多次了,每次發出去也沒實質效果,
再這樣下去歐盟會被笑是紙老虎的。
而且歐盟這樣做只會讓冷戰再現,
歐洲不需要冷戰,歐洲需要的是合作、投資、文化交流。
歐爾班啊,
我跟你說,
你這樣,
就是親中啊!!!
而且我不得不稱讚你,親中親的很完整,
連說詞都跟中國外交部學來一整套。
難道我今天譴責壞人,壞人沒有回應,
我就應該要檢討我的譴責「太過頻繁」嗎?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外交部顛倒是非的回擊方法。
當然,歐盟也不會放任匈牙利脅持整個歐盟。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這週向德國駐各地外交官發表年度演說,
他就暗示著,不能讓某些國家以否決來綁架歐盟的外交行動。
這樣的行為遲早會危及歐洲向心力,歐盟也應該要趁這機會修改有效大多數表決QMV。
匈牙利現在已經踩到歐盟大老德國的底線,
也同時惹惱了國內人民,你看大家都把家中小孩的娃娃換成小熊維尼了(誤)。
我們也可以藉此觀察,歐盟抗中的決心多大。
有沒有可能為了抗中,和歐盟成員翻臉呢?
我們就拭目以待啦。
大家端午節在家好好待著,
就算要出門,也要戴好口罩、實聯制、勤洗手喔!
端午節快樂,下週二見啦!
照片:István Huszti / Telex
全文放在我家官網,有很多附圖,歡迎來看
https://www.mindiworldnews.com/20210611/
絕天譴超級難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戰國名將生死錄】濟西之戰─戰國中期的巨大轉折點
在教科書的描述中,戰國時代最大的記憶點,就是有齊、楚、秦、燕、韓、趙、魏的「戰國七雄」,以及秦國在商鞅變法後逐漸崛起,最終各國被秦始皇吞滅。
但課本沒有提到,除了七雄,戰國時代還有不少國家依舊在變動中存有一席之地。最有名的代表就是衛國,這個春秋時代的老牌諸侯國,雖然在戰國時代就是個被霸凌腳色,但按史記的紀錄,它竟然奇蹟似的存活到秦二世的年代才被秦朝正式消滅,活得比其他戰國六雄都久。
課本也沒提到,當率先稱霸的魏國沒落,秦國因商鞅變法崛起時,還有一個國家也處於上升期,與秦國形成東西兩強並立的爭霸局面,那就是在馬陵之戰勝出的齊國。
事實上,齊國擁有漁鹽之利,是各國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而論軍事實力,由於有鬼謀智者─孫臏的訓練,齊軍成為深諳兵家之道的百戰精銳,甚至連作戰強悍的秦軍都是其手下敗將。
可最終齊國不是七雄的勝利者,而僅僅只是戰國歷史中的配角、秦國霸業中的註腳。究竟齊國為何在滿手好牌的狀況下盛極而衰?這是戰國時代的關鍵時刻,同時也對我們後人有著極大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詭異的亂局
事情還要從齊威王的繼承者─齊宣王說起,在他任內,鄰近的燕國發生一件極其詭異的內亂。
當時燕國君主─燕王噲,很信任一個叫「子之」的官員,並提拔他成為相國,這一人之下的崇高職位。
有一天燕王派縱橫家蘇代出使齊國,等到蘇代返國述職時,他問:「齊王是什麼貨色呀?」蘇代回答:「必然無法成為一個霸主。」燕王噲問:「你怎麼知道?」蘇代說:「回想齊國以前的霸主─齊桓公,將國內的是全部交給鮑叔牙,對外事務則全部交給管仲,自己則全然信任並完全放手(的跑去玩女人)。現在的齊王,可就沒這肚量啦。」
燕王噲一聽蘇代的分析就覺得:「有道理ㄟ!那寡人要成為霸主,不就要好好信任人才嗎?」於是他決定:「以後所有政務都交給子之處理,一切都他說了算!」
燕王噲沒注意到,蘇代有個哥哥,那就是超有名的縱橫家─蘇秦,而蘇秦跟子之結成親家,連帶使蘇代與子之搭上關係。因此蘇代才會有以上說詞,為的就是幫子之助攻,使自己也可以撈到好處(事實上,後來燕王噲真的下放更多權力給子之後,子之就贈送蘇代許多精金做為謝禮)。
後來子之吃定了燕王噲的腦波極弱,所以又串通另一位大臣提出:「大王不如把國家讓給子之。回想昔日傳說中的聖君─堯,曾把天下讓給許由,可許由沒有接受,於是堯既沒有失去天下,還贏得美名。現在您也把國家讓給子之,子之一定不敢接受,您不就和堯一樣贏得美名嗎?」
燕王噲:「有道理ㄟ!就這麼辦!」(看到這,我都不知道要對燕王噲說可憐還是可悲了。)
於是燕王把子之找來,說要把王位禪讓給他,子之惶恐的說:「大王這樣做真是折煞小人……」燕王噲得意地想著子之等會兒拒絕,自己可要表現出心有不甘的表情,接下來可就能獲得聖君的美名,結果他聽到子之繼續說:「可大王美意我若是拒絕,那就更不好了,所以我接受王位。」
咦?怎麼跟劇本不一樣?可話已出口,燕王也只能交出權力,子之就靠著群體忽悠成了一國之君,可想而知,有一人相當火大,那就是本該等著繼承王位的太子。
「我燕國王位竟被子之這小人竊取?我一定要奪回王位!」
於是太子對內爭取同感不滿的宗室大臣以及軍隊將領支持,另一方面則向齊國提出奧援。
話說齊燕兩國淵源頗深,除了是國土接壤的鄰居,他們還同屬於在周朝立國之初就建立的老牌諸侯國,而且在東周的春秋時代,燕國曾被北方草原民族打到滅國,後來就是靠著中原霸主─齊桓公出手相救,這才能驅逐外患重新復國。
當時的燕國國君對於齊桓公的救國大恩可是感激涕零,以至於在送齊桓公返國時,依依不捨地送到齊國境內,結果齊桓公表示:「唉呀,除非是送周天子,不然諸侯國君彼此相送,最多只能送到自己國家的邊境呀。為了避免破壞規矩……這樣吧,剛剛你經過的齊國土地全部送給你,以後歸燕國所有!」
燕國國君簡直不能崇拜齊桓公更多,不僅協助攘夷,又尊王守護規矩,還大方的相贈領土。何止是強者?簡直就是強者!這次兩國間的互動成為一時美談,也代表著,那是一個還講規矩並彼此尊重的美好年代。
可到了戰國,所有的規矩一律都是用來打破的。
就好比戰國時代的齊國與春秋時代的齊國根本完全不一樣,春秋時代的齊國君主姓姜,是周朝著名開國功臣─姜子牙的後代;戰國戰國的齊國君主則姓田,他們的祖先本來是逃難到春秋時代的齊國,後來因受到賞識而成為朝中大臣,誰知雖著時代的發展,逃難者後代反而併吞接納者的國家產業。
所以在戰國時代,齊燕兩國已經沒有以往的邦交友誼,不時還爆發衝突。即便如此,若能獲得齊國這威震關東並且近在咫尺的強權支持,才有機會推翻已成為一國之君的子之,這也是為何燕太子會向齊國告急。
收到燕太子的求援的齊宣王,很快表示:「太子放心去幹,我挺你。」
這個承諾讓燕太子信心大增,於是立刻舉兵攻打子之。雙方軍隊激鬥數月,造成數萬燕國子民傷亡。眼看燕國已經內耗嚴重,齊宣王這才命令名將匡章率齊軍打著救援名義進軍燕國,之後迅速攻破燕國首都,抓獲了燕王噲及子之。
接獲前線捷報的齊宣王,立馬下令:
「把子之跟燕王噲都剁成肉醬處死,另外收繳燕國王室的寶物送回國內,大軍則繼續佔領其他燕國土地。」
「大王不可呀!」有一人跳出來勸阻齊宣王的決定,此人正是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可其實很多人都說不上來他到底做了啥事的儒家代表─孟子。
孟子說:「大王當初打著救燕的旗號,使燕國民眾無不主動歡迎以表達對大王義舉的感激之情。現在您卻要處死燕王,還要掠奪燕國,那如何對燕國人民交待?而且齊軍佔領燕國領土,已經使各國畏懼齊國的強盛,大王卻只想著擴增土地而不行仁政,這勢必惹動各國出兵干預。所以請大王先安撫燕國百姓,並幫他們安置好新國君後,就將齊軍撤回國內。這樣還勉強可以安撫燕國軍民並避免危機呀!」
齊宣王沒有接納孟子的建言,隨著王命的發佈,齊軍開始在燕國大肆燒殺搶掠,事情發展也的確如孟子所料,在燕國百姓的反抗及各國介入下,齊軍只能撤退,不但把已到手的收穫全給丟了,還將燕國徹底得罪。
(以上經歷,也可以看出孟子並非是只有理想的囉嗦老頭,他與孔子一樣,能洞悉當前政治情勢的發展。事實上,一個人如果只有情懷,只會被別人當成喇叭嘴。孔孟兩人能夠周遊列國並不時獲得高規格接待,是因為他們能認清現實,並在崇高的理想下運用實務能力去贏得一席之地。可惜的是,後世不少儒生頑固死守前人的言行,卻沒學到聖賢們對應當前環境的彈性及應變,只怕會讓孔孟兩位夫子搖頭嘆氣了。)
時間來到宣王的繼承者─齊湣王,這位老兄比他的前任都還要有企圖心,所以在他任內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爆打其他國家。比如:在位第七年,痛扁了魏國;在位第二十三年,痛扁了楚國;在位第二十六年,痛扁了秦國;在位第二十九年,與趙國聯合滅亡中山國……這一系列的行為使齊國擴地千里,強大的表象更讓齊湣王威風的不可一世,也徹底忽略那來自前代的仇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復仇的啟動
燕王噲死後,換燕昭王接班,並處心積慮地要報復昔日國破家亡的血海深仇。於是他一方面向齊國表達臣服之意去放鬆齊國的警戒,另一方面則積極招募人才累積實力,日後扮演關鍵角色的名將樂毅就是在此背景下,成為燕國的一份子。
對於昭王的復仇心願,樂毅分析:「燕國實力遠不如齊國,所以必須聯合其他諸侯國並孤立齊國,而讓齊國孤立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慫恿齊國滅宋。」
宋國位處今日的河南,是當時的交通要道,誰佔領了這塊土地,就能以此為跳板向各國進軍,因此成為每個強權眼中的必爭之地。積極擴張的齊湣王自然眼饞宋國之地,何況這當中又有人推波助流,於是湣王三十八年,齊軍迅速滅亡宋國,而這一個舉動正式敲響齊國的喪鐘。
眼看戰略要地被奪,各國對齊國的擴張終於仇恨值爆表,燕國乃趁此良機進行大量遊說的工作,終於在湣王四十年,燕將樂毅統率燕、秦、韓、趙、魏五國軍隊攻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鉅變─濟西之戰
齊湣王完全沒料到,自己一向輕視的弱國竟能掀起如此猛烈的反撲。此時齊國主力軍還在南方的宋國佔領區,面對從北方進攻的聯軍,湣王只能緊急召集國內還能迎戰的士卒及百姓,並匆忙任命田觸為將,領軍前往濟水以西迎敵。
臨危受命的田觸,眼看聯軍強大而己方卻是倉促成軍,所以計畫盡可能維持對峙的局面。這個想法其實非常有道理,因為時間拖得越長,還在南方的齊軍主力就越有機會回防,同時也可以先消去遠道而來的聯軍銳氣。可是齊湣王卻想速戰速決,以至於他派人告訴田觸,:「你這怯戰的懦夫!你再不率軍迎戰,我必殺你族人還挖掘你家族祖墳!」
田觸聽到湣王的威脅,徹底火了:「你這昏君!不明形勢又刻薄寡恩!」於是田觸聽令出戰,但在齊軍剛與聯軍交戰的那一瞬間,他突然敲響代表撤退的信號,接著就駕著戰車自個兒落跑了,本就只是臨時編成的齊軍先因號令而錯亂,之後又找不到人主持大局,何況他們面對的聯軍主帥還是超級名將的樂毅,所以結局就是……齊軍潰敗!
濟西之戰後,出兵距離最遠的秦、韓兩軍很快決定班師回國,魏軍決定攻取以前的宋國土地,趙軍則前往北方要取得先前與齊國競爭的河間之地。於是樂毅自率燕軍深入齊國,準備攻占齊都─臨淄。
在聯軍因分散而稍有延遲的空檔,有位叫田達的齊國將領,努力收攏殘軍並派人請示齊湣王準備繼續抵抗:「現在形勢極糟,還望大王給予部隊賞金激勵士氣。」
結果齊湣王暴怒的回覆:「你們這些打敗仗的渾蛋還敢跟我要錢?沒門!」
聽到齊湣王的回覆,田達絕望了,但他決定善盡自己的職責。所以當追擊的燕軍向著齊國殘軍進攻時,田達對著早已失控的部隊下令:「迎戰。」
此戰齊軍無懸念的大敗,齊湣王逃離首都,燕軍攻進齊都臨淄後,將齊國王室收藏的所有財寶都送回燕國,燕昭王看到勝利的戰報以及眼前齊王室的珍寶,他不禁跑到燕國的宗廟中叩首大喊:「祖宗們!國仇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重演
齊國的厄運並沒有結束,在攻克齊國首都後,樂毅宣布凡被燕軍佔領的區域,都將廢除齊湣王時期的殘暴法令和苛捐雜稅,並保證燕軍必嚴守紀律不會擄掠齊國百姓。這一招攻心計正中要害,眾多齊國百姓對於齊湣王只顧擴張卻忽略民生的施政方針早已不滿多時,因此當樂毅的告示一出,齊國人民不但沒有抵抗,還巴不得樂毅的燕軍趕緊來解放自己。於是燕軍迅速攻取齊國七十餘城,昔日的東方霸主,如今只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省平度東南)兩城未被攻克。
當樂毅在北方橫掃之際,南方的楚國打著「救齊」名號,派淖齒率軍進入齊國。正在逃亡的齊湣王對此大喜過望,於是封淖齒為國相,希望藉楚軍的力量去抵抗燕軍。這時老ㄕ敢肯定,齊湣王一定沒好好學歷史,因為……難道他不知道他老爸曾經打著救燕的名義結果是去搞偷襲嗎?
於是報應到來,淖齒果然不懷好意。在確定此時的湣王已經無絲毫抵抗之力,他縛綁了湣王,並氣勢凌人的質問:「齊國境內,曾經天降血雨,此事大王可知?」
湣王說:「不知。」
淖齒再問:「齊國境內,曾經大地裂開還湧出泉水,此事大王可知?」
湣王說:「不知。」
淖齒又問:「曾經有人聽到齊國宮門前傳出啼哭聲,去尋找時卻不見有人,但走開後又會聽見聲音,此事大王可知?」
湣王還是說:「不知。」
淖齒聲色俱厲的譴責:「天下血雨,這是老天示警;地裂出泉,這是大地示警;望宮門而泣,這是人事示警。天、地、人都發生警示,而你卻不加警惕,又怎能不受到天譴呢?」之後湣王被殺,楚軍則取回以前被齊國佔去的淮北地區。
湣王死後的一年,齊國臣民趁隙殺死淖齒,並擁立齊湣王之子為王,史稱齊襄王,並死守莒城抵抗燕軍。除此之外, 即墨城的軍民在守將戰死後,共推齊國宗室田單為將。而臨危受命的田單,之後將完成戰國史上最成功的復國行動,但那曾經睥睨諸國的霸權,依舊一去不復返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ㄕ一己之見
何以稱霸三代的齊國會瞬間衰落?
相信大家都明白關鍵所在,也就是樂毅破齊的基礎:齊國犯眾怒。所以你知道、我知道、樂毅知道,那不知道的齊湣王就是犯蠢,結案……了嗎?
其實在戰國時代,各國時而結盟時而背叛已是常態,多方臨敵的形勢下,多方經營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以此來看,齊湣王在與各國大部分作戰中都能佔據上風,其實能力不差呀(當然齊湣王在濟西之戰時期的大部分表現都錯的很離譜,或許我們可以解釋齊湣王當時因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喪失判斷力)。
然後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其實跟齊湣王的處境是差不多的。
現代社會其實變動的速度遠超過以往,小至個人、大至團體,都面臨到「到處有機會、各處有壓力」的處境,這或許也是為何「斜槓」一詞近年來非常熱門的原因:我們面臨要在不同面向去同時發展的趨勢。
然後我們往往看到有些公司去經營副業,結果卻慘賠到連本業都保不住;或是有些人的斜槓人生讓自己筋疲力竭,卻與理想相去甚遠。但有時候我們不能用一句簡單的「好高騖遠」或「心有旁騖」做結論,因為有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是會遇到多面夾擊的狀況,正如戰國的齊湣王,他不可能要求各個國家按次序和自己單挑。
那該如何是好呢?其實與齊湣王同一時代的西方霸主─秦國,用它的成功為我們找出其中一種解答。
秦國最初的策略也是見誰就打誰,雖然勝多敗少,可也沒能獲得關鍵性的戰果。直到秦昭王接受范雎「遠交近攻」的建言,也就是放棄與齊燕兩國交戰,並將焦點先放在鄰近的韓趙魏三國,之後的秦國就只會對特定國家重點攻擊,而用外交策略先穩住其他國家,避免同時應付多條戰線,等到原先重點攻擊的對象被徹底打殘,秦國才會轉換目標。(就好比秦國是先對韓魏兩國用兵,在這期間,則是引發齊楚之間的外交矛盾,使楚國這個強敵無暇他顧;等到秦國收拾完韓魏,就立刻轉攻楚國,而且這一打就直接把敵人首都給火燒了,讓楚國以後看到秦國就恐慌。)
還是簡單用一句話歸納秦國的成功原因吧,那就是:「找出要面對的主從順序。」
不過,下結論容易,真正做起來的困難,就只有當事人曉得個中滋味。而且,歷史從來不是成功的保證,因為我們都因時空背景的不同而面對各自的處境。
那歷史可以帶給我們什麼?我覺得其中一個答案是:帶給我們更多換位思考的機會。我們可以開啟上帝視角,看到前人同一時間的各自反應;我們可以試著代入前人,去揣摩他們的心境,在替前人思考其他可能性時,或許也可以代換回現在的自己去尋找可能性
說到底,過往的歷史之所以在當下產生價值及意義,是在我們與過去建立連結的那一刻。這種意義很個人,所以也別具價值。
絕天譴超級難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ttps://www.facebook.com/…/a.1705169524…/10152832901912448/…
【蘋論:香港來到最重要的歷史時刻(李怡)】
http://bit.ly/1qSNZpR
這幾天,如李碧華所言,香港人經歷了一次「後六四噩夢」,許多一向不問政治的人都說:他們熟悉的香港變陌生了。超級梁粉羅范椒芬也指警方的處理方法激發民憤,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哽咽說不忍心香港沉淪下去。執政團隊中人尚如此,其他有自由心智者可想而知。
香港為甚麼會變得陌生?港大學生會新一期《學苑》的「苑論」說:「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我們都從焦躁不安的夢中醒來,四周如常,天空陰霾,卻發現每個人都變成一隻隻大得嚇人的蟲,只能在暗處等待死亡,如卡夫卡《變形記》般的絕望。」文章提醒我們幾個值得記憶或警惕的年份:1842,2047,1949,1984。「香港歷史寫到這裏看似快將完結,若一八四二年是香港的起點,二零四七年是否就是香港的盡頭?一個漁村小港演變成世界大都會,等着香港的是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普通城市,東方之珠是否來到我們這一代就化為灰燼?」
帶來絕望的首先是1949。就在65年前的今天,毛澤東在天安門宣稱: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經歷抗戰和國民黨貪腐政權時代的筆者,懷着對新中國的殷切期待,曾經那麼「愛國」,曾經相信中共建立的是一個「人民政權」,而其後的現實演變則告訴我們,所有被賦予「人民」稱號的事物,其實質含義都是「黨」。當一個希望升起又破滅之後來到八九年六四,那是中共建政40周年,民運中一首詩寫道:「我剛懂事時就愛上了你/你是世上最好的女人/而昨夜的風/吹掉了你溫情的面紗/露出一張四十歲女人/奇形怪狀的臉。」
這張奇形怪狀的臉,繼承了中國二千多年的專制主義政治傳統,加上傳承蘇共的一黨專政,使專權政治更趨極端。中國帝皇時代仍有諫官、史官,有知識分子批評時政的諫議道統,而皇帝作為天子也畏天。有熟讀二十四史的學者說,中國兩千多年的救災活動中,救水災旱災火災惟獨不救地震災,因為這無法預防的災害被認為是上天對帝皇的「天譴」,皇帝因此會下「罪己詔」,並減輕賦稅,以利民生。但在中共專政之下,1957年反右滅了社會上批評時政的道統,1959年反右傾則滅掉了黨內諫議之聲,從此權力無邊無際,加上無神論哲學的不信神不信天,最高權力不須「罪己」,故權力是全無制約的絕對,不僅「無法」更是「無天」。中共建立的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絕對的極權政體。
中共建政前各大城市的租界,給中國專權政治留下了言論自由的空間,保護和孕育了報業、作家和知識分子。而最大的租界香港,則發展了西方的文明,既支援中國大陸的民主力量,也庇護了避秦而來的百姓。1842年開始創設的香港文明社會,到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就開始了厄運。真是那麼巧,正正是英國作家奧威爾所預言的《1984》,它描述一個令人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目標的極權主義社會,而1984遂成為對香港文明的詛咒。
香港人享受英國殖民者帶來的自由法治,對1984的警號沒有醒覺,以為不必抗爭就可以得到的權利,也可以在「五十年不變」的保證下延續。六四是一場噩夢,這噩夢喚醒香港人的,是要支援和爭取中國大陸實現民主,而期待可以由此恩賜給香港民主或自由法治的保障。回歸十多年的歷史,證明這只是一場春夢:中國的政改毫無寸進,走向民主哪怕只是小小一步也遙遠無期,而世界上最極端的專權體制則一步步滲透香港,在地下黨員掌大權後更全面擴展權力,使香港的文明體制瀕於崩潰。2014年8月31日,宣告中國特色的選舉制度以至專權政治將要正式登陸香港。它的象徵就是原定在今日的「國慶煙花」中出現23次的簡體字「中国人」。尊貴的香港人身份將被奴化的「中国人」取代。但香港人終於醒覺了,從年輕一代開始,決心丟掉所有對專制政權的幻想,不再相信一切對未來的承諾和善頌善禱的謊言,為保衞我們原有的自由法治和價值體系,香港人投入自主自立的抗爭。
會有出路嗎?會有成果嗎?這條自主之路崎嶇艱難嗎?不能考慮也毋須考慮了,因為這是文明對抗野蠻的必由之路,是走向自由而不甘於接受奴役之路。文明未必在2047年終結,它有可能提前到來,也有希望因抗爭而得救。不要被強權嚇倒,即使你害怕。1984帶給香港最壞的時代。2014的覺醒抗爭帶來最好的時代。香港人從認命,走向抗命,因為我們認清公民抗命是人權中的「反對權」。一如《學苑》所說:「香港來到最重要的歷史時刻了,香港不可以就此死亡。殺了現在,也便殺了將來—將來是子孫的年代。魯迅如是說。」
李怡
------------
【蘋果LIVE最新消息】
http://bit.ly/1rpB8iu(不停更新)
【現場直播】
和平佔中:http://occupycentral.appledaily.com/
YouTube:http://bit.ly/occupycentral
#hkclassboycott #OccupyCentral #umbrellarevo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