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絹幼婦,外孫虀臼。」說到這八個字,通常我們都會想起楊修跟他的解答:絕妙好辭。
經常都會忘記,這道曹操也要想上三十里路才能解答的謎題,是蔡邕所設下的。
蔡邕,一個在董卓死後,唯一在王允面前流露出哀悼之情的士人,也是原本應該成就《後漢書》的才子,對范瞱來說,蔡邕列傳必然相當特別。
史前文話 的「新漢演義」▶ https://tinyurl.com/yxmt44sp
絕妙好辭楊修之死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只用一句話來評論的話,我會說,作者發現了天才般的切入點。
事實上,這本書就是陳澄波的傳記,加上作者對陳澄波畫作的譯讀而已。但是作者柯宗明用了一個絕妙的切入點——而且很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切入點——來敘述這件事,於是一本應該是論文的東西,居然成了小說,而且帶點懸疑推理的味道。無怪能獲得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臺灣歷史小說獎」首獎。
陳澄波其人其事,當然還有很重要的,其死亡,吾人應該多少曾經耳聞,如今已經少了「禁忌」、「懸疑」、「神秘」的感覺。因此故事設定在1984年,戒嚴的最後幾年,當「人二」還能橫行、當「228」還是詛咒、當臺灣史依舊在課本裡缺席、當臺灣社會還沒有人認識「陳澄波」這名字的時候。
於是光是追查誰是「陳澄波」這個行動,都帶著懸疑、神秘,甚至危險。
故事敘述一對在外國呼吸過自由空氣的情侶,接到了神秘的修復畫作委託工作,要去追查這幅畫的作者,於是人物關係連鎖般一個串起一個,從林玉山,查到袁樞真,接著是劉新祿、楊三郎、李石樵,最後終於進入嘉義陳家採訪陳重光與陳碧女;間以從眾人回憶中帶出王白淵、江豐、黃榮燦、游彌堅、楊逵、陳植棋、立石鐵臣等角色。從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交織出戰前知識份子的思維與掙扎。
仔細想一想,現在的台灣史課程雖從義務教育便紮根,然而講的依然是「政治史」,上到日治時代的章節,講的依然是片面、表象的「結論」,比如「日本人設立學校,臺灣人受教育比例大為提昇」、「臺灣人讀公學校,教材跟日本人不一樣」、「林獻堂等為了啟蒙大眾,進行了很多社會運動」......然而更深層、初發的歷史,也就是歷史事件為何會肇成之因素:臺灣人在這種環境、這些運動下,到底接收了什麼主義、怎麼思考、為何採取該行動、為何掙扎、為何分裂,課本由於篇幅關係,輕描淡寫,草草帶過。
幸好,「小說」就是用來補完「正史」的。《陳澄波密碼》用了甚多篇幅,以對話爭論的方式,揭示了文明開化之初,臺灣人在左右派之間的拉扯;選擇左派的人,卻又被極端左派的人罵是右派。陳澄波身為不夠左派的左派,卡在主義的縫隙,不上不下(喔不,應說是不左不右),處於兩面不是人的尷尬——這讓我想起蔡培火的地位。讀到中途時,我曾經懷疑為什麼要選用陳澄波這個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的溫吞角色當主人翁,讀起來很不過癮,性格像是《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似的受人擺佈;最後我讀懂了,陳澄波走的路線,反而能代表每個時代大多數臺灣人的性格:雖然有所堅持,但是在時局和現實的拘束下無法盡情發揮,最後落得左右為難的尷尬處境。寫到這裡,我已經分不清是我在講陳澄波,還是臺灣人,還是臺灣地位了。
這就是為什麼陳澄波值得寫的緣故。他是一個有血肉的人、美術家、臺灣人。他更是臺灣的隱喻。多重的身份,疊合在這個主角身上,成為立體的人物。
最後陳澄波拋棄了溫吞的個性,做出了寧可一死的抉擇。小說裡這一段寫得相當動人,然而幾乎全部是史實原封不動搬進書裡,不必多加渲染,用生命完成了震撼的句號。
要挑這本小說我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一個是書名,《陳澄波密碼》明顯是致敬《達文西密碼》之名,讀者可能先入為主將閱讀《達文西密碼》的經驗帶進此書,情緒反而扞格。再來便是人物對話中,舉例經常一串就是五六個以上,事實上我們說話並不會這麼囉唆;固然,排比堆疊修辭,有文氣磅礡以及提供讀者資訊的效果,不過人物對話的自然度,則因此扣了些分。
雖然如此,瑕不掩瑜,閱讀時感到的小小突兀,並不影響我六小時內一口氣把小說看完的熱度,我期待這本書如同陳芳明教授序文寫的,「為未來的臺灣歷史小說書寫,做了強悍有力的預告。」
絕妙好辭楊修之死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故事學]《軍師聯盟》如何讓你喜歡司馬懿?
最近有部陸劇很火,
叫做《軍師聯盟》,
是以司馬懿為主角的三國故事。
我知道好看,但卻逃避去看⋯⋯
為什麼?說不上來,
也許被《三國演義》洗腦太深了吧!
對蜀國總有一份同情,
覺得魏國邪惡帝國啊!
地大人多好囂張。
諸葛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與天爭勝,最後鞠躬盡瘁。
司馬懿呢?就是擋在諸葛亮前壞蛋。
可是,別忘了,
《三國演義》也是故事啊!
故事利用情節、情感不斷洗腦你,
他不是絕對的真實,但你當真了。
所以,我好奇的是,
《軍事聯盟》如何在滿地諸葛亮粉中,
為司馬懿圈粉?
看了前四集,我恍然大悟。
編劇用了說故事技巧的「混蛋練習」,
這個詞來自於
《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
我才剛在「閱讀獲利讀書會」
導讀完這本書。
你要讓觀眾對主角有好感,
從說故事的角度來看,
有三個步驟:
1.為主角設定弱點
2.塑造強大死對頭
3.創造出偏差時刻
若你有看《軍事聯盟》,
你回想一下,第一場戲演什麼?
忘了很正常,因為這場戲根本可有可無。
第一場戲在演:
司馬懿的老婆春華正在生孩子。
你或許會覺得奇怪,
歷史大戲卻以生孩子開場做啥?
這場戲真正的目的在於,
讓司馬懿得到觀眾緣。
司馬懿老婆一邊生孩子,
一邊對司馬懿大喊:
「司馬懿,你閉嘴,讓大夫進來。」
只見外頭的司馬懿,
趕緊唯唯諾諾讓華佗進來。
從這口氣,代表什麼呢?
司馬懿是個怕老婆的人,
這就是為主角設定弱點,
弱點不是缺點,而是軟肋。
越是強悍的人物,
越要設定弱點,才有人味。
再來呢,
編劇給司馬懿找了個機車對手。
誰?就是秒破絕妙好辭的那一位,
對!就是楊修。
當時曹操跋扈,
漢獻帝密召群臣,
希望一舉誅殺曹操,
是為「衣帶詔」。
不料,被曹操得知此事,
先下手為強,大殺朝臣,
並把疑似參與此事的漢臣全抓了。
司馬懿的老爸司馬防,
以及楊修老爸楊彪,
都被曹操關入天牢問罪待斬。
司馬家和楊家關係很好,
甚至結為姻親。
但楊修救父心切,
竟然用了一個毒計。
他先是解除兩家婚約,
退還司馬家的聘禮,
但卻在禮盒內,
偷偷藏了一封書信。
這封書信內容是
司馬防與袁紹的密謀,
只是,全是楊修模仿司馬防筆跡捏造的。
然後,楊修主動告發司馬家,
說他們才是反曹主謀,有憑為證。
曹操派人搜索司馬家,
果然搜出這封偽造的密謀信。
楊彪獲釋,司馬防問斬。
這是司馬懿開場第一個大考驗,
對手楊修完全不給他活路,
毒計一招接一招,
司馬懿必須讓這盤爛局,
步步成活。
至於司馬懿如何脫困救父,
你有興趣再找來看,
裡面有太多說服的技術可以談。
但他跟死對頭楊修的對決還沒結束,
後來楊修輔佐曹植,司馬懿輔佐曹丕,
兄弟爭位的大戲正式上演。
看完的念頭是:
「想不到楊修那麼壞。」
但那瞬間,我才發現,
我也被故事洗腦了,
當我覺得楊修壞的同時。
已經不知不覺心疼了司馬懿。
《軍師聯盟》在短短四集,
就扭轉了你過去對司馬懿印象,
讓你帶著對他的同情,走進他的故事。
-----------------------------------------------------
很多人以為說故事就是站上台講故事,
大錯特錯,因為除了演講比賽,
你不會需要站上台說故事。
你說,那我們幹嘛學說故事呢?
請問為什麼馬雲、賈伯斯有說服力?
請問為什麼你會喜歡看好萊塢電影?
請問你為什麼你看了廣告就買單了?
因為他們都用故事在影響你,
就像是你本來是諸葛亮粉,
但《軍事聯盟》用了故事技術,
讓你四集內就開始喜歡上了司馬懿。
回想一下,你職場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挑戰?
想要說服別人但都是老生常談?
想要寫文章但出來都千篇一律?
需要上台說話但不知道怎吸睛?
我和培祐的「故事工作坊」6/16(六)
就是為了幫助你解決問題而開設的。
你只需要相信一件事:
你本身就有好故事,
只是你需要有人教你如何使用原力。
🔥課程連結:
http://t.cn/R38FxvK
#故事工作坊
#講故事是一種真誠的表演
#用混蛋練習讓聽眾喜歡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