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續有收到幾則私訊說想要看我寫的讀書心得文,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因為知道文章字數控制在1000字以內,才是多數人能接受的文章長短。但我主要是想記錄自己讀完該書的想法和摘錄重點,文章乏人問津也無所謂,所以通常都會寫超過好幾倍的字數,沒想到還是有人會仔細的看裏頭的每字每句,感覺很感動。
挑了幾本我覺得很棒的書來分享:《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不過生了一個小孩-我是戈婭,別叫我勵志媽媽》、《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
《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這本書的行文很犀利深刻,邊看邊發笑的同時又會很有共感,像是「每一次兒子鬧覺夜裡三點起來玩時,我都深刻地理解卡夫卡的名言:一切障礙都在粉碎我。而當晨光初現,兒子終於肯睡去時,我又更為深刻地理解了巴爾札克:我會粉碎一切障礙。」文藝女青年當了媽後,自然也會遇到婆媳問題、鄰里問題,「不是因為事情沒道理,也不是這道理多複雜,而是你沒法跟一個假裝佛祖的人講道理。」一語中的呀!
《不過生了一個小孩-我是戈婭,別叫我勵志媽媽》作者戈婭是個自閉症孩子的母親,「很多人都不相信『如果我的孩子有自閉症』,自己還可以做為一個『人』,而不是做為一個『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活著。」作者本身具有心理師專業資格,書裡也分享了許多很棒的觀點:「孩子都是活在當下的,但是成人總是受困於焦慮的過去和迷茫的未來。」、「每個抓狂的媽媽,背後都絕對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孩子只是一個放大鏡,將所有的工作壓力、夫妻不和、婆媳矛盾......全部放大而顯得尖銳起來,真正該首先被『干預』的一定是成人。」、「一昧地說『不能』,只是在告訴他『你做的不對,你做得不夠好』,這是在消磨一個孩子的自信心。而用正面的話,可以不斷提醒他把飄散出去無法控制的『我』,拉回到他正在做的事本身。」書裡有許多互動教學的示範,還有推薦的教材與教具可供參考。
《給彩虹橋上孩子的見面禮》這本華德福教育的書是格友推薦我看的,看完後對人智學就比較有初步的認識,知道家庭規律、學校規律對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塑造一個對孩子有益的環境:「必須記住的一個重點是,孩子對周圍環境中的濃烈香味是非常敏感的。許多沐浴和清潔產品比如香皂、洗髮精、洗衣粉等都添加香料。在孩子身體成形的這幾年,他們從環境中所接觸的一切,包括氣味,都會被乙太體吸收,並且用來建構孩子的身體。成人的嗅覺比孩子遲鈍很多,每天各類香味的刺激對成人的影響與對孩子是不同的。大人的身體已經成形了,從環境中吸收的東西不會對我們造成太深的影響。......如果孩子的環境中持續殂在令人不舒服的氣味,孩子可能關閉他的嗅覺,無法發展出開放地信任周圍環境的能力。這對於日後社交能力的發展會產生明顯的影響。」
母親是女孩人生中的第一個同性朋友,但並不是每個女生都很幸運地擁有一個好母親,當從母親身上學到的都是抱怨和冷嘲熱諷,長大成人後,雖然做為一個成人,她看起來都很好,但內心深處一定還是有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帶傷的女姓成為母親後,可能會分為兩種狀況,一種是用自己成長過程中接收到的負面情緒與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另一種則是會努力避免讓孩子擁有和自己相同的成長經歷,但因為沒有一個好的母親模範可以學習,在當母親的過程中會充滿困惑,我覺得《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和《心理醫師媽媽告訴女兒的31件事》就給了很好的療癒和解答,但閱讀時會很傷心很傷心,但還是得讓自己內心得到成長,顧好自己的內心小孩,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能夠在良好的氛圍下長大,而不是像自己一樣覺得必須要很用力的付出才能得到愛,因為很用力付出的結果,通常會讓對方覺得不用珍惜。
以上是近期看的育兒書,如果有想看上述哪本書的詳細讀書心得可以留言或私訊給我,我再找時間將心得文寫在部落格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