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華爾街日報
*【拜登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
拜登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78歲的拜登成為美國最高齡的總統,也是第二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
https://cn.wsj.com/articles/%E6%8B%9C%E7%99%BB%E5%AE%A3%E8%AA%93%E5%B0%B1%E4%BB%BB%E7%BE%8E%E5%9C%8B%E7%AC%AC46%E4%BB%BB%E7%B8%BD%E7%B5%B1-11611185409
*【拜登簽署一系列行政令】
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一系列行政命令,包括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結束穆斯林相關旅行禁令,並停止進一步修建邊境牆。
https://cn.wsj.com/articles/%E6%8B%9C%E7%99%BB%E7%B0%BD%E7%BD%B2%E4%B8%80%E7%B3%BB%E5%88%97%E8%A1%8C%E6%94%BF%E4%BB%A4-11611187513?tesla=y
*【民主黨正式掌控美國參議院】
隨著三位新的民主黨參議員周三下午宣誓就職,民主黨現在正式控制了美國參議院。
https://cn.wsj.com/articles/%E6%B0%91%E4%B8%BB%E9%BB%A8%E6%AD%A3%E5%BC%8F%E6%8E%8C%E6%8E%A7%E7%BE%8E%E5%9C%8B%E5%8F%83%E8%AD%B0%E9%99%A2-11611185710?tesla=y
*【拜登政府任命多位財政部高級官員】
拜登政府宣布了一系列財政部高級工作人員的任命,其中包括一些前歐巴馬政府官員。他們將為葉倫工作,預計葉倫很快就會被確認為財政部長。
https://cn.wsj.com/articles/%E6%8B%9C%E7%99%BB%E6%94%BF%E5%BA%9C%E4%BB%BB%E5%91%BD%E5%A4%9A%E4%BD%8D%E8%B2%A1%E6%94%BF%E9%83%A8%E9%AB%98%E7%B4%9A%E5%AE%98%E5%93%A1-11611189011?tesla=y
*【川普探討組建新政黨】
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與幕僚討論了組建新政黨的問題,以便在離開白宮後繼續發揮影響力。
https://cn.wsj.com/articles/%E7%89%B9%E6%9C%97%E6%99%AE%E6%8E%A2%E8%A8%8E%E7%B5%84%E5%BB%BA%E6%96%B0%E6%94%BF%E9%BB%A8-11611110770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蟄伏數月後重新露面】
這是馬雲自中國監管機構開始壓制他的商業帝國以來的首次公開露面。
https://cn.wsj.com/articles/%E9%98%BF%E9%87%8C%E5%B7%B4%E5%B7%B4%E5%89%B5%E5%A7%8B%E4%BA%BA%E9%A6%AC%E9%9B%B2%E8%9F%84%E4%BC%8F%E6%95%B8%E6%9C%88%E5%BE%8C%E9%87%8D%E6%96%B0%E9%9C%B2%E9%9D%A2-11611119709
*【中國經濟強勁復甦,但消費支出表現乏力】
中國經濟去年實現非凡復甦,不過消費者支出並未出現強勁反彈。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5%9C%8B%E7%B6%93%E6%BF%9F%E5%BC%B7%E5%8B%81%E5%BE%A9%E7%94%A6%EF%BC%8C%E4%BD%86%E6%B6%88%E8%B2%BB%E6%94%AF%E5%87%BA%E8%A1%A8%E7%8F%BE%E4%B9%8F%E5%8A%9B-11611114312
*【中澳爭端久拖不決,運煤船滯留中國港口】
中國政府對澳洲煤炭進口的限制擾亂了煤炭在全球的流動,數十艘滿載煤炭的貨船滯留在中國沿海,海運煤炭貿易的方向也因此被重塑。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6%BE%B3%E7%88%AD%E7%AB%AF%E4%B9%85%E6%8B%96%E4%B8%8D%E6%B1%BA%EF%BC%8C%E9%81%8B%E7%85%A4%E8%88%B9%E6%BB%AF%E7%95%99%E4%B8%AD%E5%9C%8B%E6%B8%AF%E5%8F%A3-11611127812
*【美股觸及紀錄高點,受樂觀公司業績提振】
Netflix和其他科技公司的股價上漲,推動美國主要股指周三再創新高,華爾街重燃對成長型股票的興趣。標普500指數上漲1.4%;納指上漲2%;道指上漲0.8%。
https://cn.wsj.com/articles/%E7%BE%8E%E8%82%A1%E8%A7%B8%E5%8F%8A%E7%B4%80%E9%8C%84%E9%AB%98%E9%BB%9E%EF%BC%8C%E5%8F%97%E6%A8%82%E8%A7%80%E5%85%AC%E5%8F%B8%E6%A5%AD%E7%B8%BE%E6%8F%90%E6%8C%AF-11611186311
*【拜登百日議程瞄準行政令和新冠紓困案】
拜登為他上台後的首個百日制定了一套影響深遠的計劃,但他在尋求廢除前任總統川普實施的一些政策並控制新冠疫情之際,必須應對民主黨在國會只佔有微弱多數優勢和美國形勢不穩定的挑戰。
https://cn.wsj.com/articles/%E6%8B%9C%E7%99%BB%E7%99%BE%E6%97%A5%E8%AD%B0%E7%A8%8B%E7%9E%84%E6%BA%96%E8%A1%8C%E6%94%BF%E4%BB%A4%E5%92%8C%E6%96%B0%E5%86%A0%E7%B4%93%E5%9B%B0%E6%A1%88-11611123310
*【美國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支持對華強硬態度,稱會與共和黨合作】
布林肯支持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並在以色列和委內瑞拉等一系列問題上與共和黨人達成共識,這暗示美國未來四年的外交政策將更加統一。
https://cn.wsj.com/articles/%E7%BE%8E%E5%9C%8B%E5%9C%8B%E5%8B%99%E5%8D%BF%E6%8F%90%E5%90%8D%E4%BA%BA%E5%B8%83%E6%9E%97%E8%82%AF%E6%94%AF%E6%8C%81%E5%B0%8D%E8%8F%AF%E5%BC%B7%E7%A1%AC%E6%85%8B%E5%BA%A6%EF%BC%8C%E7%A8%B1%E6%9C%83%E8%88%87%E5%85%B1%E5%92%8C%E9%BB%A8%E5%90%88%E4%BD%9C-11611108910
*【面對共和黨質疑,葉倫為大規模紓困方案辯護】
葉倫在其提名聽證會上警告說,如果支持措施延遲或不足,可能會導致經濟復甦更加漫長,並以永久性失業和企業關閉的形式造成長期經濟損害,進而可能令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長承壓。
https://cn.wsj.com/articles/%E8%91%89%E5%80%AB%E7%A8%B1%E5%A5%B9%E5%B0%87%E9%87%8D%E9%BB%9E%E9%97%9C%E6%B3%A8%E5%8B%9E%E5%B7%A5%E9%9C%80%E6%B1%82-11611098418
*【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新冠疫情加劇了美中競爭】
據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年度全球風險報告,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加劇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競爭,會令未來的國際外交關係變得更加不穩定。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96%E7%95%8C%E7%B6%93%E6%BF%9F%E8%AB%96%E5%A3%87%E5%A0%B1%E5%91%8A%EF%BC%9A%E6%96%B0%E5%86%A0%E7%96%AB%E6%83%85%E5%8A%A0%E5%8A%87%E4%BA%86%E7%BE%8E%E4%B8%AD%E7%AB%B6%E7%88%AD-11611113418?tesla=y
*【川普赦免73人,包括前首席戰略顧問班農】
美國總統川普在任期的最後一天發布了一系列有爭議的赦免和減刑,獎勵了一些長期盟友和關係密切的名人,包括他的前首席策略師班農和曾經的籌款人布羅伊迪。
https://cn.wsj.com/articles/%E7%89%B9%E6%9C%97%E6%99%AE%E8%B5%A6%E5%85%8D%E5%89%8D%E9%A6%96%E5%B8%AD%E6%88%B0%E7%95%A5%E9%A1%A7%E5%95%8F%E7%8F%AD%E8%BE%B2-11611123012?tesla=y
*【WHO因疫情應對不利遭國際小組批評】
一個國際小組表示,在防止像2019冠狀病毒病這樣的疾病變成一場大流行病方面,世界衛生組織此前的準備不足,沒有適應一個旅行方便、貿易發達的全球化時代。
https://cn.wsj.com/articles/who%E5%9B%A0%E7%96%AB%E6%83%85%E6%87%89%E5%B0%8D%E4%B8%8D%E5%88%A9%E9%81%AD%E5%9C%8B%E9%9A%9B%E5%B0%8F%E7%B5%84%E6%89%B9%E8%A9%95-11611125410
*【俄羅斯金礦商Nordgold擬在倫敦上市,估值或達50億美元】
據知情人士透露,俄羅斯金礦商Nord Gold UK Societas正尋求最早於今年夏天在倫敦上市,利用該貴金屬長期以來的漲勢成為至少五年來全球上市的最大礦業公司。
https://cn.wsj.com/articles/%E4%BF%84%E7%BE%85%E6%96%AF%E9%87%91%E7%A4%A6%E5%95%86nordgold%E6%93%AC%E5%9C%A8%E5%80%AB%E6%95%A6%E4%B8%8A%E5%B8%82%EF%BC%8C%E4%BC%B0%E5%80%BC%E6%88%96%E9%81%9450%E5%84%84%E7%BE%8E%E5%85%83-11611186010
*【美國銀行業需要增加貸款才能走向繁榮】
美國銀行業的境況可能會有所改善,但市場如果沒有貸款需求,銀行業仍將難以實現收入增長。
https://cn.wsj.com/articles/%E7%BE%8E%E5%9C%8B%E9%8A%80%E8%A1%8C%E6%A5%AD%E9%9C%80%E8%A6%81%E5%A2%9E%E5%8A%A0%E8%B2%B8%E6%AC%BE%E6%89%8D%E8%83%BD%E8%B5%B0%E5%90%91%E7%B9%81%E6%A6%AE-11611130511
*【新興市場無需過於擔憂美聯準會再度引致「縮減恐慌」】
美聯準會更加謹慎,美元貶值幅度不大,外國資金溫和流入,這使得出現類似於2013年「縮減恐慌」情況的可能性不大。
https://cn.wsj.com/articles/%E6%96%B0%E8%88%88%E5%B8%82%E5%A0%B4%E7%84%A1%E9%9C%80%E9%81%8E%E6%96%BC%E6%93%94%E6%86%82%E7%BE%8E%E8%81%AF%E5%84%B2%E5%86%8D%E5%BA%A6%E5%BC%95%E8%87%B4%E3%80%8C%E7%B8%AE%E6%B8%9B%E6%81%90%E6%85%8C%E3%80%8D-11611128411
*【日本出口兩年多來首升】
日本去年12月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2%,為兩年多來首次上升,得益於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需求復甦。
https://cn.wsj.com/articles/%E6%97%A5%E6%9C%AC%E5%87%BA%E5%8F%A3%E5%85%A9%E5%B9%B4%E5%A4%9A%E4%BE%86%E9%A6%96%E5%8D%87-11611189064
*【阿斯特捷利康藥物獲歐盟批准用於治療乳腺癌】
阿斯特捷利康表示,Enhertu已獲得歐盟有條件批准,作為治療乳腺癌的單藥。
https://cn.wsj.com/articles/%E9%98%BF%E6%96%AF%E5%88%A9%E5%BA%B7%E8%97%A5%E7%89%A9%E7%8D%B2%E6%AD%90%E7%9B%9F%E6%89%B9%E5%87%86%E7%94%A8%E6%96%BC%E6%B2%BB%E7%99%82%E4%B9%B3%E8%85%BA%E7%99%8C-11611131462
統一企業全球化策略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沈旭暉隨緣家書】北京的策略,我自然全不認同。但也要先理解其計算方式,才能找到破解之道。其實北京研判的每一點,都有漏洞。集思廣益,然後出下篇。💪
《國安法》:中國眼中的「二次回歸」,與北京的二十大部署
北京以全國性法律《國安法》直接放進《基本法》附件三,不少人覺得非常突然,其實早前跡象並不少,筆者月前也曾撰文警告,但主流輿論始終見樹不見林。後發如何制人,必須冷靜思考。北京這次不似一時衝動,而似部署多時,不是當作普通鬥爭處理,而是提升到「香港二次回歸」的高度。真香港人,必須知己知彼:
1. 北京認為疫情製造了強勢解決香港的理想時機,在於一個基本假設,就是西方被疫情影響比中國大、經濟恢復比中國慢,不會動真格和中國decouple,反而急需中國資金和市場。無論是「戰狼外交」、銳實力全方位出擊、還是香港《國安法》,都是現實主義brinksmanship的示範。就像南海填海造島,無論國際怎樣譴責,只要沒有行動,就是既成事實。
2. 北京作為過去二十年全球化的大贏家,早就和各國精英結成「命運共同體」,雖然明白反華逐漸成為國際潮流,但「中國精英朋友」一代,還會在各國掌權十年,為了自身利益,很容易拉攏,甚至會出現「親華發大財」一類政綱。價值觀主導的新生代掌權前,這是中國的最後戰略機遇期。
3. 北京深信各國商會只關心實利,只擔心《國安法》令每天接觸「外國勢力」的自己被勒索,但只要在關鍵時刻以訂單籠絡、施加恩寵,商會就會動用自己的遊說團,在國內反遊說,就像九十年代的「賣港」英商那樣。
4. 在國際層面,最有資格發聲的其實是英國,但北京深信英國國力今不如昔,只會在中美之間博弈,不會有行動,也不會有大姿態去給予其他國家mandate,例如就《中英聯合聲明》被中國單方面改變作出申訴。中國近月除了部署企業從美國撤回,更建議改到英國上市,正是各個擊破;特朗普對盟友苛刻,信奉單邊主義,也是北京計算西方不會盲從美國的憑藉。
5. 美國的反應可以很多,加上11月大選在即,各級政客都會爭相打反華牌,但他們的目標是選票,做的往往另一回事。基於中共對人性的認知,認定美國頂多制裁幾個次級官員(以新疆書記陳全國為例),屆時可以輕易以權位安撫有關人等;但說到不承認香港為單獨關稅區、制裁在港上市的中國企業、乃至更進一步的金融戰,北京相信美國政客計算了自身代理人得失,就會輕輕放下。
6. 即使美國大力制裁,在國際博弈,籌碼交換不一定要在爭議本身。例如金門炮戰,中國官方理由是支援中東、牽制美軍;世人以為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投降,殊不知美國也撤回了在土耳其的導彈。北京認為,香港是中國最核心利益、但不是美國最核心利益,就算要讓步,也有其他步可讓,保持宣傳在香港大獲全勝。
7. 在本地層面,北京基本戰略是不讓2003年反23條、2019年反逃犯條例的議會攻防戰出現,以免溫和建制派因為顧忌選票而倒戈或同情。從歷屆選票可見,「泛黃」基本盤大約六成,唯有上述兩例加上「淺藍」,民意才出現landslide,北京正盡全力確保不再出現,因此才有「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涵蓋全體商界的非常規格,那其實就是實質上的「二次回歸籌委會」。
8. 以往建制派撐23條、逃犯條例時,都視之為苦差,這次北京製造了「再回歸功臣」加官晉爵的真實希望,這是過往沒有的。建制派基於利益也好、擔心不夠左被陪鬥也好,都比從前更有積極性,除了全體「何君堯化」大賽,連好些建制派最開明的智者,這次也會以極左姿態示人。
9. 面對「泛黃」、一切廣義反逃犯條例的香港人,北京的策略是以「攬炒派」劃一標籤,從而分化。雖然自稱「攬炒」者,不少只以此為借助美國討價還價的策略、而非目標,但不少認同香港核心價值的淺藍、淺黃中人,會條件反射認為「攬炒」令自己資產化為烏有,結果慢慢走回建制,這正是北京建構話語權的算盤。
10. 北京明白「反國安法、支持五大訴求、拒絕暴力、拒絕攬炒」這條中間路線是有市場的,擔心他們和非建制派完全合流,令9月立法會選舉,變成就國安法單一議題的變相公投。屆時證明了國安法有七成民意反對,就難自圓其說。因此,北京樂見非建制派對「自己人」的定義越劃越窄、以「財政懸崖」為共同綱領,屆時就能證明「堅決反對二次回歸」的只是少數。
11. 昔日最容易彰顯民意的方式,除了選舉,就是遊行。但在新香港,就是沒有限聚令,和平遊行獲批也越來越難,加上遊行會出現起底一類後果,參加者在牆內被無差別標籤為「港獨泛暴派」;一般人也擔心出現衝突、而避免扶老攜幼出席。如此「國安」操作,令遊行基本盤不可能再現二百萬,而這自然成為主事官員的政績。
12. 昔日運動成功,社交媒體功不可沒,北京也作出針對性部署,例如對公務員私人社交媒體審查,並通過國泰、通識老師一類案例,令各行各業親建制派都「自發」以同一方式管理員工網上活動。今天即使在私人空間表態,也有大數據監控的無形壓力;反送中前千帆並舉的社交媒體聯署,可能已成絕唱。
13. 北京研判一旦缺乏critical mass大規模支援,激進力量、青年人更有成為condom的焦慮,訴諸激進行為的誘因更大,也會以「一了百了」心態直接以「港獨」為口號。《國安法》不斷強調分離主義、恐怖主義,文宣甚至把「反送中」與顏色革命、9/11、ISIS相提並論,要多荒謬有多荒謬,卻是正式定性,和處理、重構1959年西藏「騷亂」高度相似,當時毛澤東指令就是「越亂越好」。
14. 《國安法》最令人意外的,在於國安直接設立香港辦公室。雖然他們一直存在,但粉墨登場,必然反映了利益再分配。以反恐之名行事,相信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無形、但難實證的白色恐怖,已陰魂不散。
15. 疫情過後,中國經濟也百病叢生,急需民族主義轉移視線,動員全國民意強烈支持香港《國安法》,也是救命稻草。疫後牆內對香港反修例運動的抹黑,反而比運動期間更「進取」;特區政府早前還嘗試以獨立檢討委員會、監警會報告等回應民意,現在也跟從「戰狼外交」,連721也歸咎「濫用999」,明顯是為了配合「香港的後真相」這個「大內宣」,目標受眾早已不是香港人。
16. 既是「二次回歸之戰」,「參戰」資源自然源源不絕,而資源可以做甚麼,自然你懂的。陽光下的例子,包括製造民意:和那些「支持逃犯條例大聯盟」簽名不同的是,這次和中國「抗疫成功」大外宣、國內民族主義「大內宣」連成一氣,資源只會更多。
17. 忽然實質終結「一國兩制」,也不會沒有政權內部質疑,如何解釋,只能提升至民族主義高度。例如這樣說:香港新一代的中國人認同極低,趨勢和台灣過去三十年相若,只能以「霹靂手段」「拯救」再下一代香港人,也就是徹底放棄這幾代,讓今天的香港認同到此為止。這說法,最合中國主旋律脾胃。
18. 「二次回歸」說,也為北京「解決」台灣問題提供了「合法性」,暗示統一在望,對領導人的內部威望,「利多於弊」。
19. 《國安法》來臨前,香港特區政府已喪失任何意志,並有了重新演繹基本法22條開路,此刻誰在管理香港,已經賢愚共知。
20. DSE試題、立法會內會、《頭條新聞》、黃色經濟圈等批鬥,從現象看本質,不過是在不同範疇製造全方位打壓,不讓任何範疇置身風眼之外。以「全民被運動」,制衡以往反23條的全民運動,也是昔日所未見。
北京相信以上部署,足以在香港社會瀰漫無力感,而根據毛主席矛盾論,從來都是一手軟、一手硬。只要國際反彈有限,《國安法》訂立初時應用克制,只以個別(幾乎已事先公告的)人士祭旗,令一般人覺得如己無關,樓價、股價不跌(其實市場早就和物理香港關係有限),「二次回歸」,就大功告成。
劇本如此,如何回應,每個部署漏洞如何,只能集思廣益。Be Water,大家努力。
明報,2020年5月25日
▶️ 香港再出發大聯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P-HGiwbTBo
統一企業全球化策略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印度為啥錯失工業化機遇?】
印度,這個有著4500年文明史,大英帝國南亞繼承人的國家。
在二戰後,有著第三世界最發達的工業體系:鐵路里程、鋼鐵產量、發電量、產業工人遠超中國,冠絕亞非拉。
1949年,印度鋼鐵產量是中國的近10倍。
1955年,萬隆會議召開,尼赫魯左手拉著中國,右邊跟著馬來西亞,顧盼生輝,儼然第三世界領袖,亞洲追求工業化國家的領導者。
1950年代末期,印度工業化初見成效,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比萊鋼鐵廠先後建成,自主制造汽車下線,進入全球十大工業國行列。
印度人堅信:隨著工業化的推進,走上亞洲之巔,與美蘇三國鼎力,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印度先是在1962年邊境戰爭中,被解放軍的炮火摧毀了全球政治影響力,經濟競爭力也被日本、韓國甚至中國臺灣超越,更被完成工業化的中國甩出雲霄。
那麽,占據先發優勢的印度為何錯失了工業化?在中美歐日即將開啟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時候,印度還在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完成而苦苦追尋,是什麽導致了印度20世紀印度工業化的功敗垂成,印度山川稟賦和工業化歷史細節,為諸君解惑。
【先天不足的山川稟賦】
先天條件決定人成功的一半,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印象中的印度,和中國一樣:物產豐富、礦藏繁多;但事實上,印度的農業存在著嚴重的先天不足;而印度的礦藏資源相比同體量國家,可說是貧乏。
由於印度大陸屬於熱帶季風性氣候,降雨極端的不均衡,在7-9月,幾乎集中了全年降雨量的90%,且水量極大,超過農作物的正常需求;其他時間則滴雨難求。
這導致印度主要產糧區-恒河大平原雨季時澇死,非雨季時旱死;更可怕的是,恒河大平原地處高溫熱帶,土壤有機物分解極快(需要更多肥料施加)。
相對於中國降雨均衡、氣溫合適的華北、長江中下遊平原;印度平原先天不足,一年只能一熟,畝單產糧只有中國的一半或三分之一,所以盡管印度平原總面積比中國多,但糧食總產量卻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
印度農業的先天不足,也是導致古代印度:分裂時間大於統一時間的最重要因素,占據平原的印度主體王朝,農耕能力低下(相比中國),實力不足以抵達印度南部,即使抵達了,統治不能穩定,亦不能持久。
所以南亞歷史上的統一大王朝:孔雀、貴霜、笈多、莫臥兒等,基本都曇花一現,而所謂的統一,其外圍領土大多是類似附屬國的土邦,
中央集權統治從未貫徹過。這導致印度邦國林立,小文化圈、小民族圈橫行,小圈的爭鬥,給印度獨立後的工業化目標,帶來了無盡傷痕(本文最後會詳述)。
印度的礦藏呢,不能說少,但作為一個10億人口,就顯得貧乏了。
印度石油儲量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煤炭儲量是中國的二分之一,鐵礦是中國的60%,銅礦是中國的七分之一,印度幾乎沒有鉀鹽(制造鉀肥的重要原料),中國是3.6億噸。
礦藏的貧乏,對印度工業化無疑是重大打擊,當中國1990年之前,還可以出口石油、煤炭、鐵礦等能源礦藏,換取工業化資金和先進設備時,印度從一開始,還要進口石油和煤炭,一進一出之間,加重了印度工業化的負擔,特別是重化工業。
美國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曾有一句名言:
“每逢妳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妳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妳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當我們面對印度糧食產量低,工業化速度慢時,總是歸結為人種懶、文化頹廢,但是否考慮過印度先天條件不足造成的巨大不利條件呢?
當然,有人會說,日本、韓國先天條件也不足,他們後天努力了,所以工業化成功了。
下邊我們就看一看印度工業化的後天努力。
【印度國民黨的‘紳士’革命】
欲實現工業化,首先要實現民族、國家獨立。
20世紀上半夜,反殖民、反帝國的革命洪流席卷全球,蘇聯、中國都通過暴力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印度另辟蹊徑,走的是‘非暴力、小清新、不流血’革命。
領導印度獨立的國大黨,類似四一二前的中國國民黨,代表了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所謂開明地主的利益,但團結了印度共產黨、農工等左翼力量,政策中亦有社會主義的因子。
憲法規定:印度是一個主權的、世俗的、社會主義的、民主的共和國。
由於二戰德意誌打殘了英國,日不落帝國全球統治力下降,印度得以不經過暴力革命,就獲得了獨立,並繼承了大英帝國在南亞的政治遺產和工業建設。
這種從容不迫、文質彬彬的革命,被世人稱為‘紳士’革命,亦可以稱為‘小清新’革命。優點是避免了流血,國家政權平穩過渡;缺點是沒有滌除印度社會中的封建生產關系和落後階層,反而讓他們大量進入執政階級,成為此後印度社會改革和工業化的最大阻力和隱患。
【蝸牛工業化】
印度獨立後,在尼赫魯的領導下,也效法蘇聯,開啟‘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了第一、二、三....個五年計劃。
1956年印度工業政策決議:基礎工業、戰略性工業、公益工業掌握在政府手中,私人企業在國家指導下發展。這和中國、日本、蘇聯的國家(計劃)資本主義如出一轍。
於是,印度政府開支了龐大資金發展工業,由於優秀的國際環境,外國援建也絡繹不絕,社會主義、資本主義都來幫忙。
亞洲一流,百萬噸級的魯爾克拉鋼廠,由德國克虜伯財團援建,杜加普爾鋼鐵廠,是英國鋼鐵制造財團貸款,比萊鋼鐵廠,是蘇聯援建。
印度摩拳擦掌,一頓操作猛如虎,但當人們看到結果時,大吃一驚。
直到1984-1985年,印度國有企業產值占GDP 比例才24.5%,尼赫魯時期,這個數值不超過15%。
印度工業產值占GDP的比例,1980年之前,長期維持在25%以下,而中國1980年工業產值占GDP比例已經高達48%。而直到2018年,印度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依然不超過30%。
一個農業國的經濟發展里程:必然是工業產值大幅度提升,占據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實現工業化,然後再商業化,出現繁榮的第三產業,工業產值比例出現下降。
從工業產值占GDP比例來看,在尼赫魯以及女兒英.甘地執政(19470-1984),實施國家(計劃)資本主義時期,印度的工業化成就相當潦倒。
更騷的是:1969之前,印度還未施行大銀行國有化,14家最大的私有銀行,占據了全國存款的85%,貸款的84%。
也就是說,印度政府雄心勃勃,制定了工業化的宏偉藍圖,結果手中的執行工具--國有企業,不在國民中占據主導地位;私有銀行的存在,讓印度政府也無法靠控制資金流向自己計劃的產業。
那麽為什麽印度的工業化,速度是如此的蝸牛呢?主要有兩大原因導致:
1. 印度在尼赫魯和英.甘地時期,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行,但由於市場經濟過於強大(特別是塔塔集團這樣的財閥存在),大量私人資本、民營企業並不願意投資重化工業,而更喜歡回報快的消費工業(微輕工業),這導致稀缺的資本不能有效的投入重化工業;而對糧、糖、棉、布等消費品價格的不予管制,放任自由化,導致大量資本流入了商人和上層精英的腰包,這些階層為了享樂,大量進口高檔品,不僅浪費了大量外匯,也浪費了寶貴的再投入資本。
2. 印度農地改革(土地革命)的半途而廢,功敗垂成。
【半吊子的土地革命】
我們應該知道,一個大國想要實現全面工業化,必然先實現農地改革(土地革命)。
大規模投資基礎工業和重化工業,需要巨額資本、脫產的產業工人以及海量的糧食、原料,這些在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都需要建立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用更少的人,更短的時間,生產更多的糧食。
而在重化工業反哺農業,提供廉價的機械、化肥、先進種子之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更多的依靠以下策略實現:
A、均分土地,讓每個農民都有自己的土地,讓土地和勞力得到更合理的資源配置。
B、集約化生產:利用合作社的方式,動員集體力量,建設水庫、灌溉渠等農業基礎設施;集中農民的零散資本,進行機械購買、肥料種子研發、資本借貸等規模性投資,自我累積農業資本。
C、減少地主、高利貸者等農業食利階層,讓更多剩余資本,投入工業和農業再生產。
在印度獨立後,也進行了轟轟烈烈的農地改革,但由於執政黨-國大黨是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以及地主的代表,官僚成員也絕大多數來自高種姓地主集團、企業家和商人,來自農民的幾乎沒有。
所以,盡管國大黨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為了聯合工農,宣稱要搞土地革命,但在真正執政後,政策起了變化。
印度的土地制度被稱為柴明達爾制,柴明達爾(地主)的土地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國家代管,是收稅中間人,對土地沒有所有權;另一部分是自營土地,擁有世襲所有權。
印度農地改革的策略是:政府贖回柴明達爾們代管的土地,允許保留自營地。
但由於政策執行人本身就是柴明達爾階層,又遭遇印度右翼政黨強烈反對,用法院體系對抗(妄稱政府侵犯個人財產所有權,過低價格贖買等等),導致農地改革推行了10多年之久,給柴明達爾們留下了充分的時間:擴大自營地,把本屬於國家的土地大量侵吞。
結果是,政府只收回了1.7億英畝土地,約占總耕地的48%。改革完,25%農戶依然沒有一分土地,25%的農戶只有土地的1%。而擁有1000英畝以上的地主仍不少見。
尼赫魯的所謂合作社:也因為富農和大地主的反對,不能夠執行。
印度農村仍然是落後的生產方式,一盤散沙,大規模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無法施行。
【工農業惡性死循環】
農地改革半途而廢,導致印度農業效率一直不能夠快速提升,更不能夠提高有效的資源(資金、脫產工人、剩余糧食)給工業;工業(特別是重化工業)不能夠快速發展,就不能反哺提升農業效率,印度的工農業陷入了惡性循環。
更奇葩的是,印度農業在一些年頭,連自給都不行,要靠進口大量糧食滿足需要,1961-1966年,印度進口糧食2500萬噸,不僅浪費了寶貴的外匯,更造成印度外債高築(工業資金不足,也要向外國借款)。
1966年,印度外債已達350億盧比,財政收入的約20%用來還債,印度內循環惡化,走上了依賴歐美和蘇聯的道路。
【棄難求易的綠色革命】
為了達到糧食自給,1965年之後,印度開始推行綠色革命。
綠色革命的策略是基本放棄進一步改革土地制度,利用機械、良種和肥料增產。
但機械、良種和肥料需要大量金錢,於是印度只得一方面從歐美獲得農業貸款,另一方面只能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土地肥沃,見效快的地區。
中央政府提供的農業資金,僅能夠讓300萬地主受到普惠;但擁有小額田畝的農戶超過四千九百萬。
印度綠色革命導致的好處是,糧食產量有所提高,並出現了小片工農業發達的飛地,但廣大腹地依然不能解決農業效率低下的問題,印度的人口和消費需求都得不到解放,工業始終不能形成強大規模。
【劍走偏鋒的互聯網革命】
等到尼赫魯(1947-1964執政)的外孫,英.甘地(1966-1984執政)的兒子拉吉夫·甘地(1984-1989)當選印度總理時,他深感印度工農業落後歐美太多,而當時全球互聯網革命風起雲湧,拉吉夫·甘地高喊:用計算機把印度代入21世紀。
拉吉夫·甘地認為印度有世界第三的高等教育人才數量,要趕上世界潮流,當然拉吉夫拉的互聯網戰略,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印度已成為僅次於中美歐日的第五大軟件國,拉吉夫·甘地打下基礎的雄厚基礎功不可沒。
不過,在25歲以上人口,73%文盲的當時印度,發展這種高端科技服務業對印度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影響有限,反而更加重了印度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如果說尼赫魯(1947-1964執政)沒有徹底完成農業崛起,那麽英.甘地(1966-1984執政)用綠色革命劍走偏鋒,放棄了全面提升印度農業的戰略,而拉吉夫·甘地(1984-1989)再一次劍走偏鋒,把工農業都交給自由化市場,押註互聯網實現彎道超車,結果是舍本求末。
這即是印度沒有徹底滌除封建生產關系,完成土地革命,執政層擁有強大保守勢力大背景下的無奈選擇,也是印度歷史上一直不能夠完成大一統,國內利益集團相互內卷的結果。
在印度國內,有十四個語言集團(都宣稱有獨特的文化遺產),有占人口六分之一的穆斯林教派,有三千個婚內聯姻的種姓集團,他們都狹隘的效忠小集團。
階級矛盾、種族矛盾、宗教矛盾橫雜交錯,非但無法對國家整體的目標形成合力,反而導致國家的目標一再變化和妥協,在無盡的內耗和謊言中,冷了英雄的血,麻了百姓的心。
而在印度為清除封建生產關系和團結障礙,追求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漫長過程中,他錯過了20世紀後半葉第二次工業化浪潮,錯過了20世紀70-80年代歐美的產業轉移,錯過了21世初的全球化,錯過了移動互聯網革命,也即將錯過第四次科技革命。
基礎不牢,所有的機遇對印度來說,都地動山搖,把握不住。這就是現代印度面臨的最大難題,但一面補齊基礎,一面追趕,對印度來說,又好不辛苦。
統一企業全球化策略 在 全球化下統一集團的兩岸佈局策略 - NCHU Institution Repository 的相關結果
《全球化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出版。 ...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與聯盟夥伴認知對聯盟組織績效之影響-以統一企業集團銷售公司為例》。 ... <看更多>
統一企業全球化策略 在 策略與創業之研究-以統一企業為例 的相關結果
本研. 究根據以上兩大主軸,分為五個階段:創業時期、茁壯時期、集團化時期、國際. 化時期及全球網路化時期,來探究統一企業的創業策略定位的動態調整過程,如. 表三所示。 ... <看更多>
統一企業全球化策略 在 統一企業的經營理念 -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 的相關結果
在「國際化」與「聚焦經營」兩大策略下,未來統一企業集團除持續與國際知名企業共同投資合作,以吸收國際化經營的觀念與技術外,更將藉由深耕大陸與亞洲市場進而邁向全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