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臺灣資安館🛡展現產業真實力!💪
2021臺灣資安大會今(5/4)正式在南港展覽2館登場,在工業局的「臺灣資安館」中,我們建構了「#智慧交通資安」、「#工控安全」、「#5G資安」、與「#智慧工廠資安」四大情境主題,向大家展現臺灣資安產業實力,希望進一步接軌國際,帶動資安市場商機!
蔡英文總統今日特別親臨「臺灣資安館」並與廠商互動。蔡總統表示,資安現在是臺灣最重要的六大產業之一,和臺灣整體發展關聯密切。資安即國安,隨著境外挑戰威脅升高,臺灣更要主動防禦,除鼓勵廠商自主研發、深厚產業鏈結與提升資安技術外,更要讓臺灣資安產業的真實力能被全球信賴。
#臺灣資安館各區介紹
🚗「智慧交通安全」主題區
展示物聯網資安標準與認驗證制度之推動成果。2017年迄今,已完成 9 項資安產業標準,市面上已有影像監控系統、車載資通訊系統、智慧路燈、空氣品質感測裝置等,超過 70 種品項通過物聯網資安檢測並取得資安標章的產品,提供政府及消費者選用物聯網設備時之參考。
今年特別以「車聯網機上盒」與「智慧站牌」搭配公車候車亭場景,讓民眾體驗駭客攻擊車載資通訊系統時,造成站牌顯示錯誤資訊及公車到站時間錯亂之情境,藉此喚起民眾對資通訊產品安全品質的重視。
👷♀👷♂「工控安全」主題區
展示2套工業控制模擬系統(石油與天然氣),結合資安攻擊情境模擬廠區的運作流程及網路環境,未來將提供從業人員測試環境,發展國內自主工控情境腳本及培訓工控資安專業人才;另外設有「空氣品質微型感測裝置」場域實驗室,展示合格標章驗證流程與實證案例,並提供設備商技術與諮詢服務。
📲「5G資安」主題區
因應5G時代來臨,高速度、低延遲與多連結的特性,讓無人機的應用更加多元化,飛安與資安問題也更加受到關注。今年以無人機產業鏈的安全出發,集結經緯航太(無人機)、仁寶電腦(5G Camera設備)、中華電信(5G網路)、華邦電子(IC設計)及尚承科技(晶片燒錄安全)等業者合作,展現臺灣從晶片、5G網路設備、到資安解決方案的導入,邀請民眾一起來見證臺灣產業是如何攜手共同打造值得國際信賴的安全產業鏈。
🏭「智慧工廠資安」主題區
主要展示工業局去(2020)年開始推動-智慧製造場域資安強化的合作案,以建立開放實測場域為核心,透過跨域結合智慧製造與資安,發展我國自主資安解決方案;展示情境讓民眾及企業體驗智慧工廠在資安事件發生「事前、事中與事後」之應變情境,協助企業降低遭受勒索病毒事件發生的風險,提升臺商回台產線的資訊安全!
#資安產業發展行動計畫
物聯網、人工智慧,即將邁入5G 時代,資安風險與日俱增。為提供安心安全的產業環境,工業局配合行政院「資安產業發展行動計畫(2018-2025年)」全期程目標,及蔡總統2020年揭示打造「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積極推動我國資安產業發展,各項措施包括:
(1)擴大資安投入人口,積極培育資安人才;
(2)提升國內產品競爭力,建立資安標準與認驗證制度;
(3)提高資安產業產值,推動白帽駭客產業化;
(4)推動資安實測場域導入5+2產業,舉辦國際級資安競賽,以整體帶動臺灣資安產業發展;
#臺灣資安產業規模可期
2020年臺灣資安產業無懼疫情,產業規模來到 552 億元新臺幣,成長率為11.9%,高於全球2.8%。2021臺灣資安大會規模,以亞太國際級資安展會為目標,展現國內自主資安優質能量,並以提高2025年資安產業產值達 780 億元新臺幣為目標戮力邁進!
📰經濟部工業局新聞稿:https://bit.ly/2RnhhYi
經緯 航 太 微型無人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摘錄一個自稱北京大媽,她的北極故事》
我們這條小帆船大名「北極光號」(Northern Lights),全長只有49米(一個游泳池就裝下了),1910年建成的全木制老古董。她已經109歲,主人精心保養著她,始終保持著百年前原貌。
船長,帥吧,像不像電影酷斃的男主角?現實中的他,是讓我佩服得需要抬頭仰視的硬漢強者。
他是在露天掌握著舵輪,面前不僅沒有複雜的儀器儀表,甚至連個遮風避雪的艙棚都沒有,而他航行的水域是北冰洋啊,那裡風力多強烈、天氣多寒冷!船長在大風中矯健的爬上搖曳的繩梯到桅桿頂端,我在下面看著打哆嗦,而他連安全帶都不用。
這是我在北冰洋上漂流8天所乘坐的小帆船。我的北極故事必須從這裡說起,正是為了老船,我把奔赴北極的心動變成立即執行的行動(不瞞您說,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乘坐帆船旅行)。
我的北極航行具體位置在地球最北端的城市,全境都在北極圈內的「斯瓦爾巴群島」,它的首府叫「朗伊爾」。
我從北京輾轉三次換乘飛機,飛到朗依爾。飛機正點到達機場上空,又盤旋了一個半鐘頭才有驚無險降落大雪瀰漫的微型機場。迎面歡迎我的就是一隻可愛的北極熊雕像。當天,我就在朗伊爾碼頭登上了北極光號,開始了我在斯瓦爾巴群島周邊海域的漂流。
我始終鬧不清楚都去了哪裡,因為極目遠眺到處都是一樣的景象:海水、冰川、雪峰和地平線!
我做的最多的就是站在船舷邊發愣發傻,目瞪口呆的迷失於360度包圍自己的冰海之中,不知道時間,不知道方向,不時用凍僵的手指按動一下快門,然後根本不看相機屏幕,因為實在捨不得眼睛一分鐘都不能從既變幻莫測又無限重復的海水與冰峰中挪開。
常常分不清天與地的邊界,辨不明夢與醒的差別。我們的船在一個又一個峽灣停泊,再乘坐橡皮快艇登陸。
我們跟著探險隊隊長踏上一個個小島,用雙腿感受北極的土地,留下自己在北極的珍貴足跡(當然一陣狂風飄過,足跡就被掀起的積雪覆蓋了)。
當我登上山頂,暖色的陽光撫慰著山嶺,冰川被擠壓,高聳形成冰峰,帶著它蔚藍的色彩與天空爭艷。層疊的山巒描繪著蜿蜒曲線,把世界邊緣的大地當成木刻雕板。
北極鷗凌空展翅,駕馭氣流在冰川和山峰間任性盤旋。
太陽總在30度夾角的側面,即便正午十分也不會如我們熟悉的太陽凌空高懸。
我看見那純白底色中一排斑駁身影,展現著馴鹿們的淡定安閒。行走雪原,我心想:我們有幸邂逅這裡的主人們?瞧,這是北極熊的腳印, 我什麼時候能夠看到它的真顏?最終,我始終沒有遇見,只看到了人工北極熊雕像。
倒是北極狐看見我們了,它並不迴避,反復幾次在這個土丘前後跑來跑去,探頭探腦和我們周旋。各種水鳥船頭船尾一路相伴。難得一見的環斑海豹,水中時隱時現,美麗花紋真是讓我開眼。
北極是冰凝的。
北極是寂靜的。
北極是遙遠的。
北極是有情感的。
北極更是哀怨的。
在北緯78度40分的地方,這是我們這一次北極之行到達緯度最高的地方。這裡是前蘇聯開發並且遺棄的採礦點,曾經形成具3000人規模的小鎮,現在只有10個人在駐守。這裡已經被遺棄30年了,但冰凍保持了它的原貌,一切都那麼鮮活,好像昨天人們還在這裡工作。
這裡像人間所有的盛況儀式:一個號稱是「理想」的火炬,領袖的塑像。小鎮的地標名字叫「金字塔」。雄偉的鋼筋金字塔,對於我而言一橫一竪都標記著一個大國的貪婪,在我眼中怎麼看它都是一座恥辱柱!
在小鎮碼頭不遠有一個很小的雕塑,一隻被鐵鍊拴著的小狗孤零零的站在大石頭上,凝望著遠方。我不知道它寓意著什麼。
但看著它,我卻想到很多。
人類文明的進化史,一直都在曲折反復,在螺旋式上升中認識才不斷深化。
我曾經以為鋼筋水泥是文明進步,
現在才知道綠水青山才是幸福家園;
我曾經以為太陽系有九大行星;
現在才知道只有八大行星圍繞太陽周旋;
我曾經以為喜馬拉雅山是8882米,
後來才知道以現在的測量是8848米。
我曾經以為人民過好日子是要消滅富人,
現在才知道要消滅的是貧困,合理的社會要消滅的是無產。
我曾經以為……
有多少曾經以為是真理的東西,被歷史和科學證明原來是一場謬誤,人類在走向文明的征途上始終步履蹣跚,曲折蜿蜒。
而在朗伊爾機場上方的半山腰處,有一個不許隨便靠近的神秘所在,沿著之字形公路搜索,可以看到一個不起眼的建築,它是屬於全世界所有國家的「種子庫」。
預防全體人類物種皆滅絕之後,給未來地球保留的生命之源。
在金字塔小鎮碼頭停泊的那個晚上,天空呈現了炫麗的北極光,我在寒風中用鏡頭記錄下那場精彩。但當我回看相機屏幕時卻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拍錯了,因為我看到的是五彩光芒(我以前在圖片中看過無數次的北極光都是綠色的)。後來和攝友們交流才知道,北極光依爆發程度分十級,極別較低的是綠色的,五極以上的就有彩色了。
燦爛絢麗的北極光,我相信她的光芒環抱北冰洋遼闊海域和島嶼,盼它千秋萬代。我希望這片聖潔的極地終會保持,直到永遠,我渴望地球上的人類終會明白自己文明的界限,與自然和睦相處。
哦,我的北極故事,它發生於2019.9.26~10.4之間。
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v8MGbXrcUwBEsyNQ376qDA
經緯 航 太 微型無人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朝鮮半島危機系列報導:金正恩暫緩攻擊關島計畫,但下周美韓聯合軍演是否出現航母、隱形戰機仍成變數
【北韓“戰爭邊緣政策”威脅日本.關島與首爾 逼迫美國承認其為核擁有國並解除經濟制裁 中國除執行安理會嚴厲制裁措施.透過秘密管道向北韓劃下紅線也與美軍建立緊密軍事合作警告北韓】
北韓揚言,用4枚火星-12型導彈,「火力包圍」關島的計劃,如期在8月中完成,提報給金大元帥。
「我們尊敬的最高領袖金正恩,對朝鮮人民軍戰略軍司令部進行了視察,」北韓中央電視臺主播李春姬。
北韓官方朝中社報導,這項火力包圍關島的打擊計劃,由人民軍戰略軍司令金洛兼進行匯告,金正恩「檢視這項計畫良久」,並和軍方認真討論,隨後下令進入戰備狀態,但打不打關島,得再注視一會兒美國人的姿態,金正恩說「要看這笨蛋的洋基佬(美國人)」,「是否有愚蠢之舉,才會下重大決策」。
「如果美國人堅持,在朝鮮半島附近做出非常危險和魯莽的行動,並測試我們的耐心,我們將作出已宣布的「重大決策」,並告戒美國應該考慮,合理地做出適當的判斷,不要被我們的襲擊給羞辱了,」北韓中央電視臺主播李春姬。
雖然話還是講得難聽,但金正恩算是在這輪美朝互嗆中,給自己,也給川普下了台階,關島雖然沒也降低警戒,但也確實鬆了一口氣。
「我們很高興措詞開始冷靜下來了,也許就是從金正恩開始的吧,至少在這個時候,不再追求以導彈威脅關島,在我們這享樂的渡假勝地裡,沒有人想要有非和平的對抗,」關島副總督Ray Tenorio。
除了7000名美軍,靠觀光發財的關島,原以為北韓導彈的威脅,會嚇退外國觀光客,沒想到從上週危機爆發至今,飯店訂房爆滿,遊客不減反增,蜂擁而至的國際媒體,貢獻了不少,這點,川普在和關島總督通話時,早有預言。
「我罩著你啦,我不得不告訴你,你已經出名了,在世界各地都在談論關島,而且我認為,旅遊業,我可以告訴你,你們的旅遊業,你得要漲個十倍的錢,所以現在我要恭喜你,這看起來太漂亮了,你知道我正在看呢,他們做了很多宣傳,這麼大的新聞,那地方看起來真漂亮,(這裡是天堂,我們原本就有95%的入住率,這些事過了之後,我們將有110%的入住率,哈哈哈),」美國總統川普vs關島總督卡爾沃。
川普升高美朝互嗆嗓門,但為了安撫美國人,卻又表現出輕挑的應對這場核戰危機,這看在許多戰略專家眼裡,已捏了一把冷汗,因為從北韓官方公布的照片中研判,雖然推遲了打擊關島的計劃,但這絕不是說著玩的,攤在金正恩面前的地圖,是「戰略軍火力打擊計劃」,在半島與太平洋間劃了一條線,是從咸鏡南道的新浦基地,發射導彈到關島的飛行軌跡,右側小字,可能是導彈落點的經緯座標。
「照片中牆上還有一張,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的圖像,這顯示北韓已經制訂了,詳細,周密的計劃,」南韓慶南大學教授金東燁。
而在金正恩背後的三張地圖,還寫著南韓,日本,與太平洋美軍三個作戰地帶,將地圖再放大,可以發現從半島到日本劃了六條弧線,推測是北韓計劃以不同射程的導彈,對南韓與日本進行全覆蓋的打擊,軍事專家分析,金正恩不是退讓,也非虛晃一招,而是全盤的戰略考量。
「朝鮮向關島方向發射導彈,本身就是一個戰略手段,所謂戰略手段就是顯示他的強硬,以超強硬對強硬,另外顯示他抗擊美國壓力的戰略決心,另外呢,通過發射導彈,逼迫美國出手表態,使這個陷於僵局的半島局勢,有一個新的,有一個新的變化,他只有用這種以攻為守的方式,他才能迫使美國出牌,然後他看著反應來自己,來決定自己今後的處在方向,這是一個戰略性的博奕,」解放軍海軍專家委主任尹卓。
北韓核訛詐的步步近逼,也確實暴露了美國,長期對北韓核導計畫的情報失誤,五角大廈的國防情報局最新評估,把北韓有能力使用核武,打到北美城市的時間表,從2020年提前到2018年。
事實上,從今年以來,北韓頻頻進行導彈試射,有成功,也從失敗中累積經驗,《金融時報》引述一名美國情報官員的話說,北韓已有能力 自己生產洲際導彈的發動機,但《紐約時報》本週同時披露,一份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報告,指北韓導彈能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是從黑市裡進口來自烏克蘭的火箭技術。
「技術怎麼轉讓的確實存在許多疑問,但我認為,來自俄羅斯或烏克蘭的可能性很大,」英國IISS導彈專家Michael Elleman。
主持這項研究的導彈專家埃爾曼指出,北韓在1970年代,從前蘇聯引進飛毛腿飛彈後,就對發動機進行研究改造,企圖發展出能打得更遠的洲際導彈,然而效果不彰,直到金正恩上台後,改弦易轍,國際戰略研究所的報告指出,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從中短程導彈大躍進到洲際導彈,唯一的可能,就是得到技術支援,而這份報告中說 ,7月兩度試射的火星-14發動機,是位於烏克蘭南方設計局,所生產的RD-250原型。
烏克蘭原本就是前蘇聯時期,重要的軍工基地,成立於1954年的南方設計局,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生產,用於投放核彈頭的彈道飛彈,蘇聯解體後,南方設計局併入,烏克蘭機械製造與軍事工業部,但仍持續為俄羅斯生產火箭,直到2014年,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下台後,南方設計局接不到訂單,瀕臨破產,存放前蘇聯時期所生產的RD-250發動機,可能遭內部員工盜賣,最後流入北韓手中。
「打從尤茲馬斯廠或南方設計局,開始培養這種技術後,自從烏克蘭脫離獨聯體以來,就不再單獨提供任何發動機,」烏克蘭太空總署代理署長Yuriy Radchenko。
在全球一面倒的制裁浪潮中,被指控提供北韓導彈技術,烏克蘭是氣得跳腳,主導火箭發展的烏克蘭太空總署,出面駁斥《紐約時報》的報導,而老早與俄羅斯翻臉的烏克蘭,更暗指南方設計局的RD-250,是為俄羅斯旋風系列火箭所量身製造,若說北韓拿到發動機的技術,那也是俄羅斯所提供。
「過去所有的美國情報部門,都從來沒有做過這樣一種估計,所以的確這12個月的變化(很大),所以最近所有美國情報部門,都要改寫他們的評估報告,不管對他(北韓)的核彈頭的數量,他多快能夠取得,就是核彈小型化,微型化的,都把它提前到明年(2018年),所以這裡面當然很多人也好奇說,會不會有人暗中在幫助北朝鮮,所謂有人是有國家啦,因為似乎他同時在那麼多的環節上,取得(突破)長足進步,也是,也是,那其實很不容易,」中研院院士朱雲漢。
到底誰提供北韓技術,可能只有等著北韓自己解密了,但當核訛詐成了現實,加劇了美國對朝政策的緊迫感,川普的極限施壓,在上週美朝帶著核武互嗆後到達高峰,但情勢並沒有因北韓,推遲對關島火力打擊的計劃而有所緩和。
美日自10日起,展開的「2017北方毒蛇」軍演,本週在北海道進入實彈射擊的最高潮,這是日美兩軍歷來最大的聯合軍演,儘管官方宣稱與半島局勢無關,但六架魚鷹運輸機的加入,讓外界有了想像空間,似乎是為兵力投送至北韓,進行演練。
與此同時,美韓年度的「乙支自由衛士」軍演,也在17日拉開序幕,規模雖不如年初的「關鍵決斷」和「鷂鷹」,但南韓媒體盛傳,這場過去以指揮所兵推為主的演習,可能加入美軍卡爾文森和雷根號兩航母,罕見的軍事調動,都讓半島戰事,一觸即發。
「這種演習坦白說啦,因為他只是給你一個,就是說一個可能軍事集結的一個預告,但是這個軍事集結它一夕之間,它可以變成真正一場戰爭發動的前哨,對不對,所以這個有的時候會讓對手會誤判,因為他不知道你這次演習,是真演習還是準備動手,所以在千鈞一髮的時候,可能意外擦槍走火,會導致一場大家都不要的衝突,這是可能的,歷史上這種事情發生過,」中研院院士朱雲漢。
「如果他們(導彈)打到美國,我假設他們真的打擊美國,(這就是我想問的),如果他們這麼做,那就等同開戰了,」美國防長馬蒂斯。
美國防長馬蒂斯,為軍事打擊北韓劃下了紅線,北韓朝中社立馬回應說,馬蒂斯叫囂的,是第二次韓戰,而且是一場核戰爭,金正恩暫停關島火力包圍計劃,說是要再關注一下美國的姿態,但北韓把美韓軍演,視為戰爭侵略,這讓持續至月底的「乙支自由衛士」,成為半島「八月危機」的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