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遠離重金屬危害」
鉛是一種天然生成的金屬,於地殼中存在少許的含量。鉛在環境中無所不在,包括空氣、水和土壤。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
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水及食物進入人體者占80%以上,如將鉛物質或食物吃下被小腸吸收,經由門脈循環後進入肝臟,然後分布到肝、腎、血球,其中有80%以上儲存於骨頭與牙齒中,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約為30天,在骨頭中則約高達25年以上。
■鉛暴露與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濃度與股骨骨密度有負相關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與「恩主公醫院林建宇副院長」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黃柏菁助研究員」,過去兩年來針對青少年與年輕成人的鉛暴露研究發現,青年人的鉛暴露不僅與胰島素阻抗、血壓、代謝症候群等心血管危險因子有正相關,更進一步地發現,鉛與頸動脈早期動脈硬化也有密切的正相關。
進一步探討鉛造成動脈硬化的可能機轉,發現早期鉛暴露與內皮細胞功能失常有關,且鉛除了直接與動脈硬化相關,也可能藉由調控DNA的甲基化後間接造成動脈硬化。
此外,研究團隊也藉由分析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庫,發現體內鉛濃度也與股骨的骨密度有負相關,這趨勢在停經前的婦女更加明顯,因此也可能會增加之後骨折的風險。
■鉛負面影響身體生理系統,避免鉛暴露生活有對策
鉛之所以被重視,是因為鉛幾乎負面影響了我們身體所有的生理系統,並非人體所需之必要元素,最重要的是國際間公認鉛暴露沒有所謂的安全值。
為防堵鉛暴露,蘇大成主任建議:
▶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
▶在烹煮蔬菜前徹底浸洗,尤其是葉菜,可減少蔬菜表面上含鉛的塵垢及泥土。
▶盛裝菜餚食物用安全餐具,不用裝飾器皿,且避用色彩鮮艷的餐具,更不能用鮮豔餐具來盛放酸性食物,以防彩色顏料中的鉛滲入食物中。
▶與食物接觸的餐具,最好購買沒有顏色或圖案,儘量挑選白色、平滑的
▶給予小孩的玩具的挑選上,也應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
▶使用中藥則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如長期服用後發現四肢微麻或無力等神經症狀,應暫時停藥且諮詢其他醫師。
▶在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
▶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材質
▶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資料來源:【註1】)
■遠離重金屬危害,食品重金屬檢測
每當聽到在食物檢驗出重金屬殘留,總是讓人覺得惶惶不安,深怕不小心就把這有毒重金屬一併吃進去。不過正因為人民對飲食安全的高度重視,目前大部分食品都會進行重金屬檢測,確定檢驗的重金屬含量低於衛生濃度標準後,才能出現在市面上販售。
■重金屬是什麼?
一般定義是指密度大於 5 g/cm3 的金屬,但若用在食品檢測中,則是對於生物體有危害的「有毒重金屬」之簡稱,當食入過量有毒重金屬,慢慢累積在身體的有毒物質便會引發各種疾病,讓健康亮起紅燈。而我國「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中,將以下7種物質列為重金屬檢驗的目標對象。
➜鉛:鉛幾乎對於人體的所有器官和系統都有影響,主要的毒性是影響成人和兒童的神經系統。而孩童又比成人更為敏感,鉛對於孩童的發育、精神智能發展與認知能力皆有影響。IARC已將無機鉛認定為可能的致癌物(IARC 2A)。
➜總砷與無機砷:砷依照存在的型態分為『無機砷』及『有機砷』。有機砷的毒性較低,但無機砷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證實對人類具有致癌性(IARC I),可能導致罹患肝癌、膀胱癌等癌症的風險增加。著名的「烏腳病」即為砷中毒之後果。
➜鎘:鎘會損害腎臟、肺臟及骨頭。著名的「痛痛病」即為鎘中毒的疾病之一。
➜汞與甲基汞:甲基汞(有機汞的一種)和汞蒸氣比其他型態的汞更有害,曝露率在高濃度的金屬汞、有機汞或無機汞可能永久損害大腦、腎臟和發育中的胎兒。著名的「水俁病」即為甲基汞中毒所引起。
➜錫:短時間攝入過量無機錫化合物,恐會引起胃痛、貧血等問題,也可能對肝臟、腎臟等器官造成傷害。
➜銅:適量的銅有助於維持健康,但攝入過量的銅會引發噁心、嘔吐、胃抽筋、腹瀉等急性症狀,非常高濃度的銅會導致肝、腎損害。
➜銻:高濃度的銻恐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雙眼或肺部發炎,或是引起胃痛、腹瀉、嘔吐與胃潰瘍等腸胃道病症。(資料來源:【註2】)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
臺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蘇大成主任建議日常可食用這3類排鉛食物:
➜含鈣、鐵、鋅食物:
鈣、鐵、鋅與鉛進入體腸胃道是通過同一運載蛋白,所以具相互競爭機制,因此可以多吃些富含鈣、鐵、鋅的食物,例如豆製品、肉類(牛肉)、蛋類、動物肝臟、牛奶、蝦皮等。
➜蛋白質食物:
例如豆製品、蛋等,其蛋白質成分與體內鉛結合成可溶性化合物,進而阻止人體對鉛的吸收。
➜含維生素C的食物:
可抑制人體對鉛的吸收、促進鐵質吸收,有助抵抗鉛害,協助體內的鉛從糞便排出。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議題「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簡介
➤➤議題召集人:葛應欽講座教授(中國醫藥大學)、余幸司代理院長(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出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之政策建言,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保障消費者健康。
本計畫針對加強食品風險預防提出以下政策建言:
(A)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
(B)分析檢討已有規範之食品或添加物之國際差異。
(C)評估對健康效應爭議之食品或添加物風險。
經專案會議討論,將集合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完成「加強食品風險評估及預防政策建言書」,研究成果將可提供食品藥物管理署參考,以降低食品安全爭議事件之發生及加強政府緊急應變之處置能力。
此建言書分六個章節,分別為前言、潛在性未知毒物之調查與規範、分析檢討已知規範之食品添加物之國際比較、評估爭議性食品及汙染物或添加風險、食品安全與食品詐欺之國內外處理經驗及結語。
➜ https://forum.nhri.edu.tw/projects/forum-projects/108-pp-5/
1.來源
➤➤資料
∎【註1】
元氣網「鉛在骨頭裡半衰期長達25年! 台大醫列日常3類排鉛食物要多吃」: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37/4847119
∎【註2】
SGS「遠離重金屬危害:讓重金屬檢驗為你做好食品安全檢測」:https://msn.sgs.com/Article.aspx?n=5825&d=FOOD
➤➤照片
∎【註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重金屬危害 #鉛 #鉛暴露 #心血管危險因子 #股骨骨密度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恩主公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綠建材資料庫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夜好眠後,凌晨5點的微光中,我們告別收留我們一晚的九族工寮,不甘願的頂著細雨往情人橋走去。在山裡,天還沒亮就開始下雨,幾乎就代表了接下來我們得面對的,是悲慘無比的整日雨天,這情境在超過35公斤的重裝加持下,讓每個人的心情都沉入了比情人橋下溪谷還深的谷底。
沒多久,我們就遇到了巨大的索道接收站,由許多厚鋼板鋪成大平台,鋼樑與衍架將它從邊坡撐起,踩在上面喀隆喀隆作響;幾條粗粗的鋼纜從平台下方往天空中延伸,一直往雲霧中射去,在這片長滿大紅檜與台灣杉的森林裡,充滿了濃濃的金屬工業風。二十來年前,台電建設東西向輸電線時,就是以卡車將建材運到這,裝上索道,幾分鐘內送達海拔2520公尺的高登工作站。
「等等要上750公尺呢...」正這麼想著,突然也發現大家哀怨的眼神。
萬榮林道的終點是47K,海拔1750公尺,林道在那附近會岔出一條往右手邊溪谷緩降的小路,路底會接上一座長長的「情人吊橋」,過橋就是萬榮林道有名的「天梯」起點。天梯鋪有上千階水泥台階,長滿青苔、年久失修、好壞各半,人們將從這裡開始上升到海拔2500公尺,接上一直都在林道上方的林田山森林鐵道,進入高海拔的世界。
「記得上次來還走錯路,往林道底直直衝,然後才回頭迴轉下吊橋勒!」一邊咬牙陡上,順手敲了一下路旁幾乎成為地標的鋼管吊鐘,自以為祈福的「噹-噹-」在林中迴盪,我們一步步往上蠕去。
沒過多久雨又開始落下,厭世之餘,我看到隊友一個個彎腰閃過一串奇怪的植物:一根沒有葉子、比人還高的褐色毛茸茸樹枝上,居然掛滿了成串的「小香蕉」。這奇怪的東西讓我在低頭閃過之前,停下來抬頭仔細端倪了一番,覺得這傢伙的質感實在是太熟悉了,顧不得隊友越來越遠,我努力翻找腦中的台灣植物資料庫。
「算了!想不起來!先拍再說!」
因為重裝真的很難快步追人,不宜久留,我匆匆用ISO 3200加上廣角鏡的35mm端,硬是留下了這可愛小香蕉的身影;闔起鏡頭蓋,輕輕將它往上扶起,低身閃過,再慢慢放下。
大約有半個小時的時間,我腦中都迴盪著這個怪東西的身影,好像一個打不出來的噴嚏。突然,在某一步踏下的霎那,我想起來了——「這傢伙是山珊瑚的果實啊!!!」
原來,這是一種名為「山珊瑚」的真菌異營性蘭花,沒有葉子、更沒有葉綠素。它大多數時間都在地底默默生長,只有每年的初夏花季會抽出超過一公尺的花序,開滿如煙火般燦爛的黃色花朵,而後結出成串小香蕉般的果莢,傳宗接代後回歸塵土,繼續明年的生命循環。
萬分慶幸沒有因為偷懶或者光線太暗就偷懶不拍,這是我第四次遇見山珊瑚,卻是第一次見到果實本人,真的是很可愛呢!
#南三屋脊大散步・巧遇小香蕉
綠建材資料庫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圖解營養] 學會蛋白質互補,“素”出好營養!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認識了蛋白質對人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身體所需建材,故一個好的、完整的蛋白質需”含有所有人體必需胺基酸,且每種必需胺基酸的量都達到/超過參考蛋白的標準”,而能滿足上述條件的蛋白質又被稱為完全蛋白質。由於人類屬於動物,故來自動物食物的蛋白質一般較容易達到此標準,為完全蛋白質;反之,植物性食物多半其中一種或數種必需胺基酸可能缺乏或含量較低,為不完全蛋白質。
儘管動物性蛋白質優於植物性蛋白質,但我們身邊總是有吃素的朋友、或因某些因素而不愛吃動物性食物,到底這些人該如何從植物性食物獲得優質蛋白質?當需要補充高蛋白或大量補充蛋白質時,又該如何選、如何吃才對呢?今天Stella要介紹的就是素食蛋白質的相關知識,讓大家懂得如何透過食物的搭配來提升植物性蛋白質的品質,吃出好蛋白、素出健康來^_^
▌素食者補充蛋白質的兩個重要概念~
在攝取蛋白質時,不僅”量”重要,”質”也很重要,所以素食者在補充蛋白質時需要掌握兩個重要概念:1.那些食物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量);2.如何提升餐食中的蛋白質品質(質)。
一.那些食物富含蛋白質?認識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
飲食中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主要為動物性食物,如家禽、家畜、魚貝海鮮,及其副產物如蛋和奶類;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較多的則是黃豆及相關製品,其次是豆科植物以及堅果種子類食物,蔬菜和穀類雖也含有蛋白質但量並不多,水果則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少的一類。
豆科植物之所以含較多蛋白質,是因豆科植物的根瘤中寄存的共生性菌(根瘤菌)的貢獻。根瘤菌具固氮作用,簡單地說,就是能將空氣中的氮轉化成植物能用的物質,用來製造胺基酸、合成蛋白質,所以一般而言,豆科植物所含的蛋白質會較五穀根莖類或蔬菜類高。例如,同樣為主食類食物,但屬於豆科植物的紅豆和綠豆每百公克蛋白質為21公克和23公克,是非豆科植物白米的三倍,燕麥的兩倍。另一個蛋白質含量較豐富的植物性食物是堅果種子類,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堅果和種子是植物新生命的基礎,所以含有較多的營養與蛋白質。
Q.認識蛋白質含量較多的植物性食物!
這裡Stella整理了植物性食物的蛋白質資料提供素食者朋友參考。但基本上,除非需要限制蛋白質飲食者,或需要特別留意蛋白質含量,否則一般人大可不必過於在意哪個食物蛋白質含量多一點,哪個少一點。對於一般想要補充蛋白質者來說,只要秉持著"以富含蛋白質的大豆、堅果種子類為主,搭配其他蛋白質含量也不錯的植物性食物同時攝取"的心態即可喔^_^
*豆科植物:[肉類] 黃豆、黑豆>[主食類] 綠豆、紅豆>[蔬菜類] 菜豆、四季豆
豆科植物分布在食物分類裡的「肉類」、「主食類」和「蔬菜類」三大類中,其中「肉類」的豆科植物如黃豆、黑豆蛋白質含量最高(所以才被分在肉類啊>_<),其次是主食類中的乾豆,如綠豆、紅豆、白鳳豆、米豆等。「蔬菜類」豆科植物因為水分高且帶莢,所以每百公克的蛋白質含量並沒有特別顯著。附圖是常見的各類豆科食物的蛋白質及營養成分表供大家參考。
*堅果種子類:[中式] 花生、瓜子、芝麻> [西式] 杏仁果、開心果、腰果和核桃
雖然堅果種子類富含脂肪,但蛋白質含量卻也不低。每百公克的蛋白質含量大多數>15公克。大體來說,中式的花生、瓜子類的蛋白質含量較高,介於22~31公克間;西式的腰果、開心果類含量較低,約在15~22公克間。西式堅果中的夏威夷果因為脂肪非常高,所以相對蛋白質含量較低,僅有8公克,故若想補充蛋白質的話,堅果類食物中最好不要選擇夏威夷果喔。
*菌菇&藻類類蛋白質:含量略高於蔬菜,每百公克蛋白質多半>2公克。
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68項菌菇類食物中,有70%的蛋白質>2公克。半數以上的蛋白質分布在3公克以上。雖然資料庫中部分菌菇類蛋白質含量超20公克,但都是乾料如乾姬松茸、紫菜、乾裙帶菜、乾香菇、乾木耳等,這些食物新鮮的狀態下蛋白質並沒有那麼高,例如新鮮姬松茸蛋白質只有4公克,木耳更只有1.1公克。特別要提的是新鮮海藻類蛋白質並不高,海帶類每百公克約含0.7~0.8公克蛋白質,洋菜更只有0.3公克。
[補充]常見新鮮菇類的蛋白質含量:松茸白菇(5.1g)、珊瑚菇(4.7g)、草菇(3.8g)、秀珍菇(3.7g)、香菇、洋菇(2.9g)、鴻喜菇(2.7g)、金針菇&杏鮑菇(2.5g)。
*蔬菜&水果類:蔬菜類蛋白質略高於水果。大多數水果每百公克蛋白質<1公克,蔬菜類則多半>2公克。
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中277項蔬菜中,有83%的蛋白質>1公克,近半數蛋白質分布在2公克左右;224項水果中,75%的蛋白質<1公克,只有20%介於1~2公克間)。
二.食物互補,透過胺基酸互補打造完美蛋白質!
如同我們之前所提的,蛋白質是身體建材,所以不僅”量”很重要,”質”更重要。由於動物和植物所需的必需胺基酸並不相同,所以光憑單一植物性食物的胺基酸組成基本上是無法滿足人體必需胺基酸的要求。但不用過於擔心這個問題,因為針對植物性食物會有一種或數種必需胺基酸含量不足的問題,我們可透過食物搭配,也就是同時食用兩個或更多種不完全蛋白質的食物,來互補其不足。舉例,米飯、麵等穀類食物離胺酸和酥胺酸這兩個必需胺基酸含量較少,而豆類剛好富含離胺酸,所以穀類搭配豆類同時食用,將可彌補單一植物性食物蛋白質品質較差的問題,提升該餐食物的蛋白質品質。
下面是兩個提升植物性食物蛋白質品質的技巧:
1.植物性蛋白(不完全蛋白質)+動物性蛋白(完全蛋白質)~
以吃素為例,蛋奶素者可在每餐中搭配蛋類或奶類製品,來提升該餐飲食的蛋白質品質。例如早餐吃麵包或饅頭時可搭配杯牛奶一起喝,或在麵包中夾顆蛋或夾片起司。
2.同時進食可互補的植物性植物~
例如穀類富含甲硫胺酸&胱胺酸,但缺乏離胺酸和酥胺酸;豆類富含離胺酸,但缺乏甲硫胺酸和色胺酸(可參考附圖),所以可以穀類混合豆類一起食用,來達到互補其不足的目的。例如將白飯改成皇帝豆飯、黃豆飯或紅豆飯,或吃飯時搭配一道豆類料理或選些豆類蔬菜來吃。
基本上,建議可將食物分為穀類、蛋類、黃豆製品、豆類蔬菜(包括發芽豆子)、菇類等幾類,然後每次盡量選擇幾個不同類別的食物搭配食用。
#素食營養 #蛋白質品質 #蛋白質食物表 #胺基酸互補 #圖解營養 #蛋白質相關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