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大師們一起恢復河川生命力!
今天我在 #賴木銓、#鄭兆善、#鄭雲益 三位師傅專業指導下,化身砌石排列師傅,一起將 #新北中和 #藤寮坑溝 的卵石堆疊起來,讓石頭間的空隙成為水生動物的棲息場所,打造多樣化的水域環境。過去在河川整治上都以 #防洪 為首要目標,多採人工構造物進行防洪,但也因此忽略了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工作,聽說這是日據時代流傳下來的匠藝工法,石頭角度、堆疊方式,考驗著美感與體力。這裡也是全國生態河川示範區,總長700公尺,預計可在8月完工,未來 #新北泰山 #大窠坑溪 也會進行相同工程,鋪建青綠生活路廊,增設休憩場域及照明設施。
#新北市 不僅要繼續努力將 #污水下水道 接管延伸,也會針對各地河川生態進行評估改造, 新北水漾 水利局團隊將為市民朋友打造不僅家門前有小河、更是條乾淨、生意盎然的小河。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670的網紅侯友宜 houyui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與大師們一起恢復河川生命力! 日前 #侯Sir 在 #賴木銓、#鄭兆善、#鄭雲益 三位師傅專業指導下,化身砌石排列師傅,一起將 #新北中和 #藤寮坑溝 的卵石堆疊起來,讓石頭間的空隙成為水生動物的棲息場所,打造多樣化的水域環境。過去在河川整治上都以 #防洪 為首要目標,多採人工構造物進 行防洪,但...
綠 川 整治 工法 在 張志豪 中和發言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央地方合作,打造中和親水綠空間!》
今早與侯友宜市長一同前往 #藤寮坑溝 生態工法改善工程,感謝 立法委員 江永昌大力爭取6650萬前瞻經費,讓工程順利進行,我也當面向侯市長拜託,#加速汙水下水道接管率,從源頭根治污河川污染💪
除藤寮坑溝外, #瓦磘溝 整治也是志豪上任以來持續關心的議題,過去在我的要求下,副市長組成 #專案小組 並召開多次 #瓦磘溝公共溝通會議,侯市長也曾多次向志豪承諾 #會親自參加瓦磘溝公共溝通會議,相信在侯市長的參與下,整治計畫會加速進行,中央地方共同聯手,力造中和乾淨親水綠空間!
相關新聞:
👉《瓦磘溝喊2年除臭 地方盼生態活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5309186
#河川整治
#陽光新一代。#議會新聲代
#張志豪議員
綠 川 整治 工法 在 游輝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鄉親們熟悉的中和大排(藤寮坑溝),即將有嶄新風貌!👏👏👏
靠近錦和公園附近的中和大排(嘉慶橋至中正三橋)這段河道寬約15公尺,雖是都市型河川,緊鄰住宅區,但水際環境單調,缺乏生態性,兩岸步道狹小,民眾使用率低。新北市從去年底耗資近億經費,整治這一段700公尺區域,打造「綠水澗」廊道,以自然工法回復水域生態,上午輝宂服務團隊和市長侯友宜一同前往視察並參與砌石體驗,原本的直立式水泥護岸,未來會是採原木動物通道,綠化堤牆。
至於員山橋至中正三橋450公尺陸域環境,拓寬為1.5至2.5公尺寬步道及綠帶混合陸廊,並保留原行道樹🌲綠帶,增設各寬1.5公尺的雙線單向🚴🏻♀️自行車道。
中正三、四橋間,增設造型休憩座椅、臨溪側河岸欄杆,搭配地崁式投射燈、LED條狀燈,營造河岸氛圍,並種植山素英、台灣野牡丹藤、七里香、黃金露花等植栽。相關工程預計8月完工。
綠 川 整治 工法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與大師們一起恢復河川生命力!
日前 #侯Sir 在 #賴木銓、#鄭兆善、#鄭雲益 三位師傅專業指導下,化身砌石排列師傅,一起將 #新北中和 #藤寮坑溝 的卵石堆疊起來,讓石頭間的空隙成為水生動物的棲息場所,打造多樣化的水域環境。過去在河川整治上都以 #防洪 為首要目標,多採人工構造物進 行防洪,但也因此忽略了自然生態的重要性。
大家不要小看這個工作,聽說這是日據時代流傳下來的匠藝工法,石頭角度、堆疊方式,考驗著美感與體力。這裡也是全國生態河川示範區,總長700公尺,預計可在8月完工,未來 #新北泰山 #大窠坑溪 也會進行相同工程,鋪建青綠生活路廊,增設休憩場域及照明設施。
#新北市 不僅要繼續努力將 #污水下水道 接管延伸,也會針對各地河川生態進行評估改造, 新北水漾 水利局團隊將為市民朋友打造不僅家門前有小河、更是條乾淨、生意盎然的小河。
#新北大工程 #安居樂業 #侯友宜
綠 川 整治 工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介紹
專訪:黃彥霖 主任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是全國第一個以河川為主題的環境教育中心,場館建築坐落於老街溪畔,由原有兩棟客家古厝改建而成,主要介紹有關老街溪的河川整治過程、河川生態等資料,入口處有四座時光隧道溜滑梯,供來訪小朋友遊憩體驗。
全區將實地設施的參觀與整個展示設計內容相結合,讓參觀者在參觀路徑上有系統地獲知老街溪的環境、歷史背景、水資源處理專業、生態工法的理論與實務…等相關資訊,賦予參觀者深入探索老街溪生態歷史及老中壢發展史,園區規劃設計分為下列幾大區塊:
█地景式的教育場域:自導式展示解說以水圳源頭意象土丘為起點,透過層層的類梯田水過濾過程,再匯流至基地中縮小版的老街溪人工溪流,除種植原生水生植物外,更是保育類動物的繁殖地。
█老街溪故事館:建築物是依據農業社會時期先民居住的空間形式修復,是一層磚造平房重建,其中保留了4坪的天井及既有的廚房大灶,室內空間係提供展示並結合教育活動的場所,可同時容納約20至40位學員,也是地方居民文史教育活動的場地。
█河川生態教育館:二層紅磚仿舊建築,以鋼構將原舊建物置於新建築物中。以永續設計為主要概念,結合現今再生資源回收或再利用的技術達成綠建築。一樓展示在地五十年環境變遷空照圖、河川生態教育、及人類對水資源的破壞與改變等內容,二樓則展示老街溪掀蓋整治歷史。
█新勢礫間水質淨化系統:深藏於新勢公園地底的生活汙水處理系統,採用生物處理法淨化水質,設有地下廊道可由系統剖面深入了解淨化原理,並於出水口處營造生態池,是觀察老街溪生態縮影的最佳場域之一。
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設有專業環境教育團隊協助校外教學、到校推廣環境教育、機關團體環境教育研習、教師環境專業研習、暑期營育樂隊等活動課程,生態館平日安排有志工為到訪的民眾進行解說服務,近年更和老街溪沿岸水環境巡守隊合作,建構巡守隊培訓基地和老街溪沿岸守護網絡,除推廣教育外更為在地環境品質帶來實質提升。
粉絲頁: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
地點:桃園市中壢區中原路58號
電話:03-422-1469
綠 川 整治 工法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被評為「不輸韓國清溪川」的台中市綠川,經過整治後,成為民眾打卡熱門景點,甚至吸引不少縣市首長考察。不過,綠川整治的完成,其實有著一群幕後功臣的幫忙,他們被稱為「無名英雄」,採「人工點井工法」潛入水底,搬運井裡的礫石。(台中市政府提供)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