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食在有意思✨✨
民以食為天! 中國大陸🇨🇳將近14億的人口
無疑成為最大的食品市場。🍽
近在咫尺的臺灣當然要好好把握這個商機
e特務🕵️♀️今天帶大家來看看中國大陸在食品市場的新趨勢!
⚡ 中國大陸市場新”食”力 ⚡
✅中國大陸進口食品的發展
🔹根據「2020年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2019年中國食品進口金額為908.1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23.4%,隨著中國大陸人民平均所得持續成長,消費水準提升,大陸居民消費心理以及消費習慣快速改變,口味多樣化且各具特色的海外進口食品不再是優越生活的象徵,已融入大陸居民日常生活中。食品行業報告」,2019年中國食品進口金額為908.1億美元,較2018年成長23.4%,隨著中國大陸人民平均所得持續成長,消費水準提升,大陸居民消費心理以及消費習慣快速改變,口味多樣化且各具特色的海外進口食品不再是優越生活的象徵,已融入大陸居民日常生活中。
🔹2019年全中國大陸有57.5%消費者在進口食品上的消費金額占整體食品消費的比例超過10%,進口食品種類愈來愈多,通路愈鋪越廣,從線上到線下,從淘寶、天貓到各地的便利店、超商,甚至還出現一些進口食品折扣店,但也使得進口食品價格更透明,利潤更微薄。
✅年輕世代為進口食品消費市場主力
🔹80後、90後、甚至00後出生的年輕消費者受外來文化和網路生活方式影響很大,他們喜歡可以帶來新奇、有趣、最好作為網路社交話題的新商品,例如現在年輕人喝白酒越來越少了,喝各種進口水果酒卻越來越多;年輕人不愛吃傳統泡麵,要的是包裝精美時尚、設計獨特的各式進口麵類商品。
🔹針對這群消費者,在商品的行銷訴求上,要找出”出奇制勝”的創新點,或是針對特定族群開發具有潛力的利基商品。此外,中國大陸年輕世代因為大量透過網路接觸新商品資訊,喜歡求新求變,商品包裝設計更顯得重要。
✅「即期食品」風潮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大陸多次的封城停工,導致本該正常銷售的實體通路食品大量囤積,食品工廠、各地方代理、經銷商都面臨極大的庫存壓力,加上食品保存期限短,大量接近保存期限的食品被歸為即期食品,廠家、各級代理和經銷商不得不降價加速促銷這些庫存食品,因此催生了這兩年的即期食品風潮。
🔹食品市場產能過剩是即期食品出現的主要原因。隨著越來越多即期食品的出現,即期食品的市場價值也逐漸被發掘。從最初透過小規模的店舖進行即期食品的折扣銷售,到線下直營店的出現,再到即期食品被放到電商平台進行銷售,行業的受關注度正在不斷提高,而即期食品的市場的發展也將走向規範化、規模化。
🔹線上即期食品平台因為商品本身的保存期限更短,更容易有庫存壓力,引發消費者擔憂,未來可採取線下初次購買、線上進行重購的销售模式。
✅「盲盒」買的是一種社交方式
🔹在即期食品中,有一種「盲盒」的商品組合,消費者無法事先知道盒內裝的是甚麼商品種類或口味,是一種隨機的概念。盲盒購買具有強烈不確定性,多是年輕族群想體驗新鮮事物和分享趣味的一種購物方式。
🔹與以折扣價購買即時食品的方式不同,這些即時食品盲盒都是一口價,通常會含有七、八款即期食品,商品大多是薯片、餅乾、堅果、方便麵、咖啡等休閒零食,隨機組合、随機發貨,一般定價大約人民幣9塊9,最多不超過人民幣20元左右。有商家將自己銷售的即期食品盲盒定義為“娛樂性購物體驗”,既然是體驗,商品一旦售出,概不退換。
#9月跨境食在有意思 #跨境電商服務網 #e特務 #跨境電商 #進口食品 #即期食品 #中國大陸 #盲盒 #臺灣食品 #消費者行為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
「網路世代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跨境電商服務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iPower 發展中心- 【#新創藝】Z世代斜槓創藝學院開始報名 ... 的評價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z世代定義、a世代、z世代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z世代定義、a世代、z世代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網路世代定義 在 千禧世代普遍左傾?美民調:7成票投社會主義者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網路世代定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緊箍咒》
上週末,小夥伴傳了即將要on檔的社群layout來,想問問我,A版B版哪個配置更好看。
社群的事,我已逐漸授權給年輕的孩子自己做決定。這麼久的時間下來,也慢慢讓她摸出一點心得和成就感。偶有拿不定主意的文字或設計,她就會來敲敲我的門。
兩孩子在身邊鬼哭神嚎,我快速瞄了一眼排版,想用最快的時間解決,只要不太離譜偏頗,社群梗原本就該奔放。我這個老人家最好別太中二。
然而,下一秒,我感覺到自己的頭腦,規律地發出高速運轉的聲音,像印刷廠趕印明日早報頭條那樣,「A版選色飽合度這麼低,看起來暮氣沉沉,完全沒有節慶感。」,「B版又太活潑一點了吧,主要訊息都被淹沒,眼花撩亂。」
手指開始打字回覆,沒打幾個字覺得速度太慢,切換成語音模式,這下快多了,說出來的話也急火火的,「親愛的,妳要不要試試簡潔的設計,配色用品牌主tone,訊息濃縮成一句話。或發展成社群金句之類。」
要按下enter鍵前,我想起了一件事。整個人停頓在半空中。
在複訓一階時,John曾形容,頭腦與邏輯中心,是強勢的,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這麼柔弱。聽到這,我在銀幕前,不禁撇了撇嘴,哪有啊?身為這些區域被高度定義的我,從來不覺得自己強勢。也感嘆,白白被啟動了這麼多區域,要做決策的時候,一點忙都幫不上。強勢有屁用。
有了實際發生的例子,我咀嚼John的觀點,這些能量場域之所以強勢,是因為串接頭腦、邏輯的通路屬性,全是個體人與社會人迴路,我們於是依照「自己認為正確」、或「這樣做對於大家都好」的信念,而思考、歸納、與表達。沒在管家族人的感受,我們外顯的觀點,來自於靈光頓悟、事實推敲、歷練驗證,絕少根植於傳遞支持,目的也不在尋求盟友。
所以,有一種好,叫做,我跟你說,這樣做最好,也會讓所有事情步上正軌、一切邁向成熟與進步。
強勢,更可能是一種霸凌。因為,小夥伴的頭腦和邏輯中心,都是開放的。一開始共事時,我驚訝於她的天馬行空,而這些天上奔騰的馬,永遠落不了地,或是落地之後,就變成泥池打滾的驢,久久圈繞不出去。
我曾以為,這個世代的年輕孩子,多半如此。缺乏思考辨證和邏輯分析的能力。她們面對我,也戰戰兢兢,反駁不了幾句又去抄筆記、爬google、忙著回答我一籮筐的問題。
現在,我願意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差異。我也發現,共事一段時間的團隊與夥伴,最後形成的論述、做出來的作品,就是我的復刻樣板。對此,我曾十分自豪,直到最近重修了一階、又跟著瑪麗安老師練習了四週的覺察,使我願意正視頭腦與邏輯中心的盲點,並展開一個有趣的邏輯中心練習,「把自己非常在意的點,記錄下來。」
所謂在意的點,借用John的解釋,就是你特別容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急著辯駁的地方。不記錄還好,一認真觀察,馬上就有以下GY的各點出現,像是:
(1) 天外飛來一筆,沒有事實根據、也缺乏細節執行的想法。
(2) 固鎖或武斷的結論,被告知這件事情只能這麼做,沒有其他彈性空間。
(3) 來龍去脈不夠清楚、正反資訊的陳述失衡。
(4) 跳躍式、非線性推導、太過感性的溝通過程。
這也證明了,我果然是理解迴路相對發達的設計,很愛唱反調,常詰問對方,為什麼?從哪裡推斷得到這個假設?會不會不夠全觀?能不能換一種思考或執行的角度?
哈哈哈,然後對方就會開始焦慮,落入和我一樣,不斷地設立又推翻的迴旋,再多正反佐證都不夠。充分反應了我對於未知、對於徒勞無功、對於被他人挑戰或拒絕的莫須有恐懼。
邏輯中心,是距離能量中心最遠的覺察雷達,如實承接了頭腦中心不斷運轉的壓力,也許能夠發聲(只是未必會被當成救世之音),但終難發起,只能在不受控制的孫悟空頭上,套上美其名是邏輯思辯,實則是高壓控制的緊箍咒。
回到《區分的科學》,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邏輯察覺的價值,並不在於控制,而在於能夠分享獨特的觀點,清楚傳遞生而為人的體驗與可能,在正確的時候滋養與鼓舞他人。」人生中,絕大部分的事,不放手去試,永遠不會知道。也不是所有的問題,經過面面俱到的思量,就會出現兩全其美的解答。
那麼,A版B版,孰優孰劣,它對我而言,是一個決策,我可以用頭腦與邏輯的無敵鐵金剛,輕易找到一百個攻訐點。而,它對小夥伴而言,卻是一個嘗試和體驗。我反問她,妳喜歡哪個版本呢?
她說想換換繽紛的版型,一貫沉穩大器的用色主軸,雖然維持了質感,可是TA的反應沒有那麼好…。
換了以前,我聽到這裡就會開始搬出大道理,是嗎?妳有看過哪些數據證明反應沒那麼好?除了版型之外,有考慮其他變因嗎?妳覺得突然改變風格,會不會有更大的反效果?
然後,我會毀了大家的週末。只為了想要控制未知的恐懼。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不知道,就算認認真真推演過,我們最後的選擇,也可能是錯的。
那不如,就從這裡開始放手,讓空白中心的靈活,跳脫長久以來我自以為精準的制約,孫悟空有滔天覆海的本領,該放她躍出我的五指山。外面如何山高海深,她從此會有決斷和領悟。我也用不著當包山包海的如來佛了。苦海無邊啊,讓我們各自到內在權威靠岸吧。
我用剛買的貼圖,回覆了一張小學生比出「鶴」的姿勢,意思是,好,交給妳決定。接著把手機調成靜音,我轉頭對兩小女說,YA,媽媽功課做完了,那我們現在來開下午茶趴踢囉!
無論你是空白中心的靈活悟空,還是能量被定義的高深如來,願大家多多覺察,既不需要對所有的問題照單全收地思考,也不需要事事都在思辨過程中九彎十八拐,該放手體驗時,別瞻前顧後,希望大家,各得自在。
*照片取自網路
網路世代定義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成長中的公司遇到倒楣事!?
第一次寫智邦(2345) 是 2019/09 月,當時價格為 160 元,而且已經位於警示區間了,而我將它定義為成長股,認為只要公司獲利持續成長,那就還有機會繼續往上,果不其然,價格後續最高來到 320 元,含股利 6.19 元,足足漲了 104%。
-
但最近價格回跌至 283 元,2021Q2 盈餘衰退 -17%,主因為智邦 6 月竹南廠外籍員工確診,公司隨即啟動工廠消毒、員工篩檢及分流,除對產能造成影響,也導致 6 月產能較公司原生產計畫減少約 10%,以及防疫費用支出額外增加約 1,200 萬。
--
📲阿勳 APP 潛力股免費下載
點擊前往:https://cmy.tw/008YFI
--
🧐智邦 (2345) 是怎樣的公司!?
公司成立於 1988 年,主要從事企業級與電信級高速乙太網路交換器、無線區域網路產品、寬頻產品、消費性電子產品製造業務。
早期是替品牌廠商進行純硬體代工,在由品牌廠商銷售給終端客戶。近年轉向與軟體客戶共同開發設計解決方案,可直接提供終端客戶軟硬體整合性的產品。
-
智邦在 5G 產業鏈中屬於中游廠商,中游廠商主要是從事基地台建設 與 路由器 的生產,智邦的主力營收就是生產交換路由器,提供每秒 10 億位元的無線網路及無線固網接取連接,因此才被稱為 5G 概念股。
-
🍀主要產品
智邦的產品項目很多,包括: 大型數據中心交換機、雲端伺服器管理系統、電腦硬體、系統軟體、網路應用軟體、網路工作站、企業網路有線與無線交換器與無線基地台、通訊電子硬體/軟體設備、光纖網路、無線區域網路等等。
-
只要需要上網,就會需要智邦的產品,幾乎人人家裡都有一台交換器,對企業來說也是必需品,在這追求更高速,更低延遲的網路世代,更好的網路交換路由器是硬需求,常見的應用領域有 :數據中心交換器、雲端伺服應用設備、城域網路接取、電信網路、家用寬頻、校園/企業網路、有線/無線網路解決方案等等。
-
💁♂️阿勳的價值投資社團
傳送門 : https://pse.is/3aj2de
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儀式&我們走過:
台灣不同的族群,自然各有其對生活的態度;年復一年自然重複的季節更替、24節氣,是老祖宗的智慧,不同宗教文化也隨著時間舉行不同的儀式。
人們藉由儀式來肯定生命存在的意義。不論是伐木造船,還是婚喪喜慶,迎神廟會和建醮,時代的巨輪一直往前邁進。城鄉差距雖然帶來生活樣貌的改變,我們在不同族群,且又重複發生的儀式裡面,看到文化傳承的過程;既有不變的理念堅持,也有順變時代的妥協。
百年來,我們走過日據時代、太平洋戰爭,也經歷白色恐怖的威權時代、解嚴後街頭狂飆的民主歷程,並因追求經濟發展而傷害了自然環境,遭受時常來襲的颱風、水患和地震,還有瘟疫或病毒的傷害。
我們遭遇,我們應變,我們曾經失敗,我們也學著反省。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網路世代定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網路世代定義 在 z世代定義、a世代、z世代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廣泛來說,Z世代是指1995到2010年誕生,約10到25歲的新興世代,在台灣約375萬人,佔總人口16%。 1995年在人類文明史上,被定義為網際網路起飛元年,許多Z ... ... <看更多>
網路世代定義 在 z世代定義、a世代、z世代缺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廣泛來說,Z世代是指1995到2010年誕生,約10到25歲的新興世代,在台灣約375萬人,佔總人口16%。 1995年在人類文明史上,被定義為網際網路起飛元年,許多Z ... ... <看更多>
網路世代定義 在 iPower 發展中心- 【#新創藝】Z世代斜槓創藝學院開始報名 ... 的推薦與評價
廣泛來說,「Z世代」是指#1995到2010年誕生,約#10到25歲的新興世代,在台灣約375萬人,佔總人口16%。 1995年在人類文明史上,被定義為網際網路起飛元年,許多Z世代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