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集 PODCAST 上架!!
這次跟大家聊聊前幾天下台南南科考古館取材的經驗,順便製作了簡報影片,把許多拍到的照片整理在簡報中,一併附上整理的PODCAST內文。
-----------------------------------
台灣還有史前歷史?
相信很多人會抱持著疑問,那麼久遠的年代,台灣這塊土地就已經有人類的足跡,而且隨著年代的演進,還產生了不同的文化,以往對史前資料都停留在,那種電影原始人的概念,不過我想不同的地域跟環境,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才對,如果不好好了解一下這段歷程,一定無法畫出符合故事中的氛圍。
剛好手上有個台灣史前的漫畫題材要畫,漫畫家對於故事畫面的呈現,一定是要置身投入,才會有對應的畫面產生,如此才有可能畫出心目中的具像畫面。
所以為了瞭解這段歷史,我決定走訪台南的南科考古館,因為這邊保存了許多有關台灣史前的資料,還有許多出土文物的展示,親身感受體驗,才是最直接的取材方式。
因為住台北,所以這次選擇搭高鐵下台南,一路上發生了不少小插曲,出門前手錶時間慢了10分鐘,差點沒趕上高鐵。在高鐵上,遇到認識的朋友,竟然就坐在我後面。
出門前才發現,因疫情影響,考古館需要提前上網預約登記入場,結果當天已經額滿,想說到現場再說,沒想到再刷一次頁面,就出現有人讓出名額,當然手刀下定預約。
下高鐵發現假日的接駁車沒班次,趕緊改搭火車等等的狀況,一切的巧合,讓整個行程好刺激,不過都有驚無險地度過,LUCKY!
來到南科考古館,當你踏入館區那瞬間,很難想像現在考古館的位置,在5-6千年前還是一片大海,對!沒錯!就是大海!這裡是高山經過雨水沖刷,順著河流把泥沙往外擴張,在與海水互相拉扯下,逐漸形成了這塊土地平原,才有現在我站的這個位置,有高山有大海有平原,山海原正是我這次漫畫案的核心,感觸特別深。
想像我站立的位置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經過不斷的演進後,才形成現在腳下的這塊土地,館中有一區特別展示了這塊土地的演化,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大自然的變化真神奇,應證了土地是會成長的,現在就讓我來帶大家看看,館內有些甚麼特色。
整棟考古館用了類似方塊的造型堆積,聽說是仿造考古挖掘時,一層層挖掘方塊坑洞的感覺,館內有些走廊的窗戶,也是朝這樣的構想設計,牆壁裝飾切割成,不同層級的挖掘圖案展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設計巧思,其實看到考古館的外型時,有點意外,因為跟我正在進行的漫畫設定,概念本質上蠻類似的,歷史是由方塊組成,由方塊堆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尤其這一次的主題就是史前歷史,那更是要好好的感受一番。
進入會場後,先到櫃台買門票,然後跟著指示牌的指引方向導覽,有好幾個館可以慢慢看,不過要注意中午的休館時間就是。
上去的手扶梯旁,有許多挖掘的古物介紹看版,剛好是對照外面的牆壁圖案。首先進入第一個展館,也是我這次主要取材的地方,入場的空間用了好幾個投影機做環繞投射,這個館主要講述館區的由來,以及各種年代文物的展示,一進去就會看到,台灣史前到現代的各種文化演進,在這塊土地上,竟然就像一個三明治,一層一層的包覆著不同文化,每一層堆積著當代的文物紀錄,土地真的是最好的歷史保管箱。
旁邊有一個平台,展示著我剛剛講的,這塊土地由大海變成土地的過程與原因,上下皆有投影動畫演示,講解的相當清楚,接著就是各個年代挖掘出來的文物展示,展示的不外乎是,陶器、貝類、鐵器、玉器,骨骼等等...這些較不會因時間腐化的東西,不同的文化,就會有不同的器具呈現,像陶器就有很大的區分,不論是材質、外型甚至外表的壓紋,都有每個文化的特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區隔,每個文化與文化的銜接點發生了甚麼事?這都是編故事時很可以發揮的地方。
另一區館方還做了一個各文化的環境模型,可以從居住跟地形變化上,了解每個文化的生活環境,做的很細緻,剛好有一些建築參考,當然是從各種角度拍了許多照片,資料不嫌多!
順著走道來到第二個展區,這一區展示模擬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與精神模型,都是1:1的模型展示,體會史前人類那時的生活環境,有一些物件細節可以參考,例如衣物的穿著,使用器具的纏繞方式,都會以當時的環境假想還原,對於未來畫成漫畫還蠻有幫助的。
來到第三的展館,這裡展示的是跟考古作業比較相關的素材,他把地層切割展示,還有模擬挖掘的現場,各種挖掘出來的骨骼比對,有點像我們素描在學的藝用解剖學,還有分析台灣各地的地質比較,感覺學術性質比較重的一區。
接著下去是兒童親子區,不過去的時候沒開放,應該是定時會有一些影片活動的展示。
這次去剛好遇到,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裡面展示一些人骨墓葬的文物,看考古學家如何透過骨頭講故事,陳列很多相關骨骼的模型資料,角落有撥放一段史前人類的生存小影片,也有影片劇照、道具還有分鏡的展示,當天下午有這段影片的拍攝講座,其實也是特地為了講座下去聽,看影片如何用現有的文物資料,轉換成電影的概念,或許可以當成我轉成漫畫的一些參考,聽後有些收穫跟想法,還發現台上講座的主角演員,竟是我FB的朋友王國仁老師,真是巧啊~
這趟體驗,除了讓我更加了解台灣史前文化的演變外,也有了更深的故事想法,很多資料不能光靠搜尋或書本上去取得,實際走訪感受實際靈氣,真的會更加有想法,這也是我提供未來需要取材的人一個建議,很多是真的必須要親自看到,體驗到,才有辦法真實的紀錄下來。
在遠古那個沒紙沒筆沒電腦的年代,人類要如何保留自己的歷史,甚至保留自己曾經存在的紀錄,這次的體驗讓我了解,不管任何年代,人跟土地的存在是不會改變的。
誠如我故事中準備的一句台詞:
就用我們的身體跟土地,來告訴後代,這裡曾經發生的事吧!
對了,本來那天預計留宿台南一晚,隔天順便到附近的一些展館參觀,後來聽說一般美術館跟藝術館,周一幾乎公休,沒錯!無處可逛 !所以只好乖乖地打道回府,一切都是天意~
----------------------------------
#漫漫話畫
#南科考古館
#PODCAST
#youtube
同時也有6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4 黃彥超 -------------------- 藝術家簡介 -------------------- 黃彥超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自身參與當代日常生活活動後的感官知覺,例如上網、在健身房運動、電視電影等等,身體感受到觸電般地速度感與火...
網 上 藝術館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館SPOTLIGHT】「住洋樓養番狗」——六個字或許概括了半世紀以來香港人理想的家庭生活模式。揭開美滿表象,「幸福家庭」是否一闕家家戶戶琅琅上口的隱性悲歌?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全新創作《幸福家庭與狗》,由作曲家盧定彰夥拍作家黃怡,透過全新創作的文本與樂曲,結合媒體藝術家余穎欣的影像,演員邱頌偉的朗誦,以及李一葦指揮的七人合奏小組,帶領觀眾走進一個五人一狗的典型香港中產家庭,解構背後的幸福密碼,探索種種因愛而生的牽絆與選擇。
全文:https://bit.ly/3AQfmgA
《幸福家庭與狗》
日期:2021年10月1日至10月3日
時間:晚上8時15分(10月1至2日)、下午3時30分(10月2至3日)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票價:$300(門票於art-mate.net及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節目詳情:https://bit.ly/3sw34qB
(資料由客戶提供)
#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 #表演藝術季 #音樂 #文學 #影像 #盧定彰 #黃怡 #SPOTLIGHT #TaiKwun #CentreforHeritageandArts #PerformingArtsSeason #TaiKwunPerformingArts #Music #Literature #Projection #DanielLo #WongYi #contemporarymusic
網 上 藝術館 在 東蛙池塘 DongW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室內景點好選擇👍👍
網美拍照打卡必訪唷😍😍😍
更多介紹:https://dong1104.pixnet.net/blog/post/34037287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長安西路39號
電話:02-2552-372
開放時間:10:00~18:00(星期一公休)
網 上 藝術館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4 黃彥超
--------------------
藝術家簡介
--------------------
黃彥超的創作靈感來自於自身參與當代日常生活活動後的感官知覺,例如上網、在健身房運動、電視電影等等,身體感受到觸電般地速度感與火花,他抓住這瞬間的感覺,在作品中釋放推展。
--------------------
作品介紹
--------------------
我將那概念上完全摸不著邊的兩個平行時空疊加在同一個平面,好像銀幕保護程式般一直不斷的播放,好像進入一個迴圈,它好像在揭露我所身處的時空環節。
它以一種未完成的姿態,好像一個檔案庫般,我也覺得我好像用這個影像在比擬舞台,彷彿一切皆是被調度出來的,例如五光十色的光線,還有究竟邊界為何處,我們處於一個暴露的媒介之中,好像自我展示,卻也迷失於其中無法逃逸,只能用這樣的姿態展露,顯示我所感受到的身體。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網 上 藝術館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客家事務局、文化局(4/8-9)】
#爭取雨馬親子音樂劇來桃園
客家親子音樂劇「雨馬」是由客委會與紙風車劇團合作演出,在兩廳院藝文
廣場演出,獲得熱烈迴響,甚至讓許多不懂客語的民眾也大受感動。
「雨馬」的內容包括疫情、缺水等時事,引發民眾共鳴,並結合客家音樂、水火特技與多媒體特效,甚至打造一匹10公尺高的藍色巨馬,與觀眾多元互動,獲得廣大好評。
反應如此熱烈的客家親子音樂劇,智翔也希望客事局能夠爭取來桃園演出。
#街頭藝人主題網站廢存
文化局建置的街頭藝人主題網站長久以來疏於經營,智翔點選發現網站內容幾乎一年才更新一次,猶如荒廢。
但智翔認為街頭藝人表演非常多元,這些豐富多元的演出資訊、團隊介紹,甚至演出花絮,其實都可以在網站內做出更多的呈現,提供民眾了解相關資訊,認識桃園多元的街頭藝人文化,增加曝光。
既然已經有設立這樣的平台,也希望文化局能好好經營,發揮網站該有的功用,提升使用效率而非荒廢閒置。
#橫山書法藝術館缺失改善進度及開館
文化局工作報告中提到,橫山書法藝術館正辦理缺失改善,預計於今年3月點交。
因此智翔關心到,現已4月了,改善進度如何? 預定何時可以點交、開館? 館長指出,目前已經進行外牆優化工程,增強耐厚和防水等級,預計4月13號點交後美術館開始進駐, 9月底開館。
#桃園文學館新建工程
自2019年來文學館新建工程招標多次未果,今年4月6日再度招標,智翔想問的是,為何一個工程多次流標?
局長指出因為廠商認為經費不足、工期過短,造成無人願意投標。但智翔更想知道,造成需要更多經費和工期的確切原因為何?
就智翔看來原定設立文學館的東門街日式宿舍群,因需要原樣修復,修繕如舊的方式才做為場館地點,但因年久閒置修葺工程繁複困難,是否因此可能造成經費需求更高?
而局長也回答,如果是已經沒有歷史建築身分的部分,會以重建來做調整,使其新舊並呈,這次上網公告也再次調高經費增加廠商投標意願。
而智翔也希望在新舊並呈的同時,也要考慮整體建築風格的統一表現,舊有的修復也要盡善靜美,減少未來有缺失出現。
而最後台南桃園的文化局科技交流,如果有機會合作,也可以好好規劃,在請局長會後提供相關報告。
網 上 藝術館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智翔的議會質詢-客家事務局、文化局(4/8-9)】
#爭取雨馬親子音樂劇來桃園
客家親子音樂劇「雨馬」是由客委會與紙風車劇團合作演出,在兩廳院藝文
廣場演出,獲得熱烈迴響,甚至讓許多不懂客語的民眾也大受感動。
「雨馬」的內容包括疫情、缺水等時事,引發民眾共鳴,並結合客家音樂、水火特技與多媒體特效,甚至打造一匹10公尺高的藍色巨馬,與觀眾多元互動,獲得廣大好評。
反應如此熱烈的客家親子音樂劇,智翔也希望客事局能夠爭取來桃園演出。
#街頭藝人主題網站廢存
文化局建置的街頭藝人主題網站長久以來疏於經營,智翔點選發現網站內容幾乎一年才更新一次,猶如荒廢。
但智翔認為街頭藝人表演非常多元,這些豐富多元的演出資訊、團隊介紹,甚至演出花絮,其實都可以在網站內做出更多的呈現,提供民眾了解相關資訊,認識桃園多元的街頭藝人文化,增加曝光。
既然已經有設立這樣的平台,也希望文化局能好好經營,發揮網站該有的功用,提升使用效率而非荒廢閒置。
#橫山書法藝術館缺失改善進度及開館
文化局工作報告中提到,橫山書法藝術館正辦理缺失改善,預計於今年3月點交。
因此智翔關心到,現已4月了,改善進度如何? 預定何時可以點交、開館? 館長指出,目前已經進行外牆優化工程,增強耐厚和防水等級,預計4月13號點交後美術館開始進駐, 9月底開館。
#桃園文學館新建工程
自2019年來文學館新建工程招標多次未果,今年4月6日再度招標,智翔想問的是,為何一個工程多次流標?
局長指出因為廠商認為經費不足、工期過短,造成無人願意投標。但智翔更想知道,造成需要更多經費和工期的確切原因為何?
就智翔看來原定設立文學館的東門街日式宿舍群,因需要原樣修復,修繕如舊的方式才做為場館地點,但因年久閒置修葺工程繁複困難,是否因此可能造成經費需求更高?
而局長也回答,如果是已經沒有歷史建築身分的部分,會以重建來做調整,使其新舊並呈,這次上網公告也再次調高經費增加廠商投標意願。
而智翔也希望在新舊並呈的同時,也要考慮整體建築風格的統一表現,舊有的修復也要盡善靜美,減少未來有缺失出現。
而最後台南桃園的文化局科技交流,如果有機會合作,也可以好好規劃,在請局長會後提供相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