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霧峰的光復新村真的超美的~
有很多文青的小店,很適合逛逛❤️
今天的#法律知識分享➡️要來聊聊「在網路上罵人會觸犯那些法律呢?」
現代人很依賴網路上的人際交流📱,網路很方便,但有時造成的傷害也可能更加快速、嚴重....
如果在網路上遇到被辱罵、甚至是惡意謠言的,該怎麼討回自己的公道呢?
以下要先將網路的環境,區分為公然及非公然:
💡1. 公然:公開貼文、留言、群組中私訊等
公開貼文、留言區,甚至是群組,只要是多數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原則上都是符合所謂「公然性」!
📍如果有具體描述足以毀損別人名譽的「事實」,例如:講別人外遇的八卦….
➡️可能成立「#誹謗罪」,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而且因為網路上言論通常是以文字記錄下來,所以還有可能加重其刑,成立「#加重誹謗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如果是以言語、文字等抽象的謾罵,例如:罵別人白癡等
➡️則可能「#公然侮辱罪」,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誹謗跟公然侮辱,要件跟刑期都不一樣,要區分清楚喔~
💡2. 非公然:一對一私訊
所謂的公然,需要符合有多數人共見共聞的情形!所以一對一私訊的情況下,原則上不會成立刑法上的「誹謗罪」、「公然侮辱罪」!
但如果內容有另外涉及威脅性言語,則還是有可能成立「#恐嚇危安罪」!
但並非不成立刑事責任,就代表加害者可以完全沒事!
➡️不論是1或是2的狀況,都可以透過#民事求償 的方式,請求人格法益上損害!
這邊也要提醒大家,刑法是對所有不好的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只有非常惡劣的行為才會用刑法去處罰,也就是所謂「刑法謙抑性」!
現在也有一些意見認為,刑法上應該#廢除 公然侮辱罪等,讓它回歸民法處理,以避免檢察官每天都要處理網路上互罵的事情,以節省司法資源~
大家覺得刑法上應該廢除嗎?還是應該保留呢?留言告訴我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網 路上 罵人 白癡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貼圖也構成公然侮辱?】
在Line用網路上的梗圖來對話也構成公然侮辱?
據媒體報導,最近台中地院一則判決認定當事人在群組內傳貼圖侮辱他人,判處拘役5天。看了看新聞留言,滿多人覺得這是小題大作,怎麼會一張貼圖就算犯罪,但我國的公然侮辱確實是很容易成立的。
🎸公然侮辱:罵到第三人聽到就成立!
公然侮辱罪的成立條件非常簡單,只要「讓人聽得見」,做出「侮辱人格、名譽、尊嚴」的言行就成立。
所謂讓人聽得見,不見得一定要罵給第三人聽,只要罵人的當下是讓隨便一個路人都有聽到的機會,就成立。
舉例來說,A故意當著B的面罵C是白癡,算是公然侮辱;A在大白天人來人往的街上罵C是白癡,即便路人不在意、沒在聽,也算是公然侮辱。
這一點,在網路世界也是一樣的。
例如,你在某人的臉書貼文底下罵原po是白癡,你的留言也會讓其他臉書使用者有機會看到,算是公然侮辱。而像是本新聞的群組也是一樣,群組內的其他人也能清楚地看到你罵人的話,也算公然侮辱。
(從這一點來說,如果新聞當事人是用私人對話或單獨對話框來罵,其實就不構成公然侮辱了)
至於侮辱言行,不限於國罵,包含形容詞、譬喻或任何罵人的話都可能算是;而呼巴掌、吐口水或對著人彈菸蒂這種行為也都可能成立。
(參考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107年度交易字第72號)
這則新聞一直強調「貼圖」,但其實被判刑的貼圖旁邊是有明顯的字句寫著「腦袋被門夾」,這句話是罵人還是誇人還是中性,我覺得沒有迴避的空間;而被告在貼圖前後與告訴人之間還有互罵的其他對話,因此被判刑好像還算合情合理。
參考我國的實務判決,就算貼圖旁邊沒有寫字,如果可以從貼圖看出侮辱名譽、人格的意思,其實結果也是一樣的,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貼圖要怎麼上架啦…簡單來說,是不是侮辱其實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比較麻煩的可能是「用人比喻人」的情況,例如罵人是「馬英九」、「陳水扁」、「蔡英文」,雖然在政治上常常被拿來當作不好的比喻,可是說真的也很難把人直接當作侮辱的代名詞,儘管我們知道發言者是基於惡意,但也很難說這是公然侮辱,我想這是目前實務上唯一難解的問題。
(參考彰化地院99年簡上字第187號判決)
🎸不曉得你們對於「公然侮辱罪」的看法是什麼?
從立法目的上來看,公然侮辱罪是要保障「名譽」不受侵害,但究竟名譽是什麼?這其實很抽象。
舉例來說,你會因為別人罵你白癡,就真的被別人當作是白癡、名譽因此而受損嗎?這似乎不見得,還是要看具體事實才知道,如果某天我指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說「你這個白癡!」,我覺得反而是我自己的名譽受損,因為大家會覺得我才是白癡。
名譽這種東西,似乎不會因為公然侮辱而被影響,最容易影響的反而是「不實指控」,例如媒體的不實爆料、政客的不實指控,儘管不能證實,但也容易「帶風向」而讓他人引起懷疑,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影響名譽的地方,因為被指控的人還要花力氣去證明自己清白。
但這一種說法還沒成為主流,目前實務判決通常還是認為罵人就算是公然侮辱。這就讓我想問了:如果我打個「凸」算不算公然侮辱?
(我只是說說,拜託不要告我來告訴我答案)
網 路上 罵人 白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她跟我訴苦,青少年兒子,常罵她「白癡」、「蠢」。
她的回應也沒什麼好挑剔的,「你這樣說,我很難過!」語氣溫和,就事論事。
可是,這種情況依舊,她的日子過得很悶,又還得照顧他。說起來,她兒子是真的算聰明,學校成績雖然不要求,但基本上也在中上。她本來對孩子的狀況還很欣慰,結果孩子越大,講話越來越不加修飾,很多事她也確實講不過他,她感覺好像被兒子語言霸凌。把聰明用在這種地方,她很失望。
我安慰她,她起碼大學畢業,也上過班。她那個年代的大學畢業,雖然是私立,但講得誇張一點,說不定不輸現在的研究所。當全職媽媽是跟快速的社會脈動會有一點距離,可是現在資訊非常發達,基本上也不會差太多。
她的頭腦在退化,他的思辨能力正在高峰,他難免會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比較優越。然後,她做的事多,他很多事只是嘴巴說,當然多做的人多錯。
今天不要說是親子,就一般人際關係也適用。
一個人只要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自信,又討厭另外一個人,就會常依著自己的情感,放大對方的缺點與錯處。用這種眼光去看,自然而然就覺得對方蠢了!
做得多的人,本來可以被檢視的地方就多。只說不做的人,頭腦都放在監督與評論,就有時間花心思、找理由把對方講得一文不值。
但越是這樣,我們重視心靈成長的人,就越要小心,自己會不會也落入這種處境?事後諸葛不難,但忘記謙虛,忘記只用嘴巴講自然簡單,就容易放眼望去,什麼都不滿,自己先受害。
我勸她,該說的、該關心的、該同理的,都做過了,他兒子還是照樣口不擇言。那她可以多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早一點放手,讓她兒子多學習照顧自己,先保持好她的情緒,起碼關係不會因此難以維繫。關係的基礎沒被破壞,以後要找回來也不會那麼難。
還有,我也請她理解,有時候年輕人的語言比較激烈,這是現在很常見的狀態,不見得是針對她個人。有個年輕人就跟我說,他們班流行毒舌,以現在網路上的用語,就是會比較「酸」。中規中矩的表達,好像已經過時了一樣。
青少年是個暫時的狀態,像我們現在的樣子,也跟青少年的時候不一樣。關於這一點,我們偶爾要提醒自己,別自己嚇自己。
以社群網站上的文章按讚、分享數、瀏覽數來看,不少酸人的、罵人的,會得到很高的關注,這實在是以前我們想像不到的情況。現在這個社會喜歡重口味的,喜歡強度比較強的表達方式,雖然不利心理健康,也有網路霸凌導致某些當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例子,可是這是已經存在的現況,短期內看不到改善的可能。
所以,個人形塑了社會,社會影響了個人,不是只有她受害,也不是只有年輕人受到影響,這是不少家庭裡正在發生的事。
她沒有真的比較蠢,她兒子也沒把聰明與智慧搞清楚。人生要學的事很多,孩子還有很多事其實需要我們引導,這一關先過再說,不急著現在跟他硬碰。
.
ps. 不過,也有一些朋友,是心理的狀態,就停滯在青少年狀態,雖然生理年齡一直在變化。長不大,或不想長大,或者停止學習,或者沒有人引導,也許都是原因。
pps. 有時候會覺得家庭問題,其實反映了社會問題。其實比「白癡」跟「蠢」難聽很多的字眼,在網路上不難找到,青少年、小學生常在瀏覽的影片,也有大量的不雅髒話。所以家長如果願意多花時間去研究目前的網路生態,說不定能稍微寬心一點,有些字眼的使用,可能已經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具有敵意。
.
以上文字改編自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
ps. 明天(3/18)在遠流講堂(北市南昌路二段81號6樓)有新書《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的讀書會,歡迎各位朋友報名,並就書中的文章進行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35610823421337/
--------------------------------------------
2018.3.18(日)10:00~12:00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讀書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35610823421337/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2018博客來國際書展(1/4~4/10)
以下7折
■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
https://goo.gl/S7n3nG
■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跟自己和好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 + 我想傾聽你)
https://goo.gl/UtXiF4
■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
https://goo.gl/hdANCm
■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
https://goo.gl/DaL936
■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
https://goo.gl/YGXA5N
■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
https://goo.gl/cckQjZ
■ 跟自己和好:為情緒解套,了解生存原來可以有很多種方式(2版)
https://goo.gl/7hmTLu
以下79折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https://goo.gl/rHgxZV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