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讀劇演出後的那股悸動
純粹而直接的感受
是否還在你心中存留?😇😇
►►► 觀察人|陳太陽這樣說 ◄◄◄
走進劇場,彷彿讓雨漸緩眼見藍天 陳太陽
「我彷似跟你熱戀過,和你未似現在這樣近,思想開始過份,為何突然襲擊我,來進入我悶透夢窩,激起一股震撼」--- 王菲〈夢中人〉
這是本次2020嘉義小劇場戲劇節《異種注目》其中草草 青少年劇場《天空》進場與散場時所播放的音樂,這恰如其分地像是表達本次受邀成為戲劇節觀察人的心情寫照,每一場劇都像是未知的突襲,而後激起一股震撼,步出劇場空間時,有時陷入深思,有時則是淚流滿面。由於疫情的緣故,所有人都必須戴著口罩進入劇場,因此散場時的淚,讓口罩近似透明。
去戲劇節以前,下意識地選擇了三齣劇,分別是李屏瑤《可寵》、別役實《沙拉殺人事件》、吳世爀《愛情化為粉末漂流》,先細讀了簡介,幻想這是一次為期兩天的療傷之旅,被城市傷透的人,在進劇場前其實並無過分期待,只求在那個空間裡,投入另一個角色,置換空間,轉換思想。而自認才疏學淺的我,在抵達嘉義以前先查了何謂「讀劇」,在分享本次看劇的心得前,且讓我分享與阮劇團團長汪兆謙兩人的對話,我問起他關於讀劇、關於戲劇節的籌辦,他說自己一直在想阮劇團能夠為嘉義帶來什麼具有「嘉義」色彩的地方特色張力,脫離一般人對於諸如台北此類的城市上演之劇有的印象,顛覆這些,又能為當地帶來什麼樣的生命力,而他也不諱言本次採用讀劇形式是為了「節省成本」,畢竟演員毋需背劇本,光是這件事就能節省許多,由於自身並非劇場圈內人,聽著這些卻覺得或許讀劇也是另一種體驗,畢竟現實雖為節省成本,但許多人對於「讀劇」並沒有刻板的想像,另一種角度,或許可以說這就是充滿想像的地方。
事實上,在第二天觀賞《愛情化為粉末漂流》後,現場有觀眾分享,他看了本次戲劇節多場讀劇,他認為讀劇就應該像《愛情化為粉末漂流》ㄧ樣,僅是幾個主要演員在台上坐在椅子上,讀出劇本,如此純粹,才充滿想像。而其他場,他則認為,有些接近非純粹的完整,因此缺乏了給喜歡單純讀劇形式的觀眾一些想像,那些想像多少還是被「演」了出來。
然而,回到首日我觀賞的第一齣劇《可寵》,當時內心戰戰兢兢,深怕讀劇形式於我而言太過困難,雖然對於《可寵》的劇作者李屛瑤有一定的認識,因此,相信他寫出的劇本並不會過於難懂,甚至,這是基於一種根本上的信任所選的第一齣劇,如同聽音樂、看電影一般,為了不要讓自己因為看不懂而顯得有些太愚蠢,先選擇一個貌似「安全守備範圍」的劇也是應該的。但《可寵》的編排仍然讓我震撼,有著文學基底的劇本加上導演的編排,搭配本來就比較熟悉的音樂領域,甚至還一度想要在觀賞後自己建立《可寵》歌單,就讓黃小楨的〈大溪地〉跟著自己幾天,陷入那沈浸式的通心中,這樣自虐又自溺的現象,是我在觀賞以前未曾想過的,關於一對女同志分手搬家的故事,架構看似簡單,但那些日常對話的背後都有著其實一點也不幽微的針,像是緩慢地在他們交往的七年中,一針又一針地紮,紮久了會疼,會分開,但那站在一旁讓人起初誤以為是旁白的敘事者,卻也是關鍵的靈魂人物,他關注這兩人的愛情,從租屋至逝去,但其實逝去也並非真正的失去,而是換來一場最後的坦白。接著是〈寶貝〉、〈太聰明〉、〈大溪地〉輪番上陣衝擊視覺與聽覺,不知不覺,竟以淚流滿面,60 分鐘的讀劇,讓人看盡一場貼近真實到有些不忍直視的愛情樣貌,若《可寵》還有機會演出,我想所有在愛裡浮沈的人們,都會跟著一起受痛,跟著一起換氣,真心希望《可寵》能有更多在大眾前演出的機會,讓每一個人都可備受寵愛,透過一齣劇,喚回一些勇氣,這真的不是太過煽情的形容,那天步出劇場,許多人都是哭紅著臉,默默低著頭,像是每個人的人生裡終歸都有一場類似的心碎經歷,透過這場劇,找到了共鳴。
因此,第一回的讀劇觀賞體驗,算是非常原本,也因此更加堅定地妄下定論:「劇場,是所有人都可以進入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習慣用眼淚評價所有一切的我,感性凌駕於理性,不曾否認過這樣的自己。在觀賞完《可寵》以後,被用力推薦了隔日一早演出的青少年劇場《天空》,聽說第一秒就會落淚,但落淚的原因,每個人不同。而我確實,第一秒就落淚了,雖然〈夢中人〉依照我的理解應該不算正式劇本演出時的配樂,但一開始就讓人想起非常喜歡的電影《重慶森林》,我想,這或許就是劇場可與任何人的生命經驗結合的巧妙之處。
問起阮劇團團長汪兆謙,究竟什麼人可以來擔任「觀察人」,他說,這次他什麼樣的人都邀請了,就是希望「劇場」能夠走出同溫層。像是平常喜歡音樂、電影、文學,抑或是平常根本不看劇的人們,都可以好好來觀賞幾齣劇,即便最後只有幾句話的心得就足矣。
《天空》的現場佈置,在我眼裡,如同徐佳瑩〈懼高症〉的 MV,堆疊的箱子,上方還有一顆紅氣球,我想稱那顆氣球為夢想。青少年們的夢想,他們演出了家族的故事,這包含了自身的經驗,延伸而後集體創作發展成劇本,這齣劇是本次觀賞的所有劇裡頭最完整的演出了,畢竟聽他們所說,其實原本三月就該演出了,只因為該死的新冠肺炎,不過也因為這樣,恰巧讓我遇上了,也感謝自己在前一天被力推然後憑著一股勁就去了,果真不讓人失望。但特別想分享的是,或許這齣劇不會再演,然而,劇終以後的座談更是動人。台上演出劇的青少年分享自己的經驗,還說自己的奶奶從來沒有看過他演出,說著說著開始語帶哽咽,我認為這比所有的劇都更動人而真情,然後導演的分享也令人印象深刻,他說這些在台上的青少年們都為了《天空》這齣劇花費非常多的時間,而這些背後都有著家人、情人、朋友、同學們的支持,才讓他們能在這裡安心的排練、演出。一齣劇的背後,需要許多人的支持,才造就一個不分神的劇場人。
《天空》最後的歌曲是伍佰所演唱的〈讓水倒流〉,打從觀劇結束後,就循環播放了好幾天,聽著它離開嘉義表演藝術中心,離開嘉義,看著高鐵窗外的風景倒退,而後回到城市中,重新像是窩藏自己在那裡所感受到的五官全開,五官脆弱而敏感,回到城市裡面就得閉鎖著,深怕一點心思被他人發覺。
劇場,是那樣迷人,如果還有一次機會,走進劇場真的不是那麼難的。他和所有自己身處的一切都不太遙遠,這是本次擔任觀察人的總結心得。
最後同樣用歌詞分享心情,走進劇場就像讓水倒流,原本下著雨的心情,都變成了白雲回到藍天。
「就讓水倒流,讓小雨飄走,變成了白雲,回到藍天,讓枯葉紛飛,回到枝頭上,一片新的綠,朝露晨光,讓世間的緣,可以重修過,經過了這麼多,已了於胸,就讓水倒流」--- 伍佰〈讓水倒流〉
📷 攝影|《可寵》馬雨辰、《天空》黃煚哲
——
👁 2020 嘉義小劇場戲劇節〈異種注目〉👁
❚ 官網:https://cnwfest.ourtheatre.net/
緩歸矣推薦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祝所有朋友2020新年快樂!想好新的一年要做什麼了嗎?
📑我特別準備這篇名言佳句集,希望助你在2020年一開始,就能擁有清晰的方向和紮實的心態,準備好迎接充滿挑戰和未知的新的一年!
🔗圖文好讀:https://readingoutpost.com/10-quote-for-2020/
【迎接新的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2019年在工作之餘的時間,我養成了廣泛閱讀和寫作筆記的習慣,把自己讀過的好書,無論是句子或段落都記錄下來。然後,再回顧自身經驗與實踐,反覆爬梳、整理,寫成一篇篇的閱讀筆記。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把書中的名言佳句,摘錄出來做成單框圖文在Instagram專頁和Facebook粉專上面分享。
我認為,讀完一本書之後,如果只能帶走一句話,並且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可謂物超所值了。更難得的是,如果把這句話烙印在腦中,對自己帶來深刻的且長遠的改變,那無形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從去年7月開始,我每週分享4則讓我印象深刻的名言佳句,至今分享已近百則。這篇文章,會從我2019年讀過的59本書中,淬鍊100則分享過的名言佳句,其中反應熱烈且我認為最值得帶走的10則,也附上推薦延伸閱讀的相關書籍。
-
1.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
這句話是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從作者身上學到的關於生活的態度。首先,這本書談的是如何閱讀,若套用到維持規律的閱讀習慣,就有更大的可能讓你持續「接受新知」與「增進理解」,達到心靈跟思考上的自由。
其次,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同樣適用。如果你不保持規律的運動,你很有可能失去健康的自由。如果你不規範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你很有可能失去主導時間運用的自由。新的一年若沒辦法堅持自律的生活,自由反而會離你越來越遠。
最後,還能將這個概念延伸到團隊的帶領。經典領導管理書籍《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同樣強調這句話,一個懂得自律的團隊,不會忽略程序或者便宜行事,平常看似墨守成規的自律態度,反而能避免日後災難性的悲劇,給予團隊領導人和成員,無論是身體與心靈上更多的自由。
-
2. 如果你不把自己推出舒適圈,你永遠都不會進步。
-
《刻意練習》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他說:「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
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把自己推出舒適圈」這句看似老生常談的話,背後其實是告訴我們,一個人能進步的幅度,絕大部分取決於投入的程度和方法。
進行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幫助你發掘潛能,而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
3. 學習不是挖掘某人潛力的方式,而是開發這種潛力的方式。
-
這句話是《刻意練習》中,作者對於天賦與潛力迷思的翻案。我很認同書中傳達的精神:「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如果我們承認天賦的重要性,就等於把一個「無形枷鎖」加諸身上,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企及天賦的高度。
然而這本書用多年來的研究證據,打破傳統觀念對於天才的迷思,例如音樂神童莫札特、高爾夫球傳奇老虎伍茲、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等等。這些研究的結論是:「只要培養得當,任何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
因此在新的一年,無論是對自己或者子女的期許,都應該抱著以「學習」的角度和心態出發,嘗試碰觸舒適圈以外的事情,藉由學習新技能去拓展能力的邊界。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所有亮眼表現的背後,必定是刻苦耐勞與刻意練習所致。
-
4. 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
-
這是美國前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在《成為這樣的我》自傳中,說她時常在學校演講時送給學生的話。因為她的出身背景與膚色,總是承受令人難耐的眼光,她從高中以優異成績畢業時,在大學志願的討論中,升學輔導員用調侃的語氣對她說:「我想,妳不是塊普林斯頓的料。」
然而,她不屈就於這種刻板印象,反而拿出渾身解數,爭取到推薦信,以及交出一篇優秀的短論文,終於擠身名校如願以償。「她,定義了自己的優秀和韌性。」在後續的職涯、白宮生活、投身公益等行動當中,她一次又一次地交出亮眼的表現,定義了自己的人生。
別人說你效率低?說你見識淺薄?說你僅止於此?不要用別人描述自己的話語,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從現在起掌握自己人生的話語權,如果要長成一顆枝茂葉盛的大樹,最好從現在就開始施予養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好的時間是現在。」
-
5. 為了獲得對方的信任,談判者必須是個主動的傾聽者。
-
我從《FBI談判協商術》學到最重要的談判協商觀念就是,人類都是希望被接受與被瞭解的,只有感到「安全」與「一切在掌控中」的時候,情緒才能放鬆自在。只有當你能夠幫對方建立這種感受,營造出彼此「信任」的氛圍,真正有意思的談判才正式開始。
因此,你必須成為一個主動的傾聽者,展現充分的「同理心」,表達渴望「瞭解對方」的態度,透過傾聽去理解對方的需求。「談判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目標是盡可能發掘更多的訊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善於傾聽的人往往才是真正控制局面的人。
同樣的心法也可以用於團隊領導。例如,許多的管理課程都不斷強調「傾聽」的重要性,聽出下屬真正的擔憂,聽出缺乏動機的原因,肯定並感同身受對方的感覺。藉由傾聽讓對方打開心防,將各種條件跟問題攤開來說,不同排列組合的解決方案就會自然浮現。
-
6. 當你開始踏上路途,路就會自己展現。
-
在《一人公司》這本書裡有個觀念,可以給正在尋尋覓覓自己熱情的人參考:「你不必浪費時間去找出你對什麼事充滿熱情,也不必期望哪一天突然找到內心的勇氣,只管全心投入你想做、正在做的事情。」只要求專注投入是因為:「熱情與勇氣幾乎無法控制,它們也可能很容易讓你覺得自己很糟。」
尤其是新的一年,熱血的目標總是來來去去,想想自己曾經定過多少個失敗下場的目標?只有當你專心在「解決問題」或者「做出改變」時,熱情才可能會隨之而來。尤其是確實「投入」在你正在做的事情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
要朝向目標穩定前進,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專注於你能為世界提供什麼,而不是世界能給你什麼,熱情與勇氣通常是行動之後的產物。只要你自己清楚能貢獻的能力是什麼,接下來就像這句波斯詩人魯米所說的名言一樣,開始「做就對了」。
-
7. 閱讀激發思考,寫作捕捉思路。
-
這句話是讀完《自由書寫術》並且實踐書中方法後,我得到最大的收穫。以往我認為人的思緒是抽象的,難以捉摸而且難以言喻。直到逐漸掌握寫作的技法後,才開始改觀。唯有當我把自己所想的事情,一字一句寫出來後,才明白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無知和淺薄,也知道自己應該在那些事上著墨更多。
我很喜歡一位知名設計家說過的話:「整理資料會帶來精闢見解。」我想附和的是,整理自己的思緒,也可能帶來精闢見解。正是因為自己透過寫作,體現了三個具體的好處。第一,釐清以往似懂非懂的概念。第二,強化以前就懂的見解。第三,改變自己過去錯誤的觀念。
三者相比起來,我認為最後一個最重要、也最難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作者查理·蒙格曾說過,我每一年都期待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改變我過去錯誤的觀念,只要一年能改變至少一個,就非常足矣。因此,透過寫作捕捉思路,釐清思緒後催生行動,透過行動造成真正的改變,迎來自我的成長與突破。
-
8. 改變是緩慢且困難的。但隨著時間和努力,幾乎任何習慣都可以被重塑。
-
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這句話是《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書中,作者引用許多文獻和案例,來佐證他對於「習慣迴路」和「改變習慣」的觀點。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的確不容易,但是透過書中的步驟,幾乎人人都能改變,關鍵就是掌握這個習慣迴路:「提示、慣性行為、獎酬」。
如果你想許下新年新希望,特別是改造自己的某項習慣,我推薦同時讀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兩本書,擬定步驟然後實際去練習。2019年我最大的收穫是成功戒掉社群網站成癮以及養成規律的晨間習慣,這兩本書是最大的功臣。
-
9. 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而是你每天生活中做的、最微小的事情。
-
這句話我最早是在《原子習慣》讀到,後來在《五秒法則》與《恆毅力》書中也重複出現。我們常常認為設定遠大的目標、做出偉大的行動才能有所改變。但事實上,魔鬼藏在細節裡,真正能改變自己人生的,到頭來是每天積沙成塔的「習慣」。
一般而言,找一個「運動」的目標來實現,最容易切身體驗這句話的涵義。舉長跑為例,不會因為你定下「2小時內跑完21公里」的重大目標,你就真的能完成它。真正讓你離這個目標更近的,是你日復一日的鍛鍊習慣,確實強化體能和心態的程度。目標會騙人,習慣則不會。
就像《原子習慣》另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你不會成為你設定的目標,而是回歸到你遵循的系統。」所謂的系統,指的就是一個人每天遵循的習慣。尤其,在步調和節奏越來愈快的世界,目標何其多樣,願意堅持習慣下苦功的卻越來越少。
-
10. 別跟別人訴說你的夢想是什麼,做給他們看。
-
讀完《五秒法則》之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作者不斷強調實踐、執行精神的重要。「別跟別人訴說你的夢想是什麼,做給他們看」,我們要避免「光說不練」的許願態度,認知到唯有透過務實的行動,才能達成自己設定的理想目標。
回想當初,在網路上讀到某一句話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阻礙我們與夢想之間的最大障礙,往往就是自己的猶豫不決和缺乏勇氣。
每年1月的定番「新年新希望」已經到來,與其不切實際的做白日夢,倒不如採取行動去執行和實踐。面對夢想的挑戰固然有失敗的風險,但至少從「失敗的嘈雜」中學到了寶貴經驗。躊躇不前固然很安穩寧靜,但你聽到了嗎?對,什麼聲音也沒有,這就是「安於現況」的聲音。
緩歸矣推薦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譚新強:負利率風潮或將席捲全球
祝各位讀者中秋節快樂!
過去兩個月都在香港,部分原因是需要確保家人和公司安全,部分是故意留港消費。近日大多數香港人都減少了上街消費,但我就反而多了,經常約朋友食飯,午餐、晚餐,甚至宵夜。最近K11 Musea開幕,獲邀請去參觀,的確世界級漂亮,恭喜Adrian!本來近年已沒有什麼購物欲(我也變成後物質主義者),但還是在周大福和其他商店消費了一點,順帶成為了黑卡會員,多謝好友E君介紹。
今周再出門公幹,心情有點忐忑。第一站上海,然後再去美加,包括去華盛頓參加季度閉門峰會。這次峰會非常合時,有多名重量級嘉賓,包括美國貿易專員Robert Lighthizer,希望能多了解最新的中美貿易談判進展,和跟香港現狀的關連。一般每次都只有我是來自中國,但今次我推薦了另一位來自香港的人士,觀點跟我未必一樣,但美國人應該更感興趣。
除中國問題,今次亦將討論Kashmir(克什米爾)問題,此峰會的另一常客是Ethan Allen家具公司老闆Farooq Kathwari,是位Kashmir獨立份子。Kashmir情况,有很多值得香港參考之處。印度總理Modi,正因特朗普總統企圖插手,而決定突然取消Kashmir 70年來的「一國兩制」(Article 370),且即時執行軍事戒嚴,連互聯網、電話甚至電視都一度切斷。
波音CEO Dennis Muilenburg亦將出席,希望了解修理737 Max問題的進展。從股價表現看來,應該距離再投入服務不遠矣(敢不敢坐是另一回事)。波音對中美貿易談判亦有一定影響,因為在過去談判,中方經常以多購飛機來安撫美國,總比購買無限量大豆有效。 但自從波音飛機出了安全性的問題,就不能用這一招。
近日跟特朗普割席的前鐵粉,前白宮傳訊主任Anthony Scaramucci亦將出席。從前他每次開會都高度讚揚特朗普,書都寫了本,但他現在不止不再支持特朗普連任,他甚至自掏腰包,發起了一個PAC(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鼓勵其他共和黨人挑戰特朗普提名。他甚至希望一班共和黨參議員,如在水門事件中,以某些黑材料為痛腳,或以精神狀况為由(Article 25),逼特朗普辭職。未必成功,但他代表共和黨內某方勢力。
對華貿易政策 沃倫比特朗普更苛刻
大家亦應留意班農的舉動,他暫時仍支持特朗普,但據班農說,他的「副手」Kyle Bass(做空港元的那一位),已表示支持沃倫(Elizabeth Warren)。一點都不覺得奇怪,我已指出過,班農非常尊重女性推動出來的一股Antipatriarchy(反父權)勢力,認為已超越民粹主義的力量。結果民主黨真的藉此重奪眾議院。班農確是個空想家,但亦是個聰明人,最懂掌握民情,必企圖站在勝利的一方。况且極左和極右,在很多政策理念上殊途同歸。譬如在對華貿易政策上,沃倫比特朗普更苛刻!
但特朗普在外交上,搖擺不定。剛炒掉鷹派國家安全顧問John Bolton(對華為是好消息)。特朗普太喜歡跟獨裁者打交道,且有種自以為是「救世主」的狂妄心態,所以對傳統敵人如朝鮮,比對盟友韓國更好!近日他更想跟伊朗總統見面,遭Bolton大力反對,是決裂的導火線。特朗普更本計劃在911紀念前一周,在大衛營跟Taliban開會,Bolton當然反對,最後因再有美軍被殺才取消會議。雖然他是校友,但今次未必來,但就有其他多位前國務卿出席,希望多了解混亂的美國外交政策。
在上海拜訪一些客戶,無可避免,討論到香港問題,即使用餐,都不禁聽到鄰桌在討論。 有關投資的討論較容易。即使香港亂到這樣子,被人形容為足以帶來全球金融風暴的「黑天鵝」,但其實今年投資並不困難,全球絕大部分股、債、貴金屬,甚至Bitcoin,都有升幅。
中美貿易戰不停升級,全球經濟也在放緩,全球央行馬上再次採取各種方法放水,有的減息(美國、澳洲、印度,ECB今周也將加入行列),有的降準(中國),有的甚至考慮重啟QE(ECB)。
早前Boris Johnson剛當上英國首相時,市場擔心No Deal Brexit,美匯指數DXY衝上99,美10年債息跌穿1.5厘,金價曾升至1560美元,全球股市調整。但國會頗成功阻擋No Deal Brexit的可能性,迅速通過逼使Johnson向EU再度申請延期脫歐的法案。
減息和QE等貨幣政策,有點像過期春藥,作用不長久,且明知有極不良副作用,但「情急」之下,不少人仍選擇服完再算。所有人似乎都患上失憶症,忘記了金融海嘯的慘痛教訓,以及QE的嚴重後遺症。QE買了10年時間,但沒有好好利用這時間來深度改革全球金融系統。當再碰上放緩,第一個反應又是減息和QE,這一關能過嗎?
最失望的是,經濟強如美國,在特朗普的不停轟炸下,聯儲局已失去獨立性,預期下周鮑威爾將繼續再減25點子。特朗普的最新呼籲是要求聯儲局減息至零或更低!
現在全球已有近17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券,包括整條德國孶息曲線,由過夜息口,到30年債息都是,法國和日本,稍為好一點,「只約」八成潛水在負利率。更離譜的是除了國債外,連不少跨國企業債也是負利率,例子包括雀巢、西門子、Cargill、法興和摩根大通等。
美長債息偏低 實被歐日利率拉低
美國經濟已算最強,10年債息雖只約1.7厘,但對比其他發達國家,已極具吸引力,連希臘10年債息,亦只有0.8厘!所以雖然2年/10年債息曾數度呈現倒掛,本應是頗準確的美國經濟衰退領先指標,但不少人認為「this time is different」(投資者最怕聽到的一句話),整條曲線的水平比形狀更重要。美長債息偏低並非代表市場預期經濟衰退,是被更低的歐洲和日本利率拉低。
如果萬一特朗普真的成功迫聯儲局減息至零甚至負(大摩早預期明年底Fed Funds息口重回零),而代表全球Riskless Asset標準的美債,利率都被一齊拖低,全球負利率債券再增加20萬億美元,這將是個怎麼樣的世界?
負利率必將更嚴重扭曲資產價格
負利率必將更嚴重扭曲資產價格,以至個人、企業和國家的消費,儲蓄和投資決定。如果借貸的成本是負數,企業和國家都必大量借錢,提高槓桿,亦間接推高股價,那麼任何資產價格都可辯解。現在美利率只是低,仍未到負,已出現WeWork IPO,企圖索價470億美元的超誇張估值。但市場不接受,可能需要減價超過一半,甚或取消上市。我長期提醒大家要小心Softbank。
不少人已呼籲美國政府應趁利率超低時發100年國債,用來投資基建,亦可拉長借貸年期。這說法有道理,財政政策確比貨幣政策適合現况,但奈何美國的基建方案仍遙遙無期。即使簡單如Navarro呼籲國會通過已簽署的USMCA,都尚未成功。他說,如在年底前通過,加上減息,道指將衝上3萬點。白宮官員評論股市,絕非好事,但有一定短期影響力,值得留意。
除本土反應外,另一問題是中國和日本等國家,會否仍樂意以負利率來「資助」美國人的入不敷支消費習慣?你可能以為這是個充滿諷刺的「bad joke」,如中國以負利率借錢給處處留難自己的美國,說得好聽是以德報怨,不好聽就是貼錢買難受!中國已開始減少美元儲備,改購黃金,和分散到其他貨幣。如繼續減少對美國貿易順差,美債需求將更減少。
人幣應加速國際化 減倚賴美元
更好的辦法是停止貶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經濟市場化,吸引資金流入,減少對美元的倚賴。發展內需才是硬道理。若以貶值來刺激出口,對經濟幫助有限,外貿兌GDP佔比仍在下降。小心貶值反將雙邊貿易戰,轉化為全球貨幣戰。
再重申一次,其實中國正面臨雙重陷阱,除中美鬥爭的修昔底德陷阱外,亦同時面對中等收入陷阱。如人民幣長期貶值,將不可能渡過中等收入陷阱,中國人的購買力和生活水平亦將無法再繼續上升。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最佳結果。因為如中國不能渡過中等收入陷阱,就根本無資格跌進修昔底德陷阱!
美國在此時此刻,再度進入減息周期,對香港也有特別影響。在這役中,香港是個意識形態的戰場,並非如亞洲金融風暴中的金融戰場。在那一役中,較經典的新興市場襲擊,先成功偷襲泰國、印尼和韓國等較弱經濟,取得甜頭後,再攻擊港幣。但這只是虛招,志不在此,真正目的是推低恒指,和打擊實體經濟。結果非常成功,從1997至2003年,香港經歷近6年痛苦的通縮經驗,再加SARS,樓價何止腰斬,多少人破產甚至燒炭?
美倘減至負息 全球更多動亂
今次香港是中美意識形態的主戰場,某程度上,香港愈亂,對美國愈有利。如美國仍在加息,香港樓價因而有所調整,即使仍出現修例風波,相信示威規模未必這麼大。明白示威者的主要訴求是政治,但誰都不能否認過高樓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原因。
所以如美國減息多次,有意無意間,等如為香港局勢火上加油。試想,香港正經歷前所未見的動盪,應該問的不應是為何股樓跌了這麼多,更奇怪的是為何今年至今,股樓都仍有升幅?為何一區出現大型動亂,在另一區仍出現人龍排隊買樓?香港人是否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如動亂稍為平靜下來,美國繼續減息,遲些中原指數再創新高都不為奇。
如真的出現美元負利率,大家認為示威者的怒火將增還是降?幾乎擔保,全世界不同地方,將出現更多類似動亂。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