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眾所矚目的淡北道路環評案,由2019年8月1日上任的第13屆環評委員召開第三次環評審查大會,由於 #21人都不是有交通專業背景的委員,所以遭受外界質疑對於淡北道路的交通合理性、必要性,都將無法再於會中討論,但環評大會最終在侯友宜的全程坐鎮下,還是執意闖關通過,我今天也在環評大會上再次發言提醒,會因此受塞車轉移影響的是台北市北投、士林地區,很遺憾的是主管機關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卻並未據理力爭,被動接受環評結果。
去年10/1日的交通部門質詢中,針對淡北道路開闢一案,我當時要求交通局長陳學台回覆關於台北市府的立場及態度,局長回覆時表示「針對淡北道路,台北市交通局目前並不滿意新北市提出的相關交通配套措施,會持續要求調整,直到台北市交通局認可相關交通措施。並且希望可以取得居民的共識、召開相關的說明會」。
但就在環評審查大會召開的前一天,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長祝惠美卻對外說,針對台北市政府的交通影響疑慮,新北市已提出充分分析,台北市政府也已於12月初發文回應,認為新北已完整說明,「台北市已經沒有疑慮」。
然而這當中新北市府與台北市府交通局雖然舉行多次協商會議,但不論是 #會議記錄 或是新北市府提出對於台北市端的交通影響,提出了哪些 #緩解配套措施?到底如何說服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對於會造成北投地區塞車「沒有疑慮」?這些內容交通局都 #沒有公開說明 也 #沒有對外公布協商過程。
關心淡北道路案的台北市民有很多,對於北投、關渡地區交通影響亦事關重大,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卻將發言權全部交給新北市政府,#地區說明會也沒有重新舉辦,到目前為止,許多北投人在地臉書社團的討論甚至以為淡北道路是會直接連通到洲美快速道路的,顯見在地溝通根本不足。
淡北道路可能產生的交通衝擊絕對不是憑空捏造,環評會議召開前已經有許多學界與交通專業人士連署反對此案,呼籲環評委員審慎審查,其中包含曾經擔任台北市交通局長的濮大威老師、林志盈前局長、鍾慧諭前局長,還有另外4位不具名的台北市交通局前任局長, #總計7位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都認為淡北道路規劃不當,缺乏交通專業理念,但柯文哲市府的台北市交通局卻罔顧這些專家學者的警告,消極面對,不願在環評會議上為北投地區的居民捍衛權益,未來如果塞車狀況轉移到北投地區,連累到北投與社子地區的居民,要承受尖峰時刻更大量湧進市區的淡水車流, #明顯欠缺整體的交通規劃,柯文哲市長必須承擔錯誤政策的責任。
比照先前柯文哲市長曾經按耐不住,直接對馬英九前市長開轟,認為內湖交通壅塞是都市計畫的整體規劃問題,並指出馬英九就是內科交通問題的始作俑者,而且問題至今無解。
身為台北市議員我必須再次重申,淡北道路的案子是在馬英九、郝龍斌任內都認為不可行的一項建設,但現在柯市長卻一意孤行,在可預期的未來這個區域因為關渡科技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陸續成立,交通瓶頸問題將更形嚴重,拒絕未雨綢繆的柯市長就是北投、關渡地區交通壅塞的始作俑者,跟馬英九市長犯下一樣的錯誤。
🔺相關新聞:
👉 爭議24年淡北道路 環評大會通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289369
👉大咖連署反對!淡北道路環評淪交通攻防 獨缺交通環委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289185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曾鎧琪 Alison【香港曾小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 ═ ◈═ ═?【今天想說的話】? ◈ ═ ═ ◈═ ═ ◈═ ═ 以港青身份探討/體驗一下中國的歷史文化地方,並進一步認識中國。 鑑於目前處於疫情期間,會先以香港做出發點 一集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地區景點及其歷史故事, 除此之外,更會在每一集中分享景點附近的美食,從而帶出一個旅遊...
緩解配套措施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眾所矚目的淡北道路環評案,由2019年8月1日上任的第13屆環評委員召開第三次環評審查大會,由於 #21人都不是有交通專業背景的委員,所以遭受外界質疑對於淡北道路的交通合理性、必要性,都將無法再於會中討論,但環評大會最終在侯友宜的全程坐鎮下,還是執意闖關通過,我今天也在環評大會上再次發言提醒,會因此受塞車轉移影響的是台北市北投、士林地區,很遺憾的是主管機關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卻並未據理力爭,被動接受環評結果。
去年10/1日的交通部門質詢中,針對淡北道路開闢一案,我當時要求交通局長陳學台回覆關於台北市府的立場及態度,局長回覆時表示「針對淡北道路,台北市交通局目前並不滿意新北市提出的相關交通配套措施,會持續要求調整,直到台北市交通局認可相關交通措施。並且希望可以取得居民的共識、召開相關的說明會」。
但就在環評審查大會召開的前一天,新北市政府新建工程處長祝惠美卻對外說,針對台北市政府的交通影響疑慮,新北市已提出充分分析,台北市政府也已於12月初發文回應,認為新北已完整說明,「台北市已經沒有疑慮」。
然而這當中新北市府與台北市府交通局雖然舉行多次協商會議,但不論是 #會議記錄 或是新北市府提出對於台北市端的交通影響,提出了哪些 #緩解配套措施?到底如何說服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對於會造成北投地區塞車「沒有疑慮」?這些內容交通局都 #沒有公開說明 也 #沒有對外公布協商過程。
關心淡北道路案的台北市民有很多,對於北投、關渡地區交通影響亦事關重大,但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卻將發言權全部交給新北市政府,#地區說明會也沒有重新舉辦,到目前為止,許多北投人在地臉書社團的討論甚至以為淡北道路是會直接連通到洲美快速道路的,顯見在地溝通根本不足。
淡北道路可能產生的交通衝擊絕對不是憑空捏造,環評會議召開前已經有許多學界與交通專業人士連署反對此案,呼籲環評委員審慎審查,其中包含曾經擔任台北市交通局長的濮大威老師、林志盈前局長、鍾慧諭前局長,還有另外4位不具名的台北市交通局前任局長, #總計7位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都認為淡北道路規劃不當,缺乏交通專業理念,但柯文哲市府的台北市交通局卻罔顧這些專家學者的警告,消極面對,不願在環評會議上為北投地區的居民捍衛權益,未來如果塞車狀況轉移到北投地區,連累到北投與社子地區的居民,要承受尖峰時刻更大量湧進市區的淡水車流, #明顯欠缺整體的交通規劃,柯文哲市長必須承擔錯誤政策的責任。
比照先前柯文哲市長曾經按耐不住,直接對馬英九前市長開轟,認為內湖交通壅塞是都市計畫的整體規劃問題,並指出馬英九就是內科交通問題的始作俑者,而且問題至今無解。
身為台北市議員我必須再次重申,淡北道路的案子是在馬英九、郝龍斌任內都認為不可行的一項建設,但現在柯市長卻一意孤行,在可預期的未來這個區域因為關渡科技園區、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的陸續成立,交通瓶頸問題將更形嚴重,拒絕未雨綢繆的柯市長就是北投、關渡地區交通壅塞的始作俑者,跟馬英九市長犯下一樣的錯誤。
🔺相關新聞:
👉 爭議24年淡北道路 環評大會通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289369
👉大咖連署反對!淡北道路環評淪交通攻防 獨缺交通環委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289185
緩解配套措施 在 曾鎧琪 Alison【香港曾小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 ◈═ ═ ◈═ ═?【今天想說的話】? ◈ ═ ═ ◈═ ═ ◈═ ═
以港青身份探討/體驗一下中國的歷史文化地方,並進一步認識中國。
鑑於目前處於疫情期間,會先以香港做出發點
一集內容主要講述一個地區景點及其歷史故事,
除此之外,更會在每一集中分享景點附近的美食,從而帶出一個旅遊文化景點及美食的一個配套。
黃大仙祠是香港其中一個香火最鼎盛寺廟,不但香港市民喜歡到這裏求神祈福,
每年更有不少遊客到這裏參拜。
因應疫情嚴峻,政府進一步收緊防疫措施,即日起進入嗇色園黃大仙祠之公眾人士只可以最多2人為一組,進園時必須進行體溫檢測,時刻戴上口罩。本園呼籲善信保持應有的社交距離,注意個人衞生,並勤加清潔雙手
黃大仙祠開放時間如下:
- 黃大仙祠:每天早上7時30分至下午4時30分
這個馳名中外的地方,亦因此傳聞「有求必應」而香火鼎盛。
黃大仙祠供奉的黃大仙,原名黃初平,是東晉時期的會稽郡人。
相傳他在15歲時得到一位道士指引,度尺重生修練,因此「赤松子」為別號。
後來黃初平與其兄一起修練成仙,合稱為二黃君。
黃初評成道後,村民見穿上道袍的他四出幫助窮人和他人治病,
於是就在金華赤松山上見了一所道觀,已是崇敬。在不送年間,赤松山附近發生旱災,
當地居民跑到赤松山的黃大仙道觀求雨,果然天降甘露,緩解旱情,就連當時皇帝也賜聖旨,
「有求必應」頌揚黃大仙。自此,黃大仙便與有求必應劃上等號。
◈═ ═ ◈═ ═ ◈═ ═?【熱門的影片推薦】? ◈═ ═ ◈═ ═ ◈═ ═
►【搬屋日記#1】月租$8000唐樓??終於2個人搬出黎住,全部淘寶傢私超過500kg?!北歐米色布沙發
https://youtu.be/wuD5sKS9_w8
►【??首爾美食懶人包#2】5間排隊網紅店,來弘大一定要吃?!超強甜蒜豬腳?,彩虹鹹甜Beigel Caffe?丨人氣必吃!ISAAC+EGG DROP烤吐司?丨生牛肉製造所,140元無限吃到飽!?
https://youtu.be/VzI9cQ2HwaQ
► 【我的中學回憶?】躲在女廁食飯??!發生爆炸事件??丨校園都市傳說,消失的老師⋯⋯??丨原來我拍了7年YouTube??
https://youtu.be/WUQ070YgF7Y
◈═ ═ ◈═ ═ ◈═ ═?【最受歡迎播放清單】? ◈═ ═ ◈═ ═ ◈═ ═
► ✈️ 旅遊日記 ❀ 日本/台灣/大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kEuq-xK1XQ&list=PL0NFL4LFfvmk5x93atdGlO1DHGr_6VKeg
► ?敗金開箱文✧(ノ≧ڡ≦) 試用丨錢錢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1RR7iIuW8&list=PL0NFL4LFfvmnuCdHMb4SDQ2c1IKA36eDv
◈═ ═ ◈═ ═ ◈═ ═?【其他聯絡方法】?◈═ ═ ◈═ ═ ◈═ ═
Email ► han_2525112@yahoo.com.hk(工作聯絡專用)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326682367
微博 ►https://www.weibo.com/singsing1225
❤️ ? ? ? ? ? ?❤️ ? ? ? ? ? ?❤️ ? ?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jk7M6WBrco/hqdefault.jpg)
緩解配套措施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禮拜美國發生了一個重大事件,非常值得敲鑼打鼓跟大家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川貴人終於「公開」戴口罩啦!
有在關心美國疫情的朋友們應該都非常清楚,美國總統川普有多「反骨」,衛生官員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乖乖戴口罩,不過就在他11日出訪馬里蘭「華特里德軍醫院」(Walter Reed hospital)的時候,竟然破天荒戴著口罩公開亮相,是疫情爆發以來的頭一遭!
不過大家看畫面,雖然大半張臉被口罩遮住,露出來的只有一點點,你都看得出來他臉很臭,擺明了心不甘情不願。現場媒體怎麼會放過這個機會,這可是比日環食還要千載難逢,瘋狂拍照外加快訊報導,結果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幾乎都登了川普的臭臉。這是不是表示川普終於看到美國最近每天的新增確診人數都在六萬左右的嚴重性,他終於同意大多數醫學專家們的看法,要將美國的抗疫措施再升級,重新思考他重開經濟的決定了嗎?錯!你是今天第一次認識川普啊?川普戴上口罩的同時,他其實正在跟許多學校吵架,因為他要求所有的學校要在暑假結束後,在秋天全面重開。這下就炸了,全美許許多多家長跟老師都在問,你要違反美國CDC的指示,把幾十個學生放在一個室內空間內,你想好配套措施了嗎?
有選票的家長跟老師們還有得爭,但沒得投票國際學生就先被拿來開刀了。
受到疫情影響,美國許多大學都改成網路授課,知名學府哈佛大學之前也宣布,今年秋季所有課程都將繼續以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但卻被川普批評「荒謬」,他指控有些學校會關閉,是出於「政治原因」,就是說這些學校是為了反川才不重開,不是為了抗疫!川普堅持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在今年秋季恢復「正常形式」授課,然後,這紙公告就出爐了!
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ICE)6日公布了最新規定,幫大家劃個重點:凡是持有F-1學術課程、M-1職業課程這兩種非移民簽證的在美國際學生,如果你秋季這學期修的課,全部都是網路授課的話,那不管你有沒有完成註冊,美國國務院都不會發簽證給你,所以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趕快選修面授課程或轉學到有面授課程的學校,二是行李「款款」打包回家鄉!而人還在美國境外的國際學生,就會被拒絕入境。
新規定發布後,川普立刻上推特,用大寫英文字母嗆聲說:「學校秋季必須全面開放!」;隔天又說:「你們看德國、丹麥、挪威、瑞典等國,學校都全面開學了啊!」還加碼威脅說,如果美國學校不開放,政府可能會切斷資金!
歐洲各國重新復學沒問題,是因為人家有好好防疫好嗎?根據美國學術界主要的新聞報刊《高等教育紀事報》(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今年4月所做的統計,先前有至少9%的美國高等院校,打算在今年秋季全面線上授課,如今計畫勢必被迫轉彎,但現在距離開學只剩下不到兩個月,校方來不來得及改變授課計畫、學生趕不趕得上換課甚至轉學,都是大問題。
根據統計,2019財政年度,美國國務院一共簽發將近40萬張F-1和M-1簽證(388,839個F-1/9,518個M-1)但根據CNN的計算,受影響的學生可能高達一百萬。
於是學生忙著搶課救簽證,大專院校也急得跳腳。先前也被確診的哈佛大學校長巴科(Larry Bacow)批評這項新規定殘酷又亂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8日已經向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此外美國有十七個州政府,加上華盛頓特區,也對川普政府提出了告訴,說這些留學生,對州政府的收入非常重要,要求法院要對川普政府的禁令發表禁令.....就是要法院出面,不淮川普這麼做啦!
可能真的是來自各界的壓力過大,這個禁令來得快也去得快,在7月15日,也就是禁令發布一個多星期之後,川普政府又宣布撤回這個命令,也就是visa要照常發了。
很多留學生被川普搞得雞飛狗跳,都把房子退租打包行李了,現在又要把所有的行李打開,還要去求房東說,對不起噢我又要住了。
可是你不要小看川普這彈簧手,這政策在美國可是有不少人支持的喔。這項規定獲得反移民團體的青睞,巴不得把所有外國人能來的管道也都堵起來。但對於留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噩耗,相信也有不少台灣學子受到波及,因為在赴美留學的國際生中,有八成都是希望畢業後先留在美國找工作,累積一些經驗後,再考慮要不要回國發展或長期留在美國,他們往往會在畢業後申請12個月的臨時工作許可OPT,或是專業技術工作簽證H1B,如果現在因為疫情而不發簽證,或逼迫國際生離境,等於直接扼殺應屆畢業生留在當地找工作的機會,也令外界懷疑,此舉根本是打算藉機收緊移民政策,不讓國際生佔走美國工作崗位!
不過向來是「移民強硬派」的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副部長「庫奇內力」(Ken Cuccinelli)在接受CNN訪問時解釋說,「其實政府已經提供比過去更大的靈活性了,過去國際學生想拿簽證只能修一門網路課程,但現在他們可以修更多網課,只要其中部分教學是面授的就行了。」還補充說,如果他們想要完全靠網路上課,那根本就不需要待在美國啊,本來就應該回家,等學校開學後再回來。
是這樣講沒錯啦!美國留學簽證本來就不允許國際生只修網路課程,目的是防範假留學真打工。但是現在不是正常的狀況嘛!一方面是疫情那麼嚴重,修線上課程並不是學生自己想選擇的,另外此時要學生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搭機返國,說實在也是滿危險的。而且這項政策,對美國真的利大於弊嗎?
第一是財政破口;這些留學生可以說是美國高等院校的重要金雞母。根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的數據,美國在2018到19年度,有超過100萬名正在就讀大學和碩士的國際學生,佔了全美學生總數的5.5%。除了支付高額學雜費,這些學生的食衣住行、吃喝玩樂,也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經濟,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這些國際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了450億美元(1.35兆台幣)。這個金額已經超過美國聯邦政府為大學提供的研究經費,也緩解幾十年來當局在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
第二是腦力流失。能夠去美國留學的人,不是口袋特別深,就是腦袋特別聰明,像我就絕對不是靠我的口袋,我是靠我媽的口袋。總之美國的創意之所以領先全球,就是因為美國能讓全世界最好的腦袋集中起來,併肩一起工作。這些國際學生裡面,有將近四分之三來自亞洲,他們已經成為美國很重要的企業人才庫,尤其是攻讀科學相關科系的留學生,畢業後多半留下來為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留得越久,這個人才越成熟貢獻越多。「就地取材」也有助於降低高科技公司的勞動力成本。所以拿留學生開刀,不但會重挫美國學術殿堂的威望,也等於把訓練好的高階技術人才給推了出去。
所以川普彈簧手把禁令收回是因為想通了嗎?並不是,根據cnn報導,是因為這次實在太趕,各界應付不了,所以有可能明年三月再執行。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開鍘留學生
#美人財兩失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exAw1_z2Vs/hqdefault.jpg)
緩解配套措施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智翔的議會質詢-人事處、政風處(4/17)】
#防疫期間公務員相關規定及工作分配
智翔在今天的人事處質詢中,詢問有關清明節連假出遊狀況後續衍生的問題,在連假出遊潮過後,桃園市府也啟動普查,包含市府公務人員、全市高中職以下的教師生,授權在家辦公與在家線上學習。
所以智翔想先了解,目前市府是否有禁止公務人員於疫情期間的私人出遊? 人事處表示現在雖然只有禁止因公務出國,但私人出遊出國還是需要事先報備服務機關。
再來智翔關心在疫情期間,因為出遊出國或是其他因素而被居家隔離、檢疫,而導致必須請假,這些衍生出的工作分擔問題,是否有因應配套措施,來緩解工作量,並維護必須的市府運作。
例如這次清明出遊,如果有大量人員必須自主隔離14天,桃園市府的配套措為何?智翔也舉例,某間貨運公司以拆班AB制,兩班人員分開,交接也是以通訊軟體為主,市府是否有做一樣的分組類別,以及代理人制度是否可以完全因應人力請假所需。
人事處對此說明市府的預備措施,在核心業務上實施分組制度來分散風險,代理人制度也可以完整因應現在人力可能減少的狀況。並且趁現在人力備援的狀況下,請各機關盤點業務核心範圍,減少不必要的業務支出,因為疫情不適合群聚,比較不重要相關活動也減少,而業務程序可以化繁為簡的也盤點出來,讓人力可以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智翔在這邊認為,除了現況的人力調配和措施,也要超前部署考慮到未來若不幸爆發疫情、災害,造成人力大量減少,如何用最少人力執行到最高效能,來維持我們桃園市府的基本運作,這些是人事處可以和各業務機關先行了解和調配的。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n28Rgg6Wh8/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R_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woMX_5hqDZXK_bOvwCL7gRlny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