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沈富雄也是這樣說韓國瑜的....
🉐關心台灣大小事📰https://www.ftvnews.com.t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聯合國大使不來了,不知道今天執政黨要如何甩鍋,至少我可以聲稱跟我這種小人物無關~~~~ 福斯新聞報導:【McConnell furious with president, supports move to initiate impeachment proceedings: sources】 ...
總統就職2024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分號;川普的離去
1月20日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完成。但綜觀所有美國媒體,包含攻擊川普不遺餘力的主流大咔,沒有一家的語調是「舊的一頁已經過去、新的一頁已經翻開」。
換句話說,川普的離去不代表一個句號,而代表了一個分號。分號「;」代表一個轉折 – 句子還沒完,而後面的意思你還不知道。
這個分號好大,大到了讓美國的所有政治人物、甚至世界的絕大多數政治人物,都會寢食難安很長很長一段日子。
藉著這個「分號時刻」,來總結一下此次美國大選,並展望接下來的世局,其中當然也包括台灣的局面。
先談比較枯燥的一面。投票日前一天,我寫下《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不會在投票日11月3日的次日出台。事實上,最終結果能夠在12月15日出台,就算是夠快的了。甚至不能排除一直到總統就職日都還爭議不休,造成美國二戰以來、甚至內戰以來最大的憲政危機》。
美國的「聯邦憲法統御各個獨立州」的美式憲政,其固有機制在人口、經濟、科技、國際關係的劇變環境下,已經顯得力有未逮了。
接下來是否能透過幾項憲法修正案就繼續湊合使用,尚屬未定之天。半意外闖入華盛頓的政治素人川普,的確是那位「挑起憲政危機」的人,但他也無數次告訴美國人,他要做的是一件「老機器翻新」的工作,擋在他前面的是「深層政府」和「沼澤」。
2016年的當選,或可解釋為選民還不了解他,但在他一意孤行折騰四年後,2020年還得到在任總統前所未有的高票7400萬票,顯示認同他的「老機器必須翻新」的那股力量,不會消失。
現在民主黨(以及部份共和黨)意欲通過二次彈劾,徹底結束川普這號人物的政治生命,透露出老機器害怕被翻新的極端焦慮。
(此處插句嘴,讀者可參照想想一個問題:2020台灣的那股認同「新機器也嘎吱嘎吱,何妨用回老機器」的500多萬票,2024年會怎樣?)
川普離去前在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最後一場演說,有三點抓住了我的耳朵:1)感謝了許多人,獨漏國務卿龐培奧,而 龐培奧在動作上是最配合川普的一個人;2)不再忌諱、直接了當的用了「中國病毒」(China Virus); 3) 用了「我們所開啟的運動(movement)」一詞。短文無法展開分析或推論,只能先點出此三點,以觀後續。
想來台灣在接下來幾個月,將大量的辯論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會不會與川普政府的貌合神離?會不會推翻龐培奧去職前兩週發佈的反共親台殺手鐧?
我認為這類辯論或分析不宜過多,否則會使得台灣陷入誤區,平白耗費寶貴的時間。大局上,當下乃美國的國家利益與中共的一黨專政利益的陰陽對衝,結果是陽化陰,還是陰蝕陽,還在演化中。無論如何演化,台灣都只是演化列車中的乘客,唯一主動能做的,只有自己的防震力、抗災力、團結力、以及癒合力。
關心台灣前途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台灣自己主動能做的事情上面,而不要浪費在自己不可控的事上。
防震力,指的是人的冷靜素質,台灣人不能有玻璃心,從對手的文攻武嚇到萊豬到疫情。
抗災力,就是永遠假設環境中有灰犀牛;在體積不對稱的時候,最佳的抗災策略就是以絕對不對稱的針尖,讓灰犀牛遠遠就能看到衝過來必須付出的代價。
團結力,就是認清台灣沒有不團結的本錢;情緒、利益再相左,也得找出最大公約數。最大公約數,就像口罩裡的那一層不織布,能將滲透的病毒密度降至最低。
最後,癒合力,就是自我擺脫舊情綿綿、舊恨綿綿的能力。
唯有聚焦在這「四力」上,身處世局演化列車中的台灣,馬步才能站得穩。
美國,有它自己的國家利益,現在它處於「分號時刻」,每個政治人物都在撥打算盤,台灣此刻毋須去猜測分號後面未盡句子的意思,把精力花在操之在我的「四力」才是智慧的。
(本文原刊於2020-01-23 蘋果日報)
范疇前哨預策專網
近日全球社交媒體平台震盪異常,為免失聯,范疇前哨預策專網,即將正式上線。請掃描二維碼,或點擊前往
https://www.insightfan.com>InsightFAN.com
總統就職2024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中國人均壽命將率先彎道超車
在2017年,我曾寫過一篇有關以濫藥死亡率來衡量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成敗。當時美國人均壽命,在發達國家中非常罕有地已連跌了4年(英國難兄難弟,也陪着連跌數年),從2013年的78.94歲,跌至2017年的78.84歲。當時人均壽命下跌的主因為濫藥,尤其芬太尼(fentanyl)之類的鴉片類藥物(opioid),加上酗酒和自殺率同時上升,就形成所謂的絕望死亡(death of despair)危機。
此絕望死亡危機的背後原因當然是美國低層下50%人口的生活水平,在過去30多年來,不止毫無寸進,反而有所下跌,40%美國人連400美元應付緊急事件的錢都沒有。但上層人口,尤其Top 1%的收入和財富,反而急速增加,他們賺取全美國總收入的21%,更擁有全國約40%財富。貧富懸殊不斷加劇,已到危險地步,新加坡前外交官和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稱美國已成為一個「財閥當政」(plutocracy)!
低下階層絕望 釀極端民粹
這種低下階層感覺絕望的氛圍,當然正是讓各種危險的極端民粹、國家,甚或所謂本土主義發酵的最佳環境。在1930年代,一戰後的德國人感到不憤被《凡爾賽條約》不公平且過度苛刻懲罰,助就了希特勒和納粹黨的崛起。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感到徬徨和絕望,酗酒(包括甲醇)問題日益嚴重,男士平均壽命曾跌至60歲不到,到普京上台,終於幫到俄羅斯找回自尊,人民找回自信,才止跌回升。
同樣地,2010年代中期,美國也開始出現危險的、充滿種族歧視的民粹主義,甚至是一個「邪教」。此浪的高潮就是在2016年選舉中取得勝利,成功把「教主」特朗普推進白宮,當然亦需要感謝美國實質是反民主的選舉制度,以及俄羅斯多年悉心培植和選舉干預。
雖然特朗普萬般眷戀總統權位,選舉後兩個多月仍不停掙扎,不停否認落敗的事實,甚至鼓勵民眾衝擊國會山莊,企圖發動政變,但結果仍然是失敗。所以不認、不認、還須認,前數天,特朗普終於承認拜登將在1月20日成為總統,但請留意他仍未承認落敗,在他口中(未必是心中),他是以大比例贏了選舉,只因拜登作弊而盜取了勝利。此說法仍然非常危險,他的「邪教信徒」仍可能在1月20日或之前繼續搞事,甚至進行恐怖活動。只希望今次美國FBI、各地警方和國土安全部,以至軍方都會作出較好的預備,以防再發生如上周,容許支持特朗普的暴徒再次攻陷國會(不少傳媒稱之為本土恐怖主義者),出現大量暴力事件,或甚至阻礙宣誓就職大典。
上周事件中,軍方嚴重失職,不知是受到命令,故意拖延派出國民警衛隊(National Guards),還是軍方自己太過敏感,不想重犯夏天被特朗普利用來鎮壓和平示威者的錯誤。無論如何,美國軍方已再次更加嚴重地被政治化,對全球最強大的超級強國而言,殊非好事。更可惜的是和平交接權力的超重要傳統,已被徹底破壞,特朗普更將是150年來,首位不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的原總統。但事到如今,特朗普缺席應反而是好事。據報,五角大廈企圖亡羊補牢,已派遣到華盛頓戒備的國民警衛隊人數,比駐紮在伊拉克加阿富汗的總數還要多,實在有點諷刺!
安全準備是一回事,政治是另一回事。雖然近日連特朗普都被迫言不由衷表態遣責暴徒,且呼籲支持者保持克制和平(香港反對派政客連這一點都一直做不到),但事情怎可能這麼容易完結?前天我跟某美資大行在紐約的總策略師聊天,他明顯是個特朗普支持者,他情緒低落,表示因見今天美國分裂情况和暴力事件頻繁而痛心和擔憂(跟我對香港2019年情况感受雷同),但他預期即使1月20日就職典禮大致和平,拜登對共和黨人伸出橄欖枝,右翼保守派支持者仍必深深不忿,國家分裂情况未必能改善。他形容特朗普下台並不代表分裂的「The beginning of the end」,反而更似只是「The end of the beginning」! 如他的說法反映真實情况,美國有排煩!
拜登宣誓就任總統概率仍最高
即使特朗普任期剩下的日子只有6天,但仍充滿變數:
(1)他完成任期,1月20日中午拜登宣誓就任成為第46任美國總統。這個場景的概率應該是最高的,50%以上吧。
(2)眾議院已投票通過要求副總統彭斯啟動憲法第25條修正案(Article 25),聯同過半數的內閣成員通過罷免總統法案,然後由副總統彭斯接任成為總統。但彭斯已表態拒絕,特朗普更自誇第25條修正案對他是零威脅,似乎暗示與他早前批評不忠(特朗普支持者在上周暴亂中,更高聲呼叫要殺害彭斯)的彭斯取得默契。所以我認為此發展的可能性不高,不到10%。
(3)另一可能性是特朗普辭職,這亦是我數年前已曾作出過的一個預測。以特朗普的性格,本來很難要求他辭職,因為這做法等於認錯和示弱。不過,即使近日的遣責暴力,也不可能是真心的,那麼為什麼他會願意講呢?出發點肯定不是愛國,較大可能性是他害怕未來的法律責任,搞得不好,最後不止他,連他的子女都可能因貪腐和煽動叛亂等嚴重罪名而入獄。
近日有記者問特朗普會否辭職,奇怪地他竟然沒有破口大罵,只拒絕回答。其實對他來說,以辭職換來彭斯的特赦,可能是最佳選擇。此做法亦可能是對國家,甚至拜登和彭斯自己的最佳結果,更有尼克遜的先例可援。
在國會暴亂發生前,我已詳細分析過特朗普下台後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當時我仍不肯定司法部會否真的採取行動,因為雖然美國表面上是司法獨立,但當然在此等關乎總統的案件,仍必有政治考慮(天真的人請夢醒)。而且國會暴亂發生後,如特朗普不獲特赦,所有人肯定已毫無選擇,必須追究到底,入罪機會極高。
有人認為總統可能有權特赦自己,但此憲法解讀當然極具爭議性,亦從未發生過,所以可免則免。拜登當上總統後,當然也有特赦權,我也相信他想修補國家裂痕,本不介意放過特朗普。但不幸出現國會暴亂,死去5人且包括一位警員,令到拜登極難大方特赦特朗普。即使他肯,亦極難服眾和對其他民主黨人交代。
彭斯接任總統特赦特朗普 利爭下屆大選
剩下來最適合給予特赦的必定是彭斯。從他角度考慮,他也未必完全想做這個「醜人」,如輿論的「spin」控制得不好,他可能會變成眾矢之的,被指責為過兩三天的總統癮而出賣正義,令國家蒙羞。但其實韓國式對前總統的窮追猛打,確對國家沒什麼好處,反而早日埋葬過去往前望,對國家更有利。所以如PR做得好,「第46任總統」彭斯反而可能被形容對修補國家裂痕有功勞(那麼已印上拜登46的帽子和紀念品就有炒賣價值)。
我個人不太喜歡彭斯,亦覺得他太過接近特朗普,對他政治前途不利,但他自己肯定仍有政治野心。即使他只當兩天總統,他亦將永世被稱呼為總統先生,如他在2024年再度參選,此氣勢對他有極大幫助,更有機會取得共和黨提名。很大機會拜登將是一屆總統,如下屆民主黨提名人是副總統賀錦麗,那麼在辯論會上,記者們將稱呼彭斯為總統,賀錦麗則只是副總統,氣勢上彭斯已有優勢。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辭職的機會仍存在,可能有兩三成之多。
更肯定的是,無論特朗普會否完成任期,國會對他前所未有的第二次彈劾程序已啟動,即使在他下台後,亦必繼續進行,且今次成功通過參議院的機會頗高。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已表示今次有可能支持彈劾,但仍等待詳細聆聽證據。如他支持,其他共和黨參議員亦或將支持,有可能達到三分之二的「超級多數票」要求。
共和黨棄特朗普 未嘗不是好事
既然到時特朗普已下台,為何仍要彈劾他?請留意彈劾並非法律程序,只是政治懲罰,可取消他的退休金、保安安排等,最重要一點是可阻止他捲土重來,被成功彈劾的政客,可被禁止參選任何公職。麥康奈爾和其他共和黨領袖已非常厭倦特朗普,亦可能再沒有利用價值,所以聯同twitter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一齊把特朗普滅聲,未嘗不是好事。
特朗普年代已近落幕,那麼他到底能否通過我為他設下的測試?國以民為本,特朗普能否給予美國人希望,減少「絕望死亡」,人均壽命能否回升,是一個最公平、最重要,比GDP增長和失業率更實際的成敗標準。不幸答案是特朗普全盤失敗。他在2017年1月上台,但2017和2018年的美國人均壽命仍繼續下跌,到2019年,因對鴉片類藥物控制較嚴而終於遏止5連跌,但亦沒有反彈多少。
但到了2020年,COVID疫情抵達美國,完全暴露特朗普的無能、無知,甚至無恥,處理疫情徹底失敗,至今死亡人數已迫近非常恐怖的40萬。美國只佔全球人口約4%,但死亡人數竟接近全球的20%!對比1918年大流行,當時美國佔全球人口的5%,但死亡人數反而只佔全球的2%不到,遠比人口比例低。103年後的今天,科學昌明,今次的死亡率竟反而是人口比例的5倍,特朗普難辭其咎,故意反覆發放假消息(不用戴口罩)、假療方(注射消毒藥水),且鼓勵人群聚集,簡直形同謀殺!
疫情令美國人均壽命急降至77.48年
近月新納粹等極端分子,故意在網上發放有關COVID未有導致額外死亡的完全虛假消息,連一些愚蠢的香港暴徒都選擇相信!美國疾控中心(CDC)已公開解釋,當時數據只到10月,且不少死亡個案滯後,仍未計算在內,肯定2020年的總死亡人數將最少為330萬,比2019年高最少12%,約10%的額外死亡直接由COVID導致,其餘亦可能因COVID病人霸佔所有醫護資源,其他病人得不到適當護理而死。更重要的是額外死亡增加得最多的不是很多人誤解的老年人,而是年輕的25至44歲組別!
恐怖地,2020年美國人均壽命將急降1.13年,跌至77.48年!此數據背後更暴露美國不同種族面對嚴重歧視和不公的醜况。白人平均壽命下跌0.68年,但黑人下跌2.1年,即3倍白人的跌幅,拉丁裔更慘,下跌幅度高達3.05年!我估計拉丁裔較多非法移民,更難得到適當醫護照顧。
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是每個總統和政府的最首要責任。所以客觀而論,歷史給予特朗普總統的評分,肯定應該是F!
我曾指出過COVID疫情極可能成為中國名義GDP彎道超車,提前超越美國的催化劑。最近此觀點已幾成為共識,日本和美國的智庫都先後預測中國名義GDP將在2028年超越美國,比原來預期早了4至5年。我預測更快一點,可能在2025年已開始超越。
中國疫情受控快 沒甚影響人均壽命
但我最近才發現,中國人均壽命在2019年已升至77.3歲,去年中國疫情初時嚴重,但幸好控制得快和較成功防止第二、第三波,所以死亡人數較少,對今年人均壽命應沒甚影響,有機會繼續上升。
所以在遠比GDP更重要的人均壽命比較上,中國彎道超車的時間點更早,可能在今年已出現!
後記:2020年香港人均壽命估計約為84.89歲,全球最高,值得部分對香港百般不滿,對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充滿偏見,永遠只懂投訴的人牢牢記住,最好表示一點感恩。如政府提供的醫療服務不達到全球最高水平,沒有大量補貼,使到公共醫療服務近乎免費,有可能嗎?不會所有功勞又只屬香港市民,莫非自己在家土法治癌症?
(中環資產持有facebook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總統就職2024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聯合國大使不來了,不知道今天執政黨要如何甩鍋,至少我可以聲稱跟我這種小人物無關~~~~
福斯新聞報導:【McConnell furious with president, supports move to initiate impeachment proceedings: sources】
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的頭Mitch McConnell都已經跟川普翻臉了,福斯新聞說他要支持彈劾動作啦,兩院多數黨領袖都支持彈劾總統,我川川這下怎麼辦?
至於為什麼Kelly Craft會取消出訪。根據 @ dennis weng 德州州大政治系助理教授翁履中的說法:【今天國務院決定取消所有出訪,說是要確保政權穩定交接的官方說法很顯然不是真正的理由。畢竟,今天取消的兩個行程,包括龐貝奧出訪歐洲,以及克拉夫特的台灣行,都是近期才做出的決定,相較於總統就職這個早已固定的期程,可以說明龐貝奧這兩個出訪,區隔共和黨與民主黨差別,甚至拉抬個人聲望的政治意義都高過外交考慮。而報導指出他要拜訪的歐洲國家因為國會騷動事件,而紛紛決定拒絕與他會晤,導致他不僅失去了想要的政治宣傳意義,甚至可能因為見不到歐洲國家領袖而丟了面子!考量到單獨取消歐洲行,讓克拉夫特到台灣,無法解釋政權順利交接所以不出行的說法。權衡之下,決定取消全部行程的做法,在面子上比較掛得住】
根據風傳媒今天的報導【路透說,關於歐洲官員不願與龐畢歐見面一事,美國國務院對此不予置評。不過歐盟官員倒是說的明白,「川普的反覆無常讓他們精疲力盡」,「現在我們迫切希望與拜登政府建立關係」。CNN則報導, 龐畢歐的歐洲行其實在國務院內部也受到質疑,因為部分外交官認為拜登政府即將上任,他們也不願意參與龐畢歐為2024大選鋪路的自我推銷之旅。《紐約時報》也指出,美國部分外交官對於龐畢歐未能就國會暴動事件譴責川普,反倒指責各方對於這起事件的反應表示強烈不滿。】
【訂閱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加入YT會員在這裡: https://reurl.cc/raleRb 右上有個加入按鈕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MyvuyFtkI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