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檢討績效設定,有效達到毒品防制目的】
~累了嗎?休息一下,來看幾篇新聞好嗎?~
【說你違法就上銬】警方遭打臉! 北檢送驗確認影評人電子菸「不是大麻」尿檢也陰性:
https://reurl.cc/dVNoVk
【桃警爭議多】桃警挾人妻小迫簽同意書 法官痛批「恣意妄為不顧程序」:
https://reurl.cc/qm7qdD
警員再爆風紀案!調包驗尿搶績效 毒品列管人口都採陰 偵查佐遭法辦:
https://reurl.cc/zb3kze
長官要績效! 基層警硬辦毒品案 法院判無罪:
https://reurl.cc/Kx7oAm
「上頭交代要績效」 警拚業績遭控違法搜索、擔心反被告:
https://reurl.cc/rayV1N
警察遭爆「栽贓抓毒」!為了績效筆錄加料 法官直接打臉:
https://reurl.cc/Gd8Y4x
看完新聞,相信大家感覺更累了。而從這些執法人員涉及不當盤查搜索、烏龍逮捕到栽贓毒品的新聞,可以發現,許多基層執法人員,也被不當的績效要求逼得很累。
今天的司法法制委員會,主題是「從國內毒品氾濫問題,檢討毒品查緝作為」。我也從 #績效制定的政策角度,提醒執法機關注意不當績效可能造成的問題。
?問題是怎麼來的?
事實上,台灣的執法機關長期都藉由看似客觀的數據統計衡量治安成效,並取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
例如警政統計一定會有的「刑案發生率」和「破案率」,就是重要的指標。但是,這也衍生常見的「吃案」爭議。
延伸閱讀:杜絕吃案文化/南警︰評比破案數取代破案率
https://reurl.cc/qm7bmp)
近年關於毒品查緝的重大爭議,則和「新世代反毒策略」下,治安機關的績效壓力有關。
行政院在2017年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在過去的四年投入了100億經費,也取得了相當程度的成果。今年更繼續推出「新世代反毒策略 2.0」,預計在接下來的4年再投入150億元防制毒品。
規模如此龐大的政策,當然也要有相當的成果。這些成果怎麼生出來呢?就是靠各種績效評核機制。
?那績效和不當執法的關聯是什麼?
很簡單:#為達績效不擇手段。
當警政高層為了辦理毒品案件而推出績效計畫後,各地警局和所轄分局,就為了達到績效甚至競爭排名,將更鉅細靡遺的績效要求與壓力下放到基層身上。
如果績效制定不當,就會出現一個很弔詭的狀況: #績效悖理。
所謂績效悖理,指的是績效衡量無法反映組織的真正表現,無法辨識各個被評核組織的績效差異。被評核的人為了應付績效,可能會採取各種形式上能有效達成績效,但 #對於最終目的沒什麼幫助的行為策略。
以毒品查緝為例,在追查困難的狀況下,執法人員可能有「捨難取易」的因應策略,#針對藥腳與小藥頭濫行移送,而不是深入追查。
再舉一個例子:「#檢方聲押率」和「#院方裁押率」。
「警察機關經濟緝毒成效工作計畫」中,曾經將「檢方聲押率」和「院方裁押率」列入警察績效,希望能達到「鼓勵精緻偵查」的目的。
但是,羈押是保全證據的強制處分手段。而羈押原因與必性之判斷上,在於被告是否有逃亡之虞、是否有滅證等案情晦暗的風險,或者是防止再犯的預防性羈押,似乎與「精緻偵查」欠缺必然關係。
也有檢察官指出:「偵查如果太精緻,監聽譯文太清晰、證人具結後證述太明確、搜索扣押證據太齊全,被告沒有滅證的可能性,反而不符合羈押的要件!」此外,在一些個案中,不聲請羈押或許才是溯源的偵查策略,例如讓被告交保放回後,協助檢警找出更大的藥頭。
參考資料:「有毒」的毒品查緝政策(五):被績效牽鼻子走,焉能「安居」?
https://reurl.cc/YWgo7O
其實,從行政院到警政署,已經注意到績效導向可能帶來的問題。最新版本的「警察機關精進緝毒成效工作計畫」,更將「檢方聲押率」及「院方裁押率」取消。不過,從基層的反映看來,相關的績效規定,還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績效制度是個壞東西嗎?
事實上,績效是非常強而有力的工具。不然就不會有這麼多的基層執法人員被逼著不當執法。但也正是因為績效效力驚人,運用起來就要更戒慎恐懼。
如同考試引導教學,#績效也會引導查緝。績效訂得不好或評核方式不當,就會容易發生不當執法的狀況。但相對的,妥善訂定的績效,也能引領基層妥善達成目的。而藉由績效的分析,更可以修正政策方向。
?那要怎麼做呢?
在今天的質詢中,我提出三點建議:
一、首先,相關執法機關應確認有無不合理的績效要求,並檢討改善。
二、在績效制定與檢討階段,應該參考第一線基層的經驗和意見,並注意績效指標與相關法律制度有無扞格之處。
三、請各機關將與績效相關之爭議案件,列為檢討改善績效設定之參考。
畢竟,司法(包括警政)的資源有限。因此更應該謹慎面對績效可能帶來的問題,才能有效達成政策目的。
深入閱讀:有績效、沒成效?緝毒政策為何變成刑警和施用者的夢魘
https://reurl.cc/AgVevE
績效評核目的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毒」的毒品查緝政策】系列第五回登場!
〈「有毒」的毒品查緝政策(五):被績效牽鼻子走,焉能「安居」?〉全文看這裡➡️ https://bit.ly/3mTYYW9
討論了一連串違法的案例後,在第五回,讓我們一起進入「安居專案」會議桌的世界,看看目前我國那群久不辦案、滿腦子只有作秀與官位的「東方不敗一統江湖」的緝毒政策,到底有什麼問題吧!
在這一回裡,可以讓全國警察、民眾看清楚,反對績效改革、紊亂第一線偵查的幕後黑手,是哪一群人。
- 我國的緝毒政策、立法取向,長期以來受到媒體與輿論影響,形成一種「專家反而被民粹牽著鼻子走」的奇觀,在偵查領域,也造成了各種弊端,因此為不少學者、實務工作者所詬病。
- 警政系統對於毒品績效的追求,基本上訴諸於報表上的「數字表現」,在講求上命下從且欠缺思辨的僵化體系文化下,高層追求哪些項目的數字表現,基層員警便盲目地追求那些項目的達成率,高層不講求的項目,基層也不會有什麼積極作為。
實則,警政高層看到績效表現,再使用政府資源將數字包裝行銷,讓人民看到「政府查緝表現亮眼」。事實上,這種速食型的政策,並不足以解決毒品議題背後所隱含的群體心靈失落、社會結構問題。
- 日前安居專案會議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專案績效表現,......
針對「取消羈押評比」的這個修正,兩位代表北部二間地檢署的主任檢察官認為這屬於「警方內部評核問題」,因此對於警方這個修正評核方式的建議無意見,並主張「緝毒工作是持續性的,不因階段而鬆懈,功獎對於緝毒的影響層面不大」。
然而,高檢署代表卻跳出來反對修正,認為「羈押能反映精緻偵查的效果」、「鼓勵檢察官精緻偵查,聲請羈押應該給予加分」、「法院裁定羈押代表蒐證齊全」。高檢署一方面佯稱「尊重各機關的評核制度」.但另一方面卻又堅持「還是要(由高檢署來)律定績效評核的原則」。
問題在於,高檢署主任檢察官的發言,與法律規定以及羈押制度的目的有所扞格,也與當今的第一線緝毒偵查實務狀況脫鉤。......
刑事訴訟法為了保全證據的羈押制度,也 #淪為數字遊戲中的一種工具。
- 高檢署主任檢察官聽取了不同地區的地檢署意見後,竟然以「高檢署檢察官人力上難以負荷,僅能作通案性的規劃」,並且堅持「律定統一標準才能公平考核」,這讓人深深疑惑:檢察官的工作何時包含「律定警察績效的考核標準」?高檢署明知各地毒品狀況有區域特色、個案情況不一而足,竟然以「人力不足」為理由,忽視地區狀況、無視不同地區地檢署代表的意見,堅持訂個「一統江湖」的標準。這並非「東方不敗」,反而是在紊亂偵查。
- 更嚴重的是,在這個會議中,檢察官被要求「提報執行成效」。代表法務部的辦事檢察官竟然宣稱「社會輿論注意到安居專案的亮點是聲押律與准押率」,並且認為檢方的辦案與警方的績效要符合「社會大眾看重成績的展現」。換言之,他們所考慮的重點似乎已經不再是專業表現,而是「迎合輿論」,站在作秀舞台的「亮點」之上一路平步青雲升官,卻忘了檢察官的使命。
這些發言已經嚴重違反了檢察學的學理,檢察官的角色彷彿不再是「法律守門員」,而淪為呼應輿論、迎合政策的工具。近年來因為錯誤的毒品查緝政策所衍生的程序合法性問題,好像完全不是這群檢警高層在乎的重點。
更讓人失望的是,再多的深度報導、訪談紀錄、文字論述,對於執政者以及警政、法務部、高檢署的高層官員而言,不過狗吠火車。因為他們要的是速成又作秀的愚民政策,不是真的想要改變社會困境。
------
▌〈「有毒」的毒品查緝政策〉系列:
(一):績效催生警方違法惡習➡️ https://bit.ly/3evPBq6
(二):放聲「出去讓你死」的警察➡️ https://bit.ly/39fN5mJ
(三):強闖民宅違法抓人三部曲➡️ https://bit.ly/31ivxTu
(四):無視程序違法「上訴到底」的檢察官➡️https://bit.ly/3kN0Squ
績效評核目的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x2本
⚔️ #從理論走進實戰 的一頁式計畫書:OGSM透過願景描繪出「最終目的」,讓我看到比OKR更宏觀的全貌;透過「策略」和「檢核」的關聯性,讓我對KPI的制定方式有了方向和依據。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ogsm-template/
【這本書在說什麼?】
《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的作者是知名的企業顧問張敏敏,她擁有豐富的業界諮詢與企業講師經驗。在這本書裡她分享了改變她管理團隊方法的經典工具:「OGSM一頁計畫書」,說明她如何將這套「理論」落實到日常管理的「實踐」方法。
作者先從「為什麼」要做目標管理出發,然後談到OGSM與傳統KPI與OKR方法的差異,提供具體的四個步驟帶領讀者一步步完成屬於自己的OGSM計畫書。進一步瞭解背後的精神之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同時適用於個人生活、團隊主管、企業領導的工具。
我認為這是一本很有實戰價值的書,尤其是後半段的「實際運用」章節,讓我收穫滿囊。作者分別以三種功能類型切入(企業型、專案型、功能型),逐步引導讀者先參考別人寫出來的案例,再講解她如何修改、調整成真正實戰可用的OGSM一頁計畫書。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台灣在去年颳起了一股OKR的風潮,連我公司的大老闆們也推薦大家讀暢銷書《OKR:做最重要的事》。讀完後發現,OKR的「目標」與「關鍵結果」之間的連結,其實本來就落實在自己工作中,當時總覺得還缺乏一種全貌性的思考。
此外,我任職的公司採取KPI績效評核方式,在年初訂立年度績效目標,年末時與員工進行績效面談。這個制度有個缺點,在年初訂立績效目標時,通常只帶著大致上的猜測與判斷,年末的績效面談也流於一種行禮如儀的形式,甚至讓許多員工覺得這是一種帶有懲罰性質的評核制度。
因此,我希望找到一個工具,來釐清我自己對這兩個傳統工具的盲點。這本書的OGSM方法,讓我看見一扇窗。它首先描繪出企業或團隊的願景,做為最高指導原則與前進方向,接著才往下推展出目標、策略、與衡量方式。
透過願景描繪出「最終目的」,讓我看到比OKR更宏觀的全貌;透過「策略」和「檢核」的關聯性,讓我對KPI的制定方式有了方向和依據。OGSM具有層次的規劃方式,適用於每個層級的職員,達到層層傳遞公司價值。
【什麼是OGSM?怎麼使用?】
OGSM又被稱為「一頁計畫表」,包含四個元素:Objective 最終目的、Goal 具體目標、Strategy 策略、Measure 檢核。使用方法是在一個願景之下,進行目標和指標管理,將理想化為可執行的具體行為。可以簡單地用手寫,或者是在Word和Excel上面呈現都可以。
💡元素1:Objective 最終目的
「當我們成功時,我們看起來像什麼樣子?」使用文字勾勒出一個願景,說明個人、團隊或企業的存在價值,指引領導者在中、長期的決策中擬定方向。
💡元素2:Goal 具體目標
「我們到底想要完成什麼?我們的具體目的地究竟在哪裡?」在一定時間內想要達到的目的地,必須是清晰、可衡量、具體的目標,可以用來指引團隊分配和使用有限的資源。
💡元素3:Strategy 策略
「是否清楚描述策略,足夠讓大家對資源做出取捨?」進行一連串的活動,創造出獨特的價值,並且在創造的過程中指引方向。關鍵是透過定位與取捨,有效地使用資源。
💡元素4:Measure 檢核
「我們是否照著設定的小路標走,然後隨時檢查是否迷路?」功能是檢核選定的資源能夠被使用徹底。其中的兩個元素「Dashboard衡量指標」和「Plans行動計畫」分別用數字、百分比、時間區段、負責人等客觀描述組成。
【心得1.願景是達成目標的燃料】
無論在生活和工作上多麼全力拚搏,總有不順遂或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時常訂立目標,例如「我要減肥10公斤」、「我要慢跑10公里」、「業績提升10%」。但是你是否鮮少去注意這些目標背後的「為什麼」,也就是自己究竟「為何而戰」?
我很喜歡作者的這段提醒:「目標是讓我們抵達目的地,而願景就是達成目標最重要的燃料。」有燃料,才會有動力達標。沒有經常把為何而戰放在心上的結果就是,我們很可能偏離初衷、讓惰性蔓延、漸漸地喪失當初設定目標時的熱情。
OGSM的好處就是,它可以把企業與團隊的願景與目標在一頁之內呈現,讓人不至於再前往目標的路上迷失方向,也能時時提醒自己「為何而戰」。目標驅動我們前進,願景驅策我們偉大。
【心得2.時間區段取代截止日期】
另一個讓我有收穫的項目是,對於專案的「時間規劃」方式。許多有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訂立目標最簡單扼要的方式就是SMART法則,其中的T代表「有時間限制的」這個部分。以往我常常停在「截止時間」的迷思裡。
面對達成目標設定時間期限的觀念,讓我總是下意識地想要壓出Due Date,卻鮮少質疑要達成目標的合理「時間區段」。OGSM強調「時間區段」的重要,例如當你想要擴展分店,與其定義「在7月前擴展3間分店」,倒不如用「在5/1到7/30之間擴展3間分店」來的具體。
明確指出時間區段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會讓團隊之間明白該將資源「如何運用」、「何時運用」。除了讓時程的規畫更合理之外,更能有效集中資源、對準方向,在特地時間區段內發揮團隊最大的火力密度。
【心得3.策略就是對資源做選擇】
關於「策略」的定義也讓我有所收穫。我們時常會說某個人很有策略,但這個概念其實很抽象。具體來說,策略就是一種「對資源做出的選擇」,資源包含了「人」、「錢」、「時間」。因此,採取哪一種策略,就代表選擇用什麼樣的資源組合,來達成目標。
一般來說,當手邊的資源越多,你能選擇的策略組合就越多種。當資源受到限制,你能發揮的策略就相對減少。策略也隱含一個最重要的涵義,你必須做出「取捨」。沒有縝密規劃的下場就是,什麼資源都想用,卻什麼資源都用不好。
所以,沒有對資源做出良好規劃的結果,可能會落到三種下場:(1)過度濫用資源、(2)資源分配不均、(3)資源嚴重不足。通常來說,最後一種狀況最為悽慘,因為你註定無法達成目標。
【後記:規劃自己的一頁企畫書】
學完OGSM之後,我認為這個方法不僅可以用在企業與團隊的規劃,還可以用在個人身上。之前讀過《一人公司》與《一個人的獲利世代》兩本書中都指出,你可以著把個人的成長,想像成是經營一家公司,有助於具體地規劃與經營自己的成長策略。
因此,運用這個方法與邏輯,可以規劃出自己的年度計劃,寫出願景、目標、策略、衡量。其實用這個方法規劃年度計畫,是非常好的方式,下一步我會試著在子彈筆記裡,寫出自己的2020下半年度計畫。
最後,我很喜歡作者在活用OGSM之後得到的領悟:「以價值引導團隊,以邏輯執行細節」。OGSM簡單又親民,不但能拉近團隊的距離,還可以凝聚團隊的方向。對於個人而言,依循這個思考脈絡,將有助於你定義出自己「最重要的事」。
【抽獎辦法】感謝 商周讀書會
1、抽出「2本」《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做規劃的時候遇過最大的困難?例如:「我認為目標的設定最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02(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04(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