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評議會事件 一個月】港大不承認學生會 國安搜校園 收回綜合大樓 禁止學生踏入校園
7月7日評議會事件後,先後引來一連串風波,引起各界迴響。
7月8日:政府部門及親中組織譴責評議會
政府部門包括保安局和教育局以及親中組織《香港政研會》及《DQ行動組》譴責評議會。
7月9日:評議會宣佈撤回相關議案並致歉請辭
評議會成員就7月7日事件召開記者會宣布撤回相關議案及致歉,全體中央幹事及部份評議員亦宣布請辭。
7月10日:評議會通過撤回哀悼議案
評議會於第四次緊急會議中通過撤回議案,並接納大批評議員辭職,包括學生會中央幹事、普選評議員一二、文化聯會、學社聯會及體育聯會之會長及代表。
7月13日:港大宣佈不再承認學生會在校內的角色
香港大學經電郵發表聲明再次強烈譴責評議會,並宣佈不再承認學生會的校內角色。聲明中亦表示校方會嚴肅調查是次事件,視乎情況對涉事學生作「進一步處理」。
7月14日:港大要求學生會交出綜合大樓所有權
香港大學校舍事務委員會主席羅哲基發送電郵要求學生會於7日內,即7月21日前放棄學生會綜合大樓的所有權。學會及學生組織須向校舍事務委員會註冊,並與大學就條款及細則作協議後方可繼續使用大樓內的設施。
7月16日:警方國安處人員到香港大學搜查
警方國安處人員持法庭搜查令到香港大學學生會大樓、校園電視工作室及學苑辦公室蒐證,指調查一宗涉嫌違反國安法第二十七條「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案件。
7月21日:校方正式收回學生會綜合大樓
校方收回學生會綜合大樓,更換所有門鎖,鑲嵌在學生會綜合大樓外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字樣亦被拆除,而貼在玻璃門上的字樣「香港大學學生會」則被「香港大學」的字樣取代。學生會合作社及學生會辦公室停止營運至另行通知。
7月30日:CCSO成立
校方成立由教務處管轄的Co-Curricular Support Office (CCSO) 處理學生會屬會與學生組織借用資源及場地事宜,並舉行諮詢會議交代其角色與功能,期間以繼父及繼子形容與學生會屬會之關係。
8月2日:Cedars終止與迎新事務委員會合作
香港大學學生發展及資源中心(Cedars)終止與學生會評議會迎新事務委員會有關2021年度新生註冊日之合作,指將直接負責參與新生註冊日的屬會之安排及管理。
8月4日:校委會發表聲明宣佈禁止涉事學生進入校園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發表聲明禁止所有參與7月7日評議會會議的學生進入校園範圍及使用大學設施和服務直至另行通告。同日,校方高層發送電郵約見涉事學生,而校長張翔亦邀請各舍堂及院會代表共進早餐。
8月4日:張達明辭任校委會成員
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對校委會的決議感到難過,並表明當晚已辭任校委會成員。張指校委會在未讓學生向紀律委員會申辯的情況下作此決定,基本上是「越權」。
8月5日:畢業生發起聯署
一眾港大畢業生發起聯署,指基於程序及公平性問題,要求校委會撤銷對學生會評議會學生的處分,並就相關問題與校方溝通。
聯署中引用多條《香港大學條例》的規程,當中指出紀律委員會為就任何針對學生的投訴作調查及裁決的權力單位,而校委會不得受理任何屬於紀律委員會管轄範圍內的投訴及作裁決,因此就以上條文得出的合理解讀只能是校委會沒有任何權力去對學生作直接處分,否則構成越權(ultra vires)。校委會不召開紀律委員會的做法「明顯褫奪學生的答辦權及獲得法律諮詢的機會,違反普通法原則」。
另外,聯署中亦指出規程中對於學生上訴的權利有明確程序保障(procedural safeguard),學生利益在上訴獲得裁定前不受影響,因此校委會的處罰「明顯有違規程序中訂明的正當程序(due process)」
8月5日:校董會成員發公開信
七名香港大學校董會成員包括趙潔儀、麥東榮、陳家健、陳紹斌、賴振鴻、陳和順及黎雋維向香港大學校委會發公開信,要求校委會撤回以上決定並嚴格按照香港大學條例之相關章程處理是次事年。
聲明中引用《香港大學條例》規程XXXI第2(1)段,並指出是次被處分的學生沒有觸犯條列中列出的15種大學處理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條例當中亦列明即使學生被法庭裁定觸犯罪行,有關個案亦應由紀律委員會按程序處理,不必由校委會「越俎代庖」,且警方仍在調查是次事件,至今沒有學生被檢控。
聲明末指作為校董會成員,認為上述決定在法理上不恰當,在程序上亦有違自然公義原則,批評校委會以「風險管理」為由剝奪學生學習的機會,亦不符合大眾對大學的教育風範之期望,故要求校委會撤回較早前所採取的處分決定,及嚴格按照相關章程處理事件。
8月6日至7日凌晨:校方未有就公開信作進一步回應
繼父法律關係香港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識唔識得晒咁多稱呼sssss?
家族親戚關係稱呼表〔廣東話版〕~
喺中國人嘅文化入面,〔親戚〕或者〔親屬〕,係指因為有〔婚姻〕或者〔血緣〕同人類個體連成嘅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等等嘅〔親屬〕又叫〔親人〕或者〔家人〕,其他嘅就叫做〔親戚〕。
親屬關係嘅記錄最早係先秦嘅典籍爾雅第四章嘅〔釋親〕。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嘅註解係〔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族內〕係指父系同宗嘅人,以男性為中心,包括宗族內嘅男性同佢哋嘅配偶,但係唔包括已經出嫁咗嘅女性同佢哋嘅配偶。
喺依家嘅人就多數分為〔血親〕、〔姻親〕同〔配偶〕。
*〔血親〕
〔直系血親〕
〔鼻祖〕-〔始祖〕始創人。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遠祖〕-〔始祖〕接班人。
〔太祖〕-〔係指曾祖嘅曾祖嘅父母〕。
〔列祖〕-〔列祖列宗〕,就係呢一個嘞!
〔天祖〕-〔係指阿爺嘅阿爺嘅父母〕。
〔高祖〕-〔父系〕太太爺,太太嫲〔高祖父母〕。
-〔母系〕太太公,太太婆〔外高祖父母〕。
太爺〔曾祖〕-〔父系〕太爺,太嫲〔曾祖父母〕。
-〔母系〕太公,太婆〔外曾祖父母〕。
阿爺〔 祖〕-〔父系〕阿爺/爺爺,阿嫲/嫲嫲〔祖父母〕。
-〔母系〕阿公/公公,阿婆/婆婆〔外祖父母〕。
阿爸〔父親〕-老竇,老頭子,爸爸,爹哋。
阿媽〔母親〕-老母,老媽子,媽媽,媽咪。
阿仔〔兒子〕-父母之下男性嘅第一代。又叫〔仔〕、〔囝〕。
阿女〔女兒〕-父母之下女性嘅第一代。又叫〔女〕、〔囡〕。
孫〔孫兒〕-父母之下男女嘅第二代。
依性別又分〔孫仔〕、〔孫女〕。
有時候〔孫〕係一種唔分性別嘅稱呼。
息〔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廣東話通常讀〔室〕,又叫〔重孫〕。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昆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又叫〔晜孫〕。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旁系血親〕
〔父系長輩〕
阿伯〔伯父〕-仔女對阿爸嘅阿哥嘅稱呼。
大哥叫〔大伯〕,二哥叫〔二伯〕,三哥叫〔三伯〕...
阿姆〔伯母〕-仔女對阿伯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伯娘〕,又有分〔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
阿叔〔叔父〕-仔女對阿爸嘅細佬嘅稱呼。
通常叫〔叔叔〕,又有分〔二叔〕,〔三叔〕...〔細叔〕。
阿嬸〔嬸母〕-仔女對阿叔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嬸嬸〕,又有分〔二嬸〕,〔三嬸〕...〔細嬸〕。
阿姑〔姑姑〕-仔女對阿爸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姑媽」,妹妹叫「姑姐」。
姑丈〔姑父〕-仔女對姑媽同姑組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母系長輩〕
舅父〔舅舅〕-仔女對阿媽嘅兄弟嘅稱呼。
又有分〔大舅父〕,〔二舅父〕,〔三舅父〕...〔細舅父〕。
如果佢嘅年紀比自己細嘅就叫〔舅父仔〕。
妗母〔舅母〕-仔女對舅父嘅老婆嘅稱呼。有啲人會叫〔舅媽〕。
阿姨〔姨姨〕-仔女對阿媽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姨媽〕,妹妹叫「阿姨」或者〔姨姨〕。
姨丈〔姨父〕-仔女對姨媽同阿姨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同輩〕
親〔兄弟姐妹〕-仔女對父母嘅仔女嘅稱呼。又叫〔兄弟姊妹〕。
係指有相同〔父親〕同〔母親〕嘅人。
堂〔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伯、姆、叔、嬸〕仔女嘅稱呼。
有啲地方喺講嘢同介紹嘅時候係唔講個「堂」字。
表〔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姑〕仔女嘅稱呼。
對母系旁系血親長輩〔舅、妗、姨〕仔女嘅稱呼。
〔晚輩〕
侄 〔仔女〕-兄弟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侄仔〕,女嘅叫〔侄女〕。
姪 〔仔女〕-姐妹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姪仔〕,女嘅叫〔姪女〕。
外甥〔仔女〕-兄弟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外甥〕,女嘅叫〔外甥女〕。
姨甥〔仔女〕-姐妹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姨甥〕,女嘅叫〔姨甥女〕。
*〔姻親〕
家公〔公公〕-老婆對老公嘅阿爸嘅稱呼。
又叫〔家翁〕,有時直叫〔阿爸〕,有啲地區又叫〔老爺〕。
家婆〔婆婆〕-老婆對老公嘅阿媽嘅稱呼。
又叫〔家姑〕,有時直叫〔阿媽〕,廣東地區又叫〔奶奶〕。
外父〔岳父〕-老公對老婆嘅阿爸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爸〕或者〔嗲哋〕。
外母〔岳母〕-老公對老婆嘅阿媽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媽〕或者〔媽咪〕。
新婦〔媳婦〕-父母對阿仔嘅老婆嘅稱呼。
廣東話通常係讀〔新抱〕或者〔心抱〕。
女婿〔女婿〕-父母對阿女嘅老公嘅稱呼。
阿嫂〔兄嫂〕-細佬細妹對阿哥嘅老婆嘅稱呼。
大哥嘅叫〔大嫂〕,二哥嘅叫〔二嫂〕,三哥嘅叫〔三嫂〕...
弟婦〔弟媳〕-阿哥家姐對細佬嘅老婆嘅稱呼。
姐夫〔姊夫〕-細佬細妹對姐姐嘅老公嘅稱呼。
大姐嘅叫〔大姐夫〕,二姐嘅叫〔二姐夫〕,三姐嘅叫〔三姐夫〕...
妹夫〔妹婿〕-阿哥家姐對妹妹嘅老公嘅稱呼。
〔妯娌〕
妯娌係兄弟嘅老婆之間嘅互相稱呼或者合稱。
輩份大嘅妯娌會直接叫細嘅妯娌嘅名,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細嬸〕;
輩份細嘅妯娌會稱呼大嘅妯娌做〔阿嫂〕或〔大嫂〕,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阿嫂〕。
〔連襟〕
連襟係姐妹嘅老公之間嘅互相稱呼或合稱。
又叫〔襟兄弟〕、〔連橋〕,廣東人多數合稱叫〔老襟〕。
大伯〔大伯〕-對老公嘅哥哥嘅稱呼。
叔仔〔小叔〕-對老公嘅弟弟嘅稱呼。
姑奶〔大姑〕-對老公嘅姐姐嘅稱呼。
姑仔〔小姑〕-對老公嘅妹妹嘅稱呼。
大舅〔內兄〕-對老婆嘅哥哥嘅稱呼。
舅仔〔內弟〕-對老婆嘅弟弟嘅稱呼。
大姨〔姨姐〕-對老婆嘅姐姐嘅稱呼。
姨仔〔小姨〕-對老婆嘅妹妹嘅稱呼。
〔繼親〕
繼親都係親屬嘅一種,係是指生父同生母離異或者父母其中一個死咗之後,仔女跟住其中一個,而佢再結婚嘅配偶對於仔女嘅關係就係叫〔繼父〕或〔繼母〕。
〔繼父〕-又叫〔後父〕或〔晚爹〕,俗稱〔後抵公〕。
〔繼母〕-又叫〔後母〕或〔晚娘〕,俗稱〔後抵乸〕或〔後仔乸〕。
〔繼子〕-又叫〔後仔〕,俗稱〔油瓶仔〕或〔油艇仔〕。
〔繼女〕-又叫〔後女〕,俗稱〔油瓶女〕或〔油艇女〕。
〔繼兄弟姐妹〕-係〔繼父/母〕同〔生父/母〕喺結婚之前同其他人所生嘅仔女。
俗稱〔拖油瓶〕或〔拖油艇〕,基本係冇直接血緣關係嘅。
而之後所生嘅仔女就叫〔同異/父母〕嘅兄弟姐妹。
例如係:〔同父異母〕嘅哥哥,〔同母異父〕嘅妹妹。
*〔配偶〕
配偶係指婚姻關係、民事結合、同居伴侶關係、普通法婚姻之中嘅伴侶。呢啲係個冇特定性別嘅詞,通常男性配偶叫做〔丈夫〕、女性配偶叫做〔妻子〕。所以,呢個詞無論係多元性別或者係單元性別嘅異性關係或者同性關係,都可以適用。一對夫妻通常會係一齊生活,一齊養育仔女,組成為一個家庭單位嘅。
老公〔丈夫〕-結咗婚嘅女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近代多數叫〔先生〕,〔老公〕。
傳統嘅就叫〔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
但係有人亦唔鍾意用呢個稱呼,因為喺清朝嗰時,
喺京城嗰啲妓女對啲太監〔公公〕嘅蔑稱做〔嫪公〕。
老婆〔妻子〕-結咗婚嘅男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有啲地方叫〔太太〕,近代多數叫〔老婆〕。
傳統嘅就叫〔娘子〕、〔夫人〕。
*〔其他〕
〔契親〕契親家
契親又叫〔乾親〕,或俗稱〔契字輩〕,係一種人際關係,結契親、拜契親又叫〔上契〕、〔結誼〕。「誼」係指情誼,「契」係指契約,係指兩個或以上冇血緣關係嘅人結為一種擬似親屬嘅關係,彼此之間用親人嘅感情維繫,可以係長輩同晚輩,又可以係同輩。通常都係友上加親嘅居多,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嘅遠親同一般嘅朋友更密切,同輩嘅結契又叫做〔結拜〕、〔結義〕、〔換帖〕等。
契爺〔乾爹〕-又叫〔契爸〕;〔乾爸〕或者〔乾爺〕
契媽〔乾娘〕-又叫〔契娘〕,〔乾媽〕一般都係契爺嘅老婆
契仔〔乾兒〕-
契女〔乾女〕-
契哥〔乾哥〕-
契姐〔乾姐〕-
契妹〔乾妹〕-
契弟〔乾弟〕-喺香港,冇乜人想畀人咁叫,如果叫〔契細佬〕就會好啲啲
〔過繼〕
過繼又叫做〔過房〕、〔過嗣〕,係傳統宗族觀念入面嘅一種〔收養〕行為。大多數係為咗延續男性繼承人而做嘅。當一個家庭需要後嗣嘅時候,就喺宗族或者其他親屬入面,收養一個仔或女,用嚟維持祭祀香火或者男性繼承人。就算呢個男性無仔送終,家族仍然可以為佢選一個嗣子,做成親生仔嘅關係。有啲地方生咗細路仔難養〔多病等〕,都會搵個〔人〕或〔神明〕嚟過繼〔形式上〕,認為咁樣個細路就會好養啲。
過繼〔達〕-或者直叫〔爸、爹〕等
過繼〔娘〕-或者直叫〔媽、娘〕等
過繼〔兒〕-
過繼〔女〕-
〔收養〕
收養又叫〔抱養〕、〔領養〕,係指將人哋嘅仔女收嚟做自己嘅仔女。法律上,收養視同婚生子女嘅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身冇真實血緣聯係嘅人,擬制具有親生仔女關係,所以收養人同埋被收養人之間又叫做〔法定血親〕或者〔擬制血親〕。收養人叫做〔養父〕或〔養母〕,被收養人就叫做〔養子〕或〔養女〕;被收養人嘅生父母叫做〔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嚟講,被收養人叫做〔出養子女〕。仔女出養之後,本生父母嘅親權即處於暫時停止嘅狀態。
養父〔義父〕-
養母〔義母〕-
養子〔義子〕-
養女〔義女〕-
祖宗十八代
〔十八代〕一般係指父系之中上下九代嘅宗族成員。之後,亦畀人引伸加入鬧人嘅用語入面,將人哋嘅家族成員都牽涉當中,用語嘅起源都已經無從稽考。
上九代依序係: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鼻祖〕-子女以上嘅上九代。
〔遠祖〕-子女以上嘅上八代。
〔太祖〕-子女以上嘅上七代。
〔列祖〕-子女以上嘅上六代。
〔天祖〕-子女以上嘅上五代。
〔高祖〕-子女以上嘅上四代。
〔曾祖〕-子女以上嘅上三代。
〔 祖〕-子女以上嘅上二代。
〔父母〕-子女以上嘅上一代。
下九代依序係:
〔兒女〕-父母之下嘅第一代。
〔 孫〕-父母之下嘅第二代。
〔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晜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十八代。
中文親屬稱呼同英文親屬稱呼
中文嘅稱謂比較細緻,英文嘅稱呼就好簡單,舉個例嚟講:
Aunt 可以表示〔嬸嬸〕、〔伯母〕、〔舅母〕、〔姑組〕、〔姨媽〕;
Uncle 可以表示〔叔叔〕、〔阿伯〕、〔舅父〕、〔姨丈〕、〔姑丈〕。
中文嘅稱謂係為咗區分內外同表裡,比如係:
「堂」親,例如〔堂兄、堂弟〕,係同姓家屬,係近親,係家族裡面嘅人;
「表」親,例如〔表哥、表弟〕,係異姓親屬,係遠親,係家族外面嘅人;
「內」親,例如〔爺爺、嫲嫲〕,係同族近親,你阿爸呢邊嘅人,係家族裡面嘅人;
「外」親,例如〔外公、外婆〕,係異族遠親,係阿媽嗰邊嘅人,係家族外面嘅人。
英文嘅稱謂系統逢係唔做呢樣嘅區分
Grandfather 既可以表示〔爺爺〕,又可以表示〔外公〕;
Cousin 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又可以表示〔表哥、表弟〕。
所以由英語嘅稱呼上睇唔出遠近同表裡,睇唔出親疏關係。
喺古代嘅家族入面,通過稱謂,就可以確定一個人喺家族裡頭嘅地位同身份,所享有嘅權利同要盡嘅義務,呢樣要各人守好自己嘅本分,有利於家族嘅管理,有利於儒家等級制度嘅實施。
而西方人嘅等級觀念同等級制度就冇東方人咁複雜,所以表現喺稱呼上面亦都冇咁複雜同細緻。
譯:蕭南仁.2014年11月
圖:最後修正.2014年9月1曰
經典回顧。廣東話資料館
繼父法律關係香港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家族親戚關係稱呼表〔廣東話版〕~
喺中國人嘅文化入面,〔親戚〕或者〔親屬〕,係指因為有〔婚姻〕或者〔血緣〕同人類個體連成嘅社會關係,父母、兄弟姊妹等等嘅〔親屬〕又叫〔親人〕或者〔家人〕,其他嘅就叫做〔親戚〕。
親屬關係嘅記錄最早係先秦嘅典籍爾雅第四章嘅〔釋親〕。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嘅註解係〔親指族內,戚言族外〕,所謂〔族內〕係指父系同宗嘅人,以男性為中心,包括宗族內嘅男性同佢哋嘅配偶,但係唔包括已經出嫁咗嘅女性同佢哋嘅配偶。
喺依家嘅人就多數分為〔血親〕、〔姻親〕同〔配偶〕。
*〔血親〕
〔直系血親〕
〔鼻祖〕-〔始祖〕始創人。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遠祖〕-〔始祖〕接班人。
〔太祖〕-〔係指曾祖嘅曾祖嘅父母〕。
〔列祖〕-〔列祖列宗〕,就係呢一個嘞!
〔天祖〕-〔係指阿爺嘅阿爺嘅父母〕。
〔高祖〕-〔父系〕太太爺,太太嫲〔高祖父母〕。
-〔母系〕太太公,太太婆〔外高祖父母〕。
太爺〔曾祖〕-〔父系〕太爺,太嫲〔曾祖父母〕。
-〔母系〕太公,太婆〔外曾祖父母〕。
阿爺〔 祖〕-〔父系〕阿爺/爺爺,阿嫲/嫲嫲〔祖父母〕。
-〔母系〕阿公/公公,阿婆/婆婆〔外祖父母〕。
阿爸〔父親〕-老竇,老頭子,爸爸,爹哋。
阿媽〔母親〕-老母,老媽子,媽媽,媽咪。
阿仔〔兒子〕-父母之下男性嘅第一代。又叫〔仔〕、〔囝〕。
阿女〔女兒〕-父母之下女性嘅第一代。又叫〔女〕、〔囡〕。
孫〔孫兒〕-父母之下男女嘅第二代。
依性別又分〔孫仔〕、〔孫女〕。
有時候〔孫〕係一種唔分性別嘅稱呼。
息〔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廣東話通常讀〔室〕,又叫〔重孫〕。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昆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又叫〔晜孫〕。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旁系血親〕
〔父系長輩〕
阿伯〔伯父〕-仔女對阿爸嘅阿哥嘅稱呼。
大哥叫〔大伯〕,二哥叫〔二伯〕,三哥叫〔三伯〕...
阿姆〔伯母〕-仔女對阿伯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伯娘〕,又有分〔大伯娘〕,〔二伯娘〕,〔三伯娘〕...
阿叔〔叔父〕-仔女對阿爸嘅細佬嘅稱呼。
通常叫〔叔叔〕,又有分〔二叔〕,〔三叔〕...〔細叔〕。
阿嬸〔嬸母〕-仔女對阿叔嘅老婆嘅稱呼。
通常叫〔嬸嬸〕,又有分〔二嬸〕,〔三嬸〕...〔細嬸〕。
阿姑〔姑姑〕-仔女對阿爸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姑媽」,妹妹叫「姑姐」。
姑丈〔姑父〕-仔女對姑媽同姑組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母系長輩〕
舅父〔舅舅〕-仔女對阿媽嘅兄弟嘅稱呼。
又有分〔大舅父〕,〔二舅父〕,〔三舅父〕...〔細舅父〕。
如果佢嘅年紀比自己細嘅就叫〔舅父仔〕。
妗母〔舅母〕-仔女對舅父嘅老婆嘅稱呼。有啲人會叫〔舅媽〕。
阿姨〔姨姨〕-仔女對阿媽嘅姐妹嘅稱呼。
姐姐叫〔姨媽〕,妹妹叫「阿姨」或者〔姨姨〕。
姨丈〔姨父〕-仔女對姨媽同阿姨嘅老公嘅稱呼。都係一樣咁叫法。
〔同輩〕
親〔兄弟姐妹〕-仔女對父母嘅仔女嘅稱呼。又叫〔兄弟姊妹〕。
係指有相同〔父親〕同〔母親〕嘅人。
堂〔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伯、姆、叔、嬸〕仔女嘅稱呼。
有啲地方喺講嘢同介紹嘅時候係唔講個「堂」字。
表〔兄弟姐妹〕-仔女對父系旁系血親長輩〔姑〕仔女嘅稱呼。
對母系旁系血親長輩〔舅、妗、姨〕仔女嘅稱呼。
〔晚輩〕
侄 〔仔女〕-兄弟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侄仔〕,女嘅叫〔侄女〕。
姪 〔仔女〕-姐妹對兄弟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姪仔〕,女嘅叫〔姪女〕。
外甥〔仔女〕-兄弟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外甥〕,女嘅叫〔外甥女〕。
姨甥〔仔女〕-姐妹對姐妹嘅仔女嘅稱呼。
男嘅叫〔姨甥〕,女嘅叫〔姨甥女〕。
*〔姻親〕
家公〔公公〕-老婆對老公嘅阿爸嘅稱呼。
又叫〔家翁〕,有時直叫〔阿爸〕,有啲地區又叫〔老爺〕。
家婆〔婆婆〕-老婆對老公嘅阿媽嘅稱呼。
又叫〔家姑〕,有時直叫〔阿媽〕,廣東地區又叫〔奶奶〕。
外父〔岳父〕-老公對老婆嘅阿爸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爸〕或者〔嗲哋〕。
外母〔岳母〕-老公對老婆嘅阿媽嘅稱呼。
有時直叫〔阿媽〕或者〔媽咪〕。
新婦〔媳婦〕-父母對阿仔嘅老婆嘅稱呼。
廣東話通常係讀〔新抱〕或者〔心抱〕。
女婿〔女婿〕-父母對阿女嘅老公嘅稱呼。
阿嫂〔兄嫂〕-細佬細妹對阿哥嘅老婆嘅稱呼。
大哥嘅叫〔大嫂〕,二哥嘅叫〔二嫂〕,三哥嘅叫〔三嫂〕...
弟婦〔弟媳〕-阿哥家姐對細佬嘅老婆嘅稱呼。
姐夫〔姊夫〕-細佬細妹對姐姐嘅老公嘅稱呼。
大姐嘅叫〔大姐夫〕,二姐嘅叫〔二姐夫〕,三姐嘅叫〔三姐夫〕...
妹夫〔妹婿〕-阿哥家姐對妹妹嘅老公嘅稱呼。
〔妯娌〕
妯娌係兄弟嘅老婆之間嘅互相稱呼或者合稱。
輩份大嘅妯娌會直接叫細嘅妯娌嘅名,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細嬸〕;
輩份細嘅妯娌會稱呼大嘅妯娌做〔阿嫂〕或〔大嫂〕,對外人介紹就講:佢係我嘅〔阿嫂〕。
〔連襟〕
連襟係姐妹嘅老公之間嘅互相稱呼或合稱。
又叫〔襟兄弟〕、〔連橋〕,廣東人多數合稱叫〔老襟〕。
大伯〔大伯〕-對老公嘅哥哥嘅稱呼。
叔仔〔小叔〕-對老公嘅弟弟嘅稱呼。
姑奶〔大姑〕-對老公嘅姐姐嘅稱呼。
姑仔〔小姑〕-對老公嘅妹妹嘅稱呼。
大舅〔內兄〕-對老婆嘅哥哥嘅稱呼。
舅仔〔內弟〕-對老婆嘅弟弟嘅稱呼。
大姨〔姨姐〕-對老婆嘅姐姐嘅稱呼。
姨仔〔小姨〕-對老婆嘅妹妹嘅稱呼。
〔繼親〕
繼親都係親屬嘅一種,係是指生父同生母離異或者父母其中一個死咗之後,仔女跟住其中一個,而佢再結婚嘅配偶對於仔女嘅關係就係叫〔繼父〕或〔繼母〕。
〔繼父〕-又叫〔後父〕或〔晚爹〕,俗稱〔後抵公〕。
〔繼母〕-又叫〔後母〕或〔晚娘〕,俗稱〔後抵乸〕或〔後仔乸〕。
〔繼子〕-又叫〔後仔〕,俗稱〔油瓶仔〕或〔油艇仔〕。
〔繼女〕-又叫〔後女〕,俗稱〔油瓶女〕或〔油艇女〕。
〔繼兄弟姐妹〕-係〔繼父/母〕同〔生父/母〕喺結婚之前同其他人所生嘅仔女。
俗稱〔拖油瓶〕或〔拖油艇〕,基本係冇直接血緣關係嘅。
而之後所生嘅仔女就叫〔同異/父母〕嘅兄弟姐妹。
例如係:〔同父異母〕嘅哥哥,〔同母異父〕嘅妹妹。
*〔配偶〕
配偶係指婚姻關係、民事結合、同居伴侶關係、普通法婚姻之中嘅伴侶。呢啲係個冇特定性別嘅詞,通常男性配偶叫做〔丈夫〕、女性配偶叫做〔妻子〕。所以,呢個詞無論係多元性別或者係單元性別嘅異性關係或者同性關係,都可以適用。一對夫妻通常會係一齊生活,一齊養育仔女,組成為一個家庭單位嘅。
老公〔丈夫〕-結咗婚嘅女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近代多數叫〔先生〕,〔老公〕。
傳統嘅就叫〔相公〕、〔官人〕、〔夫婿〕、〔夫君〕等。
但係有人亦唔鍾意用呢個稱呼,因為喺清朝嗰時,
喺京城嗰啲妓女對啲太監〔公公〕嘅蔑稱做〔嫪公〕。
老婆〔妻子〕-結咗婚嘅男人對自己伴侶嘅稱呼。
有啲地方叫〔太太〕,近代多數叫〔老婆〕。
傳統嘅就叫〔娘子〕、〔夫人〕。
*〔其他〕
〔契親〕契親家
契親又叫〔乾親〕,或俗稱〔契字輩〕,係一種人際關係,結契親、拜契親又叫〔上契〕、〔結誼〕。「誼」係指情誼,「契」係指契約,係指兩個或以上冇血緣關係嘅人結為一種擬似親屬嘅關係,彼此之間用親人嘅感情維繫,可以係長輩同晚輩,又可以係同輩。通常都係友上加親嘅居多,亦友亦親,關係比一般嘅遠親同一般嘅朋友更密切,同輩嘅結契又叫做〔結拜〕、〔結義〕、〔換帖〕等。
契爺〔乾爹〕-又叫〔契爸〕;〔乾爸〕或者〔乾爺〕
契媽〔乾娘〕-又叫〔契娘〕,〔乾媽〕一般都係契爺嘅老婆
契仔〔乾兒〕-
契女〔乾女〕-
契哥〔乾哥〕-
契姐〔乾姐〕-
契妹〔乾妹〕-
契弟〔乾弟〕-喺香港,冇乜人想畀人咁叫,如果叫〔契細佬〕就會好啲啲
〔過繼〕
過繼又叫做〔過房〕、〔過嗣〕,係傳統宗族觀念入面嘅一種〔收養〕行為。大多數係為咗延續男性繼承人而做嘅。當一個家庭需要後嗣嘅時候,就喺宗族或者其他親屬入面,收養一個仔或女,用嚟維持祭祀香火或者男性繼承人。就算呢個男性無仔送終,家族仍然可以為佢選一個嗣子,做成親生仔嘅關係。有啲地方生咗細路仔難養〔多病等〕,都會搵個〔人〕或〔神明〕嚟過繼〔形式上〕,認為咁樣個細路就會好養啲。
過繼〔達〕-或者直叫〔爸、爹〕等
過繼〔娘〕-或者直叫〔媽、娘〕等
過繼〔兒〕-
過繼〔女〕-
〔收養〕
收養又叫〔抱養〕、〔領養〕,係指將人哋嘅仔女收嚟做自己嘅仔女。法律上,收養視同婚生子女嘅一種身分契約關係。由於收養會將本身冇真實血緣聯係嘅人,擬制具有親生仔女關係,所以收養人同埋被收養人之間又叫做〔法定血親〕或者〔擬制血親〕。收養人叫做〔養父〕或〔養母〕,被收養人就叫做〔養子〕或〔養女〕;被收養人嘅生父母叫做〔本生父母〕,而對本生父母嚟講,被收養人叫做〔出養子女〕。仔女出養之後,本生父母嘅親權即處於暫時停止嘅狀態。
養父〔義父〕-
養母〔義母〕-
養子〔義子〕-
養女〔義女〕-
祖宗十八代
〔十八代〕一般係指父系之中上下九代嘅宗族成員。之後,亦畀人引伸加入鬧人嘅用語入面,將人哋嘅家族成員都牽涉當中,用語嘅起源都已經無從稽考。
上九代依序係: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一代。
〔鼻祖〕-子女以上嘅上九代。
〔遠祖〕-子女以上嘅上八代。
〔太祖〕-子女以上嘅上七代。
〔列祖〕-子女以上嘅上六代。
〔天祖〕-子女以上嘅上五代。
〔高祖〕-子女以上嘅上四代。
〔曾祖〕-子女以上嘅上三代。
〔 祖〕-子女以上嘅上二代。
〔父母〕-子女以上嘅上一代。
下九代依序係:
〔兒女〕-父母之下嘅第一代。
〔 孫〕-父母之下嘅第二代。
〔曾孫〕-父母之下嘅第三代。
〔玄孫〕-父母之下嘅第四代。
〔來孫〕-父母之下嘅第五代。
〔晜孫〕-父母之下嘅第六代。
〔仍孫〕-父母之下嘅第七代。
〔雲孫〕-父母之下嘅第八代。
〔耳孫〕-父母之下嘅第九代。
*係祖宗十八代嘅嘅第十八代。
中文親屬稱呼同英文親屬稱呼
中文嘅稱謂比較細緻,英文嘅稱呼就好簡單,舉個例嚟講:
Aunt 可以表示〔嬸嬸〕、〔伯母〕、〔舅母〕、〔姑組〕、〔姨媽〕;
Uncle 可以表示〔叔叔〕、〔阿伯〕、〔舅父〕、〔姨丈〕、〔姑丈〕。
中文嘅稱謂係為咗區分內外同表裡,比如係:
「堂」親,例如〔堂兄、堂弟〕,係同姓家屬,係近親,係家族裡面嘅人;
「表」親,例如〔表哥、表弟〕,係異姓親屬,係遠親,係家族外面嘅人;
「內」親,例如〔爺爺、嫲嫲〕,係同族近親,你阿爸呢邊嘅人,係家族裡面嘅人;
「外」親,例如〔外公、外婆〕,係異族遠親,係阿媽嗰邊嘅人,係家族外面嘅人。
英文嘅稱謂系統逢係唔做呢樣嘅區分
Grandfather 既可以表示〔爺爺〕,又可以表示〔外公〕;
Cousin 既可以表示〔堂兄、堂弟〕,又可以表示〔表哥、表弟〕。
所以由英語嘅稱呼上睇唔出遠近同表裡,睇唔出親疏關係。
喺古代嘅家族入面,通過稱謂,就可以確定一個人喺家族裡頭嘅地位同身份,所享有嘅權利同要盡嘅義務,呢樣要各人守好自己嘅本分,有利於家族嘅管理,有利於儒家等級制度嘅實施。
而西方人嘅等級觀念同等級制度就冇東方人咁複雜,所以表現喺稱呼上面亦都冇咁複雜同細緻。
譯:蕭南仁.2014年11月
圖:最後修正.2014年9月1曰
經典回顧。廣東話資料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