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民大意見_ 桃園遊戲場兒童參與工作坊 ▌小公民募集中📣📣📣
桃園市政府針對兒童遊戲空間設計師舉辦的〔兒童遊戲場參與式工作坊培訓課程〕,其中2堂課將會透過不同類型的遊戲場域,與孩子們真實在遊戲場互動。
因此,誠摯地邀請20位5~10歲的孩童,一起參加其中兩場次;孩童在這兩場次中遊戲與創作,讓設計師們能更貼近孩子們的真實需求,跟著這群小公民的目光與發想,挖掘遊戲空間的無限可能。
-
🔹工作坊特色:
💡不同遊戲場空間體驗:一場在桃園龜山中正公園+一場在新竹黏巴達同年廣場
💡孩子是遊戲場的領航員,陪伴設計師開創更好玩的遊戲場域
💡探索環境遊玩改造一次集滿
-
🔹適合對象:
✔️ 5-10歲孩童
✔️ 喜愛在不同遊戲場域遊玩奔跑的孩童
-
🔹2場兒童參與工作坊:
❶ 【現有遊戲場兒童參與式工作坊實作】
2020/11/25 (三)下午1:30-下午4:00
地點:龜山區中正公園
❷ 【自然場域兒童參與式工作坊實作】
時間:2020/12/5 (六)上午9:30-中午12:30
地點:粘巴達假日學校
-
*兩場活動皆須全程參與
報名連結與活動詳情:https://forms.gle/RbMWATsEnstY1yoG7
聯絡信箱:taoyuanplay2020@gmail.com
#孩子們站出來
#缺的只是同理與看見
-
|主辦單位:桃園市政府工務局
|承辦單位:中華民國景觀學會
|執行單位:經典工程顧問有限公司、眼底城事、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
缺的只是同理與看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慈悲善終:社工師的臨床陪伴日誌」介紹
訪問總審訂:林怡嘉、吳宛育
內容簡介:
捨得,不捨得────生命有盡,思無盡,告別之前,留下慈悲。
「我在痛苦,別人也在痛苦,我可以再做點什麼。」
一位癌末病友這麼說。
在社工師引導之下,圓滿因生病而匯聚的人生。
「我只希望,他沒有痛苦的離開……。」
多數人希望自己善終,卻不放心讓家人好走?
其實,我們可以有更慈悲的選擇!
──原來「生心靈」的平安,才是病人和家人共同期待的善終。──
➤生安|安穩生活,重拾力量
面對末期疾病,有時不只是身體病痛折磨,更受苦的是過往生命經驗的種種缺憾或裂痕,隨之接踵而來,面對孤單生命,社工師陪伴一起重拾力量。
➤心安|安頓情緒,停止折磨
關於死亡的逼近,社工師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焦慮,預防無意義感的自殺,也同理照顧者的壓力,停止對自己及對家屬的折磨。
➤靈安|安靜沈著,轉念昇華
透過促成心願圓滿,利他生命價值的展現,這一世旅程的結束,轉變為永恆存在的祝福,自己也可以成為靈性安定的助力。
「善終」的積極意義,或許應該是──好好活著、心存善念、身行好事。
〈四道人生,兩代糾結的生命功課〉
病房裡,除了滿頭白髮的湯伯外,還有一位很積極、很焦慮的女兒……。
服務湯伯的一年三個多月裡,我走進了湯伯家的糾結纏縛,也看見了兩代的情緒衝撞。
〈終止無效醫療,撤除維生醫療〉
兩位白髮蒼蒼老人佝僂的身軀,在病人耳邊呼喚的場景,內心不免揪了起來。
我的出現,代表著醫療團隊期盼我介入關心這個家庭,只是任務有點沈重,我必須告訴兩位徬徨無助的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可能無法再好轉了……。
〈阿彥的願望〉
腫瘤壓迫頸椎,下半身無力已經持續一年多,終日只能躺床看著天花板。
他不怨天尤人,甚至主動提及捐贈器官,想對社會有些貢獻,只是這些想法,都還沒有跟媽媽及家人商量……。
〈拿生氣懲罰自己的阿雅〉
「你們這樣為難我,讓我的病情加重,我死也不原諒你們!」因為夜診批價時間太久,導致阿雅情緒大爆炸。
心想:「她是我很不喜歡接的那種個案……。」這個不喜歡的病人,竟讓我陪了超過兩年!
〈十歲小太陽〉
「診斷腦幹受損、呼吸慢性衰竭。」聽著醫師專業描述的病情,我沒有孩子病情的輪廓,接了任務才明白,跟著孩子、家屬與團隊,走了一趟生命學習旅程。
因此,我暗自稱這位十歲小男生──小太陽。
〈愛過很多人,卻忘了愛自己的武哥〉
武歌跳樓送急診的第一天,病房就通知我了,心情很複雜,之前一直擔心而且也努力預防的事,現在真發生了
「就讓我這樣一個人吧!」一派無所謂的態度,不希望去找他的家人。
〈你盡力了,也讓我盡最後一份力!〉
「真對不起,因為你發現得太晚,我救不了你……。」主治醫師看到病人這麼勇敢,如此勇於面對生命,可是身為醫師卻無法再為他多做些什麼。
「我知道你已經盡力了。」這時候反而換病人安慰起醫師。
經歷過許多生死現場的我,看著眼前這幕,也為之動容。
人間安寧.陪愛無悔,
更多社工師陪伴現場的暖心故事,都在慈悲善終。
作者簡介:林怡嘉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主任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東部發展遲緩兒童聯合評估中心社工師
財團法人自閉症基金會社工員
◎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作者簡介:吳宛育 社工師/總審訂、作者
從事醫務社工領域年資18年
醫務專科社工師
◎學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
◎現職
台中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高專
◎經歷
花蓮慈濟醫院社會服務室社工師
◎優秀獎章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得獎紀錄
◎本書作者群之榮譽榜、優秀獎章
103年台中市社工績優督導獎
105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全國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108年台中市優良社會工作人員獎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缺的只是同理與看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在還能愛的時候:癌症病房心理師的32則人生啟發」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珈瑋心理師
內容簡介:
「告別」是人生最重要、也最難的課題
無論你是病患還是家屬,心境是不捨還是遺憾
只要你願意,這裡有一個人願意傾聽,陪你哭泣,陪你想念
在專業的臨床經驗,看到一則則真實的人生故事。也許那個人是你,雖然你還年輕;也許是你最愛的家人;有些人面對「生死」淡然面對,有些人找不到心情與情緒的出口。
──這裡的故事總是充滿淚水,但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能力把記憶化成力量──
■與爸爸的秘密通道 ─雖然愛的人不在了,但還是可以用你的方式與他們聯繫
身為地表最強的母親,最困難的不是丈夫離世後的單親生活,而是要如何回應雙眼閃著淚光的孩子問,「爸爸怎麼還不回來?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了?」
【心理師筆記】不同年齡層的兒童的死亡認知
■在媽咪的耳邊說再見 ─除了傷痛之外,在親人臨終前還有更重要的事──好好道別
「我想跟媽咪好好地說再見,想在媽咪的耳邊跟她說,我們都很愛她,希望她不要痛了。」於是,我陪著這兩兄弟,引導他們把愛說出來。
【心理師筆記】如何陪伴兒童度過悲傷
■親愛的奶奶,妳在天上我會想妳的─不是不能接受妳病後狀態,而是怕忍不住淚崩
想念情緒,對成人、兒童都是一樣的,我們都希望那個被想念的人,知道我們永遠、永遠不會忘記他。
【心理師筆記】󠄿兒童的悲傷
■被無法停止的想念吞沒─認識三十年、結縭二十年,叫我如何用一年的時間忘了妳
「他們說她都離開了,叫我不要再想了,但我真的很愛她,怎麼可能不去想?當了二十年的夫妻……」面對愛人的離去,怎麼可能不想念?
【心理師筆記】關於失落悲傷
■我甘願照顧你但也需要喘息─我答應過會陪你走到最後,我就會做到,只是我也會累……
若非身在其中,外人難以理解身為照顧者會多麼疲憊,即使甘願,但身心壓力卻龐大無比,所以我建議:讓主要照顧者適當休息,才能有最佳照顧品質。
【心理師筆記】照顧者疲憊
■想幫孩子梳頭髮到長大的母親─持續每日早晨幫妳梳頭的日常,是我最後的心願
「一想到女兒才十二歲,不知道可以幫她梳頭髮到什麼時候,心裡就會抽痛、難過。」這是身為一位母親最大的心願,然而,她卻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
【心理師筆記】最佳陪伴態度
■優雅地活著,好好地告別─雖然很不捨,但仍想要好好地告別,因為家人是我一直守護著的
當看見一連串的失落,就會明白生命難以完美。在這樣生命本質的缺憾中,唯有「關係中的愛」讓我們覺得有存在意義。
【心理師筆記】關於好好的告別
■現在悔改,來得及嗎?─請不要把他人的付出和照顧,視為理所當然!
在醫院臨床工作裡若遇見「做自己」的家庭成員罹癌,會看見在這份任性後,其它家庭成員的照顧工作備感艱,用身心俱疲來形容也不為過。
【心理師筆記】患者與主要照顧者的充分溝通
■貓的溫柔陪伴─當我心累了,其實不需要太多鼓勵和幫助,只要最單純的陪伴就好
「陪伴是保持靜止,而非急著向前行,是發現沉默的奧妙,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是用心傾聽,而非用腦分析。」
【心理師筆記】如同貓咪的同理心(empathy)
作者簡介:江珈瑋
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畢,考取中華民國高考心理諮商師證照、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心理專家認證資格,至今從事心理臨床工作邁向第八年,現任童綜合醫院癌症中心、恩寧病房心理師,也不斷將心理學自我照顧的知識與習慣透過演講、工作坊推廣心理衛生。
在的臨床工作經驗中,她接觸許多悲傷失落、複雜心理議題的個案,跟著個案一起學習,也因此在專業中不斷精進,目前為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會員、台灣藝術治療協會會員,也在國際研討會IPOS、TPOS發表國際論文。興趣為心理腫瘤學(Psycho-oncology)、榮格分析心理學、時尚心理學、催眠心理治療等。
八年來她累積350場以上演講分享專業知識;這次她以文字方式,希望可以協助更多需要的人,期待每個心靈都不再受困。
缺的只是同理與看見 在 即興同理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即興同理趣】 是一門結合「即興劇」、「非暴力溝通」,在即興精神的歡樂中學習溝通、同理的體驗式課程。自2019年起已陸續在台灣各地舉辦許多梯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