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中的背叛與我們在太平盛世期間的背叛相較之下是天真無害的。新的戀人是緊張和溫柔的,但是能夠敵擋一切只因為它們炙熱如火的心。」
⠀
關於戰爭可以說的故事非常多,想要從哪個觀點切入任導演選擇,例如:昆丁的《惡棍特工》(2009) 從復仇德軍角度出發、史匹伯的《辛德勒名單》(1993) 從寫實角度呈現、Joe Wright 的《贖罪》 (2007) 則是從小情小愛帶到戰場無情的宏觀。而《英倫情人》雖然是以戰爭襯底,但訴說的內容並不是無情戰火,而是一場浪漫詩意的感官饗宴。
⠀
改編自 Michael Ondaatje 的同名小說,《英倫情人》在1992年出版後一直被認為是難以搬上大螢幕的文學作品之一,其原因不外乎是內容支線龐大導致挑戰度極高,但編劇兼導演 Anthony Minghella 卻做到了,他成功把書中的美好浪漫具象化讓全球觀眾驚豔,並在第69屆奧斯卡以12項入圍9項得獎的傲人紀錄在影史上留下光榮,能夠贏得此殊榮絕對不是浪得虛名,只要看過就會了解其中的魔力。
⠀
故事分成過去與現在兩方並行,戰地護士 Hana 善良熱心,她願意親吻陌生的病人只為讓對方心情好過,某天深夜從前線回來的士兵口中得知未婚夫已經死亡,而隔日好友在眼前又意外被地雷炸死,心灰意冷的她決定留在一棟棄置的修道院照顧一位嚴重燒傷的病患,由於頭部受到傷害導致失憶身上帶的物品只有一本夾滿照片的小說,無法得知姓名的情況下大家就稱他為「英國病人 The English Patient」,這名病患就成為過去與現在的交集,從 Hana 閱讀小說的過程,病人回憶起他的身粉和往事。原來他是一位匈牙利籍的地圖繪製師 Almásy,在戰爭時札營於埃及剛好遇到一對英國夫妻 Geoffrey 和 Katharine,某次沙漠探險 Almásy 和 Katharine 被風沙困在一起而生情,展開婚外情,Katharine 時而愧疚想終結兩人戀情,但是 Almásy 卻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另一方面,Hana 在照顧病人時遇到一位拆彈士兵 Kip,兩人也悄悄談起戀愛。
⠀
英國身為西方文學重要發源之地,英倫情人的劇本散發濃濃的莎士比亞風情,Almásy 和 Katharine 的情話像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吟詠,Hana 和 Kip 的純愛如同《仲夏夜之夢》的美好,用兩段截然不同的愛情故事讓觀眾看見生命的不同意義。前者是戰爭時期的小情小愛,艷陽天慶祝聖誕節彷彿一切都時空錯置無關緊要,只有眼前的彼此才是最重要的大事。而後者是非常時期的大愛,兩人必須因為各自任務而告別以國家為重。兩種截然不同的愛情選擇沒有誰對誰錯,他們都是只是忠於自己。
⠀
劇情雖然有許多支線但絲毫不會有雜亂瑣碎感,反而每個角色的個性思緒都有刻畫完整,導演用非常有效率的方式來呈現整部電影,例如:Hana 的個性,第一場戲和士兵接吻的戲短短一分鐘就立刻讓觀眾明白,還有爆炸後 Kip 立刻趴在地上尋找炸彈的謹慎。這些細節的安排都可以看出導演功力。最重要的是,造就本片會有如此浪漫絕美的氣氛就是在於 Minghella 善用三種藝術形式來架構:台詞、攝影、配樂。
⠀⠀
攝影師 John Seale 把枯燥的沙漠拍成絕美的戀愛聖地,飛機在空中翔翼、暴風沙,到兩人床戲,處處都像是古典油畫一般的細緻美麗。在廢墟教堂,善用不同構圖角度創造空間的大對比人物的小。配樂以鋼琴聲做主旋律配上弦樂器慢慢堆疊出深厚的愛情詩篇,,提琴獨奏段落像是角色心弦上的波動,引起觀眾情緒漣漪。兩種不同感官元素交織在一起,創造出《英倫情人》那不可一世的美麗、浪漫,與殘忍。
⠀
Hana 真的是非常可愛的角色,點亮整部沈重史詩步調的劇情,巴哈笑話畫龍點睛,茱麗葉畢諾許 (Juliette Binoche) 也憑此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其中個人最喜歡的片段是 Kip 給 Hana 的壁畫驚喜部分,音樂有上升浮動的感覺剛好配合 Hana 上升的瞬間,小小的火焰與瀰漫空氣中的煙是 Hana 和 Kip 四溢的愛,吊臂韻鏡超美,非常棒的視覺與聽覺安排。
⠀
《英倫情人》雖然以愛情為故事主軸但絲毫不落俗肉麻,每個角色的心境轉折都清楚合理,讓觀眾可以產生共鳴,不管是原著小說和電影都值得細細品味,非常實在、動人的一部經典作品。
⠀
⠀
英倫情人 (1996)
The English Patient
類型:史詩、愛情、劇情
⠀
🎈R2D2
⠀
⠀
#AJxCinesteampunk #CinemaTzu #電影 #看電影 #movie #film #英倫情人 #TheEnglish Patient #雷夫范恩斯 #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 #茱麗葉畢諾許 #威廉達佛 #RalphFiennes #JulietteBinoche #WillemDafoe #KristinScottThomas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AJ 談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好雷] 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浪漫的古典情詩-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一個父親最不希望女兒演的戲應該是羅密歐與茱麗葉!而偏偏........ 的評價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羅密歐與茱麗葉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 關於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羅密歐與茱麗葉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評價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Mr. Rabbit 歐洲行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能旅行的日子
羅密歐與茱麗葉 芭蕾舞劇免費 全劇線上欣賞
.
Romeo and Juliet
ballet in three acts
.
.
全世界最著名的愛情故事,來自於英國作家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
除了被改編成 舞台劇/電影/音樂劇,甚至還有 芭蕾舞劇版本的 羅密歐與茱麗葉
.
由俄國作曲家Sergei Prokofiev普羅高菲夫改編譜曲為芭蕾舞劇版本,首演於1968年
.
芭蕾舞劇根據莎士比亞的劇本,改編成全劇芭蕾舞表演,融合舞蹈與劇情無對白,加上管絃樂團現場演出配樂
.
.
Mariinsky Theatre 俄國馬林斯基劇院
.
此次分享的免費影音資源,是來自於俄國馬林斯基劇院所演出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
這座劇院是位於俄國聖彼得堡,建於19世紀,開幕於1860年的10月,一直是當今非常著名的劇場
馬林斯基劇院的管弦樂團指揮是,現年67歲的Valery Gergiev葛濟夫是非常有名的指揮家,除了在馬林斯基劇院演出,也會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
.
👇
https://youtu.be/Yg_ipw8dnts
👆
.
有人有看過用芭蕾舞🕺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嗎?
沒有台詞,在某方面其實更沒有隔閡,不會因為英語台詞而聽不懂
.
原本是由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寫下來自於義大利的愛情故事
現在再由俄國作曲家改編成為芭蕾舞劇,在俄國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演出
推薦給大家可以欣賞,不一樣的詮釋莎士比亞筆下的這個愛情故事
.
.
.
.
.
.
.
.
.
.
.
👉額外分享😁
羅密歐與茱麗葉 法語音樂劇版本
帶有現代電子搖滾音樂元素,首演於2001年法國巴黎,之後在全球多國巡迴演出,包括台北❗️
.
part.1
https://youtu.be/VZ1vNv7ZEMY
.
part.2
https://youtu.be/cNwIWR0_M-A
.
.
.
看完兩種截然不同版本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歡迎留言分享比較喜歡 20世紀古典芭蕾舞劇 還是 21世紀流行現代音樂劇呢?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危機年系列報導:法國總統馬克洪的人生故事
【馬克洪的妻子是他高中老師兩人差距24歲 他渴望一個在人生與情感上能分享及指引的伴侶 不懼世俗眼光用說服與行動最後獲得家人支持 如同選前以溫和及耐性說服惠而浦關廠員工及反對他的人 這也是馬克洪一貫人生哲學與態度】
「(你知道羅密歐和茱麗葉在陽台上那段嗎),知道啊,怎麼這麼問,(你和我一起演好不好),好啊,但我可能不記得了,妳來演,(你演歐密歐,我演茱麗葉),哈哈,(喔,歐密歐,為什麼你是羅密歐,斷絕你的父子關係或是放棄你的姓,要不然請你發誓愛我不渝,讓我甘心從此放棄我的姓),太棒了,但我不會背羅密歐的台詞,妳要幫幫我,我應該要回答她,還是繼續聽她訴說,妳看,完全不記得了,妳喜歡這齣戲嗎,(是的),這齣戲在講些什麼,(嗯,就是在講Montaigu家族和Capulet家族的故事,這兩家人仇恨彼此,茱麗葉是Capulet家族,羅密歐來自Montaigu家族,他們兩人彼此相愛但是他們的家庭反對,所以他們只好選擇死亡來讓兩家人和解),完全正確,羅密歐和茱麗葉到底是在講什麼,(嗯,在講,愛情),不可能的愛情,(對),這證明了愛情的力量,遠遠超過人們的愚蠢,」小女孩VS馬克洪。
這是3月19號馬克洪和一個小女生的對話,一個和他小時候一樣熱愛舞台劇表演的小朋友,馬克洪當然不記得羅密歐的對白,因為他不是接受命運的羅密歐。
「這是在Amiens市,耶穌教會中學1993年期末的戲劇表演。」「重生的感覺真好,孤獨,盲目,聾啞,只有黑夜,人們害怕什麼,狗吠,還是人影,」時為高一學生馬克洪。
「這是一個改變了馬克洪一生的戲劇表演課,馬克洪愛上了比他大了24歲的,指導老師Brigitte Auziere。」
「我準備了一齣戲叫做"語言的喜劇",都是短短的台詞,他演一個稻草人 我記得非常清楚,我記得他的演出非常不可思議,非常有戲劇張力,」馬克洪妻(時為高中戲劇老師) Brigitte Auziere。
原來戲裡的角色,不夠讓所有同學參加演出,才15歲的馬克洪主動提議重寫劇本,創造他自己想要演出的角色,改變事先設定好的劇情和結局,他那種面對舞台或是面對事情,讓不可能成為可能的態度,何嘗不正是他在20年後,一腳踢開根深蒂固從政參選的遊戲規則,拒絕傳統政黨的標籤和包袱,創造傳奇,改寫法國歷史的挑戰。
15歲的他,當年面對的,不只是羅密歐和茱麗葉所面對的家庭反對,還要面對整個社會的質疑和人云亦云,所受到的排擠,歧視甚至嘲笑,難道不比參選的豪賭,和政治的黑暗,來得更為辛苦和殘忍嗎。
「她是我的生命伴侶,是一個我在很年輕時遇到的女人,我,我們想要一起生活 ,就算是社會並不認同我們,是的,我想她比我更為辛苦,一直到今天都是,當我看到一些模仿,一些搞笑的演員,一些報導,就是是常見對女性的歧視,我常說如果我們的年紀相反,大家一定覺得棒極了,她很美,但是因為她的年紀比我大,真的很可怕,因為她成為很多沒有禮貌的嘲笑對象,我,我毫不客氣,但是這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甚至包括在政治上的歷練,活在別人的眼光裡不會讓任何人成長,」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
但是在馬克洪的生命裡,第一雙無條件信任他,支持他的眼神,是從小把他帶大,和他最親近的外婆。
「馬克洪四歲那年,心儀左派的外婆,第一次為了社會黨總統密特朗的當選,開了一瓶香檳,然後身為中學校長的外婆退休了,全心全意教導馬克洪,視他為至寶,每天下午,馬克洪都在外婆的小公寓裡,高聲朗誦詩和文學,還有很多很多的愛,和濃濃的熱巧克力,」影片旁白。
「她是一位精神上的領導和情感支持,這是最基本而深遠的,當馬克洪告訴我這件事,他告訴我,她沒有讓我相信,我有一個特別命運,但她讓我塑造了自己的命運,他在外婆眼中發現了他想要的尊重,和絕對必要的肯定,」馬克洪傳記作者Anne Fulda說。
這位從小帶他高聲朗讀詩和散文的外婆,是唯一在一開始就了解他感情的人。
「(您曾經和一位對您非常重要的女性一起生活過,就是您的外婆,Manette,據說當您告訴家人,您愛上了一位比您年長的女性時,她馬上就懂了,其他人不見得瞭解),我的運氣不可思議,說真的,她其實並沒有馬上瞭解,這也很正常,生命有許多巧合,我很幸運有這樣的外婆和父母,他們的愛充滿了智慧,他們當然非常震驚,也很難接受,但是他們最後承認了,因為這不是我們為自己小孩所想像的人生,但是他們最後接受了我的選擇,當然,我運氣很好,有一位能夠說服他們的妻子,這是一場艱難的長期戰爭,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讓大家接受,所以您知道,我是能夠打仗的,」記者VS馬克洪。
在這條漫漫長路上,馬克洪被迫在18歲離開家鄉,到巴黎去唸高中,Brigitte,放棄了原來安全舒適的環境,選擇離婚,只為了守護彼此,他們選擇了別人眼裡的不可能。
「(據說您選擇了不要小孩,因為要完全投入您的事業),事情不能簡化成這樣,這是極度私人的選擇,我選擇了不要,不,我們一起選擇了,和我的妻子,對我而言 ,這不是一個自私的決定,而是告訴自己,她的三個孩子,除了他們的生父生母之外,我可以同樣的愛他們,不影響其他,而她的七個孫子,我也認為是我的,我沒有,因為這些是在我非常年輕的時候,因為我們的年齡差距,我沒有,選擇,我們沒有選擇要小孩,這是一個我們共同的決定,因為我不覺得一定要是我親生的,我才能全心全意地愛他們,」記者VS馬克洪。
曾經是馬克洪同學,她的小孩,就像馬克洪的外婆一樣,他們的祝福和支持,是讓他們可以在一起的主要力量。
「他一直都很尊重我們,事情也都處理得很好,他徵詢過我們的意見,表示想要娶我們的媽媽,這樣重新組合的家庭裡,不是所有人都有他的周到,所以我們完全接納了他,他也真的是一個我們可以信賴的家長,」馬克洪妻布麗姬的小女兒Tiphaine Auziere說。
馬克洪在擔任經濟部長期間,Brigitte就辭去了教職,全力輔佐從政的馬克洪。
「我的妻子不算我辦公室的成員,我的意思是她不支薪,沒有用到納稅人的錢,這很重要,因為有的時候不是這樣,她花了很多時間在這裡,因為她對我很重要,她也帶來另一種工作氣氛,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我的人生和我的任務都在這裡,如果我們不快樂,工作不可能有好成績,」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離職參選的馬克洪當然更少不了她,從成立"前進運動"第一天開始,她就陪伴馬克洪一再的演練講稿。
「我們應該要成為第一個不是以排斥異己,也不是怨恨和報復為訴求的運動,相反的,我們要點燃希望,這才真正是我們,我們是一個訴求希望的運動,我們一定要贏得2017大選,共和萬歲,法蘭西萬歲,」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你的聲音掉下來了,把聲音抬高,從這裡就要把聲音拉高,讓大家注意,不然的話就往下掉了,」馬克洪妻子布麗姬說。
不論是幾百人還是幾萬人,她總是坐在他所有競選大會的第一排,馬克洪是選民眼中,鎂光燈下 ,光芒耀眼的明星,而Brigitte才是馬克洪太陽系裡的恆星,她也是唯一不會為了討好他,而不說真話的人。
「Brigitte總是嫌我太冗長了,」法國候任總統馬克洪說。
在選情緊張的第一輪勝出之後,馬克洪情不自禁的帶著她上台謝票,更深情款款地在演說裡向她致謝。
「我要謝謝我的家人和Brigitte,(Brigitte,Brigitte,Brigitte),一直都在我的身邊,今後我會更需要她,沒有她就沒有今天的我。」時為法總統候選人馬克洪。
這位拒絕以簡單答案,回應民粹主義的年輕總統,他的感情世界,同樣不能被簡化成年齡的差距,15歲的他以青澀挑戰世俗,不為動搖的少年夢想,毫不畏懼時間的腐朽。
然而,就在夢想成真的那一霎那,在全世界震天價響的歡呼聲裡,他們只是安靜的擁有彼此。
是馬克吐溫說的,因為事先不知道不可能,所以就做到了,這正是馬克洪的故事,他的感情世界呼應著他的從政參選,他是約翰藍儂Imagine歌曲裡那個做夢的人,堅持不放棄夢想,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人。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一個父親最不希望女兒演的戲應該是羅密歐與茱麗葉!而偏偏........ 的推薦與評價
而小金魚還是演茱麗葉呢,那就更難了!不過他還是馬上把劇本給背好、老早投入到動作,表情,給予台詞的生命,星期天下午兩點鐘第二場演出,我趕上了(第一場是12月4日 ... ... <看更多>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羅密歐與茱麗葉英文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幸福屋 的推薦與評價
罗密欧 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 - 英文小说- 爱思英语2014年9月22日· 《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因其 ... ... <看更多>
羅密歐與茱麗葉劇本台詞 在 [好雷] 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浪漫的古典情詩-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無雷,因為《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故事誰人不知?根本不用談劇情也不用放雷,僅
在此分享一下我欣賞這片的觀點。
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 的最大遺珠
羅密歐與茱麗葉,自電影發明的一百多年以來,各種改編版本層出不窮,台灣觀眾熟知
的有 1968 Zeffirelli 版《殉情記》、有 1996 巴茲魯曼+皮卡丘版、有 1957 美式音
樂劇與 1961 電影《西城故事》、有 2001 法式音樂劇,甚至另類改編還有 2013 初的
《殭屍哪有這麼帥》... 等等。
不過就在去年底,最新一部大手筆製作的《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在歐洲與英語系國家
悄悄上映了,台灣觀眾一無所知,直到現在 DVD上市才有機會看見。可惜,本片雷聲大
雨點小,有大筆資金超強編劇與一時之選的中少年卡司,仍然在英美影評與票房一片慘
澹,甚至許多大報的影評很殘忍地在五顆星中只給它一顆。不過,英美影評有這麼了不
起嗎?本片真的這麼一無是處嗎?
直到今年二月 International Film Music Critics Association 「國際電影音樂評論
協會」的頒獎中榮獲三項大獎(感謝 bill93557063 於二月底 po 文分享情報),我才
注意到這部電影。看電影,一般人最愛的討論的「劇情」與「演技」絕不是全部,音樂
服裝場景與攝影等等技術面也一樣重要,甚至有時也可以比劇情和演技還關鍵地支撐起
全片。無論如何,《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還是值得我們先看看,看了再批評不遲。
預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u-lMzHSNNk
傳統製作:電影院裡的舞台劇
本片導演是義大利人 Carlo Carlei ,名氣不大我也不熟,不過編劇兼製作人可是《唐
頓莊園》的 Julian Fellowes,他可是風格鮮明又在今日影視界能呼風喚雨的一號人物
;而背後金主還有另一個大勢力 Swarovski。看到這些名號,我們大概可以對本片的風
格有種心理準備:這是 Julian Fellowes擅長的考究歷史莊園劇,也會有 Swarlovski
如水晶般的招牌華麗燦爛風格。
這個 2013 版本的最大特色就是傳統,最受到垢病的也就是傳統的另一面:了無新意。
對呀,本片的確了無 21 世紀的年輕新意,更遠遠不如 20 世紀末巴茲魯曼的新意;不
過本片就是訴求傳統,訴求在 21 世紀的今天,大致原封不動地把莎士比亞舞台劇搬上
大銀幕,這可能是劍橋文學戲劇出身的古典老派 Julian Fellowes少年的懷舊夢想吧?
在這各種電影技術與藝術都更紮實、國際資金與人才調度都更大規模的 2010s,今日已
位高權重的 Fellowes 聯手 Swarovski大手筆打造古典夢想,其精緻富麗絕對遠勝所有
2000s 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改編經典。
本片絕對沒有任何「原創」,沒有任何「新意」,只是把屬於 20 世紀中的老派夢想,
用 2010s的最新成熟技術完美呈現罷了。觀賞本片如果帶著想看點「創新」的成見,會
很痛苦,不如把它當作在華麗電影中看舞台劇吧。多年來,我們已經能在場景華麗、服
裝道具精緻、又能自由變換無限視角的電影中,以全新眼光看傳統歌劇(譬如 1975 魔
笛與 1984 卡門)與音樂劇(譬如 2004 歌劇魅影 2008 媽媽咪呀 2012 悲慘世界),
那何不在此用這樣的眼光,敞開心胸,欣賞這齣電影院裡的舞台劇呢?
傳統戲劇,華麗舞台
本片的確是舞台劇的電影版,許許多多重要場景的台詞都是採用莎劇中的台詞與主題,
只稍作更改而已,而次要過門場合就算不用莎劇台詞,也由 Fellowes 仿照莎劇的風格
自己寫新台詞。觀眾們如果不喜歡看舞台劇,可能看了真的會有點痛苦;不過本片勇奪
三項大獎的配樂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成功地將對年輕觀眾來說有點無聊的舞台劇台
詞,推起一陣陣波瀾壯闊的情感;本片也善用在了故事場景 Verona 與周邊的北義大利
文藝復興場景,讓每一個慢步調的鏡頭本身都豐富美麗地讓人可以多看幾眼也看不膩。
1. 古典的台詞口條:
這是個年輕人的舞台劇,充斥自言自語、文謅謅的對話、天馬行空的譬喻與修辭、混合
著莎士比亞原劇本台詞與新創的仿莎士比亞舞台劇台詞... 若把本片當一般現代劇情片
看,真令人處處出戲,也令人覺得矯揉做作,更令人對兩位主角之間的一見鍾情感到如
速食戀情般莫名其妙。能不能欣賞這種表現方式,就是我們今人能否敞開心胸接受的問
題了;今日看來是古典老套的,何嘗不是 16 世紀時莎翁說故事的超現實再現手法?
2. 巧奪天工的音樂:
從頭到尾一幕一幕從不間斷、富有多變主題又有完整過門的音樂,是本片最精華的背景
,抽掉配樂的本片恐怕會流於無聊劣作,反之加上這配樂後本片任何無聊緩慢的場景通
通變得靈活而充滿生氣。音樂的高潮迭起,配合劇情進展與動作,準確地絲絲相扣,就
是以劇情為尊、以配樂烘托的電影配樂之精神,渾然天成。儘管全片由配樂主導的節奏
感幾乎從頭到尾速度不變,因而可能讓喜歡強烈對比與張力的現代觀眾感到乏味如流水
,但這是一幕幕優雅而引人入勝的流水。
本片作曲家 Abel Korzeniowski在我們熟知的電影配樂界沒沒無聞,不過他一口氣拿了
本屆 IFMCA電影音樂獎三項大獎,被評為「毫不畏懼地用音樂帶起電影更深層的觸動」
,我認為這就是對電影配樂之綠葉角色的最貼切讚譽。詳細得獎名單與報導請見以下連
結:https://filmmusiccritics.org/2014/02/ifmca-winners-2013/
3. 華麗真實的舞台:
在英語製作中史無前例地,本片大舉開到了 Verona 取所有的景,有幾乎完全真實的北
義街道、宮殿、市場、教堂、修道院、城牆、原野、墓穴、維洛納河畔、曼都瓦四湖場
景;這次的樓台會擁有史無前例的五彩繽紛文藝復興穹頂畫,有最真實的斑白磚牆與綠
意佔領的石欄杆;這次的城堡宮殿與決鬥的橋樑,處處是北義大利波河平原地方特色的
磚造與紅磚白石混合建築,更有此地獨特的扇形城垛。
除了真實建築外,場景設計有紮實考究的服裝與舞會,有改編過的文藝復興宮廷音樂,
也拍出了懷舊優雅的文藝復興年輕男子帶劍身段(男生都非常可口,只有飾演茱麗葉的
Hailee Steinfeld 現代感稍微重了一點... );一場場宮殿大宅與修道院的室內戲,
不但有華麗建築優雅壁畫,更有擲地有聲的回音,讓父母、王子與神父的長輩話語聲聲
莊嚴而震撼。細緻考究的場景塑造,就是時代劇大師 Julian Fellowes 的拿手好戲。
浪漫的古典情詩
本片有很多缺點,全球影評也都毫不留情地一一點出了。但我個人認為,這些都只是我
們用我們在 2010s的觀影喜好去期待而已,不符合我們期待的菜我們就批評;換個角度
想,Julian Fellowes 正是要端出一盤 1960s的老派餐點,在這個已經搞創新、搞前衛
、搞顛覆、搞黑暗寫實、搞強烈對比搞習慣了的 2010s,回歸老派的傳統,何嘗不是一
種另類的「創新」?
事實上,如果用這樣老派的方法來拍一部新劇,可能真的很無聊,或著頂多拍成像《唐
頓莊園》一樣可以當一週一集的連續劇卻無法成為兩小時的獨立電影。不過《羅密歐與
茱麗葉》這個故事與主題早就被講到爛也拍到爛了,所有雷都不算雷了。要欣賞本片,
就要帶著早已對《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概要耳熟能詳的心理準備,盡情發揮我們自由
的「腦補」能力,看看我們 2010s的新新人類們還有沒有本事欣賞傳統舞台劇。
缺點一:缺乏戲劇張力
本片從頭到尾節奏統一,儘管羅茱兩人的故事本來就有大劇情起伏,本片卻沒有刻意拍
出劇烈起伏,尤其是主導全片的配樂完全沒有塑造各種強烈對比與掙扎。這是本片缺乏
的「戲劇張力」,其實只是缺乏今人喜愛的戲劇化重口味罷了。事實上,只要我們不求
重口味,從節奏感類似的每個片段中,用簡單的演出與台詞看出不需過度包裝的平靜張
力,就能看出戲劇本身的鮮明對比。
缺點二:演技造作令人出戲
的確,本片舞台劇演法,若用我們習慣看劇情片的眼光看來就是造作演技;當然啦,本
片若要純以舞台劇的觀點來看,也會覺得這些電影演員來演舞台劇未盡戲劇化地理想。
不過,本片以傳統舞台劇為基底,讓演員用較折衷的、較隨性的、較平易近人的演法來
演出,是讓舞台劇與現代一般觀眾的距離小了點。這樣折衷的策略大家喜不喜歡,就見
仁見智了。
缺點三:劇情跳太快
本片許多重要情節都快速帶過,包括點到為止的戰鬥場景、點到為止的樓台會、點到為
止的舞會一見鍾情、點到為止的末日性愛,全部用同一個節奏同一個速度,同樣如舞台
劇般造作演出,同樣點到為止把劇情鋪陳出來就好,而如同舞台劇一般,完全忽略這些
劇情本身的現實細節。不喜歡這種手法的觀眾,會覺得這沒有細火慢熬、沒有完整鋪陳
、沒有合理轉折,往往失望「啊?沒兩下樓台會就接完吻了?沒兩下羅密歐就殺死提拔
特了?」
的確,如果沒有完整讀過《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本或故事,或是沒有看過各種改編的
電影與音樂劇,如果把本片當成第一次看《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確會覺得處處都非常
跳 tone ;不過如果我們有足夠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知識背景,在觀賞本片時請盡情
腦補,把本片省略掉的鋪陳與過門自行腦補出來,將你的注意力全神貫注在本片鋪陳的
平凡雋永戲劇張力、本片渾然天成的配樂、與本片目不暇給的華麗場景。
全片如流水般走古典優雅步調的《羅密歐與茱麗葉2013》,沒有激烈的劇情,沒有狂放
的飆戲演技,只有一條矜持靦腆的浪漫旋律與光影,貫串全片。如果觀眾不喜歡本片說
故事與鋪陳劇情的方法,那就當這是一首浪漫含蓄的古典情詩,盡情欣賞它的美感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120.20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395825457.A.64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