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birthday to sis🥰
羅西尼牛排💰1180
經典起司肉醬大水管麵💰380
經典法式焦糖烤布丁💰130
勃根地蒜味烤田螺💰280
主廚套餐💰399
防疫期間我每天下班行程就是滑手機,雖然看起來很像很頹廢,不過無意滑到了疫情升溫前剛開幕的傳統法式小餐館loulou也算是小有收穫。這陣子等到疫情緩和時,邀約生日的姐姐和小夥伴們一同享用。這次預定平日傍晚,到了現場,桌與桌之間隔的有些距離,撇除防疫安全外,在這樣的空間跟環境下,坐起來真的是意外的有些愜意呢。好的,接下來到了我的美食分享之旅,就請大家好好觀賞啦( ´▽`)
#主廚套餐
🌕🌕🌕🌗🌑
目前疫情期間,店家低消規定每人一份套餐,所以每個人都點了一份主廚套餐。這裡的主廚套餐為全天候供應,有:餐前麵包、沙拉、前菜、湯品跟甜點,以399價格來說感覺很划算~
#法國長棍 配奶油
🌕🌕🌕🌕🌕
外酥內軟的法國長棍真的是好吃死了,光嚼麵包在嘴裡,就能十足感受到它的香氣,可惜只有小小一塊啊。講個題外話,以前我總覺得如果主菜是衣服,那餐前麵包就是頭髮,主菜跟衣服一樣,可以透過其他配件來加強本體,但麵包味覺感官,就跟頭髮的視覺感官一樣直接,頭髮一看就知道是不是太油太乾,而麵包ㄧ吃就知道好不好吃。
#魚子醬小鬆餅
🌕🌕🌕🌕🌑
開胃菜的組成是:底層的小鬆餅,配上中層的酸奶醬,最後用蝦夷蔥和魚子醬點綴上層,整體味道鹹中帶一點酸甜的口感,對於擔任開胃菜一角,不管是味覺跟視覺,都有畫龍點睛之感,如果能再給我一個你是484更好~
#尼斯沙拉
🌕🌕🌕🌑🌑
沙拉的配料蠻豐富的,有水煮蛋、油漬鮪魚、四季豆、生菜。整體來說味道方面除了清爽外,沒有驚艷感記憶點也不高,但作為加強飽足感的食物還是很襯頭的。
#法式經典洋蔥湯
🌕🌕🌖🌑🌑
雖然是洋蔥湯,但洋蔥的香氣和甜味明顯不夠啊!整體來說,一開始會覺得配焗起司一起喝還不錯,但到後面會有越喝越渴的跡象,也是俗稱的死鹹感,aka小夥伴們也覺得太鹹。
#酥皮玉米濃湯
🌕🌕🌕🌕🌗
這碗玉米濃湯除了奶香一級棒,散在湯裡的玉米,甜味也恰到好處,喝起來十分順口,把上層的現烤酥皮加進湯裡,湯的味道會瞬間加上神來一筆的烤氣,雖然真的是肥滋滋的油,但喝起來卻不會膩,可以說是雙重享受耶,另外被浸泡在湯汁裡的酥皮,吸收了玉米濃湯的湯汁後,那軟軟的口感,像在吃布丁麵包,真的是一級棒。所以說話說有人跟我一樣,喜歡把酥皮加到玉米濃湯裡頭的嗎(⁎⁍̴̛ᴗ⁍̴̛⁎)
#勃根地蒜味烤田螺 (非套餐)
🌕🌕🌕🌗🌑
烤田螺一份有五顆,在上菜時店員會拿上田螺夾到桌邊,讓餐者方便分食,而回到食物本身,烤田螺的口感除了很Q彈又保持者著剛好的脆度,味道方面田螺的濃郁蒜味蓋滿了整個鼻腔,是男子漢的味蕾,整體吃下來很涮嘴,總而言之推薦給喜歡蒜味的孩子。
#羅西尼牛排
🌕🌕🌕🌗🌑
跟大家科普羅西尼牛排的歷史,故事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知名音樂家羅西尼,因為半夜睡不著覺,把冰箱裡的鵝肝牛排之類的奢華食物加起來當成宵夜,從此這宵夜就變成家喻戶曉的傳統法式料理。好了再次回到正題,Lou Lou的羅西尼基底鋪上了黑松露醬汁,然後再將薯泥、菲力牛排跟鴨肝逐一放上。首先我要告白一下盤中的薯泥,綿密到不行的它,帶有一放到嘴裡就化開的口感,非常討喜。而主角的菲力牛排熟度剛好,吃起來軟嫩中保有彈性,比較失望的是最上層的鴨肝濃郁度不足,吃下去後沒有那種濃郁回肝的幸福氣味。整體來說羅西尼表現度沒有我期待中的高,要說羅西尼牛排,beape在我心中還是對更勝10籌(*¯︶¯*)
#經典起司肉醬大水管麵
🌕🌕🌕🌕🌕
經典起司肉醬醬汁用番茄作為醬汁核心,其中加入細緻的碎肉、起司作為提升口感和香氣層次的來源,搭配Q彈帶有小麥味的大水管麵,真滴一級棒,涮嘴程度是就算我是個小鳥胃,撐到爆我也要把它全部吃光光,因為哇ㄞ哩,我喜歡這個水管麵呀!!
#香草冰淇淋
🌕🌕🌕🌕🌑
這裡的冰淇淋吃起來有種雪酪的感覺,清爽的味道配上上層淋上的焦糖不甜不膩,真滴是飯後的神來一筆,滿足感up~
#經典法式焦糖烤布丁(甜點加價升級)
🌕🌕🌕🌕🌕
主角外滑內軟的布丁,口感方面滑順度大於綿密感,配上焦糖一起入口,竟然是強烈濃郁的焦糖焦苦味作為前鋒衝到口腔,最後才以淡淡的烤回甘收尾,整體來說是個有特別風格的大人味甜點,我覺得在外面吃不太到,所以強烈建議大家一點來吃吃!
#總評
🌕🌕🌕🌖🌑
雖然原本最期待的不如預期驚艷,但其他的餐點有補足部分的失望,下次有聚餐會先將口袋名單看一遍,如果沒有想去的,這裡應該才是第二順位~這是什麼渣女言論哈哈哈。環境方面,這裡的復古裝潢十分吸睛,而且位子坐起來很舒適,另外服務方面也很不錯,店員看到我想拍照,還主動過來協助移動盤子,整體來說這裡推薦給極度熱愛有儀式感、喜歡氣氛的人,也推薦要聚會的姐妹,或正在熱戀要約會的小情侶們。好啦這次的分享就到這結束,喜歡的人就趕緊追蹤我吧,我們下篇見(˶‾᷄ ⁻̫ ‾᷅˵)
——————————————
📍Loulou dining express
🏠台北市仁愛路四段345巷2弄15號
🚇信義安和
💳現金/信用卡
羅西尼故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被男性平面攝影師宰制的20世紀電影界,自學成才的伊娃.塞雷尼(Eva Sereny)是少數例外。不過讓她成為攝影師的契機,居然是一場車禍。在此之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婦。
.
義大利攝影師、導演伊娃.塞雷尼辭世,享壽86歲。她在數十年的平面攝影生涯,拍攝了無數明星與電影名家,包括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羅美.雪妮黛(Romy Schneider)、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塞吉歐.李昂尼(Sergio Leone)、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以及拿著兩罐啤酒東張西望的保羅.紐曼(Paul Newman)。
.
伊娃.塞雷尼出生於瑞士蘇黎世,雙親是匈牙利裔。五歲時因為二戰爆發,隨家人移居英國。20歲時,她搬到了義大利生活,隨後嫁給了當地的一名工程師,從此生根。1960年代,一場車禍幾乎奪去了他丈夫的性命。在醫院裡,她恐慌地想著如果自己真的成了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兒子,又無一技之長,該如何維生?
.
「我想說我總得做些什麼。我想起自己很有藝術細胞,雖然不會畫畫⋯⋯但拍照如何?」2018年接受《衛報》採訪時,塞雷尼如是說。
.
幸好丈夫後來沒有大礙,在他的支援下,她在家中地下室建立了暗房,開始自學攝影。當時塞雷尼的一名友人正好是羅馬奧運的承辦人員之一,便請她去記錄各地的體育中心外觀以及訓練中的運動員群像。她的朋友們後來看完作品都紛紛驚嘆,認為相當有水準。塞雷尼卻不願輕信,決定親自飛往倫敦,帶著自己的作品直奔《泰晤士報》的辦公室,由報社來裁決。
.
在沒有事前預約的情況、同時沒有輝煌履歷的情況下,她以素人之姿成功見到了《泰晤士報》編輯諾曼.霍爾(Norman Hall),而且他還收下了她的作品,在三日後以全版刊出,標題是〈為1980年的奧運做好萬全準備〉(雖然後來成功申辦1980年奧運的不是倫敦,而是莫斯科)。塞雷尼事後卻謙稱自己只是運氣好,因為當時沒什麼別的大新聞發生。
.
回到義大利之後,塞雷尼獲得英雄式歡迎,沒有人想到一個家庭主婦可以轉型成攝影師。無數雜誌報刊都開始對她提出邀約,這使得她得以開始職業生涯。她因緣際會從電影的現場側拍工作入行,首部深入片場拍攝的作品是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執導的《第22條軍規 Catch-22》(1970)。
.
1971年,當約瑟夫.羅西(Joseph Losey)執導的《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1972)在羅馬拍攝時,她受聘到現場拍攝。當時女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來到片場探丈夫李察.波頓(Richard Burton)的班,塞雷尼舉起攝影機,拍下了兩人互動的過程。塞雷尼無心插柳的拍攝,被解讀成紀錄下了兩位明星已然冷卻的婚姻關係,外界戲稱這簡直是《靈慾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的續集。
.
伊娃.塞雷尼回顧這張照片說,其實當時她出現在現場的主要目標不是衝著李察.波頓,而是打算拍攝飾演刺客的亞蘭.德倫(Alain Delon)。但在伊麗莎白.泰勒突然出現在現場的時刻,她下意識地拍下了她與李察.波頓的互動。她說這兩人看待對方的神情顯然並不親密,「你可以感覺他們之間根本沒有所謂『偉大的愛情』」。兩年後,結縭十年的明星夫婦宣告離婚。
.
參演《The Assassination of Trotsky》的還有一位巨星,是奧地利女星羅美.雪妮黛。她們起先是在片場相識,數天後,雪妮黛絲下邀請塞雷尼為她拍一系列的獨照。這些作品而後也奠定了她的職業生涯。
.
塞雷尼總是身穿低調,以牆壁上的蒼蠅自居,經常得以趁明星不注意的時候,拍攝他們私下真實的樣貌。一向對攝影師沒有好感的馬龍.白蘭度在與之初次見面時對她說:「我不喜歡攝影師,妳知道嗎?」但最後在塞雷尼以實力勸服下,點頭同意讓她拍攝自己。後來許多名片如《日以作夜 Day for Night》(1973)、《1900》(1976)與《魔宮傳奇 Indiana Jones and the Temple of Doom》 (1984)的拍攝現場都能見著她的身影。
.
到了1980年代,對電影製作有了進一步理解的伊娃.塞雷尼也開始打算執導電影,她說自己會有這個念頭,是受到了合作過的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楚浮(François Truffaut)、維斯康提(Luchino Visconti)、費里尼等人的啟發。
.
而且她確實才華獨具,首部短片《The Dress》 (1984)便榮獲英國金像獎最佳短片殊榮,不過十年後完成的首部長片、英語愛情喜劇《Foreign Student》(1994)卻慘遭滑鐵盧,該片改編自菲立普.拉布侯(Philippe Labro)的同名小說,是關於法國交換生與非裔女孩之間的一段愛情故事。
.
1990年代,隨著攝影集的陸續出版,塞雷尼的聲望日益提升。她的作品被認為記錄下了偉大的平凡片刻,讓明星個個看起來像是大學宿舍的學生,有其閒散、疲憊的樣貌,不再顯得花俏。後世經常以「女性攝影師」稱呼她,但伊娃.塞雷尼卻覺得不以為然,她曾怒斥:「我從沒想過要成為一名『女性攝影師』!」
.
雖然不願以性別被定義,但在女性攝影師欠奉的20世紀,伊娃.塞雷尼確實是業界的女性先驅。她的攝影集等同於一個電影史的彙整,從美國好萊塢商業大片到歐洲文藝片,從薛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到荷索(Werner Herzog),影史上少有一位平面攝影師有過如此輝煌的拍攝紀錄。其作品一概都在權威媒體上發布,散見於《Elle》、《時代》、《泰晤士報》、《時尚》等媒體。
.
2021年5月25日,伊娃.塞雷尼因中風後引起的併發症辭世。
.
.
(附圖一為馬龍.白蘭度;附圖二為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附圖三為《魔宮傳奇》花絮照;附圖四為羅美.雪妮黛;附圖五為李察.波頓與伊麗莎白.泰勒;附圖六為保羅.紐曼;附圖七維克林.伊斯威特;附圖八為艾爾.帕西諾(Al Pacino);附圖九為拉寇兒.薇芝(Raquel Welch);附圖十為哈里遜.福特(Harrison Ford)與凱特.卡普肖(Kate Capshaw);附圖十一為伊娃.塞雷尼。)
#EvaSereny
羅西尼故事 在 揉爛食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RAW X Andre X 起司千層
難得來一篇長文,大家安心在家可以慢慢看(順便幫我檢查錯字)
既然Andre is back了
就拿來當作邁入疫情三級之後的第一篇吧。
前幾天跟朋友聊到,一些人在寫一道料理的時候常會用到一個詞彙:「完成度」。
所以究竟怎樣算是完成度高?是從誰的立場來看?怎樣的菜色是未完成?又或許一道感覺未完成的菜,卻可以是完成一整個套餐的某一個轉折?
這個定義好難,但討論起來也蠻有趣的。
RAW 在今年五月迎來了Andre is back menu,無緣去過新加坡 Restaurant ANDRE的饕客紛紛摩拳擦掌。
打著主廚的名號,可以視作江振誠主廚過去料理的經典重現,以及他料理的成長經驗與軌跡,的確值得期待。
之前在江振誠與Room by Le Kief 聯手的活動上就見識過主廚對於概念與體驗的呈現感極高,讓人可以輕易落入他安排好的欣賞角度,這點很厲害。
喜歡海膽與花生醬的天使麵,像是更細緻高雅的擔擔麵,點點的芽蔥與青花椒點綴的靈巧,不單純只是以暴力海膽的味覺衝擊,很高。
同時也喜歡尼斯沙拉的意象,將傳統使用罐頭鮪魚改成油脂豐厚的黑鮪魚中腹,半炙燒的香氣與羅勒的煙燻香氣,有種溫暖明亮的海洋感。
而 “Memory 1997”這道主廚當年的招牌菜色,連刻著Memory的湯匙都完美承襲下來,黑松露鴨肝暖凍這樣味道富裕華麗飽滿的組合,卻只保留了溫柔厚實而沒有膩感,也很厲害。
主菜是羅西尼牛排的釜飯呈現版。牛排、鴨肝、黑松露⋯青天霹靂米很好吃,但整體的味道組合反而沒有前面驚艷。
隨即的布里耶起司千層可麗餅瞬間又把我拉回高潮,主廚說,這道起司在法國是主菜與甜點之間的過場,不屬於任何一邊。
這道的精彩,在於他的不屬於誰,同時也是我最喜歡的轉折。類似Lady M的千層口感,起司香濃而高雅,大方而自成一格,為整頓套餐的品嚐歷程,最好的詮釋了何謂「完成度」。
加點的Peach Pione Rosace 視覺美感極為驚人,葡萄的刀工精準,白桃與葡萄、覆盆子帶來少女般,令人微笑的青春爛漫。
銅模烤製的炭焙費南雪上桌就香氣驚人,噴灑上泥煤威士忌後更是立體,炭焙與泥煤的象限相近,苦韻很美。
除了食物的味道,其他用餐的體驗,比如選用有著不同故事的刀具的環節; 現場用愛樂壓做出咖啡高湯的新奇程度⋯也都十分讓人沈浸。
說菜的細膩度、介紹的內容、節奏的流暢,長年的經驗與世界觀,的確讓這套Andre is back 菜單有著極迷人的品飲歷程。
值得說上一句:「完成度真的很高啊」。
最後感謝石董 Ken Shih賜位
#揉爛食單 #大直美食 #米其林 #米其林二星 #法式 #西餐 #江振誠 #台北米其林 #foodporn #foodie #foodstagram #michelinstar #taipeimichelin #raw #rawtaipei #frenchcuisine #finedining #andre #andreisback
羅西尼故事 在 謎思星球劇團- 史上最幽默作曲家-羅西尼1792-1868 - فيسبوك 的推薦與評價
24歲羅西尼((G. Rossini)偉大的歌劇傑作「賽維利亞的理髮師」(Il barbier de Seville),雖然傳言僅花了13天創作,但是連貝多芬都盛讚:「那是極為優秀的喜歌劇,只要義大利 ... ... <看更多>
羅西尼故事 在 羅西尼 的推薦與評價
羅西尼 - 六首弦樂奏鳴曲集第三樂章全集Rossini 6 sonatas a quattro No. 3 · Classical Tunes. Classical Tunes. •. 2K views 8 month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