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懂詹姆斯.岡恩(James Gunn)在《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 Suicide Squad》(2021)到底在玩什麼梗,請看這篇。本文列舉幾項典故來談談,先從阿根廷的伊娃.裴隆(Eva Perón)開始說起⋯⋯。
.
1945年,曾掌握阿根廷軍政大權的胡安.裴隆(Juan Perón)倉皇下台。與此同時,他與後來以「裴隆夫人」聞名於世的伊娃結婚。裴隆是一介武夫,他清楚軍人形象無法服眾,要贏得民心必須倚靠貼近民心的魅力。
.
此時,他意識到被喻為如玫瑰般嬌豔的伊娃足以作為自己攻城掠地的利器。伊娃出身貧賤,是不被承認的私生女,早期流連酒家。但她天生美艷,也有過人才智,使得裴隆拜倒裙下。不只是裴隆本人,當她走上阿根廷各地的演講台上,人民無不被她的過人魅力給折服。
.
除了美貌之外,伊娃以其貧窮出身說服挨餓的百姓,自己能夠傾聽眾生疾苦。在她的賣力助選之下,裴隆得以重掌權力,在1946年選上總統。而伊娃也始終在背後為丈夫運籌帷幄,鞏固其民望。
.
然而,裴隆夫婦雖然善於營造形象,但絕非善男信女,在他們的主導之下,阿根廷成了一個法西斯國家,獨裁專政治國,誅殺異己。對納粹主義異常崇拜的裴隆,更大量收容納粹分子躲藏,包括「死亡天使」約瑟夫.門格勒(Josef Mengele)與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等人。
.
在1952年,伊娃.裴隆因為癌症去世,以33歲之齡揮別人世。身後,她獲得了國葬的至高待遇,在過往的阿根廷,這是元首才享有的特權。
.
1976年,提姆.萊斯(Tim Rice)與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共同製作音樂劇《艾薇塔 Evita》重現伊娃.裴隆的一生,描寫出身低微的她如何一步步爬上權力核心、獲得萬民擁戴。該音樂劇最終成為了經典,也促成了亞倫.帕克(Alan Parker)翻拍為電影版《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Evita》(1996),由流行歌后瑪丹娜(Madonna)飾演伊娃.裴隆。
.
這對夫婦當時的確費盡心力,讓自己能夠享有救世濟貧的形象。但《艾薇塔》可不是他們出錢製作的政宣戲劇,而是英國人看見故事的戲劇化成分,加油添醋創造出的作品,完全是一種對阿根廷的浪漫想像。
.
伊娃.裴隆不免從而被尊為女神,但事實上她雖然時常為底層發聲,對奢侈品的愛好程度恐怕不落伊美黛夫人(Imelda Marcos)之後(這在劇中也描寫,但僅被淡化成成為慈善家之前的習性)。就連這場史詩級的婚姻,也未必真正幸福,有史學家認為這很可能不過相互利用的假面婚姻。
.
在《自殺突擊隊:集結》之中,這只是身兼編導的詹姆斯.岡恩眾多埋很深的梗之中的其中一個。
.
劇中,科托馬爾他(架空的南美國家,與阿根廷一樣說西班牙語)的獨裁者西爾維.奧盧納向「小丑女」哈莉.奎茵大獻殷勤,他開誠布公地說,自己需要一個像她一樣美艷的夫人來襯托自己,如此無疑能讓他獲得人民支持。在這段對白之中,奧盧納更提及自己對納粹人士的收容政策,已經明顯代表他就是在影射裴隆將軍。
.
沒想到,詹姆斯.岡恩玩了一個精彩翻轉。他讓哈莉.奎茵當場殺害奧盧納,理由是「如果這個男人很危險,就得讓他送命」。這個編排不只是一個對歷史典故的顛覆,也像是一種性別革命。
.
女性依附在男性獨裁者之下,享有榮華富貴與政治權力,這類為虎作倀的故事,已經儼然成為一個陳腔濫調。更不用說居然還有人將之美化,拍成音樂劇與電影,表面上是在描寫女性如何自主,但本質上依然暗示女性若不緊扒著有權力的男人,光靠自己根本無法創造不凡。
.
哈莉.奎茵如果同意奧盧納的提案,那這終究只是再走一次伊娃.裴隆走過的路。所以她的選擇是,直接大開殺戒,殺掉偽善暴君,表徵21世紀的女性,不再傻傻靠別人,也不必再被男人操弄,既然槍(權力)握在手上,那為何不自己殺出一條血路?
.
詹姆斯.岡恩除了在《自殺突擊隊:集結》玩了裴隆夫婦的典故,還在一開場就重演了惡搞版的「豬玀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全片表面上是一個愛國行動,演變到最後,「美帝」陰謀居然逐漸遭到揭露,冠冕堂皇理由一大堆,在乎的終究還是自身利益;再來,入侵之後將人家的國家搞得一團亂再拍拍屁股走人(居然與美國目前撤離阿富汗的時事高度相合)。熟知美國現代史的觀眾,觀賞全程應該既視感濃濃。
.
至於巨大海星這種獵奇怪物,熟知影史典故的影迷大概也能為之投射,不知詹姆斯.岡恩或1960年時創造牠的DC漫畫家是不是也曾看過島耕二執導的《外星人現身東京 Warning From Space》(1956)?該片的外星人同樣也是海星扮相。而本片劇末,巨大海星死前一番對星空的囈語,該不會是對《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1982)的致敬吧?
.
在冷戰前期,這類巨獸(巨螃蟹、巨蜘蛛)電影在美國B級片的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其中隱喻的無疑是足以毀滅世界的核能力量。而片中只要帶好面具(mask)就可以躲開襲擊的海星,是不是像極了COVID-19的隱喻?(不過這個設定應該只是神奇的應景巧合,因為電影是在2020年二月殺青,當時美國尚未大流行)
.
離開漫威轉效DC的詹姆斯.岡恩,藉由這部作品展現了無止盡的爆發力,不只是對節奏的掌握以及娛樂性的拿捏。更以嬉笑怒罵的態度嘲弄「世界警察」美國人的自以為是,對比意識形態保守許多的漫威,DC在他操盤之下,竟能以一種近乎反文化的精神重新翻轉美國現代史,對性別敘事也有獨到觀點,「驚為天人」四字已不足以形容。要是給詹姆斯.岡恩持續操盤,未來該是DC的世代了。
.
對了,詹姆斯.岡恩當時之所以會被迫離開漫威,正是因為戀童傾向的言論被揭露之故。不妨看看《自殺突擊隊:集結》當中對小朋友產生威脅的人是什麼下場,這題問哈莉.奎茵就對了。
.
.
(圖為「小丑女」哈莉.奎茵。)
#自殺突擊隊集結 #TheSuicideSquad #華納兄弟
#詹姆斯岡恩 #JamesGunn #小丑女 Warner Bros. Picture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暗網仔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反斗奇兵陰謀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qnbyfbrZ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
美國小丑襲擊事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114紐約時報
*【伊朗嚴重的經濟危機削弱了與美國的戰鬥意念】
伊朗面臨工作稀缺,食品和其他必需品價格飛漲,經濟急速萎縮的困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指出,川普政府伊朗嚴厲的經制制裁,使其無法進入國際市場,目前伊朗的經濟年增率出現9.5%的萎縮。牛津經濟研究院數據顯示,經濟制裁阻礙了銷售,12月的伊朗石油出口為零。經濟困境削弱伊朗與美國敵對行動升級的意願,伊朗領導人意識到,戰爭可能會使民生更加惡化。
*【政府承認擊落烏克蘭客機後,伊朗國內外激發憤怒浪潮】
抗議者第三天走上街頭,與員警展開對峙。線上視頻顯示,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的大學生在街頭高呼統治者下台的口號。在國際上,伊朗還面臨遇難者所屬國家要求賠償的問題,包括加拿大、烏克蘭、阿富汗在內的五個國家將參與協商。
https://www.nytimes.com/…/mid…/iran-plane-crash-missile.html
*【美國不再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
川普政府週一將中國移出匯率操控國名單,為中方高級官員抵達華盛頓與總統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提供了重大讓步。美國財政部發佈拖延已久的貨幣報告,自川普去年8月將中國列入貨幣操控國以來,首次對該國貨幣政策進行了分析:報告稱被貶值以使出口收益的人民幣自9月來一直在升值。
https://www.nytimes.com/…/treasury-china-currency-manipulat…
*【巴爾要求蘋果解鎖佛州恐攻殺手的手機】
美國司法部長巴爾表示,上個月在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海軍基地發生的槍擊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他要求蘋果公司破解槍手使用的兩部手機以協助調查,這使得該公司與美國執法部門再次陷入隱私和公共安全的紛爭之中。在2015年加州恐怖襲擊的調查中,蘋果曾拒絕幫助解鎖手機的要求。
https://www.nytimes.com/…/p…/pensacola-shooting-iphones.html
*【在美國彈劾風暴之際,俄羅斯駭進烏克蘭天然氣公司網站】
在美國總統川普面臨“通烏”彈劾調查之際,俄羅斯駭客攻擊了烏克蘭最大的、同時也是前副總統拜登之子任職的天然氣公司,以竊取機密。目前尚不清楚駭客發現了什麼,或他們想要尋找什麼,但安全專家稱,此次攻擊的時間和規模表明,俄羅斯可能正在尋找川普希望從烏克蘭那裡獲得的關於拜登的相關破壞性資訊。
https://www.nytimes.com/…/russian-hackers-burisma-ukraine.h…
*【川普打擊伊朗令北京在人權和中東問題上漁利?】
刺殺蘇萊曼尼等行動成了中國反擊美國對其人權批評的武器,特別是在鎮壓穆斯林問題上。北京還指責川普破壞中東穩定,未來或有更多理由介入該地區事務。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0113/trump-china-iran/
*【香港人的“催淚彈”霜淇淋和“加油”月餅】
一個人支持抗議者。一家餐館支持他。其他餐廳支持這家餐廳。抗議者支持他們所有。無論好吃與否,這座城市正在滋養一種團結一心的氛圍。
https://cn.nytimes.com/op…/20200113/hong-kong-protests-food/
*【女王“支持”哈利王子和梅根的“新生活” 】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聲明中稱,尊重二人的決定,允許他們過渡成為兼職王室成員,並在加拿大和英國兩地往來生活。女王還表示,長期安排需要一些時間來解決,但最終決定將在“幾天內”達成。這份聲明是女王在桑德令罕莊園舉行了一次王室家庭會議後發出的。
https://www.nytimes.com/…/europe/queen-elizabeth-harry-megh…
*【歷經菲律賓火山浩劫,絕望的居民無視的危險試圖返回家園】
菲律賓官員呼籲居民撤離,因塔拉火山爆發可能造成危險,菲律賓火山與地震研究所警告說,火山爆發可能會引發“劇烈海嘯”。
https://www.nytimes.com/…/asia/volcano-philippines-taal.html
*【2019年海洋溫度破紀錄】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去年是世界海洋溫度有記錄以來最高的一年,而最近五年則是海洋溫度最高的五年,這凸顯了全球長期變暖的趨勢。此外,歐洲科學家上周曾宣佈,2019年的地表溫度也是有記錄以來第二高的一年。
https://www.nytimes.com/…/ocean-temperatures-climate-change…
*【奧斯卡提名2020:《小丑》以11項入圍領先;另外三部獲得10項入圍】
《小丑》憑藉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11項提名領跑,流媒體平臺Netflix則憑《愛爾蘭人》和《婚姻故事》等影片收穫24項提名。幾位傑出的女性導演未能獲得最佳導演提名,四部非常男性化、白人為主的影片佔據了今年提名名單的主導地位。“愛爾蘭人”,“從前有個好萊塢”和“ 1917”都獲得了10項提名。
https://www.nytimes.com/…/oscar-nominations-academy-awards.…
美國小丑襲擊事件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譚新強:無人機襲擊:以殺害大量旁人掩飾的暗殺行動
近期最大新聞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親自下令,在伊拉克巴格達機場附近,以MQ-9 Reaper drone(無人駕駛飛機),發射多枚Hellfire飛彈,擊斃統領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的指揮官蘇萊曼尼將軍。據報,同行的其他9位隨從和伊拉克軍方人士,亦一齊被殺。
這次行動把中東局勢推向緊張,甚至戰爭邊緣。美方殺蘇萊曼尼的藉口是自衛,阻止他繼續計劃攻擊美國軍事、國民和資產,有助減低伊朗威脅。這個說法有點牽強,情報似乎未有顯示蘇萊曼尼正在進行軍事計劃,所以攻擊發生後,美國的第一個新聞發布,連''planning imminent attack''(計劃短期內的襲擊)的字眼都沒有,但後來就加上了。
空襲反助團結伊朗政府人民
相信殺蘇萊曼尼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報仇,早前在伊拉克,有美國認為是伊朗支持的武裝部隊,對美國人士和財產發動攻擊,死了一名合約工作人員。更重要的是特朗普見到大群伊拉克「示威者」(暴徒?),一度包圍美國大使館,令他想起2012年在利比亞Benghazi發生的攻破美國大使館和殺害大使事件。在2016年選舉中,特朗普經常以此事來攻擊2012年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所以他以此超比例的危險反應來企圖表揚自己的強硬立場和比希拉里強的領導能力,當然亦希望此行動對他連任選情有幫助。但似乎暫時對他的國民支持率未有明顯反應,西方盟國就更加表露驚訝,盡量勸雙方克制,把局勢降溫,反而對團結伊朗政府和人民的反美情緒,就有巨大幫助。
到現時為止,伊朗的反應尚算克制。第一步行動是宣布將不遵守2015年,伊朗與美、英、法、俄、中,加德國和歐盟訂下的核協議的鈾元素提煉上限,當然在特朗普上台後,他病態式的痛恨奧巴馬所有成就,所以一早已單方面退出此國際公認為公平且有效的伊朗核協議。非常可惜,可算是特朗普的最大外交錯誤!特朗普自以為是上帝,或最少是上帝級的''deal maker''(交易者)。不幸事實是恰恰相反,即使跟北韓的去核化談判(看完伊朗,打死都不會),都未能得到任何成果,小丑式的宣布與金正恩「墮入愛河」,反而犧牲了美國總統寶座的威嚴。
專家估伊朗或再襲美官員
軍事上,伊朗也必須作出一些反應。在蘇萊曼尼的葬禮後不久,即進行針對兩美軍基地的飛彈襲擊,但後來又宣布不想打仗。奇蹟地竟然毫無人命傷亡(伊朗稱有80人傷亡,但不太可信),所以雖然本周初全球市場略有調整,但當特朗普在周三發言,認為伊朗願意''stand down''(停止攻勢)時,美股即時大幅反彈,但到尾市時段,又當傳來再有兩枚飛彈落在美軍駐紮的''Green zone''(綠色安全地帶)內時(亦沒有死傷),美股又再稍為回落。不打仗當然是好消息,但有專家指出,伊朗仍有可能在日後,在全球各地,對個別美國官員進行襲擊。
今年的頭兩星期,全球股市有點震盪,但仍然不弱。尤其我去年底提過的半導體和中國新零售板塊,表現都非常凌厲。邏輯晶片股如AMD和Nvidia都頗強,但近日愈來愈多記憶體周期見底迹象,所以三星已破歷史新高,Hynix、美光(Micron)和Western Digital等,亦已開始升穿過去一年通道。台積電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一家公司,近兩周在台灣選舉前整固一輪,但這兩天又再蠢蠢欲動,看來在短期內很可能再展升浪,順勢帶動台灣加權指數衝破在1990年創下的歷史高位。近日有傳聞美國企圖限制荷蘭ASML的EUV器材出口到中國,但對股價的影響極微。
記憶體行業現周期見底迹象
大家應留意即將在香港上市的曠視,股票炒不炒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看這家在美國黑名單的公司,如何找方法脫離美國技術出口限制的魔爪,能否找到Nvidia GPU晶片的替代品。
我已提過一次,有位內地策略師曾跟我說過,今年中美第二階段貿易談判的重點,將關乎兩家企業:中國的華為,和美國的波音,兩家都對其國家有極大戰略意義,我覺得有點道理。交換條件將大概是,如美國不稍為放鬆對華為和其他黑名單上公司,中國將繼續堅持罷買波音客機。禍不單行,在伊朗還擊後不久,在伊朗又有一架737-800型號客機失事墜毀,意外原因仍未知,有可能是人為,亦可能是引擎或波音機身問題。巴菲特藝高人膽大,傳聞已開始撈底。
為何美國堅持殺蘇萊曼尼,是一次自衛性的''targeted killing''(目標殺人),而不願承認是一次''assassination''(暗殺)行動呢?這是個法律問題。在《國際人權法》和《武裝衝突法》(Law of Armed Conflicts)來說,主動在戰場以外地區進行政治暗殺屬違法,尤其這次行動中,亦有伊拉克軍方人員死亡,所以美國行為肯定是違法的。再者,特朗普曾恐嚇如伊朗採取報復,將襲擊52個伊朗目標,包括一些文化遺產,這做法更肯定是違反國際法的。但美國是超級強國,一向目中無人,對國際法根本視若無睹。美國唯一要稍為尊重的,只有美國自己的法律。
美堅持否認暗殺 是法律問題
在1960年代,美國極喜愛在全球各地進行暗殺行動。最有名的是曾最少8次嘗試以狙擊手和下毒等方法,企圖暗殺古巴領袖卡斯特羅(Fidel Castro),但他像貓般有九條命,竟然每次都逃過厄運。但這不良的暗殺風氣,後來也蔓延到美國。在數年間,美國總統甘迺迪(JFK)、他的弟弟Robert,和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等,都相繼被暗殺,美國政府就開始反思以暗殺作為外交政策的合法性,以及道德問題。到了1976年,福特總統終於頒下Executive Order 12333: ''No person employed by or acting on behalf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shall engage in, or conspire to engage in, assassination.''(不許任何受顧於或代表美國政府的人,參與或計劃參與任何暗殺行動)。這指令亦被之後多任總統延續。
但到了2001年的911恐襲後,美國當然極想報仇,想盡辦法消滅拉登和其他極端伊斯蘭恐怖分子。但他們並非正規軍,經常躲在阿富汗、也門和索馬里等中東和非洲的民間地區,不方便動用軍隊,其實暗殺可能更有效。但暗殺又違反總統指令,如何是好呢?剛好drone技術在那時候發展起來,正可利用來繞過暗殺的法律障礙。
恐怖分子崛起 暗殺更有效對付
如果用狙擊手或下毒等方法,很難逃避被定性為暗殺,但如果用drone,就較容易定性為軍事行動上的「目標殺人」。而且drone襲擊尚有另外兩個好處,成功命中率極高,比用殺傷力小很多的槍械有效得多,失手機會很低。除此,行動可在數千里外,經無線電和衛星導航執行,根本不需任何美軍冒生命風險,雖冷血,但不是更完美嗎?
似乎紀錄上美國第一次drone襲擊,是在2004年小布殊命令下發生的,目標是巴基斯坦內的一些恐怖分子。在小布殊任內,估計他批准了50多次類似行動。到了奧巴馬年代,雖然他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但他仍愛上了drone attack,在他8年任內,估計批准了高達500多次行動,官方死亡人數近4000,美國承認其中最少300多人是無辜的平民!官方定義是在目標附近,任何超過18歲的男子,都算是軍人,除非有特別證據推翻。即是說,美國官方承認300多個無辜平民死者,都是婦孺!非官方的傷亡估計數字當然更高,超過1萬,平民死亡人數可高達三成。
無人機命中率高 失手機會較低
計算下來,即是奧巴馬平均約每5天就批準一次行動,每次死亡人數約8個。另一看法是如每次行動的主目標只為一人,那麼奧巴馬就多殺了3000多人,以此作為掩飾暗殺行動的藉口!如對drone襲擊有興趣,建議觀看2015年的一部電影《Eye in the Sky》,頗寫實地描述某次行動,參於者的內心掙扎,和最後如何醜陋地找方法繞過面對的道德問題。
到了特朗普年代,更變本加厲,據報在上任後頭45天,已下了36個drone襲擊命令!後來所有drone襲擊變得更秘密,特朗普更下令豁免情報機關的行動,毋須作出每年行動死傷報告,但軍方則仍需要。其實軍方和CIA經常進行所謂''double tapping''的聯合行動,所以現在更難得到詳細資料。但從非官方資料估計,特朗普的drone行動頻率,可能比奧巴馬高出50%,或甚至3倍以上!根據估計,去年在阿富汗,因包括drone襲擊的美軍行動而死亡的平民數目,比塔利班所殺害的更多。
我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更當然反對暗殺行動。但把暗殺假裝為drone襲擊就更邪惡,傷及更多無辜。我寧願他們回到如占士邦片中的年代,派出間諜和殺手,用槍用刀來暗殺,傷及無辜的人數少很多,道義上亦較公平,殺手也須冒上一定風險。但電影歸電影,現實中的科技不停進步,包括殺人的科技。既然有了更有效的drone技術,永遠回不了頭,最多只會說將加入更多AI技術,令到襲擊變得更精準。
想一想,暗殺科技的演變,亦是我過去兩周分析過的舊石器時代情緒(人類仍不停打仗)、中世紀制度(法律)與神級科技(drone)結合的「好例子」。
(中環資產持有AMD、Nvidia、三星、Hynix、美光、Western Digital、台積電及ASML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美國小丑襲擊事件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反斗奇兵陰謀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qnbyfbrZ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Subscri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破解’小丑回魂’ 電影宣傳背後陰謀
心中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會隠藏. 熟我的好友通常會說我最恐懼的東西是被忽略. 所以常常喜歡引人注意. 但其實我最怕是遊樂園過山車這個真相又怎會跟你講啊!
2017年上映的‘小丑回魂’ 講述一班小主角的恐懼. 其中一個男孩的心底恐懼正正是被遺忘. 但越隐藏的東西好多時我們越記得. 到電影第二集, 長大後主角仍然記得恐懼形象化的小丑Pennywise.
不管你本人有沒有因幾年前的美國小丑襲擊事件而特別怕了小丑, 他們常常出現於新聞中是事實. 伴隨的‘小丑’ 糸電影也增加不少. 單單在香港, ‘小丑回魂2’ 是香港有史以來週末開畫票房第一的恐怖片. 破了30年前的‘倩女幽魂2’記錄. 哥哥啊! 所以不能不讚小丑品牌的成功.
但如果我跟你講, 一隻小丑能打底哥哥的原因是跟電影公司為了造勢, 無意創造了2016年小丑襲擊熱潮, 甚至Mcdonalds '麥當勞' 小丑是光明會的吉祥物有關,
你又笑不笑得出呢?
小丑被視為恐怖物體可以追尋到英國18世紀. 當時小丑Joseph Grimaldi是該時代最著名的表演者. 因為他私底下酗酒問題相當嚴重, 悲情小丑的型象於西方文化變根深蔕顧.
是否就是Joseph Grimaldi的真人真事導致Stephen King在1986寫了‘It’ 的恐怖小丑形象呢? 其實小丑形象早於1940年已經而Batman天敵的身份廣傳. 而早在1981年美國波士頓已經有報導指小朋友曾目睹過一些小丑出沒. 之後美國80年代斷斷續續也有類似事件發生. 相信Stephen king ‘It’ 的創作也有部份是受這些新聞的影響.
之後‘It’ 火紅程度讓1990年小丑在電視劇的樣子成了經典造型.
‘It’ 小丑跟很多靈異故事反派相似. 每隔27年會從睡眠醒來遺害人間. 剛好27年後的2017年9月電影版本上映. 由電影宣布推出的2016年開始, 美國便發生大量的小丑襲擊事件. 社交媒體大幅指出是‘It’ 的背後宣傳計劃. 甚至導致Stephen king也出來諷刺:
“Hey, guys, time to cool the clown hysteria—most of em are good, cheer up the kiddies, make people laugh.”
-小丑追車
-小丑用武器攻擊人
-行山時遇到小丑. 據說拍影片的人士最後是下落不明.
之後多位巿民及小丑本人也受到傷害. 令製作‘It’ 的公司之後要發出聲明電影公司跟發生的所有事無關. 多名網友卻針對原著作家Stephen King發出的訊息. 好像他是知道Hollywood電影公司幕後一些宣傳手法而想警告電影公司小心不要做得那麼誇張一樣.
2016年的10月, 該小丑情況移到英國. 之後的時間, 小丑的出沒還有澳洲, 加拿大, 巴西, 智利, 德國, 墨西哥, 新加坡, 等19個國家.
令我想問一問, 一間電影公司為宣傳會放這麼多不同國家的安插嗎?
詳細看小丑個案其實發現多位被捕人士都是未成年少男少女.
導致多國警方官方回答是整個熱潮應該沒有什麼背後陰謀. 只是一個模仿的趨勢. 電影公司也好像被放過了. 無論如何, 整件事最大得益者一定是電影公司. 因為有心或無意也好種種事件令‘It’ 最終票房收7億. 成為史上最賣座的恐怖片.
McDonald’s
但如果我跟你講有光明會線人早在2013年已經提及過紅色頭髮, 白色面漆(face paint) 的麥當勞叔叔是有意制造出來爲撒旦的形象. 麥當勞商標能被解讀為光明會‘13’ 的號碼. 而小丑形象其實是用來將人民洗腦的象徵. 那根據這個解釋, 小丑是不是被洗腦而肢體給光明會控制的的人士呢?
但會不會好像reddit網友911bodysnatchers322所講, 整件事被想像中更加黑暗. Clowns are a trigger for monarchs. 他們的出現是祕密信息, 視意給一些人進行一些大計畫.
Is this theory accurate? 大家在看看小丑沒出到It 2上映這段時間有沒有大事發生就知道了.
美國小丑襲擊事件 在 Yahoo!奇摩新聞- 美國的恐怖小丑歪風在歐洲逐步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 的恐怖小丑歪風在歐洲逐步擴散! #恐怖小丑#萬聖節#襲擊#歐洲#美國. ... <看更多>
美國小丑襲擊事件 在 [討論] 為什麼歐美影視都有小丑恐怖化呢?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只是蝙蝠俠的小丑
牠 的小丑
美國甚至還有很多小丑恐懼症的病患
這風格也延伸至東亞
明智小五郎就有一個小丑凶手
電玩遊戲ff6的最終魔王也是小丑
每個戲劇都有丑角
就像京劇,歌仔戲
但始終無歐美小丑如此定位
怪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132.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67565442.A.4AE.html
※ 編輯: ultmisia (219.71.132.87 臺灣), 09/04/2019 10:51: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