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回的 #托嬰 分享後(見文底連結),熱騰騰但圖文不符的 #保母 篇來摟❤️
灣區的保母有分住家保母、Au Pair(互惠生)、通勤保母、及共享保母(nanny share)。這當中只有Au Pair一定不是美國人,年紀一定很輕(因為有年齡上限,所以很可能比媽媽小),然後背景有被政府過濾(因為是拿簽證進美國)。其他的則通常是美國人(或在美國但沒有身分),年紀稍大(比媽媽大),然後可能必須要靠爸媽自己或仲介來幫忙過濾背景。
住家保母及Au Pair皆住家,周末放假。住家保母可能周末會回自己原本的家住,Au Pair則是一直住家裡。通勤保母則通常是爸媽上班時間自己開車來家中照顧寶寶。而共享保母通常以通勤保母為主,可能是2-3個年紀相近的孩子在某個孩子家共享一個保母 (在舊金山或人口密度比較高的城市比較常見)。
我目前試過住家及通勤保母,在此分享一下心得(因為當初只替女鵝找中文保母,所以我的心得僅限這塊市場的,不一定適用於其他非中文保母):
✴️ 住家保母
🎈 保母除了在爸媽上班時照顧寶寶,其他要做的可以互相協議 (例: 保母同時煮晚餐、晚上幫寶寶洗澡、幫洗寶寶衣服、簡單打掃衛生等)
🎈 必須供給三餐住宿及補貼周末來往的交通費。個人覺得住家環境大而且隔音好的房子請住家阿姨更方便。而且有些阿姨會要求要有自己獨立的衛浴
🎈 每天和家人一起相處,個性合不合得來、生活習慣及教小孩的方式能不能互相配合是幸福的基礎 (例如阿姨與家長的個性、價值觀、衛生習慣、生活起居有沒有相像等)
🎈 爸媽要是常需加班、出差、工作時間不定等,或想去date night及有更多自己的時間,住家保母相較之下比較能配合時間
🎈 有住家保母後生活比較沒有隱私,家裡資源要有共享的打算。而且雙薪父母每天下班可能還得跟保母一起吃晚飯,跟自己家人獨處的時間勢必會減少。快樂的秘訣是要能盡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凡事盡量往正面想
🎈 住家保母待久了,孩子有可能會跟她比跟自己媽媽親。媽媽在請人前最好先衡量這一點,看看自己能不能接受。這點爸爸則通常比較沒有感覺,可能因為保母的角色本身跟媽媽的角色比較重疊而不是跟爸爸
✴️ 通勤保母
🎈 這大概是所有顧小孩選項中較貴的選擇(但要看地區)。同樣得在保母上班時間供餐,有些保母如果覺得通勤時間比較長還會要求加薪來貼油費
🎈 如果要中文保母的話,灣區通勤保母的供給量很看地區(因為大家都不想開太遠)。有些地方好找(例舊金山),有些就比較難找(例半島)
🎈 適合想找專人照顧小孩,但家裡空間不大或重隱私的爸媽
❇️ 不管是住家保母或通勤保母…
🎈 保母講求緣分,就像找老公一樣,不用找最好的,但要找最合的。有些保母很愛小孩,有些很乾淨,有些很會煮飯,有些喜歡待在家裡有些愛往外跑等,每個人特點都不同,最好能把握試做的時候好好了解對方
🎈 我碰過很多保姆都不願意簽合約,曾被兩個保母在開工前突然放鳥,然後幾乎每個合作過的阿姨都很喜歡說以前的家庭對她多好給她多少假跟紅包帶她出去玩等等😭 灣區這邊因為中文保母需求大,所以保母的協議籌碼也很大
🎈 很多東西最好先說清楚,說得越清楚大家日後相處更愉快。例如假的部份,一年幾天,哪些年假有放,病假怎麼算等。我第一次請保母時傻傻沒先講清楚,結果保母上工三個月後,一開口就是想休一個月回大陸。或是家裡哪些東西可以共享vs.哪些可能自己都捨不得用,例如有次我從台灣帶回來的好茶被保母自行喝完也沒先知會一聲,事後我就決定把不想共享的東西先收到自己房間去
🎈 建議還是裝個攝影機讓大家安心,而且最好保母來前就裝好,然後光明正大地讓她知道(不要讓她覺得不舒服,畢竟只是為了寶寶的安全)。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畢竟保母只有一個人並沒有三頭六臂。像有次女鵝baby 時期保母給她睡覺蓋被,結果被子把整個臉都蓋住也沒發現,最後是我上班看攝影機看到傳短訊提醒保母的🤦🏻♀️
✴️ 保母比托嬰好的地方:
✅ 小朋友比較不容易生病
✅ 小朋友生病會被托嬰退貨,爸媽顧好才能送回去,保母則比較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之前送大型托嬰時,女鵝甚至因為異膚抓到皮膚流血也被托嬰退貨,說怕她會發炎感染)
✅ 需要特別照顧或體質敏感的小朋友,有專人照顧爸媽更放心(例異膚寶寶需要隨時擦乳液、有些高敏感寶寶不喜歡太吵雜的環境等)
✅ 省去爸媽每天接送小孩去托嬰的時間
✅ 爸媽工作時間不定、非常忙的、或是想偶而去約會的,保母比較能配合時間。如果保母還願意幫忙煮晚餐或做其他家事,爸媽也能因此省掉更多麻煩
✅ 如果聘請講不同語言的保母,孩子比較能快學習不同語言。畢竟大多數的托嬰還是以英文為主
✅ 如果對小孩的課表、玩或學的東西、去戶外還待室內playtime、整體環境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保母是一個比較能客製化的選項。畢竟托嬰照表操課且已經有一定的規範,無法因為一個家長的特別請求而有所變動
#如果大家還有甚麼想法或經驗歡迎分享
✴️ Daycare 篇:www.facebook.com/calimamajournal/posts/139246508205263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美國au pair簽證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幾年前,我在跑美國大聯盟的新聞時,就見識到韓流在美國的威力。
美國棒球慣例,在七局上結束之後,半場休息時間,就會讓吉祥物出來跑跑,送送T恤,叫粉絲在鏡頭上親親,唱唱Take me out to the ball game 這類「國歌」。但有一年,好幾個隊的主場都是放韓國歌手PSY的「江南Style」,然後全場老老少少都跟著跳。
我不是音樂迷。但在這個被美國視為國家運動的場子裡,看到美國人熱情的跟著一個韓國歌手又唱又跳,非常震憾。
同一年的紐約時報廣場跨年倒數的巨型派對,我又看到了PSY受邀上台演出。
Yeah,韓流在美國很主流。
但我萬萬沒想到,到了2020,會連美國政治都受到Kpop衝擊。
今天TODAY看世界,出Kpop粉絲如何「衝康」川普。主筆范倚菁的筆調輕快,分析也到位,很適合在大家放連假前觀看。
Enjoy it! 連假愉快!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特朗普進一步收緊美國工作簽證 涉及大量科技公司僱員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3147211
👉劃重點:美國總統特朗普下令,暫停永久居留權以及多種外國工人的工作簽證申請的時間延長到到2020年底,以確保美國人在疫情下的生計。有批評聲音稱,美國政府正利用新冠疫情收緊移民法例。
今次受影響的人員包括高科技人員、非農業季節性工作、美國「互惠生」(au pair)項目及高級行政人員等。
白宮高層官員透露,這項措施影響約52.5萬人,其中約17萬人將暫時沒法取得綠卡(即永久居留權),這項措施在4月公布,原訂周一到期。現有簽證持有人不會受到新限制的影響。
▪️國際:中歐峰會遇冷,未達成聯合聲明
https://cn.nytimes.com/world/20200623/china-eu-trade-talks/zh-hant/
👉劃重點:歐盟在週一的首腦會議上懇求中國領導人就滯後的投資和貿易協定相關談判付出更多努力,該問題日益困擾著其27個成員國。但是,這一呼籲似乎並不會得到中國的回應。中國已加強了對其國內經濟的控制,同西方大國的關係變得更加針鋒相對。
中國對新冠病毒起源的敏感,對香港的行動以及對歐洲各國政府咄咄逼人的外交都影響了此次峰會的氣氛。影片會議的設置降低了協商的能力,也難以傳遞無聲的信息。
因此,這場本應於3月下旬舉行卻被推遲至今的會議,無法在達成一項投資條約的艱苦努力方面取得突破。雖然人們對新一屆歐洲領導人——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理事會主席查爾斯·米歇爾(Charles Michel)的首次會談期望很低,但這仍然令人沮喪。
▪️亞洲:夾在北京與激進派之間的香港「民主之父」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00623/hong-kong-martin-lee-profile/zh-hant/
👉劃重點:他曾是香港最受歡迎的政界人士,被許多人稱為「民主之父」。他幫助起草了那部小型憲法,將香港寶貴的自由莊嚴地載入其中,而這些自由是中國大陸所缺乏的。在近40年的時間裡,他爭取公民自由的努力多次激怒了北京,但他仍在香港政治精英中保持著受尊敬的地位。
但對香港首個民主派政黨的創始人、現年82歲的李柱銘來說,曾經定義他職業生涯的那種似乎難以達到的平衡,最近已開始坍塌。
他幫助發起的民主運動已經越來越遠離他的理想,因為年輕一代的活動人士要求採取更激烈的行動,超出了他所願意支持的範疇。李柱銘最近提出就國家安全法與北京達成一個妥協方案後,社群媒體用戶抨擊他脫離實際。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日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