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
《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跟著浮世繪去旅行》
1600年10月21日,對於豐臣家來說,秋意似乎來得太早太蕭瑟。
這一天,秀吉舊臣-石田三成(1560-1600)統領的西軍,於美濃國關原地區對戰德川家康旗下的東軍,僅僅一日,西軍硬生生吞下敗戰。半個月之後,石田三成被斬首,年僅40歲;縱然曾經鮮衣怒馬少年時,奈何形勢已去,讓他死前只能留下如「吾身就如築摩江蘆間點點燈火,隨之消逝而去」之喟嘆。
從秀吉還在織田信長麾下,到得勢成為關白,石田三成始終身處權力中心。只是秀吉病故攬權後,無論石田三成如何力挽狂瀾,仍舊化解不了內部矛盾,德川家勢力已如野火燎原,再也無法抑制。
歷經「關原之戰」,1603年家康建立德川幕府,1615年發動大坂夏之陣,豐臣一系就此滅絕,日本歷史走入新時代。
越過京都和大阪,德川幕府選擇江戶為據點,大力建設這個臨海之地,讓原本落魄殘敗的小城大力發展,如今成為整個東亞地區首屈一指的重要大城-東京。
--------------
為了加強對地方諸藩的掌控,德川幕府設計「參勤交代」制度,把各地方大名的妻子們供在江戶,而丈夫則留在領地處理政務(同時與姬妾開心玩耍,嗯哼),每隔一年的四月從領地前往江戶參勤以表忠心。
身為地方首領,遠赴首都覲見將軍大人當然不能馬虎,這一出門,浩浩蕩蕩人馬可能高達上千人。全日本有那麼多大名,一路上的食宿、交通自然都需要建設整頓,連帶促進整個日本打造出完善的交通網絡,並且開發出豐沛的旅遊資源。
從1603至1867年,德川幕府維持長達264年和平盛世,老百姓終於無須再承受煙硝四起,被鐵馬刀戈蹂躪無以為家的恐懼。
--------------
天下承平日,正是享樂時,江戶時期無論經濟、教育、文化和旅遊均蓬勃發展。
如同現代人視旅遊為生活重要養分和情趣,古代日本人四處遊玩的興致一樣高昂,喧嘩江戶成為京都和大阪居民旅遊首選,而向來隨意率性的江戶仔更想到古城京都〝裝文青〞,或到商城大阪見識一番。
如此一來一往多麼熱鬧!
透過荷蘭人傳入西洋文化,西方博物學傳統在日本社會各領域如藝術、醫學、動植物研究等類漸次發酵。若以藝術史的角度觀看,《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和《跟著浮世繪去旅行》,正好凝鍊了江戶時期繁盛美學的縮影。
--------------
《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以細膩筆法和韶麗色彩,融合幕府御用的狩野派學院趣味、西洋畫和浮世繪影響,而成就兼具詩意與理性的工筆博物世界。無論寫生或謄錄,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宇宙,更不用說各種精巧逼真的動物描寫多麼可愛了。
《跟著浮世繪去旅行》則是浮世繪末代大師歌川廣重(1797-1858)繼《東海道五拾三次》(1833)之後,於《名所江戶百景》(1856-1858)之前,所作的《六十余州名所圖會》(1853-1856),讓浮世繪版畫與實地景物對照呈現。
時隔一個半世紀,透過廣重大師結合實景觀察和絕妙創意,當年有錢有閒日本人眼中和腳下的四季韻味名勝風光,都在一幀又一幀色調鮮麗、構圖磅礡的畫面裡重現。加上剛好切入重點的解說,更是讓人跟著一路行來豐彩有味。
--------------
此刻尚且無法出門遠遊,藉由《跟著浮世繪去旅行》,我們也跟當年只能哀怨留守故里的古人一塊,見圖望景心神嚮往之。
再搭配《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共同服用,從工筆花鳥蟲獸到浮世繪四季景韻,自幕府學院至庶民興味,無論權貴之雅或常人之樂,恰恰包山包海吟楓詠雪全有了~
讀書賞畫啜飲日本酒,襯上菊花造型日本酒器,是不是很剛好?
#私讀推薦
#跟著浮世繪去旅行
#江戶時代的動植物圖譜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四國著名的城廓松山城雄踞在海拔132公尺的勝山山頂,在日本全國僅存12座的現存天守之中,松山城是擁有位置最高海拔的城堡,由築城名人加藤嘉明於1602年開始築城,歷經25年歲月於1627年完成。松山城是日本江戶時期末期的重要城堡,其城樓、乾櫓、戶無門等21棟建築,被評定為日本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是著名...
美濃 藩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流行文化現在已經不再被認為只是風行一時而不長久的文化現象,因為流行文化開始能夠引發我們對於某些文化、歷史、社會議題的關注,甚至進一步鼓勵人們對於這些文化與歷史進行反思。以在天竺鼠車車出現前一直引發話題的《鬼滅之刃》為例,背景設定在已經有現代化電器設備與蒸汽火車的大正時代,但是反派卻又是從日本古代留下來的鬼,負責面對鬼的則是現代化前的武士集團。這三者的交錯雖然不是整部動漫的主要賣點,但卻是讓這部動漫與其他作品作出關鍵性區隔的背景設定。
-----------------
近期爆紅的日本漫畫及動畫《鬼滅之刃》以日本的大正時期為舞台,敘述著以煤炭業維生的主角炭治郎全家被吃人的「鬼」殺害,唯一的妹妹更是變成了「鬼」。為了找回讓妹妹變為人類的方法,炭治郎選擇加入「鬼殺隊」以對抗惡鬼的故事。
在這個敘述著青少年與朋友們對抗惡勢力的故事中,作者特別點名這是個發生在「大正時代」(1912-1926)的故事。即便《鬼滅之刃》的劇情聚焦於「鬼殺隊」及其周邊的組織,鮮少涉及歷史事件,除了有以淺草、火車為舞台的場景之外,若將「大正」換成其他時期也不影響劇情整體的發展。
時至現今不僅動畫電影版的票房收入打破日本影史紀錄,突破361億日圓(約新台幣100億),相關話題依然討論不絕,各種試圖分析鬼滅成功原因的專書文章層出不窮,其中值得留意的是,由鬼滅所延伸得時代社會歷史考證、再度掀起一陣「大正熱潮」復興。雖然說《鬼滅之刃》膾炙人口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不少粉絲提出其中一個理由是:
故事設定在「大正」時期,多少喚醒了一部分人的「大正鄉愁」。
然而「大正」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時期?在日本人的歷史記憶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論及日本近代史,「現代」的起點經常是從1868年的「明治維新」說起。即便明治維新在大眾的認知上是日本「成功」擺脫舊時代枷鎖,邁向新時代的起點,對於剛成立新政府,明治時期是一個還在探索日本新的國際地位、政府充斥著保守主與混亂的時代。
此外,日本也在明治時期參與兩場重要的戰爭,分別是「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並且都以勝者之姿戰勝,日本更是從此擠身為帝國之列。先是取得台灣作為第一個殖民地之外,更是在1910年正式併吞朝鮮半島。然而日本的帝國之路卻稱不上「順遂」,不只在甲午戰爭後發生了「三國干涉還遼」逼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慘勝,卻在協商之下只得到非常少的賠款,更是引發民眾抗議的「日比谷事件」。
即使看似成功地邁出「脫亞入歐」的第一步,明治時期在大眾的形象中還是更充斥著戰爭與腐敗的政府等元素。如同美國歷史學者Carol Gluck所指出,明治時期不只是日本政府,各種民間力量也積極地在開發符合現代化的意識形態。
而相較於明治時期,前後只有短短15年(1912年7月30日至1926年12月25日)的「大正」年代卻被視為近代日本的「黃金時期」。大正年號的由來,取自《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相較於明治「前朝」,人們有了更大的思想自由以及更好的物質條件。大正時期的代表名詞之一——「大正民主」——便是指在大正時期一連串的政治改革。
在明治時期,政府要員大多是幕府末期來自九州的「功臣」所霸佔,而這個現象在大正初期由在野黨呼喊「打破閥族,擁護憲政」下成功開啟了新局面,迫使長州藩出身的桂太郎辭退首相之職。民間也有不少學者對於憲政提出新的學說,例如東京大學教授美濃部達吉便提出了「天皇機關說」,以對抗認為天皇即主權的說法(而後美濃部達吉也在軍國主義時期遭到清算)。制度層面上,日本於1925年通過〈普通選舉法〉,意指25歲以上的男性皆可以投票,可謂邁向民主社會的一大步。
同時,除了日本內部的變化之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了「民族自決」的概念,更是在國際上推動世界各地反殖民運動,影響擴及了印度、中國、埃及,當然也包括了日本以及其殖民地。朝鮮半島在爆發了「三一運動」後,日本修正了對於朝鮮的軍事統治,而改為較為溫和的「文化統治」。在日治台灣,則是由林獻堂等人發起了「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即使目標並未達成,卻也奠定了對於憲政自由的追求。
在物質層面上,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迎來了經濟成長,並且在整體上提升了物質水平,尤其是都市裡的咖啡廳、百貨公司、電影院等等都成為了現代性的象徵。《鬼滅之刃》當紅的「無限列車篇」,也展示出了此時日本的鐵道文化已經相當豐富,不只有多樣的鐵路便當,當時鐵道旅遊也相當興盛。此外,《鬼滅之刃》中除了揮刀之外,藥學知識也是能打敗鬼的關鍵之一;這也反映了在大正時期,日本的科學研究承襲江戶、明治的經驗,並向西方國家取經,逐漸發展純熟,並透過大學教育培養自己的人才。
同樣地,到了大正時期,歐洲的浪漫主義也在日本的文學與藝術發展中逐漸發展純熟。加上此時物質文化條件發展純熟,因此許多人使用了「大正浪漫」(大正ロマン)一詞,也影響了日後日本人對大正時代的歷史記憶,經常是一個浪漫、充滿鄉愁的年代。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192514
美濃 藩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的地名怎麼來? 日式地名演變史】
中國國民黨草包立委陳以信,為了拯救韓國瑜,不斷「創作歷史」,繼「台灣最早路燈在哈瑪星」之後,再次出現了「日本人取名高雄,是期望又高又雄」、「鹽埕區必信街以前是全台地價最貴處」等等奇葩言論,而該黨黨友土條,更演出了「高雄之名是來自重巡洋艦高雄」,這種穿越時空倒果為因的「核彈級」詮釋,許多前輩都已經提出指正,作為在地高雄人,以及以「Takao」為名的粉專,我們就大發慈悲,再幫這位草包立委上一堂地名課,記得要好好學,才有辦法去找蘇貞昌辯論喔~
今年是高雄更名100週年,但其實台灣有許多的行政區,如松山、板橋,通通誕生於同一天(1920年10月1日),當時隨著總督府的行政區大調整,有非常多的行政區更改了名字。
日本人在取台灣地名的時候,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音讀的方式,直接把原來的漢字發音,聽起來也會差不多,當時日本漢字普及率比現在高,大部分的字也都發得出來。但因為行政區範圍變動、新市鎮原本沒有地名、覺得原名不雅、或是懷念家鄉等原因,日本人還是取了非常多和製新名。
到底,在高雄有哪些地名是「日式地名」,而這些地名又是怎麼取的呢,以下我們就以中山大學葉高華老師的概念「聽音辨義」略為修改,他認為,分辨地名是否為日式地名,除了看地名是否被日本人調整過,也要聽日本人怎麼發音這個地名。如果包含訓讀,則必然是日式地名,若全為音讀,則要搭配其他脈絡證據才能確定,以下就用這種比較嚴謹的定義,來跟大家介紹幾種取名方式:
(一)訓讀,轉用日本地名
1.又高又雄(X),高雄 (Takao),原名「打狗」,是平埔族馬卡道(Makatau)族的語言,意思有可能是指竹林。日人將其改為日文發音相似的「高雄」,來自京都府的高雄山。當時,主導改名的總督府總務長官為下村宏,他本身就是詩人,出身關西,也很喜歡京都,因此借京都三大賞楓勝地之一「高雄」為名。另外,下村宏當時一併處理「打狗」和「打貓」,也將其改為「高雄」與「民雄」,相互呼應,可見其用心。某草包立委在那邊「高雄」跟「高尾」諧音,但是「高雄」山是聖山比較厲害云云....的強辯說法,可能忽略了關東的高尾山遊客更多,更有聖武天皇下昭建造的高尾山藥王院,是東國鎮護祈願寺,此說牽強附會而已。
2.又岡又山(X),岡山 (Okayama),原名「阿公店」,但從附近的「大小崗山」借名,並借用日本中國地方「岡山」(岡山藩=>岡山縣)的地名發音。原本的「岡山」地名緣由是宇喜多秀家將原本「石山城」改名為「岡山城」而來,小早川秀秋是第二任城主。
(二)訓讀,直接用日文意義取名新名
3.又小又港(X),小港 (Kominato),早期叫鳳山港,後來由於泥沙淤塞衰落被稱為「港仔土乾」,日治時期再改稱「小港」,就是字面意思。
4.又哈又瑪又星(X),哈瑪星(濱線、Hamasen),當初日人佔領台灣後,填海造陸,興建直通港口的客貨兩用鐵路,就稱為「濱線」,因此地名由此轉化而來,後來再寫成台語發音的漢字,這也是昔日高雄最熱鬧地方,1920年高雄取名時,地價最貴的是這裡,不是草包立委陳以信說的鹽埕必信街。
(三)訓讀,表面上是簡化地名但改為日式發音
5.又鳥又松(X),鳥松 (Torimatsu),表面上由鳥松腳 (Choshokyaku) 簡化,卻不讀 Chosho,改成和原來發音一點都不像的訓讀發音。
(四)音讀,但漢字已轉換為日語,和原來不同
6.又美又濃(X),美濃 (Mino),由瀰濃 (Bino) 轉化而來,取日本岐阜縣「美濃」之名,此地也是有山有水,城鎮夾於兩山之間的美麗小城,地貌不無類似之處。因此也可歸類為援用日本地名的類型。
7.又燕又巢(X),燕巢(Enso),原名很威叫做「援剿」,是由鄭成功部隊的「援剿中鎮」、「援剿右鎮」番號而來,1920年臺灣地方改制,改為日文同音良字「燕巢」,附帶一提,出身名人如小早川秋興、衝車大將軍,都是能造成敵我重傷的猛將。
看了上面的地名,你是不是對於在地多了些瞭解了呢? 有機會好過日也會舉辦歷史走讀團,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下在地的史地文化喔~
美濃 藩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四國著名的城廓松山城雄踞在海拔132公尺的勝山山頂,在日本全國僅存12座的現存天守之中,松山城是擁有位置最高海拔的城堡,由築城名人加藤嘉明於1602年開始築城,歷經25年歲月於1627年完成。松山城是日本江戶時期末期的重要城堡,其城樓、乾櫓、戶無門等21棟建築,被評定為日本國家級重要文化遺產,是著名歷史古蹟景點。松山城享有別名金龜城或是立龜城,因為傳說中松山城築城時在山下的護城河(現在的愛媛縣廳西邊)裏住著金色的烏龜。加藤嘉明的父親原本是徳川譜代的武士,當他父親還在他6歲時在美濃國逝世後,加藤嘉明被羽柴秀吉發掘而成為羽柴秀吉的家臣,20 歲時在賎岳戰役立下戰功。之後加藤嘉明上任伊予國正木(現在伊予郡松前町)6萬石的城主,在1592年~1597年的戰役時協同九鬼和脇坂等諸將立下戰功,因此功績增加到10萬石俸祿。加藤嘉明於1600年(日本慶長5年)關原戰役中追隨德川家康,因功績而再加封到20萬石俸祿。1602年(日本慶長7年)加藤嘉明為了在道後平野的中心勝山築城,則命令足立重信進行土地分割,開始動工築城。此時加藤嘉明把松前城的「松」和勝山的「山」字合併,將此地稱為「松山」,松山這個地名就如此正式誕生。在現存天守之中松山城的天守閣與姬路城的樣式相同,屬於連郭式平守,以渡橹來連結大天守閣、小天守閣、南隅橹、北隅櫓等建築,可稱為日本三大平山城或是日本三大連郭式平山城。由在1854年(日本安政元年)重建的天守閣可以眺望石鎚山到伊予灘的風景。小天守閣內部展示與介紹松山城的歷史。想要登上松山城,必須要先從山下搭乘空中纜車上去。到站後仍要花些體力爬坡,但可看出當時的藩主為了防禦工事而巧費心思。春天時,這裡開滿吉野櫻,是個著名的賞櫻景點,尤以染井吉野櫻最為迷人。如要登上最高處的天守閣,必須通過一層又一層的防衛門戶,有許多是欺敵之作,例如敵人會先通過戶無門,由於是一路上坡,敵人上攻,輕易通過沒有大門的門戶,讓敵人以為沒有防守,下一道便是隱門,士兵們躲在門後,當大敵通過後,再從後方出奇襲敵。登上天守閣而小松山市,在天守閣可以瞭望瀨戶內海、石鎚連峰,圍著天守閣、松山城還有紅松、圓柯等550種溫帶性植物,被愛媛縣列為縣級的天然紀念物。本壇內的天神橹在戰略上沒有任何意義,在以防守為主要目地的城堡當中設有天神橹是非常罕見的。松山城的天神橹祭祀著久松氏的祖先菅原道真。因為天神橹位於艮的方位(八卦的方位之一),所以天神橹除了是祭拜祖先的廟宇以外也被當作是城堡的守護神。
美濃 藩 在 劉藩東的個人檔案|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創價佛學會志工美濃客家文物館志工員工. 現居高雄市. 劉東. 現居坎培拉. 劉東. 現居香港. 劉東(Dawn). 在建筑学Architecture 擔任投资人. 現居紐約. ... <看更多>
美濃 藩 在 美濃高須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美濃 国高須藩10代藩主。 通称は範次郎。 官位は従四位下・侍従、掃部頭、摂津守、左少将。 自身に特筆すべき治績は少ないが、 ... 美濃国高須藩10代藩主。 通称は範次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