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 #王迪詩 #現已接受預訂 #簽名版
新書終於面世了。《Time Will Tell──我這樣讀歷史》是我花了大量時間心血,用清楚易明又有趣的方式去講歷史,將複雜的資料整理好,如實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每晚都工作至凌晨三、四點。雖然已經寫了30多本書,但今次不同了。
出版業的情況很艱難。今年紙價上升,還要買大量參考書和歷史圖片的版權,相比愛情、飲食那類題目,這本書必須多花十倍時間和精神去寫。但無論如何,《Time Will Tell》這本書我還是決定去做,因為我們需要認識歷史,增加知識。昔日歲月靜好的日子,我寫風花雪月,戀愛職場,人情世故。前半生要寫我想說的,下半生要寫別人需要我為他們說出來的。也許想看歷史題目的人不多,我明白這並非暢銷的題材,或者有人會說,就算辛苦寫了又能改變什麼?我不知道啊,但人生不是本來就這樣嗎?跟這個人結婚時能保證一世幸福嗎?買股票一定賺嗎?生孩子之前,你肯定這孩子將來長大一定會疼愛父母嗎?如果做任何事都要保證必贏才願意做,那麼這個人一生都只會是空白的吧。
歷史在不斷重複。人名地名換了,劇情卻一樣,所以認識歷史可以預視未來。
1. 【預訂】現在各位可以從我的網站預訂 #簽名版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出版日:7月6日
♦️本網站所有王迪詩作品都是 #簽名版
2. 【送書給學生】
若你希望更多學生能讀到這本書,可用六折買來送給學生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我稍後會出post讓23歲以下全日制學生免費索取此書,由於他們部分年紀小,難以到指定地點領取,我會把書郵寄給同學們,郵局收取每本HK$14郵費,這條link顯示的金額($96)已包含$14郵費和六折後的費用。
3. 【優惠套裝】
$198任何3本簽名版,每本僅 $ 66 ,不包括新書。【抱歉因人手有限,本優惠暫時只限郵寄到香港】可選以下link裡面任何3本書,不包括新書,然後請在這條link點擊「優惠套裝」下單,付款時會見到comment box,請留言寫下你喜歡哪3本書:
👉🏻 https://www.daisywong.com.hk 👉🏻click簽名書
4. 【海外讀者】
郵局按每本書的重量收取空運費,若只訂一本,可直接在上面條link訂購,會自動加上$110空運費。但若訂一本以上,請私訊給我,我向郵局查詢郵費後再覆你。
5. 【本港郵費】
每個訂單劃一HK$30郵費,買一本和十本我都只會收取HK$30。
6. 【新書內容簡介】
♦️日本二戰暴行篇:
無懼壓力講人話──日本諾貝爾獎作家大江健三郎
- 沖繩戰役期間,日軍下令沖繩居民大規模自殺,告訴島民美國人極其殘忍,會強姦婦女,把男人殺掉,最好在美軍登陸前自殺,每戶發兩枚手榴彈。超過500人自殺身亡,祖父殺死兒孫,丈夫殺死妻子……
-「如果我忘了,我就輸了。」韓國電影的良知──堅持向日本爭取道歉的慰安婦婆婆
- 主演《模範計程車》和《信號》以外,他更是一位有風骨的韓國演員──李帝勳
28歲出版The Rape of Nanking──張純如
- 那時幾乎所有西方人都知道二戰中希特拉的罪行,但對日軍在中國的暴行卻聞所未聞。她寫下全球首部全面記錄日軍在南京暴行的英文著作,震撼西方。
- 她發現了「中國的舒特拉」──連身處南京的納粹頭目拉貝也看不過日軍在南京的暴行,成立南京安全區救了25萬中國人。
♦️韓國篇:
就是不認命──南韓近代史
韓國電影裏的光州事件
從韓劇看歷史──假如沒有希特拉,二戰就能避免嗎?
韓劇裏的因果報應
♦️歷史中的愛情:
她至少沒有愛錯──Marie Antoinette
變態獨裁者的婚姻和愛情─―希特拉與墨索里尼
洗腦使人自願為奴─―為何會有人崇拜一舊屎?
♦️歐洲篇:
讓子彈轉彎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花地瑪預言
♦️芬蘭篇:
由瀕臨亡國到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家
──「少年大衛打倒巨人哥利亞」現實版
♦️法國篇:
- 1940年,為何納粹德軍僅花六星期就輕易吞併巴黎?法國政府連夜出逃,被譽為歐陸最強的法軍脆弱得令人啞口無言,更駭人的是人心竟如此不堪一擊,法國人即跪,迅速揚棄自己的民主體制,希特拉在法國成立傀儡政府,而傀儡竟獲很多法國人支持,為什麼?
- 巴黎如何奇蹟地逃過被希魔焚城的浩劫?
- 號召法國人抵抗納粹──戴高樂將軍
- 去或留的抉擇──存在主義作家卡繆
♦️古代中國篇:
完美示範「君子報仇十年未晚」――孫臏
超級富豪的宿命――江南首富沈萬三
玩到亡國的君主──春秋時代衛懿公
台灣篇:
白色恐怖年代──228事件
美麗島事件
♦️緬甸篇:
如此崎嶇的民主路
- 軍方領袖因為迷信占星預言而穿著女人衫;市民齊齊寄女人底褲去軍閥家中
- 因為9是總統的幸運數字而全國廢鈔,改發45元和90元鈔票
- 導致羅興亞人被屠殺,鼓動者是「緬甸拉登」?而「緬甸拉登」竟是我佛慈悲的僧人?
- 當緬甸人仇恨羅興亞人,誰是最大得益者?
♦️香港篇:
- 他是興中會第一任會長,比孫中山更早投身革命,名字卻被刻意抹掉的港人──楊衢雲
- It Won’t be Long Now ──香港前天文台台長的戰俘營日記
美麗愛情完美人生劇情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不得已取消的諸多演出,都在這陣子加倍奉還,從吻與淚創作群《指尖上的幸福人生》、王佩瑤《浮光流影》、《複眼人》到昨日,連續跑歌劇院與兩廳院也是相當過癮;而此一連假終於得以觀賞去年因疫情延期,而今四場演出一位難求,更是期待已久的舞台劇 楊景翔演劇團-Yang's Ensemble《#我為你押韻 ── 情歌 Revival》,果真好哭,好笑,好聽,好看,老少咸宜且平易近人,揉合各種視聽元素,將娛樂與表演之間的界線拿捏得恰到好處,散場步出大廳時,只見每個人臉上盡是心滿意足的神情。
⠀⠀⠀⠀⠀
「以極具表演性的劇場文本、輔以白話韻文,置入、拼貼華文流行歌曲作為日常對話的素材,勾勒出我們的情愛觀,是否像是流行歌曲一樣一致、普通而庸俗,但也同時辯證了,每一段庸俗的愛都能獨特而美麗,每一段愛情關係裡的瞬間,像是印記在生命裡的特寫,每一段感情中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戀、相殺,都是值得一再回憶、脫口而出的流行歌曲。」
⠀⠀⠀⠀⠀
也是在布幕落下後,才讀到導演楊景翔的這些文字。年輕時常常畏懼與庸俗或庸俗之事物劃上等號,總愛強調自己不看商業片、不聽華語流行歌、不屑灑狗血八點檔劇情,甚至對小情小愛嗤之以鼻。而這部舞台劇,也巧妙運用了如此心態,讓憤世嫉俗意圖輕生的失意編劇,與愛聽情歌的普遍級女孩相遇,帶著童趣、青春、演唱、歌舞、電玩等表演方式,進行思辨,相互角力,進而譜出一段戲中戲、曲中曲的愛情故事,時徐時緩,時輕時重,不僅編織愛情誕生的美好,也慎重處理了從彼此人生舞台謝幕的一刻 ──「也許以後,不會再見面了。相遇的時候,作彼此生命中的好人。」
⠀⠀⠀⠀⠀
即使有許許多多的超展開,劇情發展的思考脈絡相當清晰,於是「編劇就是與自己對話」漸漸變成「你就是另一個我自己」,有時覺得男主角過於憤世嫉俗,內心便會化身不服的女主角,有時覺得女主角過於天真浪漫,內心又會化身厭世的男主角。一男一女試探、抬槓、說服、了解彼此的過程,對白穿插無數歌詞,將流行歌曲與大眾文化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定義了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細膩融入這場輕盈戀曲之中。
⠀⠀⠀⠀⠀
也許,想來多數人也都會翻白眼吧,庸俗芭樂的情歌長年充斥大街小巷,逛個夜市、吃個晚餐,都得容忍口水歌的無孔不入,走到哪裡都是愛我別走、愛真的需要勇氣、愛能不能夠永遠單純沒有悲哀,偏偏就是那一刻,女生問了關鍵一句:「你記得你 2001 年時在幹嘛嗎?」男生支支吾吾一時間答不上來,女生旋即換句話說:「那你記得周杰倫《范特西》發行那年你在幹嘛嗎?」往事頓時隨耳熟能詳的旋律躍然眼前,任編劇再怎麼舉世皆濁我獨輕也找不到理由駁斥回去。
⠀⠀⠀⠀⠀
《我為你押韻 ── 情歌 Revival》整體演出是幽默而不失嚴肅,荒謬而不失真誠;其基調確實為一齣喜劇,被「羅密歐與茱麗葉」、「大師兄與小師妹」、「志明與春嬌」的陳腔濫調戲謔牽起,借力使力,因為喜劇不見得必然遠離悲傷、遠離淚水,是創作者選擇將沉重的故事輕輕地說,將傷感的故事溫柔道來。一支獨秀的 孫可芳(小豆)令人念念不忘,個頭小小、活蹦亂跳的女孩,一旦站上舞台,唱起歌來不落人後,演起戲來可愛自然,將文鄒鄒的台詞詮釋地生動流暢、趣味橫生,再加上日京江羽人現場演場,整場演出因此增添更多迷人魅力,更完美了這個風和日麗的五一連假。
美麗愛情完美人生劇情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 93 屆 #奧斯卡 將於台北時間下週一上午頒獎。台灣影迷很幸福,今天有《父親》、《夢想之地》、《猶大與黑色彌賽亞》三部入圍最佳影片的作品登場,而《游牧人生》、《花漾女子》仍在大銀幕放映,其餘入圍最佳影片的電影也散見於串流平台,等著被有緣人觀賞——「作品是直到被觀看的那一刻才完整。」
而今天我想談的是 #Netflix 買下的《#女人碎片》。這部電影是我今年看過的 114 部劇情長片之中,前幾名的心頭好。有在關注北美獎季的影迷應該理解,奧斯卡除了比拼實力,往往比的也是「聲量」、「公關」、「時運」等等,這座小金人有太多「政治因素」參雜其中,而今年最佳女主角大概是薇拉戴維絲(Viola Davis)、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法蘭西絲麥朵曼(Frances McDormand)三人搶一。
影后的風向並沒吹往《女人碎片》的 #凡妮莎柯比(Vanessa Kirby),對我來說有點遺憾,因為實際看過這幾個人的演出,凡妮莎柯比是我今年的奧斯卡影后。(雖然我還沒看 Andra Day)
因此,雖然以下這篇影評 1 月 10 日發表過,但我還是重新分享,希冀讓新舊影迷趕在奧斯卡前,欣賞凡妮莎柯比收放自如的精湛表演,否則奧斯卡過後,這部片子應該更沒有人討論。
——以下有雷——
《女人碎片》將近 25 分鐘的「在家生產」,可能是我近年看過最好的開場戲之一。
近年,隨著女性對於自主權的醒覺,「居家生產」逐漸受到重視。許多人主張「生產」並非「生病」;「孕婦」也非「病人」,當一切準備妥當,女性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生產方式,且更認識自我身體,學著與自然法則共處、尊重。或許「生產」是偏向私人的,也更屬於家庭的,於是所謂在家「溫柔生產」的溫度,就與傳統「醫院生產」的冰冷拉開距離。熟悉的「家」取代陌生的「醫院」,生產是準媽媽、準爸爸、新生兒的生命旅程(加上助產士),生產方式的感知差異,就是《女人碎片》開場做到的事。
在此前提下,凡妮莎柯比飾演的女主角瑪莎選擇在家生產,觀眾便可知曉她是對「身體」主控權有所求的女性,某程度就刻畫出角色的強勢與思維,在迎接新生命時,凡妮莎柯比是想抓住自我、嬰兒與家庭的鏈結。於是在「溫柔生產」時,觀眾跟著凡妮莎柯比感知一切,包含起始羊水漏洩在地的驚訝、子宮收縮的痛楚、助產士臨時變陣的慌張等等,在呼吸吐納,情緒起伏之間,最終迎來新生的喜悅,同時碰觸消亡的遺憾。
於是 25 分鐘的影像堆疊,透過虛構的戲劇力度,再現生命迴圈,呈現真實感知,觀眾就能理解「在家生產」的巨大能量,是「醫院生產」所無法望見的。
在生產過程中,匈牙利名導 Kornel Mundruczo 的場面調度細膩出色,令人折服。其一為浴缸戲,當丈夫西亞李畢福(Shia LaBeouf)將凡妮莎柯比抱至浴缸時,鏡頭轉為特寫(Close-Up),並巧妙抽離雜音,在秒瞬之間,世界寂靜,新手準爸媽在手忙腳亂的慌張之中,反倒映照出和諧的共感,夫妻的齊心生成愛情的模樣,是直接而強大的靜謐力量,隔著螢幕透出,美麗動人。在醫院中,或許難能一見此情此景,再度拉開「家」與「醫院」的距離。
而此時劃破「寂靜」的,是助產師的「聲音」,此影像語言象徵這對夫妻的愛情,遭逢助產師介入,也暗示故事接下來的風暴,在嬰兒喪命與助產師官司等原因催化之下,皆是愛情與生活變質、相異的主因。兩人愛情世界的「安靜」,就此有了「雜音」,此等場面調度就能清楚傳遞創作者善用影像的內化功力,精準且犀利。
其二為結尾。「家」作為一種保護與彰顯自我(女性)價值的場域時,當象徵危險、緊急的「救護車」(醫療體系)介入時,立刻打破將外界隔絕在外的機制,西亞李畢福慌張衝出家門尋求救援之際,家的防護罩隨之瓦解,外在世界的冰冷,如同救護車的緊急聲響,教人不安,更帶來死亡。當救護車現身之際,這對夫妻與助產士,就捲入外界紛擾,片名《Pieces of a Woman》隨後緊接浮出,替這場「在家生產」戲收束,並為全片點題。
女人何以成為碎片,其因便始於此開場,雖然長達 25 分鐘,但絲毫沒有拖泥帶水的笨重,反倒透過出色的場面調度,兼顧戲劇張力以及暗示後續故事的發展,細膩拆解生產過程,此戲若缺少一分一秒,其味便會走偏,這樣的開場在我看來是完美楔子。
其實,或許「家」也恰恰呼應敘事,轉化為女性「子宮」的符號。離開家/子宮的庇護之後,世俗的社會眼光與生活壓力直面而來,西亞李畢福與凡妮莎柯比的愛情,正如同自己剛出生的女嬰,逐漸發青、逝去,這樣的轉變,正是《女人碎片》後續欲探討的核心與內裡。女性/碎片如何重新解構,如何重新拾起,當家庭乃至於家族碰上死亡哀愁,迎來可能的分崩離析,導演便攜著角色,徐徐展開與自我、親人對話的療癒旅途。
在開場戲之後,導演繼續展現對於「場域」與「色調」的敏銳度。在了無生氣的「灰色」厚重「高牆」下,凡妮莎柯比獨步走至「辦公室」,其氣氛與生育前的熱鬧截然不同,在空間與色彩的雙重堆疊之中,烘托人心的離異與冷卻,而觀眾仍能望見凡妮莎柯比的堅韌樣貌,在角色形塑上,從開場戲至此,自然能感受凡妮莎柯比的立體度,是強悍且極具主導性。這樣的女性角色就延伸出與上一代女性截然不同的思緒,當故事往下探索時,凡妮莎柯比與年邁的母親在觀念與溝通上自然有著巨大鴻溝。
說到底,「女人碎片」的樣貌有三,其一是年邁母親、其二是凡妮莎柯比、最後是死亡女嬰。導演就以死亡開啟對話,遊刃有餘地捕捉到兩代女性間價值觀的對立、衝突,隨著敘事推演,更有達成自我/雙方和解的可能,這樣的碎片是心理上的。至於生理上的,則是女嬰。死亡伴隨而來的議題即是器官捐贈與否,觀眾在人體研究室看見各種「器官」,被肢解過後大小不一的器官,就成了「碎片」,而這些「碎片」化為當代人類醫學進步的力量,或許就可浪漫地視作導演對於女性的另一種想像與致敬。
從上述三名女性來解讀,「女人碎片」就裹藏了心理與生理,也可歸納為三代女性的對話,進而合一,建立女性姿態,緊緊扣題。
至於貫串於女性世界的雄性視角,則由西亞李畢福撐起,前半段能看見導演對於男/女性對於嬰兒死亡的態度,也刻畫雙方的差異,例如藉由性愛逃避苦世,男性是外顯奔放的,女性則是內斂克制的。最終,西亞李畢福之於凡妮莎柯比的這段關係,垮在藍領與知識份子的階級窠臼之中,西亞李畢福最終遠走他鄉,對於舔舐傷口可能出現的難堪或復原,顯見編導對於男女兩性觀察的底氣。而編導也就此捨棄這條敘事線,轉而加深力道探問母女關係。
不過,私以為全片過於迅速地與西亞李畢福斷裂是可惜之處。凡妮莎柯比對於摯愛出走,毫無作為,雖然中間描述了夫妻關係的變質,但對比開場你儂我儂的化學效應,仍令人有頭重腳輕之感,稍嫌突兀與粗糙。簡單來說,我並不認為將西亞李畢福最終放在見錢眼開的位置,以及凡妮莎柯比對於曾經的摯愛無動於衷,這樣的鋪墊能完全說服我。
最後劇情推至法庭戲,此場戲做為尾聲,要替全片論點定調,是坦然放下,抑或承載憤怒,都是法庭攻防戲值得窺探之處。導演首先將鏡頭拍向「律師」、「原告」凡妮莎柯比以及「被告」助產士的嘴與咽喉,在此做法之下,觀眾立刻清楚知曉在法庭當中,誰擁有話語權,主/被動關係透過咽喉形象化後進而立體鮮明,此筆觸巧妙而精湛。至於,凡妮莎柯比與死亡女兒的影像在暗房中顯影,就能視作「重生」,也成了推動凡妮莎柯比的轉折,以便傳達全片最終核心。
於是透過凡妮莎柯比的嘴,說出以下對白更顯意義:「助產士並非故意傷害我的女兒,她那晚只想幫忙生下健康寶寶,我不認為是妳的錯。」這樣的女性宣言,鏗鏘有力成了女性主導的直接證明,在凡妮莎柯比的醒覺中,達成諒解/和解的可能。「解鈴還須繫鈴人」此等爛俗的勸世警語,在結尾中被明確體現,而在影像的幫襯之中,就少了言語的說教感,反倒能令觀眾欣然接納。
而在落幕前的高潮,《女人碎片》仍體現出女權縮影,在這樣的案例之中,不需要男性法官落槌,或是陪審團隔著距離的冰冷判決,「女人的碎片」仍有能力阻絕男性話語權。而此番女性宣言,似也替「在家生產」的醫療糾紛拉出一條可理解的路,消除女性承擔惡名的危險。
筆走自此,倘若進一步爬梳影像結構,《女人碎片》無疑是精準到位的,欣賞導演懂得利用自然環境的氣候推移,建立故事的起、承、轉、合。
觀眾在 9 月的波士頓望見的是枯枝、落葉離散,步入寒冬的冷冽,這時敘事就以新生兒的消逝(死亡)為題;到了 4 月則迎來被柔風、暖陽包圍的油綠景緻,碰觸春季的恣意,這時導演便用蘋果樹的盎然(新生)作結,在鋪陳得宜的敘事結構下,觀眾跟隨角色走了一遭寒徹骨,而生機復萌的撲鼻芳香,更為透心,久不能散去。
延伸解釋,觀眾在秋、冬、春三季的更迭與循環中,讀取到的是「自然法則」與「生命軌跡」的交融疊合,導演更同時善用橋墩工程與緩緩流水,交代自然與人心的彼此共生、無法切割。從此角度來看,《女人碎片》便不僅止於女人故事,而是宏觀的生命真理。雖然在影史上,以「大自然呼應人物心境與事態發展」的手法並不新穎,但使用得當,仍能收穫良好效果。
最終,女人散落一地的碎片,是在導演溫厚凝視的定鏡之中,被呵護、被理解、被療癒,進而有了重生的可能。
#希望之後趕的出夢想之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