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書 之八月推薦:《沼澤女孩》Delia Owens
現在的目標是希望每個月都可以超前佈署,所以在度提前了公佈下月選書的時間,八月想選的包括曹麗娟新版《童女之舞》、久生十蘭《地底獸國》,以及這本 Delia Owens 在 Goodreads 有 84 萬名國外讀者評分,還能寫下平均高達將近滿分 4.5 顆星的《沼澤女孩》,不但曾受當今好萊塢最愛讀書的知性女演員瑞絲薇斯朋青睞,最後一根稻草,還是來自吳明益老師品質保證的稀有專文推薦,能不期待嗎?
▍《沼澤女孩》博客來:https://reurl.cc/4RZaov
此本 2018 年出版的小說有著奇怪的原名標題「Where the Crawdads Sing」,也就是「小龍蝦歌唱的地方」,也就是這個故事發生的背景,濕地與沼澤。《沼澤女孩》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在全球創下超過六百萬冊的傲人成績,不但已售出 41 國版權,持續蟬連各大暢銷書榜相當長的時間,也即將由瑞絲薇斯朋為改編電影擔任製片,最驚人之處在於,這竟然為 Delia Owens 創作生涯的第一本小說。
Delia Owens 是一位經歷相當特殊的作家,現年 71 歲高齡的她是動物學博士,25 歲時來到非洲研究野生動物,一待就是幾十年,曾與前夫共同創作了三本回憶錄《Cry of the Kalahari》、《The Eye of the Elephant》與《Secrets of the Savanna》,關於他們在非洲的生活點滴,當時留下的照片就宛如梅莉史翠普在《遠離非洲》裡所呈現人們置身於自然風景的遼闊之感。她將動物學專長揉合進小說中,以美國東南岸溼地與大海作為最美麗的背景,生物求偶、演化的自然循環形成本書最動人的隱喻,以散文般細膩的描述,描繪沼澤女孩從幼年到青春期,獨自經歷了孤單,還要面對人性謊言和暴力的摧殘,作者透過這片荒野上的故事,讓人們更深刻面對真實的自己。
1969 年,柴斯安德魯的屍體躺在廢棄的防火塔下、那片毫無人煙的沼澤地裡,現場沒有任何足跡。
1945 年,奇雅誕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沿岸的棚屋中,這片優美溼地見證了她的悲慘身世。一家人忍受著父親的家暴,母親絕望離家,兄姊紛紛出走,只留奇雅一人與長期酗酒的父親生活。最後父親也走了,她不被鎮上的人接納,更遭同儕孤立,溼地成了逃離這一切的安全港。奇雅靠挖貽貝維生,探索著溼地裡的生態獨自成長。
她成了溼地中最孤獨的生物,更是小鎮居民口中神祕的「沼澤女孩」,奇雅一邊躲避著小鎮不友善的目光,卻又深受一個男孩吸引。熱愛溼地的泰特,如天邊一道光打入她這片陰暗的沼澤地,他教她讀書認字、啟發了她對生物知識的渴求、還給了她珍貴的初戀。然而,神似乎遺忘了她。在那片幽深的泥淖中,沼澤正緩緩吞噬著一具屍體,引發全鎮譁然,這起悲劇徹底粉碎了她的美好花園,令她成為眾矢之的,更將隱居荒野的她拉回了眾人眼前。
《沼澤女孩》揉合了各種元素,懸疑、浪漫、成長、生存與自然寫作,深受各個年齡層與各類族群的讀者喜愛,銷量憑著口碑逆勢成長,藍燈書屋的行銷總監甚至表示自己過去三十年間沒有看過這種神奇的銷售成績,書評描述這部犀利、美好的小說孕育於北卡羅來納外灘群島的海岸溼地,孕育於溼地的韻律及陰影中,用華麗抒情的散文包裹著作者內心的奧祕,從一個遭人拋棄的孩童之眼,檢視了北卡羅來納海岸的孤寂溼地,由於她的孤絕處境,我們才能真正張開眼睛,在她所身處的私密世界中,看到各種奧祕的美好及危機。
美麗的謊言泰劇演員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安潔莉娜裘莉首談離婚/不吵架的父母,對孩子真的比較好嗎?】
#安潔莉娜裘莉 與 #布萊德彼特 2016年宣布離婚,時隔4年,女方近來接受美版《Vogue》訪問,首度聊起這段婚姻,她表示:「我跟他(布萊德彼特)是為了家庭幸福而選擇分開,這是正確的選擇。」
從爆發婚變到公開離婚,布裘雙方都是選擇沈默。
正因如此,媒體們捕風捉影的報導更加猖狂,即便布萊德彼特、安潔莉娜裘莉各自在演藝圈打滾多年,後者甚至還挺過「小三」輿論,早已練就金剛不壞之身。
但是,他們的小孩、養子並不是明星,難免受到不實報導影響,安潔莉娜裘莉在專訪裡就吐露:「孩子們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關於他們的謊言,但我會時刻提醒他們:『只有你們才最清楚你們是誰、保持自己的看法』。」
話雖如此,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夠愛小孩的父母親,難免會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會連帶影響到孩子們的人格發展,以及他們之後對待感情的態度。
拿華人演藝圈舉例,藝人阿Ben和徐小可去年出書接受訪問,就有提到夫妻倆有共識,絕對不會在孩子面前吵架;演員鍾欣凌也提到,跟丈夫不太會在女兒面前起衝突。
不只筆者上面舉例的夫妻,一旦大家去爬梳名人訪問,你們可以觀察當他們聊到「親子教育」的時候,大概都會講出一個不成文規矩,即是:不要在小孩面前吵架!
足見,當一對父母很關愛孩子時,自然而然會去考慮小朋友的感受,這是一種難以名狀天性。
回到安潔莉娜裘莉,她這次選擇站出來一次說清楚,興許也是為了孩子,決定要給你們(媒體)一個解釋,堵上記者們的嘴。
不過,筆者卻開始思考,當一對父母避免在小孩子面前吵架、選擇關起房門吵,真的有助於小孩的人格發展嗎?
---
文豪張愛玲跟她的弟弟張子靜,從小就是聽著父母吵架的聲音長大,她將童年對雙親複雜的情緒都寫進了《小團圓》,讓人稍微明白其性格裡頭的孤傲與疏離,極可能是源於對家庭的不安全感。
泰國動畫短片《吵架的父母》,同樣講述雙親間的衝突,最終帶給小孩劇烈的成長陰影。
顯而易見,父母在小孩面前大吵大鬧,對孩子價值觀的形成是有害無利。
可是,在小孩面前一路笑瞇瞇、恩恩愛愛、假裝天下太平的父母們,又會給小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
筆者想起多年前看到任爸上節目,和女兒任家萱(Selina)告白,認為自己害了女兒,「因為我讓妳們看到的都是正面形象,妳們也習慣性不會拒絕,所以讓妳們在成長路上受了很多傷害。」
對此,任爸很自責,他認為自己沒有一再告訴姊妹倆,婚姻不是只有美好,哪怕再幸福的婚姻,還是得通過劇烈的磨合,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包容,才可以永續經營。
拿任爸舉例不完全妥當,在於任爸與任媽是真心相愛、相互扶持,並非「假裝」。
不過,筆者認為這個故事確實可以切出來提供我們思考。
若父母只在小孩面前呈現美好、光明的一面,是不是仍有可能讓小孩對於現實生活、人性方面產生過度美麗的想像?最後成了《曼哈頓奇緣》落入人間的童話公主,遭遇到許多不必要的碰撞,甚至還會被別人誤解。
撇除任爸任媽的美好婚姻,來看點陰暗面的吧。
---
筆者確實聽過一些故事:父母在孩子面前假裝天下太平、實則相互厭憎,只不過為了錢,為了親戚,為了他人眼光,有的甚至還是為了「孩子」,只好硬是維持這段假面婚姻。
他們不會在小孩面前吵架,但孩子是敏銳的,千萬不要把小孩當白痴。
大家都是「人」,都同住一個屋簷下,小孩怎麽可能感受不到父母是在「裝」?是在演戲?
知名漫畫《玩偶遊戲》為什麼會紅到全世界?為什麼會如此畫進每個小孩、青少年的內心?就是在於作者小花美穗通過女主角倉田紗南、男主角羽山秋人的童年和人格行為,告訴所有大人:小孩子,他是有感覺的,你裝得再好都一樣。
好吧,吵架也不行,不吵架也不行,很多父母心想:你到底要我怎樣?
---
筆者目前的觀點是,可以吵,但要有智慧的吵。
心理學家Mark Cummings長年致力於兒童與父母間的心理治療,他提出了一個方法叫做「建設性衝突」(Constructive Conflict)。
他的想法是,父母是需要通過爭執去樹立界線、釋放情緒,但同時,他們一定要讓旁觀的小孩明白:爸爸媽媽是在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情緒。
筆者認為,吵架的價值,在於觀念上的交流。
只要不要涉及人身攻擊、不要求小孩站隊,事實上,適時向孩子們呈現摩擦、最終取得共識的過程,反而更能刺激孩子去思考,了解溝通的重要性。
有共識當然非常好,但講點悲觀的,大多數夫妻吵架,吵到後來大多沒結果。
可是,若能因此向孩子們示範:即便父母觀念完全不同,但我們願意相互理解和尊重。
我倒是覺得,小孩子更能從父母身上學到何謂「身體力行的理解」,而不是口號説說而已。
讀《易經》之後有感,萬事萬物的答案,無非就是過與不及,解決之法只有「掌握平衡」,我知道這爆炸困難,但請相信這可以練習,而且不要排斥練習。
吵架吵到掀屋頂,肯定不好;全力避免在小孩面前吵架,卻是矯枉過正。
不如我們開始學習,如何在吵架與和好、吵架與沒共識裡頭,展現相互尊重、邏輯表達、解決問題的能力。
美麗的謊言泰劇演員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個人是喜歡《獨帆之聲 The Mercy》這部電影的,因為讀了中文同名傳記小說所以對主角 Donald Crowhurst 和其生平有約略了解,加上 Colin Firth、Rachel Weisz 兩大演員,最重要的是已故冰島配樂大師 Jóhann Jóhannsson 生前最後的遺作,其實已經非常滿足,但是以一位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愛的萬物論》導演 James Marsh 來看,雖然溫柔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但這樣的敘事能力不太能算及格。
「海浪不是以尺或吋來測量,而是以恐懼的程度,隻身在船上,比任何活著的人都還要孤獨。」
像一部沒有老虎的《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也可以說這隻老虎隱藏在 Donald Crowhurst 心底,而自然的力量卻可以讓每個人的弱點無所遁形的暴露於深不可測的汪洋之上,一點一點吞噬人類的理智與良知。Donald Crowhurst 是一位父親、是一位丈夫、是一位商人,也是一位對冒險抱著熱情的夢想家,他崇拜著 Francis Chichester 爵士俐落漂亮的以一人之力完成了只靠岸一次的單人環球航行,而踏上別人走過的路,就如同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下,因此這位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業餘水手,決定參加《週日泰晤士報》舉辦的不靠岸單人帆船環球賽,並開始四處尋找贊助、號召新聞媒體、設計新型三體船,不惜抵押房屋與公司,有勇無謀的孤注一擲,期待以英雄的姿態凱旋歸國,卻不知道離開摯愛的家人之後卻是天人永隔,也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究竟是什麼樣的致命危險。
在汪洋中被撞碎的夢想,長達 243 天的海上孤寂,這趟走向四面楚歌的悲傷冒險旅程裡,或許藏著滿是殘缺的謊言,不是每個人都和英雄一樣偉大,也不是每個夢想都能成真,更並非每個曾經發生的冒險故事都激勵人心,然而他所面對的多方壓力、人性掙扎、寂寞孤單,還有對家人的愛卻是最真實動人的存在。
「你們上周販售著希望,現在卻販售著責難,但明天,和之後的每一天,我的小孩們仍舊需要他們的父親,我也依舊需要我的丈夫。」
輿論不只可以將人捧成神,也可以讓人身敗名裂走向毀滅,真相不夠精采無法提供足夠的娛樂價值,因此媒體加油添醋、捕風捉影,人們渴望有個眾矢之的,樂於事不關己的將他人悲劇當成茶餘飯後,把自己對於生活的不滿加諸於眼前的對象身上,少年 Pi 的老虎就是因此應運而生的產物。
《獨帆之聲》溫柔呈現評價兩極的 Donald Crowhurst,也立體捕捉媒體嗜血的一面,更將妻子困在愛與家庭之間的無能為力與沉痛控訴詮釋的令人心碎。我們抱著初衷追逐夢想,有時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有時因為畏懼失敗而開始一步錯步步錯,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拋棄家庭、自私揚帆的 Donald Crowhurst 帶著「最極致的錯誤」沉入大海,留下「真相的極致美麗」給世人,那就是慈悲 Mer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