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入侵》:
母親遺留下來的夢靨。(有雷)
先後看了《鬼莊園》與《鬼入侵》,覺得還是《鬼入侵》的故事比較有層次,分析起來也比較有趣。《鬼入侵》大幅改編自同名小說,影集內容大致上是說一家七口的家庭搬進了怪事接連發生的希爾莊園,後來在媽媽自殺後,爸爸帶著五個孩子連夜逃跑。原本以為事情就此落幕,誰知道小女兒長大成人後回到莊園自殺,因此又喚起了剩餘五位家人對於往事的回憶。
先說,這篇影評不會討論哪幕有隱藏的鬼、結局中路克到底有沒有逃離紅房間的魔爪,或者是鬼怪與心理疾病的關聯。我就只是單純想要分享一下我自己對於影集中「母親」的分析。
➡️「淺看 “母親”」
對於西洋文學有涉獵的觀眾或許對於「缺席的母親」並不陌生。所謂「缺席的母親」,指的是文學作品中死去或者是未被提及的母親角色,比方說灰姑娘與白雪公主的生母、《李爾王》中的皇后、《卡蜜拉》、《科學怪人》、《小美人魚》、《小鹿斑比》、《美女與野獸》⋯⋯等作品。除了缺席的母親,也有所謂「可怕的母親」(monstrous mother),比方說希臘悲劇中的美狄亞、梅杜莎,或是《哈姆雷特》中的母后。而西洋文學除了關心真實存在的母親,也將觸手伸向尚未成形的母親:那些還沒有成為人母的年輕女性與不具備母性的女人。這些有能力成為母親但卻不是母親的女性們,在作家的筆下成了對社會具有威脅的反派,比如說《德古拉》中專門殘害孩童的吸血鬼露西。
以恐怖或驚悚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中向來充斥可怕的母親,例如《逃》與《神鬼第六感》。而《鬼入侵》中這位先後殺害了兩位孩子的母親自然也落在這一類別中。《鬼入侵》的影集從一開始就替觀眾打下對於母親麗芙的第一印象:可怕、危險、有害、瘋狂。劇中的母親第一次出場時便是以鬼魅的形象示人,而觀眾的任務就是必須與克蘭一家人一起在恐懼中逃出麗芙的魔爪。在劇本的引導之下,觀眾自然必須將「母親」視為「幸福與和樂」的敵人。這樣的母親角色,可以理解成是母性的反轉(「保護、養育」到「侵害、謀殺」),也可以解讀為孩子與母親之間複雜的關係(孩子生活的安定程度取決於離母親有多遠),雖然難免讓人覺得劇本對母親一職有所歧視,但實際上看來頗有意思。
➡️「房子與母親」
影集中,麗芙曾將希爾莊園比喻作一具身體。將房子比擬為人體,這個概念在後現代小說與故事中也相當常見。《鬼入侵》中,紅房間被娜兒描述為「房子的心臟,喔,不是心臟,是胃」,但我倒覺得這比喻並不完全恰當。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將紅房間比喻作房子的胃臟並無不妥。胃臟負責消化食物,以利腸道吸收,而這正是紅房間的主要功用:消化房子裡的居住者。「胃」這個概念,以文學分析的角度來看,還有另一層意義:將「外來」的事物「內化」。但有鑒於希爾莊園在影集中是由女性(更正確的來說應該是女鬼)主掌的房屋,我傾向於將房屋視為女性的身體。也因為如此,我認為紅房間更適合被解讀成是逆向的子宮:一個將外來物的生命榨乾後加以吸收的器官。比起胃只是單純的將事物吸收,子宮的另一層含義是賦予新生、將一個生命轉換並交託於另一個空間,因此「逆向的子宮」或許更能解釋紅房間對於生命的侵害。
➡️「遺留人間的鬼魂」
在《鬼入侵》的原著小說中,讀者其實不敢肯定這些靈異現象究竟是主角自己精神失常所產生的幻覺,還是真有其事。在影集中,鬼魂似乎是真實存在的,但假如不是呢?假如希爾莊園沒有鬧鬼,克蘭一家也沒有遭受亡靈糾纏,那麼劇中的鬼魅又該如何解讀?我自己的看法是,鬼魅是那些揮之不去的往事。鬼或許不是真的,但是事件所留下的創傷與陰影倒是無比真實。
對克蘭家的五個小孩來說,那個糾纏著他們不放的鬼魂,恰好是自己的母親。英文的haunting,除了可以指「鬧鬼的」,也可以用來描述令人感受強烈、在心頭久久縈繞的事物;在《鬼入侵》中,除了房子本身,孩子們的心靈也像是鬧了鬼一樣,即便長大成人也擺脫不了母親當時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創傷。《鬼入侵》中的「鬼」,其實也就只是象徵了「母親的遺毒」。
母親麗芙的死,籠罩了五個孩子。麗芙的靈異體驗,使得長子史蒂芬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要以理性、科學的方式解構超自然現象,因為相信媽媽精神崩潰,總比相信媽媽被鬼附身容易。麗芙死後經過修復的容貌,促使了長女雪莉成為禮儀師。體質敏感的席兒,因為麗芙的一番話,從此戴上手套,斷絕與人的肢體接觸。至於曾與母親一起待在紅房間裡參加茶會的雙胞胎,小女兒娜兒從此意識到了自己終將死亡的事實,最終以同樣的方式步上了母親的後塵。而小兒子路克則是在成年後,彷彿像是想要完成母親當時未成功的流程似的,拼了命的毒害自己。麗芙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伴隨(或糾纏)著孩子們長大成人。
把鬼魂當作是超自然的恐怖現象也好,當成是生命中那些沒有解開的心結也罷,《鬼入侵》非常優雅的剖析了家人間的矛盾與摩擦。
#鬼入侵 #康妮可 #Netlfix #Netflix影集 #恐怖影集 #劇評 #影評 #觀影心得 #HauntingOfHillHous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2:25)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08:46) 【專題報導】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非傳統作為引發熱議 (01:07:13) 【梗你報八卦】環球闇黑宇宙前《凡赫辛》編劇揭幕後秘辛:亂七八糟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1 國...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康妮可電影影評 connico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畫說有一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終於要來介紹2021年完讀的第一套系列小說,這部陪我從2020年底航向今年的 #朱鷺號三部曲 迎來史詩般的結尾。縱使是建構在真實歷史之上,豐富的人物情感與這些流離失所的命運,如操縱傀儡的絲線般緊緊牽起,橫跨了我們較不熟知的印度洋與南海,絕對是史料上未曾提及。
.
「事實上,在印度,鴉片戰爭這段歷史被嚴重遺忘了。」作者艾米塔葛旭說。
印度裔的葛旭在這大時代背景下寫出印度在中英兩國夾縫中,被殖民又像被操控的傀儡,當時種植鴉片已經是印度最大的經濟作物,在之下卻有無數身受其害的人民;又寫到廣州番鬼鎮與十三行間的經商活動。非漢語為母語的葛旭寫起中國背景的故事,有種我們未曾發現的新鮮,似有夾雜在耳邊婆娑起舞的印度神秘樂曲。
.
這場幾乎是開啟了中國近代史的戰爭,也硬是撬開了中國長年鎖國的大門。還記得當時考這段歷史時頭痛不已,不只要細數年代、爬格子般地背誦人名,然後還是搞不懂跟我有什麼關係。然而從英商對話中發現,戰爭後原本要被割讓給英國統治的小島不是香港,差點就是台灣!一個決定,牽起後世多麼不同的命運。
.
歷史往往一句話紀載著事件,背後卻是有血有肉的小人物組成。從角色刻畫上,看得出艾米塔葛旭具有深厚的人類學背景與創作野心。
堅強的印度寡婦狄蒂、極力隱藏黑人血統的美國水手賽克利(別忘了那時代美國還存在蓄奴制度)、在印度生長的法國孤女寶麗、被人陷害成為流刑犯的印度王爺尼珥,光是這四位主角天差地遠的生長背景,遇上一群假借上帝與自由貿易之名,實則行走私鴉片的貪婪英國商人、一批來自各地召集來的苦力與船工,廣州的水上人家後代,如何湊在一起,如何登上一艘鴉片船改變他們的人生,就足以拍好幾部不輸神鬼奇航般的電影。
.
.
第一部 #罌粟海 聚焦在孤立無援的海上,前途未明的恐懼與種族差異的殘酷現實,牽引起主角們的命運,登上朱鷺號,不管你來自何方,都將與鴉片脫離不了干係,已然在這艘母船上孕育新生,在這大家庭裡共患難。
第一集從朱鷺號運送鴉片前的過程就可隱約看出英國商人們心裡打什麼算盤,當然中國人還沉醉在鴉片的煙霧裊裊之中。
然而一場暴風雨來襲與接踵的意外,讓船艦上的眾人分崩離析,消失在起伏洶湧的海洋...
.
續集 #煙籠河 將場景拉到中國,有更多從中國人視角看待「蠻夷」的情緒。主角之一的尼珥漂流至此,決定隱姓埋名,在鴉片商身邊尋求庇護。然而當時清朝派出欽差大臣林則徐前往廣州禁菸(在外國文學上看到熟悉的人名真是微妙XD),貿易衝突燃起濃濃煙硝味,鴉片戰爭的第一炮已點燃引信。
:「若說有哪個國家可與英國人比拚傲慢和頑固,那肯定非中國人莫屬。」
:「可是生活中不一定只有弱小無助者才會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一個國家不會只因強大、頑固並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就不會受委屈。」由印度商人說出這句同情中國被鴉片擺布的話,如今看來不剩唏噓。
.
終章 #烽火劫 集結了曾緊密在朱鷺號上共患難的漂泊浪民,各自在這動盪不安的時代,尋找自身所託。不少初代的主角們再次航向中國,有人航向生命終站、有人翻身成為顯貴,有人尋求摯愛。隨著第一發打中虎門的砲響,一同見證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占領香港的經過,也是近代東亞歷史文化受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影響的關鍵一役
.
.
《朱鷺號三部曲》凝視殖民主義,帶出許多從洋人角度看清朝頑固的鎖國政策、也有從中國人視角看待所謂的蠻夷舉止,東西文化的衝突差異濃縮在一場戰役,即使戰爭落幕,影響力仍穿越時光。一場改變歷史的戰役,本身亦改寫了未來走向與人們的認知。以前的貿易戰是槍砲,而現今的中美貿易戰,又將改寫未來人什麼觀點呢?
.
.
「我相信戰爭會給我們當中的某些人帶來莫大好處。世人行事總會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為所欲為。我們殺人時總覺得有必要裝作為了某種崇高的目標。我向你保證,歷史永遠不會饒恕的,正是這種偽裝的理直氣壯。」
-
《朱鷺號三部曲》- #amitavghosh
#2021booklist #📖 #手繪 #reading #朱鷺號三部曲 #艾米塔葛旭 聯經出版 #鴉片戰爭 #林則徐 #好書推薦 #小說 #歷史 #閱讀心得 #畫說有一天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書以來,常常收到來自讀者的溫暖回饋,其中令人最感動的,莫過於這篇了。
讀者是一對爺孫,不是我讀者的主要年齡層。爺爺唸書給孫子聽,在安靜的房裡,他們走進了我的旅程;而孫子反問爺爺的問題,在童稚的話語裡,也不時引起爺爺的深思。在跨越世代的一問一答間,我看得臉頰發熱。
-
讀者:靳天聲
原文:
張J說:「人生的美好就在於窮其一生也不能看完所有的風景。」我無法經常陪孫子旅遊,為他讀《從工程到旅程的勇氣》這本書的初衷是想跟他一起看看世界。閱讀過程中,孫子閃爍著眼睛問了好多問題,啟發我深思社會價值與夢想的衝突、教育的真諦與旅行的意義。
你曾抱怨:「都沒說哪裡好玩,而且都迷路了,有什麼意思!」歌德說:「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作者對偏離計劃的旅行情有獨鍾,羊角村的爵士樂之旅、霍爾斯沃德呂爾巧遇極光、利物浦的迷路奇遇成為他記憶的亮點,反倒成為旅程中的核心。朱光潛先生留意到:「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遊人說:『慢慢走,欣賞啊!』」應當就是提醒慌忙穿梭於景點拍照打卡的人們,不要錯失了在旅途中意外拾獲的風景與啟示。
你問:「為什麼他要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換工作很難嗎?」這令我聯想起《西遊記》的「唐僧肉」,沒人吃過,但聽說吃了能長生不老,妖精趨之若鶩。小時候認為世上不存在「唐僧肉」,後來發現世界裡充斥著「唐僧肉」,聽說文憑、好工作、名利、權力是通往幸褔的捷徑,自小分秒必爭地埋頭追求,許多人到頭來追求的是人云亦云的虛妄想像。張J有幸早有一個國中導師,不把成績作為評定學生的唯一標準,開啟了另一種可能,無形中,在各種妄象翻騰的浪潮中矗立了一座燈塔,作為他夢想之路的定海神針。
你問:「為什麼旅行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令我想起讀《西遊記》反覆問的問題:「唐三藏的三個徒弟都會騰雲駕霧,為什麼不直接帶著師父飛到西天呢?」長大後,我才體會如來佛祖的用心,令唐僧等人走過漫漫取經路,在九九八十一難中砥礪身心,且在周遊列國時開拓了眼界,提升了境界,才取得真經。相似地,作者透過身體力行的旅遊為心靈汲取「勇氣」,在清邁邂逅了為自己性別認同努力的艾蜜莉;在紐約地鐵見到了堅強的拉丁女子和亞裔少年;在高棉村認識了致力於保存家鄉原貌的大叔;在康乃狄克結識了曾經為夢想瘋狂的搖滾工程師;在雷克雅維克向挺過金融風暴的哈帕音樂廳致敬。這些記憶化為磚瓦,8年來逐漸鋪設為作者的取經之路,完成了圓滿的自我修行。
讀完這本書,你開心地指出幾張你喜歡的照片,竟能記下照片旁的句子。對於內容你的疑惑尚未停歇,好多問題等待你長大出發去探索。感謝作者為讀者示範了一回「深度」的旅行,也讓咱們爺孫倆走了一程跨世代的心靈激盪之旅。
_
我更感謝靳爺爺,讓我知道這本書曾經為另一個遙遠的、陌生的家庭,帶來一段美好時光;讓我更加確信,寫作,是終身不渝的志業。
原文出處:
高雄市推薦好書心得得獎作品
https://reurl.cc/3DeAjX
聽讀者反應本書在博客來又賣完了,因此本人慨然釋出極少量親簽版:https://reurl.cc/E71vG0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2:25) 【五分鐘新聞快報】
(00:08:46) 【專題報導】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非傳統作為引發熱議
(01:07:13) 【梗你報八卦】環球闇黑宇宙前《凡赫辛》編劇揭幕後秘辛:亂七八糟
【梗你報新聞】2021-MAY. WEEK 1
國內外影視新聞一週總整回顧
.
▶ 收看本篇YouTube版本:https://youtu.be/0poMCyg3qoY
▶ 收聽本篇PODCAST版本: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cdms426my30899znsbp5jf/platforms
▶ 【方格子】新聞圖文整理:https://vocus.cc/article/60936b18fd897800014e25b3
.
01 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頒獎順序大洗牌,緬懷影片被快轉等非傳統作為引發熱議
第93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西時間4月25日落幕,但典禮中的各種非傳統作為受到外界的批評;如頒獎順序大洗牌、入圍電影片段取消、緬懷過世影人影片被快轉等。面對如海嘯般的批評聲浪,負責轉播的迪士尼親上火線回答:這些變動都是為了因應防疫措施,希望讓典禮快速進行,並將大部分的表演節目及訪談內容放在典禮後的特別節目中呈現。
.
02 《醉好的時光》翻拍好萊塢版,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奪標監製、主演
根據DEADLINE的報導,奪下本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丹麥電影《醉好的時光》,已被奧斯卡影帝 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所創立的亞壁古道(Appian Way)製作公司, 奪下好萊塢的翻拍版權,並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本人擔任監製以及主演。報導透露,目前本片的好萊塢翻拍版本編劇人選尚未確定,而原編導人馬均會以執行製作的名義回歸。
.
03 《哥吉拉大戰金剛》續集《金剛之子》開發中,導演亞當溫格爾回歸執導
根據THR的報導,今年初的票房輾壓巨作《哥吉拉大戰金剛》,製作公司傳奇影業已開始規劃下一部怪獸宇宙的系列作品《金剛之子》的開發工作,並洽談由《哥吉拉大戰金剛》的導演 亞當溫格爾回歸執導;儘管目前編劇人選尚未確定,媒體普遍猜測編劇馬克思布倫斯坦也將回歸製作,劇情可能將延續發展《哥吉拉大戰金剛》中的空心地球世界觀。
.
04 《變形金剛》全新重啟電影,《猶大與黑色彌賽亞》新生代女星出演
根據DEADLINE的報導,在本屆奧斯卡奪下最佳男配角及最佳原創歌曲的《猶大與黑色彌賽亞》,片中的新生代女演員 多明尼嘉費許貝克,有望加盟籌備多時的全新《變形金剛》重啟電影計畫。報導更指出,電影可能邀請《紐約高地》的非裔男星 安東尼拉莫斯擔任男主角,並由曾執導《金牌拳手2》的小史蒂芬卡普爾擔任導演一職。
.
05 漫威索尼宇宙影集《蛛絲》展開選角,預定今年八月開拍!
根據Discussing Film的獨家報導,以韓裔女蜘蛛人「蛛絲」(Silk)為主角的真人影集,將在今年八月開拍,近期已展開選角工作,鎖定19~29歲的女性演員;蛛絲在漫畫中的設定是蜘蛛人彼得帕克班上的韓裔女同學。這齣影集最初於2020年9月起跑,並交由《碳變》編劇金相圭執筆,由亞馬遜購得獨家播映權,預計2022年上旬殺青、秋季上線。
.
06 《鋼鐵人》的接班人?漫威影集《鋼鐵心》將由影集版《末日列車》編劇執筆
根據DEADLINE的報導,漫威影集《鋼鐵心》確定交由Netflix影集《末日列車》編劇Chinaka Hodge執筆劇本,並比照《獵鷹與酷寒戰士》一季六集模式,於下個月展開編劇會議。鋼鐵心在漫畫中的設定是一位就讀麻省理工的天才學生,發明了和鋼鐵人一樣的鋼鐵裝甲。目前《鋼鐵心》由新生代女演員 多明尼克桑納主演,預計在明年推出。
.
07 《波西傑克森》重啟影集 選角細節曝光!
迪士尼去年宣布製作的《波西傑克森》重啟影集,目前官方成立了招募網站,希望能夠找到一位年約12歲的男孩飾演男主角波西傑克森,且必須能夠配合五季影集的製作時程。根據網站內的選角條件,波西傑克森是個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男孩,與原著作者瑞克萊爾頓,以自己的孩子作為靈感發想符合。目前影集上線時間尚未確定。
.
08 《太空超人》真人電影開發陷入地獄?男主角人選退出,計畫退回原點
2020年初,索尼宣布重啟「太空超人」真人電影《決勝時空戰區》計畫,並於2020年夏季開拍,由Netflix影集《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演員 諾亞森迪尼奧主演。近日外媒卻紕漏,男主角人選已退出劇組,而讓本電影計畫再度退回原點,事實上,這部電影自2009年開發至今,已易主多位導演編劇和演員,是目前索尼手中名符其實的開發地獄。
.
09 環球闇黑宇宙的幕後真相曝光?棄案版《凡赫辛》編劇:混亂程度宛如八點檔
五年前野心勃勃宣告集結眾多環球經典怪物IP的「闇黑宇宙」,如今在《神鬼傳奇》的評價炸裂後跌跌撞撞,但環球似乎仍不放棄拯救這個宇宙的決心;近期曾在闇黑宇宙中撰寫新版《凡赫辛》的編劇艾瑞克赫瑟勒回憶道,當年籌備時彷彿「感恩節團圓般的親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堅持和意見,就像是邊開飛機的情況下邊造飛機一樣的糟糕。
.
.
.
不知道看到這些影視新聞,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與我們討論唷!
新聞編輯:XXY、Jericho
新聞提供:影劇好有梗、Screen Fandom
#新聞 #電影 #影視 #梗你報新聞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美 狄 亞 讀 後 心得 在 老外看中國、老外看台灣 | A Laowai's View of China & Taiwan | 郝毅博 Ben Hedge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的一年剛到,最近中國又哪些發生了哪些「特別」的新聞呢?請看新唐人《老外看中國》主持人郝毅博的最新分享!
按讚加入主持人郝毅博Facebook,一起討論中港台時事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benhedgesntd
郝毅博成立微博囉!歡迎大家一起關注並分享心得!
http://weibo.com/u/3876251527
訂閱《老外看中國》頻道,觀賞最新精采有趣影片!
http://www.youtube.com/Laowaikanzhongguo
首先來看看這則網友發給我的報導:這個令人吃驚的裸佛攀房裝置藝術上星期突然出現在濟南街頭,由於造型實在太詭異了,所以照片傳出來後,很快引起兩岸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這則新聞有戲的部分在於,有網友覺得,這個場景看起來實在和日本卡通「進擊的巨人」太像了!不過目前這個裝置藝術不知道是因為違反當地規定,還是受到負面評價的影響,已經被拆除了,可以確定的是,一定不是艾倫和 Mikasa 做的。
這個消息也讓我想起了一張去年在台灣拍的照片,是的,這個屋頂上的地藏菩薩被拆了!根據新聞報導,這尊神像是嘉義一間寺廟為幾年前為燈會特製的,之後就一直放在頂樓,由於被民眾投訴,就把菩薩從屋頂拆下來了。
接下來這則新聞一樣也很有戲,今年過年有一部中國古代名著被拍成3D電影,就是由周潤發、甄子丹和郭富城演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電影裡孫悟空這個角色是由甄子丹飾演,相信很多功夫迷都很期待他這次的表現。
那最近在現實生活裡,竟然也有一位年輕的姑娘表示自己是齊天大聖的後代,她甚至拿了祖傳的靈石和猴毛到復旦大學作 DNA 鑑定,因為 JURASSIC PARK 裡肯德基爺爺和 Dr. Alan Grant 並沒有在復旦工作,所以在缺乏對照的證據和技術的情況下,要證實女猴王說的話是很困難的。
不過根據我們英國人天生的推理血統,我大膽推測這個姑娘並不是孫悟空的後代,原因是因為我看了這部電影。大家可以看到在電影裡,最後紫霞和孫悟空並沒有在一起,所以孫悟空應該是沒有後代的。
好啦不好笑我們繼續,提到英國的推理,當然不得不提一下最近在中國和繼承者一樣熱門的影集「SHERLOCK」,因為 SHERLOCK 在中國非常熱門,所以 BBC 和中國網站合作,讓最新一季的福爾摩斯只晚了英國2小時播出,比美國還早,同時附上中文字幕。對大陸觀眾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不過我在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真的也是滿搞笑的,他的結論是這樣寫的:「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為看了幾集福爾摩斯就欣喜若狂,也許可以嘗試讓大不列顛島上的觀眾知道,我們有個叫狄仁傑的神探,也是不錯的。」
除了福爾摩斯外,前陣子也有一個英國的電影人物在中國非常出名,還成了外交詞彙。是的,就是哈利波特裡的伏地魔。事情的起因是中共駐英大使劉曉明今年年初在英國報紙上發文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其中他用了「伏地魔」來形容日本的軍國主義,接著不到幾天的時間,日本駐英大使也投書報紙回擊,他表示中共如果繼續放任軍備競賽,加劇區域緊張,那才真的是亞洲的伏地魔,這場罵戰就這樣展開了。我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評論,我自己覺得比較有道理的是,日本首相參訪靖國神社,的確是有可議之處,因為裡面同時供奉了二戰的甲級戰犯。
但是另一方面,其實中共對二戰時期日本戰爭罪的立場,其實也是搖擺不定的,為了共產黨本身的政治目的隨時在變。舉例來說,一些證據顯示,毛澤東當年接見日本官員時,竟然感謝日本侵華,為什麼?因為毛澤東認為,如果沒有日軍侵華,中共也不會有機會趁國民黨抗日時,趁機壯大起來,最後奪權。
最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個最近在中國很紅的香港中學生朗讀古詩影片,雖然和電影沒關,不過他朗讀時的姿勢和表情實在都很有戲,他有時會假裝看風景,唸到最後時,也配合詩句做出張望、等待人的表情,真的很有意思!也讓我想到了這個幾年很紅的跳舞影片,舞者廖博用街舞詮釋了孫燕姿很有名的抒情歌「我懷念的」。是不是也很好玩?好的,休息一下,廣告回來後一起看看我們回覆了哪些網友們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