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回顧
2020年絕對不是個安定的年份,除了COVID-19之外,我看到了「打破陳規,才能逆轉勝」的新常態。
大家原本期待2020年智慧手機的餘暉,沒想到大好的是筆電、伺服器與半導體。我們看到護國神山,但期待護國群山。「印太」與「亞太」概念並駕齊驅,台灣是全球熱點,金小胖也認真演出,但照射在台灣的鎂光燈更亮。
媒體業面臨寒冬,聯合晚報關門、蘋果日報裁員,我們比2019年略好一些,謝謝員工的努力。面對困境,以及「斷鏈之後」完稿,都讓我有更多省思不足之處與努力的空間。12月出版的「量子技術」專輯,叫好又叫座,出乎我意料之外,看起來,我們想不到的事情很多,看不懂的事也不少。
好花開在社區裡,我每天早上出門遛狗時,都會拍下美麗、盛開的花朵。工作35年了,但卻覺得正當盛年,努力朝「冠軍之路」邁進,而「冠軍」兩字我可以自己定義、自己追求,這可不是一般人的福份!
群暉裁員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沈旭暉隨緣家書】邁向「一國一制」之路:北京的「雙重底線」劇本,如何破解?
無論甚麼立場的朋友,都不會否認一個事實:香港正急速邁向「一國一制」,近日的種種荒謬「新事實」,不過剛剛開始,文革2.0正場還未上映,鬧劇陸續有來。究竟未來兩年還會發生甚麼事,香港人又能怎樣回應?
底線思維的真正目的:不是人,而是顛覆香港一切制度
按親北京陣營用詞,現在圖窮匕見,官方採取「底線思維」,凡是觸及底線,都會毫不留情的反擊,不再管任何舊制度制約,也不會再重複一直以來的「容忍」,跑步進入「全面管治」時代。
然而所謂「底線思維」,其實有雙重定義。公開表述,自然是習近平的「三條紅線論」:(1)「不允許危害國家主權和發展利益」;(2)「不允許挑戰中央權力、不允許挑戰《基本法》權威」;(3)「不允許利用香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活動」。這三條紅線本身,用最寬鬆角度閱讀,只是形式主義;以最狹隘角度演繹,所有有獨立思考的香港人,卻都已「突破底線」。例如支持反送中運動的所有人(而這是香港主流民意),在微信都被定性「港獨」;參與反23條的所有人,都可說是「挑戰《基本法》權威」;而一條「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中學考試題目,既是傷害感情、又會傳回大陸,自然就是「對內地進行滲透破壞」。
以這樣脈絡管治,可能長久嗎?目前香港對紅線的演繹,甚至比國內某些地方更左。例如「日本對中國1900-1945年利多於弊」這類題目,在百度屬熱門搜尋;中國自由派學者擦邊球建議種種改革、藝術家借古諷今,下場因人而異,在新香港卻必批無疑。就算香港是普通城市,也不可能長期如此,何況始終是國際都會,支持政府的民意從來是少數派?
對北京而言,「三條紅線論」的真正目標,用共產黨語言,需要「從現象看本質」,是制度,不是人。批鬥人的目的,在於「暴露其背後集團」,例如曾蔭權不斷被批評不立23條,不單是針對人,而是整個公務員的程序官僚主義。在北京眼中,真正有能力「挑戰中央權力」的(共產黨對「權力」的理解並非法律、而是按「我吩咐你做你是否立刻照做」的紀律),從不是人,而是公務員制度、專業人士、新聞自由、司法獨立、公民社會等核心價值。《人民日報》的「刮骨療毒」社論,就是要香港精華一鋪清袋。
劇本的「第二底線」出現之時,真香港已死
根據馬克思主義要「改造社會結構」的理論,三條紅線論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令香港有型、無型結構出現質變,並打散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讓北京得到在香港說一不二的絕對權力:例如怎樣利用這個國際金融中心,都不用管compliance;要配合全國形勢收緊或放寬控制,隨心所欲;又或需要殺一儆百時,「去到最盡」。由於北京已失去耐性,意識到多年統戰全盤失敗,未來只會採用最粗暴方式,撕破臉皮,相信依靠警察、「依法治國」、群眾批鬥、「銳實力」(不順從就失業)這公式,就能徹底控制。
根據各地共黨邏輯,全面控制後,「底線」的演繹會略為放寬,因為有威脅力的制度已摧毀,個別人士發揮不了作用,就像內地自由派那樣,那時候,是時候透一透氣,讓講人話能力未完全喪失的登場。假如大眾未被啟蒙,很可能以為「一切已經完結」,馬照跑,舞照跳,殊不知今昔星辰非昨夜,移花已不能接木。何況真普選的其中一個功能,就是在不同利益集團之間製造平衡,保持競爭力;在永沒有真普選的「新香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依然要平衡,北京依靠的,只能在控制大局後製造新路線鬥爭(參考毛澤東「矛盾論」),並以「民主成份」包裝,勿謂言之不預。
真香港人的考驗:如何掙脫建制綑綁?
這套手法貌似恐怖,但怎可能滴水不漏?
不要忘記,這是互聯網出現以來,中國第一次以這公式進行的實驗,並無先例可援。香港人已有過百萬散居世界各地,加上同情香港人、或與香港有過交往的全球「廣義香港人」,人數並不比「地理香港」內的香港人少,他們的下一代,普遍對北京極其反感。此刻的文革2.0,連淺藍、中藍,也不可能覺得沒有問題,他們的表態不在街上,而是移民和撤資。北京在邁向第一定義的底線過程中,正急速固化「Global Hong Kong」這個「命運共同體」的認同和向心力,而每一件香港發生的文革式樣板戲,都會全程直播到全球,成為各國自我警惕的內參。
就算北京把地理香港收到最緊,香港人依然能通過這共同體,暗渡陳倉。只要大家覺悟到可無需依靠建制生存,「唔信極權政府、唔怕」,例如被政治裁員的通過手足遙距聘請,不願接受「新香港國民教育」的繞過DSE考其他國際試,被政府改造的港台會在網上借屍還魂,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列明因「反送中」被判罪成的政治犯前往升學和工作沒有影響、並鼓勵盟國效法,使用網絡分身繞過白色恐怖是常識吧…… 結果,新香港未出現前,「真香港2.0」的潛能積土成山,在香港內部慢慢形成超脫於建制的平行結構,在全球急速固化,既能自行存續,也能回饋香港。香港人對核心價值的堅持,不會像北京想像那樣可以輕易壓下來,反而成為永不能去除的隱患。
林鄭月娥,究竟要「攬炒」多少制度於你手?
從收緊紅線這過程中,對香港真正價值的破壞,也遠超北京想像。以教育局勒令考評局取消DSE試題這「小事」為例,林鄭以為是引蛇出洞的鬥爭手法,國際社會卻看作摧毀DSE這制度的關鍵一步。當考試被公然政治凌駕專業,香港學生的DSE成績被國際社會認為只反映背誦(在AI年代背誦的作用是零)、不能有創意思維(這是未來世代唯一不被電腦取代的技能),「五星星狀元」究竟代表甚麼,人家相信IB還是DSE,就是合理疑問。
同一道理,究竟香港金融機構會否和中國政府「共享」企業資訊,香港金融制度能否杜絕中國企業的常見漏洞(例如瑞興咖啡案、華為子公司與伊朗交易案),在一國一制過程中,呼之欲出。林鄭可以自顧呻吟「信政府、唔怕」,認為就算香港變成深圳,也沒有甚麼大不了;但一來在新冷戰,中國真的複製不了另一個香港;而北京「攬炒」了舊香港,舊香港的功能只會蟬過別枝,大贏家自然是新加坡,然後就是台灣,並令美國強化台灣防衛網的意欲大大增強,「真香港2.0」也會通過這窗口往全球紮根。
特區政府這條義無反顧的攬炒路線走下去,以香港這個國際最透明的資訊中心地位,只會令整個香港成為新冷戰的whistleblower。香港人配合第四次工業革命,大力減低自身對所在地建制的依賴,這是「順民、暴民、移民」這三民之外、也是三民結合的選項,無論身在地理香港還是文化香港,也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在本地建構平行社會,另一方面讓全球共同體逐步化虛為實,為大黑暗時代手足提供的各種支援,慢慢就能口惠實至。參考《暴政》一書,和葉劉淑儀恩師Larry Diamond演繹「通往極權的十二個步驟」,只要保持香港人既有知識、國際網絡、專業精神和價值觀等優勢,守住崗位,不滿足於被打壓至體無完膚後得到的一粒糖果,be water自能否極泰來,終有一天,願榮光歸香港。
明報,2020年5月18日
▶️「香港文革2.0」批鬥歷史試題,與「中國文革1.0」批鬥海瑞罷官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J-zgGp0Gk
群暉裁員 在 吳育仁-勞心勞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諸羅就業職訓無障礙 吳育仁舉辦身障團體權益促進座談會
為瞭解身心障礙團體當前需求與困境,立法委員吳育仁邀集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身心障礙者及特定對象就業組長蘇昭如、雲嘉南副分署長劉邦棟、嘉義就業服中心主任劉達源、朴子就業中心主任吳明軒及衛生福利部身心障礙福利組副組長顏靓殷及嘉義市各身心障礙團體,於今(10)日上午十時在中油人力資源處訓練所舉辦「關懷弱勢團體就業及職訓問題座談會」,針對身心障礙者就業機會及缺額、職業訓練、政府補協助、庇護工場等議題進行研討。此次會議,立法委員吳育仁表示,預計下個會期代表嘉義市身障團體提案請中央部會研擬對超額進用身障者之優良企業提供獎勵誘因,並建議針對企業型庇護工場的發展形態,應加入社會型導向概念,別於單純經濟導向。
此次會議對政策及個案議題都有諸多討論,嘉義市聲暉協會總幹事陳美雲提到,政府提供經費給企業進用身障者,但企業多以薪資未達申請基本工資為理搪塞拒絕,或發生進用後扣繳憑單顯示基本工資,實際薪水被任意苛扣,讓身障者所領薪資遠低於基本工資,甚至,企業在補助期限過後,立即裁員身障員工。
勞動部官員回應,會盡力把關。未來透過就服系統推介好的雇主進用身障員工,並每月關心訪視,希望雇主持續進用留用。未來因沒有補助款而未持續雇用,就服中心仍會持續協助身障者推介工作。
立委吳育仁強調,就政府角度而言,補助款是提供企業誘因,各種族群就業都可能發生類似補助款一停,企業馬上停止進用的情況,這是需要被通報的。未來,會在立法院提案,鼓勵政府對優良企業持續提供誘因,訓練與進用身障者,促進就業權益。
伊甸福利基金會廖敏伶提出,希望關注支持性就業人員及社福缺額概況,因為此類弱勢的就業者每每擔心換約時能否續聘,建議能有擴充條款。另,聽障團體代表提出,聽障者同工不同酬,心態影響大,建議從上把關。嘉義市智障福利協進會副理事長章啟安則提出,心智有問題的孩子工作與生活都有很大問題,有錢就能在就養機構,沒錢就只能待在家裡,由於精神或智能障礙,企業都不願意僱用他們,建議政府要有誠意來做,應在教育訓練上著力,並能予以實質補助,並提出三點建議,一、國民年金費率調幅別調太快;二、年節可透過公益彩券盈餘分紅身心障礙家庭,列入慰問金;三、開闢庇護工場能夠放寬條件,降低稅收,也希望經營導向不要只是企業型,而也能夠有更支持身障者的形式經營。
對此,勞動部回應,庇護工場相關規範自96年修法,納入就業權益專章,過去有就業事實就可專案推動,現在除非由政府委託,否則從事庇護工場就必須立案登記,原因是考量只要進去庇護工場可能會一輩子在那就業,需要有更好規格的基礎硬體。
吳育仁說,支持性的就業人員擔心換約時有沒有工作,他將在立法院調資料,瞭解全國的缺額有多少人員? 各縣市缺額有多少人員? 是否有擴充條款? 資源下達時,應要加入開口性的合約,做得很好的人員應續約。吳育仁也提到,對企業型庇護工場,在發展形態應加入社會型導向概念,別於單純經濟導向,未來將會在立法院提案。
今日舉辦此次座談會獲得在場身障團體正面肯定,期盼立法委員吳育仁可以扮演嘉義市身障團體與中央部會的溝通橋樑,力促就業與職訓的無障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