紺碧(こんぺき) 「紺碧」とは「濃い青色や黒味を帯びた紺色にも見える色」です。夏の海や空で頻繁に使われる表現で、その何とも言えない独特の色合いを単純に濃い青とするよりも、「紺碧」とする事でより深みや趣が感じられるのです。もちろん表現の違いなので濃い青としても問題ありませんが、「紺碧」を使う事で濃い青以外には何もないとも受け止められるのです。否、正確には「紺碧」によって他のものは景色にあまり入ってこないのでしょう。それぐらい強烈な色「紺碧」についての解説となります。 紺碧の意味とは 「紺碧」の意味は以下の通りとなります。 (1)黒みを帯びた紺色。 (2)藍がかった濃い青色。暗い青や濃い青色。 (3)美しい海や夜景などで用いる表現。 ”紺”は「紫を帯びた濃い青色」「濃い藍色」、”碧”は「深い青色」「青緑色」で、合わせた「紺碧」は上記の様な意味となります。色とは光の反射によって見え方が変わってくるので、例え同じ景色を眺めたとしても位置や時間帯などによって変わってきます。まったく同じ海でもある人が眺めて「青い海」としても、別の人は「紺碧の海」と表現するものなのです。また、当然ながら当人の感情によっても違ってくるので、楽しい気分だったら素直に「青い海」、感傷的であったりメランコリックな気分なら「紺碧の海」ともなりがちです。さらに深掘りするなら、「青い海」とすると透き通るような海や水色がかった海、また白い波などもセットな感覚がありますが、「紺碧の海」は濃い青でありコバルトブルーや紺など黒っぽくも見える青さ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個人的には同じ綺麗な海でも、透明で海の底が見えてしまうのが「青い海」、逆に綺麗でも紺や濃い青のような景色を「紺碧の海」とするのが相応しいと思います。因みに、「紺碧」という表現は沖縄など南国ほど相応しく、北海道など寒い地は気象条件から空も海もそんな色には成り難いと言われています。よって、空の場合も同様で、同じ夏の空でも太陽に白い雲があると「青い空」、真っ青で雲一つないのが「紺碧の空」と表現します。 紺碧の由来 「紺碧」の由来は、残念ながら不明です。文献としては、江戸時代後期の絶対主義的思想家・佐藤信淵の「経済要録」(1827年)の三巻などに文言が記されています。 紺碧の文章・例文 例文1.失恋ショックで海を眺めていたら、時間が経つのも忘れ気が付いたらすっかり紺碧に染まっていた。 例文2.紺碧の空の下でもう一度だけ頑張ると決意した。 例文3.趣味が旅行なので全国各地を旅したが、沖縄で見た紺碧の海はとても素晴らしく、今でも鮮明に覚えている。 例文4.宇宙からなら地球も紺碧に見えるのだろう。 例文5.実家の両親から野菜などが送られてくると、地元の紺碧の海や空を思い出して目頭が熱くなる。 海や空を「紺碧」とした例文となります。 紺碧の会話例 どうしたの? 俺の顔をじっと見て! 改まって見ると、良い顔をしているなと思って。私の夫選びに間違いはなかったと思ったの。 朝から冗談はやめてくれよ。それより、今日はちょっと調子が悪くて。顔色悪くないかな? 本当に真っ青よ。まるで紺碧みたいに…、って冗談。大丈夫、いつも通りの良い顔色よ。 朝から仲睦まじい夫婦の会話やり取りです。 紺碧の類義語 「紺碧」の類義語には、「瑠璃色」「淡青」「群青」「インディゴ」などの言葉が挙げられます。 紺碧まとめ 「紺碧」とは黒っぽい青や紺などに限りなく近い色の事です。通常の青よりも濃く、そこから「紺碧の海」や「紺碧の空」と表現される言葉で、「紺碧」とすると波が立っていない真っ青な海、太陽や雲がない真っ青な空を想像できます。 Source: 【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の関連用語まとめ記事
https://covid19.college/?p=4028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觀光空間的生產:#登別地獄谷景觀構造 / 李長潔 👹😈 . 在日本的景觀形構中,有火山地形與溫泉帶的地區,時常會被跟佛教中的地獄觀念連結(東美晴,2013)。北海道登別的地獄谷溫泉區,就是這樣的地方。原本以為就是北投溫泉啊,為了一探究竟,還要避開人群,起了個清早,赴地獄谷火山地形公園...
群青色意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抵達真實—— 讀馬永波《致永恆的答謝辭》 ◎邱伊辰
一、前言
詩人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市,其創作歷史可追溯至一九八六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始正式發表大量作品。其創作時序與「第三代詩人」群的崛起大抵雷同,然而,或因地緣故,並未受到大潮流、詩歌集團的美學影響,始終專注在自身的創作與翻譯工作中,因而發展出有別於整個中國詩壇主流聲音的詩歌語言。
中國詩壇在九零年代中期,新生代詩人們開始由抒情、朦朧轉向使用敘事性較強烈的詩歌語言。馬永波則在這個時間段,著重關注其客觀敘事的詩歌語言實驗,並提出「偽敘述」之詩歌觀點。在他九零年代創作的一批長詩作品如〈小慧〉、〈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夏日的軀體〉及〈致永恆的答謝辭〉等,皆可觀察到詩論在作品中的具體實踐。其中〈致永恆的答謝辭〉由八首子題詩所構建而成的百行組詩,語言複雜、縝密,卻是較少評論者著重討論的作品。故本文望藉此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舉證馬永波之詩歌觀點,並挖掘詩人作品裡的其他語言特質。
二、客觀化寫作
為回應九零年代中期所盛行之口語化、敘述的詩歌語言所帶來的「對真實的又一重遮蔽」,詩人認為人所能認識的極限僅是現實,因此單一向度、主觀的敘述,宛如「一頭被描述的大象」,「當你仔細地研究它時,它便消失,它就變成了它自身的一種描述。」。為使詩歌抵達真實,需超越個人主觀的、經驗的敘述,他提出客觀化寫作,並包含了「複調寫作」、「散點透視」及「偽敘述」三個重點技術。
複調寫作援引自巴赫金對於複調小說的定義:「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互不相融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在複調寫作的理論基礎下,文本中的主體意識只是眾多意識的其中一個,各意識間的不相融合,使文本不再屬於一個具統一性的主觀視界。散點透視則是詩人觀看事物的方式,借鑿中國捲軸畫的視覺技術,視點是動態的,依循一定的規律做各種方向和線路的移動,最終一個畫面裡並存多種視點、多重透視的疊影。偽敘述的「偽」,可解作人為之意,以詩人語:「它重在揭露敘事過程的人為性與虛構性以及敘述的不可能性,它是自否的、自我設置障礙的、重在過程的敘述,它將對寫作本身的意識納入了寫作過程中。」藉由對詩歌結構的處理,攪動敘述的可信性,以虛構開啟真實。綜合以上三種技術,能夠看出詩人試圖透過在詩中或再現、或建構一個多重性的、眾聲喧嘩的敘述場域,以抵達真實。
三、文本細讀
〈致永恆的答謝辭〉組詩由八首子題詩合成,每首三節。觀察八首子題詩的敘述共性,會發現詩與詩之間的主體意識是有序地被取消,敘述者就像是一個不斷拉遠的鏡頭,在敘述上不斷遠離「主觀」的視角,從〈混亂的開場白〉以「我」來到一個非現實性的空間,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我」的迷失與混亂;〈在停頓與停頓之間〉裡具不確定的、仍在變動、形成為某物某觀念或某人的「陰影」;〈無人稱之物〉取消了「人」剩下一存在、一形象如幽靈態;〈隱蔽的詞〉中「你尋找隱蔽的詞」,敘述者拉遠至第二人稱的觀察視角;〈公開的獨白〉「作為一名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敘述的主體意識為第三人稱他者;〈此時此地〉中敘述對象轉為「此時此地」和在其中的「你」(永恆)的關係;〈在地圖上〉鏡頭從「此時此地」拉遠至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概念,觀察此一地理範圍內種種事物的發生;最後一首〈四季存貨〉是為一種綜覽的、鋪展開來的鏡頭語言,「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事物被並置,彷彿在一整體裡實際卻彼此分離,「我」、「陰影」所有的東西都此一空間之中,回扣到第一首詩〈混亂的開場白〉裡的非現實性的空間。
子題詩中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主體的敘述所產生之多重的觀察視角,詩作以引語形式呈現的詩句,如〈混亂的開場白〉第三節:「“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四季存貨〉第二節:「”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引語所形成與主體意識不同之具對詰意味的他者觀點,皆是詩人複調寫作的技術實踐。
子題詩在內容上皆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敘述主體意識在空間裡的狀態,詩人以詩語言黏合,透過相似的語言使用方式,連結每一首子題詩裡存在的空間,架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廣泛的詩性空間。詩人如何藉由語言的統合性,使得此一空間能夠貫穿整首組詩,筆者整理出詩人所架構之詩性空間,具有以下幾點語言特徵:「時間空間化」、「否定的語言方式」及「實象與虛象交融」:
1. 時間空間化
詩人在架構此詩性空間時,將實景與空間化後的時間並置,形成一非現實性的空間,如〈混亂的開場白〉「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詩中所形構出的空間是一街區,而街區的狀態被詩人附加上「時間」的屬性,且這裡的時間會因空間裡的變動而變動,「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日子」;〈在停頓與停頓之間〉「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隱蔽的詞〉「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後兩首詩,詩人以視覺性的實像為時間定位出其空間性。將時間空間化後,詩性空間便不再受到常識性的線性時間所影響,時而快速流動、時而停滯,甚至取消了時間。
2. 否定的語言方式
詩人擅以否定的、取消屬性的語言邏輯,營造出現象的非現實感,將形而上的思想,形塑在兩個常識裡相互違背的狀態中,如〈無人稱之物〉「無人寫下這些字句,他卻一直存在/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取消了「人」而形象所引發的現象則一直存在;〈隱蔽的詞〉「隱蔽的詞」、「羊角中消失的雨」、「蒸發的詞組」、「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詩中「你」所尋找的事物,全部被詩人附加上否定存在的屬性。詩人否定的語言方式是對於存在有無的哲學辯證,兩首詩可互相對照,〈無人稱之物〉以現象去驗證不在場的存在;〈隱蔽的詞〉「你」的主動尋找,使不存在之事物有其存在。
3. 實象和虛象的交融
若將詩中的所敘述的畫面分為實象與虛象兩種,詩人的虛象所使用的意象時常是實象的延伸、發展,〈無人稱之物〉「那裡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從想像情境中的實象「燭台」,主體動態的移動後轉至心象世界的「燭火」,以視覺語言貫穿從情境空間到心靈空間的移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雨」本身即蘊含著具有終點的意義,而詩詩人以否定的語法,創造出一個違反物理現象的實象,雨被定義在一持續運動朝向終點而尚未的狀態,詩人又以「生與死之間」之虛像補充說明此一空間的屬性,以雲霧態去詮釋雨的形象;〈四季存貨〉「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無數向度的點/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抽象概念的「點」藉由宇宙與蘋果此一對互為指涉的意象,在讀者的視覺上構築出一實象的滾動的蘋果,沿滾動的軌跡回到的原點是虛象的,詩人透過這樣的寫作技法,使詞語具有一種運動感,讀者視線隨著敘述的流動在虛與實之間游離。
四、小結
馬永波在《返回無名》一文中曾如此描述書寫的經驗:
「你覺得有什麼就要降臨,你微微警覺,感覺自己如容器正在慢慢倒空。你等待著,耐心而機警,像雪地上的猛獸一樣寧靜。在這樣的時刻,你的自我似乎已經在消融,變得遲滯而被動。對,就是這種『被動』,使你聽命於比你的自我更大的存在,使你傾聽和凝神。你傾聽的就是語言。」
對詩人而言詩歌的書寫是超越個人經驗的,接近神秘學的精神狀態。組詩〈致永恆的答謝辭〉是詩人較為晦澀的作品,本文試以語言的藝術表現分析其在客觀化寫作的框架底下如何架構其詩性空間。空間是非現實性的,而空間中所訴說的事物諸如「生活」、「集體的孤獨」卻是現實性的。詩人曾言其詩歌是為了抵達真實,而此真實往往與現實仍隔著一層遮蔽、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唯有在詩歌世界,詩人得以誠實地以想像、以虛構更靠近真實。
五、參考文獻
(一)書籍
1. 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
書店,1988)
(二)期刊論文
1. 馬永波:〈客觀化寫作-複調、散點透視、偽敘述〉,(《當代文壇》2010卷
第2期,2010年3月,頁96-99)
2. 馬永波:〈返回無名〉,(《文藝評論》2005卷第5期,2005年,頁58-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附錄原詩
致永恆的答謝辭 馬永波
混亂的開場白
我來到這裏。我曾在何處
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
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
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
和牆壁之間,上個季節的存貨黯淡下去
石灰變硬。逃不脫此時此地
實體掙扎著變成影子。在這裏
一場雪和草完全一樣,不依賴名字存在
金雨從最高的雲端落下,依次經過鳥巢
大腿,甘草,它可曾帶來新的消息
或者依舊陳腐地用鯨魚之路比喻大海
同一事物經過不同的門,到達同一凹型庭院
有多少扇門,便存在多少次
我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我在何方
“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
菱形的彩窗,光線很久都不移動
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
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鏡子
吐著沈悶的青色圓圈。是否還需要拖延
辯解,抓住經過的東西,再造一片幻景
我總在另一個地方:我永遠到達不了現在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一只錶在夢中鳴叫,放射光芒
尚無形式的東西,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停下來,發現了什麼。一些零星之物在聚集
將體重均勻分布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觀念上
陰影降落,緊張的大腿,鬆開的大腿
在開合之間暗藏了變化與玄機
令人暈眩的知識像一枚旋轉的蘋果
多麽可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一隻鳥在霧中開始鳴叫,彷彿被一根
不連續的線懸掛,追隨那只蘋果
正向反向地旋轉。在兩次停頓之間
拉長的音節取消了名字
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
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
如何像人一樣生活,猶疑的陰影
在未說出的東西之間隱藏了悲哀
個人的,集體的孤獨。去成為別人
去搜集靈魂,安置在十字地獄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
乾燥的土地上,鐵絲網,平臺
綠色的槍矛柵欄,慢慢整理一個人的容貌
無人稱之物
那裏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
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
拿起又放下一個脫離了門扇的球形把手
無人緩慢地上樓,察看腐爛的葉子和絲綢
無人下降得比水更低,低於黑夜
無人寫下這些字句,它卻一直存在
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
空氣中揮發的形象,留下沒有反義詞的符號
像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各行其事
只是不能攀得比頂峰更高,因為虛無
就藏在雲煙和星群之間。不可能用時間中的軀體
抗拒時間帶來的一切。狹窄的房屋中
更狹小的臥室,膨脹成一個客廳
冷卻下來,被許多貼近的眼睛觀察
在每一個放大的瞬間發現了自身
有如夢中的文字,在看清之前混成一團
黎明的書頁一片空白。被換掉的血液
改變另一個生活。永恆緩慢地進入世界
先是在夢中,後是在血管裏的廢墟中
啟示早已寫下,只是無人能在夢中讀出準確的發音
寫下“生活”,並在上面停留死亡那麼長的時間
隱蔽的詞
你尋找隱蔽的詞,海的影子,圓柱
陰影下睡覺的狗,大氣腐爛的嘴唇
你尋找羊角中消失的雨,一個蒸發的詞組
裏面有樹林,河流,失蹤的十字城堡
臥室裏骯髒的盔甲,粗糙的黑色酒器
你尋找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他閃爍的目光
從黑暗邊緣出現,像藍色的流蘇
命運的一個實驗品,從他的表情
推測命運在你身上實現的程度
但是否可靠,將你帶到一個隱秘的領域:
玫瑰的多重眼瞼,或者公共汽車
拋下一個正在收縮的廣場,排泄出
琉璃粉末,燃燒的手套,各種尺寸的扳手和票據
在那裏你將一個人長久地散步
等待長腳蚊滑過水面,帶來拯救之血
一個隱蔽的詞,像喉結在海上升起
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
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
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
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
透明的籠子,取消了身份,權勢和利潤
將僅僅是重複的變化,凝結在單純的眼瞼
公開的獨白
作為一個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
已提前進入不朽者的行列,高聲提醒上帝
這裏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的謊言需要論證
他來自多岩石的地區,美與恐懼培育他
謙卑的品行,對不可言說之事保持沈默
他保持了玫瑰和暮色,保持了塵土在他手中
現在是讓塵土發光的時辰了
天鵝潔白的羽毛遮蔽流水,在秋天降臨之前
來不及數清它們。他不曾到過那裏
但同樣經歷了精神奇異的恐懼和豐富
凝視整個世界在一枚酸蘋果上出現
這觸摸過美的瘋子徹夜不眠,把道路扛在肩上
用所有黑暗日子的酒杯敲打肋骨,不需要
莊園、城堡和夫人,他在水中的茅庵酬謝知己
現在他的目光轉向過去,像一隻佬松鼠
拼命轉動著轆轤,卻汲不出清水
在傾斜的午後松林,在陽光陰影的地毯
向高處積雪的山峰舉步,吟嘯
為沮喪找到優美的形式,但並不會
因此贏得死亡的憐惜
在他的沈默中,你們的聲音如此響亮
他有理由不想念任何人,包括人類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一座牢房,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
但你已在其中。海水高過了窗口和電線
在燈柱上雕塑不斷瓦解的波浪
鳥和草籽隨波逐流。此時此地是你自我的形式
透過電腦屏幕不斷成形又不斷改變
沙丘,水銀,火焰,反光,那一切沒有本質之物
一面永遠醒著的鏡子窺視你,也讓你失眠
生存,是在所有光滑表面複製自己
再讓黃昏從反方向一一擦去
暫時恢復真實的面夢。面收縮成一點
在放大鏡下顯示出性別:不可避免的此時此地
我們分明切除了命運冗餘的關節
但網格的每一次細分都留下完整的整體
此時此地,一片無法清理的建築工地
將荒涼向未來的城市擴散。燈壓住的藍圖
石頭,帆布,墜落中分裂得更細小的砂粒
一天的昏暈平均分配給許多明暗不同的玻璃窗。
街道擺脫每個房間,從陽臺上跌成一汪積水
白色的巨輪在水面升起又落下,浪花噴濺在
麻木的臉上,那清冷冷的“生活”
你在每一時刻存在,又被每一時刻取消
在地圖上
已經是十一月,事態仍沒有明顯的變化
北部多封的地區仍是白色在統治
寂靜抹平了所有的峰頂,在地圖上
相似性來源於縮小的差異。更大範圍的散步
囊括了所有未竟之物,半圓形的塔樓,虛線
重複的色塊,標誌,衰草和箭頭
目的是讓人迷失。也許一支箭終於射穿了雲霧
鉛筆,放大鏡,時隱時現的手。波浪消失在
破碎路基的盡頭。事物依然無法真實起來
瓶子,防波堤,活動房屋,越來越多的人工之物
散佈在石頭,湖水和空虛之間
在玻璃窗上描下遠物的輪廓,取消透視的距離
被忽略的細節在另一時刻,衍化成
午睡,不同的區域,相鄰的燈光
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唯一真實的人性
一個人死去,為了讓生者重新聯繫再一起
他們擁抱,哭泣,盡釋前嫌
彼此糾正或補充死者生前的故事
在遊戲中可以互換的棋子,向對方投射
淡淡的陰影,辨識著公正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混淆了海洋陸地的邊緣
漂移的飛機場。未來沒有著陸之處
五種顏色窮盡了氣候,歷史和變化
在放大鏡模糊的玻璃下面
四季存貨
⋯⋯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
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
像財富在記憶中閃耀。無用的劍,暗淡的鏡頭
泥濘,地圖,鉛筆,硬幣上的花紋,方頭瓶子
一個既無希望也無恐懼的動物,零散的句子
“男孩要是不比女孩強,那就比撒謊還糟”
或者“一個色塊浸到另一個之中,
卻使後者得到了強調“
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
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
響亮的音節漂浮在臺階上,像剛撕下的海報
“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
越數越少的,在反射中增多,從鏡中
浮上來。我卻始終沒有加倍。陰影支撐著
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有無數向度的點
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
所有的東西聚集到一條街上。兩個方向的街
薄如錫紙有無數個方向的行人
綠色無花果中的蝮蛇,悄悄轉動的百葉窗
暗示後來的動作將吻合光線的變化
而與愛情無關。門廊斑駁的色彩
枯萎的藤蔓⋯⋯為什麼總是這樣結束
以致無法讓周圍的事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無法變得真實,因為時間,灰塵,遺忘
1996.11.10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馬永波 #致永恆的答謝辭
群青色意味 在 Fernweh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要來介紹我最愛的顏料——群青
他是最古老、最鮮豔、最昂貴的藍色顏料
在歷史上,價格曾經飆到黃金的好幾倍
幾乎是每個手繪畫家調色盤中必備的顏料
可以說是藍色之王
📋#小檔案
群青是一種藍色顏料,帶一點些微的紅色調
國際色粉編號是PB29(Pigment Blue 29)
因為是礦物顏料,所以沈澱效果和耐光效果都非常好
許多風景畫家都喜歡拿他來製造顆粒的紋理
在水彩中,乾燥後,會變淺30%、彩度也會降低20%
群青的著色力(tinting strength)則是稍弱,並沒有非常好
跟其他顏料混合時,需要多一點的份量才能夠維持群青的基調
顏料顆粒柔軟,容易沈澱
所以顏料廠在製作時,通常會使用大量研磨,並且加入分散劑來防止結塊
因此畫水彩時,群青擴散程度較高
🎨#調色推薦
而群青首推的經典調色組合,自然就是土黃咖啡色系列
例如raw umber 生褐、quinacridone orange 酮紅、benzimidazolone orange苯并咪唑酮橘等等
與這些顏料混合,可以調出美麗的中性灰
而群青和burnt umber則是風景畫家們最常用的兩種顏料組合
🌊#浪漫的名字
群青的英文是Ultramarine
源於兩個拉丁字
Ultra(超越)+Mare(海洋)
也就是「beyond the sea」
意味著他是一種值得讓人飄洋過海、千里追尋的顏色
在鈷藍還沒被發明出來之前
群青一直是畫家們最鍾情的藍色
🔵#群青的由來
群青是由一種寶石「青金石Lapis Lazuli」所製造
其中金色與白色的窗格紋分別來自黃鐵礦與方解石
古埃及和蘇美王朝都用這種礦石來做裝飾
然而把它拿來當顏料卻是非常晚期的事了
東方從第6世紀就有使用群青顏料的紀錄
然而西方一直到12世紀才有使用的紀錄
群青的製程非常繁雜
根據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Cennino Cennini所著的《藝匠手冊》
首先,要挑出青金石含量較高的青金礦(也是顏色較深藍的顏色)
磨成小碎粒以後,細磨成粉
摻入乳香、松香脂、蜂蠟
加熱攪和,使之成為膏狀
捏成一條條,晾乾幾天
然後在水裡搓揉,就好像揉麵團一樣
色粉就會被洗到底部,沈到水裡
最後留在水底的才是可以使用的群青色粉
群青盛產於阿富汗和智利
其中又以阿富汗山區最為豐富
一路長途跋涉
經由亞德里亞海抵達威尼斯
再經由威尼斯運送到歐洲各國
所以群青才會有「越過海洋」這種浪漫的名字
👑#比黃金高貴的群青
長途跋涉和複雜的製程大大提高了群青這個顏色的價格
使它變成一種比黃金還貴的顏色
在歐洲供應鏈第一線的威尼斯
可以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購買到
像是威尼斯畫派的大師提香
在1520完成的《酒神和亞里亞得妮》
就非常豪邁的在天空中塗滿群青
然而其他地方的畫家就不是這麼幸運了
米開朗基羅因為無法負擔起群青昂貴的價格
導致這幅《埋葬基督》永遠處於未完成的狀態
問題來了
既然這麼貴取得不易
製造過程又麻煩
為什麼藝術家還要使用這麼傲嬌的顏料呢?
畫家們會這麼鍾情於群青,也有很務實的理由
許多藍色都帶有一點綠
而群青卻是唯一一個最接近正藍的紫藍
而且因為群青的來源是礦物
所以相較於其他源於植物的藍,持久性超強
被光照了N年也不會褪色
不會跟空氣接觸而產生化學變化改變顏色等等
都是群青的優點
因此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
就把這種昂貴又美麗的顏色
拿來繪製神聖的聖母瑪莉亞長袍
導致聖母瑪莉亞一身寶藍色長袍的形象至今仍深植我們心中
🔷#人工群青的誕生
因為群青的供不應求
法國實業在1824年懸賞六千法瑯
鼓勵人們合成群青顏料
四年之後,法國科學家Jean baptiste guimet贏得了這個獎項
所以從此之後用他的方法製造出來的群青
就叫做「法國群青」
�
感謝現代科技的進步
讓曾經在中世紀是黃金幾倍貴的高貴藍色顏料
成為現今就算是剛學畫的學生也能負擔的起的平價顏料
藝術家康丁斯基曾說:
「在超自然的領域裡,藍色越是深沈,越是強烈地呼喚人朝著無限前進,最後喚醒他對純粹的渴望」
藍色永遠是繆思的存在
群青也不會因為大量合成製造
而降低他在藝術的地位
而是歷久彌新
【看更多藝術的故事】
👉你還在使用過時的紅黃藍三原色嗎?
https://www.facebook.com/fernwehillustration/posts/2755692841329918
👉為什麼陰影是藍紫色的?
https://www.facebook.com/fernwehillustration/posts/2733488140217055
♥免費索取超過50頁的【水彩工具選購大全】👇
https://fernweh-art.ck.page/c68e2a7d0d
--
追蹤instagram看更多水彩教學👇
https://www.instagram.com/fernweh_illustration/
訂閱youtube看畫畫過程👇
https://www.youtube.com/c/fernwehillustration
群青色意味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旅行的旅行] 觀光空間的生產:#登別地獄谷景觀構造 / 李長潔 👹😈
.
在日本的景觀形構中,有火山地形與溫泉帶的地區,時常會被跟佛教中的地獄觀念連結(東美晴,2013)。北海道登別的地獄谷溫泉區,就是這樣的地方。原本以為就是北投溫泉啊,為了一探究竟,還要避開人群,起了個清早,赴地獄谷火山地形公園瞧瞧。這兒將傳統文化思想的基礎建立在實際的自然地理樣貌上,地獄谷的觀光空間就此生產。
.
▓ #登別的火山地形
.
登別地獄谷,是依著日和山的火山活動形成,火山口直徑為450公尺,整個火山的面積為11公頃。火山谷裡有多處泉水與噴氣孔,這種沸騰、煮沸的形象,被敘事為「鬼住的地獄」(鬼の棲む地獄),而大量的溫泉水則提供此處形成一個溫泉飯店區。
.
▓ #登別溫泉的歷史
.
在江戶時代中期,探險家最上德內(1754-1836)便在《蝦夷草紙》中描繪了登別地獄谷。他說:
.
.
有一條叫ノボリベッという的小河,河的上頭有一座溫泉,沸騰的泉水中滿是白粉與紺青,因此見不到泉水的底部。
.
.
愛奴語「ノボリベッ」就是後來「ヌプルペッ」(登別)的類似發音,意味著「白濁之川」。在江戶時代末期時,這開始開採硫磺,岡田半兵衛建立第一座溫泉浴場,後來滝本金蔵自費修路,開始營業第一間溫泉旅館。日俄戰爭時期,登別溫泉成為士兵療傷診癒的地方,溫泉產業從此開始正式發展。
.
▓ #大眾觀光的誕生
.
登別地獄谷由「地獄谷」、「大湯沼」、「鐵泉池」、「大正地獄」、「奧の湯」等噴發泉水組成,整個火山區逛完大概要花個2小時。地獄谷的部分是大部分的旅客參訪之處,噴發範圍廣大,場面驚人,的確非常有地獄可怖之相。下著小雨,我翻過無人的小山,到達大湯沼、奧の湯,山谷裡瀰漫著硫磺惡臭,山谷的地形使得煙霧無法散去,恍若魔域,突然一陣狂風將白煙吹亂,青色的巨大池水露出,湖面像是沸騰的水,冒著黏膩的氣泡。這就是地獄。
.
自然景觀、地理冒險、工業開採、戰爭軍事、溫泉娛樂、佛教思想等6個因素,形成登別觀光空間生產的細部脈絡。我們可以見到,我們習以為常、想去玩就去玩的「大眾觀光」,也並非理所當然地存在於那兒。而是多元因素的參與過程來逐漸構成的。而今天的登別地獄谷,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處充滿視覺誘惑的場所,誇張的地貌、恐怖的鬼怪、華美的溫泉旅館、期待療癒的渡假者,我們所以見到的地獄,從此誕生。
.
參考文獻:
.
1. 東美晴. (2013). 観光空間の生産: モダンツーリズムと地獄. 流通経済大学社会学部論叢, 24(1), 1-23.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maGN4nl8xA/hqdefault.jpg)
群青色意味 在 群青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看更多>
群青色意味 在 Pin on Color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5, 2016 - 日本の色「群青色(ぐんじょういろ)」 とても鮮やかな青紫です。群青とは青の集まりという意味で、青の王者などともいわれます。群青の岩絵の具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