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在了解以後,才能真正的看見。
今早晨讀時看到了一個療癒系心理師發的某篇文章下,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作者在講述身為父母,人生中最大的學習「愛」的課題是「放手」,而不是「掌控」或以孝及順來防老,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只會是我們人生體驗中的過客,孩子們來演出一個角色讓我們學會如何當父母。
然而,在底下留言裡有一位網友留下了她的意見,本來不同聲音都是可以被尊重的,那表示每個人的不同之處。但從這位網友的留言中並沒有嗅到表達自己意見的主述,反倒是咄咄逼人的貼人標籤。
她說:「你的思想太負面了,你是在多有暴力家庭中長大的?不是每個家庭都是這樣的,一點也不客觀!」
光這句話,就我的解讀,不僅僅是「負面」還缺乏「同理心」。
會有人信耶穌,就會有人信佛;有人愛吃肉,就有人愛吃菜;如果幸運出生在充滿慈愛的家庭氛圍裡,是你的幸運及前世修來的福報,但若不幸出生在暴力家庭或情感忽視、被剝奪控制的情況下,則是一生需要療癒的傷痛。
每個人今生的靈魂功課都不同,若是無法同理或是好奇地去探尋與自己不同的狀況,而是只要與之不同就是「異」,那麼此種極端才真正是造成對立的「負面」。
每個人的信念及價值觀都建構於自身的家庭背景、脈絡及生長環境,不會有一個人的觀點不帶有過去歷史的,又怎麼能不「主觀」呢?而堅持自己的觀點去強烈駁斥他人的,又怎能真正「客觀」?如同同一篇文章,有人看到的是「愛」,有人看到的卻是「無情」,這只能看出個人生命經驗投射的是什麼了。
這就是為什麼在靈魂脈絡的運作中,視角是全觀的,如若人生中每一個經驗都是一種體驗,哪裡會有正面或負面的區別呢?靈魂只會特別註記下:「哦~原來對於這種體驗你是零經驗啊!那好,我下次來安排一下。」
可惜一篇深度好文,因為被誤解扭曲而被迫刪除。
#一直很認同
#自己在自己家裡表達意見
#而不是跑到別人家裡去指指點點
#是一份對自己的尊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