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聖索菲亞舉行86年來首場聚禮
⠀⠀⠀⠀⠀⠀⠀⠀⠀⠀⠀⠀
約10天前萊拉和大家分享了聖索菲亞即將從博物館改回清真寺的消息,引起許多人的討論!💗
⠀⠀⠀⠀⠀⠀⠀⠀⠀⠀⠀⠀
就在今天(7/24)土耳其午後的聚禮時間,聖索菲亞將開放給穆斯林民眾入內做禮拜,這是自西元1934年聖索菲亞成為博物館以來的第一場聚禮⋯⋯😌
⠀⠀⠀⠀⠀⠀⠀⠀⠀⠀⠀⠀
經過一星期的沉澱,我對這件事從原本的強烈反對,到現在比較能夠正面看待了!🌿 因為既然改變不了,那麼只能祝福她了,希望聖索菲亞的未來會一樣好,甚至更好😢❤️
⠀⠀⠀⠀⠀⠀⠀⠀⠀⠀⠀⠀
談到這件事,萊拉沒在上一篇貼文中提到的事情是:當地民眾的看法🤓 當地民眾到底支持還是反對呢?
⠀⠀⠀⠀⠀⠀⠀⠀⠀⠀⠀⠀
根據「新黎明報」(Yeni Şafak)上個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有73.3%的土耳其人支持將聖索菲亞從博物館改回清真寺,其他不支持的民眾佔22.4%,而4.3%未表示意見🌱
⠀⠀⠀⠀⠀⠀⠀⠀⠀⠀⠀⠀
此外,萊拉也從土耳其人常用的社群平台觀察和分析,有將近7~8成的網友贊成這個改變!🌈 少數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則會引來這項政策支持者的「討論」🤭
⠀⠀⠀⠀⠀⠀⠀⠀⠀⠀⠀⠀
當地民眾認為,那是他們國內的事務,在有足夠的民意基礎之下,將聖索菲亞改回清真寺是當地人的自由和權利!🤔 對於這一點,大家怎麼看待呢?歡迎留言跟萊拉分享👇🏻
⠀⠀⠀⠀⠀⠀⠀⠀⠀⠀⠀⠀
最後,大家很關心的~究竟裡面的馬賽克鑲嵌畫會不會被破壞呢?答案是:不會!👏🏻 它會被完整保存並持續做修復🌟
⠀⠀⠀⠀⠀⠀⠀⠀⠀⠀⠀⠀
穆斯林要禮拜時會拉上簾幕,把四面的聖像遮住(穆斯林也跟隨耶穌,但不能偶像崇拜),禮拜結束後簾幕會再次被掀開,室內也跟著恢復原先教堂的樣貌!🌸
⠀⠀⠀⠀⠀⠀⠀⠀⠀⠀⠀⠀
對觀光客來說,日後的改變大概就是:參觀時間變成穆斯林禮拜以外的時間,入內不須支付門票(源自清真寺這類神聖殿堂不應對任何入內者收費的理念);由於是清真寺,進入參觀的女性大概也要戴頭巾了🌷 大家還習慣嗎?🥺
⠀⠀⠀⠀⠀⠀⠀⠀⠀⠀⠀⠀
影片來源: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07230043.aspx )
⠀⠀⠀⠀⠀⠀⠀⠀⠀⠀⠀⠀
- - -
⠀⠀⠀⠀⠀⠀⠀⠀⠀⠀⠀⠀
查看萊拉書單:https://reurl.cc/V6Y39n
訂閱萊拉頻道:https://reurl.cc/mn9YG7
聖索菲亞大教堂開放時間 在 嗨*我波卡,我的日記迷路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聞🇹🇷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將從博物館變成清真寺】
聖索菲亞博物館為全球最負盛名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見證一千多年來的基督教與伊斯蘭文明交匯
是全球少數曾是教堂、也是清真寺的宗教殿堂
從1930年代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追求政教分離的土耳其國父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
將它改為博物館
此後聖索菲亞一直肩負兩大宗教和平共處的象徵
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UNESCO)世界文化遺產。
但⋯⋯就在前幾天,7月10號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宣布
「聖索菲亞博物館」將改回清真寺用途
總統艾爾多安迫不及待下令將開放穆斯林參拜。
你以為只是個博物館改成清真寺有需要大驚小怪嗎?
如果你這麼想可就大錯特錯了!
「聖索菲亞博物館」無論在宗教與文化界都擁有不凡的地位
當然也與政治息息相關⋯⋯
有人認為這是總統艾爾多安想鞏固伊斯蘭教保守派勢力的手段
更有人擔心聖索菲亞博物館內無價的馬賽克聖像遭遇不測⋯⋯
甚至知名學者—倫敦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歷史系講師塔博特(Michael Talbot)表示:「他們要不要拿來當成清真寺,老實說我都不在乎,令人擔憂的是裡面的藝術史蹟,那不是土耳其的私產,而是全世界的遺產。」
但改成清真寺也不全都是壞處啦
原本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要支付價格不菲的門票
變成清真寺後就免費了
😂😂😂🤷🏻♀️🤷🏻♀️🤷🏻♀️
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阿波的土耳其自助行程+手繪日記看這裡喔👇👇
聖索菲亞大教堂開放時間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7/13
* 世界衛生組織星期天(12日)通報,全球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在24小時內增加23萬零370起,再創單日新高。
世衛:全球單日冠病例破23萬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0713-1068719…
*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迪士尼樂園重開和當地反戴口罩人士舉行示威集會的第二天,該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增加超過1萬5000起。
美佛州單日冠病例破1.5萬超越多國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0713-1068720…
* 【江西洪澇災害持續惡化 防汛應急升至最高級別】長江中下游省份江西昨早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最高級別的一級。該省從本月6日開始的洪澇災害已導致505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逾60億元人民幣。
當局預計省內、也是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將發生流域性大洪水,該湖水位近日以歷史罕見速度上漲,目前已超警戒線2.3米。
—圖1為被洪水圍困的鄱陽縣農村,房屋大都被淹沒一層樓的高度,原本高大的樹木,也只剩樹冠露出水面。
* 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表示,今天將派出10個工作組對梅雨期降雨量大、超汛限水庫數量多、發生重大險情、災害損失大等的重點防汛區域進行督導檢查。
湖北派出10個工作組對重點防汛區域開展督查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0713-1068748…
* 美國一艘軍艦發生爆炸並引發三級火警,艦上人員緊急疏散,18名軍人受輕傷。路透社:聖迭戈消防局表示,當地時間星期天(12日)早上8時30分(新加坡時間晚上11時30分),停泊在聖迭戈海軍基地的兩棲攻擊艦博諾姆·理查德號(USS Bonhomme Richard)爆炸並引發火患。
美軍艦爆炸起火 18軍人受輕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0713-1068721…
* 《華爾街日報》星期天(12日)報導在美中關係緊張升溫之際,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將對中國在香港推行國家安全法採取什麼反制行動,但是美國的選項並不多。
美媒:白宮可反制港版國安法的選項有限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0713-1068725…
* 香港泛民主派為期兩天的初選昨晚結束,統籌人之一、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稱,估計總票數超過60萬,形容創造了奇跡。初選結果最快今日黃昏或明日公佈。
港泛民初選 戴耀廷稱逾60萬人投票創造奇跡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0713-1068722…
* 香港泛民主派立法會初選投票昨晚結束,有份協調初選的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表示,高達61萬人參與投票,反映了初選的認受性和約束力相當強。
戴耀廷:61萬人初選投票終極和理非表態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0713-1068753…
* 出口民調顯示,波蘭現任總統杜達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以微弱優勢領先對手,目前尚不能確定誰將贏得選舉。
波蘭選舉:現任總統以微弱優勢領先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00713-1068739…
* 美國白宮顧問納瓦羅說,他預計總統川普將對中國抖音海外版(TikTok)和微信採取「強有力行動」,以回應中國利用這些工具對美國進行「訊息戰」。
納瓦羅:美預計將對TikTok微信採取強力行動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00713-1068724…
* 【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回教堂】土耳其大群回教徒10日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外禱告,慶祝這所建於六世紀的教堂將改為回教堂。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當天早前做出裁決,廢除了1934年聖索菲亞大教堂定為博物館的政令。總統埃爾多安隨後簽署法令時說,這裁決讓土耳其把大教堂的控制權移交給宗教局,將向回教徒重新開放。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教堂與附近的藍色回教堂與老王宮托普卡帕宮(Topkapi Palace)所組成的伊斯坦布爾文化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教科文組織對土耳其未經對話即更改教堂現狀深表遺憾。歐洲聯盟外事事務專員博雷利說,土耳其此舉令人遺憾。美國表示失望,國務院發言人說,美方期待土耳其公佈管理計劃,確保大教堂對參觀者保持開放。
* 【分析:英國或把華為當成與中國談判籌碼】英國上周對中國電訊設備供應商華為的態度急轉彎,傳出尋求最遲2025年移除國內5G網絡中的華為設備,華為在英國的命運將於明天由英國最高級別的安全官員揭曉。學者認為,英國在使用華為設備問題上正承受美國施壓,中英目前也因香港國安法和冠病疫情等問題交惡,華為因此再被波及。儘管短期前景悲觀,但不排除未來中英關係回暖時,英國再利用華為問題與中國討價還價,提供華為重返英國5G市場的可能。
* 【中國再遇多災之年】從年初冠病疫情暴發,到現在洪水泛濫,中國今年顯然又是一個多災之年。除了自然災害,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也遠比1998年更為險惡,眼下還看不到有任何改善的跡象。不過,目前中國社會並未出現恐慌情緒蔓延的狀況。這一方面因為中國比較成功地控制了冠病疫情。另一方面,中國綜合國力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已遠超1998年,公眾對克服洪災的信心遠勝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