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Somebody Sue/普通人的東吳12虎臣系列結束了。要把12位東吳武將從新的角度解析,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呀。為了紀念這不容易的系列,趁著最後一篇,咱也來說說我對12虎臣的看法,不過這一篇不算歷史探討,其實更像電玩三國志11的心得分享,所以大家也就輕鬆看吧。
光榮公司最新出品的三國志13我沒玩過,三國志7以前的系列我也沒玩過,所以雖然有欠公允,但我個人認為三國志11是我覺得最好玩的三國志系列作。
除了優秀的舌戰模式以及精緻的單挑模式(我當初玩12代,看到舌戰消失以及類似像是剪刀石頭布的單挑概念時,我當真想掐死這一代的製作人),以及內政跟作戰能同時進行(三國志12則回歸成作戰和平時是不同模式......製作人!你到底死哪裡去了?你確定這不是開倒車?),最讓我激動的,是三國志11創立了「特技」功能,也就是某些武將擁有特殊技能(而且通常還跟史實有高度契合)。像是在赤壁之戰大出風頭的周瑜,特技是讓火計傷害增加的「火神」,至於在小說中被尊為第一猛將的呂布,特技是「飛將」,不但面對武力低的武將施展戰法可以會心一擊(重點是遊戲初期根本沒有武力可以跟呂布抗衡的武將),還可以無視路上的阻礙亂竄。而劉備則是「遁走」,就是能在路上亂竄(也就是飛將的一半功能),想一想也挺寫實的,畢竟劉備老兄老打敗仗,但卻沒有被敵人俘虜過,當真很會逃。
東吳的12虎臣因為都是出色的將領(以下乾脆稱12猛將好了),所以每位都擁有特技,如果要我評價哪一位虎臣的戰鬥力最威猛,除了原先的武將數值(決定部隊防禦力的統率、決定攻擊力的武力、是否能迴避計謀的智力),特技的好用程度也是關鍵。
由於史實中的地理因素,還有小說中的描繪,歷代光榮三國志系列的東吳武將都擁有良好的水戰素質,但上了陸戰通常表現平平甚至很悲劇。所以如果以水陸兩棲都能發揮出強大戰力,12猛將中的甘寧會是最佳的選擇。除了戰力指數高(超過90的武力,以及不差的智力),而且擁有強大的特技-威風(削減對方20點氣力值,而如果沒有氣力值,部隊是無法發動戰法攻擊的),我認為是12猛將中最好用的一位。
可如果光論水戰,擁有「水神」特技的周泰可謂稱霸江面(水神的效果:發動水軍戰法可會心一擊)。由於周泰武力不俗(有破90),在陸戰也有一定戰力,甚至在遊戲中,周泰還可以廷游在江面往靠近陸地的敵人進攻,效果會比他在陸地牆上許多。不過回到歷史上的周泰,雖然是身經百戰,但要說他是強悍的「水神」,那未免過譽了(比較起來,三國志11另一位擁有相同特技的隱藏版古代武將,當真是水上無敵的代表,那就是鄭成功......诶?鄭成功是三國中的古代武將?)。
所以這時要為另一位12猛將中,在歷史上與周泰戰績差不多的蔣欽抱不平,因為他老兄除了數值略低於周泰,特技還只是「弓將」?唉~~~真是差太遠了。
12猛將中
蔣欽是弓將(武力比對方高時,發動弓兵戰法會心一擊)
陳武是戟將(武力比對方高時,發動戟兵戰法會心一擊)
韓當是水將(武力比對方高時,發動水軍戰法會心一擊)
這三位都可以在面對武力比他們低的對手展現攻擊力,但這幾位如果遇到S級武將則顯得很無力。舉個例,武力92的張遼就可以剋死他們的技能;而武力破90的武將雖然少,但跟這三位同時代的卻又不算稀缺(像是曹操的兒子-武力有90的曹彰,也可以剋死三位的任一位),導致這些實力不弱的猛將很難獲得高評價。這似乎好像也反應我們對東吳武將的初期認識:知道,但沒啥肯定。其實作為殺場老將,這些人均是出類拔萃之人,或許是因為沒有驚天動地的代表戰役使他們被後人肯定吧?
12猛將中,潘璋的能力不高,卻有異常好用的特技-捕緝(擊破對方部隊後可以把對方武將都抓起來)。這是一個超猛的技能,我就曾善用這技能,在一場戰役中抓了12個敵將,更利用攻城時的最後一擊抓走10多個將領。會有這個技能,當然是因為他抓獲武聖關羽,而和潘璋一起合力抓到關羽的東吳武將-馬忠,也擁有相同技能。話說潘璋及馬忠最近在《火鳳燎原》中,都在展現他們的抓人技能,不知是陳某老師和光榮公司英雄所見略同?還是他根本也受三國志11影響?這就不得而知了。
其他武將,老將黃蓋的特技是「火攻」(對智力低的武將施展火計必定成功),雖然符合史實,但因為他在遊戲中的智力偏低,導致特技不好發揮。年輕世代的凌統,武力在東吳是前段班,特技「掃蕩」(削減對方5點氣力值)雖然效果不大,但也算湊合,不過他跟韓當等三人相同,都是難以對戰S級武將。董襲的「推進」(江面上無視敵方部隊阻礙)可在水面上發揮,但上了陸路則顯得無力。而位居12猛將資歷之首的程普,特技是能夠增加徵兵量的「名聲」,雖然不錯用,但是他的數值拿來鎮守一城搞後勤很不賴,衝鋒陷陣則讓我覺得很無奈。
至於12猛將中的徐盛,我真是要說:「兄弟,你太委屈。」
徐盛的技能是「鐵壁」(對方使用夾擊時視為普通攻擊),這非常符合他在歷史上的表現。徐盛後來負責東吳首都─建業北方一帶的防禦,他常常以少擊多,讓曹魏雖有人數優勢,卻始終無法越雷池一步。這本該是強大防禦的展現,但很可惜的是,三國志11的夾擊其實威力並不強(與其用夾擊,還不如讓每支部隊施展戰法更有破壞性),所以電腦很少用夾擊,而我們這些玩家看到擁有「鐵壁」技能的武將也不會用夾擊,這就導致這個技能完全無用武之地,跟沒技能是差不多的。
所以我還是對徐盛說那句老話:「兄弟,你太委屈。」
說了這麼久,終於要談這最後一篇的主角─丁奉。
根據普通人的文章,12猛將各自有它們代表的時代,像是程普、黃蓋、韓當代表草創時期的孫堅時代,徐盛、潘璋則是孫權重用的將領,相比前三位算是資歷淺的學弟了。如果按此邏輯......丁奉根本是最菜的菜逼八。
因為丁奉年紀輕,雖然入行早,但前期基本上都是擔任副將,這個職位不得不說有些尷尬,要說不重要,畢竟是全軍的二號人物,要說重要,算功勞的時候卻是主將占最大宗,這就導致丁奉的前期挺黯淡無光的。
而在遊戲當中,丁奉大半時期在戰場上都顯得很無力,雖然他是東吳少數有陸戰優勢技能的將領(特技是「突襲」,施展普通攻擊時有50%的機會不會受到損傷),但他的武將數值卻非常B咖(統帥81、武力80、智力71、政治55、魅力56),在12猛將中當真是吊車尾的存在。
不過,丁奉有個優勢......長壽。擁有80歲壽命的他,在名將凋零的後期,能力值相對出眾,而且那時擁有特技的將領更是稀少,丁奉也終於成為東吳的擎天柱。
對應到現實,更是要感嘆丁奉不容易呀,且不說古代醫學的不發達,丁奉的作戰風格往往是親上火線浴血作戰,能在刀劍無眼的戰場中屢屢生還,這既是能力也是運氣(尤其是對比身中流矢而亡的龐統,以及一樣習慣身先士卒的夏侯淵)。
話說我是真的蠻希望三國志11有後期劇本的設置,雖然後期的將領少有會心一擊的快感,但少了太OP會破壞平衡的超強特技,反而有種更趨於真實的樂趣。
三國之所以持續活絡,這是歷代總有創作者不斷賦予新的活力,相較以往集中於蜀漢集團的討論及演義,近幾年,當初的邊緣人以及邊緣集團也獲得重視的機會,只是邊緣人的紀錄本來就少,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以及前人豐富的背景作品中寫出副有趣味的三國作品?那就讓我繼續期待及觀察下去吧。
【chat三國】十二虎臣爆裂戰士:小將老臣丁奉
強烈建議補完前情提要: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一等老將程普》http://0rz.tw/0k5T0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精實鐵男黃蓋》http://0rz.tw/DQT6Z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勤苦先鋒韓當》http://0rz.tw/OikS4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無私健將蔣欽》http://0rz.tw/2cL9a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至強肉盾周泰》http://0rz.tw/6fHI7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虎無犬子陳武》http://0rz.tw/HTP7P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水中勇蛟董襲》http://0rz.tw/Wwcos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錦帆奇人甘寧》(上)http://0rz.tw/cCNgr
《劉表黃祖陣線聯盟》http://0rz.tw/x20oO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錦帆奇人甘寧》(下)http://0rz.tw/gZMX6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熱血男兒凌統》http://0rz.tw/1qYVU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膽略好漢徐盛》http://0rz.tw/80tO4
《十二虎臣爆裂戰士:放浪強豪潘璋》http://0rz.tw/0pcnR
孫吳十二虎臣的漫長旅程,如今終於要來到最後一站了。
早在首篇的《十二虎臣爆裂戰士:一等老將程普》時,就以十二虎臣投身孫吳陣營的時間序和出身地,進行大概的分類。然而這樣的分類,多少也反映了孫氏三代政權領導重心轉移的軌跡。
早在孫堅發跡時,便為其效命的「虎之鐵衛」程普、黃蓋、韓當,雖然各自的家鄉不同,但他們同樣都是因為認同孫堅而投身軍旅,理所當然可視為孫吳政權興起的核心;到了孫策預備脫離袁術、南下江東之際,因地緣關係被孫策吸收的「淮泗敢死隊」蔣欽、周泰、陳武,則是孫氏三代在真正意義上躋身群雄之林的主力。
入主江東之後,孫策為了穩固統治,必須爭取當地人的支持,董襲(出身會稽郡)與凌統(出身吳郡)就扮演著協助孫氏立足江東的關鍵角色。統治情形趨於穩定的孫權時代,不管是因戰亂湧入許多外地人口的大環境因素,還是孫權有意想平衡淮泗人與江東人壟斷執政的狀況,各方豪傑如甘寧、徐盛、潘璋,都是孫權時代崛起的戰將,這三人的特徵就是有孫權當靠山,行事相較之下我行我素。
將十一位虎臣一個蘿蔔一個坑排列好後,接下來就剩最後一位虎臣-丁奉了。如果單就出身地而言,丁奉是廬江安豐人,與蔣欽、周泰、陳武同屬「淮泗敢死隊」系統。但有趣的是,丁奉是十二虎臣裡頭資歷最淺的,在他尚未獨當一面之前,曾經在許多將領麾下任事過,其中以甘寧、陸遜、潘璋作為代表,都不是淮泗出身。
也就是說,丁奉雖有淮泗人的身份,但他的仕途卻與淮泗毫無關聯,反而是跟江東本土派以及孫權提攜的外來派淵源較深。
要如何解釋丁奉淮泗、江東、外來三位一體,成份複雜的現象呢?這大概要從丁奉乃十二虎臣裡資歷最淺這項特點來切入。先說結論,丁奉根本不是跟其他十一虎臣同個世代的。當淮泗人跟隨孫策到江東打天下時,丁奉還在媽媽給我十塊的狀態,是故他的派系認同就沒有那麼清楚的分界。
這另外還可以從丁奉擔任過得武官職來作推論。丁奉首次獲封的正式武官職為偏將軍,而他過去的長官陸遜,是一直到呂蒙打算奇襲荊州前夕才就職偏將軍,所以我們可以判斷丁奉擔任偏將軍是在曹丕篡漢,甚至可以說在孫權稱吳王之後。
偏將軍這個職稱,在孫權稱吳王前後的地位差別很大。孫權稱吳王前的武官職是代理車騎將軍,偏將軍已經是孫權當時的資格所能授予的最高職務了,例如四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十二虎臣的韓當、黃蓋、董襲、凌統、潘璋等人,反正一定都是戰功彪炳或是位居要衝守務的將領。
孫權稱吳王之後,地位水漲船高,也能授予較高階的武官職,偏將軍自然就降成了孫吳政權作為提拔年輕將領的墊腳石,比方喜歡藏橘子的陸績、話多不償命的駱統等人。
如同上述推論,丁奉是在孫權稱吳王之後才擔任偏將軍的話,那他大約是在孫策入主江東之後才出生,丁奉或許得喊蔣欽、周泰、陳武這三位淮泗虎臣一聲叔叔伯伯了。小說《三國演義》裡,丁奉與另外一位虎臣徐盛時常出雙入對的現象,在真實歷史裡也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三國演義》讓丁奉提前登場的文學手法,與蜀漢的廖化類似。
孫吳政權裡姓丁的人不少,但除了丁奉之外,幾乎都是出身江東,而且都是孫吳後期才見於史籍,因此丁奉的出身大概也不怎麼樣,他的武將之路全憑真刀真槍,用血汗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來的。等到丁奉真正成為一個角色時,已經是孫亮即位的時代了,距離他擔任偏將軍至少已過了三十年。
丁奉的人生代表作,就發生在孫亮在位之時。當時丁奉隨同諸葛恪抵禦曹魏的進攻,丁奉在雪夜中率領三千壯士,脫下盔甲裸身持刀奇襲魏營,殺得魏軍措手不及。當Runninig Man投奔曹魏十二虎臣之一的韓當之子韓綜,便是死於這場奇襲。
熬了這麼久,總算媳婦熬成婆。爾後孫吳帝國的內憂外患,丁奉均參與其中。在孫休在位時期,丁奉成功剷除權臣孫綝,升任大將軍;孫吳的最後一任皇帝孫皓在位時期,丁奉更是登上了右大司馬一職,幾乎已是執孫吳武官之牛耳。
然而丁奉最終的結局不甚光彩,一說是他在成為孫吳帝國之棟樑後,變得狂妄自大;另一說則是孫皓懷疑他有對自己不利的意圖,總之在丁奉去世後,其家族都被孫皓強制遷徙到深山老林。
丁奉的一生見證了孫吳的興衰,他趁著孫吳的意氣風發而起,也隨著孫吳的江河日下而落。到了孫皓執政時期,孫吳政局混亂不堪,丁奉活著的時候尚能維持,在他去世之後,孫吳滅亡的命運也跟著一去不復返了。
說不定晚年的丁奉,會時不時向後生晚輩分享著以前那段孫吳群星薈萃的美好時光呢!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小說《三國演義》的定調,孫吳在民間的形象被嚴重小丑化。《三國演義》的四十九回中,提到諸葛亮成功借東風,周瑜深深畏懼諸葛亮的通天本領,因此派遣徐盛、丁奉前往捉拿。當然諸葛亮早已料到這點,預先吩咐趙雲前來接應。正當徐盛、丁奉駛船緊追在後時,其船帆被趙雲一箭射下。
不過民間另有一說,乃丁奉在追趕諸葛亮與趙雲途中,投擲飛石將諸葛亮座船船帆擊落,逼得趙雲慌忙將諸葛亮救出,棄船而逃。
丁奉這樣的神勇逸話,多少也為一路被打壓的孫吳,出了一口惡氣吧!
--------------------------
《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最終虎臣 天下大吉!
博客來|http://goo.gl/gLfXTx
金石堂|http://goo.gl/ZKCe0J
誠 品|http://goo.gl/MGUlkM
三 民|http://goo.gl/uYRVtu
讀冊生活|http://goo.gl/V98hv2
聖馬爾定周謀材評價 在 捷傑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長 #激推 被影評丹眼看電影看透透👀
「他們齊聚一堂,或拳打腳踢、或唇槍舌戰,簡直每一幕都可以做成一張梗圖(meme)。他們一本正經說幹話的崇高功力,讓人看了也拍案叫絕、大快人心。」
#大叔們的日常幹話正常發揮中🔜首周時刻表︰http://bit.ly/2qX2cMZ
《#史達林死了沒?》The Death of Stalin:
以笑鬧嘲諷進入那不忍直視的殘酷歷史
這部被俄國政府全面封殺的政治禁片《史達林死了沒?》,絕對是上一波獎季最被輕忽的高質量作品。這部片在去年底即承接著影展的廣大好評,於英國風光上映,後續也在當地獎季闖出不錯的成績:不僅在英國獨立電影獎入圍 13 項獎項(最終獲得最佳男配角、最佳選角等 4 項大獎),更在英國奧斯卡(BAFTA)入圍了最佳英國電影、最佳改編劇本等兩項指標性大獎。
一部以冷戰鐵幕之後的蘇聯政治角力為題材的黑色喜劇,竟能闖出如此名堂,更在爛番茄影評網上累積出 96% 高度一致性的好評價,其原創性、可看性、娛樂性,及電影意涵,自然是有其獨到之處。本片極盡可能地,用各種荒腔走板和令人發噱的方式,呈現出當時肅殺而慘烈的高壓獨裁政治氛圍,藉以端出一盤充滿各種衝突感卻也容易下嚥的黑色喜劇。
改編自法國的同名漫畫,故事環繞著蘇聯獨裁家史達林晚年至死後這段權力真空時期,各種政治角力的風雲暗湧。大家的歷史課本都有介紹過赫魯雪夫,卻鮮少告訴我們史達林之後,曾出過一名短暫的蘇聯領導人馬林科夫。而電影就把握了這段較不為人知的黑暗歷史,將之改編為一個類似《#八月心風暴》的家庭親情劇,又恰似《#我們的辦公室》這種辦公室日常劇碼的劇場感濃厚作品。
儘管角色眾多,政治歷史時局雜亂,但其實這部片異常淺顯易懂,劇情的前進動力取決於角色們之間的爭權奪利和爾虞我詐,各種官場上常見的阿諛奉承和暗中背刺全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在片中,我們可看到這幾位政府核心高層人物,被刻劃成一個個有勇無謀、見風轉舵、言不由衷的政治棋子,每個人都只是盡力在國家機器中稱職扮演他們的角色。每個人最大的願望,就只是能夠在這樣權力的遊戲中生存下去而已。而也就凸顯出政治這齣鬧戲,是充滿了如此多的無可奈何以及將錯就錯了。
本片為蘇格蘭導演 Armando Iannucci 第二部執導的長片。由牛津大學畢業的他,曾以電台和劇院起家,後以創作並編導美國 HBO 的政治喜劇影集《#副人之仁》(#Veep)一炮而紅。該劇目前已拿下 17 座艾美獎,飾演劇中副總統女主角的 Julia Louis-Dreyfus,也破記錄地連續六年獲頒艾美影后。因此,這名導演的喜劇功力早已圈了不少影迷(如我)。他擅長發掘各種符合角色的損人方式,不管是低俗謾罵或高端諷刺,創新多變的程度絕對是令人大開眼界。
導演作品中的另一個特色是他常透過群戲來激發演員集體即興的自由創作,在本片也不例外,因此角色之間的互動和喜劇節奏,可說是渾然天成、自然流露。導演也明智地決定不要求演員們以蘇聯腔的英文演出,除了避免了尷尬的刻板印象危機,也讓演員們的本色演出更加遊刃有餘。在卡司中雖然似乎沒有一線明星,但幾乎清一色都是硬底子劇場/電視演員,看著他們齊聚一堂,或拳打腳踢、或唇槍舌戰,簡直每一幕都可以做成一張梗圖(meme)。他們一本正經說幹話的崇高功力,讓人看了也拍案叫絕、大快人心。
主要角色包含史達林副手—馬林科夫、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赫魯雪夫,以及秘密警察首腦—貝利亞。懦弱而無能的政治傀儡馬林科夫,由《#透明家庭》的 Jeffrey Tambor 演出,他曾以此劇成為第一位獲艾美獎肯定的跨性別演出。碎嘴叨絮卻城府極深的赫魯雪夫,在這邊由《#海濱帝國》的知名美國演員 Steve Buscemi 突破性演出。角色比較單一的「反派」貝利亞,則是交由長年投入劇場的英國演員 Simon Russell Beale 詮釋,確實有帶出秘密警總的無情和扭曲。
另外亮眼的也包含曾飾演跩哥馬份的爸爸魯休思的 Jason Isaacs,這次以自己的蘇格蘭腔扮演起威風凜凜的元帥朱可夫將軍。史達林的兒女則分別由《#刺客任務:殺手47》、《#國土安全》的 Rupert Friend 及《#鳥人》、《#勝負反手拍》的 Andrea Riseborough 飾演,都是可圈可點的配角,特別是前者的醉漢形象,有別於過往帥氣冷靜的角色。
熟悉這位導演的影迷,對這部片絕對不會失望。他依然帶來了他拿手的政治洞見與針砭,以瘋狂的鬧劇情節烘托出更加瘋狂失控的政治現況。放眼現今世界的政治舞台,極端主義興起、政府公信瓦解,就連在台灣,最常被拿來描述政治的字眼,不外乎是作秀、演戲、口號。本片以極端的嘲諷,試圖戳破政治一直以來高居廟堂、神聖不可褻玩的表面假象。現實往往比虛構故事更加癲狂,在喧鬧的塵埃落定之後,警示意味也不言而喻。
電影以一場(造假)的音樂會作為開頭,也以眾角色們平靜觀賞一場音樂會作結,藉由精妙的安排,暗喻了這一派和諧之下僅是一場戲。那些官場腐敗、權謀勾結、反叛政變,在戲中成為了無哩頭的兒戲;那些政治迫害、逼供暗殺、白色恐怖,也只是作為笑點或成了尋常不過的背景活動;各種造假、酗酒、醜聞、性侵,更是刻意被淡化為片中的花絮。也許正是因為過去歷史(與現今仍在上演)的這些罪惡是如此不堪入目、不忍直視,才更適合以喜劇作為包裝;正如《#美麗人生》一樣,對於這些人性的醜惡,也許我們可以以另一種角度來切入,淡淡的哀愁也自然會帶出那歷史的重量。
-
The Death of Stalin #TheDeathofStalin
捷傑電影
台灣已於 4/27 上映
預告︰https://youtu.be/TGGJ4of8a9E
首週時刻表︰http://bit.ly/2qX2cMZ
上映戲院表:
台北|誠品電影院、信義威秀、喜樂時代、真善美
桃園|SBC星橋國際影城
台中|華威
台南|真善美
高雄|M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