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
核工業復興無望:中國核電增長不敵全球再生能源發展
自1992年起,由來自法國的能源政策獨立顧問Mycle Schneider創辦的能源資訊中心WISE-Paris,即出版了第一份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WNISR),WNISR今年同樣詳實提供各國核電廠營運狀況及國際主要核工業者的財務情形,以進一步指出核工業持續萎縮、逐步淘汰的趨勢,全球核能發電占比在1993年達到最高峰的17%後一路下滑,2015年時只剩下10.7%。報告更直指核能產業巨頭已處於經濟上的危機,而由再生能源發展取而代之。
巴黎協議中,162個提出自主預期減量貢獻(INDC)的國家當中,只有11個國家表示將以核能作為減碳方式之一,更只有6個國家表示將繼續擴大核能的使用(白俄羅斯﹑中國﹑印度﹑日本﹑土耳其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比之下,有144個國家提及再生能源發展,並有111個國家明確提出增加再生能源提升的政策。
年屆車諾比核災三十週年與福島核災五週年,本報告也針對汙染狀況、健康影響等關鍵資訊提出現況報告,以幫助大眾更全面理解核工業的真實代價。
原子能科學家公報(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編輯推薦-
「全球核能究竟增長或減少了多少?中國又佔了其中多少因素?哪國家正在淘汰核電、仍繼續擁抱的又是哪些國家?再生能源已經發展至什麼樣的程度?關於這些問題,以及更多其他重要的分析,都可以在這本我們認為關於核工業發展趨勢,最具權威性、最值得參考的資料來源之一-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當中,找到答案。」-Dan Drollette Jr
報告重點摘要:
■ 全球核電發電量增加1.3%,主要原因是中國核電發電量上升31%所致。
■ 2015年共有10座新的核電機組啟用,是自1990年來最多的一年,其中有8座位於中國,而所有今年啟用的機組均是在福島核災事件前興建的。
■ 2015年時,全球新增建的核電機組共有8個,其中有6個位於中國。
■ 中國在2015年花費了超過1000億美元投資再生能源,而花費在6個核電機組上的費用為180億美元。
■ 瑞典、日本、台灣、美國及瑞士共有8座核電廠將提前除役。
■ 在14個持續興建核電廠的國家中,有9個國家的所有核電工程均出現延宕,大部份已經延宕超過數年,有6個計畫超過10年,3個計畫更超過30年。中國正在興建中的21個機組中至少就有10個遭遇工程延宕的情況。
■ 除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白俄羅斯外,其他所有潛在新興核電發展國家均決定延後核電廠的興建計畫,當中智利決定暫停興建,印尼則已宣布放棄核電計畫。
■ 阿海琺(AREVA)在這5年間一共虧損110億美元,法國政府決定提供56億歐元紓困教助該公司。其股價相較於2007年的最高點已下跌了95%。而擁有多個核電廠的法國國營電業EDF其負債亦達到415億美元,信用評等議被標普調降。而與EDF合夥投資英國希克利角C核電廠的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CGN)的股價自2015年7月以來也下跌60%。
■ 綜觀全球,風力發電發電量增長17%,太陽能發電量則上升33%,核能發電量僅增加1.3%。
■ 巴西、中國、印度、日本和荷蘭等國,其國內的風力發電已超越核電發電量。
中文版摘要全文|https://goo.gl/p2L6t7
英文版摘要全文|https://goo.gl/SZzvWo
英文版報告全文|https://goo.gl/xOk7uc
報告摘要中文翻譯: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支持綠盟持續推動能源議題研究及教育,加入定期定額認養人
ppt.cc/89Z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