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好過夜
#夜譚十大建設:第一夜
高雄好過夜又來啦,這次我們請到的深夜說書人是一位電影人,但今夜,不談創作、絕無虛構,我們請到柏惟連續一週來講講高雄與台灣的老故事。
文/ 三民惟新 陳柏惟
最近臉書上流傳一段傳說:「十大建設只有核電廠跟國道一號是新蓋的,其他八大都是日本時代就蓋好了放著30年才整理一下,剪綵當成他們做的。」
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先吊個胃口,慢慢來跟大家談談所謂的「十大建設」從何而來,中間又有怎樣的玄機。
「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這句蔣經國的名言,幾乎被奉為「先知的教誨」一樣廣為流傳。但在十大建設推出的1973年,在台灣的中國國民黨政府,比較擔心的應該是還有沒有明天。
1969年9月16日,蔣介石在陽明山車禍重傷後,胸腔遭撞擊,從此元氣大傷,大多臥病在床。「太子」經國加速接班。然而,國際情勢卻讓中國國民黨感受越來越大的壓力,1971年,多次拒絕雙重代表、自找死路的「中華民國」終於退出聯合國;1973年10月,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造成全球經濟不景氣,台灣也陷入經濟危機。
當時任行政院長,也是中國國民黨政權實質行政首腦的蔣經國,為了提振經濟,在11月12日中國國民黨四中全會,發表5年內將完成「9項國家重要建設」。
●疑,十項建設怎麼少了一項?
原來,當時的九大建設,並不包含已經動工的核電廠在內。但其實大部份的建設,例如中船、中鋼、中油、鐵路電氣化、機場、台中港等,均已計畫多年,十大建設可以說是以類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方式加速推動,而非全然創新。
不過太子在黨大會上慷慨宣言,下面的官員們卻是膽戰心驚。財政部長李國鼎在口述歷史中,自述事前對「十大建設」一無所知,雖然後來全力配合籌款,但在也以「好大喜功」、「歪打正著」形容這種公共建設。
誠然,蔣經國在經濟危機時,加碼舉債投資基礎建設來緩解經濟壓力的方式,不過是「擴大內需」凱恩斯經濟學的延伸。但同樣的政策,在使用獨裁的方式決策下,某個政黨歌頌為英明聖武;但爾後用民主方式決策時,同一個政黨則是罵成債留子孫,一無是處。
不過,不論殖民或獨裁,要評價都不能用扁平化的單純好壞來帶過。我們還是先平心靜氣下來,一一看這十大建設的內容吧。
在十大建設中,有五項和高雄沾得上邊,包含三大重工事業中油、中船、中鋼,以及兩項貫穿全台的交通動脈鐵路電氣化和高速公路。
說來話長,今天我們從源頭最古老的一項:鐵路電氣化說起。
●晚了一甲子的台灣鐵路電氣化
縱貫鐵路電氣化的討論出現的非常早,早在1908年全線通車時,就已經有輿論提到。當時,鐵路電氣化的技術已經實現將近30年,日本也已有京都等地行駛路面電車,一般鐵道也有甲武鐵道已完成電氣化,並正準備推行幹線鐵道電氣化的工程,技術已經不成問題。
而當時日本殖民政府在全台有築港、灌溉、鐵道等十六年計畫之大事業,加上臺灣發展水力發電如日月潭電廠,足夠供應全台鐵道電氣化之能源所需,因此多有時論認為應該從部分電氣化開始實行,台北-基隆、台北-淡水、打狗-台南以及台中-苗栗區間都曾被提及。
然而,最大的障礙還是經費,昭和初年,曾經估計過台灣鐵道全部電氣化的經費大概需要2700萬元左右,幾乎是總督府年度預算一半。其中,一台電氣機關車造價約是蒸汽機關車五倍,且鐵道部擔心若天然災害時全台輸電網被破壞,應變困難。從1924年鐵道部速水技師就在日日新報上撰文表示「本島鐵道之電化,前途尚屬遼遠」可見,官方對於電氣化疑慮仍多。
1930年代,鐵道部先行引進機動化、不需大型機車頭的汽油機動車,在全台各地開行載客服務。這種可以單節行駛、加速度快、速度最快達每小時80公里、又沒有油煙的火車頗受歡迎,因此總督府有進一步引入柴電車組(DEMU)取代蒸汽火車的計畫。此種從蒸汽-燃油-再到電氣化的發展,和台灣戰後的狀況其實已相符。但因1930年代末日本進入戰時體制,且石油取得日漸困難,因而柴電化有沒有繼續推行,而在太平洋戰爭時期,縱貫鐵路更被美軍的戰略轟炸破壞個嚴重,需要一段時間復原。
戰後,在國民政府殖民時期之下,臺鐵技術的後援從日本變成美國,1960年代,利用美援更新車輛與提升路線等級,同時也推動柴油化,相當於完成了1930年代日本因戰爭未完成的計畫。
但在經濟快速成長下,因蒸汽、柴油機關車動力輸出不足、數量也不夠,造成嚴重誤點等服務能力低落現象,因此在1973年起,以邊營運邊施工方式,在6年內完成縱貫鐵路全程電氣化工程,直到1979年全線完工。
●台鐵電氣化了還是台鐵
電氣化完工後,台鐵陸續引入美國奇異公司E200型、E300型電力機車以及EMU-100等新列車組,成了筆者從小到大對台鐵的主要回憶。然而,1980年代台鐵多次重大事故,以及電氣化後仍未改善並每況愈下的服務水準,讓台鐵在城際與通勤客運均逐漸被公路運輸所取代,貨運也在公路普及下節節敗退,讓台鐵虧損日益增加,陷入了軌道運輸的黑暗時期。
當時在國土軌道規劃中,中央政府僅重視台鐵「南北大動脈客貨運」角色,而未充分掌握快速城市化下,不同國土層級的運輸需求,因而不論產業支線或市郊支線均只能廢線,僅淡水與北投線原路廊改建為捷運,較早廢線的新店線則在旁興建平行捷運路線,和日本朝向通勤鐵路捷運化、立體化的原地升級、直通運轉概念大不同。兩國鐵道發展對比下,顯然是目光短淺了。
好啦,這一項建設,似乎符合了中國殖民政府只是承襲日本殖民政府規劃的說法,那麼其他的建設是否也是如此? 還是會有新突破呢?
想必大家看到這邊已經頭昏眼花,那麼早點睡覺,我們明天見!
#高雄 #十大建設 #鐵路電氣化
聯合化工評價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屠呦呦在諾獎報告會演講:中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已經抵達瑞典並將於10日出席諾貝爾頒獎典禮。當地時間12月7日下午,屠呦呦在卡洛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用中文做題為《青蒿素的發現 中國傳統醫學對世界的禮物》的演講,由翻譯進行同聲傳譯。
屠呦呦在演講中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演講全文如下: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獲獎者,女士們,先生們:
今天我極為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
在報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對全體中國科學家團隊的嘉獎和鼓勵。在短短的幾天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熱情,在此我一併表示感謝。
謝謝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貝爾)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剛剛所做的精彩報告。我現在要說的是四十年前,在艱苦的環境下,中國科學家努力奮鬥從中醫藥中尋找抗瘧新藥的故事。
關於青蒿素的發現過程,大家可能已經在很多報導中看到過。在此,我只做一個概要的介紹。這是中醫研究院抗瘧藥研究團隊當年的簡要工作總結,其中藍底標示的是本院團隊完成的工作,白底標示的是全國其他協作團隊完成的工作。 藍底向白底過渡標示既有本院也有協作單位參加的工作。
中藥研究所團隊於1969年開始抗瘧中藥研究。經過大量的反復篩選工作後,1971年起工作重點集中於中藥青蒿。又經過很多次失敗後,1971年9月,重新設計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溫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後用堿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製備樣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標號191#的樣品,以1.0克/公斤體重的劑量,連續3天,口服給藥,鼠瘧藥效評價顯示抑制率達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瘧實驗,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結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瘧藥效的突破,是發現青蒿素的關鍵。
1972年8至10月,我們開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臨床研究,30例惡性瘧和間日瘧病人全部顯效。同年11月,從該部位中成功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化合物的結晶,後命名為“青蒿素”。
1972年12月開始對青蒿素的化學結構進行探索,通過元素分析、光譜測定、質譜及旋光分析等技術手段,確定化合物分子式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確了青蒿素為不含氮的倍半萜類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經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分析化學室進一步覆核了分子式等有關資料。1974年起,與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繼開展了青蒿素結構協作研究的工作。最終經X光衍射確定了青蒿素的結構。確認青蒿素是含有過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內酯。立體結構於1977年在中國的科學通報發表,並被化學文摘收錄。
1973年起,為研究青蒿素結構中的功能基團而製備衍生物。經硼氫化鈉還原反應,證實青蒿素結構中羰基的存在,發明瞭雙氫青蒿素。經構效關係研究:明確青蒿素結構中的過氧基團是抗瘧活性基團,部分雙氫青蒿素羥基衍生物的鼠瘧效價也有所提高。
這裡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雙氫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結構。直到現在,除此類型之外,其他結構類型的青蒿素衍生物還沒有用於臨床的報導。
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衛生部新藥證書。於1992年再獲得雙氫青蒿素新藥證書。該藥臨床藥效高於青蒿素10倍,進一步體現了青蒿素類藥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點。
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聯合國計畫開發署在北京聯合召開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第四次會議,有關青蒿素及其臨床應用的一系列報告在會上引發熱烈反響。我的報告是“青蒿素的化學研究”。上世紀80年代,數千例中國的瘧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療。
聽完這段介紹,大家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一段普通的藥物發現過程。但是,當年從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沿用歷史的中藥青蒿中發掘出青蒿素的歷程卻相當艱辛。
目標明確、堅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參加全國“523”抗擊瘧疾研究項目。經院領導研究決定,我被指令負責並組建“523”項目課題組,承擔抗瘧中藥的研發。這一專案在當時屬於保密的重點軍工專案。對於一個年輕科研人員,有機會接受如此重任,我體會到了國家對我的信任,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巨。我決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盡全力完成任務!
學科交叉為研究發現成功提供了準備。這是我剛到中藥研究所的照片,左側是著名生藥學家樓之岑,他指導我鑒別藥材。從1959年到1962年,我參加西醫學習中醫班,系統學習了中醫藥知識。化學家路易˙帕斯特說過“機會垂青有準備的人”。古語說:凡是過去,皆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種準備。當抗瘧項目給我機遇的時候,西學中的序曲為我從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準備。
資訊收集、準確解析是研究發現成功的基礎。接受任務後,我收集整理歷代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並收集他們用於防治瘧疾的方劑和中藥、同時調閱大量民間方藥。在彙集了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2000餘內服、外用方藥的基礎上,編寫了以640種中藥為主的《瘧疾單驗方集》。正是這些資訊的收集和解析鑄就了青蒿素髮現的基礎,也是中藥新藥研究有別於一般植物藥研發的地方。
關鍵的文獻啟示。當年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西元3-4世紀)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
關於青蒿入藥,最早見於馬王堆三號漢墓的帛書《五十二病方》,其後的《神農本草經》、《補遺雷公炮製便覽》、《本草綱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記載。然而,古籍雖多,確都沒有明確青蒿的植物分類品種。當年青蒿資源品種混亂,藥典收載了2個品種,還有4個其他的混淆品種也在使用。後續深入研究發現:僅Artemisia annua L.一種含有青蒿素,抗瘧有效。這樣客觀上就增加了發現青蒿素的難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並不高,還有藥用部位、產地、採收季節、純化工藝的影響,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確實來之不易。中國傳統中醫藥是一個豐富的寶藏,值得我們多加思考,發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堅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國的科研條件比較差,為供應足夠的青蒿有效部位用於臨床,我們曾用水缸作為提取容器。由於缺乏通風設備,又接觸大量有機溶劑,導致一些科研人員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影響。為了儘快上臨床,在動物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我和科研團隊成員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確保臨床病人的安全。當青蒿素片劑臨床試用效果不理想時,經過努力堅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終查明是崩解度的問題。改用青蒿素單體膠囊,從而及時證實了青蒿素的抗瘧療效。
團隊精神,無私合作加速科學發現轉化成有效藥物。1972年3月8日,全國523辦公室在南京召開抗瘧藥物專業會議,我代表中藥所在會上報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對鼠瘧、猴瘧的結果,受到會議極大關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會議上,我報告了30例臨床全部顯效的結果。從此,拉開了青蒿抗瘧研究全國大協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謝當年從事523抗瘧研究的中醫科學院團隊全體成員,銘記他們在青蒿素研究、發現與應用中的積極投入與突出貢獻。感謝全國523專案單位的通力協作,包括山東省中藥研究所、雲南省藥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廣州中醫藥大學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等,我衷心祝賀協作單位同行們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對瘧疾患者的熱誠服務。對於全國523辦公室在組織抗瘧專案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誠摯的敬意。沒有大家無私合作的團隊精神,我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將青蒿素貢獻給世界。
瘧疾對於世界公共衛生依然是個嚴重挑戰。WHO總幹事陳馮富珍在談到控制瘧疾時有過這樣的評價,在減少瘧疾病例與死亡方面,全球範圍內正在取得的成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雖然如此,據統計,全球97個國家與地區的33億人口仍在遭遇瘧疾的威脅,其中12億人生活在高危區域,這些區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於1/1000。統計資料表明,2013年全球瘧疾患者約為1億9千8百萬,瘧疾導致的死亡人數約為58萬,其中78%是5歲以下的兒童。90%的瘧疾死亡病例發生在重災區非洲。70% 的非洲瘧疾患者應用青蒿素複方藥物治療(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但是,得不到ACTs 治療的瘧疾患兒仍達5千6百萬到6千9百萬之多。
瘧原蟲對於青蒿素和其他抗瘧藥的抗藥性。在大湄公河地區,包括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惡性瘧原蟲已經出現對於青蒿素的抗藥性。在柬埔寨-泰國邊境的許多地區,惡性瘧原蟲已經對絕大多數抗瘧藥產生抗藥性。請看今年報告的對於青蒿素抗藥性的分佈圖,紅色與黑色提示當地的惡性瘧原蟲出現抗藥性。可見,不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藥性,在非洲少數地區也出現了抗藥性。這些情況都是嚴重的警示。
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遏制青蒿素抗藥性的全球計畫。這項計畫出臺的目的是保護ACTs對於惡性瘧疾的有效性。鑒於青蒿素的抗藥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證實,擴散的潛在威脅也正在考察之中。參與該計畫的100多位專家們認為,在青蒿素抗藥性傳播到高感染地區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藥性的機會其實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藥性的任務迫在眉睫。為保護ACTs對於惡性瘧疾的有效性,我誠摯希望全球抗瘧工作者認真執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藥性的全球計畫。
在結束之前,我想再談一點中醫藥。“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藥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大自然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資源,醫藥學研究者可以從中開發新藥。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最後,我想與各位分享一首我國唐代有名的詩篇,王之渙所寫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請各位有機會時更上一層樓, 去領略中國文化的魅力,發現蘊涵於傳統中醫藥中的寶藏!
衷心感謝在青蒿素髮現、研究、和應用中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內外同事們、同行們和朋友們!
深深感謝家人的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謝各位前來參會!
謝謝大家!
聯合化工評價 在 巴小智的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了表達對 好友 胖子俺 的重視! 將這篇 曠世鉅作 在星期日晚上八點檔強力放送.如果網友按讚次數沒達400個?為了不讓這麼優秀文章白白浪費,將不會再貼出更精彩的下集.
Andy KAu 偶對你很不錯吧?呵呵...
巴小智
***********************************
Andy Kau
巴兄,俺這篇文章曾同步發表於績優股跟浩民兄的封閉社團,可能有部分粉絲團的朋友已經看過了,還請巴兄您批評指導
-\-\-\-\-\-\-\-\-\-\-\-\-\-\-\-\-\-\-\-\-\-\-\-\-\-\-\-\-\-\-\-\-\-\-\-\-\-\-\-\-
上集
本來上半年想跟大家分享俺讀香港投資聞人曹仁超著作的一些心得感想 , 但是前陣子艾倫兄的網誌因故離其出事旋即復活 , 讓胖子俺對吸收投資理財資訊的方式及演進 , 心裡很有些想法故事及回憶 ..
N年前 , 胖子俺高中時讀了一篇天下雜誌裡的一篇文章 “ 天下弔詭 “ , 老實說 , 內容講了啥 , 俺早就忘得一乾二淨一蹋糊塗 , 但是看了那篇文章後開啟了俺除了麥可喬丹和一文錢以外的眼界 , 世界突然除了喬丹幾代外變得無限寬廣 , 開啟了俺對投資理財的天眼 , 後來大學時期足歲後開始股市人生的不歸路 .
剛開始沉淪而不自知時 , 俺會去買四季報回來 , 從頭到尾翻了一遍 , 記得當時四季報還有公司的評價等級 , 俺的第一支看四季報買的股票 “ 紐X鋼鐵 “ , 便宜(好像五塊多吧)評價也不錯 , 剛買的時候真的有小漲 , 後來俺也忘了不確定是不是阿輝伯的兩國論還是啥 , 只知道俺的倚天傳訊王裡的走勢那一陣子很是單純有具有霸氣的一路往下 , 最後就下市了 , 俺股市人生的處女秀煙火如此短暫絢爛 , 原來錯誤及一昧的相信自己看到的媒體訊息的代價 , 是第一次投資就買到下市的股票 .
一定是四季報的資訊太慢了 , 所以俺的資訊才會慢人家一步 , 當時的晚報有聯合跟中時的樣子 , 裡面有財經版 , 會有當日的股市收盤新聞 , 然後內頁的下方還有 “ 精選股 “ , 嘿嘿 , 看到關鍵字了嗎 , 雖然一份晚報只要十元 , 但俺小時候就知道甚麼該花甚麼不該花 , 錢要花在刀口上的道理 , 俺當時都會到整個城市都是你的化工廠買一瓶純喫茶 , 然後裝模作樣的移到報架區附近 , 迅速拿起晚報 , 頭版夾到左手腋下 , 右腋也夾緊 , 迅速拿出財經版 , 財經版還不能完全攤開(這樣太沒品了) , 大概將財經頭版打開45度角 , 就能瞇到今日的精選股了 , 俺還會順便瀏覽前十大買賣個股資訊 , 然後自以為對明日戰情心裡有譜的放下(回)報紙 , 心滿意足地拿著15塊的純喫茶(賺了2份報紙20塊)回家
當時好像還有一種叫財訊的晚報 , 一份35塊 , 工讀生會將財訊放在身後的櫃檯 , 只容你摳摳購買不容你的手隨意翻閱 , 俺花了好大功夫 , 在深夜特定時段出現購買同種特定商品(純喫茶) , 加上時不時噓寒問暖 , 才跟大夜班的工讀生攀上交情 , 不但看到免費的財訊 , 還吃了很多報廢商品(握拳 , 之前的投資一口氣賺回來) , 第一次看到財訊 , 以俺當時的青澀 , 讀起頭版或2頁的長篇文章 , 讀得有些吃力 , 很多名詞還是回家上網才知道 , 報紙裡有一版厚厚的都是線圖 , 俺當時自比為基本面派的 , 往往掠過不看 .
因著天時地利之便 , 開始涉獵工商跟經濟兩報 , 透過讀報及內裡的財經版 , 慢慢打底投資理財的基本功 , 由於當時身邊的友人不時尚投資理財的話題 , 能跟俺同好的沒幾個同學 , 當時時尚的話題是去哪聯誼 , 打工時薪比較高 , 比較輕鬆 , 還是去台北哪間店比較好玩好吃 , 因此 , 俺的投資初始的那些年就停留在四季報 , 偷看報 , 及一些財經雜誌 , 因為後來俺也加入打工族的行列 , 舉凡當時台北市的大飯店俺大概有七成以上都去打工過了 , 也吃一堆魚翅燕窩 , 鮑魚 , 蟹鉗等佳餚 , 還有一堆霸費的菜色 , 造成俺今日身材的回不去(離題了) , 因為太認真課外事務 , 所以當時流行的BBS啥的 , 俺反而錯過了 , 沒能在當時便開始網路世界的練功 .
退伍後 , 到某廣告公司上班(俺小時候一度以台灣巴菲特自居 , 所以當兵時很是努力讀書考上了些金融證照 , 還以為俺可以在金融界發光發亮發紫 , 結果……唉 , 只是老兵愛碎念) , 當時俺開始深度網路中毒 , 每天都會在聚財網(俺第一個知道的財經網站)徘迴 , 早中晚都要上來讀文章 , 然後由此連結到整個網路世界 , 開始知道刀疤老二 , 處女座 , 開始知道期權 , 開始知道金融操作順遂以後可以提升到甚麼樣的境界 , 甚麼樣的物質生活 , 記得當時在聚網還跟楚狂人兄聊天過 , 看著當時的狂人兄住豪宅擁美妻開名車還買名錶, 讓俺這種初級生看了都會想握拳亦若是(一直在握拳)(狂人兄爭議的事在此不表) ; 從文字的世界 , 好像飛到沒有界線的想像空間 , 當俺讀到刀疤在大肚山上眺望山下夜景時 , 彷彿自己也飛到那樣的時空背景 , 遙望眼前山下滿是燈火燦爛的夜景與星空輝映 , 用另一種胸襟 , 去讀風報比 , 去咒罵那個不敢拿幾百點利潤出來壓注的人 ; 在聚網認識頑童阿伯改變開啟了俺對投資理財的另一層視野 , 雖然俺當時不知道 , 日後卻慢慢潛移默化俺的思考 .
當聚網開始朝出版發展時 , 俺也因緣際會來到傳說中的不到01不知道自己窮的M01 , 在那遇到了幾位也上過智富的朋友 , 香吉士兄讓俺一腳踏進中華電信的世界 , 讓俺得以在當時買到難得跌停板的中華電信 , 然後一直存零股到現在 , 還有7X的聚陽等 , 後來因為網路小黑 , 當時熟識的朋友因而轉到噗浪 , 俺忘記密碼而跟這些朋友失聯 .
兩年前吧 , 死性不改地在超商翻閱智富時 , 才因故加入臉書財經社團 , 開始又知道原來臉書還有這個功能 , 俺之前一直以為臉書就是偷菜聊天的地方 , 加入第一個財經社團後 , 才發現自己以前都像是盲人摸象或是以井窺天般的金融操作 , 當看到巴兄或是艾倫兄尼莫兄等等等前輩 , 言之有物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後 , 半澤兄有夢姐努力做功課參與的態度 , 俺才發現自己一路走來的好像只是一篇自以為是的故事 , 後來加入了夢想家等社團後 , 開始修正了俺很多過去以為良窳的操作方法 , 慢慢從心態開始修練 , 嗯 , 艾倫兄的得而復失 , 也讓俺回憶了十幾年來股市資訊的取得與過往 .
由於太過長舌 , 已經超過兩千字 , 來到人體看廢文的極限 , 所以 , 俺從我們的股票投資 , 夢想家 , 及艾倫兄那邊的成長 , 想知道廢文能廢到甚麼樣的程度 , 留待下回分曉 . ((( 辛苦大家的眼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