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之路】電機系vs資工系 到底哪裡不一樣?
這幾天被敲碗詢問的問題,
就是「電機系和資工系到底哪裡不一樣?」
欸對,老實說,其實我高中時也不是很清楚,
讀完4年電資系(電機資訊學士班),
電機系和資工系的課也幾乎修過一遍,
就讓我來跟大家說個明白吧。
就產業而言,電機與資工就像是相依共存的雙子星(binary star),缺一不可。
事實上,許多高科技產業最後決勝的關鍵:都在於資訊科技。
聯發科的董事長就曾表示:
「台灣 IC 設計業最大的問題是系統整合能力不足,
成為未來發展系統單晶片(SOC)的弱點」
系統整合的重要元素就是資訊科技。
#電機系
1. 電機範疇偏硬體設施,主要有IC晶片、大型積體電路、電路板等等。
2. 台灣科技業多以硬體為主,電機系主要培養的就是硬體人才,電機範疇廣,所以畢業後工作的確相對好找。
3. 電機系的出路主要以竹科為主,像是台積電、聯發科等等年薪百萬的大公司。
#資工系
1. 資工範疇偏軟體設施,不管未來的電腦介面如何變化,程式的基本架構還是一樣,只要程式邏輯觀念夠好,學習任何程式語言都很好上手。
2. 硬體設施不斷改變,大家搶著從 #機械系、#電機系 挖人才。
而軟體的設計與應用卻差異不大,從最初的組合語言,LIPS,ADA演變到第一個物件導向程式設計FORTUNE,到現在熱門的C++ 、跨平台APP常用的JAVA,雖然程式語言改變很多,但基本的程式基本上都大同小異。
而當被問到讀電機、還是讀資工的 #薪水 比較好,
可能就得看每個人研究的領域與能力了。
【訂閱Johntool-工具王阿璋instagram ↓↓↓】
► https://www.instagram.com/johntooltw/
收到更多 #工程師之路 #不務正業工程師 系列!
#不務正業工程師 #工程師 #自媒體 #軟體工程師 #Coding
#資工 #資工系 #電機 #電機系 #電資系 #機械系 #理工科系 #選系 #大學選系
#C++ #跨平台APP #JAVA
#分享 #心路歷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聯發科 機械系 在 Johntool-工具王阿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程師之路】讀完資工 為什麼不當工程師?
你,也夢想進入資工系嗎?
在大學裡,總有幾個科系是特別受大眾喜愛的,
包括資工、電機、機械等,
往往還被貼上了「科技新貴」、「收入好」的各式標籤。
電資系畢業的我,
身邊的同學、朋友們都進入了台積電、聯發科,
成為人人稱羨、年薪百萬的工程師,
而我,毅然決然成為 #不務正業工程師,
也開啟了 #自由工作者 之路。
當然,那樣的生活、我也曾經嚮往過,
但讀完了4年的電資系,
為什麼我選擇不當工程師?
✔生活品質
「我想要什麼樣的工作與生活?」
說到工程師,
加班工作是家常便飯,準時下班則是天方夜譚,
除了超時工作,生活品質差、工作壓力大,
我也不想成為「爆肝」一族。
✔工作熱忱
唸資工系不等同於未來就要當工程師,
Coding 是資工系必備技能沒錯,
但對我而言,它就只是其中一種謀生工具。
技術是讓你活下去的東西,
但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有熱忱、
覺得可以當終身職的事情。
例如現在,寫寫部落格、教學網站就是我最有興趣的事。
✔生涯規劃
你呢,有沒有常聽到,
「讀這個系之後出社會就是要當XXX啦。」
雖然不當工程師,
但資工系帶給我的絕不只有程式專業,
更多的是不斷去探究問題的邏輯思維,
人生這麼漫長,何必因為讀了資工系,而把自己侷限在某種職業呢?
告訴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做出不會後悔的生涯規劃。
【訂閱Johntool-工具王阿璋instagram ↓↓↓】
► https://www.instagram.com/johntooltw/
收到更多 #工程師之路 #不務正業工程師 系列!
#不務正業工程師 #工程師 #軟體工程師 #Coding
#資工 #資工系 #電機系 #機械系
#生活品質 #工作熱忱 #生涯規劃
#分享 #心路歷程 #轉職 #程式
聯發科 機械系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物感測晶片加上演算法、智慧型手機60秒量血壓】
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
With Biosensor Chips and Algorithms, Smartphones can Measure Blood Pressures in 60 Seconds.
聯發科技、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跨界合作,健康資訊一手掌握
聯發科技自2011年起攜手臺灣大學、臺大醫院共同投入一系列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持續於醫療領域研發創新。三方合作近期再達新里程碑,透過生物感測晶片與演算法,可協助消費者長期監測血壓趨勢,即時掌握個人健康狀況,進而提早預警高血壓病況,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高血壓性疾病為全球排名十大死因之一,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過去十年增加三倍,以台灣成年人口來說,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更已超越癌症,成為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高血壓因無明顯症狀,常被民眾忽略,而在血壓檢測方面也面臨無法定期量測及硬體設備不便利等問題,無法即時掌握病況。
利用手持或穿戴裝置來監測血壓,將可大幅減少量測不便的問題。聯發科技開發了血壓趨勢估測的演算法,經由實際超過一萬筆資料的分析顯示,可覆蓋超過八成使用者的適用範圍。聯發科技的MediaTek Sensio™ 智慧健康解決方案之中已經加入此功能,隨著終端產品上市將可嘉惠消費者;而透過臺灣大學電機系呂學士教授、機械系楊耀州教授與臺大醫院心臟內科王宗道醫師的團隊共同研究,也確認利用脈搏波傳遞時間與其他參數結合進行估算,的確可連續監控血壓的趨勢。
參與此研發的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醫師表示:「個人健康管理是未來的醫療趨勢,我們很高興聯發科技長期以來對台灣醫療領域的關注,投入資源與台大醫院、台灣大學攜手合作協助研發創新,未來民眾可透過手機或者皮膚貼片即可持續監測血壓趨勢。甚至高血壓邊緣值的患者若能妥善控制血壓,就能降低腦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聯發科技無線通訊事業群總經理李宗霖表示:「聯發科技致力於推動半導體晶片技術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看準醫療界對於可攜式、便利的血壓趨勢監測有著極大的需求,期盼藉由此次與臺灣大學、臺大醫院的合作研究進一步深化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的價值,朝向智慧醫療的願景邁進。」
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博士指出:「隨著可攜式、穿戴式裝置的普及所產生的巨量量測數據在實務上不能完全依靠人力判讀,聯發科技使用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的技術,讓每筆量測資料都能發揮價值,除了能幫助使用者做健康管理,也能幫助醫師對疾病的診斷,進而增進民眾的生活品質。做為一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聯發科技會持續投入先進技術的研發來提升及豐富大眾的生活。」
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的跨界研究團隊將持續合作,以優化與驗證演算法為目標,同步展臨床研究。未來裝置製造商將可利用MediaTek Sensio™智慧健康解決方案,開發包括服藥提醒、血壓警示、緊急呼救等各種個人健康管理應用程式與生理監控貼片等周邊配件,幫助更多消費者有效管理其個人健康,對未來的血壓管理與治療帶來全面性的創新應用。
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mediatek.com
===
Since 2011, MediaTek, NTU, and NTU Hospital have collaborated in developing a series of innovative, electronic medical technologies. Recently, the three partners have reached a new milestone i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martphone-embedded biosensor chips and algorithms that enable consumers to monitor long-term blood pressure trends and access real-time personal health data. With this module, smartphones can alert consumers to sign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thus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