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跟 謝文憲-憲哥粉絲團一起做直播,當我這個內向者碰到從以前的超級業務、後來的超級講師、後來又進軍演藝圈的憲哥(外向者),有些火花可以跟大家分享:
1. #外向不代表會做業務:憲哥提到有看過超外向、在 KTV 裡面可以又唱又跳帶氣氛的人,到客戶面前怎樣就是沒辦法把單子談下來。「轉換」的關鍵就是建立自信(「唱歌比簽約難多了,上台唱歌都做得到,簽約一定沒問題」),以及把目標切小,如把公事包打開、拿出筆、拿出擬好的合約,這樣就算完成。
2. #內向業務可以把自己打造成盤絲洞:相對的,內向者可能主動接觸客戶的機會較少,也比較不會大量快速地建立關係。儘管如此,「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家只要一來就要搞定」是內向者可以用的方法。想像西遊記裡的盤絲洞,荒郊野嶺中不也養活了一窩蜘蛛精(這應該是個勵志故事?)。
3. #適當表達自己需求:內向者比較不好意思表達,很多疑惑、苦惱容易傾向硬著頭皮自幹。憲哥分享朋友的經驗- 他的下屬只會在 IG 上透露心聲,主管要三不五時去滑 IG 才知道下屬真正的狀態。不是鼓勵大家一有事情就唉,但適當的表達確實可以幫助主管掌握狀態。
以我之前管理20幾國團隊為例,大家 IG 如果用母語我根本看不懂,我也沒時間一個個去滑;因此只要他們跟我講狀況(如最近案量太大、哪個案子很難搞需要我支援),我都會很感激。換句話說,#把自己的需求具體表達出來,其實反而是幫主管大忙。
如果你是內向者,在職場上也有一些糾結、苦惱、懷疑,集結我過去十幾年血淚而成的【職場給內向者的18堂成長必修課】希望會有些幫助。
⏰#限時早鳥優惠中,只到10/4(日),現在加入再抽我的『線上職涯互動諮詢』!立即了解:https://bit.ly/3k2gUM1
職場ktv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現在,是你該生氣的時候了!
我究竟是不會生氣,還是不能表現出生氣的人呢?
給正在邊想著「剛才應該生氣的……」邊獨自狂踢被子的你!從現在起,把被子那種東西丟到一旁去,開始生氣吧!
想要適當表現出生氣,首先得去除壓力,做好療癒內在創傷的暖身運動,接著表明自己的意見,按部就班地學會表現出生氣的方法。唯有適當的表現出生氣,才能讓所有人變得幸福!
許多人即使置身於應該生氣的情況,也總因「只要我忍一忍就好」、「對方一定有什麼苦衷」等想法而忍耐。然而,不斷忍耐著不生氣的人,往往就會被當作「軟柿子」,或是轉以錯誤的方式表現出生氣的感覺。
表現出生氣的最終目的有兩個:
第一,表現自己因對方的言行感覺受傷,為了獲得同感與道歉。
第二,為了停止對自己造成傷害的言行。
各位毋須做出太多次生氣表現,只要成功一次就好,往後就會自然萌生信心。由於做出新嘗試會有較大的不安感,人們便不願嘗試;不願嘗試,便很難獲得成功的經驗。
表現出生氣也一樣!
只要有過一次成功經驗,自然會產生「我有能力保護自己」的信心,並且體悟到保護好自己能隨之帶來什麼樣的效果,以後想再表現出生氣就會變得輕鬆些,捍衛自己的意志也會變得更強。
取自《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
……………………………………………………………..
各位朋友,晚安:
今天忙了一整天,但感覺很充實,能跟優秀認真的老師交流,疲憊中帶著喜悅。非暴力溝通對於如何表達生氣,我們之前也花了些時間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79769642275709/
延續昨天的議題,有朋友常問我,家長可以對孩子生氣嗎?
當然可以啊,如果是表達健康的生氣,也能幫助孩子成長。不過,前提是家長要先覺察自己的內在,包括未獲滿足的需要,包括事先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如此才能有節制地展現憤怒能量。
我超級喜歡這本書的書名,超級可愛。這本書最精彩的地方,就是討論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適當生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談如何對父母表達生氣。
只是說,我最喜歡的部分,篇幅都比較長,不好分享。但這篇摘文的內容,也是我偶爾就會被問到的問題,也很值得參考。
明天還要忙一天,所以我晚上八點會po文章,就不直播了。但後天晚上八點會直播,歡迎大家參與喔!
祝願您,在該生氣的時候,記得好好生氣!
.
在這篇文章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此文章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文章下方留言。
……………………………………………………………..
被侮辱的瞬間,離不開腦海
【文/ 趙明局】
無論是誰,一生中總有過一、兩次這種經驗。直到現在再想起,雖然還是感覺非常生氣,但當時既沒有做出生氣表現,後來還會持續憶起被侮辱的畫面──這是所謂的「反芻思考」。就像反芻的牛一樣,反覆從自己記憶中拿出當時受侮辱的經驗來想。反芻思考時,不僅會一起想到當時感受的無力感與憤怒,也會因為當下無法做出生氣表現一事,而對現在的自己生氣。臨床心理學家蓋‧溫奇(Guy Winch)博士在其著作《心理醫師的傷心急救手冊》中,介紹了治癒反芻思考的三個方法。
■ 改變觀點
所謂改變觀點,指的是在記起當時的經驗時,從原本的第一人稱視角換作第三人稱視角。換句話說,是由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記憶中的自己和對方。如果我們用第一人稱記憶過去的經驗,自然就會因為對方不以為然或嚇人的表情、語氣、表現等,而感覺侮辱與憤怒。然而,當換作第三人稱時,便能稍微客觀地看待該事件,進而慢慢遠離負面情緒。
■ 轉移注意
轉移注意的意思,是將注意力轉移至其他有興趣的地方。一般來說,即便我們努力想壓抑負面思想,但根據不少實驗結果,顯示當人越壓抑特定思想時,就越難擺脫那個想法。正如我們越努力不去想白熊,就會越容易想起白熊一樣。因此,我們要做的不是專注於不想白熊,而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此刻對自己重要的事物上。
筆者曾經用這個方法來忘記分手的女朋友。一想起不願記起的回憶時,只要照著以下步驟思考即可。#第一步:承認;自己想著「啊……又想起來了。」然後承認這件事。#第二步:轉移注意;「我今天要做的事是什麼?」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第三步:做該做或想做的事。
根據溫奇博士的說法,最好可以寫下能轉移注意的事情清單。可以是運動,可以是遊戲,也可以是看電影。寫好清單後,養成習慣在每次反芻思考啟動時,就看一看這份清單;在每次浮現不好的想法時,就從清單中挑出一樣,然後盡快擺脫那些想法。將清單拍成照片,設為手機的背景畫面或鎖定畫面,也會有所幫助。
■重組憤怒
溫奇博士也曾提過:「理性是最好的武器。」筆者相當同意這句話。理性,絕對可以瓦解憤怒。人往往只會用一種觀點分析當時令自己生氣的經歷,因為對我們來說那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對方侮辱自己,而自己沒有及時反應,面對如此悲傷、憤怒的事,我們根本沒有餘力再用其他角度去分析。可是,我們必須努力嘗試藉由理性,在這些經歷中發現其他事。以下四種觀點將有助於我們學習使用其他方法分析這些經歷。
① 找出正面意圖
雖然幾乎不可能找得到,至少應該嘗試轉念成「對方做出這個行為的理由,不是故意想傷害我」。像是侮辱自己的人當時一定已經因為其他事而處在生氣的狀態,或是為了怕顯露自己的不足,所以才選擇做出攻擊等其他意圖。有時甚至可能是真的出於善意,卻用錯了方法。因此花點心力做不同的分析是相當重要的事。
② 尋找機會
將當時的經驗視作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也是一種方法。如果需要承受這些侮辱的地方是職場,那就當作是換工作的契機;如果做出侮辱行為的人是朋友,那就當作是結束一段關係的機會。假設是因為自己所處的位置或情況,而有了如此糟糕的經歷,不妨就當作是讓自己改變的動力。如同前文所述,我們往往都能從憤怒中獲得力量。
③ 迎接學習的時刻
試著從這些經驗的原因與結果中,找出能學到東西的地方。為了不讓自己再次置身類似情況,學會迴避或事先過濾這類人的方法;如果是在職務上一而再發生同樣的事,就該好好思考是否應該換份工作了;若次因為溝通技巧不足而發生問題,也可以透過這次機會找出加強這個部分的方法。
④ 將對方看成是需要上天庇佑的人
簡單來說,就是說對方很可憐的意思。像是把對對方的憤怒,轉換成「唉,這個人真可憐啊……希望你的未來能得到祝福。」的念頭。
…………
別遷怒不相關的人
無法適當做出生氣表現的人,很多時候都會錯將怒氣發在不相關的人身上,尤其是相對來說比較安全的對象,如:朋友、情人、家人等。不過遷怒這些人,只會引發其他問題。面對自己突如其來的生氣表現,對方通常都會感覺相當驚慌或受傷,嚴重的話,甚至還會毅然斷絕兩人的關係。最後,自己當然又會開始氣一手造成這種局面的自己。
過分遷怒不相關的人時,無疑會讓我們生成「愧疚感」。既然如此,又該如何解決這份愧疚感呢?納撒尼爾‧布蘭登(Nathaniel Branden)在其著作《自尊心 : 六項自尊基礎的實踐法》中,提出以五個步驟擺脫愧疚感的建議。讓我們來一一解析這五個步驟與生氣有什麼關聯。
假設情況是自己在公司因為不好的事累積了壓力,晚上回家休息時,卻對著如常鬧著自己玩的弟弟大發雷霆。
第一步
承認「我」就是做出引起愧疚感的行為的人。不要否認或逃避自己實際做過的行為,必須正視、接受它。這是自己的責任,是理應承認與負責的事。
一切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始於承認。稍微的逃避或僅願意承認部分問題,同樣也只能解決部分的愧疚感。當然了,這並不簡單。如果對方傷得很深,便更難承認是自己犯下的錯。然而,此時自己若還試著將部分責任歸咎對方,不僅對方的創傷不會痊癒,自己同樣也無法完全消除愧疚感。舉例來說,絕對不能說出「所以你才該看清楚情況再說話啊,為什麼明知道還要惹火我?」之類的話。
第二步
用心理解自己做出這個行為的動機。懷抱憐憫之心看待這件事,而不是試圖逃避的辯解。
客觀地正視自己的行為。好好思考「為什麼累積這麼大的壓力?」「為什麼要對別人生氣?」「為什麼要生這麼大的氣?」等,然後理解做出這個行為的自己。
長期因過重的業務與上司不合理的指派而累積許多壓力,自己卻始終無法向公司同事或上司表達。然而,剛好聽見弟弟說出有點輕視我的話(即便只是玩笑話)時,累積的情緒忽然就一次爆發了。即便如此,也不可以辯解,這不是逃避的藉口。此時需要做的是,誠實承認「沒錯,我是因為被這些事影響才對弟弟大發雷霆。」
第三步
如果牽涉其他人,必須清楚確認自己傷害了誰。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認知做出這個行為的結果,並且承認是自己對他們造成傷害。另外,也必須傳達自己充分理解他們所感受的情緒。
清楚確認被害者的步驟,是擺脫愧疚感的必做之事。其實,傷害了某人後,認為「傷害不算太嚴重」的想法,以及拚命無視這件事的行為,反而會成為自己完全擺脫愧疚感的阻礙。讓對方知道自己確實認知該行為的問題,並承認自己的錯誤與對他人造成傷害的事實。舉例來說,可以告訴弟弟「因為家人是讓我覺得最能自在相處的人,所以才會把在公司累積的壓力遷怒在你身上。我想,你一定嚇了一跳,也一定受傷了」,坦承自己的過失。
第四步
修正因自己的行為所引起的損害,或採取一切能將損害降至最低的方法。
拋開「太晚了」、「用說的很尷尬」的藉口,盡力做還可以做的事。必須努力到「好,你已經盡全力了!」「現在可以從這個問題解脫了!」的程度。舉例來說,像是真心向弟弟道歉,並詢問受到傷害的弟弟有沒有能補償他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不可以跳過第三步,只做第四步。相較於補償,更重要的是明白與反省自己錯在哪裡,以及對對方造成什麼傷害。
第五步
下定決心與自己約定:「以後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
人生在世,總會犯下大大小小的錯誤。當同時發生太多事而累積成壓力時,可能就會做出平常不會做的行為。重要的是,不再讓同樣的事發生的決心。此外,也應該以這件事為契機,開始回頭審視自己的處境,並思考如何改善。
「對啊,我沒辦法適當解決自己在公司累積的怒氣。本來以為一直忍讓是種美德,現在看來好像不是這回事。就算只是簡單幾句,也要把該說的話說出口。只要對方不是精神有問題或沒人性的機器,想必多少都能諒解。不要再把怒氣宣洩在自己重視的人身上了,因為他們沒有理由為了我承受傷害。去KTV大吼大叫或去公園跑步,紓壓一下好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啊~剛才應該要生氣的!:給無法好好生氣而每晚狂踢被子的你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777
時報出版
.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職場ktv意思 在 張旭鎧.阿鎧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酒精存在的意義,在於忘記存在的意義。」
看似一句毫無邏輯的話,細細品味又好像有點意思。這是一位孩子的爸爸,在我們最後一次的父親紓壓教養團體,所下的結論。
那年,有個媽媽哭著跟我說「我知道教養小孩是家長的責任,可是我們哪裡學過怎麼當父母,尤其是如何當個爸爸?」她意有所指地點出「爸爸」在教養中的比例太低。當下我決定我必須要幫助父母擁有「當家長」的能力,尤其是「爸爸」這個角色。
突發奇想地辦起了「父親紓壓教養團體」,這是個私人聚會,來的是幾個熟稔的爸爸,我們每週約在KTV,規定每人只能喝一瓶啤酒,只是這「一瓶」後來越來越大瓶。
雖不致酒酣耳熱,但也讓大家放鬆了、話多了,再加上唱了幾首歌,說話音量也大了,大家開始無話不談,從生意、賺錢、家庭、兒女,到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有自己的夢想。而我,只是引導大家聚焦在家庭與教養。
我們說好,在團體中說的話就只記在心中,出去後對誰都不能說!所以在這裡也不好著墨,只能列出大部份爸爸們心中在意的事情。
一、想幫忙又不知道如何幫忙。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還是存在於這群爸爸之中的,所以他們努力在經濟上打拼,希望能改善家庭環境。但是回家後看到太太對家事奔忙,他們也想幫幫忙,可是不知從何幫起?主動幫忙洗碗卻常常打破,主動去倒垃圾,卻被誤認不想待在家裡,尤其每當太太對孩子的嚴厲管教,爸爸總想緩和一下氣氛,卻被太太認為太寵孩子。
二、回家似乎無法放鬆。在職場打拼一天,受盡主管的責罵、下屬惹出的麻煩,回到溫暖的家中,總想癱在沙發上休息一下,但是一屁股坐上沙發,就會被念「坐沒坐像、不能給孩子好榜樣」,更不要說打開電視或滑手機了,那肯定會被一句「要以身作則」,被要求關電視、收手機。好不容易到了睡覺時間,這時候不只不能滑手機,連想靜靜地準備入睡也不行,因為這時候是媽媽牢騷抱怨時間,爸爸們知道必須讓太太有發洩的時間,這樣也有助於夫妻關係,但是真的睏了,一不小心忘了點點頭回應老婆說的話,馬上又會被念上兩句。
三、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爸爸們認為孩子上學也累了,被媽媽盯功課也煩了,所以想要帶孩子輕鬆一下,偶爾買個炸雞、可樂,卻被認為會影響孩子健康;想帶孩子玩玩電視遊樂器,卻被認為這段時間應該帶孩子好好學習。爸爸們認為,功課已經有媽媽在盯了,如果自己也那麼嚴格,孩子對這個「家」會不會沒有「家」的感覺?
幾次的團體大概就圍繞個這幾點在討論,只是每個家庭發生的實際狀況各有不同。團體的好處就是在抱怨完後總有人會提出正面意見,有的爸爸建議應該主動跟太太聊聊家事,也可以回家立刻抱抱老婆說聲「辛苦」。到最後,竟有爸爸語重心長地說「那我們這樣出來唱歌、喝酒,是不是不太對?」
雖然這團體的組成,都是經過另外一半允許的,但是我尊重爸爸們的決定。最後我只問大家,唱歌、聊天、喝酒真的沒有意義嗎?一位爸爸說「酒精存在的意義,在於忘記存在的意義。我喝了酒之後,發現我跳脫了,好像不存在了,所以反而能好好想想太太的感受、孩子的想法。我在清醒的時候,實在太自以為是了!」其他爸爸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個團體也在這個結論中功成身退。
挺懷念這樣的團體的,有媽媽表示也想參加,但是喝酒就是覺得怪怪的,所以我就沒有再舉辦。將來,等辦公室好了,我會擺上茶具組,歡迎大家來喝茶聊聊!
PS 爸爸們,辛苦了!
職場ktv意思 在 初入職場會刷載具的前輩們請進! - 服務業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載具號碼,但結帳的時候發票還是會跑出來(沒掃到的意思),客人就會有點不爽, ... 初入職場會刷載具的前輩們請進! ... 初入職場老人ktv的少爺. ... <看更多>
職場ktv意思 在 高個子女生是加分還減分|懂吃很重要|大剌剌女生|當音癡跟 ... 的推薦與評價
10:35 大剌剌女生13:57 當音癡跟會唱歌的人去 KTV _ 不限大學生, 職場 社畜、新婚夫妻、準爸媽,滿18 歲就可以使用手機號碼註冊, 加入Dcard 和跟你有 ... ... <看更多>
職場ktv意思 在 济南ktv佳丽招聘㊙️+微信【mnzp998 日入过千|快速还债 的推薦與評價
查看名為济南KTV佳丽招聘微信【mnzp998 日入过千快速还债私密稳定】天津KTV佳丽招聘,.pQc08 的用戶個人檔案。加入Facebook,與济南KTV佳丽招聘微信【mnzp998 日入过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