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養出清大台灣棋王 虎媽:如果沒有特殊選才,我們會重考】
翻開職業圍棋手的故事,各個戰績精彩斐然,但生命歷程卻大同小異。
由於職業圍棋士的考取資格有20歲的上限,一般說來棋手們多是國小、國中階段便通過職業考試,擁有「天才兒童」的形象,然而這些擁有天賦的兒童,往往在接連的職業賽事與頻繁的訓練中,不得不放棄升學。當這些職業棋手年屆而立,面臨身體、腦力不如前的瓶頸,通常只剩下投入圍棋教職的這個選項。
但王元均的經歷,翻轉了這套既定的腳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圍棋職業棋士訓練之路 訪問作者:賴均輔、盧奕銓 賴均輔: 人稱『均輔武士』,棋風勇猛好戰,業餘時期就曾在全國圍棋大賽中創下三十幾連勝 的驚人紀錄,2016 年升上職業棋士後持續精進棋藝,在今年的海峰盃職業圍棋賽中,生涯首 度打進 4 強。 棋盤外的均...
職業棋士升段 在 健身教官-應充明Jimm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基因》
讀了”刻意練習”, 瞭解世上沒有任何偉大的人物是與生俱來的, 在各個領域的菁英無不是在我們看不到的背後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因此持為佼佼者. 接下來在”原子習慣”一書中, 我們學習到了如何透過刺激控制與制約一步一步的打造新習慣, 接下來只要持之以恆, 那麼就會有令人滿意的結果
在很多其他書本中, 也有人主張”天才” 只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名詞, 目的在於造神, 或是給了失敗的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 我沒有這方面的天份
可是, 至少在運動界, 我們的確看到不少天賦異癛的例子, 有人就是先天的跑步好手, 有人就是有生的神力… 所以到底 “人定勝天” 是不是終究只是一句我們浪漫的幻想呢? 會不會再多的努力還是可能會敗給了天賦呢?
這本書的作者David Epstein是一位資深的新聞記者, 長年報導全世界各項頂尖的體育賽事, 他為了找出這個解答, 實地走訪了非常多優秀的運動選手, 並且從他們接觸運動的原因, 到訓練過程, 以及比賽的經驗, 鉅細彌遺的記錄下來, 並與專家討論, 完成了這一本書 “運動基因”
在近代, 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尋找優秀運動員異於常人之處. 他們一直以為, 像棒球選手的強打者一定具有與眾不同的動態視力, 因此他們可以精準的將每一個快速或是刁鑽的球集成全壘打. 但是,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王牌投手, 將球出手後直達捕手手套的時間約為200毫秒, 但是人類視覺神經的回饋最快也要400毫秒. 那麼他們是如何可以打得到球呢?
靠預測
一位優秀的球員只靠投手投球的身體姿勢以及肩膀位置, 就可以準確的預測球的走向. 早在1975年,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個叫做”遮擋測試”. 他們收集了幾千張在排球比賽時捕捉到的照片, 並把照片一部分遮擋起來做成幻燈片, 讓現役的排球選手來猜一下照片中是不是真的有球. 令人驚訝的是, 菁英選手答對的機率遠遠高於一般選手, 他們的速度甚至可以在不到一秒之內就答對答案!
而在1940年, 荷蘭西洋棋大師想要了解棋藝高手與業餘選手的差異到底在哪裡, 也做了項類似的測試: 他們把一場難解的棋局照片給職業棋士, 一般棋士, 與愛好者看. 但是這張照片只閃過他們眼前閃過幾秒, 然後請他們擺出照片中的原始棋局. 在四次實驗中, 職業棋士只瞄了照片三秒就能夠完整的把棋局擺出來, 一般棋士只能完成70%, 而愛好者只可以想出不到50%
在諸多資深運動選手的大腦中, 會將無數片段畫的記憶模組化, 而且予以分類歸檔. 因此他們可以很快的根據最微小的資訊, 在數據庫中提取出對於他們最有效的模組, 而作出預判, 反應, 甚至是戰術安排, 沒有相關經驗的一般人就無法辦到
所以, 還說什麼基因? 還是回到千錘百鍊的不是嗎?
接下來, 作者探訪了兩位世界級的跳高選手, 將會嚴重挑戰到這個說法
瑞典選手霍姆六歲時, 就展現了對跳躍濃厚的興趣, 在十四歲時的成績就已經是同年齡青少年之冠. 雖然在求學過程中, 也有失敗過幾次比賽, 但是這都沒有澆熄他對於跳高的熱情, 反而更加努力的訓練. 一直到2004年, 他終於在雅典奧運奪冠! 接下來的下一個挑戰就是2007年的世界田徑錦標賽
但是老天總是會給人驚喜 (?)
2006年, 在美國聖路易市的林登伍德大學 (就是我的母校我驕傲❤️) , 一個籃球隊的小伙子跟田徑隊的打賭, 他有本事跳得比他們高! 正當所有校隊想要看看這個狂妄的傢伙如何失敗, 再瘋狂羞辱他時, 他竟然用很生硬的方式成功的跳過了足以拿下全國名次的高度! 這年輕人叫做托馬斯, 他馬上被推薦進田徑隊, 並且使用很青澀的技巧在接下來幾次世界性比賽都拿下名次
而2007年, 奧運金牌老將霍姆與半路出家的托馬斯第一次在大阪的世錦賽中見面對決, 結果是.. 托馬斯成功地擊敗了苦練了十八年的霍姆… 而他從一開始到世錦賽之間, 只訓練了八個月!
後來, 有日本學者發現, 托馬斯致勝的關鍵就在於他小腿的跟腱, 托馬斯的跟腱長度非常的長, 而且很結實. 假如小腿跟腱越長, 越可以累積彈性能, 起跳優勢就越佳!
我們都知道, 最大攝氧量的高低是受基因決定, 在1992年, 由美國家拿到五所聯合大學發起的HERITAGE研究, (說白了就是運動基因研究), 想要看看接受測試的來自於九十八個不同家庭, 在經過了五個月, 每週三次的健身自行車訓練後, 心肺功能會有一些什麼樣進步的差異? 研究人員在一開始就知道心肺功能的提升會因人而異, 但是沒想到進步比例會從0~ 100%! 也就是說在比例上, 有最優秀的15%進步非常多, 但也有另外15%基本上沒進步, 或是進步非常不明顯. 後來HERITAGE的學者在2011年發現, 人體內會有21個左右的基因, 是對於有氧訓練反應最為明顯的. 擁有19個這些基因的訓練進步幅度會是只有10個的三倍!
這種例子在體育界常常看見: 如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三鐵選手威靈頓, 在2011年比賽的成績即使在男子組都可以排到第四, 但是她第一次嘗試其公路自行車卻是在2004年
過去認為, 人類最完美的身體比例應該是達文西所畫的”威特魯人”: 兩隻手打開的臂展等於身高, 過去認為, 這種體型應該就是萬能運動員. 但是首先在NBA就發現, 從20世紀開始, 除了全員身高開始大幅度拉高, 這被成為”身高大霹靂” (NBA籃球員比起美國一般男性的平均身高從5% 提升到15%的身高), 臂展也漸漸超過了這個比例. 而在不一樣國籍背景的球員身上, 也發現了不同的體型比例
為什麼牙買加人都是短跑好手? 因為科學家發現牙買加人體內大多都存在ACTN3基因的變異體, 而ACTN3會讓快縮肌發達, 以至於爆發力更強. 在另一方面, 科學家發現由於過去在西非, 瘧疾流行, 人類為了與疾病對抗, 因此紅血球會變異出 ”鐮狀細胞”, 導致身體吸氧量減少, 卻也因此演化為身體不需要大量氧氣供能. 對於一般人來說, 可能對導致在某些時候身體容易極度缺氧, 但是在中短距離競賽選手身上而言, 這反而成為一種優勢. 而這些特點, 讓牙買加人成為了田徑賽道上的黑色閃電!
而在非洲另一端的肯亞人, 則是稱霸了馬拉松長跑的領域. 根據檢測, 肯亞人的心肺能力與丹麥人並沒有不同, 但區別就在於下肢的比例. 肯亞人腿細, 而且重心更低, 所以跑步的經濟性就更高. 在同樣的心肺基礎上, 肯亞人更能輕鬆地維持速度, 甚至更快. 而肯亞人的體型更是關鍵: 身體直立精瘦, 臀部窄, 四肢修長. 對於長跑而言, 這種體型更利於散熱!
這些都是觀察出來的結果, 我們有沒有辦法透過基因檢測提前知道我們的身體到底具有 (或是不具有) 哪些運動基因呢? 目前這就是科學家努力研究的方向. 在奧運殿堂上奪牌的, 就一定是神選之人嗎? 這不一定. 也已很多默默付出努力的選手, 更何況, 說不一定剛剛幫你外送宵夜的小哥, 體內就有傲視群雄的舉重基因呢
一萬小時定律, 在運動基因之前, 竟變得如此不堪一擊嗎? 我認為, 對我們來說, 運動是一件令人開心與愉悅的事, 成績好不好, 不應該是我們過度在意的重點, 在運動過程中的積極體驗, 才是最可貴的. 就算我的進步比人家慢一點, 那又怎樣? 只要我自己知道我今天比昨天進步 今年比去年更強就好了! 不管有沒有某一方面的天賦, 我都可以自我察覺, 並且自我接受. 那麼人生就會寬闊的很多了!
職業棋士升段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和世界棋王:學了這堂價值百萬的「覆盤」課!】
✨3/1(一)前,#限時早鳥優惠倒數中!現在加入享大大新年優惠88折優惠,立即了解:https://bit.ly/34XQ9mF
這是今年最值得學的一門技術:『懂得覆盤的技術,成就從此不凡!』
去年下半年,我跟27歲就奪得「世界棋王」的 紅面棋王周俊勳,做了長達五個月的深訪、研究、拍攝,才得以製作出這一門價值百萬的「世界棋王覆盤學」!若想搶先看可點這:http://bit.ly/3aT0WSX
為了這門線上重磅課,我和團隊每周二下午4:00跟棋王有約,一路到晚上九點多才下班,共計撰寫了上萬字採訪手稿,14次的訪談、10個晚上的拍攝,然後進入二個月的動畫後製。
在打磨課程探的過程中,我被圍棋世界中一個又一個精彩故事深深打動。因為每一個故事都跟你我的職場、人生、抉擇都有高度相關。甚至我敢說,「無論你是否懂圍棋,都能輕鬆的在棋王的故事、借鏡圍棋的智慧,為你梳理出一套實用的思維分析工具!」
我們團隊籌劃多時,在新的一年推出了這系列全套32堂的線上課。取名為《世界棋王的覆盤學:32堂職場策略,用經驗成為1%的菁英》。
我之所以強力推薦,不僅是在12月12日那一天我們舉辦了【大大知識年會】最後一場登台的紅面棋王周俊勳,用他真實的感人故事,打動了全場四百位學員。更是因著2021嶄新一年度的開始,我希望你能大膽的用這32堂課(每堂10-15分鐘),有效幫助你「全面覆盤」,讓你人生棋局從此改變。
#為什麼你一定要學會覆盤的技術?
掌握「覆盤」對你一生絕對受用無窮。
「覆盤」源自圍棋術語,指的是在對弈後,將每一步棋按照順序重新擺一次,雙方回顧如何思考每個行動:這一步棋想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預期後續幾步棋將如何發展?透過這個過程,歸納其中是否哪一步棋犯了錯誤,或是哪一步忽略了「更好的下法」。
「覆盤」可以活用在你每一天工作、生活與人相處,各種人事物都派得上的技術。事實上,成功和失敗都需要「覆盤」,透過「覆盤」你才能將失敗經驗轉化為下一次成功的做為;成功的經驗也能挖掘為何?有沒有更好的走法?
我在這一門課中實際掌握了「覆盤」、「刻意練習」、「體察賽局」等各種圍棋體現的思維方法、技術工具。它幫我徹底用不同視角,更透徹的去理解,我對每一件事的觀點、分析和接下來的抉擇,舉凡:
“#怎麼才能成功開發一個爆款課程?”
無論你的「產品」是大賣?還是不賣?都應該學這一門「覆盤」的技術。別輕忽「覆盤技術」的威力,我們在覆盤中可以讓一門看似沒賣相的產品,360度有了大翻轉,逆勢成長200%!
世界棋王在這門課中有清楚指出「覆盤」的三個層次。分別是:過程中如何覆盤、心態抉擇如何覆盤、學習迭代如何覆盤。
「好的覆盤」不是馬馬虎虎的檢討會議。「覆盤」無論做得好或做得壞,都應該要仔細覆盤。「個人覆盤」可以提高我們下一次做對抉擇。「組織覆盤」則可以改變情勢、提升績效,走上正軌,做出更有建設性的意見與行動方向。
“#怎麼才能有效提升銷售業績?”
我在第二堂、第五堂裡用了棋王教我的「突破盲點」與「歸結錯誤」的技巧,找到突破業績的瓶頸,一舉讓我們在三個月內在企業的銷售額成長2倍。
我在跟棋王對話中,討論到在市場上『怎麼脫離競爭膠著的局面』?棋王用到"脫先"這個圍棋術語。"脱先"意指:「在局部難免遭到損失,須統籌全局,方能判定優劣。」我很喜歡這個詞,更喜歡他在課程中提到的做法。
因為在2019年1月時,我就遇到公司受到重創,當時預計會損失3,000多萬,甚至短時間稍有不慎,做出錯誤決定,公司可能面臨倒閉。所幸,我們做對抉擇,一年過去比過去業績成長近一倍!正如棋王所說,下棋時不要只看近,而忽略全局觀。得在新場景中搶得布局優勢,方能贏得終局。過程中的小贏不算贏,最終哪怕贏了「半目棋」才是贏家。
“沒有一手好牌的人生,達成卓越必須靠刻意練習、覆盤修正一步步累積“。你該如何做得又好又準?
這一次世界棋王和我,將這堂價值百萬的「覆盤」課!全部一次揭露,值得你一次取得。我還想告訴你,俊勳跟我一開始在製作這們線上課時,就打算將講師所得收益「全數捐贈中華職業圍棋協會」,以作為精銳隊棋士增能計畫基金。
最後,我想用世界棋王俊勳跟我說的一段話,做結尾:『人生如棋,棋手無悔,犯錯是成功必須的布局。唯懂得覆盤,才知謙卑。人生的道路,實際上是由無數大大小小的「決定」而成,這些決定經常被看衰,而周俊勳不畏懼始終堅持,造就時至今日的棋王地位。」
你也可以從每個「決定」勝出。無論你拿到的是否是一手好牌或爛牌,我們就從這一盤棋開始吧!掌握全局,邀請你也一起拿下>> http://bit.ly/3aT0WSX
⏰3/1(一)前,#早鳥優惠倒數中!加入再享「大大新春知識節活動」#88折優惠,不要錯過喔:https://bit.ly/34XQ9mF
----------
🧧【大大新春知識節】活動最後倒數!全館購課:
👉🏻任1門即享88折優惠
👉🏻任2門即享79折優惠
👉🏻3門以上即享75折優惠
立即把握最後機會:https://bit.ly/34XQ9mF
職業棋士升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圍棋職業棋士訓練之路
訪問作者:賴均輔、盧奕銓
賴均輔:
人稱『均輔武士』,棋風勇猛好戰,業餘時期就曾在全國圍棋大賽中創下三十幾連勝 的驚人紀錄,2016 年升上職業棋士後持續精進棋藝,在今年的海峰盃職業圍棋賽中,生涯首 度打進 4 強。
棋盤外的均輔總帶著靦腆的笑容,看見人都會微笑點頭示意,一旦坐在棋盤棋,猶如看見另一 個不同的人,炯炯有神的表情,自信的面對任何對手,就算是最高段的棋士也不怕,每當問起 均輔:「有沒有信心?」,他一定會回:「有!」
2013 年,均輔用自學方案進入中華職協道場,2016 年入段後加入中華職協新銳隊繼續接受密 集的訓練,每天準時到海峰棋院報到,安靜的坐在研究室下棋,總是保持沉穩,將所有時間都 奉獻在圍棋上,入段兩年,在 2018 年出現好成績,成為黑馬新秀,不僅打進第十屆海峰盃四 強、成為 2018 新人王亞軍,更與林君諺棋王、許皓鋐十段、簡靖庭四段一同受舉派參與中國 圍丙聯賽,奮力一搏成功進入 2019 中國圍乙聯賽。
今年,賴均輔實力爆發,在第九屆友士盃十段賽時一連擊敗多位高手老將,進到挑戰賽對決許 皓鋐,最終獲得亞軍,創下目前職業生涯中最好的成績。
盧奕銓:
「人生是很累的,你現在不累,將來就會更辛苦。」在成長的路上,能 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陪伴是很幸福的事,面對殘酷的勝負時,盧奕銓都會想起父 親曾經對他說過的話:「不管你有多累,要始終相信幸福就在不遠處。」這席話, 讓他在訓練上不斷努力、一天一天累積,超越昨天的自己。
2014 年(13 歲)加入中華職協道場後,盧奕銓平日都要獨自一人搭乘早上七點的 高鐵從新竹前往台北的海峰棋院訓練,一直到傍晚訓練結束後,吃飽飯再搭高鐵 回新竹,幾使現在在台北租房子,盧奕銓也總是最後一個離開棋院的隊員,集體 訓練後,他會一個人繼續打譜或用 AI 加強訓練,成了老師眼中最認真的學員!
相較於同期訓練的隊員,盧奕銓的成績並不是最好,但他願意花時間、精力繼續專研圍棋,不論多辛苦、多殘酷,他都會堅持下去,因為圍棋是他真正熱愛的事物。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