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教養沒有標準答案
只有符不符合自己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
我對孩子的未來只有簡單幾個期望:
善良、有禮、健康、快樂
至於學業、事業、成就,那是他的人生,他可以自己去追尋
好啦!學業還是要稍微靠父母幫忙把關一下
但其他的不用我提前幫他瞎操心
本著這樣的中心思想
我認為我更像輔佐者,所以我很喜歡看教養類的文章
看看別人怎麼想怎麼做,看看自己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今天就來歸類我看了些文章整理的教養6大陷阱
👉🏻 #假民主
第一種假民主是父母內心其實已經有答案了,但還是假意詢問意見,最後若子女與父母意見不合,還是要聽從父母的意見
第二種假民主是父母讓孩子二選一,但其實內心也有自己的答案了,若孩子選了另外一個答案,就想盡辦法說服孩子選另一個答案,最終還是要聽父母的意見
第三種假民主是過度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任何問題都尊重孩子的意見,連「要不要吃飯?」孩子回答不要!就可以別吃了...
法國文學家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父母過度的順從或不順從,都能對孩子心靈產生莫大的影響
👉🏻 #使用否定句多於肯定句
你是否相信話語中的「弦外之音」?
語言最奇妙的地方就是詢問同一件事的結果,使用正向問法和負向問法
聽的人感受大不同,因為大家都聽得出來弦外之音
例如老公一週給一次菜錢,到了給錢前一天
老公一句:「剩100元?你怎麼花的?!」
或者一句:「還有100元?你怎麼花的?!」
前者聽起來就是指責,後者聽起來類似讚嘆
說話的人很誠實地透過語言反應他沒有說出口的心理狀態
他是否定你還是肯定你,從句子的組成結構就聽得出來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提到,說話的技巧是可以透過練習改善的
不管是音量、語調、聲調,甚至用字遣詞
多使用肯定句當開頭,相信任何人際關係都能獲得改善(包含親子關係)
👉🏻 #太多愛
因為擔心孩子還小,一手包辦孩子所有的需求、避免所有危險
因為愛,而幫孩子選擇趨吉避凶的生活
對孩子不是關愛而是阻礙
在孩子發現困難前就將困難移除
在孩子路倒哭鬧前就將需求滿足
他不會知道原來這個撞到會痛下次要避開
他不會知道原來哭鬧只對爸媽有用(或者沒用),有求必應會讓他以後在社會寸步難行
孩子需要正確的關愛而不是過多的關愛
放手,讓他探索世界才是教他獨立成為一個完整個體,爸媽最能給予的愛
👉🏻 #都是為你好
有一種父母,以愛之名行控制狂之實
他們為孩子做各種決定
決定上哪些才藝班
決定穿什麼衣服
決定交什麼朋友
決定生活大小事,導致孩子如果沒有父母幫忙做決定會無所適從
但他們內心真的沒有答案?
或許不是,他們更可能只是擔心沒有遵從父母的意見會不被愛了
👉🏻 #結果論
有做家事=被父母稱讚
考得好成績=被父母嘉許
照顧弟妹=被父母褒獎
父母不一定看到過程,但看到結果了
在阿德勒心理學中,他們不鼓勵稱讚,因為這是外部驅動力
但孩子能不被稱讚嗎?你自己又做得到嗎?
每次我和花爸為這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
((討論不稱讚但鼓勵))他就指責我是玩文字遊戲
其實想一想阿德勒希望父母避免過度稱讚孩子只是避免孩子有這種"結果論"的錯誤心理
我們其實更多時候,更應該告訴孩子:彼此能夠在一起就有意義,父母無條件愛你
父母的愛若跟家事、成績、照護產生連結
好像我得做家事/獲得好成績/照顧弟妹才配獲得父母的愛
將來長大以後,這種心理暗示投射到自己另外組成的家庭
一頭熱的付出卻不是對方期望得到的(比如當年自己努力做家事贏得母親的愛,現在我努力做家事為何贏得不了丈夫的愛??)
家庭問題於是產生
👉🏻 #職業父母的罪惡感
職業父母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
有些父母會乾脆用物質填補自己與孩子內心的缺憾
孩子喊無聊,想看手機就看手機
過年過節就帶孩子血拚,買玩具、買衣服
因為平常也不常陪伴
所以真心要陪伴的時候還真不知道該做什麼好
但相信我,父母放下手機真心的陪伴
絕對贏過孩子自己在那邊玩玩具
如果做不到每天陪10-15分鐘的談心、聊天、陪玩
那就選擇週末身心靈全奉獻的陪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
職業父母的罪惡感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知道嗎?如何分擔責任與享受孩子帶來的喜悅,對夫妻之間的關係有著重大影響。
和排定工作順位一樣,謹慎選擇育兒模式是非常有幫助的。這裡有三種模式可以考慮:
職業父母的罪惡感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職業父母的罪惡感 在 【一天聽一點#522】拒絕情緒勒索,你必須懂的一件事| #影片版 的推薦與評價
或者是一些 職業 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 ... 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 罪惡感 」綁架了! ... <看更多>
職業父母的罪惡感 在 情緒虐待狂利用罪惡感的方式,就像高利貸業者玩弄金錢的手法 的推薦與評價
童稚化:在孩子長大之後,依舊把他們當成小孩來對待,以此降低孩子的地位和自信。將孩子童稚化的父母,對子女說話的態度就彷彿他們還是小孩子。他們 ... ... <看更多>